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翰林院
①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全部过程
火烧圆明园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一般指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以青年学生为主和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起因为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原德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它和较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在台湾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多并为一谈,一般民众亦皆称两者合为“五四运动”,可视为广义的五四运动定义。
② 清朝反抗外敌侵略阵亡的高级官员(文武全要)
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江南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人,行伍出身,但很注意习文,曾说:“吾不能习词赋,封章启事,有用于时,此吾之学文也。”他所上奏章公文,必亲自动手削稿。嘉庆八年(1803年)二十三岁时考取武庠生,历任把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副将等军职。道光六年(1826年)任太湖营水师副将,同年以督押海运漕米船自吴淞到天津,途中虽遇惊涛骇浪,仍能安全抵达,因之受到特别嘉奖。次年提升为江南苏松镇总兵。道光十三年(1833年)署江南提督,十四年授广东水师提督。
关天培调任广东水师提督的这年,正是英国商务监督律劳卑率兵船蛮横闯入广东省河之后,为了加强海防,清政府调他到这个当时是全国对外交往和贸易的唯一口岸广州。关天培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为了专心致志搞好海防,先令妻子奉老母归里,自己带着三个家丁到广州赴任。就任后,他“亲历重洋,遍观厄塞”,根据虎门的险要形势,进行严密设防,设置了三重门户:以沙角、大角两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南山、镇远、横档三炮台为第二重门户,并将其中的南山炮台加以改建,加筑石基,增设月台,改变炮位过高的弱点,改称为威远炮台;狮子洋口的大虎门炮台为第三重门户。这三重门户也就是三条防线,紧紧地把守住珠江口的南大门。他一方面在第二、三防线之间,威远、镇远与横档的适当地段设置大铁链和木排,以阻拦敌闯入内洋;另方面又亲自监督铸造大炮八千斤、六千斤者四十尊,六千斤以下者数百尊,分置各炮台,以加强防守力量。与此同时,他又加紧训练水师部队,亲自驻扎在虎门督军操练,每年二月末、八月初,“分饬本标将备,率亲兵五百余名,分赴威远、镇远、横档、大浇、永安、巩固六处,练习炮准,其大角、沙角炮台等处,共兵六百四十名。每次操练可十日为度”。他还将建设虎门要塞的经验和汇集的有关资料,编成《筹海初集》四卷并附有许多详细的地图和训练图、表等,以资参考。
这时鸦片烟流毒全国,英、美的鸦片趸船源源不断东来,鸦片走私贸易极为猖撅,关天培积极协助两广总督邓廷桢进行侦缉。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春林则徐到广东后,关天培更是尽力支持和配合禁烟运动,取得了迫使义律缴出二万余箱、袋鸦片,并在虎门全数销毁的伟大胜利。在林则徐的赞助下,他又在武山上的威远炮台和镇远炮台之间新修筑起一座大炮台,名为靖远,炮洞六十八个,配炮六十位。其建筑之坚固与火力之充沛,为虎门各炮台最。当时关天培除自铸铁炮外,还在林则徐、邓廷桢的大力支持下,从澳门等地购进洋炮二百多尊,并严格训练大批招募来的水师兵勇,改革编制,将大鹏营由营改为协,拨副将驻扎那里,与香山协相呼应,又雇用一批米船、红单船、拖风船,利用有利地形与军民在海上与陆上的紧密协作,切实做到严阵以待,以迎击来犯的敌人。林则徐对关天培这些整顿防务的努力予以很高的评价,称赞他“殚精竭虑,寝食以之”。
由于关天培在广东沿海的严密布防,使英国侵略者在这个时期的挑衅与袭击都未能得逞。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839年9月4日),义律率兵船二艘、货船三艘到九龙山口岸以索食为名,突发炮火,进行挑衅活动,遭到大鹏营参将赖恩爵率领的水师猛烈反击,狼狈逃跑。两个月以后,九月二十八日(11月3日)义律又阻挡英国商船具结,破坏中英正常贸易,挑起穿鼻之战,这次战斗可说是揭开了中英鸦片战争的序幕,实际上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开始。在这次战斗中,关天培亲临督阵,虽手背受伤,仍奋不顾身,执刀屹立,督令弁兵,对准英舰连轰数炮,使它遭到重创,仓皇遁去。此后十天内,英舰又接连向官涌守军发动六次进攻,结果都被增城营参将陈连升等所率领的守军所击退,获得全胜。战斗结束后,关天培得到清政府的嘉奖,在道光帝的上谕里写道:“此次攻击夷船,提督关天培奋勇直前,身先士卒,可嘉之至!著赏给‘法福灵阿巴图鲁’名号”,并下令“交部从优议叙,以示奖励”。
