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測試軟體下載
㈠ 電腦上面說的挖礦是什麼意思
挖礦:即比特幣挖礦,是一種利用電腦硬體計算出比特幣的位置並獲取的過程。
㈡ 學校信息安全部門提示挖礦行為是什麼意思
利用電腦進行挖掘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極易引發能源、網路、金融等領域安全風險。
挖礦:即比特幣挖礦,是一種利用電腦硬體計算出比特幣的位置並獲取的過程。2、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3、比特幣挖礦機,就是用於賺取比特幣的電腦,這類電腦一般有專業的挖礦晶元,多採用燒顯卡的方式工作,耗電量較大。4、用戶用個人計算機下載軟體然後運行特定演算法,與遠方伺服器通訊後可得到相應比特幣,是獲取比特幣的方式之一,普通顯卡不用試試了電費都不夠,魯大師裡面有比特幣測試,可以看你電腦挖一個比特幣要多久。
㈢ 用手機怎麼挖比特幣
小米手機挖不了比特幣。
挖礦步驟:
(1) 下載比特幣官方客戶端 點此下載比特幣官方客戶端
(2) 安裝好客戶端後,啟動客戶端,客戶端啟動後一般3分鍾內會開始同步網路數據,由於比特幣數據非常龐大,這可能需要若干個小時(根據網速和電腦性能決定)。圖為客戶端同步網路數據:
請保證你的C盤有10GB以上的剩餘空間,如果C盤空間不夠的話,需要將數據設置到D盤或E盤 點此查看將比特幣數據包放到D盤的方法
(3) 如果你的客戶端顯示的是英文,而你又對英文不太擅長,你可以把它設置成中文 點此查看設置比特幣客戶端為中文的方法
(4) 客戶端同步網路數據不會影響我們挖礦,我們先獲取我們的賬戶地址,點擊客戶端的「收款地址」按鈕,這時你看到的一串非常長的地址,類似,就是你的比特幣賬戶,比特幣賬戶地址是自動生成的、全世界唯一的地址。
(5) 你的賬戶里現在是0.00 BTC,意味著你還沒有比特幣,但你現在可以開始挖礦了,下載一個簡單易用的挖礦軟體CGMiner點此下載比特幣挖礦軟體CGMiner(CGMiner能挖比特幣以及大部分的貨幣,但並非所有貨幣的挖礦都能用CGMiner)
(6) 你需要確認你的顯卡型號,如果是nvidia顯卡,那麼就可以直接挖礦了,請跳過本步驟。如果是ATI顯卡,除了CGMiner你還需要安裝一個AMD SDK包 點此下載AMD SDK安裝包
(7) CGMiner是英文界面,不過這並不影響一個菜鳥來使用它,請將下載到的CGMiner解壓到電腦的任意地方,然後進入到CGMiner的文件夾。
(8) 在cgminer的文件夾裡面,新建一個文本文件(TXT),將內容代碼寫為:
cgminer -o http://pool.btc38.com:9332 -u XXXXXX -p btc38
將上面的XXXXXX修改為你的BTC錢包的賬戶地址(按照本教程第4條獲取你的地址),填寫以後如圖所示:
小編在上面的代碼中已經為您配置好了礦池和埠(該礦池是比特時代提供的完全免費的礦池),如果以後你想使用其它礦池和埠,請再自行修改礦池URL和埠。
(9) 將你剛才新建立的TXT文本文件的.txt後綴改為.bat後綴(如果你比較菜,文本文件後面不顯示後綴名而不會改文件名後綴,請點這里)。修改後,這個文件如圖所示:
(10) 然後雙擊運行上面的run.bat文件,就可以開始采礦了。你挖礦時產生的收益,比如你獲得了0.001個比特幣,會存放到你自己填寫的BTC地址中(由於現在這個階段BTC挖礦的難度非常大,你可能要等待一整天才會有BTC收益,挖礦時,電腦屏幕可能會有一些卡,是因為顯卡的資源絕大部分被佔用了)。圖為小編本人測試時挖到的比特幣:
(11) 你可能還想知道,挖礦的界面怎麼才能看得懂,下圖主要標識了你的速度和狀態:
註:實際上,比特幣挖礦的用戶數量非常龐大,而每10分鍾產出的比特幣又十分有限,因此挖礦的難度已經是非常非常大了,如果你擁有性能強勁的顯卡,那麼會有一定的收益,如果你的顯卡不好,那麼你可能需要耗費N個小時才可以獲得一點點比特幣,本教程由比特時代(btc38.com)編輯小天撰寫,目的是讓大家入門以及體驗比特幣,如果你希望通過挖礦獲得更好的收益,你需要進一步深入了解比特幣礦池和比特幣挖礦攻略。
4、比特幣礦池
如上文所說,比特幣挖礦的用戶數量非常龐大,而每10分鍾產出的比特幣又十分有限,形成了千萬人搶1個區塊的情況出現,所以,如果你用個人電腦單獨挖礦,有可能一整年也搶不到一個區塊,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想出了一種組隊挖礦的方法,所謂的組隊挖礦,就是我們現在要講述的礦池(mining pool)。
礦池是一個通過特定演算法而設計的伺服器,所有連接到礦池伺服器的用戶,會組隊進行挖礦,個人電腦的性能雖然渺小,但是成千上萬的人進行組隊挖礦,總體性能就會變得十分強大,在這種情況,挖礦的成功率會大大提升,一旦礦池中的隊伍成功製造了一個區塊,那麼所有隊伍中的人會根據每個人的電腦性能進行分紅。比如:1000人在同一個礦池中挖礦,挖出一個區塊後,這個區塊產生的N個比特幣的報酬,會根據這1000個人的電腦性能進行分紅。如果你的電腦性能強勁,也許會分到100分之1,如果性能落後,也可能會分到10000分之1。
