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币圈知识 » 元能失控与宇宙

元能失控与宇宙

发布时间: 2022-08-21 22:13:39

『壹』 元宇宙的概念是什么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小说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虚拟现实世界,在这里,人们用数字化身来控制,并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现在看来,描述的还是超前的未来世界。

2021年,3月,元宇宙概念第一股罗布乐思(Roblox)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5月,Facebook表示将在5年内转型成一家元宇宙公司;8月,字节跳动斥巨资收购VR创业公司Pico……,元宇宙无疑成为了科技领域最火爆的概念之一。

准确地说,元宇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经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扩展现实(XR)、区块链、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下的概念具化。

相关产业

从企业来看,元宇宙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底层技术还是应用场景,与未来的成熟形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这也意味着元宇宙相关产业可拓展的空间巨大。

因此,拥有多重优势的数字科技巨头想要守住市场,数字科技领域初创企业要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就必须提前布局,甚至加码元宇宙赛道。

『贰』 《元能失控》远征哪个角色厉害

《元能失控》远征旺厉害。

角色旺是一个攻守兼备的角色,保证输出的同时具备着一定的防御机制,适合游戏中走位还不是很灵活的输出型玩家。而其他角色也都有着不同的天赋效果,一些更偏向于直接的攻击效果,一些则有着增加游戏趣味性的效果。

游戏背景设定:

诺亚是远古文明中流传最远的一个支脉,他们创造了非常辉煌的文明。诺亚在高度发达之后,发现了预知未来的能力,整个世界和时间的蓝图摊在了诺亚人的面前,诺亚发现了自己的文明在这个时空终将灭亡。

魔王不甘心让诺亚文明就此消散,于是利用诺亚的科技,制造了时空扭曲,所有的文明和时空混合在了一起;但这不但没有拯救诺亚,反而让所有的时空都陷入了毁灭的危机。来自各个时空的“英雄”要打败魔王,拯救自己的时空。

『叁』 元宇宙基金有哪些

目前国际市场上共有六只元宇宙ETF,其中美国两只,韩国的4只。从基金规模和发展程度来说,以美国为主。国内尚无元宇宙ETF,多种产业指数受益元宇宙产业链。

美国的元宇宙基金情况
美国是元宇宙的先行者,相比于国内许多大厂的观望,美国互联网巨头似乎更快的达成了共识。Rolox、Facebook(Meta)、苹果以及其他科技巨头都在积极布局元宇宙,推出自己的元宇宙概念产品。

美国已发行两只元宇宙概念ETF,分别是圆山投资的Roundhill Ball Metaverse ETF(META)和10月由Fount发行的Fount Metaverse ETF(MTVR)。

2021年6月30日,Roundhill Ball Metaverse ETF发行时规模仅有150万美元,而后受到元宇宙概念爆发、Facebook改名Meta、元宇宙概念电影《失控玩家》上映等消息刺激,掀起了美国元宇宙的投资热潮,截至2021年11月15日,Meta ETF规模快速扩张到3.85亿美元,暴增257倍,热度空前高涨,近一月涨幅达12.91%。

从持仓标的来看,META主要投资于硬件和虚拟平台等领域。根据三季报信息,目前持仓41家布局元宇宙的公司,包括英伟达、微软、Roblox和Facebook等,2021年三季报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54.62%。

而 MTVR其投资目标更偏向于增强现实和虚拟世界等领域的公司,截至2021年11月12日,MTVR重仓持有了苹果、Meta平台和字母表等公司,其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39.39%。

目前来看,美国的这两只ETF,持仓标的较为优质,上市后反响热烈,投资者热情高涨,整体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

国内元宇宙基金情况
反观国内,目前并没有直接推出元宇宙的公募基金或者ETF。这和国内市场对元宇宙相关概念的认识稍慢有关。除了字节跳动豪掷90亿元收购Pico公司之外,其他的几大互联网巨头似乎对元宇宙有些后知后觉,国内尚未出现如Facebook(Meta)这种大型的元宇宙平台。但是产业链相关概念的板块ETF,例如跟踪中证动漫游戏指数、中证传媒指数和中证虚拟现实主题指数的ETF受到元宇宙概念带动上涨较多。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选取涉及动漫、游戏等相关娱乐产业公司作为成分股的中证动漫游戏指数和跟踪虚拟现实指数的银华中证虚拟现实主题ETF近期表现都不错。前者是因为目前游戏是元宇宙主要的表现形式,后者则是重仓了元宇宙重要支持技术——VR/AR的上下游供应链的相关企业。

