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財長會議2018比特幣
A. G20二十國峰會 20個成員國分別是哪些
分別是: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義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國、美國以及歐盟20方組成。
二十國集團(G20)由七國集團財長會議於1999年倡議成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G20僅舉行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就國際金融貨幣政策、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世界經濟發展等問題交換看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在美國倡議下,G20提升為領導人峰會。2009年9月舉行的匹茲堡峰會將G20確定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標志著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取得重要進展。
(1)g20財長會議2018比特幣擴展閱讀:
成立背景:
二十國集團建立最初由美國等七個工業化國家的財政部長於1999年6月在德國科隆提出的,目的是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有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於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
二十國集團會議當時只是由各國財長和各國中央銀行行長參加,自2008年由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金融體系成為全球的焦點,開始舉行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擴大各個國家的發言權,這取代之前的八國首腦會議或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
B. 法德將聯合向G20提交比特幣監管建議是真的嗎
巴黎1月20日消息,法國經濟和財政部日前提供的資料顯示,法德兩國將在今年3月向二十國集團共同提交比特幣監管建議。
另據法國媒體報道,阿爾特邁爾當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對於比特幣及其他類似貨幣,德法政府有共同責任向兩國民眾解釋此類貨幣的風險,以及通過監管來減少風險。
有別於傳統貨幣,比特幣實際上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數據。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出於管控金融風險、打擊洗錢行為等考慮,收緊對比特幣的監管。
C. g20已召開16次列出每次召開的時間與主辦國家
G20首腦會議那有16次,從2008後開始,到現在也才第10屆,你說的是之前的G20財長會議,從1999年G20成立,到現在都開了22次,財長會議是不定時開的,不是每年一屆,每年一屆的是G20首腦會議.從2008年開始.
第一屆是2008年11月15日,G20首次領導人峰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
第二屆是2009年4月2日,G20第二次領導人峰會在英國首都倫敦舉行。
第三屆是2009.9.24在美國東海岸賓夕法尼亞州第2大城市匹茲堡
第四屆是在2010年6月26日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倫多。
第五屆是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在韓國首爾舉行。
第六屆是2011年11月3日在法國名城戛納舉行。
第七屆是2012年6月18日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舉行。
第八屆是2013年於9月5-6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
第九屆是2014年11月15日至16日,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
第十屆是2015年11月15日至16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
D. 《G20各國財長同意向IMF增資 放權給「金磚四國」》對中國有什麼好處
中國的話語權就會增加,可以決定為誰投資或貸款,甚至為今後人民幣成為國際儲蓄貨幣奠定基礎,就像美元、歐元一樣強勢。
E. G20各國對數字貨幣態度都是怎樣的
在G20會議上,各國對數字貨幣的看法不盡相同,有的極力抵制,有的積極監管,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各G20國對數字貨幣的態度。
加拿大
加拿大證券監督機構(簡稱CSA)發表聲明稱,考慮到ICO發行全流程,許多ICO代幣符合證券的定義,並要求他們遵守證券法。此外,CSA注意到,ICO也可能是衍生品,需要受加拿大證券監管機構所通過的衍生品法律的約束,包括貿易報告規則。監管機構表示,歡迎即將進行ICO的企業進入「監管沙盒」,在有限的環境中測試新的金融產品。
印度
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在著手規劃監管印度比特幣市場的指導方針。另外,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成立了金融監管委員會,並和印度儲備銀行(RBI)官員召開了會議。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還計劃監管比特幣衍生品和其他加密貨幣是否被用於非法籌集資金。
F. g20的首次峰會哪一年在哪裡舉行
2008年11月15日,G20首次領導人峰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這是G20財長會首次提升為領導人會議級別。
G. G20峰會是哪20個國家
二十國集團由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中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韓國,共19個國家以及歐盟組成。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約佔全世界的85%,人口則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
特邀代表:
為了確保20國集團與布雷頓森林機構的緊密聯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世界銀行行長以及國際貨幣金融委員會和發展委員會主席作為特邀代表也參與該論壇的活動。
