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去自我中心解释

去自我中心解释

发布时间: 2022-04-24 07:41:10

① 自我中心这一概念是由心理学家谁提出的

自我中心是皮亚杰提出的。自我中心来自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感知运动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以自己的角度为出发点,这并不是说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很自私,而是指他们以为别人看到的世界与他们看到的是一样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和纠葛,旗帜鲜明地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认为智力是一种适应形式具有动力性的特点。随着环境和有机体自身的变化,智力的结构和功能必然不断变化,以适应变化的条件。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格式既可被看成是有机体认知结构中的一个子结构,又可被看成是认知结构中的一个元素。认知结构就是协调了的格式的整体形式。

(1)去自我中心解释扩展阅读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思维期,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思维期,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7-11岁)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思维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从11岁开始一直发展)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其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同时儿童可以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

② 自我为中心是什么意思

1、自我为中心就是:以自已利益为目的,以自已的想法和意愿为准绳,以自已的喜好为标准。其实是一个贬义词,说人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感受,不顾别人的利益得失,做自已想做的事,也不听别人的建议与劝告。

2、自我中心主义代表激进的自私思想。在一切除了自己都被视为虚假的情况下,“我”只受“我”的思想支配;因此道德在此只是“我”的本性对“我”的思想的约束,而这一切都是可变的。简单来说,自我中心主义主张完全自由,随心所欲,没有伦理约束,一切决定根据“我”的意愿。




客观自我中心主义

这里的中心仍是“我”,但不是“我”的思想,更注重“真实”的我。客观自我中心主义否定通用定义的“我”,认为“我”亦是虚假的。

认为“我”的思想背后还有一个相对“真实”的我,然而这种所谓真实是抽象的概念,未必实质存在。

客观自我中心主义比主观自我中心主义的分别是,前者更接近定义论,而两者最重要的分别除了对“我”的定义之外,还有对“我思故我在”的态度。

③ 什么叫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为自我中心主义,根据自我中心主义的基本原则,“自我中心”,在伦理学方面与个人主义相似,与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更接近。

但更重要的区别在于,自我中心主义代表激进的自私思想。在一切除了自己都被视为虚假的情况下,“我”只受“我”的思想支配;

因此道德在此只是“我”的本性对“我”的思想的约束,而这一切都是可变的。简单来说,自我中心主义主张完全自由,随心所欲,没有伦理约束,一切决定根据“我”的意愿。

(3)去自我中心解释扩展阅读:

客观自我中心主义

这里的中心仍是“我”,但不是“我”的思想,更注重“真实”的我。客观自我中心主义否定通用定义的“我”,认为“我”亦是虚假的。

认为“我”的思想背后还有一个相对“真实”的我,然而这种所谓真实是抽象的概念,未必实质存在。

客观自我中心主义比主观自我中心主义的分别是,前者更接近定义论,而两者最重要的分别除了对“我”的定义之外,还有对“我思故我在”的态度。

④ 什么叫做自我中心(不仅仅是什么自私自利的层面的意义)

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
自我中心是一个的兼和,这个话看不懂,自我中心与兼和没有什么关系。

⑤ 什么叫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中心主要表现
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问题出在自我意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如何克服自我中心
人际交往都讲求互惠的原则,希望别人对自己好,那么自己也应该有相应的付出。如果在交往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处处维护自己的自尊,与其他人造成对立,最终只能将自己封闭起来,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处于自我封闭和自我隔绝的状态。 对有自我中心这种严重的心理障碍的人来说,应该正视社会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在必要时做出点让步。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加强自我修养,学会控制自我的欲望与言行。自我中心是一种人格缺陷,在社会交往中碰壁后回陷入懊恼和痛苦之中,从而诱发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⑥ 什么是“去自我中心”名词解释!

就是换位思考,不总是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问题。同样的问题,假设自己是对方该怎么想

⑦ “自我中心”心态如何调适

自我中心是一种严重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为人处世总是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从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他们总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来解释一切,并且盲目地坚持自己的观念,顽固不化,从不轻易改变态度。

表现

1.很少关心别人。自我中心的人很少关心别人,总是与别人很疏远。由于这种人时时处处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别人,所以当自己有求于人时,才临时抱佛脚;如果不求人时,则对人没有丝毫的热情,把别人看做是为自己服务的。对于这种自我中心的人,没有任何人愿意以大的代价去获得小的收益。久而久之,自我中心的人只能成为受人冷落的对象。

