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成交量持续低迷
① 2022币圈为何大跌
这里有个前提,全球疫情导致资本大量释放。
在美国,综合多方数据来看,本轮疫情期间美联储放水总量已超过30万亿美元。如果你只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你无法得到这些数据。因为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才3万亿多美元,这次放水是史无前例的,对美元的信用或美元的根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美元会被救市,所以崩盘比较难,因此2022年加息一定要雷厉风行,才能延缓美元危机的爆发。在加息的消息放出之前,资本市场发生的变化:
1,加密资产市场:冰糖橙从 6.9 万美元跌至 3 万美元(当然现在涨到了 4 万多美元)。
2,传统的资本市场:社交第一巨头meta(也就是之前的facebook),跌幅接近50%;腾讯下跌接近50%;元宇宙中最强大的谷歌,已经陷入滞涨六个月了;即便是数据库甲骨文也下跌了30%以上。 仅仅一些消息就大跌这在美国资本市场上是很少见的。
这些互联网巨头,它下跌有多个原因:一是传统互联网发展已到顶峰,业绩难以进一步增长。
二是这些传统互联网巨头获得了很多本不应该获得的权利(比如数据权)
三是美元加息预期十分明确。在过去的加息过程中,伴随着争议和对抗,而2022年的加息已经在全球资本市场基本形成共识,因此加息的格局几乎不会改变。
无论是传统资本市场还是我们的虚拟资产都是闻风先跌,这一轮跌势的威力都不容小觑,而现在世界对这些传统互联网的数据霸权非常警惕,并出台了各种限制数据的条款 这些巨头的霸权。
② 又一知名虚拟货币平台破产 Meta宣布将关闭虚拟货币项目
虚拟货币市场持续低迷,币圈近日“雷声阵阵”,又有一家平台陷入危机。
北京时间7月2日,加密货币经纪商 Voyager Digital宣布,从纽约时间7月1日下午两点起,暂停所有交易、存入、提取和持币奖励。
知名虚拟货币平台“拔网线”
Voyager Digital是一家2018年在美国上市的虚拟货币资产经纪商,提供订单执行、市场数据、钱包和托管服务等业务。
截至3月31日,公司一季度总营收为1.027亿美元,净利润亏损6144万美元,注册验证用户总数达到约350万。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购买、出售或执行加密资产订单的服务委托订单成交,因此主要的营业收入是交易手续费收入。
由于今年虚拟货币市场的持续下行,Voyager Digital在一季度交易量低迷,交易收入显著减少。一季度交易收入仅为3339万美元,同比下降38%。公司声称,后续将加强和拓展钱包支付业务,并收购了Coinify钱包以配合商户支付系统的能力。
公司的第二大业务便是虚拟货币资产贷款的利息收入。这些贷款协议大多是无抵押贷款,可有少于一年的固定期限和无限期贷款两种选择。一季度利息收入为3103万美元,同比增长了3.6倍,该业务正在逐渐取代交易业务。
此次VoyagerDigital暂停业务与三箭资本(Three Arrows Capital)的违约密切相关。6月27日,Voyager宣布已向三箭资本发出违约通知,原因是三箭资本未能按期偿还价值约6.75亿美元的稳定币USDC及比特币贷款。
但VoyagerDigital当时表示,仍将继续运营和履行客户的订单和取款。截至6月24日,Voyager手头拥有约1.37亿美元现金并拥有加密资产。公司还可以从Alameda Ventures Ltd处获得先前宣布的2亿美元现金和15000个比特币。
Voyager Digital的暂停交易早有预兆。早在10天前(6月23日),该公司曾宣布,将每日(24小时)提款限额从2.5万美元降至1万美元,在24小时内最多可提款20次。
平台暂停交易的消息爆出后,7月1日,Voyager Digital美股跌幅一度高达43%,最终收跌30.68%,报0.31美元/股。该公司主要上市地加拿大由于放假未进行交易,今年以来,该公司股价已经跌去超97%。
百亿资产管理巨头三箭资本爆雷