(7)g20財長會議2018比特幣擴展閱讀
歷屆G20峰會時間和地點:
1、第1次峰會在2008年11月15日的美國華盛頓舉行。
2、第2次峰會在2009年4月2日的英國倫敦舉行。
3、第3次峰會在2009年9月24日至25日的美國匹茲堡舉行。
4、第4次峰會在2010年6月26日至27日的加拿大多倫多舉行。
5、第5次峰會在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的韓國首爾舉行。
6、第6次峰會在2011年11月3日至4日的 法國戛納舉行。
7、第7次峰會在2012年6月18日至19日的墨西哥洛斯卡沃斯舉行。
8、第8次峰會在2013年9月5日至6日的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
9、第9次峰會在2014年11月15日至16日的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
10、第10次峰會在2015年11月15日至16日的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
11、第11次峰會在016年 9月4日至5日的中國杭州舉行。
12、第12次峰會在2017年7月7日至8日的德國 漢堡舉行。
13、第13次峰會在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的 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G20峰會
H. G20是什麼會議
G20金融峰會,是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就全球金融經濟合作舉行的最高領導峰會。
二十國集團 (Group20) :是1999年9月25日由八國集團的財長在華盛頓提出的,目的是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有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於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
20國集團從2008年起召開領導人峰會。隨著20國集團的架構日漸成熟,並且為了反映新興工業國家的重要性,20國集團成員國的領導人於2009年宣布該組織將取代八國集團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
二十國集團由美國、中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韓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共19個國家以及歐盟組成。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約佔全世界的90%,人口則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
I. 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歷次情況
◆1999年12月16日德國柏林
1999年12月16日,二十國集團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柏林舉行二十國集團創始會議。會議強調,二十國集團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新機制,旨在推動國際金融體制改革以及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並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和持續增長。
◆2000年10月24日-25日加拿大蒙特利爾
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20國財長會議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會議討論了經濟全球化以及如何防止和解決具有全球性影響的金融危機問題。與會者達成了旨在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共同對付金融危機的「蒙特利爾共識」。蒙特利爾共識主要包括:共同推動經濟、貿易的全球化,使其成果延及發展中國家;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增加這些機構的透明度;繼續朝建立統一的國際金融標准和規則的方向努力,以增強聯合抵抗金融危機的能力;對債務沉重的國家進行援助,並協助這些國家進入全球經濟體系;在農業研究、環境保護和艾滋病等疾病的防治方面加強合作。
◆2001年11月16日-17日加拿大渥太華
2001年11月16日至17日,20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渥太華舉行。會議著重討論在美國「9·11」事件後各國如何在財經領域就打擊恐怖主義開展合作等問題。中國財政部長項懷誠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出席了會議。
◆2002年11月22日-23日印度新德里
2002年11月22至23日,20國第4次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於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開。會議主要就金融危機防範與化解、經濟全球化、打擊恐怖融資以及發展援助等議題進行了討論。
◆2003年10月26日墨西城城市莫雷利亞
2003年10月26日,20國集團在墨西哥城市莫雷利亞舉行第5次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年會。與會代表就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挑戰、金融危機的防範與處理、打擊國際恐怖活動的融資等議題進行了廣泛交流。
◆2004年11月20日-22日德國柏林
2004年11月20日為期兩天的20國集團第6次財政部長與中央銀行行長會議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德國財長艾歇爾在開幕式上致辭時指出,本次會議將主要討論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全球化背景下促進穩定與增長、金融部門機構建設、打擊濫用國際金融體系、老齡化挑戰與移民、主權債務重組以及區域一體化等議題。進一步增強20國集團的地位與影響是本次會議的主要目的之一。
11月21日中國財政部長金人慶在20國集團財長與央行行長第6次會議結束後與德國財長艾歇爾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將於2005年擔任20國集團會議的輪值主席國。
◆2005年10月15日-16日中國北京
2005年10月15至16日第七屆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以「加強全球合作:實現世界經濟平衡有序發展」為主題,討論了各種重要的全球經濟問題,重申了在實現平衡、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共同目標和責任。
