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200枚比特幣
1. 幾毛一個的比特幣價值翻倍,那些擁有比特幣的人如今過得怎麼樣
如果回到七年前重新選擇一次投資機會的話,會選擇投資股票,然後坐等15年大牛市資產翻幾倍;也可能會投資房地產,然後坐等16年房地產爆發,資產翻番。但選擇七年前投資1萬元比特幣,到17年居然可以坐擁662億元,足足漲了6百多萬倍!
眾所周知,2018年的幣市是慘烈的一年。2018年初,比特幣的價格處於歷史最高位,區塊鏈的概念也開始大熱,很多原本屬於圈外的人紛紛湧入,參與創業、就業、買幣,幣市前景似乎一片大好。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幣價一跌再跌,剛創立的區塊鏈媒體們成片成片的倒下,那些跟風買幣的新人被套在了高位,討論“比特幣”、“區塊鏈”的聲音越來越少。幣圈讓這些新進場的人見識到了什麼叫殘酷。
9成以上的人都被套在這里,信仰是一個很奇特的東西;就像美劇最後的王國里那個王後,丹麥人集結准備進攻,她依舊說——上帝會懲罰這些這些異教徒,說的氣定神閑。
去年國內關閉了所有數字貨幣以及ico平台,世界各國都紛紛出手限制,普通持有者在這個時候,願意賣掉的人很少,基本還是以持有為主。這個需要大的決心,生活問題,炒幣問題,各種問題都可能會造成不再持有;這些問題造成的困擾很大,所以很多人過的並不好。時隔半年,世界各國紛紛進場的行業,就是“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在區塊鏈這場比賽中,不少國家都有所動作,持有者們也都在觀望中。
2. 小紅和小明共有200枚郵票小紅給小明27張時小紅是小明的3倍他們各有多少張
200除以4=50
小明:50-27=23
小紅:200-23=177
3. 平安保險有注資比特幣200個億嗎
恭喜你,擺明了是一個騙局。這種事情經歷多了你就會判斷了,賺錢的事都會自己去的,不賺錢的才找韭菜。
中國央行是不承認比特幣,而且央行自己的區塊鏈貨幣和比特幣是兩類不同的概念。中國平安可是央企怎麼會做這種事。
你這軟體一看就是專門做局騙人的,笑到最後的事莊家。而且這個軟體太低端了,外匯在中國是不能合法炒的,必須到指定的銀行去兌換。也就是說你這款軟體至少不合法。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4. 200個比特幣值多少錢
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行情,價格也是不一樣的,要是按我現在在火幣看到的價位來算的話,目前約4800元,200個的話,就是960000.
5. 200枚硬幣甲乙兩個人分別拿每次只能拿1枚或2枚不能不拿,問先拿的人贏還是後拿
如果誰拿到最後一個算輸的話,誰先拿誰能夠贏,具體操作是先拿一個,後面不管他拿多少,你都跟多少,也就是他拿一個,你也拿一個,他拿兩個你也拿兩個,最後一個一定留給第二個人。
6. 誰能給我一個比特幣
這個不可能的 大概有500人民幣的
還是老老實實挖礦吧
7. 從各個方面解析比特幣是騙局嗎
大家通常會把龐氏騙局、傳銷、資產泡沫這三者與比特幣聯系起來,那我們就逐一分析過去。資產泡沫嚴格說來並不屬於騙局,因為這其中並不涉及強制或欺騙的成分,但為了讓討論更完整,我們把它也一並加進來。
1. 比特幣是龐氏騙局么?
什麼是龐氏騙局?把後來者投入的資金無差別地分配給先前參與者作為其收益。你第一次購買比特幣的時候需要額外交出一筆錢給所有當前的比特幣持有者么?不需要,所以比特幣不是龐氏騙局。
2. 比特幣是傳銷么?
什麼是傳銷?把後來者投入的資金有差別地(根據上下線關系)分配給先前參與者作為其收益。你第一次購買比特幣的時候需要額外交出一筆錢給把你領入比特幣世界的人么?不需要(許多時候還是 bitcoiner 倒貼比特幣把你領進來的),所以比特幣也不是傳銷。
人們容易犯的一個典型錯誤就是根據「先前的比特幣持有者會因後來者的加入而獲益」來判定比特幣是龐氏騙局或傳銷,這顯然是由於概念不清導致的,先前的股票持有者也會因後來的投資者而獲益,難道股票市場也是龐氏騙局了?真正將上述騙局與正規投資市場區別開來的是先參與者和後來者在規則上是否平等,龐氏騙局和傳銷在規則上對後來者就是不利的,而且這一點是被隱瞞的,這才是其欺騙性所在。在比特幣市場中,無論先來後到,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在市場中完成交易,沒有人可以利用規則圖利他人,這與股票市場是完全一樣的。
3. 比特幣是資產泡沫么?
