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比特幣問答 » 比特幣灰產

比特幣灰產

發布時間: 2022-02-19 20:07:34

Ⅰ 數據安全有哪些案例

「大數據時代,在充分挖掘和發揮大數據價值同時,解決好數據安全與個人信息保護等問題刻不容緩。」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石現升在貴陽參會時指出。

員工監守自盜數億條用戶信息

今年初,公安部破獲了一起特大竊取販賣公民個人信息案。

被竊取的用戶信息主要涉及交通、物流、醫療、社交和銀行等領域數億條,隨後這些用戶個人信息被通過各種方式在網路黑市進行販賣。警方發現,幕後主要犯罪嫌疑人是發生信息泄漏的這家公司員工。

業內數據安全專家評價稱,這起案件泄露數億條公民個人信息,其中主要問題,就在於內部數據安全管理缺陷。

國外情況也不容樂觀。2016年9月22日,全球互聯網巨頭雅虎證實,在2014年至少有5億用戶的賬戶信息被人竊取。竊取的內容涉及用戶姓名、電子郵箱、電話號碼、出生日期和部分登陸密碼。

企業數據信息泄露後,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用於網路黑灰產運作牟利,內中危害輕則竊財重則取命,去年8月,山東高考生徐玉玉被電信詐騙9900元學費致死案等數據安全事件,就可見一斑。
去年7月,微軟Window10也因未遵守歐盟「安全港」法規,過度搜集用戶數據而遭到法國數據保護監管機構CNIL的發函警告。

上海社會科學院互聯網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指出,隨著數據資源商業價值凸顯,針對數據的攻擊、竊取、濫用和劫持等活動持續泛濫,並呈現出產業化、高科技化和跨國化等特性,對國家和數據生態治理水平,以及組織的數據安全能力都提出了全新挑戰。

當前,重要商業網站海量用戶數據是企業核心資產,也是民間黑客甚至國家級攻擊的重要對象,重點企業數據安全管理更是面臨嚴峻壓力。

企業、組織機構等如何提升自身數據安全能力?

企業機構亟待提升數據安全管理能力

「大數據安全威脅滲透在數據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大數據產業的各個環節,包括數據源、大數據加工平台和大數據分析服務等環節的各類主體都是威脅源。」上海社科院信息所主任惠志斌向記者分析稱,大數據安全事件風險成因復雜交織,既有外部攻擊,也有內部泄密,既有技術漏洞,也有管理缺陷,既有新技術新模式觸發的新風險,也有傳統安全問題的持續觸發。

5月27日,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石現升稱,互聯網日益成為經濟社會運行基礎,網路數據安全意識、能力和保護手段正面臨新挑戰。

今年6月1日即將施行的《網路安全法》針對企業機構泄露數據的相關問題,重點做了強調。法案要求各類組織應切實承擔保障數據安全的責任,即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另外需保障個人對其個人信息的安全可控。

石現升介紹,實際早在2015年國務院就發布過《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就明確要「健全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強化安全支撐,提升基礎設施關鍵設備安全可靠水平」。

「目前,很多企業和機構還並不知道該如何提升自己的數據安全管理能力,也不知道依據什麼標准作為衡量。」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問題的症結在於國內數據安全管理尚處起步階段,很多企業機構都沒有設立數據安全評估體系,或者沒有完整的評估參考標准。

「大數據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已提國標申請

數博會期間,記者從「大數據安全產業實踐高峰論壇」上了解到,為解決此問題,全國信息安全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等職能部門與數據安全領域的標准化專家學者和產業代表企業協同,著手制定一套用於組織機構數據安全能力的評估標准——《大數據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該標準是基於阿里巴巴提出的數據安全成熟度模型(Data Security Maturity Model, DSMM)進行制訂。

阿里巴巴集團安全部總監鄭斌介紹DSMM。

作為此標准項目的牽頭起草方,阿里巴巴集團安全部總監鄭斌介紹說,該標準是阿里巴巴基於自身數據安全管理實踐經驗成果DSMM擬定初稿,旨在與同行業分享阿里經驗,提升行業整體安全能力。

「互聯網用戶的信息安全從來都不是某一家公司企業的事。」鄭斌稱,《大數據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制訂還由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院、國家信息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公安三所、清華大學和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等業內權威數據安全機構、學術單位企業等共同合作提出意見。

Ⅱ 請問各位, 比特幣在未來的價值會一直升嗎

8月初,一家加密貨幣投資精品店Bitcoin24Mining推出了一種價格預測模型,該模型在Python中使用了Bitcoin24Mining的比特幣挖礦機器學習軟體。正如新貴所稱,BurgerCrypto在他們的模型中透露,他們預計比特幣將在2019年10月跌至8,000美元的低位。

