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比特幣問答 » 羅伯特希勒比特幣

羅伯特希勒比特幣

發布時間: 2021-04-26 08:34:48

❶ 羅伯特·希勒的研究方向

設計新的體制與市場,以進行大規模的風險管理和減少收入不均;指數調整法和通貨膨脹,社會安全,資產評估(包括金融資產和不動產),資產價格的時間序列特性和市場心理。
希勒在金融市場、行為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不動產、統計方法及市場道德判斷、公共選擇等方面貢獻良多,他長於運用數學分析和行為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投機市場中的價格波動;分析投機泡沫,尤其是證券和房地產市場泡沫;分析金融、保險、公共財政在普通民眾未來生活中的廣泛影響等。

❷ 羅伯特·希勒的直言中國

201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位經濟學家中,羅伯特·席勒與中國關系密切,曾多次到訪中國,並多次提及對中國房地產的看法,稱中國房地產泡沫嚴重。
2009年12月羅伯特·席勒來到深圳出席某企業的活動,當時他在回答現場提問時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得非常熱,但是也有一些必須要警惕的現象,在深圳,房地產非常熱,房價高居不下。」
席勒說,「在深圳、上海以及其他中國主要的城市,人們在買房,這樣房子的價格實際上是數倍於他們的年收入的,不知道具體的比例是多少。我們在加州用電腦分析房價和收入比,看到的數字是8倍和10倍,我們就覺得太高了。如果是8倍,就要花8年的總收入買房。」
2009年,羅伯特·席勒到上海出席了由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舉辦的EMBA論壇,當時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上海的房價比較擔憂。「早前聽說過上海的房價,基本上是一個普通人一年收入的一百倍,也就是說,他要工作一百年才能用他的全部收入買一套房子。既然這樣,他為什麼還要買這個房子?答案是他預期房價還會上升。人是有投機心理的,他覺得以後房子肯定還會漲,但是我覺得這肯定是非理性的。」羅伯特·席勒當時說。
2011年,在世界經濟論壇2011年年會(達沃斯論壇)上,席勒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再次談到房地產問題,並直言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
他說:「美國房價仍在下跌,我很擔心它會跌到什麼時候。家庭負債率仍然非常高,很多人失去自己的房屋,或因更換工作而轉移到其他城市。與此同時,美國負債率已經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這樣人們擔心,政府是否還有能力推出新的刺激政策。中國房地產現在泡沫嚴重,如果和美國一樣泡沫破裂的話,這將會對中國經濟產生打擊。」
2014年3月15日,席勒稱中國房地產價格是有可能下跌的,因為中國的房價居高不下,是有一定危險性的。比如說,北京的房價已經類似於倫敦和紐約房價這么高的位置了,換句話說,是全世界最高位的房價市場了,因此下跌風險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我並不能預測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未來是否會崩潰,只能說有這種可能性。中國去年房地產交易頻繁度非常高,造成一定泡沫,可以通過增加交易稅來解決這個問題。

❸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對比特幣看法如何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知名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最近接受了CNBC旗下Trading Nation欄目的采訪,並發表了對比特幣(BTC)的看法。他認為,比特幣可能是一個泡沫,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將會破滅或永遠消失。

最近,矽谷知名投資人Tim Draper預測到2022年比特幣價格可能達到25萬美元。

❹ 羅伯特·希勒的人物生平

羅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1946年3月26日生於底特律,美國經濟學家,學者,暢銷書作家。他是耶魯大學亞瑟·奧肯經濟學教授,也是耶魯管理學院金融國際中心成員。
席勒教授於1967年獲得密歇根大學學士學位,並於1972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
席勒教授從1980年起任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2005年任美國經濟學會副主席。2006-2007年任東部經濟學會主席。他也是MacroMarkets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和首席經濟學家。
他被視為是新興凱恩斯學派成員之一,曾獲1996年經濟學薩繆森獎(Paul A. Samuelson Award),2009年德意志銀行獎(Deutsche Bank Prize)。

❺ 高盛發重磅警告劍指加密貨幣嗎

根據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投資研究全球主管Steve Strongin,在過去一個月里,加密貨幣市值蒸發了近5000億美元,而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

Strongin在一份日期標注為2月5日的報告中寫道,大多數數字貨幣不太可能以目前的形式存在,投資者應該做好這些貨幣失去所有價值的准備,因為他們被一小部分未來的競爭對手所取代。

