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未来的数字货币要在保护隐私
❶ 请教关于虚拟货币系统的设计
以下为财新对话周小川有关数字货币内容全文: 财新记者:1月20日人民银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提出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周小川:央行其实很早就开始研究数字货币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货币从来都是伴随着技术进步、经济活动发展而演化的,从早期的实物货币、商品货币到后来的信用货币,都是适应人类商业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作为上一代的货币,纸币技术含量低,从安全、成本等角度看,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范围内支付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建立,对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都是十分必要的。 怎么取代呢?有几个思路:一种是模仿纸币,比如纸币之间的交易是匿名的,数字货币也想做成匿名的,这就促成了它的技术选择。但是纸币之所以匿名,最初并不是有意设计的,而是没有别的技术能保证大量小额交易的方便。当然也有人认为,未来的数字货币交易也是匿名更好,因为假设政府是有可能有失误的,则私人的财富和财富运用的隐私要绝对保护。 从央行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数字货币要尽最大努力保护私人隐私,但是社会安全和秩序也是重要的,万一遇到违法犯罪问题还是要保留必要的核查手段,也就是说,要在保护隐私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两种动机和之间平衡点的掌握也使得技术选择上的倾向不一样。 财新记者:对数字货币的发行和管理,央行有什么设想?和现行市场自发出现的数字货币有什么区别? 周小川: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认可的是央行主导的数字或电子货币的构架,跟民间的是可能有区别的。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主要体现这么几个原则:一是提供便利性和安全性。二是上面提到的,做到保护隐私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平衡,尤其针对洗钱、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要保留必要的遏制手段。三是要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四是要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数字货币是自由可兑换的,同时也是可控的可兑换。为此,我们认为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必须由央行来发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都应当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同样原则的管理。 财新记者:数字货币的推出有时间表吗?最终是不是要替代纸币? 周小川:现在还不能说数字货币的时间表。中国人口多、体量太大,像换一版人民币,小的国家几个月可以完成,中国则需要约十年。所以数字货币和现金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是并行、逐步替代的关系。后期现金的交易成本会慢慢升高,比如过去让银行点数大量的硬币,点不完不下班,也不收费,后来可能就需要收费了,有了激励机制,大家自然会更多使用数字货币,不过两者仍会在较长期共存。 财新记者:如果发行数字货币,还需要货币政策吗?怎么执行? 周小川:我们认为,货币生成机制和货币供应量是需要调节的。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目前主要是替代实物现金,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提高便利性。总体看,央行在设计数字货币时会对现有的货币政策调控、货币的供给和创造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做出充分考虑。 目前,现钞的发行和回笼是基于现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机构”的二元体系来完成的。数字货币的发行与运行仍然应该基于该二元体系完成,但货币的运送和保管发生了变化:运送方式从物理运送变成了电子传送;保存方式从央行的发行库和银行机构的业务库变成了储存数字货币的云计算空间。最终,数字货币发行和回笼的安全程度、效率会极大提高。 财新记者:数字货币如何防伪?如何避免比特币面临的“51%攻击”安全隐患? 周小川:从表面看,纸币的防伪要让消费者易于掌握;从内含看,关键性技术是重要的国家秘密,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同样是如此。我们将运用包括密码算法在内的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来保障数字货币的不可伪造性。未来的技术也会有升级换代,我们会提前将技术升级考虑在内,从最初就引入长期演进的发展理念。 外界讨论较多的“51%攻击”问题,更多是针对比特币而言,比特币是不要中央银行的。对于央行掌控的数字货币,会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机制设计和法律法规,来确保数字货币运行体系的安全,一开始就与比特币的设计思想有区别。 财新记者:区块链技术最近受热捧,央行会考虑将区块链技术用于数字货币吗? 周小川:数字货币的技术路线可分为基于账户和不基于账户两种,也可分层并用而设法共存。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可选的技术,其特点是分布式簿记、不基于账户,而且无法篡改。如果数字货币重点强调保护个人隐私,可选用区块链技术,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讨区块链应用技术,但是到目前为止区块链占用资源还是太多,不管是计算资源还是存储资源,应对不了现在的交易规模,未来能不能解决,还要看。 除了区块链技术,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团队还深入研究了数字货币涉及的其他相关技术,比如移动支付、可信可控云计算、密码算法、安全芯片等等。我们会与金融界、科技界合作,进一步加大对各种新型创新技术的研究和合理利用,优化完善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的技术框架,并充分预见、及时反应、有效解决在应用推广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为此,人民银行殷切希望有关各界大力支持、参与,取得成果,作出贡献。 即便如此,国内数字货币仍旧是快速的发展,例如瑞泰币、千金卡等等。