长期来看,元宇宙基金可投资标的并不少。国内现有的基金中,和元宇宙相关主动权益基金已超过300只,而包含元宇宙相关概念,如游戏、虚拟现实等的ETF接近400只。这些基金都为元宇宙未来投资提供了广泛的基金池,与此同时,部分基金经理也在积极布局相关领域。例如,市场已有3只私募产品以元宇宙命名,分别是正圆元宇宙、正圆元宇宙1号,以及上海高频-元宇宙1号。元宇宙或将成为基金未来布局方向之一。

『肆』 多元宇宙如果真的存在,又是谁在操控宇宙呢

人们的许多东西从无到有,人类的天文研究也是逐渐从0的突破,再到现在的百花齐放。宇宙的发展趋向于无穷大已经被科学家证明这是属实的,而且宇宙发展的命运也的确存在掌控者。不同的掌控者掌握不同时期的宇宙,而且宇宙的未来会失控。

这对于我们聪明的科学家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科学家们通过计算得出宇宙的空间曲率无限接近于0,而实际密度与临界密度的比值无限接近于1。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正是颁发给了证实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三位科学家。根据他们发表的论文,宇宙早期的掌控者的确是引力,但是随着宇宙的发展,暗物质逐渐成为了主导力量。

『伍』 元能失控:远征秘宝可以传承吗

不可以进行传承的。
因为远征秘宝是只针对一个人生效的,没办法传承的。因为游戏中的特工能够一次装备两个卷轴,还可以携带两个皮肤秘宝,以此去提升特工自身的最大属性,而且秘宝有多个品质区分,高品质的秘宝,带来的属性增无疑要大很多,加上秘宝得到提升之后,达到选择核心属性的要求,还能带来更多优秀的增益效果。
拓展资料:
卷轴虽然是基于攻击能力方面强化,不过所有秘宝的核心属性都是基于这一点,通过合理的搭配能够让战斗效果更佳明显,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连击加成,基本能够保持整个战斗过程的持续高输出。
然后就是穿透属性,能够削减敌人的防御,是能够体现输出最大化的直接因素。关于披风的防御属性,因为是秘宝核心属性的一个必选位置,因此建议是通过生命百分比的增加做选择,毕竟在高的输出也需要在活着的时候才能够打出来,而打出输出的最佳效果就是攻击速度,这些提升就能够完美的解决不必要的问题。

『陆』 请问有奇异博士2在线免费播放资源

《奇异博士2》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W4tE9wUMh_MSwUHSiakbmg?pwd=8D45提取码:8D45

导演:山姆·雷米
编剧:迈克尔·沃尔德伦
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伊丽莎白·奥尔森/切瓦特·埃加福/本尼迪克特·王/克索斯利尔·戈麦斯/更多...
类型:动作/恐怖/奇幻/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22-05-04(中国台湾)/2022-05-06(美国)
片长:126分钟
又名:奇异博士2 / 斯特兰奇博士2 / 奇异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港/台) / 奇异博士2: 失控多元宇宙(港) / Doctor Strange 2 / Docto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

奇异博士2:疯狂多元宇宙的剧情简介· · · · · ·

充满无限未知的疯狂多元宇宙即将展开,一切皆有可能。

『柒』 暗物质和暗能量,会对宇宙造成什么影响

193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在生成银河系恒星运动模型时,意识到了“隐匿质量”的存在
1933年,瑞士天文学家兹威基,在研究3.21亿光年外的后发座星系团时, 发现外侧星系的公转速度,竟然超过了内侧星系 ,这个发现的反常程度, 就好像海王星的公转速度超过水星一样 ,因此兹威基猜测,后发座星系团内一定存在“丢失的质量”,否则无法解释外侧星系运动速度的异常。

1980年,美国天文学家鲁宾遇到了奥尔特一样的问题,她发现星系外侧恒星的公转速度,远超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的预测, 而且在运动速度异常的情况下,这些外侧恒星竟然还没有脱离星系,成为“流浪恒星”

