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對比特幣的態度
① 世界各國央行行長如何看待比特幣
據外媒報道,隨著比特幣的知名度不斷擴大,世界各國央行行長也紛紛對這種數字貨幣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
在去年12月,在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舉行的貨幣政策會議上,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被問到她對於比特幣有何看法。
耶倫稱,這種數字貨幣是「高度投機的資產」,「無法成為法定貨幣」。她還補充稱,它在「支付系統中扮演的角色微不足道」,而且它「不是穩定的價值儲存手段」。
「聯邦儲備銀行不會針對比特幣制定任何政策,相反我們只會確保我們監管的銀行機構密切關注數字貨幣,恰當管理它們與該市場上的交易者之間的互動關系。而且,我們會監督這些銀行機構是否履行了它們打擊洗錢活動、確保銀行安全的責任。」耶倫說。
在去年11月底,即將在今年2月接替耶倫擔任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的傑羅米-鮑威爾(Jerome Powell)也對加密貨幣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加密貨幣「現在並不重要」,因為「它們的規模還不夠大。」
鮑威爾稱,數字貨幣帶給金融市場的金融風險是微乎其微的。「它們的規模還不夠大,現在並不重要。」他說。
歐洲中央銀行
在去年10月,歐洲中央銀行總裁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稱,加密貨幣現在還不夠「成熟」,還不足以讓中央銀行來進行規范管理。
「對於任何新事物,人們總是充滿了期待,同時也感到很不確定。現在,就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而言,我們認為,它們還沒有成熟到需要我們考慮進行規范管理的程度。」他說。
德拉吉指出,像比特幣這樣的工具有利有弊,我們需要仔細權衡考量。
「大金融危機的一個教訓就是金融創新。就比特幣而言,它是金融和技術創新,我們在關注它的同時應該密切留意它的潛在風險。」他說。
加拿大銀行
在去年12月,加拿大銀行行長史蒂芬-波洛茲(Stephen Poloz)也花了一些時間探討加密貨幣。他聲稱購買數字貨幣是賭博,而不是投資。
「它們的真正價值是什麼,也許沒有人說得清。人們頂多可以這樣說:購買數字貨幣就是購買風險。這使得它更接近於賭博,而不是投資。」波洛茲說,「對於想購買加密貨幣的人,我想說的是,你應該閱讀附屬細則,確保你知道你在投資什麼。」
波洛茲認為,數字貨幣的需求在未來將會出現增長。他還補充稱,加拿大中央銀行正在研究是否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
「銀行工作人員正在研究在何種條件下中央銀行才比較適合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用於零售交易。」他說。
澳大利亞儲備銀行
在去年12月,澳大利亞儲備銀行行長菲利普-洛威(Philip Lowe)在一次演講中談到了比特幣。他指出,這種數字貨幣不會應用到日常支付活動中,它也不可能這么快被接受。
洛威稱,其原因是比特幣的價格極其不穩定,可同時處理的支付筆數有限,交易和電費成本太高以及管理起來太難。
而且,當比特幣只被當做支付工具的時候,它「更可能吸引那些希望在黑色或非法經濟活動中進行交易的人。」
日本銀行
在2017年底,日本銀行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稱,比特幣的價格波動「極不正常」。
當被問及比特幣是否會出現泡沫時,他回答說,「我可能沒有資格來評價它,但是如果你觀察一下它的走勢,你就會發現它的價格波動極不正常。如果你要問比特幣是否與貨幣具有相同的功能,即作為支付或結算工具,那麼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投資需謹慎,需要礦機的私信我!
