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比特幣問答 » 防範比特幣金融風險

防範比特幣金融風險

發布時間: 2023-06-20 02:25:51

1. 為什麼要遏制虛擬貨幣風險

繼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公告》,ICO交易平台被央行等七部委公告全面叫停之後,9月14日,比特幣中國宣布停止平台上所有數字貨幣交易;火幣網、OKcoin等比特幣交易平台也相繼宣布下架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9月15日,火幣網、OKcoin幣行相繼發布公告稱,即日起暫停注冊、人民幣充值業務,將於9月30日前通知所有用戶即將停止虛擬貨幣交易。並將於10月31日前,依次逐步停止所有數字資產兌換人民幣的交易業務。消息一經發布,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市場形成巨大沖擊,比特幣交易價格持續跳水,迅速跌破20000元大關,讓比特幣投資者看得驚心動魄。

目前,我國已經入場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投資者大致可分為兩類群體,一類是長期看好比特幣,不管政策怎麼變,他們都願意繼續持有比特幣。這類群體如果是具有風險承受力的投資者,其作出繼續持有比特幣的決策也無可厚非。另一類是短期的投機者,他們遇到政策的變化和價格的波動,可能就會拋出比特幣變現退出。如果我國比特幣交易平台停止交易,這類群體應該盡快在平台公告的停止交易時間之前變現或提現。作為另類金融市場的投資者,在政策信息非常明確之後,應該意識到比特幣投資風險,放棄任何僥幸心理和非理性沖動。總之,不管是繼續持有還是拋掉,都應該對比特幣的風險有「願賭服輸」、「買者自負」的態度。

中國政府防控虛擬貨幣風險,對虛擬貨幣說「不」,禁止發行代幣進行融資,停止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集中競價交易,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國金融消費者的利益,防止比特幣風險傳染至我國金融體系,維護我國金融安全和穩定的重要舉措。當前主權國家依然是世界政治的根本,這也是世界金融制度的特點。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試圖挑戰主權國家的貨幣發行權,要求貨幣發行去國家化等是行不通的。我國對於貨幣形態的數字化有著清醒的認識,也正在積極部署相關工作,央行專門成立了課題組和數字貨幣研究所探索主權貨幣數字化。經過這一輪虛擬貨幣市場和監管的洗禮之後,我們期待,在央行主導下盡快推出我國自己的主權數字貨幣,助力我國數字金融早日走入全球化時代,繼續引領全球數字金融的發展。

虛擬貨幣存在很多不可控風險,貨幣數字化將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

2. usdt交易中國合法嗎

不算違法,但存在法律風險。
2017年9月,在央行聯合七部委發出《關於代幣融資風險公告》,明確禁止人民幣和數字貨幣的交易以及禁止ICO(InitialCoinOffering的縮寫,意即首次公開募集數字貨幣)發行。
法院提醒,虛擬貨幣的投資交易不受法律保護,投資者要保持清醒理性。虛擬貨幣不是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代償性和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3. 比特幣為什麼在中國不合法

比特幣現在交易也很受歡迎,但現在很多國家都禁止比特幣交易.在我國,明確禁止比特幣交易.很多人不明白,下面金投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比特幣為什麼在中國不合法?

比特幣在中國被禁止的原因:

【1】比特幣作為虛擬資產,存在監督風險.

比特幣是網路虛擬資產,具有匿名流通交易性和中心化等特點,監督層難以發揮監督作用,非法者容易利用比特幣洗錢.

【物團哪2】比特幣不是政府機構發行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

因為比特幣沒有特定的發行機構,而是通過網路節點來計算的,所以比特幣取代傳統的貨幣.管理層也明確了比特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否定了比特幣的貨幣地位.

【3】通過封殺比特幣,防範一系列不可預知的金融風險.

在我國站在國家罩碼戰或虛略水平上的考慮,通過阻止金融機構比特幣相關行業,防止不可預測的金融問題.

4. 金融機構緊急與虛擬貨幣劃清界限,屢次出手打擊的原因是什麼

緊接著,6月21日下午,央行又出手給虛擬貨幣一記重拳,直接約談了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支付寶等在內的主要銀行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要求各類機構都不得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服務,包括賬戶開立、交易、清算、結算等。

消息一出,比特幣迅速跳水,跌幅達到了10%,價格已經跌到了32000美元/枚;以太坊、狗狗幣、瑞波幣跟跌,這些虛擬貨幣今年以內,價格已經較高點跌去了一半不止。隨後,比特幣下跌引發了市場的風險,短短一天,虛擬貨幣市場爆倉人數超過了17萬,爆倉金額合計達到了65億美元。

