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比特幣
A. 中國有不有 rick owens 的專賣店啊·
專賣只有香港有,但好像也是以女裝為主。
上海的大IT有的。
您可以去看看。
B. 這個歌是什麼
哇,簡介呢
C. 歸納13世紀蒙古帝國的特點
政治
編輯
成吉思汗上台伊始便著手改革,消除落後的部落體系,建立新的政治、軍事、社會組織,以鞏固新興政權的統治。[15]
成吉思汗首先打破古老的血緣關系,擯棄傳統的部落、氏族單位,對所有臣民進行戶口登記,將其按照十戶、百戶、千戶的結構納入軍政、軍民合一的組織框架中。以往的部落貴族皆以百戶長、千戶長的身份充任國家官吏。成吉思汗把全國的土地和人戶分封給諸子、諸弟等宗室成員。大汗權力高於一切,是整個蒙古統治階級的最高代表;皇室宗親構成的「黃金貴族」和各級那顏貴族組成封建統治階級;而分屬各級人戶制度下的廣大牧民,則固定在指定的區域之內。「上馬則備戰斗,下馬則屯聚牧養」是所有成年男子所必須承擔的社會職責。一旦有戰事,便攜帶武器、馬匹及糧秣,在各級長官率領下出征作戰,據說其總數可達70萬之眾。在全民皆兵的基礎上,成吉思汗還握有三支精銳之師——怯薛軍。它是由萬名壯勇的貴族子弟組成的近衛軍,平素司拱衛大汗金帳之責,戰時則擔中軍護駕之任,往往是成吉思汗在戰爭最關鍵時刻投入戰場,以決定勝負的生力軍。同時,這支精銳勇猛之師亦是大汗震懾地方割據勢力的重要力量。怯薛衛士職守明確,制度嚴密,享有種種特權,絕對效忠大汗,成為蒙古軍事封建專制統治的中堅。[15]
成吉思汗還強化國家司法機構,設置了斷事官——達魯花赤。初始,斷事官只負責審理民事、刑事訴訟案件,後則發展為兼管人戶、財賦的重官。成吉思汗還對傳統的蒙古習慣法進行整理,數次召集大會,頒布「扎撒」(意為軍令、法度),並將各類扎撒和大汗的「訓言」用維吾爾文字記錄下來,編成《扎撒大典》,形成1套成文法典。1204年,蒙古擊敗乃蠻部落時,俘獲了掌印宮維吾爾人塔塔統阿,大汗令其以維吾爾字母拼寫蒙語,創制出蒙古文字,又令蒙古諸王及貴族子弟皆學習之。蒙古文字的創立及運用,為高原諸部間的聯合提供了文化上的凝聚力,統一的蒙古民族開始形成。[15]
成吉思汗所創建的國家機構、軍政制度、成文法規、民族文字使蒙古社會的文明進程明顯加速。這個由諸多游牧部落組成的年輕國家充滿了勃勃生機,祖輩所留下的牧場雖很寬闊,但已無法滿足新興軍事封建政權的需求。在成吉思汗的統率之下,蒙古鐵騎很快便馳出草原,如暴風驟雨般地沖向世界。[15]
軍事
編輯
第一次西征
1218年,成吉思汗遣勇將哲別率精騎2萬,一舉擊破宿敵乃蠻部太陽汗之子屈出律所控制的西域契丹國家西遼,殺死屈出律。從此,蒙古國與中亞新興大國花剌子模開始相峙。花剌子模原為塞爾柱突厥人的1個行省,後獨立稱國。13世紀初,據有北界阿姆河上游,南臨波斯灣,東起印度河,西抵兩河流域的廣大地區,一時稱盛。1219年。花剌子模訛答刺守將劫殺蒙古商隊和使臣,致使兩國關系驟然交惡,成吉思汗乘機起兵,興師問罪。他親率大軍20萬,分成4路,攻入花剌子模。花剌子模民風剽悍,又有雄兵40萬,但在戰略上犯了分兵駐地守城的錯誤,無法集中御敵,在不到1年的時間里,先後失去訛答刺、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等重鎮,蒙軍贏得了戰略優勢。花剌子模國王穆罕默德全然失去昔日英勇,一味奪路西逃,死於裏海1個小島上。王子扎蘭丁率眾抵抗,雖有數次小勝,但終不敵蒙軍,最後被迫單騎涉阿姆河,亡命天涯,不知所終。花剌子模王國滅亡。[33]