❷ 央行行长关于"虚拟货币"答记者问
央行其实很早就开始研究数字货币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货币从来都是伴随着技术进步、经济活动发展而演化的,从早期的实物货币、商品货币到后来的信用货币,都是适应人类商业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作为上一代的货币,纸币技术含量低,从安全、成本等角度看,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范围内支付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建立,对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都是十分必要的。
❸ 数字货币会不会让你隐私全无
我觉得数字货币会让人隐私全无,可是并不是谁都可以查阅追溯使用记录。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习惯的支付方式,而数字货币也早就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可是使用数字货币确实会让人没有隐私,只是数据由国家专门部门管理,不会轻易泄露。
其实生活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当中,我们的个人信息早就已经被泄露。各种推销电话以及网络平台的推荐,都能够很明显得出这个结论。
放心使用大平台数字货币,没有人会在乎你的隐私。
❹ 法定数字货币有什么特点
1、交易成本低:
与传统的银行转账、汇款等方式相比,数字货币交易不需要向第三方支付费用,其交易成本更低,特别是相较于向支付服务供应商提供高额手续费的跨境支付。
2、交易速度快:
数字货币所采用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不需要任何类似清算中心的中心化机构来处理数据,交易处理速度更快捷。
3、高度匿名性:
除了实物形式的货币能够实现无中介参与的点对点交易外,数字货币相比于其它电子支付方式的优势之一就在于支持远程的点对点支付,它不需要任何可信的第三方作为中介,交易双方可以 在完全陌生的情况下完成交易而无需彼此信任,因此具有更高的匿名性,能够保护交易者的隐私,但同时也给网络犯罪创造了便利,容易被洗钱和其它犯罪活动等所利用。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4-1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❺ 数字货币DCEP已在路上,未来马云的如意算盘还能打得响吗
蚂蚁科技几乎是零成本融资,通过各种形式包装债权债务重复借贷,再不负责任地把钱贷给没有偿还能力的年轻人。这基本上就是把美国华尔街08年疯狂的金融危机玩法带到了国内,真正的资本市场风云变幻,比你想象的还要残酷。
蚂蚁科技通过网贷吸血的事情,已经被很多人扒了出来。中央银行前任行长周小川最近在亚洲博鳌论坛上也表示,互联网科技巨头控制了大量数据和市场份额,形成了垄断,阻碍了公平竞争,从而导致阿里巴巴股价下跌。
假如谷歌能够在金融业务中任意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那么它也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贷款机构,谷歌不做并不是因为美国商人特别善良,而是美国政策根本不允许。
就像财政部副部长周佳怡在外滩金融大会上所说的那样,科技并没有改变这种依赖信贷使用杠杆的本质,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坚持科技向善,防止金融科技诱导过度金融消费,助长赢家通吃的垄断。
如今,“央爸”的数字货币DCEP已在路上,未来马云的如意算盘还能打得响吗?让我们一起来拭目以待。
❻ 虚拟货币比传统货币会更好是谁说的
很多人都说过,下面是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观点:
财新记者:1月20日人民银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提出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周小川:央行其实很早就开始研究数字货币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货币从来都是伴随着技术进步、经济活动发展而演化的,从早期的实物货币、商品货币到后来的信用货币,都是适应人类商业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作为上一代的货币,纸币技术含量低,从安全、成本等角度看,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范围内支付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建立,对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都是十分必要的。
怎么取代呢?有几个思路:一种是模仿纸币,比如纸币之间的交易是匿名的,数字货币也想做成匿名的,这就促成了它的技术选择。但是纸币之所以匿名,最初并不是有意设计的,而是没有别的技术能保证大量小额交易的方便。当然也有人认为,未来的数字货币交易也是匿名更好,因为假设政府是有可能有失误的,则私人的财富和财富运用的隐私要绝对保护。
从央行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数字货币要尽最大努力保护私人隐私,但是社会安全和秩序也是重要的,万一遇到违法犯罪问题还是要保留必要的核查手段,也就是说,要在保护隐私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两种动机和之间平衡点的掌握也使得技术选择上的倾向不一样。
财新记者:对数字货币的发行和管理,央行有什么设想?和现行市场自发出现的数字货币有什么区别?