鲁宾把她的这一发现,和远超奥尔特的观测数据,整理成论文发表后, 暗物质开始在宇宙学中普及开来。

科学界开始意识到,宇宙中除了可被观测的“重子物质”外,还存在若干倍于普通物质的“暗物质”, 由于这些暗物质不与电磁力发生相互作用 ,所以天文学家无法在电磁波频段中寻找它们,只能通过引力来确定它们的分布和存在。

相较之下,之前所说的后发座星系团,其内90%都是暗物质
1998年,高超红移超新星搜索队的数据表明,宇宙膨胀是一个加速过程,1999年,美国天文学家亚当.里斯进一步确定了,宇宙加速膨胀现象的真实性。

在以往的理论模型中,宇宙膨胀速度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慢的,甚至还有科学家认为, 宇宙在遥远的未来会由膨胀转为坍缩。

宇宙加速膨胀现象的发现,意味着宇宙中存在一种“未知的斥力”,它在大尺度上抵消甚至战胜了引力带来的坍塌,进而导致了宇宙的加速膨胀, 科学界将“未知的斥力”命名为“暗能量” ,和之前发现存在迹象,但未能直接发现的暗物质一样,暗能量也还处于寻找阶段。

2013年,欧航局普朗克卫星给出了宇宙质能分布图,其中暗能量占比68.3%,暗物质占比26.8%,普通物质占比4.9%
以上的质能分布数据表明,人类目前看到的宇宙只是“全宇宙”的4.9%,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暗物质和暗能量,而人类科学家对它们几近一无所知。

截至目前,暗物质对宇宙的影响,似乎只存在于“隐匿质量”上,它们暂时可以被看作一个单纯的引力源。

相比暗物质的“人畜无害”,占比68.3%的暗能量则要凶险的多 ,因为如果暗能量的占比没有错误,而且的确能加速宇宙膨胀的话,宇宙中普通物质的密度,就会因为宇宙加速膨胀而不断降低。

而这一过程带来的结果,就是“大撕裂”
根据大撕裂,“宇宙膨胀之力”会因为时间的推移,逐步开始影响下一级天体系统。

大撕裂发生前6000万年,本星系群就会被撕开,银河系将独立存在。

大撕裂前3个月,太阳系将被撕开,地球将独立存在。

大撕裂前30分钟,恒星和行星将被撕开。

大撕裂瞬间,宇宙中所有的原子将被撕开。
此后,宇宙不复存在
会导致宇宙最后大撕裂的结局,你我之间身体里最小的原子核,里面的质子中子都会分开,强相互作用力也控制不住暗能量的,超光速膨胀的宇宙张力,暗能量是一种称为“假想能量”的神秘物质。在暗能量的影响下,失控的宇宙膨胀可能变得更加激烈,宇宙扩张得越来越大,离我们这个星球越来越远,直到各种星系的光线无法达到地球。

人们已知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这种加速状态很可能保持不变或随时间减弱,而考德维尔持不同观点,认为暗能量可能更加强烈地引起膨胀增长,甚至超乎人们想象。

考德维尔和他在美国帕萨迪纳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所的同事,已经计算过需要多大的暗能量可将宇宙推向毁灭境地。他们发现,当暗能量如果增加时,它的排斥力变得非常强,足以撕开所有坚固的星系,从银河系开始,一直到恒星、行星和原子全都撕裂。

打个比方,把宇宙膨胀比作吹起的气球。这个气球变得更大时是星系膨胀的描述。一个个星系在上面。当宇宙膨胀时,每一个其它的星系都远离我们。一般的膨胀,各个星系保持着相同的排列,但是如果有超级加速膨胀,这时单个星系会自己膨胀,----如果你足够快的吹起它来描述"大撕裂",那么气球将爆炸。那个象时空,并即将结束.我们将听到气球砰的一声,一个洞在气球上.那就是"大撕裂".