雖然他沒有就這一情況出現給出一個時間框架,但他表示,最近的價格波動表明存在泡沫,而且不同貨幣走向一致的趨勢是不合理的。

2月6日,比特幣跌破6000美元,最低觸及5920美元,為11月中旬以來最低。

Strongin指出,引入受監管的比特幣期貨並沒有解決這些擔憂。此外,他對所謂先發優勢的觀點不予理會,稱在上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中很少有人能存活下來。

他說道:「今天的加密貨幣是亞馬遜(Amazon)還是谷歌(Google),還是會像許多如今已不存在的搜索引擎一樣?」Strongin預計,多數加密貨幣可能再也回不到之前的峰值水平。

Strongin對數字貨幣的區塊鏈技術更為樂觀,稱它可以幫助改善財務賬本。

但即便如此,他也發出了警告,稱目前的技術還沒有提供市場交易所需的速度。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1月23日警告稱,比特幣「可能會徹底崩盤並被遺忘,我認為那是一個可能性很大的結果」。

席勒稱,那讓他想起了「1640年代發生在荷蘭的鬱金香狂熱」,「除非人們能夠就其價值形成一些共識,否則比特幣就毫無價值」。

❻ 羅伯特•希勒的《股價過度波動能根據其後的股利變化進行解釋嗎》希勒的結論是什麼

他的結論是股票股利變動不足以解釋股票波動,且有效市場理論對數據解釋的失敗不能歸因於數據誤差、價格指數問題以及稅法的變化。
這個理論也被稱為超額波動性(excess volatility)。超額波動性對金融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正如希勒說的,「超額波動有力地沖擊了有效市場假說,指出了有效市場的失敗。」這篇文章引發了學界對股價波動與股利變化關系研究的熱潮。

下面附上一篇對此論文的介紹性文章:
有效市場理論認為公司股票內在價值等於股票未來期望股利的貼現價值,但在資本市場上,人們經常認為,相對於股利,股票價格指數波動大,不能對任何客觀的新信息做出反映,資本市場有效性受到質疑。為此,希勒利用方差邊界檢驗方法,計量檢驗股價波動與股利變化的關系,以驗資本市場的有效性。首先,假設存在理性預期,在完全有效市場上,p是p*的最優預測值,即p=E(p*),定義u=p*-p,那麼,u與p不相關,根據統計學原理,可知var(p*)=var(u)+var(p),進一步可得var(p)≦var(p*),轉化為標准差可得σ(p)≦σ(p*)。如果檢驗結果與此相反,則說明否定了有效市場假設,即可判定存在過度波動。希勒還發展了標准有效市場模型,度量了對未來股利不確定性影響,以便准確識別股票價格對股利新息(news)的反應。在此基礎上,希勒通過美國1871-1979年間年標准普爾綜合股價指數和相關股利數據的方差與公司支付股利的方差對比,發現美國1871-1979年間股價波動是已實現股利分配波動程度的5-13倍,存在過度波動特徵,即使在考慮了預期實際貼現率的變化和未來股利不確定性的度量問題後, 股價過度波動問題仍然存在,股票股利變動不足以解釋股票波動,且有效市場理論對數據解釋的失敗不能歸因於數據誤差、價格指數問題以及稅法的變化。這一實證發現激發了大量關於股價股利關系的研究。
有效市場與完全競爭市場一樣,是一種標準的假設。那麼,在有效市場條件下,股票內在價值與未來預期股利的貼現相等。進一步假定,有效市場,則預期價格是實際價格的期望,p=E(p*),則預期價格的方差小於實際價格的方差,標准差類似,預期價格的標准差小於實際價格的標准差。
其誤差的結果是出現有效市場假設與美國實際不符。引發了後人無數的證明,不知道最後的結果如何?有效市場、完全競爭,竟然都是人們的一個假設。人們在一個永遠不存在的假設條件下,玩著游戲,並且可以用復雜的數學模型,估計實際經濟問題。