在該模型發布時,分析師呼籲BTC將其上升趨勢恢復至新的歷史高點,超過20,000美元。但是,您可能已經知道,Bitcoin24Mining的基於機器學習的比特幣挖礦模型被證明是正確的,隨著熊市壓力的增加,BTC在本月初跌至7700美元。

如上所示,該模型顯示,比特幣在10月觸底初跌至8000美元左右,開始趨於高漲,進入萬聖節/ 11月初,然後飆升至歷史新高。

Ⅲ 微信紅包122.5發怎麼成了122.50呢

這個系列文章已經整理了10篇,但都沒有涉及到具體的紅包演算法實現,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各社交/IM產品中的紅包功能同質化嚴重,紅包演算法的「可玩性」便是「核心競爭力所在」,這是同質化功能的差異化競爭思路,不會隨便公開。

另一方面,市場上還存在各種搶紅包插件這類灰產存在,一旦公開這些演算法,很可能又被這幫插件開發者們搞出什麼幺蛾子。

所以,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要做社交/IM產品中的紅包功能,紅包隨便演算法該怎麼實現,基本上只能自已琢磨,很難找到大廠演算法直接套用。

本著即時通訊網一貫的im知識傳播精神,我收集整理並參考了大量的網上資料,綜合了比較靠譜的信息來源,便有了本文。本文根據有限的資料,分享了微信紅包隨機演算法實現中的一些技術要點,並整理了兩種比較靠譜的紅包演算法實現思路(含可運行的實現代碼),希望能給你的紅包演算法開發帶來啟發。

申明:本文資料整理自網路,僅供學習研究之用,如有不妥,請通知Jack Jiang。

學習交流:

- 移動端IM開發入門文章:《新手入門一篇就夠:從零開發移動端IM》

- 開源IM框架源碼:
https://github.com/JackJiang2011/MobileIMSDK

本文已同步發布於「即時通訊技術圈」公眾號。

2、系列文章
《社交軟體紅包技術解密(一):全面解密QQ紅包技術方案——架構、技術實現等》

《社交軟體紅包技術解密(二):解密微信搖一搖紅包從0到1的技術演進》

《社交軟體紅包技術解密(三):微信搖一搖紅包雨背後的技術細節》

《社交軟體紅包技術解密(四):微信紅包系統是如何應對高並發的》

《社交軟體紅包技術解密(五):微信紅包系統是如何實現高可用性的》

《社交軟體紅包技術解密(六):微信紅包系統的存儲層架構演進實踐》

《社交軟體紅包技術解密(七):支付寶紅包的海量高並發技術實踐》

《社交軟體紅包技術解密(八):全面解密微博紅包技術方案》

《社交軟體紅包技術解密(九):談談手Q春節紅包的設計、容災、運維、架構等》

《社交軟體紅包技術解密(十):手Q客戶端針對2020年春節紅包的技術實踐》

《社交軟體紅包技術解密(十一):最全解密微信紅包隨機演算法(含演示代碼)》(* 本文)

3、微信紅包演算法要點匯總
這是目前能找到的僅有的一份,有微信團隊人員參與的微信紅包演算法技術要點的討論資料。分享於2015年,差不多是微信紅包剛火沒多久,大概是微信技術團隊的人當時沒有現在這些技術之外的顧慮,所以作了有限的分享,資料難得,本次重新整理了一下,可以作為參考資料使用。以下是資料正文。

資料來源:來自InfoQ的某架構群的技術討論,由朱玉華整理(個人博客是:zhuyuhua.com(目前已無法訪問))。

資料背景:起因是有朋友在朋友圈咨詢微信紅包的架構,於是在微信團隊成員參與討論的情況下,我(指「朱玉華」)整理了這次討論的技術要點,也就是下面的內容(內容為問答形式)。

3.1、演算法實現的技術要點
【1】問:微信的金額什麼時候算?

答:微信金額是拆的時候實時算出來,不是預先分配的,採用的是純內存計算,不需要預算空間存儲。

為什麼採取實時計算金額?原因是:實時效率更高,預算才效率低下。預算還要佔額外存儲。因為紅包只佔一條記錄而且有效期就幾天,所以不需要多大空間。就算壓力大時,水平擴展機器是。

【2】問:關於實時實時性,為什麼明明搶到紅包,點開後發現沒有?

