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比特幣問答 » 央行回應比特幣

央行回應比特幣

發布時間: 2021-08-02 07:17:27

Ⅰ 央行高層對比特幣明確定義,比特幣未來將會何去何從

未來比特幣可能更多作為一種投資資產,而不是交易貨幣。比特幣可以說是這段時間以來,最為活躍的加密貨幣了。而在近期的博鰲論壇上,央行的官員對比特幣類的加密貨幣給出了新的解釋,央行表示,比特幣雖然定義為貨幣,但實際上來說,是一種稀有的投資資產,未來將其作為投資資產的人可能會越來越多,但在實際交易范圍內,比特幣依然很有限,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比特幣的交易場景都不多。

Ⅱ 央行下發監管比特幣通知是政府履行什麼職能

政治功能和經濟職能

因為比特幣有如下潛在的風險:一是較高的投機風險;二是較高的洗錢風險;三是被違法犯罪分子或組織利用的風險。從維護國家的安全與社會的穩定的角度來說是政治職能;從確保市場運行暢通、保證公平競爭和公平交易、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而對企業和市場所進行的管理和監督來說是經濟功能。

比特幣之家網有關於央行等5部委的通知和解讀。

從目前的形勢看,由於比特幣等的總量較小,交易市場規模有限,金融機構也沒有直接參與交易和投資活動,只要採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就可以避免比特幣等虛擬商品帶來的風險沖擊金融體系、影響金融穩定和貨幣政策。同時,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商品,其價格波動與實體經濟缺乏關聯,實體經濟交易以比特幣計價、支付的范圍極為有限。也可以通過加強防控避免比特幣等虛擬商品以對實體經濟構成沖擊。但是,由於比特幣等虛擬商品存在較高的投機風險、洗錢風險,以及被違法犯罪分子或組織利用的風險,其現實風險仍值得關注。

2011年我國第一家比特幣交易網站——比特幣中國出現以來,在短短的幾年中我國已經出現了數十種類似虛擬商品,設立了十餘家大大小小的比特幣及萊特幣等其他類似虛擬商品的交易網站,高峰時期的日比特幣交易量佔世界比特幣交易量的一半以上。在這些交易網站藉助「網路貨幣」、「未來趨勢」、「數字黃金」等概念進行炒作和推動下,比特幣及其他類似虛擬商品的交易開始從單純的買賣轉變為採取「融資融幣」、杠桿交易等交易方式的高風險投機活動,對比特幣還缺乏足夠了解普通民眾大量參與,出於跟風或者投機的心理持有、使用和交易比特幣,損失較大。如果不加以限制,不僅將影響人民幣作為我國主權貨幣的嚴肅性,也將對社會公眾的財產權益造成損害。

Ⅲ 中國政府是否承認比特幣

中國央行於2013年12月5日下午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央行在這一通知中稱比特幣不是貨幣,只是一種虛擬商品,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通知一出,比特幣在中國的交易平台上旋即暴跌,三周時間已跌去60%。這才是比特幣被中國央行限制的開始。2014年,中國央行於3月中旬向又央行各分支機構下發了一份名為《關於進一步加強比特幣風險防範工作的通知》,該文件要求各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在4月15日前關閉15家境內比特幣平台的交易賬戶。這表明,在中國金融機構為比特幣網站平台的交易賬戶開戶不合法,除非現金交易,比特幣的投資者無法在中國境內為交易進行銀行轉帳、第三方支付。

Ⅳ 央行領導談比特幣,比特幣後續走向如何

關於這個問題,我可以簡單粗暴的回答你,比特幣未來的價值會越來越高,但是這個高並不是他的價值高,而是他的套路會不越來越高。數字貨幣很多人可能已經不陌生了,現在打開我們的瀏覽器,基本上都會討論數字貨幣的各種問題,投資數字貨幣是一個非常好的思路跟想法,但是如果腦子超過了個人的理智,那麼你必然會因此買單,根本不可靠的數據顯示,昨天比特幣不可控的行情一下子就收割了354億的資金。