鸦片战争爆发后,关天培督率水师,坚守阵地,并积极组织渔船、蟹艇,利用各种机会袭击侵略军。道光二十年十一月(1840年12月),琦善以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的身份抵达广州,一反林则徐之所为,遣散兵勇,尽撤海防,将关天培数年来辛苦经营的虎门三道防线并木排铁链全数加以毁弃。关天培为此感到十分痛心,一再要求琦善采取抵抗的积极措施,都遭到拒绝。这年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袭击并攻占大角、沙角炮台,副将陈连升壮烈牺牲,虎门形势十分危急。当时,关天培与总兵李廷钰各只有弱兵数百,分守靖远、威远两炮台,请琦善派兵支援,琦善仅遣兵二百进行敷衍。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初六日(1841年2月26日),英军大举进攻虎门诸炮台,而守军才几百人,关天培在孤军无援的绝境下,决心死守阵地,将自己的财物全部分赠将士,鼓励他们英勇杀敌,他与游击麦廷章等昼夜督战。敌军在占横档、永安等炮台后,集中兵力进攻靖远和威远炮台,关天培亲燃大炮自上午十时至下午七时,与敌激战达十小时之久。敌人自炮台背后进攻,关天培身被数十创,犹持刀拚杀,最后英勇牺牲,游击麦廷章及所部战士数十人也都壮烈捐躯。
关天培在牺牲前特地委派家丁将他的广东水师提督官印送走。他早已作为国捐躯的准备,开战前给家人寄去一个匣子,内放几枚牙齿和几套旧衣服,表示自己必死的决心。他的尸体由家丁在乱尸中找到,身体的一半已被炮火全烧焦了。出葬的那天,“士大夫数百人缟衣迎送,旁观者或痛哭失声”。
还有葛云飞、邓世昌、聂士成等,内容太多粘贴不了,自己去网络查吧!
③ 深圳市翰林院茶文化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深圳市翰林院茶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02月07日,主要经营范围为预包装食品(不含复热预包装食品)等。
法定代表人:何星君
成立时间:2012-02-07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301105975032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区香轩路东海花园福禄居1号商店一层商场G29A号铺
④ 李鸿章早期是干什么的是什么学问
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时任京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并作《入都》诗10 首,以抒发胸怀。其一云: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水鸥?遥指芦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第一次科考落榜,住京曾国藩宅邸受曾补习教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翰林院编修。
⑤ 江南四大才子都是有谁,他们最后的结局怎样
吴中四才子,即江南四大才子。最早见于《明史》:“徐祯卿与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成化、正德年间,江南地区盛行以“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等七人)为首的摹拟、复古之风,而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却是特立独行,不讲复古,卓然自立,以抒写性情的诗句为第一义,颇为难得。
嘉靖二年(1523年),文徵明以翰林院待诏的身份入仕,在朝期间,因其名声在外,所以备受嘉靖的重视,先是参与了《武宗实录》和《宪皇帝实录》的编纂,还作了皇帝侍讲。
但是,因文徵明为官太过刚直,不阿谀奉承,也不参与党争,所以在朝堂上,他是饱受其他大臣的打压,最终忍无可忍,又心灰意冷下,文徵明于嘉靖五年(1526年)辞官回乡。
回乡后的文徵明,在家以文墨自娱,不问世事,以卖画,为他人写墓志铭为生。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为御史严杰母书写墓志时,还未写完就突然病逝,享年九十岁,是“江南四大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
⑥ 上海三大高楼都叫什么
你了解的上海除了东方明珠,你还知道它的兄弟们“三大高楼”吗?