答:2014年的紅包一點開就知道金額,分兩次操作,先搶到金額,然後再轉賬。

2015年的紅包的拆和搶是分離的,需要點兩次,因此會出現搶到紅包了,但點開後告知紅包已經被領完的狀況。進入到第一個頁面不代表搶到,只表示當時紅包還有。

【3】問:關於分配演算法,紅包里的金額怎麼算?為什麼出現各個紅包金額相差很大?

答:隨機,額度在 0.01 和剩餘平均值 2 之間。 例如:發 100 塊錢,總共 10 個紅包,那麼平均值是 10 塊錢一個,那麼發出來的紅包的額度在 0.01元~20元之間波動。

當前面 3 個紅包總共被領了 40 塊錢時,剩下 60 塊錢,總共 7 個紅包,那麼這 7 個紅包的額度在:0.01~(60/7 * 2)=17.14之間。

注意:這里的演算法是每被搶一個後,剩下的會再次執行上面的這樣的演算法(Tim老師也覺得上述演算法太復雜,不知基於什麼樣的考慮)。

這樣算下去,會超過最開始的全部金額,因此到了最後面如果不夠這么算,那麼會採取如下演算法:保證剩餘用戶能拿到最低1分錢即可。

如果前面的人手氣不好,那麼後面的余額越多,紅包額度也就越多,因此實際概率一樣的。

【4】問:紅包的設計

答:微信從財付通拉取金額數據過來,生成個數/紅包類型/金額放到redis集群里,app端將紅包ID的請求放入請求隊列中,如果發現超過紅包的個數,直接返回。根據紅包的邏輯處理成功得到令牌請求,則由財付通進行一致性調用,通過像比特幣一樣,兩邊保存交易記錄,交易後交給第三方服務審計,如果交易過程中出現不一致就強制回歸。

【5】問:並發性處理:紅包如何計算被搶完?

答:cache會抵抗無效請求,將無效的請求過濾掉,實際進入到後台的量不大。cache記錄紅包個數,原子操作進行個數遞減,到 0 表示被搶光。財付通按照 20萬筆每秒入賬准備,但實際還不到 8萬每秒。

【6】問:通如何保持8w每秒的寫入?

答:多主sharding,水平擴展機器。

【7】問:數據容量多少?

答:一個紅包只佔一條記錄,有效期只有幾天,因此不需要太多空間。

【8】問:查詢紅包分配,壓力大不?

答:搶到紅包的人數和紅包都在一條cache記錄上,沒有太大的查詢壓力。

【9】問:一個紅包一個隊列?

答:沒有隊列,一個紅包一條數據,數據上有一個計數器欄位。

【10】問:有沒有從數據上證明每個紅包的概率是不是均等?

答:不是絕對均等,就是一個簡單的拍腦袋演算法。

【11】問:拍腦袋演算法,會不會出現兩個最佳?

答:會出現金額一樣的,但是手氣最佳只有一個,先搶到的那個最佳。

【12】問:每領一個紅包就更新數據么?

答:每搶到一個紅包,就cas更新剩餘金額和紅包個數。

【13】問:紅包如何入庫入賬?

答:資料庫會累加已經領取的個數與金額,插入一條領取記錄。入賬則是後台非同步操作。

【14】問:入帳出錯怎麼辦?比如紅包個數沒了,但余額還有?

答:最後會有一個take all操作。另外還有一個對賬來保障。

【15】問:既然在搶的時候有原子減了就不應該出現搶到了拆開沒有的情況?

答:這里的原子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原子操作,是Cache層提供的CAS,通過比較版本號不斷嘗試。

【16】問:cache和db掛了怎麼辦?

答:主備 +對賬。

【17】問:為什麼要分離搶和拆?

答:總思路是設置多層過濾網,層層篩選,層層減少流量和壓力。

這個設計最初是因為搶操作是業務層,拆是入賬操作,一個操作太重了,而且中斷率高。 從介面層面看,第一個介面純緩存操作,搞壓能力強,一個簡單查詢Cache擋住了絕大部分用戶,做了第一道篩選,所以大部分人會看到已經搶完了的提示。

【18】問:搶到紅包後再發紅包或者提現,這里有什麼策略嗎?