此次會議除發表例行的《聯合聲明》外,作為兩個具體成果,還發表了《二十國關於改革布雷頓森林機構的聲明》和《二十國有關全球發展問題的聲明》。
◆2006年11月18日-19日澳大利亞墨爾本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第八屆20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在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舉行。會議對全球經濟前景表示樂觀,並探討了能源與礦產問題的解決辦法。
◆2007年11月17日-18日南非開普敦
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南非開普敦郊外的克萊蒙德舉行。二十國集團成員的財長和央行行長就確保世界金融市場穩定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會議還討論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改革等問題。
◆2008年11月8日-9日巴西聖保羅
2008年11月8日至9日,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年會在巴西聖保羅舉行,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有必要改革國際金融體系,採取共同行動應對全球金融危機。
◆2009年3月14日英國霍舍姆
2009年3月14日,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在英國首都倫敦以南約50公里的霍舍姆舉行,並發表聯合公報,同意進一步行動恢復全球經濟增長,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
◆2009年9月4日-5日英國倫敦
2009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英國倫敦舉行。會議同意繼續採取措施刺激經濟以保證全球經濟的持久復甦和增長,並在時機成熟時退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戰略。
◆2010年10月22日-23日韓國慶州
2010年10月22日至23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韓國慶州舉行。會議討論了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和全球金融安全網以及金融監管改革等議題並發表《聯合公報》。中國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率中國代表團參加會議。與會代表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根據這項改革協議,歐盟國家將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讓出兩個席位給發展中國家。
2016年2月27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與會代表在上海合影。 27日於上海閉幕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會後發表的聯合公報中,G20財長和央行行長亦坦承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和脆弱性在加大。但公報同時也提出,近期市場波動的程度「並未反映全球經濟基本面」,多數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活動仍將繼續溫和擴張,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將保持強勁。
這不意味著全球經濟前20強將無所作為。根據公報,G20成員將各自和共同採取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貨幣、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等,來提振增長。 2009年3月14日,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英國霍舍姆市舉行。會議集中討論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各國應對危機的政策措施、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以及加強金融監管等重要議題,並就將於4月2日舉行的第二次G20領導人峰會籌備進行了討論。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率中國代表團參加了會議。
會議指出,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蔓延。世界經濟形勢繼續惡化,增長明顯放緩,西方主要經濟體同時陷入衰退,新興市場國家也面臨增長下滑的壓力。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抬頭,廣大發展中國家面臨嚴峻的發展挑戰。當務之急是加強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加大經濟刺激措施的力度,避免發生全球性經濟衰退。在當前形勢下,國際社會尤其要旗幟鮮明地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促進國際貿易健康發展。
會議強調要積極落實G20華盛頓峰會在加強金融監管、增強市場誠信、加快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等方面的共識。金融穩定論壇(FSF)已決定將其成員擴大到所有G20成員國,這將有效地增強其在全球經濟金融體系中的合法性和新興市場的代表性,為FSF在全球金融穩定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奠定基礎。為加強對具有系統重要性的跨國金融機構的國際性聯合監管,FSF正在積極組建聯合監管機制。此外,FSF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加強監管方面的合作也取得新進展。
會議決定將為國際金融機構尋求各種可能的動員資金和流動性的方式,幫助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會議認為基金組織迫切需要大幅度增加資金,包括進一步通過雙邊支持,顯著擴大和增加「新借款安排」,並加速份額審查;決定確保所有多邊開發銀行得到所需資本,並首先對亞洲開發銀行增資;決定加強國際金融機構的治理,並確保其治理結構能反映世界經濟的變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包括最貧窮國家應享有更大的發言權和代表性。會議承諾在2011年1月前完成基金組織新一輪份額審議,敦促立即執行基金組織2008年關於增加發展中國家發言權和代表性的一攬子措施,在2010年春季會議前完成世界銀行改革;要求國際金融機構的領導人應通過公開、擇優的過程進行選拔。各方一致要求世行和其他多邊行加快治理結構改革,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進一步提高發展中國家在決策過程中的發言權和代表性。
