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利公式比特幣
『壹』 請問什麼是團體動力學
團體動力學曾以社會科學中的 「新的綜合」而著稱,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心理學和經濟學等多種學科中研究人與團體的觀點方法,都在團體動力學中得以體現和融會貫通,而它自身的研究成果也深深地影響了包括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心理學和經濟學在內的多種學科,以及教育、管理和組織等諸多領域。阿爾文·贊德是勒溫的學生與同事,是當代著名的團體動力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也可以說是目前他已代表了團體動力學的形象。本文側重於贊德對團體動力學的研究,擬對贊德其人以及團體動力學的現狀作出評價。
一、對贊德的認識
阿爾文·贊德是一位真正的學者,這是我對他的最初印象。二年前,我慕名給他寫了一封信,一封多少帶有偶然性的信,但竟是它遠渡重洋,給我帶來了彼岸的知識,異國的情誼。贊德的第一封信寫了滿滿兩頁紙,字里行間洋溢著他對團體動力學的熱情,對年輕人的期望,展現著一種博大的胸懷和寬厚的人格,反映著一種真正的學者形象。就這樣,我們開始了大洋兩岸的交流,他既成了我的老師,也成了我的朋友。
阿爾文·贊德於1936年畢業於美國密執根大學,獲取綜合科學學士,1937年獲公共衛生學碩士學位,隨後專攻心理學,並做了三年的臨床心理學家,1942年獲心理學博士學位。同年,贊德從密執根趕往依阿華,在勒溫的指導下做博士後研究。贊德在碩士生學習期間,已經產生了對團體行為的興趣。那時正值波及整個世界的經濟大蕭條時期,贊德從事於一項幫助小城鎮發展社會服務業的工作,具體的社會實踐使他深感對團體行為進行科學研究的必要和緊迫。正如他在與卡特萊特一起主編的《團體動力學》一書的前言中說:「健全的民主社會有賴於其所屬團體的有效作用,而科學的方法能夠用於改進團體的生活」。這是贊德對團體動力學的認識,也是他對團體動力學所保有的一種信念。改進民主社會的健全和發展,是團體動力學的基本宗旨之一,「團體動力學」這一概念本身便產生於勒溫與利皮特等所做的一項肯定民主優越性的實驗中。當年,格爾登·阿爾波特曾稱贊勒溫的民主精神,他認為勒溫與杜威是促進美國民主生活進程的兩面旗幟。兩個人都認為每一代人都必須重新學習和認識民主,都看到了民主與社會科學之間的動力關系。格爾登·阿爾波特指出:「如果說杜威是呼籲民主的最傑出的哲學家,那麼勒溫則肯定是心理學家中最主要的民主理論和研究者」。對民主的熱情和執著也是贊德的特點,它反映在他的研究和著作中,反映在他的言行和品格中。1989年5月21日贊德寫來一封信,他剛與夫人前往希臘參加了一個學術會議,身臨其境地聆聽了關於古希臘文化與文明的演講,重溫了奠定西方思想傳統的古希臘哲學。而他尤為感到收獲的,則是認知到了民主思想的起源,這種思想的最初蘊含,以及它的演變和發展。贊德甚能理解他人,每封信寫來總是體現著一種善心和樂於助人之情。他關心年輕人,往往以極為平等的態度讓我與他討論問題;他非常能尊重他人的意見、思想和權利。贊德的這些品格,都反映著民主精神在一個人身上的具體表現。他認為科學應為人類的正義事業服務,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團體動力學也是一門科學,而民主的事業也即人類的正義事業。
二、贊德與團體動力學
1947年,由勒溫所創立的世界上第一個團體動力學研究中心,由麻省理工學院移到了密執根大學。贊德當時正在密執根大學執教,他與費斯汀格、卡特萊特等都是勒溫的助手和同事,都屬於第一代的團體動力學家。從1959年至1979年,贊德繼勒溫和卡特萊特之後,做了二十年的研究中心主任,是目前資格最老的團體動力學家之一。他與卡特萊特主編的團體《動力學:理論與研究》一書,是公認的團體動力學經典著作。該書1953年出第一版,1960年和1968年又接連再版,贊德和卡特萊特在每次再版中,都對當時的團體動力學發展作了權威性的總結與評論。在勒溫去世之後,贊德和卡特萊特兩人已成為團體動力學的主要發言人。