相信很多小伙伴们即便没有去过上海,也会经常在电视中看过上海一些景色,但或许很多小伙伴们只认识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吧,至于边上的高楼,或许还没有了解太多,今天小编就来带你们看看上海陆家嘴三大高楼吧。
作为资深的沪飘女大学生,小编真心觉得上海的夜景实在是美得不像话啊,特别是黄浦江边上,那绝对是惊艳到无法用任何语言来表达,在外滩边上逛上一圈,这夜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小编算是实现了,实地感受过的小编不仅要告诉你们,除了东方明珠,它周边的三大高楼也是壮观得让人惊叹啊。
上海陆家嘴三大高楼被戏称“厨房三件套”,打蛋器、注射器、开瓶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神似开瓶器,楼高492米,地上共101层;中间的金茂大厦,神似注射器,楼高420.5米;上海中心大厦,神似打蛋器,总高632米,结构高度为580米,由地上121层主楼、5层裙楼和5层地下室组成,是中国第一高楼及世界第二高楼,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其实是日本人在中国建造的世界顶级高楼,整栋楼都洋溢着非常强烈的气场,而我们的上海中心大厦,更是霸气,不仅是上海最高的大楼,也是中国最高的大楼,仅次于迪拜哈利法塔的世界第二高摩天大楼。
三大高楼就是东方明珠的兄弟们呀,这四个建筑一放在一起,那霸气,那壮观,那惊艳,上海景色真的是妥妥的!
⑦ 谁可以简单讲一下清朝设立的各个部门及其职责
六部
吏部:主管文官的登记,资格的审查,成绩的考核及任免、升降、转调、俸给、奖恤等事的审查。人员编制:尚书二人,左右侍郎二人,下设司,管理文员的选用;考功司,考功过;稽勋司,掌更名改籍终养服制;验封司,掌封赠袭荫。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各部同)。
户部:主管户口、赋税、薪饷、铸币。其编制为尚书二,侍郎二,下设十四清史司。属于户部的有下列二机构:户部三库(银库、段匹库、颜料库)、户部仓场衙门。
礼部:主管国家典礼和教育、贡举。编制:尚书、侍郎,下设仪制司、祠祭司、精膳司、铸印局。
兵部:主管练兵、武器和武官一切政令。编制:尚书、侍郎,下设武选司、车驾司、职方司、武库司。
邢部:主管国家的法律刑罚。编制:尚书、侍郎,下设十八司(按省分)和赃罚库司库(收赃银送户部)、律例馆(修法令条文)。
工部:主管土木兴建和水利等。编制:尚书、侍郎,下设营缮司、虞衡司、都水司、屯田司、节慎库、制造库、料作所、琉璃窖监督、皇木厂监督、管理街道厅。
都察院 监督官员行径
理翻院 处理蒙古 新疆 西藏等事物
太医院 给皇家看病
钦天监 历法 星象 祭祀
国子监 相当于现在的党校
宗人府 圈禁犯罪的皇亲国戚和为皇帝的私人办事 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
九寺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兼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历代因之。
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改为大理院。
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
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末废。
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因之,明始废。
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
地方官职
总督、巡抚——总督系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军民要政。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的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地位略低于总督
司道——是隶属于巡抚的专设机构
布政使掌一省之民政、财政
按察使掌全省刑法
道受布政使、按察使的领导,有两种:一种是划若干府、县为辖区,可以管辖区内的一般政务;一是管辖及于全省,但是以指定职务为限。前者为分守、分巡地方道。后者为储粮道、监法道、海关道等
知府——掌一府之政,统辖属县
知州——掌一州之政
知县——掌一县之政
⑧ 小说翰林院凶手是谁
顶二楼的
⑨ 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 他们是干什么的衷心感谢!!!!!!!!!!
太医院:就相当于皇家医院和医学院。
理藩院: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也负责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
宗人府:中国古代管理皇室宗族的谱牒、爵禄、赏罚、祭祀等项事务的机构。分别职掌收发文件、管理宗室内部诸事、登记黄册、红册、圈禁罪犯及教育宗室子弟。
詹事府:掌管皇后,太子家族(东宫)事务的机构。
内务府:清朝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
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
太常寺:太常寺属于五寺之一,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太仆寺:全国掌握马政的最高机关。
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主官为鸿胪寺卿。主要掌朝会仪节等。
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钦天监: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
翰林院:带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官署——翰林院(Imperial Academy或Hanlinyuan )。尽管其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波动,但性质却无大变化,直至伴随着传统时代的结束而寿终正寝。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是传统社会中层次最高的士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