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中心句
1. “把铁路修到拉萨起!”这句话__次在文中出现,起到____的作用。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四次在文中出现,起到了强调与首尾呼应的作用。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建设工人们的心愿是多么的强烈,是这句话是他们有信心建设青藏铁路。如果我给青藏铁路命名,我会给它命“伟大铁龙”,理由是这个青藏铁路是建设工人们用心血,用汗水,用生命的威胁换来的,所以这条路很伟大,而“铁龙”是因为:第一,它是一条铁路;第二,它如一条龙般的巨大。
2.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原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原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3.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的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的段落大意是: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写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的开工情况。
第二部分(第4~10自然段) 写西部建设者们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终于将全长1388米的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 写风火山隧道的全线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的修筑已胜利在望。
主要内容是: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风火山隧道。
知识拓展:
一、《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原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四、作者张建魁简介
张建魁:人民日报《时代潮》杂志编辑部主任。
籍贯: 山东
专 业: 新闻、法律 ;毕业院校: 北京广播学院、中央党校
学历:本科
出生日期:1982年10月10日
主要作品:《触摸风火山》
4. 用一句话概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的感受
表达了建设者们排除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表达了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中心句扩展阅读: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出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主要讲了科技人员和突击队员历经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地修建了风火山隧道。
2.表达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也赞扬了建设者们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
3.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4.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5.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摘抄 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好处
比喻句:
1、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
2、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好处:表面上是通过比喻形象写出青藏铁路的特征,实际上暗喻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钢铁意志.
您好!很高兴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如有问题请及时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
6.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全文的什么这句话从头到尾反复出现四次,它起到了什么的作用
它是全文的中心句。
7.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含义深刻的句子有哪些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含义深刻的句子有: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句话语充满着信心与决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现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2、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这句话运用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出青藏铁路的修建正在不断向前推进,说明了胜利正在一步步到来。同时也暗示了西藏的发展、祖国的发展也将会一步步向前。
3、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越过“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东西部沟通往来和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4、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也参考了一些资料,不当之处请指出批评。)
8.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文中出了几次,起到什么的作用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拉萨市、郊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40万人口。其中市区面积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万多,有藏、汉、回等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城风景优美,被称为"蓝色欢乐之波"的吉曲河(拉萨河),从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喷珠吐玉,雪浪飞翻,穿过无数森林峡谷,田园牧野,全长315公里,在曲水地方象鼻湾汇入雅鲁藏布江,形成了蓝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观。拉萨古城就伫立在这条蔚蓝色的吉祥河畔。城中布达拉宫高耸云天,街道纵横,高楼群集,车水马龙,色彩缤纷。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宗教与世俗,转经筒与电脑,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这里碰撞、凝聚和交融。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座标东经91°06',北纬29°36'。在群山环绕的小盆地的盆底,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摄氏8度(华氏43°)左右。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比邻省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誉。拉萨年降雨量约500毫升,集中在7、8、9三个月,夏秋雨季是拉萨最美好舒适的季节,雨水多在夜间降落,形成了"拉萨夜雨"的独特气象。往往白天烈日高照,晴光炫目,夜幕降临,好雨淅淅沥沥从天而降,一洗白日的暑热尘埃,使林园街市一片光洁。
9.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主要内容不要教材全解自己说的谢谢教材全解是中心思想
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风火山隧道。
表达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也赞扬了建设者们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出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
(9)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中心句扩展阅读:
课文分段 1--3段为第一部分,4--10段为第二部分,11段为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的开工情况。
第二部分写西部建设者们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终于将全长1388米的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第三部分写风火山隧道的全线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的修筑已胜利在望。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4次,这句话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
10.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中心句是什么啊!!!!!!!!!快啊 我要做作业的
中心句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