在這種情況,礦池的開發者一般會對每個用戶收取1%~3%的費用作為手續費,但由於這種方法讓大家更穩定得獲得比特幣,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礦池挖礦,而不是單獨挖礦。
在上文挖礦教程中講到的比特時代免費提供的礦池,採用P2Pool技術架構,不向用戶收取任何費用,是主流礦池中的一個,另外還有BTC Guild和deepbit等礦池,人氣也是非常旺的。雖然每個礦池的設計都不太一樣,但是使用方法基本上是雷同並且簡單的,因此本教程不再做進一步的講述,大家可以自行摸索。即使小編在前面的教程中已經默認給大家配置了比特時代提供的礦池和埠,但為了讓大家對礦池有更深入的了解,這里再給大家介紹幾個主流的礦池供大家選擇:
比特礦池(免費,小編推薦) | BitCoin.CZ(適合新手) | BTC Guild(最老牌) | deepbit(穩定高效) | f2pool(國內)
㈣ 比特幣錢包 怎麼樣
用你的Android手機來支付和收取Bitcoin比特幣,這是一個全功能的Bitcoin錢包。請注意,這個應用還在測試,仍然存在丟失Bitcoin幣的可能
比特幣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跟騰訊公司的Q幣類似,你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的物品,比如網路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你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 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是非常有限的,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在前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之內。還有一點是,你可以用電腦生產比特幣。
詳細介紹
比特幣(Bitcoin)是一種由開源的P2P軟體產生的電子貨幣。也有人將比特幣意譯為「比特金」。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2009年提出,現在比特幣也用於指稱bitcoin 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與大多數貨幣不同的是,比特幣不依賴於特定的中央發行機構,而是使用遍布整個P2P網路節點的分布式資料庫來記錄貨幣的交易,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例如,比特幣只能被它的真實擁有者使用,而且僅僅一次,支付完成之後原主人即失去對該份額比特幣的所有權。
特徵
比特幣被設計為允許匿名的所有權與使用權,比特幣既可以被以計算機文件的形式(wallet)保存在個人電腦中,也可以儲存在第三方託管服務。不管以何種形式保存,比特幣都可以通過比特幣地址發送給互聯網上的任意一個人。P2P的分布式特性與不存在中央管理機制的設計確保了任何機構都不可能操控比特幣的價值,或者製造通貨膨脹。
㈤ 電腦上面說的挖礦是什麼意思
挖礦:即比特幣挖礦,是一種利用電腦硬體計算出比特幣的位置並獲取的過程。
㈥ 下載比特幣測試網路的Docker鏡像問題
你要用封裝好的直接GHOST安裝,你就下GHOST版本的,你下的可能是干凈安裝的,這種裝系統要慢點,完了要自己裝各種應用程序和沒有的驅動,但用著更穩定我自己更喜歡用干凈版的,GHOST的有驅動包過大,驅動全但找到的驅動不一定時最完美的,更不可能是最新的,各種軟體裝完就得升級,一樣煩
㈦ 什麼是比特幣為什麼電腦挖比特幣的指數是測試顯卡性能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
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
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這個虛擬貨幣只需要用電腦的運算能力,而且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基本只需要純掛機即可「產生」出比特幣,而比特幣則可以隨時交易,從而轉化成真正的現實貨幣。
如果你想獲得比特幣,就需去下載專用的「挖礦軟體」,設置之後即可開工。
挖礦時盡量選擇顯卡作為主力挖礦設備,一般來說,GPU的計算能力都要遠高於CPU,即使是入門級的顯卡,也要比頂級的i7系列要強得多。所以也就間接測試了顯卡性能。
㈧ btc鍵盤所有F鍵都不好使,怎麼辦
鍵位沖突!
