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礦機莊家跑路事件
Ⅰ 比特幣曠卡大量拋售:礦機出海潮背後,中國虛擬貨幣監管何意
大量比特幣礦卡閑魚拋售,區塊鏈技術的未來走勢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革新全球,一度引發顯卡短缺,ICO成為熱議焦點。探討比特幣的本質與未來走向,始終是公眾熱議的話題。在中國政府的嚴格監管下,國內礦工為盈利回本,紛紛在二手交易平台拋售過剩的顯卡,形成大規模打包出售現象,這無疑對DIY市場產生了顯著影響。
虛擬貨幣對中國的影響及其解讀
國際上對比特幣政策有所松動,然而中國央行卻在此時叫停虛擬貨幣交易,市場對此解讀各異。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全面禁止金融科技的信號,有人則持懷疑態度。但透過比特幣價格的持續上漲和其運作機制,不難理解中國政府此舉的原因。比特幣的波動性和潛在風險,促使政府採取了這一措施,以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因此,對於比特幣的未來,以及其在中國的發展路徑,仍需審慎觀察和理性分析。
Ⅱ 比特幣曠卡大量拋售:礦機出海潮背後,中國虛擬貨幣監管何意
中國對虛擬貨幣進行嚴格監管的主要意圖在於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防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帶來的波動性和潛在風險。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讀:
防範金融風險: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具有高度的波動性和投機性,其價格的劇烈波動可能對金融市場造成沖擊。中國政府通過嚴格監管,旨在降低這種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
打擊非法活動:虛擬貨幣常被用於非法交易、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通過加強監管,中國政府可以更有效地打擊這些非法活動,維護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引導金融科技健康發展:中國政府雖然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採取了嚴格的監管措施,但並未全面禁止金融科技的發展。相反,政府鼓勵和支持合法合規的金融科技創新,以促進金融行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保護消費者權益:虛擬貨幣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欺詐等問題頻發,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通過加強監管,中國政府可以規范市場秩序,提高市場透明度,從而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中國對虛擬貨幣進行嚴格監管的舉措旨在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打擊非法活動、引導金融科技健康發展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這些措施有助於構建一個更加健康、穩定、有序的金融市場環境。
Ⅲ NB雲礦詐騙跑路,傳銷式雲礦機騙局收割再次來襲
新年第一天,幣圈又上演了一出「割韭菜」的戲碼。NB雲礦投資者們,打著退還保證金、網路競價廣告、網路品牌維護、礦機實體考察的旗號,吸引投資者投入資金。然而,這一切都是資金盤的套路。一旦投資者的錢無法提現,應立即聯系公安機關進行調查。如果公司的資質是購買的、銀行卡也是非法獲取的,那麼追回資金將異常困難。因此,維護自己的權益,引以為戒。
幣圈的資金盤玩法多種多樣,其中「雲算力」成為資金盤的重災區。雲算力最初是將礦機、礦場運營的成本以算力形式打包銷售,供投資者購買。然而,這種模式很難盈利,甚至無法收回成本。資金盤的操盤手則利用雲算力的幌子,向投資者提供高額回報的承諾。劣幣驅逐良幣,在幣圈,雲算力已成為資金盤的集散地。
近期,P2P大佬的加入使得雲算力騙局再次升級。在2019年,幣圈資金盤項目層出不窮。幣圈大佬、資本紛紛湧入資金盤模式,導致大量投資者受害。與此同時,比特幣價格的復甦也推動了挖礦領域的資本流入。資金盤瞄準挖礦這塊蛋糕,開始蹭雲算力的熱點。