2.固执己见,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的人总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的头上,以自己的态度作为他人态度的“向导”,认为别人都应该和他有一致的看法或意见。同时,他们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即使明知自己错了也不愿改正。自我中心的人很难引起别人的共鸣,因而他们的人际关系总是处于紧张状态。

3.自尊心过于强烈。自我中心的人有很强的自尊心,在别人看来可能很小的一件事,在他们身上都会引起强烈的自尊心受挫的感觉。他们不愿损伤自己的自尊心,不愿别人超过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成绩非常嫉妒,对别人的失败又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

其实,偶尔地表现出自我中心是人之常情,是无害的。然而,自我中心一旦成为一个人稳定的人格特征,则最终有害无益。自我中心会使别人对其敬而远之,使自己处于可怜的自我封闭和自我隔离状态中。长此以往,它将导致一个人形成自卑、孤独、退缩等其他种种心理障碍,根本无法享受到人际交往的愉快体验。

调适

?接受批评,与人平等相处。只有能够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承认自己的错误,才有可能改正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而这仅仅要求自我中心的人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和身份与人平等相处,不过分苛责别人,真诚热情地对待他人,这样才能使人际交往的天平始终处于平衡的状态。

?要正视社会现实。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的欲望与需求、权利与义务,这就难免会出现矛盾,不可能人人如愿。因此,必须做到正视客观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在必要时做出一些让步。自我的权利与欲望的满足是正常的,但不能为了一己之利忽视他人的存在。

?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设身处地地替其他人着想。理解他人,尊重、关心、帮助他人,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并从中体验到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加强自我修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与言行。把自我利益的满足建立在合情合理、不损害他人的基础之上,充分认识自我中心意识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与危害性,对他人多一分关爱,少一分索取。

⑧ 以自我为中心是什么意思

以自我为中心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主义,一切以自己为准。

根据自我中心主义的基本原则,“自我中心”,在伦理学方面与个人主义相似,与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更接近。

但更重要的区别在于,自我中心主义代表激进的自私思想。在一切除了自己都被视为虚假的情况下,“我”只受“我”的思想支配。

因此道德在此只是“我”的本性对“我”的思想的约束,而这一切都是可变的。简单来说,自我中心主义主张完全自由,随心所欲,没有伦理约束,一切决定根据“我”的意愿。

自我意识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古老的热门的话题,心理学的根本问题是“人是什么”。在古代,哲学家们还不能把人的“自我”与意识活动区分开来,如柏拉图认为“灵魂”既控制人的形体活动,是人的意识,又控制着灵魂自身,是人的“自我”。

真正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概念研究是从詹姆斯开始的,他把“自我”从意识活动中区分开来,将“自我”概念引入了心理学。

⑨ 为什么说儿童思维发展过程是一个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

自我中心是指儿童由于思维发展水平低而表现出的思维上的种种不足。指个体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 去自我中心表现为,从不能区分自我与外界到摆脱对动作和直接感知觉的依赖,能够区分自我与外界,能够表征他人的心理世界,获得观点采择能力等。 在感觉运动阶段初期,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表现为不能区分自身与外界,完全生活在“此时此地”的世界中,认识不到在他的感觉之外还存在更广阔的世界。在感觉运动阶段末期,随着象征性机能产生,儿童能够区分自身与外界,这是去自我中心的表现。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表现在表征水平上。此时,儿童虽然对事物形成了表征,但不能表征他人的心理世界,所想所感总是和自己所想所感是相同的,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 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后,儿童的思维进一步去自我中心化,表现为能够从多个维度来认识事物,能够认识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持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即具备了观点采择能力。 因此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由低级向高级水平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

热点内容
区块链电子发票什么 发布:2025-07-14 17:39:50 浏览:901
交换机右边的接口eth 发布:2025-07-14 17:39:38 浏览:649
币圈混久的人 发布:2025-07-14 17:30:23 浏览:591
互联网币圈项目大全 发布:2025-07-14 17:25:16 浏览:17
自己配置zec矿机 发布:2025-07-14 17:11:50 浏览:885
剧豆区块链是真的吗 发布:2025-07-14 16:56:55 浏览:995
斗游世界区块链 发布:2025-07-14 16:51:50 浏览:209
以太坊节点多少个 发布:2025-07-14 16:35:09 浏览:954
蚂蚁矿机s9后台 发布:2025-07-14 16:25:16 浏览:971
蚂蚁矿池一直不到账怎么回事 发布:2025-07-14 16:15:24 浏览: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