❼ 羅伯特·希勒的主要成就

希勒教授認為,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面臨許多實體經濟風險,例如經濟增長緩慢、失業率提高、通貨膨脹率升高乃至個別地區或工業部門的衰落,一個包含各種風險信息並能對這些信息進行及時處理的資料庫系統構成了金融新秩序的物質基礎。在這個超強資料庫的幫助下,全球市場中的所有交易風險以及各種獲利機會都會及時得到反應,並從此創造出新型的金融工具。然後人們通過在金融市場上交易這些新型工具來分散和化解這些實體經濟風險。
當年憑借基本面分析、以一部《非理性繁榮》准確預測了互聯網泡沫的羅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教授近來對全球主要股票市場進行了獨到的分析。通過數十年的歷史數據分析,Shiller教授發現,股票市場的總市值與該國GDP之比是一個良好的市場估值指標:當比率低於50%,市場顯著低估;比率介於50%-75%,市場溫和低估;比率在75%-90%時市場估值合理,高於90%則高估。當前A股市值僅佔去年GDP的45.2%,屬於顯著低估。對於市場預期收益率,教授根據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增速、分紅水平和股市估值變化等因素,得出中國股市的預期收益率為30.1%! 除了治學著書之外,席勒教授也樂於把他的理念應用於實踐。身為創始人之一,羅伯特教授還與艾倫·威斯先生共同創辦了卡魏施有限公司(Case Shiller Weiss,Inc),該公司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是一家致力於研究房地產市場中房地產價格指數以及自動估價模型的公司。
2002年,該公司由Fiserv收購並更名為Fiserv CSW。1999年,他還曾與艾倫·威斯先生建立了宏觀證券研究有限公司(Macro Securities Research LLC),該所擁有Macro Financial和Index Science兩家附屬機構,它以促進非尋常風險證券化為目標。
希勒在金融市場、行為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不動產、統計方法以及市場道德判斷、公共選擇等方面,著作頗豐。
1989年寫的《市場波動》(Market Volatility,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詳細論述了如何運用數學分析和行為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面對投機市場中的價格波動;1993年寫的《宏觀市場:建立管理社會最大經濟風險的機制》(Macro Markets: Creating Institutions for Managing Society』s Largest Economic Risks,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 提出了多種新的風險管理合同,如國民收入或不動產期貨合同,這將會引領一場適應現代人生活水平的風險管理領域的新的革命,此書獲得1996年 美國教師保險與年金協會-大學退休證券基金 (TIAA-CREF)薩繆爾森獎項;另一本書,他最為中國人所熟悉的《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2000年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2001年由百老匯圖書出版)介紹和分析了投機泡沫的有關內容,對1982年以來的證券和房地產市場做出了特別關注,並獲得了2000年共同基金(Commonfund)獎項,被紐約時報評為非科幻類最暢銷書,並於2005年以十五種文字出版了該書的第二版。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美國的股票市場在新經濟神話的刺激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狀態。在投資者高漲的投資熱情刺激之下,美國股票市場的道瓊斯指數、標准普爾500指數以及納斯達克指數不斷創造歷史新高。作為一名經濟學家,希勒教授以其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這表面繁榮背後所隱藏的危機。
在2000年,希勒教授推出了一本面向大眾讀者的新書——《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2000年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其中譯本於2001年4月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在這本書中,希勒教授比較了美國近140年來股票市場市盈率(P/E)的變化情況,指出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美國股票市場指數大幅上漲是脫離實際經濟運行的反常現象。他進一步詳細的分析了導致這種非。然而就在這本書問世之際,美國股市發生了巨震,2000年3月初,道瓊斯指數在短短幾周之內由歷史最高點記錄11700點下跌了近20%,同時納斯達克指數也遭受了重創,由2000年3月24日的5078點跌至4月17日的3227點,其跌幅超過30%。