蒙古鐵騎乘勝進擊,越高加索山進入頓河流域的草原地帶。1223年5月,蒙軍一部在卡爾卡河畔與波洛伏齊人和俄羅斯人的聯軍會戰,大勝,而後蒙軍長驅直入,攻掠俄羅斯各地,入克里米亞,溯伏爾加河而上,途中為保加爾人所敗,年末,東歸蒙古高原。[33]
第二次西征
1235年,窩闊台汗決定派蒙古諸王的長子西征俄羅斯。術赤長子拔都為帥,窩闊台長子貴由、拖雷長子蒙哥等王子從之。1236年,蒙軍進入欽察草原,掃盪波洛伏齊人,繼而沖入俄羅斯平原,連敗俄羅斯諸王公,先後攻陷梁贊、莫斯科、弗拉基米爾、車爾尼戈夫等地。1240年,蒙軍攻佔古城基輔,蹂躪了俄羅斯大部分地區。1241年,拔都兵分兩路,南北揮戈。南路主力由拔都統領越喀爾巴阡山,攻入匈牙利,擊敗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的抵抗,焚毀布達、佩斯等重鎮,然後直逼奧地利國都維也納城下。北路蒙軍攻入波蘭,先奪克拉科夫,再入西里西亞。4月,在里格尼茨會戰中,痛殲西里西亞王公亨利組織的波蘭、德國和條頓騎士團聯軍3萬餘人,擊殺亨利。蒙古大軍在東歐勢如破竹般的攻勢,使羅馬教廷和西歐諸國陷入極大的恐慌之中。正當拔都將南北兩路兵馬合為一體,准備新的攻勢時,窩闊台汗病故。拔都聞訊,依從慣例,停止軍事行動,並率軍經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回到南俄平原。1243年,拔都以伏爾加河下游的薩萊為中心,建立欽察汗國。[33]
1241至1251年,蒙古擴張的態勢處於間歇期。整個蒙古統治階級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汗位的爭奪上。窩闊台汗死後5年,才由其子貴由承繼大汗之位。不料貴由短命早殤,僅居汗位兩年。蒙古諸王又陷入新一輪爭斗漩渦之中,術赤—拖雷系與窩闊台—察哈台系展開數年的激烈角逐。最後,拖雷的長子蒙哥在其兄弟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和術赤長子拔都的支持下,登上大汗之位。上台伊始,他便殘酷鎮壓反對派王公,改革政權體制,鞏固大汗的權威。[33]
第三次西征
1253年,蒙古的擴張戰火重新燃起。旭烈兀奉蒙哥大汗之命率大軍踏上西征之路。1255年抵撒馬爾罕,1256年渡阿姆河,平定伊斯蘭教伊斯馬恩派阿薩辛人的木刺夷國。1258年,旭烈兀涉底格里斯河,向衰弱不堪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國都巴格達發起進攻。末代哈里發穆斯台耳綏木出城投降,為蒙軍縱馬踏斃。歷時500餘年的阿拉伯帝國滅亡。歷史名城巴格達慘遭洗劫,無數財富被掠,數十萬平民死於蒙古武士的彎刀之下。1260年,蒙軍又陷大馬士革,直抵地中海東岸。正當旭烈兀准備進攻北非埃及之時,蒙哥大汗死訊傳至軍中,旭烈兀留下5000人馬駐守敘利亞,自己率主力東歸。不久,駐敘利亞蒙軍為埃及馬本路克王朝所殲。[33]
文化
編輯
天文和科學