由於種種原因,團體動力學的發展從六十年代起漸入低潮,許多老一輩的團體動力學家相繼轉行或退休,新一代的後來者也多別有他求,即使是社會與大眾也顯得失去了對團體動力學原有的興趣和熱情。然而在這種非常時期,贊德卻始終堅守著團體動力學的陣地,堅持著團體動力學的研究,並且保持著信心和勇氣。這應該是一種可貴的執著品質和精神,一種對事業的執著,唯有這種執著才能成就一番非凡的事業。1971年,贊德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團體中的動機與目標》,隨後又出版了另一本頗具影響的專著--《工作中的團體》。1982年,他的《發揮團體作用》一書問世。1985年,他又出版了《團體與組織的目的》。目前,年逾古稀的贊德先生正在撰寫另一部關於團體動力學的專著。除此之外,贊德還不斷地對團體動力學的發展和現狀做著歷史性的總結和洞察性的研究。1976年他在美國《應用行為科學雜志》上發表了題為「團體行為研究四十年」的論文,1979年應邀為美國《心理學年鑒》撰寫了「團體過程的心理學」,1985年在美國「西方心理學學會」上遞交了關於「團體動力學現狀」的研究報告。阿爾文·贊德的不懈努力,以及由此努力而取得的成績,為團體動力學的復興奠定了基礎。
令人欣慰的是,團體動力學的復興已愈來愈趨於明顯。1980年,脫離團體動力學研究以近二十年之久的費斯汀格又領銜主編了一部頗有影響的專著---《社會心理學的回顧》,該書共有十位作者,他們是:費斯汀格、阿隆森、巴克、達奧奇、凱利、尼斯比特(R.Nisbett)、沙赫特、辛格、扎喬克(R..Zajonc)和阿爾文·贊德。除尼斯比特和扎喬克之外,其餘八人都是五十年代著名的團體動力學家,都是《團體動力學:理論與研究》一書1960年版的作者,而扎喬克則是現任團體動力學研究中心主任。該書的基調是重新發現勒溫的潛力,振興團體動力學的研究。費斯汀格代表團體動力學研究中心為本書寫了前言,他說:「在過去的四十五年中,團體動力學深刻地影響了社會心理學的發展,這是勒溫的一塊最好的豐碑」。他們將這本專著獻給這一研究中心,希望團體動力學繼續向前發展。1984年,美國東部心理學會在巴爾的摩召開了一次「團體行為的社會心理學理論研討會」,會議的宗旨是「為了鼓勵和促進當代的社會心理學在團體行為中的應用」,同年,依阿華大學的勞勒(E..Lawler)主編了《團體過程的進展》系列叢書,至1988年已出了五本。1987年,享德里克(C.Hendrick)主編出版了《團體過程》和《團體過程與團體關系》。享德里克在前一本書的簡介中說:「繼六十和七十年代對個體過程的強調之後,對團體過程的研究正經歷著一種旺盛的復興」。
三、團體中的動機與目標
團體動力學是一種綜合性的社會心理學或社會科學,他涉及許多領域。如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心理學和經濟學等。其本身研究范圍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團體內聚力、團體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力、領導方式與團體生產力、團體目標與團體成員動機、以及團體的結構性等。而其中團體目標與團體動機是贊德所研究的重點,《團體中的動機與目標》一書也即贊德的代表作,它集中體現了贊德的團體動力學與社會心理學思想。
贊德認為,一種團體的質量與能力,是由該團體的目標和其成員的動機所決定的,這是他這本名著立論的基礎。圍繞如何提高團體的成就和效能這一主題,贊德在本書中研究了團體的欲求水準,團體成員的個人動機和對團體成就的願望,團體成員的動機信念,團體的動力和工作效果等。在贊德看來,如果有一種明確的成功標准,那麼這個團體就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這種標准也即團體目標,它可以幫助團體成員來界定自己的職責,增加工作中的相互合作,以及確定適當的工作步驟。用贊德的話來說,「總而言之,一個團體如果想更好地發揮其作用以及維護其存在,就要不斷地提高他的質量,而為了提高質量就必須要有一種合適的目標」。我自己認為,團體目標應該是團體動力學中的一個核心課題,他將決定一個團體發展的水平,成員對其組織的信任程度,成員的自尊和成員對自身行為的要求等。從某種程度上說,團體中求同的壓力就是為了確立並實現團體的目標,而一個團體的成員是否能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工作,並且是否願意為這一工作承擔責任,即是衡量一個團體內聚力的重要指標。也就是在這種意義上,贊德巴團體目標看作是團體行為動力的一個主要來源,並同時在本書中提出並論證了這樣一種觀念:團體成員的動機並非僅僅傾向相於獲取個人的滿足,而且還傾向於獲取團體的成功。