公开资料显示,三箭资本是一家提供风险调整回报的对冲基金管理公司,由对冲基金经理Zhu Su和Kyle Davies创立。该公司于2017年开始全面转型为加密对冲基金管理公司。
三箭资本在过去两年的虚拟货币牛市中声名鹊起。市场人士预计,高峰期时,其管理的资产在100亿-180亿美元之间。然而,最近Terra(Luna)和UST 稳定币的崩盘,对该机构造成了重大打击。
在上个月加密货币Luna崩盘之前,三箭资本曾斥资5.6亿美元接盘。而现在,这些虚拟货币价值仅为670美元。
自2021年11月开始,虚拟货币市场低迷,包括比特币、以太坊等知名加密货币出现持续下跌,三箭资本所投资的项目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
当地时间7月2日,三箭资本已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5章向纽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执行清算期间保护其美国资产。
法庭文件显示,三箭的代表周五在纽约提交了破产申请。根据破产法第15章,债权人不得扣押一家公司在美国的资产。据媒体此前报道,英属维尔京群岛的一家法院已下令清算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三箭资本。三箭资本债权人Blockchain.com表示,正在配合法院对这家陷入困境的加密对冲基金进行的调查。
Meta宣布将关闭虚拟货币项目Novi
Meta的虚拟货币项目曾经令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美国国会饱受攻击。如今,该项目的剩余部分也将正式关闭。
7月2日,Meta在虚拟货币测试项目Novi网站上表示,将于9月1日停止服务。Novi此前为Meta自己的虚拟货币提供转账等服务。
该公司表示,Novi应用程序和WhatsApp上的Novi都将不再使用。从7月21日开始,用户将无法再向他们的账户充值,建议尽快提取余额。在试点结束后,用户将无法访问其交易 历史 记录或其他数据。
去年10月,Meta推出Novi试点,Novi让用户使用USDP稳定币来进行交易,而不是Meta曾经支持的Diem代币。
而在去年12月,美国金融改革和需求进步组织和开放市场研究所曾呼吁美国司法部和其他监管机构调查Novi数字钱包,查看Meta是否在没有货币主计长办公室批准的银行执照的情况下接受存款。
③ 今天币圈大盘下跌原因
今天币圈大盘下跌原因有:
1、币圈需求减少。在疫情蔓延趋势下,全球交易量减少,人们变得保守,社会消费总量大幅减少。这时候用比特币结算的交易量大大减少,需求减少,价格就会下跌。
2、价格暴跌风险高。受资本炒作影响,虚拟货币价格涨跌剧烈,普通投资者难以预测,极易造成爆仓损失。历史上,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在高峰时突然暴跌十几次。狗币近期狂涨又暴跌的背后,是一场以“马斯克”为代表的资本大鳄收割普通投资者的“割韭菜游戏”。
3、虚拟货币没有内在价值,风险非常高。虚拟货币本质上没有货币交易功能,不被世界任何国家认可。目前,加密货币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是市场炒作造成的。一旦世界各国明确否认这些不受国家控制的虚拟货币的价值,虚拟货币将瞬间变得一文不值,广大投资者持有的虚拟货币也将被彻底锁定。
拓展资料:
1)币圈,数字货币玩家自然形成的圈子。数字货币简称DC,英文是“digital currency”(数字货币)的缩写,是一种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数字金币和密码货币都属于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是一种不受监管的数字货币,通常由开发者发行和管理,并为特定虚拟社区的成员所接受和使用。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将虚拟货币定义为:价值的数字表示形式,不由中央银行或当局发行,不与法定货币挂钩,但由于被公众接受,因此可以作为支付手段或转移,以电子形式存储或交易。