答:大額優先入賬策略。

針對上面的技術要點,有人還畫了張原理圖(這是網上能找到的相對清晰的版本):

3.2、微信搶紅包的過程模擬
針對上節中整理的資料,當有人在微信群里發了一個 N 人的紅包、總金額 M 元,後台大概的技術邏輯如下。

3.2.1)發紅包後台操作:

1)在資料庫中增加一條紅包記錄,存儲到CKV,設置過期時間;

2)在Cache(可能是騰訊內部kv資料庫,基於內存,有落地,有內核態網路處理模塊,以內核模塊形式提供服務))中增加一條記錄,存儲搶紅包的人數N。

3.2.2)搶紅包後台操作:

1)搶紅包分為搶和拆:搶操作在Cache層完成,通過原子減操作進行紅包數遞減,到0就說明搶光了,最終實際進入後台拆操作的量不大,通過操作的分離將無效請求直接擋在Cache層外面。

這里的原子減操作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原子減操作,是其Cache層提供的CAS,通過比較版本號不斷嘗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沖突,沖突的用戶會放行,讓其進入下一步拆的操作,這也解釋了為啥有用戶搶到了拆開發現領完了的情況。

2)拆紅包在資料庫完成:通過資料庫的事務操作累加已經領取的個數和金額,插入一條領取流水,入賬為非同步操作,這也解釋了為啥在春節期間紅包領取後在余額中看不到。

拆的時候會實時計算金額,其金額為1分到剩餘平均值2倍之間隨機數,一個總金額為M元的紅包,最大的紅包為 M * 2 /N(且不會超過M),當拆了紅包後會更新剩餘金額和個數。財付通按20萬筆每秒入賬准備,實際只到8萬每秒。

Ⅳ 比特幣之前暴漲,為什麼跌起來的速度更快

比特幣價格加速上漲的同時,也出現了跌速更猛的回調。

根據比特幣新聞資訊網Coindesk價格,1月11日,比特幣價格一度跌至30305美元左右,較歷史最高價41962美元下跌27.78%。換句話說,比特幣價格從40000美元下跌至30305美元,僅隔短短的1天多的時間。而此前,從30000美元上升至40000美元,比特幣花了6天時間。

從宏觀經濟大環境看,於佳寧認為,1月11日回調可以認為是海外主流投資機構採取的避險措施。他認為,比特幣今年的上漲原因之一就是美元指數的持續下跌。目前拜登政府即將上台,「利空出盡就是利好」,美元有反彈可能,全球大宗商品資產都出現了大幅的回調,數字資產市場也隨之調整。

近幾日,美元指數已出現顯著上漲,截至發稿,美元指數約為90.49,較前一日下降0.06,較1月6日收盤價89.42上升1.16%。

他還指出,不少比特幣礦工選擇在相對較高的價位進行拋售。從cq.live的數據上看,礦工頭寸指數(MPI)已觸及今年高位。MPI指數高於2,表明礦工在挖礦後傾向於出售比特幣;如果MPI為負值,則表明他們對短期走勢的看好,選擇囤積比特幣。目前該數值約為5.26,說明礦工們正在場外市場或交易所出售比特幣。此外,ByteTree的數據同樣顯示,近一周內比特幣礦工共計挖出6894個比特幣,但出售了10047個比特幣,這意味著礦工總體拋售了近3153枚比特幣存貨。

於佳寧提到,本次下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美國最大的合規交易所Coinbase等交易平台在市場劇烈波動情況下後出現網站宕機,用戶的交易被延遲,許多買入委託操作無法正常交易,這也導致了網站上的比特幣價格遠遠低於市場價格,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恐慌。

「因為coinbase系統故障,導致昨天只能賣不能掛買單,買單無法成交,整個交易世界秩序被破壞了。」一位幣圈從業人員也說道。

監管告誡比特幣波動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比特幣的大起大落也引起了各國監管部門的警惕。

1月12日,據紐西蘭先驅報(nzherald)報道,紐西蘭金融市場管理局(FMA)發布警告,告誡紐西蘭民眾謹慎投資加密貨幣。

「考慮購買比特幣之類的加密貨幣的紐西蘭人應該意識到,它們是高風險且高度波動的資產,」紐西蘭金融市場管理局發言人說,「加密貨幣在紐西蘭不受監管,騙子和黑客經常利用加密貨幣。」

而英國也在加強加密貨幣的監管,據1月9日《泰晤士報》報道,匯豐銀行決定停止為英國的客戶提供加密貨幣交易服務,包括禁止客戶將資金從數字錢包存入匯豐銀行。與此同時,許多其他英國銀行都禁止客戶使用信用卡購買比特幣等數字貨幣

「以穩定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正在面臨愈加復雜的合規性風險。隨著越來越多的經濟活動遷移到區塊鏈上,行業面臨的合規壓力非常大。USDT等穩定幣的發行量在2020年達到爆發式增長,創下歷史新高。在這背後,部分使用需求源自於合規的正常交易,但也存在洗錢、非法融資等存在問題的黑灰需求,未來區塊鏈行業將遇到越來越多的合規挑戰。」於佳寧表示。