換鍵位.不過有的鍵盤再怎麼換還是沖突的,只有換鍵盤了,這是一點辦法也沒有的.
建議不要買很高級的鍵盤,通常越高級就越容易沖突,特別別買微軟的,必鎖!
附:以下是資料
什麼是鍵位沖突
首先我們還是了解一下什麼叫做鍵位沖突吧,鍵位沖突是至今一個成品鍵盤無法迴避的問題。簡單的舉個例子,當我們在電腦操作中同時按下Ctrl+Alt+Del的時候,電腦只識別按下了Ctrl+Alt,而是別不了DEL,這個就叫做鍵位沖突。當然這個問題是不可能發生的,符合WINDOWS標準的鍵盤,其他鍵位是否能夠正常的識別組合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三個組合必須要沒有鍵位沖突才可以出廠,不然不能重啟動的鍵盤誰會要哦。
對於鍵位沖突我們是這么定義的:當在操作鍵盤的過程中,同時按下兩到三個鍵的時候,鍵盤卻只能正確的識別前兩個鍵,對第三或者第四個按鍵完全沒有響應。然而這些問題往往都存在與游戲當中,而對於WINDOWS的組合快捷鍵是不太可能存在沖突的。
對於鍵位沖突一般大家的心態分為兩種,一種根本不關注鍵位沖突,甚至根本不了解,比如他在玩KOF的時候,發現對手可以通過鍵盤操作放出XX必殺技,可是自己怎麼嫻熟的操作都不能完成這個動作,這個時候悔之晚矣。
而另一種則是非常痴迷於游戲的超級發燒FANS,他們一直在苦苦尋找「沒有鍵位沖突」的游戲極品,如同武林高手瘋狂的找尋武功秘技一樣。由於偏好的關系他們對鍵位沖突的核心問題並沒有非常清楚的了解,以至於稀里糊塗的找尋自己烏托邦式的夢想。
我們都清楚,現在的鍵盤技術採用的是非編碼的薄膜接觸式結構,這樣的構造是任何一個按鍵都有上下兩層薄膜的觸點,我們將鍵盤拆開後,就會發現在任何一層薄膜上,導線數都遠少於按鍵數,而且每一條導線都同時連通多個按鍵的觸點,而且,上層和下層的任何兩條導線都最多隻在一個按鍵上重合。也就是說,上層的1號導線可能會同時經過1、2、3、4、5等鍵,而下層的1號導線可能同時經過1、Q、A、Z等按鍵,且兩條導線只在1鍵上重合。
這樣,根據上層薄膜和下層薄膜所經過的按鍵,就可以排出一個類似下面的表格:
上層導線 1
上層導線 2
上層導線 3
上層導線 4
上層導線 5
……
下層導線 1
1
2
3
4
5
……
下層導線 2
Q
W
E
R
T
……
下層導線 3
A
S
D
F
G
……
下層導線 4
Z
X
C
V
B
……
……
……
……
……
……
……
……
沒一個鍵盤的處理晶元中都會有類似這樣原理的一張表,而設計者為了減少鍵位沖突也是都絞盡腦汁的去修改鍵盤的線路排列和資料表格,盡量讓常用的游戲,快捷鍵不互相沖突,但這是使盡可能的減少,絕對不是完全消除。現在大家理解為什麼我們用熱啟動的Ctrl-Alt-Del不會出現沖突?四個方向按鍵不會沖突的原因了吧?人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偏偏會有一些鍵盤撞到了游戲的槍眼上,這樣就導致了鍵位沖突。所以說沒有鍵位沖突的鍵盤在現在的鍵盤設計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有廠家宣傳他的鍵盤(至今來說)沒有鍵位沖突,如果不是反樸歸真,就是相當的荒謬的。
總結:
1.如這一段中所說,鍵盤的鍵位沖突是根據設計者設計晶元數據的巧妙性所掛鉤的,也就是說鍵盤在使用不相同型號,品牌的集成塊(也算是鍵盤的CPU了)時,鍵位所沖突的地方也不會完全一樣。
2.對於非編碼結構的鍵盤來說不不存在鍵位沖突是絕對的不可能。其中解決辦法只能是游戲廠商,鍵盤製造商,相互協調,盡量避免鍵位沖突的出現。所以前面說那種狂熱游戲FANS的想法是比較烏托邦的。
選擇「沒有鍵位沖突」的鍵盤