2)币圈三退——虚拟货币交易平台OKEx的掌门人,已进军中国大陆市场。从暂停中国大陆注册的中国大陆用户到大陆,中国大陆用户一直受到监管部门的不断打击。国内的虚拟货币交易已经完全“凉”了。币圈、币圈、OKex等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三位负责人,均被中国大陆市场“官宣”。而且,据北京日报记者报道,截至10月14日,至少有10家虚拟货币交易所宣布召回中国大陆股票用户,部分中小机构直接宣布关闭。鉴于交易所切断交易通道已成定局,不少币圈用户也开始尝试在“截止日期”前寻找新的交易路径。
④ 币圈交易量大为啥还一直跌
主因是过热的行情被黑客盯上,交易平台接连遭到攻击。
币圈原理
1、惯性原理:处于涨势或者跌势的时候,其趋势一般将延续。
2、波浪原理:跌有多深则涨也将会有多高;量足则价升。
3、极静思动:价窄而量缩往往预示着大行情的来临。
4、物极必反:行情发展到极端状态时将朝着它的反向运行。
5、一致性:当长期和短期的趋势都一致时其威力最大。
6、转折交叉:当短期和长期趋势发生矛盾时可能会变盘。
7、成本原理:当买入的成本小于市场成本时风险较小。
⑤ 币圈崩溃,币圈的未来何去何从
币圈崩溃,币圈的未来将回归常态,并不会有特别虚高的价格。
当通货膨胀加剧且人们担心经济发展时,比特币应运而生,它的诞生是为了抗衡现有的货币体系。尽管比特币的发展存在许多漏洞和问题,但这一新事物为我们反思现有的货币体系提供了很大的启发。当然,每件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优点和缺点,这既给我们带来了启发,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使用比特币洗钱,逃税和许多其他法律问题。我们只会尽力解决这些问题,以使比特币新事物对我们更好。
投资比特币采矿机的投资者应了解其生产原理,并区分可以进行比特币交易的平台是否正常。任何违反根据真实比特币挖掘算法生成的比特币规则的行为都是虚假宣传。投资应谨慎,保持理性和清醒是关键。
⑥ 疯狂币圈背后:10万瞬间清零,币圈暴跌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目前的整个虚拟货币市场来说,这时候会出现大规模的暴跌,是因为整个虚拟货币市场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而且各国政府对于整个比特币的打击力度也不断加强,所以说对于整个比特币市场来说,它的整体的市场规模在不断缩减,绝大多数的机构投资者都在高位套现离场,所以说对于整个虚拟货币市场来说,它目前注意一个比较低的位置。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各国政府对于比特币的打击力度也是在逐渐增大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发达的经济来说,他们对于比特币的态度是0容忍的,所以说也经过各种各样的政策手段来封闭比特币的交易平台,所以说对于比特币的价格也出现了非常大的下降。
⑦ 21年7月币圈为什么暴跌
因为泡沫过大,类似于牛市巅峰中被高估的一些币,当主力出完货,泡沫就会戳破。
虚拟货币本质上不具备货币交易功能慧拍郑,且不受世界上任何国家承认,目前而加前颂密货币的价格大幅攀升,主要贺滑是市场炒作引发的投机行为。
一旦世界各国明文否认这些不受国家控制的虚拟货币的价值,虚拟货币将瞬时变得一文不值,而广大投资者持有的虚拟货币也将彻底被套牢。
⑧ 比特币市场近期低迷,投资者应该如何面对
比特币市场近期低迷,投资者应该如何面对?
最近一段时间里,小编发现到这样一个现象,在2017年大火的数字货币现在已经开始“退烧”,而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架构——区块链技术却势头正猛。从现在行业网站上两个词语的曝光率,就能够很一目了然地看清这样的局势。
从小编个人撰写文章的频率而言,区块链技术也日益成为了本人文章中的“热词”,而似乎数字货币的近况,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和读者朋友们一起分享了。难道说数字货币终将在区块链技术的“高压”之下,热度会遭遇到“滑铁卢”吗?