蒙古民族很早就積累了豐富的天文學知識,這首先源於他們長期的游牧生活實踐。據《蒙古秘史》和《世界征服者史》記載,他們掌握天象變化規律並掌握著能夠准確記錄紀年、月、日、時刻的方式方法。他們當中還出現了星占家。星占家(占卜者)繪制了天宮圖,以觀察和預測天象變化。另據拉施特《史集》記載,蒙哥大汗登基的日期就是星占家們測定出來的。晴天,在那幾天中,那裡的天空一直被烏雲遮蓋著,不斷下著雨,任何人見不到太陽。而恰好在星占家選作天象觀察的那個時刻,照耀世界的太陽,從烏雲裡面露出來了,天空綻開了與太陽相等的一塊地方,星占家們便容易地測定了(行星)在地平線上的高度。月亮被太陽照射才發光的道理,在當時已為蒙古人所知,他們說太陽是月亮的母親,因為月亮是從太陽那裡得到它的光輝。[34] 蒙哥汗在位時,法國使者盧布魯克在蒙古汗國都城哈剌和林(今蒙古國後杭愛省額爾德尼召北)親眼見到過星占家他們之中有些人熟悉天文學,特別是他們的首領,他們預言日蝕和月蝕的時間。1233年,窩闊台汗在燕京修制渾天儀;蒙哥汗也曾下令建造了一座天文台。[35]
蒙古族有比較豐富的醫學知識,早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前,蒙古兀剌速惕、帖良古惕、客思迪迷等森林部落,就以熟悉蒙古葯劑、用蒙古治病方法治癒患者而聞名於世。《蒙古秘史》也曾提到蒙古人用熱敷的方法或用嘴吸取陳血的方法治療傷口。蒙古軍出征時,攜帶止血葯,防止中矢流血身亡。如札剌台人(札剌亦兒部)朔魯罕在野狐嶺戰斗中被流矢擊中,成吉思汗即用哈迪兒(止血葯)敷之。在成吉思汗時代,蒙古人已能按照機械原理製造火炮。[35]
興修水利在蒙古族中具有悠久的歷史。據拉施特《史集》載,成吉思汗的祖先海都汗將營地設在與蒙古斯坦交界處的巴兒忽真-脫窟木地方。他在那條河上建立了渡口,以便牲畜飲水與人們往來,這個渡口被他起名為扎羅魯木。成吉思汗在位時,弘吉剌部人圖忽察兒曾修築過堤壩,被稱為答蘭-圖兒合黑-圖忽察兒[36] 。[35]
建築與工藝
蒙古人逐水草遷移,以氈帳為居室,所以蒙古人對製作氈帳有很高的技術。當地牧民的氈帳用白毛氈覆蓋,毛氈上面塗以石灰或白粘土和骨粉,使之更為潔白,有時也把毛氈塗成黑色。覆蓋在天窗周圍的毛氈,飾以各種圖案,門口懸掛著綉有各種顏色圖案的毛氈。大汗及諸王的氈帳則塗上金色,舉行宴會的氈帳可容納2000人。[35]
蒙古人的編織和印染技術也有一定的水平。他們將樹枝劈開編成箱子,用牛油或羊奶浸過,並以多種顏色圖案的黑毛氈覆蓋在箱子上面,以保持其堅固性和美觀。這樣的箱子可以用來放寢具和珍貴物品。已婚的婦女都有很漂亮的車輛。[35]
蒙古的冶煉工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傳說公元前10世紀就已能熔鐵出山。據史集記載,兀良合人善於鑄鐵;《新五代史》載,契丹之東北至篾劫子(蒙兀室韋之音轉)其地多銅、鐵、金、銀,其人工巧,銅鐵諸器皆精好,善織毛錦。蒙古族中廣為流傳的《四巧匠頌》中的四巧匠是蒙古族的希瑞巧匠、漢族的王巧匠、撒爾塔兀拉的根哥巧匠和唐兀惕的巴拉希巧匠。他們心靈手巧,精通百藝,對發展當時蒙古地區金屬工藝起到了重要作用。裝飾弓、矛、劍、盾、箭筒,尤其馬鞍具,是蒙古族牧民的一貫愛好。大汗的坐椅是包金的,龍頭虎狀,鞍馬帶上亦以黃金盤龍為飾。鞍鞽喜歡配有各種裝飾,有的繪制圖案,有的用骨雕鑲嵌,有的鑲嵌金屬工藝製品。蒙古民族更是一直喜歡銀碗、金杯等生活用品。[35]
這一時期,石雕、木雕、骨雕工藝有了很大發展。銀盒的雕刻等實用美術,或細膩或豪放,有浮雕也有透雕。用羊角雕刻鑲嵌的杯子,以及用樺樹皮製作的各種器皿也多為流傳。這些雕刻品不僅是實用品,也是藝術品,它體現了自然美、色澤美、材料美的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有草原雕刻藝術的傳統方法,也有變化豐富的外來風格,生動、質朴,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35]