此時公眾對《非理性繁榮》興趣大增,爭相購買。與此同時,《商業周刊》、《紐約人》、《紐約時報》以及《金融時報》等媒體對此書也大加贊賞,紛紛發表正面評論。此書還被《紐約時報》》評為當年非小說類最暢銷書。而作者希勒教授也就此成為了媒體的寵兒,在短短的兩周之內,他頻頻在CNN、ABC以及PBC等電視網的王牌財經節目中露面。這本書書名的由來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希勒教授和他的一位同事向當時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匯報了他們對於股市的悲觀預期。兩天後,格林斯潘在那篇引起廣泛注意的著名演講中首次使用了「非理性預期」一詞來表示他對當時股票市場情況的擔心。
在《非理性繁榮》獲得成功之後,希勒又開始把目光投向一個更為宏觀也更為復雜的問題之上——那就是二十一世紀的金融應當向何處發展?在他即將出版的新書——《金融新秩序:二十一世紀的風險》中希勒教授給出了他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書中,希勒教授首先向世人提出了警告:當前的社會中對於股票市場存在著過度的迷信,每個人都在夢想著通過股票市場來賺取財富。然而,這種對股票市場的過分迷信只會助長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性。這本書主要分析了金融、保險、公共財政在我們未來生活中的廣泛影響,以八種文字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於2003、2004年兩度發行。
希勒的警告中包含這樣一個經常為世人所忽視的涵義——即股票市場是不穩定的,股價的時漲時落決定了人們不可能從其中獲得穩定的受益;同時由於股票市場吸引了人們過多的注意力,因而人們不可避免對於一些實體經濟中的因素缺乏必要的關注,比如說我們的人力資本給我們帶來的收入或者是自身擁有的房地產帶來的收入等。這些因素都屬於實體經濟的范疇,對我們生活質量有著更加深遠的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深,這些實體經濟因素麵臨的風險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劇增大。通過《金融新秩序:二十一世紀的風險》這本書,羅伯特希勒以他的遠見卓識為我們提供化解這些實體經濟因素風險的葯方。
事實上,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有可能成為這些經濟不確定因素的犧牲品。這些實體經濟風險可能影響到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住宅、我們的社區乃至我們整個國家的經濟。
然而,我們目前的金融體系安排(我們也可以稱其為金融秩序)對於這些風險幾乎是無能為力的,因此他提出了六種方案,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高級金融理論來化解這些實體經濟風險,從而構建二十一世紀金融新秩序。在希勒教授的設想中,一個包含各種風險信息、並能夠對這些信息進行及時處理的資料庫系統構成了金融新秩序的物質基礎。在這個超強資料庫系統的幫助下,全球市場中的所有交易風險和以及各種獲利機會都會及時的得到反應,並從此創造出新型的金融工具。然後,人們通過在金融市場上交易這些新型金融工具,來分散和化解這些實體經濟風險。
希勒教授的這種設想類似於保險,這兩者都是通過金融交易讓更多的人來共同承擔風險,然而希勒教授要化解的風險都是當前的保險業不敢涉足的領域。這種大膽的想法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別忘了,在一個世紀之前,當時的人們不也是對財產保險和人壽保險的設想嗤之以鼻嗎?
這本書同樣也得到了經濟學理論界的一致好評,2001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稱贊這本書「無疑是在這個重要的領域內最重要的工作」,美國著名專欄作家比德伯恩斯坦則對希勒教授在書中表現出的經濟學技巧和非凡遠見贊不絕口。
然而最能夠給我們以啟發的評論則來自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爾洛夫,「在《金融新秩序》中,他(希勒教授)告訴我們金融新秩序是如何通過降低經濟中的不確定性來改善每一個人的狀況。無論是富有者,中產階級還是貧困者,他們都可以享受新金融秩序帶來的好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為我們指明了二十一世紀金融發展的方向。」
《金融與好的社會》是羅伯特·希勒的最新著作,可以說是羅伯特·希勒的集大成之作。首席執行官、投資經理、銀行家、投資銀行家、放貸者、交易員、做市商、保險商、市場設計者、金融工程師、衍生品供應商、律師、金融顧問、游說者、監管者、會計師、公共商品融資商、政策制定者,這些你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角色,在希勒的這本書里都會娓娓道來——你可以透徹地了解金融到底是怎麼回事了。這本書既不是對金融界的贊歌,也沒有痛陳金融弊病,而是把金融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是非功過,自有客觀評述。
除了治學著書之外,希勒教授也樂於把他的理念應用於實踐。他目前是卡魏施有限公司(Case Shiller Weiss,Inc)的創始人之一 ,該公司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是一家專事經濟學研究和信息工作的公司;同時也是宏觀證券研究有限公司(Macro Securities Research LLC)的創始人之一,這是一家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以促進非尋常風險證券化為目標的公司。