暗物质就是人的心,能量无比,想去哪里就会到哪里

不会有什么影响

『捌』 求几个宇宙中的奇妙现象

美发射卫星验证相对论
新华社华盛顿4月20日电 经过45年酝酿和开发,耗资7.5亿美元的美国“引力探测器B”卫星,20日下午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升空,它的使命是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爱因斯坦1916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进行验证。 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弯曲,引力场的存在会改变时空几何学规则,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四维整体。与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相比,广义相对论代表着人类时空观的革命。“引力探测器B”将对广义相对论的两项重要预测进行验证。这两项预测分别被称为“短程线效应”和“惯性系拖曳效应”。
相对论被证实
1881年,美国实验物理学家A.麦克尔逊作了关于上述问题的实验。A.麦克尔逊以高度的准确性测量了光沿着不
同方向传播的速度数值。为了探测预想中的微小差别,A.麦克尔逊使用了非常精确的实验设备,他的实验精确性很
高,他测量出来的速度差别比预想中的差别要小得多。A.麦克尔逊的实验,以后在不同的条件下又作过多次。他的实验得到了出乎预料的结果。在一个运动着的参照
系里,光的传播情形同我们在前面推想的恰恰相反。A.麦克尔逊发现,在地球上,光向任何方向传播,其速度都时
相同的、不变的。在这一意义上,光的传播使我们联想到子弹的飞行。前面我们曾经设想,在一列运动中的火车上,
子弹运动同火车的运动无关。同车厢相对而言,子弹向任何方向运动,其前进速度是相同的。
于是,A.麦克尔逊的实验证明:同我们的推想恰恰相反,光的传播同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并不矛盾,而是完全符
合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这也就是说,我们在前面“运动的相对性原理会被动摇吗”一节中所作的推理是完全错误的。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100周年 带来五大奇妙发现
这个形式简洁优美的理论蕴藏了太多令人惊讶的内容,100年来,人们时时从中悟出宇宙层出不穷的奥秘,直到今天,这里还有很多内容没有被我们悟透。
文/甘信风
相对论的研究对象是超越我们日常经验的高速运动世界和广阔的宇宙,这是我们难以理解相对论的主要原因。
自相对论诞生之日起,它所带来的时空观革命就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从相对论中,人们发现了时间旅行的奥秘、原子裂变的巨大能量、宇宙的起源和终结、黑洞和暗能量等奇妙现象。几乎宇宙所有的奥秘都隐藏在相对论那几行简单的公式中。
时间旅行
时间旅行也许意味着可以去修正或改变命运的发展,或是与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们一起去见证伟大的历史事件;人们当然也有可能去未来旅行,比如去那里了解股市行情,探知科学上的新发现。时间旅行打开了一扇既可以回到过去又可以踏入未来的大门。
如果认为时间旅行仅仅只是一个科幻小说的题材,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相对论的思想表明,时间旅行是可能的。
狭义相对论证明高速旅行会使时间变慢,假定将来的某个时候,人们已解决了所有的技术难题,能够制造一艘以亚光速飞行的宇宙飞船,一定意义上的时间旅行就变成可能了。如果飞船以亚光速从地球出发向遥远的星系飞去,来回的旅程仅仅几年(按飞船上的时间),但在此期间地球上却已过去了几千年,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人类文明依然还存在的话,那又会是一个什么新的模样呢?
广义相对论表明,时空可以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我们可以在地球与宇宙遥远的地方这两点之间凿出一个虫洞,然后用某种“奇异物质”把洞口撑开,使之成为一个突然出现在宇宙中的超空间管道,让我们在瞬间到达遥远的彼岸。然后当我们返回时,虫洞的奇异性质让我们年轻了很多。
广义相对论判定足够的质量能改变和扭曲时空,数学家法兰克•提普勒据此设想了把时空卷起来的时间旅行方法。他认为,如果太空中的一个巨大物体以一半光速旋转,时空便会扭曲折回。因此,只要将来有人制造一个巨大的圆筒,它的长约为直径的10倍,然后使圆筒以15万公里/秒的速度旋转,便会使圆筒中央附近产生一个扭曲折回的时空。
要将这圆筒当时间机器使用,宇宙飞船一定要开到圆筒的中心沿圆筒内壁盘旋飞行:逆圆筒旋转的方向航行是驶入过去,顺圆筒旋转的方向航行是驶入未来,每盘旋一周都使宇宙飞船更深入过去或未来一些。时间旅行者到达了目的时间,便将飞船驶离圆筒。有一件必须明了的事是,正像所有理论上的时间机器一样,就是驶向过去无论怎样也不能到达比制成圆筒更早的时间。
时间旅行是一个极具幻想色彩、也极具魅力的话题,长期以来,科学家们提出的方案一个又一个,时间旅行可能遇到的问题也被热烈讨论着。总有一天,相对论迷人的光芒会照耀着我们开始真正的时间旅行。
原子裂变
1905年11月,爱因斯坦同样在德国《物理学纪事》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文章:《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包含的能量有关吗?》,这是一篇短文,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一个物体的质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这就是运动中物体的“质增效应”。
现在我们想象我们在推一辆小板车,板车很轻,上面什么东西也没有。假设这是一辆在真空中的“理想”板车,没有任何摩擦力、也没有任何阻力,因此,只要我们持续地推它,它的速度就越来越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质量也越来越大,起初像车上堆满了钢铁,然后好像是装着一座喜马拉雅山、再然后好像是装着一个地球、一个太阳系、一个银河系……当小板车接近光速时,好像整个宇宙都装在它上面——它的质量达到无穷大。这时,你无论施加多大力,无论推多长时间,它都不可能运动得再快一些。
由此可见,光子既然以光速传播,它的静止质量就必须等于零,否则它的运动质量就会无穷大。