雲算力是什麼?簡單來說,礦場主、礦工購買礦機,安裝上架,投資者則購買礦機的算力,獲得挖礦收益。然而,打著雲算力旗號的資金盤往往沒有真實的實體礦機作為支撐。近期,比特礦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比特礦場聲稱投資者無需購買實體礦機,無需關注比特幣價格波動,只需購買「虛擬礦機」,即可獲得固定收益。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理財平台,投資者購買虛擬礦機後,幾天後平台會返還資金,並獲得高額利潤。
比特礦場APP上的虛擬礦機回本周期短,利潤高,注冊門檻低。李勇是比特礦場的玩家之一,他被小利誘惑,放下了警惕。在一次次復投後,比特礦場以跑路收場,李勇最終血本無歸。比特礦場還加入了推廣傭金機制,吸引投資者。但最終,10月12日,比特礦場APP上的資金無法提現,疑似跑路。盡管比特礦場給出的理由是系統正在升級大額提現通道,但最終等來的卻是APP的下架。
雲算力資金盤的套路不僅於此。除了比特礦場,還有吉比特推出的同享租借挖礦項目。雖然吉比特聲稱是同享挖礦項目,但收益卻固定,與幣價和挖礦難度無關,同時引入動態收益,讓下線獲得10%-100%的收益。這明顯是資金盤而非雲算力挖礦。
雲算力職業的最大痛點在於,真正運營挖礦業務的雲算力渠道也很難為投資者帶來收益。今年年初,比特小鹿雲算力渠道出現,很快被發現與比特大陸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盡管背靠全球最大的礦機企業,比特小鹿的雲算力產品的真實性有一定保障,但投資者很難從中獲得收益。
雲算力挖礦與自己建礦場、購買礦機不同,礦工可以按法幣計算成本和收益,而雲算力投資者則需要按幣本位計算。礦工的挖礦周期長,受到礦機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小,而雲算力渠道則以金融合約的方式運作,算力價格隨著幣價波動大幅波動,且投資者購買和收益都使用數字貨幣。因此,即使雲算力投資者在某些情況下賺了錢,也可能是以法幣本位計算。如果按照幣本位計算,他們很可能還是虧損的。
雲算力挖礦之所以成為幣圈資金盤橫生的重災區,產品模式上需要投資者先投入資金後獲取收益,很容易被包裝成資金盤或龐氏騙局。比特幣價格的波動效應吸引散戶參與挖礦,但實體挖礦門檻高,正規雲算力渠道收益低,因此許多人選擇了打著雲算力旗號的資金盤。同時,一些從P2P行業退出的大佬也殺入了雲算力市場,他們利用雲算力的幌子吸納資金,再慢慢將資金返還給投資者,但只要渠道賺夠了,隨時都可能跑路。
鑒別一家雲算力渠道是否可靠,最重要的因素是看其是否支持自定義礦池。如果連自定義礦池都不支持,投資者的錢可能根本沒有用於挖礦。盡管如此,礦工仍然不建議投資雲算力。近期幣價不景氣,許多礦場主機位空置,也開始接收小型礦工。現在進入挖礦領域門檻並不高,但在魚龍混雜的雲算力行業,真實可靠的渠道往往賺不到錢,而打著雲算力旗號的資金盤卻在大量收割投資者。
Ⅳ 男生會利用比特幣騙錢嗎
男生不會利用比特幣騙錢。
我知道的好多男生為了在比特幣上面賺錢,賺到可以實現自己小小目標的錢,賺到自己能夠證明自己的錢,賺到讓自己有「臉面」的錢,想賺到能夠和她成家的錢。加大杠桿,負債前行,一次又一次入坑。
1、比特幣傳銷詐騙
2015年香港一個比特幣支付平台突然關閉,涉及金額高達30億港幣。該平台稱,投資者以40萬購買比特幣采礦合約,每日賺取比特幣,約4個月可回本,一年可額外賺取60萬。
網站還游說投資者介紹他人購買子合約,這種拉人頭獲利是典型的傳銷模式,一旦沒有新的投資者加入或組織者突然失聯,投資者將損失慘重。
2、比特幣礦機詐騙
比特幣的生產在專業圈裡稱之為「挖礦」,挖礦設備的性能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獲得比特幣的效率,因此需要強大且昂貴的專門設備,此類詐騙案件就是針對希望購買「挖礦機」的投資者。通常在訂購設備時,投資者被要求先付訂金,出現賣家或中介收到錢後即捲款跑路、消失的詐騙案件。
Ⅳ 礦機挖幣是騙局嗎
礦機挖幣不是騙局,能成為騙局的是礦機和礦池,通過誇大礦機的算力騙取投資者購買,也就是說只要選擇正規的礦機和礦池,那麼,礦機挖幣就不是騙局,首先挖礦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比如說比特幣挖礦機,裡面部署了挖比特幣的演算法,是用來挖比特幣的,挖礦機的算力越高,挖到比特幣的數量越多。
現在挖幣的小平台有很多,花幾百元就可以注冊一個網站弄一套制度就可以開始了,等加入的人多了,投入的錢多了,到一定時候平台就會卷錢跑人。 挖礦機一般都是騙人的特別是要充值VIP會員才能提現的,或者說一天賺一兩百的,這些都是假的。 比特幣用家用的普通電腦配置是達不到比特幣礦機的要求的。挖一天的電費成本都難賺回來。
拓展資料:
1、 算力暴漲: 算力暴漲是挖礦投資最大的風險,算力增加導致挖礦難度增加,導致收益減少,但由於自由市場中,無法避免競爭,算力增加的風險是可以被接受的。