他指出,PeckShield發布2020年年度虛擬貨幣反洗錢報告顯示,2020年未受監管的出境虛擬貨幣價值達175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51%,且仍在快速增長。涉及虛擬貨幣的詐騙案件持續發,達到151起,較2019年增長655%。

於佳寧說:「2020年下半年開始,詐騙、攻擊、勒索、賭博等產,以及洗錢、跑分等灰產,開始轉為使虛擬貨幣洗錢,勒索類案件快速增長,虛擬貨幣反洗錢形勢嚴峻,在2021年區塊鏈和數字資產行業有必要採用更加嚴格審慎的KYC(認識你的客戶)審查機制,執行更加嚴格的反洗錢標准。」

Ⅳ 灰色產業是什麼意思

灰色產業:介於正當行業(白)和不正當行業(黑)之間的不合理但又客觀存在的產業。

簡單地說,灰色產業就是和法律打擦邊球,暴利的項目或者產業。

(5)比特幣灰產擴展閱讀:

揭秘「區塊鏈牌照」灰色產業鏈

來源:北京商報

隨著區塊鏈的大熱,區塊鏈牌照這一灰色產業出現於市場,一些手握「區塊鏈牌照」的經紀人也在深耕悶聲發財的大好機會。然而北京商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這個所謂的「區塊鏈牌照」,實際上就是帶有區塊鏈的營業執照,並不是批准相關機構開展業務的正式文件。分析人士認為,注冊區塊鏈相關名字的公司實際也是一種借題炒作,投資意義不大,有忽悠炒作的嫌疑。

最低2萬元入手「區塊鏈牌照」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從一個名為金融牌照資源交流群中看到一則消息,「出爐一家炙手可熱的區塊鏈牌照,無戶無經營,15天過戶完畢,2萬元拿走」。叫賣該牌照的經紀人介紹稱,並購現成的牌照,價格從2萬-10萬元不等。如無特殊要求最低2萬元預算即可完成並購。

然而北京商報記者在出具牌照的具體信息中卻發現了一些貓膩。按照正規的營業執照要求,營業執照必須是國家工商總局或者地方工商局才能頒發的,正規營業執照必須有名稱、類型、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成立日期、營業期限和經營范圍。而這個所謂的「區塊鏈牌照」,執照蓋章僅是當地的工商局,並未標明注冊資金額度,有登記日期但沒有截止日期,也沒有具體的法人信息。針對記者提出的質疑,該牌照經紀人並未做出正面回復。

Ⅵ 最近想投資比特幣,有什麼交易平台可以入手

比特幣的交易平台也是非常多的,如果想要進行比特幣交易的話,最好直接從官網搜索下載,保證安全性。

我們都知道資本市場是瞬息萬變的,如果想要投資比特幣的話,也一定要謹慎三思才行,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保證好我們的財產安全,

3、普通人投資應該注意什麼?

每個人都想更加快速的賺錢,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電信詐騙才行,只有投資合法,才可以受到法律的保護,希望每個人都知道這一點。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來說,一定要投資一些風險低的理財產品,任何投資都是存在一定的風險性的,特別是對於虛擬貨幣來說,一定要謹慎購入。

Ⅶ 灰色產業是什麼

灰色產業:介於正當行業(白)和不正當行業(黑)之間的不合理但又客觀存在的產業。

簡單地說,灰色產業就是和法律打擦邊球,暴利的項目或者產業。

(7)比特幣灰產擴展閱讀:

揭秘「區塊鏈牌照」灰色產業鏈

來源:北京商報

隨著區塊鏈的大熱,區塊鏈牌照這一灰色產業出現於市場,一些手握「區塊鏈牌照」的經紀人也在深耕悶聲發財的大好機會。然而北京商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這個所謂的「區塊鏈牌照」,實際上就是帶有區塊鏈的營業執照,並不是批准相關機構開展業務的正式文件。分析人士認為,注冊區塊鏈相關名字的公司實際也是一種借題炒作,投資意義不大,有忽悠炒作的嫌疑。

最低2萬元入手「區塊鏈牌照」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從一個名為金融牌照資源交流群中看到一則消息,「出爐一家炙手可熱的區塊鏈牌照,無戶無經營,15天過戶完畢,2萬元拿走」。叫賣該牌照的經紀人介紹稱,並購現成的牌照,價格從2萬-10萬元不等。如無特殊要求最低2萬元預算即可完成並購。

