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展望
⑴ GUIDO交易平台的数字货币今后的努力方向是什么能展望下未来么
数字货币理论研究与实践还在不断创新与探索之中,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数字货币形式的创新,中央银行主权数字货币代表未来数字货币的方向,与之对应的货币机制、货币理论与政策框架、货币规制与监管模式、国际协同模式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⑵ 上海今年将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数字货币会成为一种趋势吗
数字货币现在只是一种趋势,也是面对着一个挑战,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是它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与纸币上的人民币具有相同的作用,实际上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首先由中央银行交换给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然后由这些机构对公众进行交换,在加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方面,这是继续促进金融业的扩展,向外界开放,继续聚集一批职能性,总部型机构,并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促进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和离岸贸易在线支付方式的用户相对比较粘手,尽管人们可以容忍新事物,但是数字货币在短期内不应对电子货币支付产生“影响”。展望长远的未来,数字货币的实施可以在追踪异常交易或探索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由数字货币生成的交易数据很可能会合并到个人客户数据系统中,金融机构可以使用大数据分析来准确勾勒出客户画像并进一步挖掘客户价值,这些数据的沉淀还可以为政府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实现明智的政府并提高工作效率。
⑶ 将主流数字货币存入Index Bank指数银行可靠吗
理财投资既要向前展望高收益,也要注重稳健的低风险资产增值,Index Bank指数银行不仅给投资者提供了可靠的投资建议,还接受多种主流数字货币的托管兑换保值增值。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基于加密数字货币建立的“余额宝”。无论市场状况如何,只要投资者将主流数字货币存入Index Bank指数银行,就能实现资产的不断增值,而不必担心因为币价波动造成的本金损失。它增加了散户的权重,减少了币价的市场波动,有助于维持市场的稳定,对于散户来说,是一种相当可靠的资产保值增值方式。
⑷ 首个央行数字货币应用场景落户丰台丽泽,数字货币有什么优势呢
苏州相城区公函要求相城区各区属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管委会,要与工资代发银行签订数字货币代发协议,为全体工作人员安装数字钱包(退休人员除外),并将每月工资中交通补贴的50%通过数字货币形式发放。
这是央行数字货币自传出研发消息以来的首次实际落地应用,这是一个值得被记住的历史时刻。
让我们回顾一下DCEP的发展历程:
2014年央行成立法定数字货币专门研究小组
2016年在原小组基础上设立数字货币研究所
2018年6月,成立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8月,中央发文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和移动支付试点
2019年10月29日,在 “2019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目前我国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DCEP,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这是DCEP的首次亮相。
2020年4月3日,在“全国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央行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
4月10日,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在“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指出,“关于数字货币,央行正按照原定计划,有序推进。”
4月14日,央行数字货币 DCEP 率先在农行内测。
4月16日,苏州相城区实现央行数字货币 DCEP首个应用场景的落地,将“数字钱包”作为支付通道,以交通补贴形式发放。
从各种动作来看,央行数字货币的计划可谓是早有准备,并且在有条不紊的持续推进中。
为什么要发行DCEP?