大家一定覺得奇怪,為什麼我之前說現在的鍵盤不可能迴避鍵位沖突,現在又說可以找到「沒有鍵位沖突」的鍵盤呢?這個不是自相矛盾么?其實我的這個說法是相對的同時也幫助大家更好的正視「鍵位沖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DIY一樣,合適就是最好的。雖然如此,但是這部分不會和以往的鍵盤選購文章相同(具體看到後面就知道拉),我所告訴大家的是如何選擇稱心如意的鍵盤,也就是不會影響到自己日常習慣,游戲愛好的鍵盤。
我們通常都喜歡在電腦城購物,但是大家都知道,電腦城購買產品雖然可以當場試試有沒有大問題出現。但絕對不會讓你當場玩游戲進行測試吧?就算你說你買了鍵盤要玩玩游戲,商家也都會覺得你比較奇怪。如果剛巧碰上了商家的電腦里沒有你需要的游戲怎麼辦?難道現場安裝么?
我現在給大家介紹一款測試鍵盤的軟體,它不光能測試鍵盤是否有鍵位沖突,同時還可以檢測到鍵盤每個鍵的靈敏程度,它是由PassMark軟體公司所出品的一款鍵盤測試軟體Keyborad Test,這款軟體界面相當的簡潔直觀,並且體積相當的小巧只有1M不到。大家也不用操心移動問題了,就是磁碟也都容納的下。但是唯一不爽的是,它是一款共享軟體。
下載地址是:http://www.passmark.com/ftp/keytest.exe
開啟這個軟體之後,跳過一個注冊頁面,軟體的界面就顯示出來了。我們測試鍵盤的時候,按下需要測試的按鍵,不管你按幾個。如果這個按鍵有反映則會變成紅色,使用過的鍵被標為綠色也就是圖中的A區域,而圖中的B區域則是以文字的方式顯示你按下去的按鍵所反映出來的字母。這個軟體還有一個比較實用的功能,就是測試鍵盤理論平均可以打字的數量(半形英文)也就是C區域的地方拉。通過這個軟體鍵盤有什麼缺陷我們可以一覽無遺。
鍵位沖突較小的鍵盤
其實這一段本不想寫,因為需要得罪國內的一些廠商了。我們既然知道了鍵盤不可能沒有鍵位沖突。那麼到底最適合大眾的是什麼鍵盤呢?因為我也不是神,不是所有的按鍵習慣都符合讀者的口味,所以我這里簡單說一下比較有突出性能的鍵盤。
在我把玩鍵盤這么多年的日子裡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這也是我至今不能理解的並且總結出來了一個理論。我先提出來一個問題大家看看了,為什麼鍵位沖突至今才被拿出檯面?細心的朋友估計都有所察覺,這不光是近年來FPS游戲火爆所導致,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大家都開始使用高檔的鍵盤了(基本逃不了國際幾大大鍵盤代工廠的產品 SK,BTC…)似乎以前大家都在用質量低劣的鍵盤時都對這個問題覺得無關緊要。
總結之後就能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定律:越是價格、質量低廉的產品,玩游戲越是爽。反而那些高高在上的鍵盤都或多或少的有明顯的鍵位沖突,鍵位沖突最為出名的就是ELITE了,沖突的令人莫名其妙,甚至方向鍵都有沖突。可能是老天作弄人吧,既然鍵位沖突與手感不能完全意義上的兩權,但我們又決不向垃圾低頭。我們要手感,同時也要較不影響大局好鍵盤。
由於我們玩的這個超強另類無敵好玩的游戲的特殊性,我們的評判標准不能和那些玩魔獸,CS等自以為自己對鍵盤很懂的人用一個標准.我是上了當了,買的明基上個月剛出來的新品貝殼鍵盤,回家居然發現我能適應的O2鍵位設置方法全部鍵位沖突,無法游戲.因為鍵盤本身沒有質量問題,故我只能重新購買一個鍵盤--! 這次我做足了充分准備,帶了個測試軟體測試了一下午的鍵盤,關於鍵盤沖突,我做以下總結:
USB介面的不能購買,多媒體鍵盤不能購買,PS/2介面的小部分不能購買