然而北京商報記者在出具牌照的具體信息中卻發現了一些貓膩。按照正規的營業執照要求,營業執照必須是國家工商總局或者地方工商局才能頒發的,正規營業執照必須有名稱、類型、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成立日期、營業期限和經營范圍。而這個所謂的「區塊鏈牌照」,執照蓋章僅是當地的工商局,並未標明注冊資金額度,有登記日期但沒有截止日期,也沒有具體的法人信息。針對記者提出的質疑,該牌照經紀人並未做出正面回復。

當北京商報記者詢問可否辦理新牌照時,這位牌照經紀人介紹稱,整體上來說,全國的區塊鏈注冊政策越來越收緊,目前上海已經全面限制辦理。北京雖未限制辦理,但經營范圍只限科技及科技相關類型。假如選擇在北京注冊,費用在1.8萬-5萬元之間。短則15個工作日,最長則需要一個月左右。

分析人士認為,之所以不少人目光瞄準搶注、轉讓區塊鏈牌照的生意,是因為此前名稱中含有「區塊鏈」的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數據顯示,經營范圍內含有區塊鏈字樣的企業多數為一年內新設立公司,共有4266家,且集中在廣東地區。其中,注冊在廣州的公司有2177家,注冊在深圳的有502家。

對此,盈燦咨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表示,目前各地區塊鏈利好政策不斷,整體營商環境良好。從參與者來看,目前區塊鏈圈子較小,同時因政策差異有較明顯的地域集中情況,對於大多數參與者來說,行業上升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對其創業有較強的吸引力。對於賣方來說,售賣「區塊鏈牌照」的收入相較於申請難度和花費高很多,也就為售賣方提供了較大的逐利空間。

此牌照非彼牌照?

近幾年來區塊鏈概念漸熱,各地紛紛出台區塊鏈優惠政策,比如廣州發布「區塊鏈十條」,在培育、成長、平台、應用等多方面基於獎勵,因而很多創業者看到其中的紅利,並積極入場。事實上,國內區塊鏈行業並無准入的許可證。而對於正規的牌照,官方說法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發給工商企業、個體經營者的准許從事某項生產經營活動的憑證」。而國外的區塊鏈牌照類似於金融牌照,是批准相關機構開展業務的正式文件。

張葉霞對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早些時候區塊鏈主要應用在數字貨幣領域,存在金融屬性,而近年來監管層針對互聯網金融發行的「第三方支付」、「網路小貸」等牌照及P2P網貸備案等要求,使得創業者誤認為區塊鏈也有相關牌照。因而為「區塊鏈牌照」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張葉霞進一步表示,這些所謂的「區塊鏈牌照」實際上並非牌照,只是企業名稱中帶有「區塊鏈」字樣的營業執照,與其他營業執照並無區別。就目前來看,我國針對區塊鏈業務尚未有明確的准入要求,目前的政策支持方向集中在將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結合方向,整體側重技術層面而非金融層面。

一位區塊鏈公司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目前區塊鏈作為現在大火的項目,對投資人有較強的吸引力,很多投資人都想試水把握這一賺錢商機。在麻袋研究院研究總監路南看來,區塊鏈營業執照的獲得顯然讓這些公司擁有了一個暴富的可能,但區塊鏈技術公司其實並不需要「區塊鏈」營業執照,所以這樣的「牌照」其實沒有內在價值。

稀財匯創始人、500金研究院院長肖磊也認為,區塊鏈牌照大概率是有意炒作,目前從國家層面並不存在牌照一說,也沒有什麼正式文件,而且未來也很難就區塊鏈專門發某種牌照,因為區塊鏈是一種技術,而非一種業務形式。注冊區塊鏈相關的名字實際上也是一種借題炒作,投資意義不是很大,最主要還得看具體公司業務能力。

跟風炒作存風險

因為存在盲目推崇,「區塊鏈」一直有概念炒作的空間。除了散戶湧入外,一時間只要上市公司透露和區塊鏈沾邊就能股價大漲,公告有區塊鏈業務就能漲停。這也引來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公司紛紛發布公告表示將推出區塊鏈項目,謀求蹭上這一波熱點。而在收到交易所問詢函或互動平台的提問時,有公司積極回應,也有公司緊急澄清,撇清關系。

肖磊強調,區塊鏈很難在短時間內為企業帶來實際的高額利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短期內風險是非常大的。而且很多企業的項目並不需要區塊鏈技術來解決,是硬加上去的,這對投資的辨識能力要求非常高。現在有將近90%的區塊鏈項目是「空氣」類型的項目,是毫無意義的。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霍學文在日前舉行的一次閉門會議中強調,「區塊鏈作為一項技術,是有門檻的,技術人員視角里的區塊鏈與很多人討論的區塊鏈往往不是一個維度,老百姓大多對技術不是很懂,騙子正好利用這一點讓區塊鏈成為自己行騙的外衣,利用技術概念行騙已經成為當下的一個趨勢」。