刺綉藝術表現在衣、食、住、行中。貴族上層人士的服飾華麗美觀、珠翠金寶,衣冠腰帶十分講究,其刺綉花紋豐富,色彩鮮明。當時社會上還流行著一種姑姑冠帽,聳聳然富有風趣。[35]
文字與教育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之時,就確定畏兀兒文為全國通用的文字,用其記錄《大札撒》、必力克,書寫公文、信件、碑文等。如1225年的《成吉思汗石文》、貴由汗的璽文及1250年的《蒙哥汗石文》,均用畏兀兒文鐫刻。當時用這種文字書寫的規范化了的書面語已經形成,而且這種書面語有別於民間口語。成吉思汗採用畏兀兒文字的同時,也採用了用這種文字書寫的古代書面語。[35]
隨著蒙古統治者的對外擴張,蒙古語言和文字的使用范圍日趨廣泛,到13世紀時,蒙古語幾乎成為世界語[37] 。[35]
早在13世紀以前,蒙古諸部已經形成了規范化的口頭文學語言,其特點是詞句簡練易懂,意義明確。內容包括故事、傳說、詩歌、贊頌詞、諺語、謎語等種類,其中以詩歌最為突出。蒙古人未使用文字以前,各部之間的信使來往都用押韻的隱喻詩歌傳遞。而這些詩歌極富想像力和比喻技巧。[35]
除民間口頭文學之外,在民間還廣泛地流傳著諸多的英雄史詩。1240年成書的《蒙古秘史》是歷史的珍貴傑作,無論從思想性,還是藝術性方面,都反映了當時蒙古書面文學發展的水平。該書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了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的偉大業績,歌頌了新興的蒙古汗國,反映了13世紀蒙古社會的發展狀況。在寫作技巧上,搜集和吸收了民間口頭文學的精華,把編年史體例與文學的形象描寫結合在一起,系統地敘述了蒙古500年的歷史。此外,反映這一時期的傑出文學作品還有《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等。[35]
自古以來,蒙古人就善歌善舞,早在氏族社會時期,人們在歡度喜慶日子時,便以集體跳舞的形式表示慶賀。據《蒙古秘史》記載,在乃蠻部的汗斡爾朵(行宮)內已經有了樂隊。另據《史集》所載,每天晚上窩闊台汗都招請弓弩手和角鬥士進行射箭和摔跤比賽。據《蒙韃備錄》記載,木華黎出征時,亦以女樂隨行。多以十四人等彈《大官樂》曲,拍手為節,甚低,其舞甚異。對於其他民族的樂器,諸汗亦給予重視,太祖初年,以河西高智耀言,徵用西夏舊樂[38] 。從1240年開始,令制登歌樂。摔跤、射箭、賽馬是蒙古人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優秀的摔跤手被譽為孛闊(力士)。另外,打獵亦為人們所喜愛,它既是體育活動,又是軍事訓練,優秀射手被譽為篾兒干。[35]
每逢大節日,蒙古族人都舉行盛大的宴會。正月初一,是蒙古人的春節。這一天,他們不分男女老幼,都身著白色衣服,騎白馬、飲白食(奶)。五月初九,是一年一度蒙古人第一次喝新釀制的忽迷思的日子,以表明新春已到。這一天,占卜者們把當地的所有白色母馬集中到一起,以表示將其獻給神靈,把新釀制的忽迷思灑在地上,然後舉行盛大宴會。另外,當日蝕或月蝕現象消失時,則也舉行盛大宴會。[35]
蒙古人擁有重視家庭祖訓和學校教育的傳統。每個家庭的父母都承擔著對子女講授其氏族部落歷史的義務。因為蒙古人有保存祖先系譜的習俗,他們視系譜為財產,而且形成人們共同遵守的規矩,世代相傳。同時,每個家庭還各自有祖先傳下來的訓教,用以教育後代。[35]