什麼是資產泡沫?一種資產的價格相對於其自身價值(除倒賣之外的所有價值)而言過高。價格由什麼決定?供求。供給一定價格飆升,說明買的人太多了。
就拿我們常說的鬱金香泡沫為例,鬱金香最主要的自身價值就是觀賞價值了。一株鬱金香5個人買的時候是紅色,500個人買的時候就變得五顏六色晚上還帶夜光了?顯然不會。鬱金香的觀賞價值並不會因購買人數的增加而提高,因此短期內價格飆升就會導致泡沫。分析過泡沫之後我們再來看比特幣。
比特幣是什麼?價值網路。網路有什麼特點?規模效應。
只有200個用戶的QQ,和有200萬用戶的QQ,和有2億用的QQ,其價值顯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對於比特幣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比特幣持有者每增加一人,就意味著又多了一個願意接受並有能力支付比特幣的用戶,相應地整個網路的價值就又增加了那麼一點點。比特幣的規模效應決定了其自身價值天然地就會隨著購買人數增加而提高,因此所有單純地根據價格飆升就判定比特幣是資產泡沫的推論都是站不住腳的。如果要證明比特幣是資產泡沫,那就必須證明比特幣的價格變化即使相對於其規模效應的增加仍然是過高的。
很遺憾,至少在我目前看到的有關比特幣泡沫的討論中並沒有切中這一命題的。這樣的證明雖然復雜但並非不可行,比如我能想到的一個思路是把騰訊 / Facebook(社交網路)、阿里 / Amazon(交易網路)、VISA / PayPal(價值網路)在不同用戶數時期的估值作為一個參照,看看比特幣市值的增速與用戶數量的增速相比是否過高。證明思路顯然不止這一種,但要證的命題應該是一致的。
至此結論已經很明顯了,比特幣不是騙局,就連關於泡沫的指責都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據。大家在討論比特幣的時候之所以會有諸多誤解,不光是概念上和邏輯上的,甚至還有情緒化的,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對比特幣缺乏了解。但是由於網路的開放性比特幣的確被人為玩壞了。有用採納
8. 200枚硬幣,其中199枚硬幣的質量一樣,另一枚硬幣質量比一具其他的要輕一些,現有一架天平,如果最
最多稱5次,能找出稍輕得那枚硬幣。
分成81,81,38上組;
第一次,兩81一組,輕者繼續第二次,平衡將38分成13,13,12三組;
第二次,81分成27,27,27三組稱其中兩組;或稱13,13這組,此時一定能確定次品在27或13(12)這一組中;
第三次,27分成9,9,9或13(12)分成4,4,5(4)
第四次,9分成3,3,3或5(4)分成2,2,1
第五次,3個硬幣只需一次,兩邊各一個,平衡則為餘下那個,不平為輕者;2個就不說了。
9. 200枚硬幣 最多稱5次
依據分析可得:稱5次能找出那枚稍輕的硬幣.
10. 200枚硬幣,199枚重量一樣,另一枚的重量稍輕,手裡只有天平,如果最多稱5次,能找出稍輕的那一枚硬幣嗎
分三堆,一堆66個,兩堆67個:
第一次:
稱67個的兩堆, 如果一樣重,輕的在66個那堆里, 不然就是67個中輕的那邊
第二次:
66個: 平分三堆,每堆22個, 可稱出輕的來.
67個:分三堆, 一堆23個,兩堆22個, 可稱出輕的要麼在22個裡面,要麼在23個裡面
第三次:
22個: 分三堆,一堆8個,兩堆7個, 可稱出輕的要麼在7個裡面,要麼在8個裡面
23個: 分三堆,一堆7個,兩堆8個,可稱出輕的要麼在7個裡面,要麼在8個裡面
第四次:
7個:分三堆,一堆3個,兩堆2個, 可稱出輕的要麼在2個裡面,要麼在3個裡面
8個:分三堆,一堆2個,兩堆3個, 可稱出輕的要麼在2個裡面,要麼在3個裡面
第五次:
2個:可稱出輕的
3個:兩邊相等, 不在稱上的輕,不然就是輕的那邊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