在談及監管明令禁止,為何還會出現叫賣區塊鏈牌照的原因,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石大龍指出,在對區塊鏈、比特幣等代幣監管收緊後,工商注冊部門對經營范圍涉及區塊鏈的營業執照暫停審批,一些真正從事區塊鏈技術開發的公司急需獲得涉及區塊鏈的經營資質,這些企業會購買此類執照;另一方面,可能是一些投機者進行投機,低買高賣。

「社會對於區塊鏈有著近乎瘋狂的盲目推崇,也存在著渾水摸魚進行牟利的市場空間,大量資本不斷進入,而我國全面禁止數字貨幣,區塊鏈公司注冊已經暫停,於是形成『殼資源』市場。目前我國沒有頒發任何區塊鏈領域的特許經營許可。這是賣家炒作的『概念』,不具有內在價值,未來監管落地或『區塊鏈』公司注冊放開,這些『牌照』可能一文不值。」路南說道。

Ⅷ 灰色產業有哪些

灰色產業:介於正當行業(白)和不正當行業(黑)之間的不合理但又客觀存在的產業。

簡單地說,灰色產業就是和法律打擦邊球,暴利的項目或者產業。

(8)比特幣灰產擴展閱讀:

揭秘「區塊鏈牌照」灰色產業鏈

來源:北京商報

隨著區塊鏈的大熱,區塊鏈牌照這一灰色產業出現於市場,一些手握「區塊鏈牌照」的經紀人也在深耕悶聲發財的大好機會。然而北京商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這個所謂的「區塊鏈牌照」,實際上就是帶有區塊鏈的營業執照,並不是批准相關機構開展業務的正式文件。分析人士認為,注冊區塊鏈相關名字的公司實際也是一種借題炒作,投資意義不大,有忽悠炒作的嫌疑。

最低2萬元入手「區塊鏈牌照」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從一個名為金融牌照資源交流群中看到一則消息,「出爐一家炙手可熱的區塊鏈牌照,無戶無經營,15天過戶完畢,2萬元拿走」。叫賣該牌照的經紀人介紹稱,並購現成的牌照,價格從2萬-10萬元不等。如無特殊要求最低2萬元預算即可完成並購。

然而北京商報記者在出具牌照的具體信息中卻發現了一些貓膩。按照正規的營業執照要求,營業執照必須是國家工商總局或者地方工商局才能頒發的,正規營業執照必須有名稱、類型、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成立日期、營業期限和經營范圍。而這個所謂的「區塊鏈牌照」,執照蓋章僅是當地的工商局,並未標明注冊資金額度,有登記日期但沒有截止日期,也沒有具體的法人信息。針對記者提出的質疑,該牌照經紀人並未做出正面回復。

當北京商報記者詢問可否辦理新牌照時,這位牌照經紀人介紹稱,整體上來說,全國的區塊鏈注冊政策越來越收緊,目前上海已經全面限制辦理。北京雖未限制辦理,但經營范圍只限科技及科技相關類型。假如選擇在北京注冊,費用在1.8萬-5萬元之間。短則15個工作日,最長則需要一個月左右。

分析人士認為,之所以不少人目光瞄準搶注、轉讓區塊鏈牌照的生意,是因為此前名稱中含有「區塊鏈」的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數據顯示,經營范圍內含有區塊鏈字樣的企業多數為一年內新設立公司,共有4266家,且集中在廣東地區。其中,注冊在廣州的公司有2177家,注冊在深圳的有502家。

對此,盈燦咨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表示,目前各地區塊鏈利好政策不斷,整體營商環境良好。從參與者來看,目前區塊鏈圈子較小,同時因政策差異有較明顯的地域集中情況,對於大多數參與者來說,行業上升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對其創業有較強的吸引力。對於賣方來說,售賣「區塊鏈牌照」的收入相較於申請難度和花費高很多,也就為售賣方提供了較大的逐利空間。

此牌照非彼牌照?