② 各國政府對比特幣都監管嗎
比特幣作為獨立於各國政府而存在的貨幣形式,因為存在擾亂正常的金融秩序的可能,這使得各國政府對比特幣基本上都是人人喊打。對於比較注重中央權威和金融安全的中國來說,更是會加強對比特幣的封殺。也就是說,比特幣即使能夠存活下來,可能的地方也不是中國,因為我們對類似金融產品的監管一直是採取比較謹慎和安全的態度。
③ 以美國為首的外國國家目前對數字貨幣及其交易平台持怎樣的態度
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將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歸為"大宗商品"監管,各州相繼推出數字貨幣監管法規,確定數字貨幣行業監管框架。
④ 各國對區塊鏈資產的態度如何
從全球范圍來看,各國政府對於區塊鏈、區塊鏈資產的態度不一,但整體來說都還處於探索期。
歐美國家積極監管。德國是最早將比特幣等數字資產認定為私有財產的國家。美國CFTC(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將比特幣定性為大宗商品。紐約州目前頒發了3張BitLicense。
亞洲的情況不一樣。日本積極支持。今年4月,日本實施了《支付服務法案》,正式承認比特幣是一種合法的支付方式。
韓國積極監管。7月,韓國《比特幣監管法案》面世,設置了5億韓元的投資者准入門檻。
中國嚴格監管。9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規定在中國,交易平台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 「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業務。
⑤ 美國白宮對比特幣發表看法導致了本次比特幣的劇烈波動,是這樣嗎
與全球貨幣之王——美元相比,比特幣依然是一塊「小土豆」,雖然比特幣市值已經上漲到 1 萬億美元以上,但相對於 19.4 萬億美元的流通供應量而言,比例依然很小。但不可忽略的是,比特幣市值在過去四年時間里增長了約 55 倍,在過去七年中增長了 100 倍以上,因此拿比特幣和美元作比較並不是不可能。
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一個小組委員會將討論如何阻止與KB融資相關的途徑,包括加密貨幣。美國國家安全、國際發展和貨幣政策小組委員會將舉行聽證會。委員會表示,由於涉及加密貨幣,在銀行開始收緊融資措施之際,此次聽證會將評估加密貨幣受歡迎程度的「總體增長」。此外,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過去五周內至少三次提到加密貨幣在使用是一個關鍵問題。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⑥ 哪些國家不承認比特幣
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代碼。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
比特幣缺乏穩定性,因此並不擁有「固有價值」,只是一種虛擬產品。如果承認它的合法性,則會對各國的銀行造成重大的不良影響,甚至是可以取代各國的貨幣,最終由少數人來操縱了世界上的貨幣體系,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存在。並不是貨幣,是否合法完全取決於一個國家是否承認它合法。
目前,美國、中國、韓國都認為它不是貨幣。在大國中,比特幣只被德國財政部認定為「記賬單位」,但也只是一個記賬單位,並不代表它主是貨幣。
⑦ 國家目前對比特幣的態度怎麼樣的投資還有前景嗎
現在央行出來管制啦~應該就是走個形式吧!我還是很堅挺BTC的,未來肯定能漲到10000,漲到10000不是夢!
⑧ 比特幣是貨幣嗎為什麼大多數國家要封殺比特幣
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
封殺原因:
1.交易平台的脆弱性。比特幣網路很健壯,但比特幣交易平台很脆弱。交易平台通常是一個網站,而網站會遭到黑客攻擊,或者遭到主管部門的關閉。
2.交易確認時間長。比特幣錢包初次安裝時,會消耗大量時間下載歷史交易數據塊。而比特幣交易時,為了確認數據准確性,會消耗一些時間,與p2p網路進行交互,得到全網確認後,交易才算完成。
3.價格波動極大。由於大量炒家介入,導致比特幣兌換現金的價格如過山車一般起伏。使得比特幣更適合投機,而不是匿名交易。
4.大眾對原理不理解,以及傳統金融從業人員的抵制。活躍網民了解p2p網路的原理,知道比特幣無法人為操縱和控制。但大眾並不理解,很多人甚至無法分清比特幣和Q幣的區別。「沒有發行者」是比特幣的優點,但在傳統金融從業人員看來,「沒有發行者」的貨幣毫無價值。
(8)外國對比特幣的態度擴展閱讀: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
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比特幣可以用來兌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如網路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
西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2014年2月26日向美國聯邦政府多個監管部門發出公開信,希望有關機構能夠就比特幣鼓勵非法活動和擾亂金融秩序的現狀予以重視,並要求能盡快採取行動,以全面封殺該電子貨幣。
2017年1月24日中午12:00起,中國三大比特幣平台正式開始收取交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