近年來,我們國家的監管部門一直在持續加強對虛擬貨幣的監管。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就發起牽頭,聯合了工信部等四大部門,共同對外發布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這個通知否認了比特幣作為貨幣的合法性與可能性,並要求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任何業務。2017年,各類虛擬貨幣發行的融資業務也被監管叫停,在這之後,人民幣與比特幣交易算是正式脫軌了。

今年以來,國家出手加強對虛擬貨幣的監管的力度又加強了。大家如果留一點心,就不難發現,目前在網路等搜索引擎上,已經很難查到虛擬貨幣交易的相關網站了,同時,原來非常活躍的幣圈大V也消聲滅跡,很多大V的微博 歷史 內容已經無法查看。

那麼,國家為什麼緊急出手對虛擬貨幣進行重磅打擊呢?

今年的5月21日,國務院金融委在北京召開了一次會議,會上專門討論了虛擬貨幣交易行為,並且把這作為國家防控金融風險,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維護金融安全和穩定的重要工作。今年之後,國家對於比特幣的監管和整治,幾乎都是在貫徹這一次會議的精神。

其實啊,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最根本的問題,是監管問題,背後最大的風險除了炒幣本身的風險之外,是一系列犯罪活動的風險。

首先,比特幣的交易規則和交易平台是沒有經過主權國家認可的,他作為貨幣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國內有很多人,看到別人早年炒作比特幣發了財,眼紅腦熱也去投資了,很多人一開始投了一部分資金進去,賺錢後嘗到甜頭,持續加碼,最後走火入魔甚至變賣家產,今年以來,比特幣的這場暴跌,損失錢財可能都還是好的了,很多人因此家破人亡,堪稱凄慘。

並且,現在對比特幣沒有統一的監管,24小時可以交易的比特幣跟股票不同,完全游離於法外,因此呢,很多不法分子會利用炒幣活動跨境轉移資產,進行X錢,這對於任何國家來說,都是不會被允許的。

比特幣在中國被這樣圍剿,未來的路真的就很難走了,大家不要跟國家作對,該退出的還是盡快退出,再不聽國家的話,到時候怕是要後悔都來不及。

5. 交易比特幣在中國受保護嗎

法律主觀:

比特幣,又叫比特金,是一種虛擬貨幣,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比特幣投資目前在我國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證明其合法,也沒有法律禁止比特幣的發展,但是比特幣投資在高收益的表象下也存在著非常大的法律風險。因為比特幣僅僅是一種技術和方法,不存在是否是騙局的說法,但不同的比特幣投資根據其形式不同,有可能是騙局,更有可能涉及違法犯罪。同時,由於乎侍比特幣是由網路虛擬貨幣,就有著被網路病毒侵入的風險,也不乏有的違法者建立虛假的比特幣交易網站櫻姿騙取比特幣的現象。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的規定,比特幣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綜上所述,我國法律沒有說比特幣是否合法,但卻禁止其作為貨幣在市場上的流通使用。

法律客觀:

《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一比特幣具有沒有集中發行方、總量有限、使用不受地域限制和匿名性等四個主要歲頌吵特點。雖然比特幣被稱為「貨幣」,但由於其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應當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6. 禁止虛擬貨幣交易的法規

