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集中力冲切怎么算
⑴ 钢板 承载力计算
钢板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是σ=Fb/So。
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材料经过屈服阶段后进入强化阶段后随着横向截面尺寸明显缩小在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试样原横截面积(So)所得的应力(σ),称为抗拉强度或者强度极限(σb),单位为N/(MPa)。
它表示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最大能力。计算公式为:σ=Fb/So。
(1)板集中力冲切怎么算扩展阅读:
抗拉强度( Rm)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
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单位面积承受的公斤力,国内测量抗拉强度比较普遍的方法是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来进行材料抗拉/压强度的测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拉伸强度
⑵ 混凝土板承受力计算
⑶ 集中荷载、线荷载和面荷载如何转换计算(请结合下面的补充例题详细解答。谢谢!)
(1) 作用在一块板上的线荷载
q=7.5*1.2+6=15kN/m
跨中弯矩
M1=1/8*ql²=1/8*15*6²=67.5kN.m
支座剪力
Q1=1/2*ql =1/2*15*6=45kN
(2) 在上面计算的基础上加上花盆集中荷载在跨中所产生的弯矩和支座剪力即可
花盆荷载在跨中所产生的弯矩
M‘=2/3P*0.5l-P(0.5l-2)=2/3*3*3-3(3-2)=6-3=3.0kN.m
花盆集中荷载在支座产生的剪力
Q'=2/3P=2/3*3=2.0kN
跨中全部弯矩
M2=M1+M’=67.5+3.0=70.5kN.m
支座全部剪力
Q2=Q1+Q‘=45+2.0=47.0kN
⑷ 简支板上受集中荷载怎么计算弯矩剪力
采用等效均布荷载方法,即将局部集中荷载,按弯矩相等的原则,换算成均布荷载,详见荷载规范附录。
⑸ 楼板承载力如何计算
楼板的承载力与很多因素有关,首先是楼板两个方向的跨度、楼板混凝土的标号、楼板配筋情况、楼板板厚、楼板上可能的荷载形式(均布、集中力、线性荷载)。如果按照承受均布荷载考虑,有很多小程序(结构工具箱软件),都可以计算其承载力。
⑹ 什么情况下板要冲切计算
一般基础部分的板需要计算抗冲切,比如筏板基础,桩承台(三桩以上承台),柱下独立基础等卧置于地基上的板,且上部有集中力作用的情况都需要计算冲切。
⑺ 双向板顶层柱中柱集中荷载怎么计算
你的这一句话“双向板顶层柱中柱集中荷载怎么计算”中间没有标点断句,让一般人很难理解。按我的理解是不是:
(有一个建筑物,顶层是双向板,我想了解在这个)双向板顶层(结构中的)柱,中(间)柱(的)集中荷载(是)怎么计算(的)?如果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才让人好回答你。
中间柱承受着各相邻跨度范围内,距邻跨柱“各1/2范围内”板体结构传来的“全部”荷载。
⑻ 楼板上放置设备,会产生集中荷载和局部线荷载,请问在PKPM建模时如何处理谢谢
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将局部荷载等效为楼板的面荷载,按照楼面荷载输入,参与整体计算。这样算出来的梁柱和基础等构件都会比较精确。
如何取这个等效荷载,许多工具书上都有方法,推荐参阅《建筑结构荷载设计手册》(建筑工业出版社)。
然后对楼板进行受弯计算以确定楼板配筋,最准确的方法是采用有限元法,可以用PKPM中的SLABCAD模块进行计算。
当然也可以用等效荷载法,但是考虑到荷载的不均匀,应该留更多的安全储备。
另外,还应该验算冲切,如果冲切不满足,需要加大设备基础或者加厚楼板。
⑼ 急急急无梁板集中线荷载如何计算
现浇支架要计算线荷载,及在1米宽度内,支架在长度方向(跨度方向)所承受的平均均布荷载q。这里应当是:q=0.45×1×2.5×1.05=1.18吨/米(钢筋混凝土比重按每立方米2.5吨计算;1.05是混凝土不均匀系数)。
这里的q是纯钢筋混凝土的线荷载,还要加模板自重、施工人员、设备荷载等都要分摊到上面,之后还要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振动系数,一般按1.3计)。
【线荷载】力学的一种概念
【英文词条名】knife edge load
【含义】针对承重计算中,荷载分为点荷载、线荷载、和面荷载。
分布在较大范围内,不能看做集中力的荷载叫分布荷载。若分布荷载可以简化为沿物体中心线分布的平行力,则称此力系为平面分布线荷载,简称线荷载。
1.合力大小为荷载所占区域的面积
2.方向与荷载方向相同
3.作用线通过荷载图和形心。
⑽ 钢筋混凝土板抗冲切怎么计算
式中:
Fl —— 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对板柱结构的节点,取柱所承受的轴
向压力设计值的层间差值减去冲切破坏锥体范围内板所承受的荷载设计值;当有不平衡弯矩时,取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Fl,eq;
βh —— 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800mm时,取βh =1.0;当h≥2000mm时,取βh =0.9;
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
ft ——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σpc、
m —— 临界截面的周长上两个方向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按长度的加权平均值,其值宜
控制在1.0~3.5N/mm2范围内;
um —— 临界截面的周长,距离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周边h0/2处板垂直截
面的最不利周长;
h0 —— 截面有效高度,取两个配筋方向的截面有效高度的平均值; η1 —— 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形状的影响系数; η2 —— 临界截面周长与板截面有效高度之比的影响系数;
βs —— 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为矩形时的长边与短边尺寸的比值,βs不宜大于4;当βs<2时,取βs=2;当面积为圆形时,取βs=2;
αs —— 板柱结构中柱类型的影响系数:对中柱,取αs=40;对边柱,取αs=30;对角柱,αs=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