學校教育始於13世紀初。據《元史·塔塔統阿傳》記載,1204年成吉思汗俘獲了太陽汗的掌璽官塔塔統阿(畏兀兒人)後,命其教授諸王子弟們學習畏兀兒文,使蒙古汗國有了第一代文人。畏兀兒文人阿憐帖木兒歸附成吉思汗後,諸皇子曾受學於他。窩闊台汗時,成吉思汗長子術赤從西域派畏吾兒人闊兒吉思來蒙古教授蒙古兒童。[35]
尊儒是窩闊台汗治理中原的重要措施之一。1236年,在燕京、平陽分別設立了編修所和經籍所,著力編纂經史。在汗庭內錄用了一批儒士,命他們講解《九經》等。[35]
宗教信仰
薩滿教是蒙古草原的原始宗教。蒙古汗國建立後,伊斯蘭教、佛教和道教均傳入汗國。蒙古人認為太陽、月亮、火、水、土、山川、河流等都有神靈。神靈的偶像稱之為翁棍,用氈製成,予以供奉。偶像一般放在帳幕門口的兩側,在偶像的下面有用毛氈製作的牛、羊模型,人們視偶像為家畜的保護者,能夠賜給他們乳酪和馬。在氈帳內的中央位置也掛著一個偶像,它是保護神。蒙古人並且認為四方都有神靈,神無處不在。最高神靈稱之為蒙哥騰格里(長生天),它是一切可見和不可見事物的創造者,能夠賜予人類真善美和假惡丑,蒙古人尊它為額赤格·騰格里(天父)。當時許多人認為雷霆就是天神的怒吼。[35]
騰格里和人之間的通話者為巫師,男巫稱孛,女巫稱伊都干。巫師兼星占、占卜、醫師於一身,在蒙古人中頗有威望。據《出使蒙古記》所載:正如蒙哥汗所承認的,他們的占卜者是他們的教士,占卜都命令做的任何事情,必須立即執行,毫不遲延。巫師能觀察天象,預言日蝕和月蝕的時間,宣布吉凶日子。軍隊出征,沒有他們的應允,決不能輕易出動;男孩子降生時,需請占卜者預言其命運;當有人患病時,亦需請巫師念咒語。在蒙古汗國,巫師已成為人數眾多的特殊階層,他們不僅活躍在民間,而且在汗庭中也集中了很多。占卜者們人數很多,並且總是有一個首領,像是一個主教。這個首領總是把他的帳幕安置在蒙哥汗的主要帳幕前面,相距約一擲石之遠。送到宮廷去的一切物品,都須由巫師拿著在兩堆火之間通過,目的是起凈化作用,這是巫師的職責之一。[37] [35]
評價
編輯
正面的看法
大蒙古國在鼎盛時期統治從東亞到中亞、西亞、東歐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帝國。蒙古帝國的建立加速了東西方的文化、技術交流,促進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整個絲綢之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被只有一個國家控制,這使得東西方的商貿往來比其他分裂時期要容易得多。大蒙古國的驛站制度,形成了當今郵政的雛形。[14]
負面的看法
成吉思汗曾夢想「讓青天之下皆成蒙古人之牧場」。無數古代文獻都記載,在蒙古帝國的擴張過程中,無數的古代文明遭到徹底毀滅,無數個城池被夷為平地,根據R.J.Rummel估計,在蒙古帝國的入侵下有3000萬人被殺。在蒙古帝國對西方的擴張過程中有2000萬人被屠殺;整個亞洲的人口分布亦發生重大變化。DavidNicole在TheMongolWarlords中說,「恐怖和大規模滅絕反對者是蒙古人屢試不爽的戰術」。