当物体运动接近光速时,我们不断地对物体施加外力,供给能量,可物体速度的增加越来越困难,我们施加的能量去哪儿了呢?其实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了质量。这就是说,物体质量的增加与动能增加有着密切联系,或者说物体的质量与能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爱因斯坦在说明这种联系的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
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即使是在不甚关心其实用价值的纯理论型的物理学家看来也是惊心动魄的,而在绝大多数人眼里,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即能量是质量的900万倍,是多么诱人的前景呀!指甲盖般大小的物质的质量如果完全消失,其释放的能量是用以万吨煤炭来计算的。
遗憾的是,没人能随便减少质量,譬如一块石头,我们尽可以用锤子砸成小块,然后碾成碎末,可是当你仔细地收集这些碎末后就会发现它的质量并未变化。
但是,十几年后的1939年,约里奥•居里、费米、西拉德这三位科学家分别独立发现了链式反应,使人类找到了释放巨大原子能的方法。铀235的核收到中子轰击就会发生裂变,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新原子核,放出1~3个中子,并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些中子又能引发其它铀核再分裂,如此反复,形成连锁反应,不断释放巨大能量。这就是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使原子能成为杀伤力巨大的新武器。仅仅在几年后,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爆炸成功,紧接着日本人遭受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惩罚,几十万人死伤,其中一部分人瞬间还被原成基本粒子,真成了魂飞魄散。E=mc2在给人间带来希望之前,带来的先是致命的创伤,这一切对于深爱和平的爱因斯坦来说无疑是一记重拳,直至临死前他仍为此痛心不已。
宇宙大爆炸
令我们这些当代人感到惊诧的是,迟至1917年,那些人类最具智慧的大脑仍然以为我们的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而这个银河系大小的宇宙永远都是稳定不变的,既不会变大也不会变小,这就是流传了千百年的稳恒态宇宙观。
1917年,爱因斯坦试图根据广义相对论方程推导出整个宇宙的模型,但他发现,在这样一个只有引力作用的模型中,宇宙不是膨胀就是收缩。为了使这个宇宙模型保持静止,爱因斯坦在他的方程里额外增加了一个新的概念——宇宙常数,它表示的是一种斥力,同引力相反,它随着天体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强。这是一个假想的、用以抵消引力作用的力。
然而,爱因斯坦很快发现自己错了。因为科学家们很快发现,宇宙实际上是膨胀的!
最早观察到这一点的是20世纪的天文学之父哈勃。哈勃1889年出生于美国的密苏里州,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天文系。1929年,哈勃发现所有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这表明宇宙正在不断膨胀。这种膨胀是一种全空间的均匀膨胀,因此,在任何一点的观测者都会看到完全一样的膨胀,从任何一个星系来看,一切星系都以它为中心向四面散开,越远的星系间彼此散开的速度越大。
宇宙的膨胀意味着,在早先,星体相互之间更加靠近,并且在更遥远过去的某一刻,它们似乎在同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宇宙膨胀的消息传到著名物理学家伽莫夫那里去的时候,立即引起了这位学者的兴趣。乔治•伽莫夫出生于俄国,自小对诗歌、几何学和物理学都深感兴趣,在大学时期成为物理学家弗里德曼的得意门生。弗里德曼曾在爱因斯坦之后提出了重要的宇宙膨胀模型,伽莫夫也成为宇宙膨胀理论的热心支持人之一。1945年,人类史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看着蘑菇云升起的照片,伽莫夫突发灵感:把原子弹规模“放大”到无穷大,不就成了宇宙爆炸吗?他把核物理知识和宇宙膨胀理论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大爆炸宇宙理论体系。
1948年,伽莫夫和他的学生阿尔法合写了一篇著名论文,系统地提出了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理论。与我们惯常的想法不同,这个创生宇宙的大爆炸不是发生在一个确定的点,然后向四周的空气传播开去的那种爆炸,而是空间本身在扩展,星系物质随着空间的扩展而分开。
根据大爆炸宇宙论,极早期的宇宙是一大片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均匀气体,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且以很大的速率膨胀着。伽莫夫还作出了一个非凡的预言:我们的宇宙仍沐浴在早期高温宇宙的残余辐射中,不过温度已降到6K左右。正如一个火炉虽然不再有火了,还可以冒一点热气。
1964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年轻的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伽莫夫所预言的早期宇宙的残余辐射,经过测量和计算,得出这个残余辐射的温度是2.7K(比伽莫夫预言的温度要低),一般称为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一发现有力的佐证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广义相对论的智慧之处就在于,它从诞生起就能描述整个完整的宇宙,即使那些未知的领域也被全部囊括进去。让它对付像太阳系这样小小的、很普通的时空领域可真是大材小用了。
宇宙常数死而复生——暗能量
在发现了宇宙膨胀这个事实后,爱因斯坦就急急忙忙把他方程中的宇宙常数项去掉了,并认为宇宙常数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随后,宇宙常数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