周小川: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认可的是央行主导的数字或电子货币的构架,跟民间的是可能有区别的。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主要体现这么几个原则:一是提供便利性和安全性。二是上面提到的,做到保护隐私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平衡,尤其针对洗钱、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要保留必要的遏制手段。三是要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四是要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数字货币是自由可兑换的,同时也是可控的可兑换。为此,我们认为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必须由央行来发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都应当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同样原则的管理。
财新记者:数字货币的推出有时间表吗?最终是不是要替代纸币?
周小川:现在还不能说数字货币的时间表。中国人口多、体量太大,像换一版人民币,小的国家几个月可以完成,中国则需要约十年。所以数字货币和现金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是并行、逐步替代的关系。后期现金的交易成本会慢慢升高,比如过去让银行点数大量的硬币,点不完不下班,也不收费,后来可能就需要收费了,有了激励机制,大家自然会更多使用数字货币,不过两者仍会在较长期共存。
不过,虚拟货币还有其它很多的应用存在。例如,欧陆众筹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把数字货币和实体资产结合的众筹新模式。
❼ 数字货币的安全性能,有哪些方面的保障呢
随着数字货币的到来,货币的加密算法也越来越重要,那么密码都有哪些种类型呢?
古典密码类型主要有换位密码,重新排列字母的顺序消息,例如,“hello world”变成了“ehlol owrdl”。
Diffie-Hellman和RSA算法,除了是第一个公开的高质量公钥算法的例子,已经被广泛使用。其它非对称密钥算法也包括克拉默-舒普密码系统、埃尔贾迈勒加密和各种椭圆曲线技术。
一些广为人知的密码系统包括RSA加密、Schnorr签名、El-Gamal加密、PGP等。更复杂的密码系统包括电子现金系统、签密系统等。现在更多的密码系统包括交互式证明系统,如零知识证明,那是用于秘密共享的系统。
长期以来,情报收集和执法机构一直对密码学感兴趣。秘密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密码学促进了隐私保护,因此它也引起了密码学支持者的极大兴趣。因此,围绕密码学有一段有争议的法律问题的历史,特别是自从廉价计算机的出现使广泛使用高质量的密码学成为可能之后。
现在,加密货币交易是半匿名性质,使其非常适合从事一系列非法活动,如洗钱和逃税。然而,加密货币的提倡者往往高度重视数字货币的匿名性,认为这样做可以保护使用者的隐私,一些加密货币比其它加密货币更加私有。
加密货币是一种新型的数字资产,它基于分布在大量计算机上的网络。这种分散的结构使它们能够存在于政府和中央当局的控制之外。而“加密货币”一词也源于用于保护网络的加密技术。
区块链是确保数字货币交易数据完整性的组织方法,是许多加密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专家认为,区块链和相关技术将颠覆包括金融和法律在内的许多行业。加密货币受到批评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它们被用于非法活动、汇率波动以及作为其基础的基础设施的脆弱性。然而,数字货币也因其可移植性、可分割性、抗通胀性和透明性而受到人们的赞扬。
❽ 未来数字货币普及之后手机丢了是不是等于钱丢了
数字货币可以认为是一种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的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的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由于数字货币来自某种开放算法,它没有发行者,因此没有任何人或机构能够控制它的发行。
2、在确定算法解的数量时,数字货币的总量是固定的,从根本上消除了虚拟货币过量发行造成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3、由于交易过程需要网络中每个节点的批准,所以数字货币的交易过程是足够安全的。
(8)病句未来的数字货币要在保护隐私扩展阅读:
央行对这种数字货币进行了一次私下测试,一些公务员的工资中有一部分是以数字货币的形式收到的。
由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推出的数字货币钱包应用的截图在网上广泛流传,显示了各种功能,包括让储户追踪数字货币交易,以及将数字货币钱包与他们现有的银行账户关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