可想而知,這354億資金是多少人的血汗錢數字貨幣在未來以及全球的發展以後會非常快速,可以說,數字貨幣可以讓你一夜暴富,數字貨幣也可以讓你一無所有,成功也是一天,失敗也是一天,所以想要了解數字貨幣的小夥伴,就必須了解數字貨幣的真正含義跟作用,目前,按照我們國家的發展,想要接手比特幣顯然已經晚了。

Ⅳ 貨幣超發的央行回應

2013年7月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指出:「有人說高房價是印出來的,這是不準確的。與其說高房價是『印出來的』,確實還不如說是『炒出來的』。」
他認為,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主要源於其供需失衡。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主要源於其供需失衡。這也使盛松成成為首位公開回應「貨幣超發論」的官員。
房價上漲不決定於貨幣供應量
盛松成認為,從全球范圍看,貨幣與房價上漲並不總保持一致。首先,兩者的漲幅差異很大。他指出,近十年,我國M2和房價都保持了較快增長速度,但由於我國住房商品化時間還不長,還未經歷一個完整的房地產周期,因此不能從表象判斷我國房價上漲由M2高增長導致。而事實上,我國M2與房價也會出現背離。「我國房價上漲最快的時期,並不是M2增速最高的時期。從全國房屋銷售價格指數看,我國房價漲幅超過10%的年份是2004年(10.3%)和2007年(10.4%)。而2004年M2增長14.6%,比上年回落5個百分點;2007年M2增長16.7%,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盛松成說。
盛松成指出:「這些都表明,房價並不決定於貨幣供應量,而決定於房地產供求關系。」因此,我國貨幣政策同時考慮經濟增長與穩定物價,而針對房價採取的是結構性信貸政策。2010-2012年,央行運用了相同的結構性信貸政策調控房價,但由於這幾年的物價和經濟運行情況有所不同,因此貨幣政策的取向也不相同。
貨幣政策目標仍是穩定價格總水平
除房地產價格外,市場中廣為流傳的「貨幣超發論」將包括石油、黃金等很多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都歸因於貨幣供應的增加。盛松成指出,這種觀點的錯誤在於混淆了單一商品價格與價格總水平的決定因素。單一商品的價格取決於該商品的供需狀況,而貨幣供給影響的是價格總水平。他稱,可以把單一商品價格上漲的原因大致分為兩個部分:與通脹率相等的是貨幣因素,而超出通脹率的部分則是非貨幣因素。當某一商品價格的漲幅遠高於通脹率時,貨幣總量的調節對該商品價格的影響是有限的。
盛松成稱,2007年末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央銀行的視野已不再局限於通脹率,央行開始監測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貨幣政策也更強調與宏觀審慎措施相協調。從這些年央行實踐看,各國貨幣政策對資產價格更多的是「關注」,貨幣政策更重要的目標依然是價格總水平。
他坦言,貨幣是商品的計價、交易手段,名義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可能引起商品的貨幣價格上升,也就是價格總水平的上漲。「貨幣本身並不產生投機,而只是投機活動使用的交易工具。穩定的貨幣供給可能會抑制投機的發展,但不能避免投機的產生。」盛松成強調。
他指出,衡量貨幣供應量是否合適的主要標準是經濟增長與物價水平,而不是任何一種特定商品價格的高低。「當物價總水平並不很高而某一商品價格的漲幅較大時,緊縮貨幣未必能抑制該商品的價格,反而可能導致通貨緊縮、傷害實體經濟,因為緊縮貨幣會抑制總需求,而不能直接抑制對某一商品的需求。結果可能是,該商品的需求並未減少,而總需求卻下降了。」
他同時解釋說,我國的貨幣供應盡管保持較高增速,但與社會交易需求是基本一致的。我國的社會交易需求迅速擴大,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經濟持續高增長、貨幣化進程加快、住宅商品化、資本市場從無到有等導致我國商品交易量增加。同時,由於我國國民儲蓄率高、直接融資佔比低、金融資產結構單一等原因,貨幣的周轉效率下降,即貨幣的交易流通速度降低,於是相同的名義商品交易量,需要更多的貨幣。
央行:中國貨幣不存在超發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介紹2013年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
盛松成表示,去年調控目標基本達到;2014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使貨幣條件既不太松也不太緊,保持物價總水平的基本穩定。盛松成還回應了貨幣超發、影子銀行等市場關心的問題。
央行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單月中國新增人民幣貸款4825億元,助推全年新增貸款達8.89萬億元,同比多增6879億元。據悉,這一數據是繼2009年後的歷史次高水平。
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2年,中國歷年人民幣貸款增量分別為9.59萬億元、7.95萬億元、7.47萬億元和8.2萬億元。
數據還顯示,2013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7.29萬億元,是年度歷史最高水平,比上一年多1.53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為51.4%,屬歷史最低水平。
「社會融資規模保持適度增長,融資結構進一步多元,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力度是比較大的。」盛松成說。
發布會的數據還顯示,截至2013年末,M2餘額同比增長13.6%,比上年低0.2個百分點;M1餘額同比增長9.3%,比上年末高2.8個百分點。「M1上升較快,表明企業活躍程度明顯提高。」盛松成說。
盛松成在會上還表示,「貨幣超發」的說法是以西方標准來做衡量,但兩國國情、統計口徑均不一樣。貨幣供應量是個抽象概念,應該主要看物價、GDP、就業三個數據,貨幣供應量是在這三者之間尋找平衡,如果經濟發展相對穩健,物價相對穩定,就不能斷言「貨幣超發」。
首次定義「影子銀行」行銀行之實無銀行之名
盛松成表示,影子銀行是市場的產物,是金融創新產物,它和現在有關的管理、有關的運作都有關系。影子銀行是行銀行類金融機構之實、無傳統銀行之名的機構和業務。例如小貸公司,基本認同它是影子銀行。再比如,一部分理財產品可能也在影子銀行范圍內。因為影子銀行有不同的定義、有不同的概念,所以社會上對它的統計、監測還不是完全統一。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影子銀行是市場的產物,是金融創新產物,它和我們現在有關的管理、有關的運作都是有關系的。