然而造化弄人,几十年后,宇宙常数又像鬼魂般的复活了。这次宇宙常数的复活要归因于暗能量的发现。
1998年,天文学家们发现,宇宙不只是在膨胀,而且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向外扩张,所有遥远的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么一定有某种隐藏的力量在暗中把星系相互以加速膨胀的方式撕扯开来,这是一种具有排斥力的能量,科学家们把它称为“暗能量”。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各种的观测和计算证实,暗能量不仅存在,而且在宇宙中占主导地位,它的总量约达到宇宙总量的73%,而宇宙中的暗物质约占23%、普通物质仅约占4%.我们一直以为满天繁星就已经够多了,宇宙中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它们呢?而现在,我们才发现这满天繁星却是“弱势群体”,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我们知之甚少或干脆一无所知的,这怎么不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呢!
事实上,早在1930年,就有天体物理学家指出,爱因斯坦那加入了宇宙常数的宇宙学方程并不能导出完全静态的宇宙:因为引力和宇宙常数是不稳定的平衡,一个小小的扰动就能导致宇宙失控的膨胀和收缩。而暗能量的发现告诉我们,爱因斯坦那作为与引力相抗衡的宇宙常数不仅确确实实存在,而且大大扰动了我们的宇宙,使宇宙的膨胀速率严重失控。在经历了一系列曲折后,宇宙常数正在时间中复活。
宇宙常数今日以暗能量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所产生的汹涌澎湃的排斥力已令整个宇宙为之变色!暗能量和引力之间的角力战自宇宙诞生起就没有停止过,在这场漫长的战斗中,最举足轻重的就是彼此的密度。物质的密度随着宇宙膨胀导致的空间增大而递减;但暗能量的密度在宇宙膨胀时,变化得非常缓慢,或者根本保持不变。在很久以前,物质的密度是较大的,因此那时的宇宙是处于减速膨胀的阶段;现今的暗能量密度已经大于物质的密度,排斥力已经从引力手中彻底夺得了控制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宇宙膨胀。根据一些科学家的预测,再过200多亿年,宇宙将迎来动荡的末日,恐怖的暗能量终将把所有的星系、恒星、行星一一撕裂,宇宙将只剩下没有尽头的寒冷、黑暗。
暗能量的发现,也充分地体现了人类认知过程又走进了一个“悖论怪圈”:即宇宙中所占比例最多的,反而是最迟也是最难为我们所知晓的。一方面人类现在对宇宙奥秘的了解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我们所要面对的未知也越来越多。而这日益深远的未知又反过来不断刺激着人类去探索宇宙背后的真相。
暗能量是怎么来的?它将如何发展?这已经是21世纪宇宙学所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
黑洞大发现
广义相对论表明,引力场可以造成空间弯曲,强大的引力场可以造成强烈的空间弯曲,那么无限强大的引力场会产生什么情况呢?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后不久,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史瓦西就用这个理论描绘了一个假设的完全球状星体附近的空间和时间是如何弯曲的。他证明,假如星体质量聚集到一个足够小的球状区域里,比如一个天体的质量与太阳相同,而半径只有3公里时,引力的强烈挤压会使那个天体的密度无限增大,然后产生灾难性的坍塌,使那里的时空变得无限弯曲,在这样的时空中,连光都不能逃逸!由于没有了光信号的联系,这个时空就与外面的时空分割成两个性质不同的区域,那个分割球面就是视界。
这就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黑洞,但在那个年代,几乎没有人相信有这么奇怪的天体存在,甚至包括爱因斯坦本人和爱丁顿这样的相对论大师也明确表示反对这种怪物,爱因斯坦还说他可以证明没有任何星体可以达到密度无限大。就连黑洞这个名称也是一直到1967年才由美国物理学家惠勒命名。
历史当然不会因此而停止前进,时间进入20世纪3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钱德拉塞卡提出了著名的“钱德拉塞卡极限”,即:一颗恒星当其氢核燃尽后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 1.44倍以上时,将不可能变成白矮星,而会继续坍塌收缩,变成体积比白矮星更小、密度比白矮星更大的星体,即中子星。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进一步证明,一颗恒星当其氢核燃尽后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3倍以上时,其自身引力的作用将能使光线都不能逃出这个星体的范围。
随着经验的积累,关于黑洞的理论变得成熟起来,人们从彻底拒绝这个怪物到渐渐相信它,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已普遍接受黑洞的概念,黑洞的奥秘被逐渐研究出来。
严格而言,黑洞并不是通常意义下的“星”, 而只是空间的一个区域。这是与我们日常宇宙空间互不连通的区域,黑洞视界将这两个区域隔绝开,在视界以外,可以由光信号在任意距离上相互联系,这就是我们所居住的正常宇宙;而在视界以内,光线并不能自由地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而是都朝向中心集聚,事件之间的联系受到严格限制,这就是黑洞。
在黑洞的内部,物体向黑洞坠落的过程中,潮汐力越来越大,在中心区域,引力和起潮力都是无限大。因此,在黑洞中心,除了质量、电荷和角动量以外,物质其他特性全部丧失,原子、分子等等都将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形下,无法谈论黑洞的哪一部分物质,黑洞是一个统一体!
在黑洞中心,全部物质被极为紧密地挤压成为一个体积无限趋近于零的几何点,任何强大的力量都不可能把它们分开,这就是所谓的“奇点”状态。广义相对论无法对此进行考察,而必须代之以新的正确理论——量子理论。讽刺的是,广义相对论给我们导出了一个黑洞,却在黑洞的奇点之处失效,量子理论取而代之,而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却根本互不相容!