就是說做為O2jam玩家,我們最好考慮購買PS/2介面的鍵盤,購買時要自帶測試軟體,確定無鍵位沖突後就可以購買了.測試軟體的使用方法:打開然後同時按下游戲中需要使用的7個按鍵,如果軟體顯示這7個鍵全部為紅色的話那麼說明這7個鍵不互相沖突,此鍵盤玩O2jam是理想的.這個軟體你按過的鍵全部顯示為綠色,用來測試鍵盤有無壞鍵.這個鍵盤測試軟體名字叫:keytest。
除了這個問題,對於O2jam玩家來說,我個人覺得挑選鍵盤還應該注意:
1.鍵盤彈性要好.這個你在購買時自己按按感覺下就可以了
2.鍵盤上面的字要是激光雕刻,不然經過O2jam的洗禮不久鍵盤上面的字就模糊了.這個主要看字印的凹凸感怎麼樣,凹凸感強的為好
3.鍵盤按鍵鍵程要短.這個鍵程越短按鍵反應時間就越快,像X架構的按鍵在這方面的表現就比較出色.一般來說筆記本鍵盤用的都是X架構。
那麼再說說X架構:從按鍵行程上來看,台式機鍵帽的按鍵行程平均為3.8-4.0毫米,筆記本電腦鍵帽的按鍵行程平均為2.50-3.0毫米,而"X架構"鍵盤保持了台式機鍵帽的優點,按鍵行程平均為3.5-3.8毫米,手感舒適。當分別測試鍵帽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以及按鍵中心五個部位的敲擊力道時發現,傳統鍵盤敲擊力道大而且不均衡,而"X架構"鍵盤的敲擊力道小而且相當均衡。也就是說,當我們敲擊"X架構"鍵盤時費力較小,不宜疲勞,而且作用力平均分布在鍵帽的各個部分,手感更加舒適。
剪刀腳與「X架構」
筆記本鍵盤採用的結構稱之為「剪刀腳」結構。因為筆記本鍵盤要求的厚度很薄,無法使用單軌直滑式結構。所以,筆記本鍵盤就使用了如圖所示的設計結構。將橡膠彈簧的尺寸縮小,使用專用的支架來承擔按鍵的壓力並保持按鍵的平衡。
剪刀腳結構很好的解決了單軌直滑結構尺寸大和易卡住的問題,但是由於剪刀腳結構的鍵行程很小,所以雖然有利於減小鍵盤的厚度,但手指受到的沖擊力很大,不利於提高鍵盤的手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IBM在設計經典的TP600系列筆記本的時候,找到了在筆記本鍵盤製造上最有經驗的明基公司合作,隨之明基設計出了後來稱之為「X架構」的新式鍵盤結構,從示意圖中可以看出來,「X架構」實質上是剪刀腳結構的一種變形,通過把剪刀腳延長,形成「X」型的支架,一方面加大了按鍵的行程,另一方面增強了按鍵的穩定性,使得同時保留了單軌直滑和剪刀腳兩種結構的優點。IBM筆記本鍵盤的手感長期被用戶稱道,和「X」架構的使用密不可分。
「X架構」主要為剪刀腳工作原理,運用兩組平行四連桿機構,以強迫運動方式運動,讓使用者無論是按觸鍵帽中心或者四個角落時,都能享受到順暢及一致的手感。相比之下,普通的台式機鍵盤,手指若是落在鍵帽的四個角落與落在鍵帽的正中間,所耗費的力道是完全不同的,這樣就會造成敲擊鍵盤時的手感很不一致。據大量試驗結果統計分析表明,傳統的台式機鍵盤在敲擊時所耗費的力道要比「X架構」高5~12倍。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0596957.html
㈨ 有沒有專業的數字貨幣錢包評測
在2017年底的時候,數字貨幣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又遭遇了2018年滑鐵盧式的下跌,到現階段的趨於平穩。期間有大批的投資者湧入幣圈,各種數字貨幣的買入賣出都需要經過交易所或數字貨幣錢包,但在2018年頻繁出現交易所數字貨幣被盜事件,所以越來越多的交易者選擇將數字資產放在數字貨幣錢包中存儲,下面就將目前主流的數字貨幣錢包進行測評,整理出五款最具加知的數字貨幣錢包,一起來了解一下。