比特币搜索量一落千丈
然而事实大体上也确实如此。特别是由于近期很长一段时间里,来自各国政府相继在政策上执行严打举措以来,各大主流数字货币的价格形势就一蹶不振,再也难现当时冲击20,000美元峰点的”盛况“。不仅是价格方面有着直观显示,比特币在近几个月以来,搜索量也面临着”一落千丈“的窘境,下滑幅度已达8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这并不是小编信口雌黄。曾经在2017年底,比特币价格飙涨到19,000美元。据当时的数据统计,Google上比特币作为关键字的搜索量一度跃升100%;然而,随着比特币价格的不断下跌,Google上比特币的搜索量也在相应不断减少。单从搜索量这一侧面就可以印证,比特币的人气确实已经不足2017年底的那段“辉煌”。
援引来自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的数据统计:据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比特币的搜索比例自去年12月历史价格最高点后,短短一个月时间,搜索比例便下降至47%。近日关键字的搜索量更是降到16%,下滑幅度高达80%。另外,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学家肯罗格夫(Ken Rogoff),在日前也曾预言过比特币价格会大跌,并如是说道:“从现在开始的10年内,比特币价值将会少很多。”
比特币价格跌穿9,000美元关口
诚然,比特币搜索量正在滑坡。然而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要归根于来自比特币市场价格的滑坡。在小编截稿前,比特币价格已经跌穿了9,000美元的重要关口。放眼整个数字货币市场,其余各数字货币的价格也普遍下跌。
来自行业网站Bitfinex数据显示,比特币价格于近期一段时间里,都一直徘徊在9,000美元节点。在3月9日,比特币曾一度冲破10,000美元的重要节点。但是没有持续多久,比特币价格就又开始出现持续下跌趋势。截至目前,比特币数次试着冲击10,000美元的重要关口,都未能成功。如今,甚至一度跌穿至当前的9,000美元。
关注数字货币市场的投资者都了解,一旦比特币这个”领头羊“价格走势下跌,其余数字货币价格肯定会相应下跌。在其余主流的数字货币之中,以太币跌幅达6.01%,截稿前报价684.23美元;瑞波币跌幅达5.51%,截稿前报价0.79美元;比特币现金跌幅达9.34%,截稿前报价1029.47美元;莱特币跌幅达7.29%,截稿前报价176.60美元。
另外,据Bitfinex数据平台显示,比特币净流出金额已达3.45亿元,而比特币净流入金额却只有2.05亿元。从以上Bitfinex平台的净资金出入情况,我们也能看到比特币市场目前确实处于低迷状态。连日价格的下跌,直接导致数字资产市场的情绪不稳,因此很多不”坚定“的投资者都认为还是资金撤离较为保险。但是,我们同样应该也不能忽视,净流入资金也不在少数。这说明比特币市场的抄底资金仍然存在。那也就意味着整体市场还是会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只是基于目前目前而言,整体价格呈震荡不稳的局势。
比特币期货顺应下跌
比特币价格的持续下跌自然也引起了基于比特币的期货市场也开始出现连跌状况。数据显示,在近5天以来,比特币期货就已经跌近9,000美元关口。本周跌幅总体已超过17%。
CME期货交易所的比特币期货约收跌385美元,目前报价9,015美元,本周收盘价累计下跌约20.33%;CBOE期货交易所的比特币期货约收跌305美元,目前报价9,135美元,本周收盘价累跌约17.07%。
当前比特币市场对大众可能利好
面对比特币无论从热度,还是价格都跌下”神坛“,作为投资者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当前的低迷局势呢?在小编看来,数字货币价格下跌也有可能是放眼整个数字资产领域发展的利好。
不论怎么说,比特币在经历过2017年年底的黄金时期,其于全球范围内都传播了新一轮的数字货币风潮。换句话说,不管是入场的投资者,还是在场外的观望者,如今都听说过并了解到比特币这个名号,也开始试着关注比特币的发展动向。简单而言,即表明比特币已经建立了深刻的群众基础。
回想在2017年比特币价格飙升的时期,有多少投资者”争破头“都想挤进这个关于财富神话的圈子,无奈高昂的投资价格把很多数字货币爱好者都拒之于高墙外。而如今比特币价格趋于平稳,走下神坛,这就给了很多之前计划参与到数字资产的投资者们一个可能。当前的比特币价格对那些本一直在远观却纠结于价格的观望者而言,正不失为入场的好机会。
试想,倘若比特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那其注定只是小圈子人群的”玩具“。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其大概是只可远观不可近触的。然而,伴随着比特币价格的回跌,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讯息:可以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有资本入场,回归到”全民玩币“的初衷。尽量让更多的人参与并接受比特币,而不再只专属于那小圈子的一部分人。