2、 幣價下跌: 當幣價下跌到一定程度時,挖礦的產出收益小於產生的電費時,就會出現虧損。不過根據測算,電費 5 毛,幣價 6000 以下才可能虧本,現在的幣價接近 40000.除非有特殊原因短期內幣價下跌到 6000 的可能微乎其微。比如監管。
3、 系統風險: 系統風險在比特幣這個裡面非常常見,最常見的當屬於分叉。分叉會導致幣價下跌,挖礦收益銳減。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分叉反而讓礦工收益,分叉出來的競爭幣也需要礦工的算力來完成鑄幣和交易的過程,為了爭取更多的礦工,競爭幣會提供更多的區塊獎勵及手續費來吸引礦工。風險反而成就了礦工。
4、政策風險: 早期13年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到如今的《七部委聯合公告》都昭示了數字貨幣的政策風險,目前國內的政策並不明朗,但比特幣是世界的,所以大部分的礦場都認為風險影響不大
Ⅵ 比特幣「礦機」買賣合同被判無效:違反公序良俗和生態文明
本文由團隊李佩佩律師撰寫。2023年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評選的2022年度全國法院十大商事案件中,第三件「胡某訴王某買賣合同糾紛案」聚焦於比特幣「礦機」買賣。
在2021年10月,胡某與王某通過微信達成買賣協議,胡某購買三台神馬M20S型機器,即用於在網路上挖比特幣的專用計算機設備。交易過程包括胡某轉款62220元,雙方確定交貨和收貨信息,以及王某通過微信提供貨物快遞單號。然而,2021年10月23日,胡某發現機器無法使用,隨後聯系王某要求協商解決。2021年10月25日之後,胡某無法再聯繫上王某,於是訴請解除合同並要求返還設備款。
一審法院認為,此案焦點在於買賣協議的有效性以及雙方財物如何返還。法院指出,胡某購買「礦機」的目的是挖比特幣,此類活動對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不利於國家產業結構優化、節能減排,不利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不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同時,虛擬貨幣生產、交易環節衍生的多種風險有損社會公共利益。因此,胡某與被告之間的協議因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而被認定無效。法院判決被告王某返還胡某貨款62220元,胡某需返還「礦機」。
點評專家程嘯教授表示,此案例體現了人民法院維護金融管理秩序和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的立場,對防範金融風險、貫徹生態文明原則以及指引市場主體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此案,法院有效預防了虛擬貨幣交易帶來的金融風險和社會經濟秩序的影響,同時強調了民事活動應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此外,此案對社會大眾起到了價值引領和警示作用,提醒投資者增強風險防範意識,保護個人財產安全。
最終,法院對合同無效做出判決,胡某主張的貨款資金佔用利息及王某的抗辯並未得到支持。執行過程中,法院扣劃被告銀行存款並支付給原告,將被告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並限制其消費。經財產調查,未發現可供執行財產,法院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這表明,盡管胡某最終完全追回貨款的前景艱難,但此案對參與虛擬貨幣交易的公眾具有警示意義,提醒他們面臨巨大的法律風險。
Ⅶ 蚌埠一小區疑藏比特幣礦機,地下車庫噪音不斷擾民!哪些部門介入了此事
居民樓是居住的地方,不應該有任何的生產加工事業。而正常的加工廠應該符合法律手段,法律程序,有合理合法的營業執照,營業場所等等。任何私自加工,私自辦廠的行為都屬於違法行為,都應該要被取締。蚌埠一小區疑藏比特幣礦機,地下車庫噪音不斷擾民!哪些部門介入了此事?這件事情涉及到違規辦廠,違規改建的行為,因此城市管理部門會介入調查此事。
Ⅷ 自稱"中本聰二世"的是誰
你好,從區塊界智庫中檢索到,自稱「中本聰二世」的是比特幣黃金BTG的創始人廖翔;
事件的起因來自廖翔的一條朋友圈。
12月1日,比特幣黃金(BTG)創始人廖翔在朋友圈表示,將在未來一個月把所有比特幣金賣出,換成比特幣,徹底將比特金交給社區。
他表示這一做法是在向中本聰致敬,還把名字後綴加上了「中本聰二世」。
這一消息引起了不少投資者的反感。
不少人認為,廖翔所謂的「放權」,不過就是換個方式割韭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