《團體中的動機與目標》一書,是贊德發展自己的團體動力學研究和社會心理學思想的基礎,在這種基礎上,他繼而完成了《工作中的團體》(1977)、《發揮團體的作用》(1982)、和《團體與組織的目的》(1985)等論著,初步形成了一種理論體系。勒溫的傳記作者馬洛博士曾稱勒溫為「實際的理論家」,而理論的應用性以及理論的實踐意義,也是贊德著作的特色。出版者在介紹《團體中的動機與目標》一書時說,「本書是首次對團體中的目標所進行的細致的科學研究,它對所有與團體工作有關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社會工作者、行政人員、心理咨詢家,以及任何有意對團體動機過程本質有所了解的人,都是極有幫助和富有重要意義的」。贊德通過他的著作,為人們理解團體的起源、團體目標,以及團體如果選擇目標和如何實現目標等,提供了許多有益的指導。他在書中列舉並驗證和論證的具體事例,對商業、管理、教育等許多方面都有著實際的啟發意義。不管是在社會心理學還是在普通心理學中,對目標以及目標設立的研究都仍然是一個極富潛力的課題,而贊德教授的思想和理論仍在發展,他仍然在做著不懈的努力。我在此謹對他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賀,同時也祝願他取得更大的成功,為人類的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貳』 根據凱麗公式的演算法想投資1000元BTC該怎麼分配資金
凱利公式有幾種形式,其中的一種如下:
f=p/a-q/b
其中:f表示分配的資金比例
p表示獲勝的概率
q表示失敗的概率
a表示失敗損失率,指失敗後押注的資金從1變成1-a
b表示獲勝增長率,指獲勝後押注的資金從1變成1+b
如果f算出來是0,表示這是一個期望收益為0的游戲,最優決策是不參加。
如果f算出來是負數,表示這是一個期望收益為負的游戲,更是不能參加了。
如果f算出來是小於1的正數,就應該按照這個比例下注;如果是個大於1的數,最優的決策是需要借錢來參與這個游戲。
『叄』 什麼是「凱利公式」
凱利公式是為了協助規劃電子比特流量設計,後被引用於賭二十一點上去。
『肆』 凱利公式的結果是什麼意思
凱利公式最初為 AT&T 貝爾實驗室物理學家約翰·拉里·凱利根據同僚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於長途電話線雜訊上的研究所建立。凱利說明香農的資訊理論要如何應用於一名擁有內線消息的賭徒在賭馬時的問題。賭徒希望決定最佳的賭金額,而他的內線消息不需完美(無雜訊),即可讓他擁有有用的優勢。凱利的公式隨後被香農的另一名同僚 愛德華·索普應用於二十一點和股票市場中。
凱利公式(TheKellyCriterion)的投資運用
凱利公式在投資中可作如下應用:
1、凱利公式不能代替選股,選股還是要按照巴菲特和費雪的方法。
2、凱利公式可以選時,即使是有投資價值的公式,也有高估和低估的時候,可以用凱利公式進行選時比較。
3、凱利公式適合非核心資產尋找短期投機機會。
4、凱利公式適合作為資產配置的考慮,對於資金管理比較有利,可以充分考慮機會成本。
凱利公式原本是為了協助規劃電子比特流量設計,後來被引用於賭二十一點上去,麻煩就出在一個簡單的事實,二十一點並非商品或交易。賭二十一點時,你可能會輸的賭本只限於所放進去的籌碼,而可能會贏的利潤,也只限於賭注籌碼的范圍。但商品交易輸贏程度是沒得準的,會造成資產或輸贏有很大的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