从国家层面上看
众所周知,主权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好像目前全球因为疫情缺乏流动性,我国通过降息和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但是,资金通过逐层传导,真正用于目标范围的资金却很少。
如果是利用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就可以对大量的交易进行分析并追踪,可以用最直接和高效的手段将资金用于所需的地方,从而释放流动性,造福于民。
从国际层面上来看
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国家信用的审查,增加国家的货币系统的信用,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信用也一定是递增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会更加迅速。
这个理解起来很简单,区块链技术让资产证明无法造假,让信用可审查,自然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数字经济时代是大势所趋
去年,世界银行集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发布报告指出,迄今为止,有近70%的央行都在研究央行数字货币,也可以看出数字化浪潮是大势所趋。就目前来看,央行数字货币DCEP很可能领先于全球其它国家开始大规模地使用,货币数字化时代将要到来。
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近
当今时代是一个数字化时代,技术革新和数字化经济的全面兴起,让科技由最初的工具角色转变成驱动金融变革的中坚力量。数字化的五全基因(全空域、全流程、全场景、全解析、全价值)与金融业不断碰撞融合,不仅改变了个人间、企业间、国家间的结清算方式及主权货币发行机制,还大幅提升了产业链运营效率,带来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如果说区块链技术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基因改造“,那么数字货币就将对金融行业进行彻底的”基因改造“。展望未来,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深入融合与改造,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
总之,数字经济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央行数字货币的落地势必将对现有的金融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孕育出巨大的财富机遇。未来已来,风口已至,紧跟行业大咖脚步,精准把握未来趋势,快人一步抢占财富商业蓝海。
⑸ 科技类ICO展望,通往信任世界的新窗口
正在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对经历变革的经济发展来说可谓是一桩幸事。除了持续创新、地缘经济等传统议题,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同样成为议论的焦点。同时,包括Hcash超级现金在内的区块链企业亮相达沃斯,新兴的金融模式在当下的经济结构中开始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进入2017年以来,诸如区块链、ICO等新名词迅速升温,并有不少敢于吃螃蟹的人“一夜暴富”。相应的,有人为区块链技术大唱赞歌,认为其将颠覆现有的金融领域,甚至对整个世界带来积极影响,也有人认为区块链是金融市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无论与否,在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以及量子计算、抗量子密码等加持下,区块链已经成为一股洪流,并将影响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而这到底是一场人为制造的神话,还是为我们打开了通往信任世界的新窗口?
风口上的ICO,与时间和风险赛跑
IPO是很多投资者所熟悉的名词,中文翻译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在区块链市场也诞生了一种类似的融资形式,即首次公开发行加密数字代币融资,按照“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s”的缩写,被称之为ICO。
ICO最早出现在2014年,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国内风行。据“Smith+Crown”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到今年6月份,ICO项目的融资高达5.6亿美元,远超过通过VC融资筹集的2.95亿美元。一直被创业者捧上神坛的VC,最终成了ICO的取代对象。
原因似乎不难理解,ICO是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产物,契合了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大趋势,能够将分布在全球的各类资金调动起来。比如说区块链创业公司可以选择不以公司股票或债券为融资工具,而是发行自己的数字代币,通过众筹的方式,交换比特币、以太币等主流数字货币,以达到融资创业目的。
当然,在外界向ICO抛出橄榄枝的同时,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比如ICO公司的创新性、责任感、自律性、安全性等等。事实上,如果从时间和风险的维度来看,风口上的ICO项目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金融类ICO。此类项目的客户主要为互联网金融,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技术等来控制风险,从短期利益上来看,金融类ICO的优势最大,当然也伴随着更大的风险。
第二类是商业类ICO。此类项目一般对现有的区块链技术进行改进,形成新的区块链平台,并试图在新平台上创建新的生态系统。中期上看,这类项目的商业推广和研发难度相对较低。
第三类是科技类ICO。这类项目往往会提出新的技术改进,然后应用于现有的区块链平台,进而在安全性、可持续性等方面达到优化和提高的目的。科技类ICO的迷人之处在于有着最强的爆发力,也需要最长的时间,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因此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可以肯定的是,虚拟货币存在的合理性已经被大多数认同,甚至不排除政府在未来发布虚拟货币的可能。相比于传统VC,ICO的整个过程更透明且不可篡改,并产生了一种全民自治的公司治理方式。对于方兴未艾的创业者而言,ICO是比VC更有吸引力的融资渠道,而对投资者来说,ICO的低进入门槛和可观的投资回报率,或许是一块难得的馅饼。
Hcash“超级现金”,如何重塑区块链价值?