❽ 羅伯特·希勒的出版著作

《金融和良好的社會》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12年) 國際標准書號0-691-15488-0(簡體中文版《金融與好的社會》,中信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與另一位諾獎得主阿克洛夫合著:《動物精神:人類心理如何推動經濟發展以及對全球資本主義的影響》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09年) 國際標准書號978-0-691-14233-3(簡體中文版《動物精神》,中信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次貸解決方案:全球金融危機如何發生和怎麼辦》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08年) 國際標准書號0-691-13929-6
《金融新秩序:21世紀的風險》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03年) 國際標准書號0-691-09172-2
《非理性繁榮》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00年) 國際標准書號0-691-05062-7.
《宏觀市場:建立管理社會最大經濟風險的機構》紐約克拉倫登出版社 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年) 國際標准書號0-19-828782-8
《市場波動性》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1990年) 國際標准書號0-262-19290-X

❾ 比特幣為什麼遭遇多國監管高壓

近日,德國財政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和法國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在巴黎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表示將在今年阿根廷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中聯合推動全球對比特幣的監管,將警告這一世界最流行的加密貨幣正在被非法團體利用。

比特幣的監管問題很有可能成為今年二十國集團峰會的新議題。勒梅爾就多次表示,他將提議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討論比特幣的問題,對於投機風險,成員國都需要一起討論管理比特幣的規制。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日前也表示,他將與二十國集團合作,防止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成為匿名瑞士銀行賬戶的數字等價物。

專家建議,二十國集團和一些國際性的金融機構應加快制定相關原則和准則,為各國建立相協調的監管政策提供案例和遵循。同時在監管方面實現全球協同,共同打擊非法的加密貨幣交易和犯罪。

❿ 席勒關於貨幣職能的觀點正確嗎

諾貝爾經濟學得獎人、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席勒日前接受了《紐約時報》的訪問,期間,他充分展現出了為何自己能夠成為現今時代最偉大經濟思想家之一。
諾貝爾經濟學得獎人、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席勒(RobertShiller)日前接受了《紐約時報》的訪問,期間,他充分展現出了為何自己能夠成為現今時代最偉大經濟思想家之一。
該訪問看似是在討論比特幣,但實際上,該訪問的內容是圍繞科技和電子貨幣如何正確的為金融系統帶來一次革命。而對於比特幣,席勒一直認為,其完全就是泡沫。
根據文章內容,席勒共有三個相互關聯的觀點,而且令人驚訝地是,這三個觀點都讓人不禁想起了上世紀60年代智利實施的貨幣改革。當時,智利政府為了追蹤通貨膨脹率,創立了名為「發展單位」(UNIDADDEFOMENTO,UF)的准貨幣,如果通脹率快速升高,價值更高的UF就能夠替代智利比索,UF持有者則能夠維持購買力。
UF最初用於購房貸款,後廣泛用於車貸、養老醫療等各類保險、車輛保險、獎金、確定企業投資額等。根據1967年智利財政部出台的規定,UF作為銀行提供貸款的可調節單位,智利央行會根據消費者價格指數變化情況定期對UF進行調整。
席勒提出的三點是:首先,他認為,其他國家應當採取數字版UF准貨幣政策。他建議將這些電子貨幣稱為「籃子(baskets)」,以此表明,他們的價值會跟著「一籃子商品」走;其次,他建議,Square及PayPal等身處數字貨幣前沿的公司,應當考慮,支持以這些籃子貨幣進行自動支付,甚至進行跨國交易也行,因為這些籃子貨幣的價值會自動根據各國商品價格指數的變化進行調整;最後,他建議各國創立多個籃子貨幣,如此,高齡民眾們以及年輕房主的產品需求等就能夠通過不同的籃子貨幣反映出來。
另外,席勒還對與國家增長息息相關的金融資產前景進行了展望。他表示,「市場將會出現一個『萬億票』單位,這個概念由我和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金融學副教授馬克·卡姆斯特拉(Mark Kamstra)共同倡議,其代表了國家最新GDP年度預期數額的萬億分之一。此外,還應該有另一個能夠根據人均日耗量而自行增減的貨幣單位。這個貨幣可用於撫恤金使用,並可以一種代間風險分擔的形式支付社會保險金。代間風險分擔是指,向年長者支付的社會保險金額將會根據整體消費趨勢的變化而變化。由於市場中存在多種類型的籃子貨幣,價格的制定和長期明智協議的簽署將會變得更加容易。」
隨著數字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所有這些都將變為可能,當前金融系統中的有效部分將能夠藉此得以保存,並進行升級更新,提高效率。不過,對於那些信奉另一種全然不同創新形式的比特幣信徒們來說,席勒的看法不會讓他們滿意。但不可否認,席勒的看法確實電子貨幣在現有貨幣系統中的定位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起點。

熱點內容
數字教育元宇宙 發布:2025-05-17 08:07:28 瀏覽:368
數字貨幣常山北明 發布:2025-05-17 08:07:25 瀏覽:646
TRX跪姿俯卧撐視頻 發布:2025-05-17 07:53:01 瀏覽:254
元宇宙在哪可以玩 發布:2025-05-17 07:52:10 瀏覽:912
已知距離算沖擊力 發布:2025-05-17 07:18:11 瀏覽:433
區塊鏈發展的政治意義 發布:2025-05-17 07:17:24 瀏覽:172
比特幣熱潮導致顯卡漲價 發布:2025-05-17 07:13:06 瀏覽:325
公羊trx落地多少錢 發布:2025-05-17 07:06:07 瀏覽:829
BTC礦池挖礦地址 發布:2025-05-17 07:03:06 瀏覽:755
usdt投資顧問 發布:2025-05-17 06:52:27 瀏覽: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