放眼大局,纵观未来
另外,小编一直强调过,玩转数字货币并不是只看该数字货币的价格涨跌,那样其实就无异于变相的”赌博。所以,当我们在谈论数字货币之时,我们更应该侧重于关注它的潜力,它的发展,它的未来。
尽管,小编不否认比特币是高回报和高风险的结合体。币圈不就常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吗?”跌了下海干活,涨了会所嫩模。“虽然,这句话乍一听有点低俗,但确实也形象地表达了数字货币的两个极端:要么暴涨,要么狂跌。而近期以来,趋于平稳的价格区间,小编认为,这反而是数字货币的最为健康的发展模式。
在业界里,曾有人说比特币是泡沫经济,没有任何经济体做后盾,其价格几乎可以断定是终会崩盘的。也曾有人会说比特币根本就没有价值,挖矿严重浪费社会能源,却没有实体载物来衡量数字货币的价值尺度。还曾有人认为,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政府监管政策的严打,注定数字货币是难以在夹缝中得以生存的。
可能小编作为一个普通的数字货币爱好者,虽然无法左右业界大佬的看法,也没有业界大佬长远的目光,但就个人纵观数字货币近几年的发展历史来说,其一定是具有某些价值的。个人始终认为,作为投资者,价格或许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一点,但不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全部。
也许,数字货币的未来还尚未可知,但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却一定会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体系。但这一切都是基于比特币第一个来付诸实践的。因此,面对当前甚为低迷的比特币市场,小编还是建议各位投资者放平心态,以辩证的态度去纵观整个行业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只纠结于今天涨了多少,跌了多少。
【本文属原创,如需转载请备注出处与今日头条栏目作者:币链世界】
⑨ 最近币圈的暴跌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最近,新兴加密货币——狗狗币暴跌的关注度居高不下,在此轮由加密货币“大盘”比特币所引发的暴跌中,狗狗币一路狂泻不止;跌至最低0.4美元一枚,几乎被腰斩。对于这次币圈暴跌的原因,汇查查有一些小见解:
1,对币圈需求减少了。
疫情蔓延趋势之下,世界范围内交易变少,人们变得保守,社会消费总量大幅度减少,这时候用比特币等结算的交易大幅减少,需求减少,价格会跌。
2、价格崩盘风险高。
受资本投机炒作影响,虚拟货币价格大涨大跌,让普通投资者难以预测,非常容易造成爆仓亏损,历史上如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在峰值突然大跌的情况就出现了十多次。近期狗狗币先疯狂上涨然后暴跌的背后,就是一场以“马斯克”为代表的资本大鳄收割普通投资者的“割韭菜游戏”。
3、虚拟货币没有内在价值,风险非常之高。
虚拟货币本质上不具备货币交易功能,且不受世界上任何国家承认,目前而加密货币的价格大幅攀升,主要是市场炒作引发的投机行为,一旦世界各国明文否认这些不受国家控制的虚拟货币的价值,虚拟货币将瞬时变得一文不值,而广大投资者持有的虚拟货币也将彻底被套牢。
虽然狗狗币目前已经是第四大的加密货币,市值680亿美元;仅次于比特币、以太坊以及币安币。可能是近年以来“金融资产”中涨幅最大的“资产”。但是,让人之所以建立不起信仰的原因是,因为市场当下还没有取得一定的共识,想不明白这个狗狗币在未来的到底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在投资的角度来说,对于这类实用性不高,主要是靠金融属性来讲故事的加密货币,说实话还是挺令人担忧的。
在投资角度而言,加密货币很有前景,但请谨慎投资。对于狗狗币不会去盲从,更不会有信仰;狗狗币就像马斯克说的那样,“它就是个好玩的收藏品”或者“笑话”。
⑩ 币圈今日为何全部暴跌
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天稍早的市场传言:美国财政部将指控多家金融机构使用加密货币洗钱,而其中一家正是此前在“世纪爆仓”之中遭受重创的瑞信。不过要注意的是,上述传言未经验证,真假未知。
据彭博社最新报道,美国财政部拒绝对此置评,其旗下的金融犯罪执法局则在一封邮件中进一步回应称,“无论是否存在调查事项,不对可能进行的调查置评”。
近来,越来越多的消息表明数字货币或将面临来自监管层的更大压力,各国都在更为密切地审视数字货币相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