『玖』 元宇宙的未来趋势是什么如何抓住新的机遇

1、元宇宙是个什么东西?
假如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真实的宇宙,那么元宇宙,其实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你可以理解为把意识形态传输进入另一个世界里,类似于我们玩的模拟人物游戏。
我们国家现在需要的是技术上的飞跃和突破,比如芯片、比如创新药,还有那些极度依赖进口的行业。但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基石,也是打开全球市场的王牌。我们不会一定会和全世界走同一条路线,但全世界制造业相关的东西,大部分一定Made In China。所以,有任何新兴的东西,一定要和中国制造联系起来,找到对应生产的企业,就是稳稳的幸福。

热点内容
去番禺中心医院坐什么公交车站 发布:2025-09-11 19:28:21 浏览:195
斐讯区块链羊毛 发布:2025-09-11 18:24:39 浏览:26
lym区块链 发布:2025-09-11 18:01:50 浏览:413
比特币2018巴比特 发布:2025-09-11 17:50:29 浏览:771
国家对比特币的干预 发布:2025-09-11 17:46:40 浏览:529
eth如果矿工费非常低什么结果 发布:2025-09-11 17:42:43 浏览:255
如何查询eth历史数据 发布:2025-09-11 17:26:59 浏览:678
退出货币宽松对币圈的影响 发布:2025-09-11 17:11:14 浏览:271
基于eth开发的oc币 发布:2025-09-11 17:03:14 浏览:263
比特币2017年会涨到 发布:2025-09-11 16:53:53 浏览: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