1.比特派(評分:8.5)
比特派是一款基於HD錢包的綜合化區塊鏈資產服務產品,主要功能包括:收發、買賣、加速交易等。用戶掌控私鑰,交易完成後的幣,直接歸用戶自己保管。目前它支持的幣種主要包括BTC、BTC分叉幣、ETH、部分ERC2.0代幣、QTUM、HSR、DASH及分叉幣SAFE、LTC及分叉幣LCH、ZEC、ETC、DOGE。
優點:在錢包首頁最頂端顯示當前數字貨幣的余額,左上角可切換至其它數字貨幣,貨幣余額也可從數量切換至法幣價值。中間有發幣、收幣、一鍵買賣等多種功能,下面顯示每筆轉賬的交易廣播情況,完成的交易也可以在交易記錄中查詢。離開比特派APP界面一段時間後重新進入時需進行解鎖,提高了錢包的安全性。
不足:只支持主流幣,其他小幣種不支持,支持幣種數量10+,頁面設置不人性化,各種參數,令用戶使用困難,另外,安全性堪憂:最近比特派ios版本出現問題,應用無法打開,而且官方表示:如果不小心卸載,錢包內資產可能無法找回!目前還在於蘋果公司溝通中。
下載地址:bitpie.com
2. 極客錢包(評分:8.2)
極客錢包是一款簡單便捷的輕錢包,支持比特幣(BTC)、萊特幣(LTC)、以太坊(ETH)、EOS、USDT等主流數字貨幣資產的存儲與管理。
優點:安全系數高,採用本地私鑰安全機制,以及手機、電腦雙備份策略,支持目前主流的幣種,平台有一個跳騷市場,可以進行實物資產上鏈的代幣買賣。
不足:USDT交易必須要用0.0001個BTC作為交易手續費,不支持一些小幣種,頁面優化不錯,但功能比較少。
下載地址: www.geekwallet.org、www.geekwallet.cn
3. imToken(評分:8)
imToken是一款移動端輕錢包App,支持ETH以及以太坊ERC2.0標準的代幣(比如EOS、DGD、SNT、QTUM),是目前以太坊系列數字貨幣的必備錢包。
優點:mToken作為以太坊系列輕錢包,支持以太坊ERC2.0標準的所有代幣,可控制每筆發幣的礦工費,可設置收款金額,同時交易記錄查詢便捷、界面清爽、操作簡單易上手,因此適合需接收多種ERC2.0標准代幣、交易不頻繁的ICO投資者。
不足:1.錢包的「發現」模塊不夠直觀。2.只能存放在以太坊平台上開發的代幣,像BTC ,NEO 這種自有公鏈的代幣就不能存放,同時那些比特幣的分叉幣,更不能存放了。
下載地址:token.im
4. Kcash(評分:7.8)
Kcash同樣是一款輕錢包,目前支持BTC、ETH、LTC、ETC、ACT和基於以太坊及Achain智能合約平台的數字貨幣。Kcash擁有跨鏈和跨合約技術,支持的幣種目前還在持續增加中。
優點:Kcash作為多鏈錢包,支持多類數字貨幣,對於投資多個系列數字貨幣的用戶非常友好。此外,Kcash還有發紅包功能,未來更會推出幣幣交易、連接銀行卡等功能。
不足:功能太多導致易用性比較差,另外安卓版本的兼容性有些問題,部分安卓機型打開app會出現閃退。
下載地址:kcash.com
5. Cobo(評分:7.8)
Cobo是專業的數字資產管理錢包,幫您安全儲存資產,獨有 POS 增益助您資產增值,支持包括 ETH、EOS、TRX 在內的超過 20 種數字資產,以及超過 500 種代幣。
優點:Cobo安全性在同級中處於領先,使用多重安全驗證,冷熱分離存儲,HSM多重簽名,Cobo 通過智能投票、 DPOS 票池、 POS 挖礦的數字資產增益矩陣為您提供穩定收益。
不足:頁面優化較差,功能復雜上手有點難度,同樣存在安卓版本閃退問題。
下載地址:cob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