會上,謝旭人部長介紹了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中國政府為應對危機而採取的主要措施,並呼籲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加快國際金融機構治理結構改革。周小川行長指出,要改善國際金融監管和合作,加強對具有系統性影響的金融機構、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管,反對各種形式的金融保護主義。他敦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加強對發達國家特別是儲備貨幣發行國和成熟金融市場的監督,同時呼籲發達經濟體為穩定本國經濟和全球金融市場做出應有貢獻。
會議期間,謝旭人部長還分別與英國財政大臣達林、美國財長蓋特納、以及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財長進行了雙邊會談。 2013年2月15-16日,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行。本次會議是俄羅斯擔任2013年G20輪值主席國後舉行的首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會議主要討論了全球經濟形勢、G20「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長期投資融資、國際金融架構改革以及金融部門改革等議題。會後發表了聯合公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和財政部部長謝旭人率中國代表團出席了會議。 會議認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尾部風險下降,金融市場形勢有所改善。但全球經濟增長仍然疲弱,並面臨很多風險和挑戰,主要包括發達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私人部門持續「去杠桿化」、信貸中介功能受損以及全球需求再平衡進程尚未完成等。為應對當前挑戰,發達國家應首先制定出可信的中期財政整頓戰略,貨幣政策應以國內價格穩定和經濟復甦為目標,並盡量減小對其他國家的負面溢出效應。各國要繼續落實金融部門改革和結構改革的政策承諾,促進需求再平衡,推動全球經濟盡快復甦,同時繼續推進市場決定的匯率體制,堅決抵制競爭性貶值,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
主要成就
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16日在莫斯科閉幕。與會各方就全球經濟形勢、長期投資融資、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等議題展開討論。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指出,當前全球經濟下行風險減弱,但全球經濟增長依然過於疲弱。各方應協調努力,強化互信,履行此前作出的改革承諾,推動全球經濟穩步復甦並實現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
穩定和增長為共同訴求
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指出,盡管全球經濟下行風險減弱,金融市場形勢有所改善,但全球經濟依然面臨很多風險,主要包括發達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私人部門持續「去杠桿化」、財政拖累、信貸中介功能受損以及全球需求再平衡進程尚未完成等。
鑒於此,二十國集團成員同意「繼續落實金融部門改革以建立更完善的金融體系,並進行深度結構改革促進經濟增長」。各國貨幣政策應以國內價格穩定和經濟復甦為目標,並盡量減小對其他國家的負面溢出效應。
會議還要求發達國家根據去年洛斯卡沃斯峰會的精神,在今年9月G20聖彼得堡峰會前制定出可信的中期財政整頓戰略。
中國代表團在發言中指出,為促進全球經濟復甦與增長,G20各國應繼續將促進復甦、增長和就業作為當前首要任務,採取切實可行的宏觀經濟政策,加快推動結構改革;發達國家應妥善處理好財政整頓與經濟復甦的關系。
在金融監管方面,以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為主要內容的巴塞爾協議Ⅲ的執行再現曙光。美國和歐洲方面均已承諾將在近期執行該協議。
「貨幣戰」話題遇冷
在本次會議前,有關「貨幣戰」的爭論一度占據各大媒體主要位置。部分分析人士甚至認為這一話題將成為會議的中心話題之一,但事實並非如此。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在內的多位國際財經組織掌門人均表示,圍繞貨幣戰的爭論「毫無根據」且「徒勞無益」。
貨幣戰的討論源於日本去年年底以來實施超寬松貨幣政策,引發不少國家的批評,認為這可能使各國競相通過本幣貶值、資本管制等抵禦匯率沖擊,從而引發貨幣戰甚至貿易戰。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副秘書長皮耶爾·帕多安對新華社記者說,日本採取的超寬松貨幣政策意在解決目前遇到的經濟發展問題,但從長期看,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政府應該採取措施強化金融監管,著力保障長期投資融資,推動經濟增長。
本次會議的聯合公報著重強調,各國應堅持市場決定的匯率體制,堅決抵制競爭性貶值,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保持市場開放。
中方認為,發達國家應減少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負面外溢效應。中方還呼籲IMF加強有關國家財政、貨幣政策及其溢出效應的監督。
俄財政部長西盧阿諾夫也認為,那些實行超寬松貨幣政策的國家應該注意其風險,全球需求再平衡不應該僅僅依賴匯率調整,而應該通過一系列綜合措施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來實現。
IMF份額改革面臨重啟
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依然是本次會議的重要議題。聯合公報強調,要提高IMF的可信度、合法性和有效性,必須盡快落實2010年首爾峰會關於IMF份額和治理改革的內容,就份額公式改革達成共識,確保在2014年1月前完成份額總檢查。聯合公報重申,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近年來強勁增長,由此帶來的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地位的變化應體現在IMF的相關改革中。
