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如何颠覆金融业
A. 2. 数字货币会对金融圈带来怎样的改变
数字货币汇兑金融圈带来很多的影响,因为以后就没有现金货币的话就很方便。
B. 数字货币书写“造富”神话:互联网会颠覆金融业吗
人们普遍相信,互联网会颠覆金融,就像它颠覆新闻、音乐和零售那样。但是从目前来看,互联网技术本身只会使交易过程变得高效、便捷,比如金融垂直搜索、移动支付、P2P借贷等,并没有真正革了金融的命。
然而,作为金融权力结构中最核心的一块,货币发行是否会遭遇互联网货币的撼动呢?在如今“汹涌来袭”的互联网货币中,谁将独领风骚?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趋严,互联网货币的命运又将如何?
或许眼下我们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可以预见的是,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想的有力支撑下,层出不穷的互联网货币形态已经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交流,以及支付方式。(凤凰网)
普银集团推出了茶本位数字货币普银。普银与藏茶实物资产对应。普银集团母公司丰汇国际已开始上市工作,未来以上市公司为普银运营提供诚信背书。
C. 数字货币免费培训哪家好是否可以颠覆金融业
数字货币做好了很可观,培训的话可以去链派。
D. 发行诚信币CXC等数字货币的区块链是一种颠覆式技术吗它可以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吗
现在的互联网是信息互联网,发行诚信币CXC的区块链就是为了的信用价值互联网,随着技术的破普及,我们将迎来一个万物互联的价值网络。以发行诚信币CXC的区块链为例,它的用处非常广。因为区块链具有信息不可篡改,不可抵赖的特征,可以用于很多交易场合,对交易信用等方面进行技术支持,有利于消除交易各个方面的不信任感,对于商业发展有利。
它除了解决信用安全性问题外,还可以进入如下领域:
1,以后音乐版权分发可能进入区块链阶段,去掉中心化的环境,让音乐人更直接的收益。之前发唱片都需要经过唱片公司,或者互联网去增加用户粘性,推广等中间环节会收取很多费用,真正给到作者的钱并不多,因为原有版权还是掌握在几大唱片公司手里。去了中心化后,作者就不会被版权公司吞掉部分收益。
2,在写作版权上,比如之前可能要招出格出版商,这个版权就不能被多次出手,这样个作者手里的钱就很少,而有了区块链技术所有使用的人都需要给作者版权费,而不仅限于单个出版商。
3,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结合产生区块链物联网(BLOT)。uail物联网可大幅度降低黑客攻击的风险,借助区块链物联网,获取仓库传感器数据将会变得如同拿自己手机一样容易。
凯文凯利既《失控》一书,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风向标,在他后来的《必然》一书中也提到”科技在本质上有所偏好,使得它超网某种特定方向。其他条件都想通的前提下,决定科技发展动态的物理原理和数学原理会青睐这些特定的行为。“
所以小编认为,不管相信与否,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而诚信币,比特币等一些有价值的数字货币,是因为基于其中的某一种刚需所产生的,所以值得投资,并长期屯有。
现在的区块链就像1944年的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会筛选出最优秀的科技技术产品,而这只是时间而已。目前有太多打着区块链做文章的”伪区块链“这是因为很多人没有了解清楚就盲目进入币圈;想在币圈里大捞一次,发一笔横财。
而”伪区块链“就是瞄准了这些什么都不学就进入币圈的”韭菜“圈了钱就像跑路,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其实,比起买币,更重要的是学习区块链技术背后的逻辑,这样才能判断”真正“的好项目。
E. 国外银行实验“区块链技术”,颠覆金融业还远吗
虽然区块链技术好处多多,但是也会让金融机构不能再通过在资金周转期进行再投资的模式来获利,这也是很多金融机构处于观望状态的原因。
在中国,同样的话题也正在继续。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宣布对数字货币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表示央行在探索发行数字货币,而区块链技术就是其背后核心。
在未来,我们觉得不仅是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在众筹、P2P、证券等领域都会发挥巨大作用,起到“颠覆者”的角色。
不过,世界上已经出现了许多应用前景广阔的区块链应用,例如,以太坊、去中心化内容发布平台DECENT。
F. 如何理解数字货币的金融特征
数字经济改变我们的生活,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体现,货币金融自然也不例外。数字货币一般指以数字为载体的新的货币形式,与流通中现钞不同,其交易与储存以电子记账与转账的方式完成。具体什么是数字货币则有争议,市场比较关注的有比特币(加密“货币”的代表)、与法定货币挂钩的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Facebook最近提出的libra稳定币计划成为全球热点,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能也因此受到更大关注
G. 数字货币对现有世界金融和货币体系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冲击
现有世界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计价中心美元为主导的。其结果就是美国可以随意印发美元,让全世界为它买单。用了数字货币,就可以绕过这个体系,自成一体,美国便再也不能肆无忌惮的向全世界输出通货膨胀了。
H. 五年内,金融机构会采用数字货币及区块链
大约3年之前,来自《华尔街日报》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名人完全无视比特币和数字货币领域的存在。而如今,比特币区块链等技术带来的创新和金融发展都让人无法忽视其重要地位。
《华尔街日报》近日与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金融高管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进行了20分钟的采访,主要讨论了影响目前经济世界的几大要素。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Lagarde还提到了数字货币领域的安全性:
至于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我们目前正处于正确的时间,可以见证重大发展。看他们如何颠覆各行各业,如何保护交易保密性,如何成立社区。
她还表示:
目前,数字货币领域的发展不够系统,也不足以构成威胁,而且并不能确保百分百的安全。但监管部门和管理者应该多多留意这一行业,因为它很容易成为非法交易的渠道。我们并不愿意看到这些工具出现在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的非法活动中。
重要的是,比特币和其相关技术正在慢慢地改变一些精英人士的看法,比如说Lagarde。原本她完全可以对数字货币产生的影响不屑一顾,但她还是选择支持这一概念,并且认为这些技术会成为主流金融生活的一部分。或许两到三年之前,她的想法会与现在完全相反。这也证明了比特币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些技术终会被主流接受。
就像甘地所说的一样:
他们先是无视你,再来是嘲笑你,接着他们与你战斗,最后你赢了。
(作者:OKCoin币行。版权声明:转载需联系微信公号“OKCoin比特币”获取授权。)
I. 现在数字货币开发算是近来金融行业比较火的,那么就面临了如何选择开发商了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 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上面 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 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 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 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 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J. 数字货币的出现会影响传统的金融体系吗
任何一种货币的出现都不可能影响传统金融体系,国家那么多的专家不是没有存在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