6月初的时候,高举“重塑价值”大旗的Hcash,正式向全球发布了“HyperCash中文白皮书”,将建立一个新的底层技术平台用以链接各种不同的区块链技术,从而让基于信任的价值在不同的区块链系统中自由流通。也正是因此,Hcash“超级现金”被视为科技类ICO的典型代表。
Hcash“超级现金”的前瞻性在于对量子计算攻击的提前布局。这是一支由深耕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密码学和区块链领域多年的技术专家组成,为了“超级现金”系统的设计与目标达成,Hcash获得了阔悦科技与上海交大区块链联合创新技术的帮助,为Hcash“超级现金”,提供了抗量子密码技术支持。诚然,作为一项被看好的科技类ICO,Hcash“超级现金”所专注的不只有流通行和兼容性,规避风险能力也是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
目前,Hcash“超级现金”已经在全球上线公募,对于区块链领域的关注着而言,不失为一件好事。
正如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所说,经济社会的基本规则就是产权规则,你改变了产权的规则,你就改变了整个系统。相信在众多区块链组织和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互联网将逐步从中心化的信任进化到由算法、数据为核心的去中心化信任。而随着中心化的信任中介被逐渐削弱和替代,互联网的运作方式将被以区块链为代表的系统所改变。或许故事还有些遥远,但它已经有了萌芽和初步的发展。
⑹ 从 “工业增加值”看“新基建”的内涵
盘面观察
截至收盘,沪指涨0.50%,报2852.55点,成交额为2337.59亿元;深成指涨0.89%,报10621.50点,成交额为3835.29亿元;创指涨1.12%,报2043.44点。从盘面上看,数字货币、医疗器械、RCS板块居板块涨幅榜前列,机场航运、采掘服务、石墨电极板块居板块跌幅榜前列。
后市展望
上周五公布了一季度GDP,-6.8%,这个数据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政策的变化。4月17日的政治局会议打出“六稳”到“六保”的政策组合拳,并向市场发出将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充裕的信号,这为后续央行更大的货币宽松政策埋下伏笔,从市场长期角度来看,成为A股上涨的动力。
落实到行业领域,可以先看一个宏观数据,1-3 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8.4%,前值-13.5%,而其中高技术制造业(-3.8%,前值-14.4%)改善了10.6 个百分点,说明资金的流向已经在发生变化。未来一段时间,“新基建”将是市场重点关注的对象。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的范围,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
操作策略
传统基建和新基建方向,或将成为短时间内资金关注的重点方向,尤其是新老基建中一季报业绩向好、质地优良的行业龙头。【首席投资顾问 文赋,执业证书编号:S0260611050006】
⑺ 取消关税遇杂音,股指高开低走
盘面观察
周五两市大盘高开低走,三大指数最终都以阴线报收,两市成交额4494亿元。盘面观察,无线耳机、在线旅游、知识产权等板块涨幅居前,数字货币、鸡肉概念、银行等板块跌幅居前。两市涨停38家,跌停5家,北向资金净流入24亿。截止收盘,沪指报2964.19点,跌0.49%,深成指报9895.34点,跌0.22%,创指报1711.22点,跌0.25%。
后市展望
受商务部称“中美同意随协议进展分阶段取消加征关税”消息鼓舞,隔夜欧美股市收涨,今日A股各大指数也高开,但美股收市前,外媒报道称“白宫取消中国商品关税计划面临强烈内部反对”消息影响纳指回落,直接导致今日A股高开低走,午盘前回补当日跳空缺口后一度反弹上攻,午间又受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言论“否认中美已就取消关税达成共识“消息影响美股期指、A50期指都急速下挫,导致A股再度单边回落直至收盘。技术上,布林通道收窄,上轨约3000点、下轨约2930点,制约股指上下空间,预计股指仍要在布林通道窄小空间横盘整理,短期仍有震荡反复。值得一提的是,北上资金再演戏剧性变化,从上午净流入20亿,到下午回落到净流入9亿,到尾盘再现急速流入到日内新高净流入24亿,显示境外港资依然如故、持续买入A股。盘后消息,证监会取消创业板公开发行股票连续盈利两年的条件和调减减持锁定时间以及延长批文有效期至12个月,是继续支持中小创创新企业举措,有利缓解大股东高质押,但也给市场解禁短期心理承压。整体看,市场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A股短期内仍难走出彻底反转,仍需耐心等待市场给出明确反转信号,再积极重仓操作。
操作策略
策略上,短期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造纸、纺织、航空、汽车零部件等板块有望受益,建议短线可新增给与适当关注。【投资顾问 罗利民,执业证书编号:S02606110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