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挖矿
㈠ 中国长城花费了多少时间建成的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割据称雄,在本国周围修筑了保卫性的城墙,这些城墙很长,叫做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御北部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的侵扰,将原来燕国、赵国、秦国北境的长城连结起来,筑起了10000多华里的长城,所以称为“万里长城”,为了区分以后各朝修筑的长城,历史上把它叫做“秦长城”。
那么,秦长城是什么时间开始修建的?
共用了多少年修成的?(公元前217年开始修筑,共花费9年的时间。)(前217年)(出示秦长城图)下面我们看第二道思考题:秦长城的起止点、长度和作用?(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秦长城的作用让学生画在书上。)(: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10000)
小结:秦长城的修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灾难,由于工程紧迫、条件艰苦,许多劳动人民因苦役而惨死在长城脚下。民间流传的孟姜女的故事,就是当时情况的一个写照。下面就请同学们听录音故事《孟姜女哭倒长城》(附后)。
秦朝以后,汉、唐、明、清等各个朝代,都不断修建长城,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汉朝和明朝。下面我们再分别了解一下汉长城和明长城的简要情况。(板书:汉长城明长城)
汉朝的长城是长城历史上最长的时期,(:最长)全长达两万多里,(:20000)至今在河西走廊至新疆一线的万里古道上犹然可见。
到了明朝,从明太祖朱元璋起,到神宗万历皇帝止,前后用230多年的时间修整长城,是长城修建史上规模最大、修筑技术最高的一次。(出示明长城图)下面我们看一下明长城的起止点、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口,全长12000多华里。)(: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口12000)
综上,始建于公元前217年,至今2000多年
㈡ 中国长城工程浩大堪称世界之最,古代人是如何建成的
长城堪称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古代没有水泥、卫星勘探技术,是如何修建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下世界新七大奇迹,很多人把长城归纳为世界七大奇迹,那是不对的;世界七大奇迹是指地中海沿岸地区宏伟建筑,时间是公元前三世纪,而这个时期正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长城还再修建中,或者说是在建设的雏形中,所以,世界古代七大奇迹有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宇斯神像等,并不包长城。
长城的修建,需要人力,材料,更需要设计、测量和工程技术,笔者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长城是如何建成的。修建长城,古代有技术,修建这么大规模的长城,没有设计好,没有过硬的测量技术肯定是建不起来的,古代没有卫星技术,也没有现代测量技术,但都难不倒我们的老祖宗;其实我国古代在很早以前就将天文科学应用于建筑物中了,早在黄帝期间就有了相对完整的天文体系,西周有二十八星宿的划分,这些天体科学能提供的定位技术,早已应用在建筑物中。
㈢ 中国长城资料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 。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了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了“诸侯互防长城”用以自卫。
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以后历代君主几乎都加固增修。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
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3)中国长城挖矿扩展阅读:
从现存于莱芜、泰山等地的遗迹来看,齐长城的结构,主要有土筑和石砌两种。凡高崖陡壁难以攀登处,仅用石块砌筑起宽2米左右的矮石墙或干脆借助山势不设城,每遇 沟壑,则用巨石构筑,宽近7米,石块多系毛石,未加工成条石或方石,未用灰浆凝固,但 结构十分讲究。
一般地段,则为土石结合。其基础由粗加工的大小石块砌成,宽达8米至 12米。上面夯土起筑,每层厚约10至15厘米,整齐划一,层次分明,夯窝均匀, 清晰可辨。土里曾掺有盐水。
有些地段的城墙,有腐朽木头痕迹,可能当年在 墙中间有圆木以加大拉力,保持平衡。整个齐长城,南面陡峭,北面平缓。北坡每隔5米到10 米置乱石一堆,大者如磨盘,小者若米碓,是当年为守城御敌所备之擂石。
㈣ 请问中国长城与柏能区块是真的吗
㈤ 中国长城有几个分别在什么地方
㈥ 中国长城谁弄得
长城是从春秋战国时就开始修的,最早的长城是各个诸侯用来防御的。后来秦朝统一了天下把过去的长城连接起来。其主要是为了防御匈奴的掠夺。在后来各个朝代都有修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主要是明朝所修的长城。
长城的修建显示了中华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他体现了我们古文明的先进地位。他的修建是有两面性的,既起到了防御外敌的作用,但他又阻碍了外族同我们的交流,影响了中华民族整体的封建化进程。
长城的意义
长城是在农业文化成熟之后,拒绝胡人进入农业社会的范围之内,以「拒胡」为目的而建筑的。最初长城的建立并不是消极的防卫,而是农业民族向西北扩展所属抵达的极限,超越这个界限就进入草原与沙漠地带,不适合农业耕种与生产。所以长城呈现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不仅是一条国防线,同时也是地理环境的分水岭,更是分画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的界限。
长城在秦帝国统一天下,将六国的御胡城墙连接之后,从此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当农业民族的力量驾凌草原民族时,农业民族就会跨出长城,在农业和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建立许多防御的据点,以维持长城边境的安宁。一旦农业民族的力量退缩,就会退回长城之内。因此,长城对中原的汉族来说,只是一条边疆地带,而非固定的界限。何况长城并不能绝对防御胡人,历史上胡人入寇中原,抢掠之后才退出长城之例不胜枚举,甚至在魏晋与两宋时期,胡人渗透与征服中原,使得长城边界不存在。
有学者主张,长城的目的不仅在於防胡,更在防止长城边界附近的汉人出城。因为长城附近的地域,农牧皆宜,有时畜牧所得利益还超过农业所得,若有人为追求更高的畜牧利益而奔向草原地区,会为胡人所用而不利於中原,因此不准百姓随意出入长城。
㈦ 中国长城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D6%D0%B9%FA%B3%A4%B3%C7&z=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