近幾年來區塊鏈概念漸熱,各地紛紛出台區塊鏈優惠政策,比如廣州發布「區塊鏈十條」,在培育、成長、平台、應用等多方面基於獎勵,因而很多創業者看到其中的紅利,並積極入場。事實上,國內區塊鏈行業並無准入的許可證。而對於正規的牌照,官方說法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發給工商企業、個體經營者的准許從事某項生產經營活動的憑證」。而國外的區塊鏈牌照類似於金融牌照,是批准相關機構開展業務的正式文件。

張葉霞對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早些時候區塊鏈主要應用在數字貨幣領域,存在金融屬性,而近年來監管層針對互聯網金融發行的「第三方支付」、「網路小貸」等牌照及P2P網貸備案等要求,使得創業者誤認為區塊鏈也有相關牌照。因而為「區塊鏈牌照」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張葉霞進一步表示,這些所謂的「區塊鏈牌照」實際上並非牌照,只是企業名稱中帶有「區塊鏈」字樣的營業執照,與其他營業執照並無區別。就目前來看,我國針對區塊鏈業務尚未有明確的准入要求,目前的政策支持方向集中在將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結合方向,整體側重技術層面而非金融層面。

一位區塊鏈公司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目前區塊鏈作為現在大火的項目,對投資人有較強的吸引力,很多投資人都想試水把握這一賺錢商機。在麻袋研究院研究總監路南看來,區塊鏈營業執照的獲得顯然讓這些公司擁有了一個暴富的可能,但區塊鏈技術公司其實並不需要「區塊鏈」營業執照,所以這樣的「牌照」其實沒有內在價值。

稀財匯創始人、500金研究院院長肖磊也認為,區塊鏈牌照大概率是有意炒作,目前從國家層面並不存在牌照一說,也沒有什麼正式文件,而且未來也很難就區塊鏈專門發某種牌照,因為區塊鏈是一種技術,而非一種業務形式。注冊區塊鏈相關的名字實際上也是一種借題炒作,投資意義不是很大,最主要還得看具體公司業務能力。

跟風炒作存風險

因為存在盲目推崇,「區塊鏈」一直有概念炒作的空間。除了散戶湧入外,一時間只要上市公司透露和區塊鏈沾邊就能股價大漲,公告有區塊鏈業務就能漲停。這也引來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公司紛紛發布公告表示將推出區塊鏈項目,謀求蹭上這一波熱點。而在收到交易所問詢函或互動平台的提問時,有公司積極回應,也有公司緊急澄清,撇清關系。

肖磊強調,區塊鏈很難在短時間內為企業帶來實際的高額利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短期內風險是非常大的。而且很多企業的項目並不需要區塊鏈技術來解決,是硬加上去的,這對投資的辨識能力要求非常高。現在有將近90%的區塊鏈項目是「空氣」類型的項目,是毫無意義的。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霍學文在日前舉行的一次閉門會議中強調,「區塊鏈作為一項技術,是有門檻的,技術人員視角里的區塊鏈與很多人討論的區塊鏈往往不是一個維度,老百姓大多對技術不是很懂,騙子正好利用這一點讓區塊鏈成為自己行騙的外衣,利用技術概念行騙已經成為當下的一個趨勢」。

在談及監管明令禁止,為何還會出現叫賣區塊鏈牌照的原因,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石大龍指出,在對區塊鏈、比特幣等代幣監管收緊後,工商注冊部門對經營范圍涉及區塊鏈的營業執照暫停審批,一些真正從事區塊鏈技術開發的公司急需獲得涉及區塊鏈的經營資質,這些企業會購買此類執照;另一方面,可能是一些投機者進行投機,低買高賣。

「社會對於區塊鏈有著近乎瘋狂的盲目推崇,也存在著渾水摸魚進行牟利的市場空間,大量資本不斷進入,而我國全面禁止數字貨幣,區塊鏈公司注冊已經暫停,於是形成『殼資源』市場。目前我國沒有頒發任何區塊鏈領域的特許經營許可。這是賣家炒作的『概念』,不具有內在價值,未來監管落地或『區塊鏈』公司注冊放開,這些『牌照』可能一文不值。」路南說道。

熱點內容
bht礦機 發布:2025-08-14 08:42:22 瀏覽:789
區塊鏈的小作業 發布:2025-08-14 08:21:10 瀏覽:866
2018年幣圈事件 發布:2025-08-14 08:12:48 瀏覽:527
2016年區塊鏈公司融資 發布:2025-08-14 08:06:36 瀏覽:88
杭州現在元宇宙 發布:2025-08-14 07:51:49 瀏覽:595
usdt有幾個錢包 發布:2025-08-14 07:36:56 瀏覽:394
提幣uni和eth手續費 發布:2025-08-14 07:36:47 瀏覽:565
中本聰發明的區塊鏈技術 發布:2025-08-14 07:22:18 瀏覽:97
doge是什麼意思英語翻譯 發布:2025-08-14 07:17:10 瀏覽:714
區塊鏈與未來經濟心得 發布:2025-08-14 07:17:07 瀏覽: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