中方代表團在發言中也呼籲盡快就IMF份額公式改革達成共識,確保份額總檢查盡快完成。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會前會見與會代表時說,希望今年的聖彼得堡峰會能充分考慮全球經濟力量分布變化,就IMF份額改革取得進展。拉加德在會議結束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IMF承諾在全球經濟力量分布變化的基礎上,對份額進行調整。
新興國家加強協調
在本次會議框架內,金磚國家財長和央行行長副手舉行了會議。巴西、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南非就強化財政、金融領域合作,特別是籌建金磚國家發展銀行和儲備庫的可行性進行了充分探討。
出席會議的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介紹說,此次會議是為今年3月在南非德班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進行政策准備。「這次領導人會晤將包含重要的金融、財政議題,將反映自去年新德里峰會以來金磚國家的經濟合作進展情況,討論、研究建立金磚國家發展銀行和建立金磚國家貨幣儲備庫等具體議題。」事實上,在本次會議期間,與會財經人士在紛紛呼籲新興經濟體加快結構改革的同時,也建議新興經濟體深化相互協作,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帶動全球經濟穩定復甦和增長。
J. G20峰會與會各國具體出資明細誰知道
G20推出1.1萬億美元刺激計劃 中國准備出資400億美元支持IMF
經過兩天的交鋒與妥協,昨天閉幕的G20倫敦金融峰會,最終推出了一份1.1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受此消息影響,當天的美國股市勁升,截至本報發稿時(今日0點50分),美國三大股指漲幅均超3.9%,道瓊斯指數重新站上8000點之上。
倫敦時間昨日15:30,這場被稱作「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會議結束後,G20發表了聯合公告。除了經濟刺激計劃,關於國際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成為會議最重要的成果。
全面提升金融監管
昨日達成的協議中,並沒有之前美國鼓勵的拿出佔GDP2%的資金作為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的內容。在峰會之前就有多國表示,「各國應該按照自己的情況來決定自己經濟刺激計劃的規模。」
作為國際金融改革最積極的推動者,歐洲主張應把加強全球金融監管和改革國際金融機構作為倫敦峰會的重中之重,也希望在此次峰會上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果。薩科齊之前警告,如果和他們努力的方向分歧較大,很可能G20峰會會無功而返。「我們不希望得到一個沒有實際影響的結果,監管不只是一句空話,這是我們主要的目的。」薩科齊說,而默克爾表示,從昨日的會談結果來看,G20對於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熱情顯然高於經濟刺激計劃。
從會議成果來看,首先,各國就全球銀行體系全面監管達成了原則,其中包括了對沖基金等所謂的影子銀行體系。還就全球會計准則達成原則,決心對評級公司加強監管。其次要盡快清理銀行的問題資產,繼續對銀行注資。
第三,對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內的國際金融機構進行支持,還將加強對IMF管理層的改革,加強新興市場國家在IMF中的發言權。決定成立金融穩定委員會(FSB),以代替之前的金融穩定論壇(FSF)。第四,繼續增加1.1萬億美元對經濟的支持以恢復信貸、增長和就業,到2010年末全球對經濟的刺激支出會達到5萬億美元。最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提高全球貿易與投資。
盡管此前美國和歐洲在增加經濟刺激,還是加強國際金融監管改革方面存在分歧,但昨日峰會結果表明,歐洲還是在最後時刻佔了上風,之前放出狠話的法國總統薩科齊也沒有「出走」。昨日G20各國就加強國際金融監管達成共識,對沖基金和「避稅天堂」將會面臨更為嚴格的制裁。
G20各國昨日承諾,將增加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5000億美元的注資至7500億美元以幫助更加困難的國家抵禦危機。「我對G20增加IMF的資金非常自信。」英國財政大臣達林這樣對包括本報在內的各國媒體表示,他說,「大家之前已經討論要將IMF的資金翻倍,但我們可能會走得更遠。我確信IMF將有足夠的資金,這對IMF早日發揮作用至關重要。」此外,世界銀行也將獲得G20各國2500億美元以支持融資貿易活動,而在最近幾個月來,全球貿易經歷了急劇的下滑。
貿易保護主義也成為昨日會議的一個關注點。昨日達林也表示,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他說:「各國已經意識到這一行為帶來的巨大威脅,這就是現在我們為什麼要停止這樣做。」他希望世界貿易組織能在制止貿易保護問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出資400億美元支持IMF
根據昨日G20的聯合聲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將在IMF和世界銀行中獲得更多發言權,這些多邊組織的領導選舉人將依據透明、開放和按功績原則來指定,這意味著以後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將有機會成為IMF等國際組織的管理層。
早在3月14日舉行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金磚四國」就已經呼籲改革IMF等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必須充分反映全球經濟的變化,保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擁有更多的發言權。」美國知名投資者喬治·索羅斯此前表示G20峰會必須對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以防止這些國家出現更多市場動盪。目前發達國家在IMF的發言權比例為57.9%,而IMF的眾多規則只有取得85%以上的發言權認可才能通過,而其他國家發言權份額的總和也達不到85%,這顯然有失平衡。
在昨日會後布朗透露的IMF注資計劃中,中國准備出資400億美元支持IMF,而關於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之前提出的超主權貨幣問題,布朗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已經關注這個問題,尚未收到具體的計劃和提案,尚未在這次會議上進行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