伊斯蘭世界的東半部經歷了恐怖的死亡與毀滅。從1219年到1260年,由於大屠殺和飢荒,波斯的總人口從1200萬下降到110萬。在中亞河中地區和大呼羅珊,自希臘—巴克特利亞王國時期建立的水利灌溉系統被徹底毀滅,同時也伴隨著無數良田成為荒蕪和沙漠化;在西亞,自阿卡德帝國和古巴比倫時期建立的水利灌溉系統被徹底毀壞,大量良田成為荒蕪。在花剌子模沙朝的城市:訛答剌、塔什干、塞格納克、真德、別納客忒、忽氈、不花剌城(今布哈拉)、撒馬爾罕、玉龍傑赤、巴里黑(巴爾克赫)、尼沙普爾(內沙布爾)、可疾雲(今伊朗德黑蘭省加茲溫)、圖斯(今伊朗霍臘散省馬什哈德北)、達蔑干(今伊朗馬贊德蘭省達姆甘〕、西模娘(今伊朗德黑蘭省塞姆南)、剌夷(今德黑蘭之南)、哈馬丹(今伊朗西部哈馬丹)、贊詹、哈侖、莫夫(馬里)、也里(赫拉特)、塔里寒城(今阿富汗木爾加布河上游以北)、范延(巴米安)、加茲尼城、八魯灣(今阿富汗查里卡東北)、內薩(土庫曼阿什哈巴德東)、庫木、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蔑剌合(今伊朗東亞塞拜然省馬臘格)、阿爾達比勒、沙馬哈(今亞塞拜然舍馬合)城、克里米亞蘇達克城(今烏克蘭克里米亞蘇達克)、奧可斯、、木鹿、蘇薩、納西切萬、比特利斯、阿爾吉斯、蔑剌合、迪亞巴克爾、埃爾比勒地區、剛加、尼西比斯地區、阿尼、卡爾斯城、錫瓦斯、額爾哲魯木城、埃爾津詹、托卡特、開塞利城、起剌特、阿米德、保加爾人的卡馬突厥國、蔑怯思城、里亞贊、科羅姆納、莫斯科、蘇茲達爾、弗拉基米爾城、雅羅斯拉夫城、特維爾城、切爾尼戈夫、乞瓦(基輔)、加利奇國、赫梅爾尼克、桑多梅日城、克拉科夫城、摩拉維亞、奧拉迪亞、瓊納德、佩斯城、斯普利特、科托爾、巴格達、佩斯、阿勒頗等七十多個城市,都被蒙古軍大規模屠殺和摧毀村莊,故意大量殺死當地百姓,有的城市甚至被多次屠殺,給當地造成巨大災難和痛苦記憶。[14]
歷史學家估計匈牙利王國(1241年—1242年)當時200萬人口中的一半在拔都進攻下都死於蒙古入侵。基輔羅斯幾乎所有的城市均被摧毀,投降者作為奴隸,大部分因繁重的勞役很快死去,戰俘則加入蒙古軍隊繼續西征。大約一半的俄國人死於蒙古入侵。但是,ColinMcEvedy的《世界人口史地圖集》(1978)估計俄國歐洲部分的人口從入侵前的750萬下降到700萬。中國人口在蒙古入侵的七十年間因戰爭和包括因戰爭造成的各種原因銳減過半,在蒙古入侵以前,中國地區(包括金國、南宋、西遼、西夏、大理等國)人口約有一億四千多萬,甚至更多,而到1279年(1279年完全佔領)僅剩七千餘萬人。[39]
影響
編輯
對中國歷史
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及其子孫的侵略行動客觀上為中國的再次統一於一個政權之下奠定了基礎,蒙古帝國分出來的元朝再次統一了中國。1211年,新疆各地歸屬蒙古帝國;1247年,吐蕃被蒙古招降,在元朝建立後首次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76年,結束了雲南長期割據於中央政權的局面。從此分裂四百多年的中國也實現了歷史上的第七次統一,打破閉塞狀態,真正登上了世界歷史舞台。現位於今中國境內的金國、南宋、西遼、西夏、大理、吐蕃諸部等,只是大蒙古國疆域的一部分,而後西遼被劃入成吉思汗次子所建的察合台汗國,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最先脫離蒙古帝國的統治。[40]
1963年10月22日,《人民日報》和《紅旗雜志》聯合發表的「九評蘇共」中第四評《新殖民主義的辯護士》中說:「成吉思汗是當時蒙古的汗,中國和俄國,都是遭受侵略的。」[41] 在這之前,魯迅也持此看法。[42]