Ⅵ 中國央行對比特幣開始報道,是否已經承認比特幣作為固定投資資產

2021年2月21日消息CCTV-2(央視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報道稱,近日,比特幣價格持續上漲。19日,比特幣市場規模突破1萬億美元;20日晚,比特幣價格更是一度突破5. 7萬美元,再次刷新歷史紀錄。至此,與去年3月時3800多美元的低點相比,比特幣價格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上漲幅度已超過1300%。伴隨比特幣價格一路上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公開宣布將比特幣作為資產配置。有機構分析稱,特斯拉上個月通過比特幣獲得了近10億美元的賬面利潤,已經超過去年出售電動汽車的收益。
杭州互聯網法院稱:比特幣具有財產屬性,應認定其虛擬財產地位。
據鏈喬教育在線調查和分析,從2021年陸續每個省法院會把比特幣作為一種具備法院效應的資產品種。

熱點內容
比特幣新區塊鏈新聞 發布:2025-07-08 00:36:19 瀏覽:951
區塊鏈與蘋果可追溯體系 發布:2025-07-08 00:36:12 瀏覽:18
eth收款錢包地址 發布:2025-07-08 00:20:19 瀏覽:334
2020年區塊鏈明星幣 發布:2025-07-08 00:09:47 瀏覽:172
區塊鏈相關資訊 發布:2025-07-08 00:01:35 瀏覽:826
元宇宙概念能實現嗎 發布:2025-07-07 23:40:19 瀏覽:525
用友網路區塊鏈技術 發布:2025-07-07 23:38:38 瀏覽:959
比特幣礦機莊家跑路事件 發布:2025-07-07 23:18:28 瀏覽:792
百度研究院區塊鏈 發布:2025-07-07 22:54:10 瀏覽:711
密碼貨幣可分為哪些類型的數字貨幣 發布:2025-07-07 22:41:55 瀏覽: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