對世界各國的
黑死病
通常認為,1346年,在金帳汗國軍隊進攻黑海港口城市卡法(又譯克法,現烏克蘭城市費奧多西亞)時,用拋石機將患鼠疫而死的人的屍體拋進城內,這是西方社會有紀錄以來第一次細菌戰。[43] 鼠疫原產中亞,其攜帶者是土撥鼠。在大蒙古國之前鼠疫曾多次傳入中國,所以雖然中國也曾發生過地區性鼠疫傳染,但中國人也逐漸有了對鼠疫的免疫力,而歐洲人則在此之前從未接觸過鼠疫。在卡法的一個熱那亞商人將帶病的跳蚤無意間帶到義大利的熱那亞共和國,於是鼠疫在歐洲廣泛傳播,最終在1348年—1349年造成2000萬人死亡,成為令人聞之色變的「黑死病」,因為鼠疫患者皮下淤血、全身發黑而死。
1348年—1349年的黑死病使得當時歐洲喪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對人的關心的人文主義隨之覺醒。歐洲人文主義文學的第一部代表作《十日談》就是薄伽丘在黑死病泛濫最猖獗的時期寫成的,描述1348年發生在義大利的可怕瘟疫。歐洲就此迎來了文藝復興的曙光。[44]
俄羅斯
在大蒙古國衰敗之後,前金帳汗國屬國的莫斯科公國崛起並佔領了從前術赤汗國中的相當一部分,成為後來著名的俄羅斯帝國。莫斯科公國統治者在術赤汗國時代曾長期把持了當時蒙古人遙控羅斯諸國的弗拉基米爾大公的位置,並代表蒙古進行收稅,進而抬頭,因為蒙古人很少視察他們佔領的疆土。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俄羅斯的形成有明顯的當年的大蒙古國的因素。克柳切夫斯基和他的學生認為俄羅斯的統一,蒙古至少有一半功勞。另一位歐亞主義哲學家特魯別茨科伊在他的經典著作《論俄羅斯文化中的圖蘭成分》指出莫斯科要感謝蒙古統治,俄國在消滅喀山與阿斯特拉罕後才成為強國。[29] 莫斯科公國的貴族就有20%曾與蒙古人通婚,莫斯科公國政府的制度也是蒙古式的。從本質上說,俄羅斯是一個東正教蒙古國家。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深受蒙古影響,有大量蒙古語借字、郵政、稅收、衣服也受蒙古影響,軍制與法制是從蒙古學的。俄羅斯人也被圖蘭化。
歐洲
在歐洲,由於蒙古鐵騎連下數十城,佔領多個國家,歐洲君主十分恐慌。後來在19世紀有了「黃禍」一說,一些說法認為泛指所有東亞黃種人帶來的威脅時,常回溯用於13—14世紀的大蒙古國時期。[45]
日本
在日本,為了對付元軍入侵而進行的全國范圍的改編使得其經濟和軍事都處於重壓之下,並且整個國家的資源使用已經到了極限。元軍入侵也使得日本幕府找到了繼續統治國家的借口而不是將權力交給天皇。他們之後一段時間繼續加強九州的防務,那裡的許多軍事設施很多年後還有效。由於戰後受貨幣經濟影響,幕府無法恩賞抗元官兵,加劇了國內矛盾。最終後醍醐天皇滅了鐮倉幕府。[46]
朝鮮
在朝鮮半島,高麗王朝在大蒙古國軍隊屢次大舉征伐後,歸順於蒙古,成為附庸國之一。蒙古人的元朝被朱元璋驅逐出中國後,漢族人建立了新的王朝──明朝,忠於蒙古的高麗國王無法接受,遂派出將軍李成桂征伐明帝國。但是親近明帝國的李成桂從鴨綠江附近舉師回朝,發動兵變推翻高麗國,建立朝鮮王朝。[29]
其他
有學者發現,在蒙古、中亞附近,多達8%的男性人類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後代,全球有至少1600萬這樣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