《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
為了維護金融穩定,保護人民財產安全,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就虛擬貨幣交易炒作問題,約談了部分銀行和支付機構。6月21日晚間,中國農業銀行率先發布聲明表示:將嚴格落實國家有關監管要求,堅決打擊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禁止使用本行服務進行虛擬貨幣交易。隨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和支付寶等機構紛紛發表類似聲明,表示將持續加強排查監測力度,一經發現相關行為,立即採取暫停賬戶交易、終止金融服務等措施,並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拓展資料】
據我調查發現,隨著各大銀行和支付寶的一紙公告,比特幣交易價格出現大幅波動。根據比特幣網站Coindesk數據顯示,22日晚20時27分,比特幣急速下跌至29771美元,在過去的24小時累計跌幅達到了9.12%,距4月份比特幣史上最高點62829美元已斬至腰部下方。其他虛擬貨幣也大幅下跌,以太坊一度跌超10%,跌破1900美元/枚;幣安幣、艾達幣跌超5%,狗狗幣跌近16%。
監管層層加碼,近期重拳頻出
近年來,監管部門對虛擬貨幣領域的監管和整治從未停止。2013年1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印發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強調比特幣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也不是銀行、保險等金融體系中的金融產品,而是一種虛擬商品。
2017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發布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也明確規定:「代幣發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有關部門指導各地集中取締173家非法發售代幣票券的平台,此後保持監管高壓態勢,累計清退38家境內新增平台。
今年5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布《關於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規定有關機構不得開展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同時提醒消費者也要提高風險防範意識,謹防財產損失。
5月21日,國務院金融委要求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金融委首次提出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
5月26日,內蒙古發改委發布《關於堅決打擊懲戒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八項措施(徵求意見稿)》。其實早在今年3月份,內蒙古政府就要求在2021年4月末前關停所有虛擬貨幣「挖礦」項目,但是很多礦主換了馬甲繼續「挖礦」。為此,內蒙古發改委專門設立了舉報平台,呼籲廣大群眾積極舉報非法「挖礦」活動。隨後,雲南、青海、四川等部分電價較低地區也紛紛出台文件要求停止虛擬貨幣「挖礦」行為。
金融風險大,與節能減排背道而馳
為何中央、各地方政府頻頻出台相關政策,對虛擬貨幣進行全面封殺主要原因在於虛擬貨幣具有高度匿名性、去中心化發行等特點,不但脫離實體經濟,而且還成為洗錢、販毒、走私、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載體,嚴重擾亂市場經濟金融正常秩序,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據業內人士分析,炒作虛擬貨幣至少存在三大風險:「一是虛擬貨幣沒有實際價值支撐,也沒有主權信用和商業信用,價格容易被操縱,出現暴漲或暴跌現象;二是境內當前已沒有虛擬貨幣交易場所,『翻牆』在境外購買沒有消費者保護措施,投資者只能自負損失;三是虛擬貨幣容易受到『馬斯克式』的炒作,投資者在短時間內被『割韭菜』,從而遭受巨大財產損失。」

7. 比特幣其實是一場騙局,央行一錘定音,中科院也早已發聲警告,你了解嗎

中信銀行根據國家政策要求,也開始「封殺」比特幣,禁止賬戶用於比特幣交易。如發現,中信銀行有權採取暫停相關賬戶交易、注銷相關賬戶等措施。此外,中國科學院教授關表示,鑒於中國承諾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有必要實施法規,以減少比特幣開采和未來新興產業的碳排放。因為經過研究發現,很多人因為痴迷比特幣而使用高能耗的電腦來挖掘比特幣。

據估計,中國比特幣區塊鏈的年能耗將在2024年達到峰值,約為296.59太瓦時。比特幣按1太瓦時計算,如果是10千瓦時,年耗電量將達到3000億千瓦時。用電量的增加無疑會產生13.35億噸的碳排放,而這種能源消耗已經成為中國十大能源消耗之一。其實在中國,早在2017年,內蒙古就開始整頓虛擬貨幣礦業。今年2月,內蒙古明確表示,將在4月底前關閉所有虛擬貨幣開采項目。總之,比特幣作為虛擬貨幣,是沒有金銀支撐的。產品和服務雖然可以購買,但最終是沒有價值的。所以人一定要睜大眼睛,避免被剪。

8. 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將受限制,你對此怎麼看呢

我認為應該限制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這樣可以防止金融風險,防止因為挖礦浪費資源。

比特幣交易十分火熱,很多人都加入了比特幣為首的買賣當中,但是這裡面蘊含著很大的風險,為了避免金融發生風險,國家有關部門對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都進行了限制,加密貨幣市場受此打擊出現了崩盤,比特幣的價格一路下跌,甚至跌倒了3萬美元左右。

一、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受到限制,說明國家了對比特幣的態度。

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受到限制,表明了國家對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的態度,表明不會承認普通人交易合法性,挖礦這種浪費資源的行為,也會受到嚴格打擊。由此可見,國家對加密貨幣並不歡迎,對加密貨幣市場的火熱,感受到了金融風險,因此出手給加密貨幣市場降溫。

限制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可以防範金融風險。大家對此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9. 比特幣是否屬於虛擬財產受法律保護

根據文中公布的北京仲裁委員會裁決書的電子掃描件,仲裁庭認為:「本案中包括比特幣在內的虛擬貨幣屬於虛擬財產,受法律保護。103010第127條規定,法律對互聯網上的數據和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我國目前沒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包括比特幣在內的虛擬貨幣進行交易。」

北京仲裁委公布的與主流不同的判決,再次凸顯了比特幣涉及的虛擬貨幣糾紛的爭議性。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的背景下,如何統一此類案件的司法裁判標准,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合法性爭議:全部非法,還是部分合法?同一款,兩種解讀。半年前的《通知》是明確了所有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活動,還是只將虛擬貨幣活動作為非法金融予以禁止?

可以說,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如果受中國法律保護,其前提是必須符合《民法典》中對虛擬財產的認定。

可以看到,在上述案件的「認為」部分,北京仲裁委提出:「本案中包括比特幣在內的虛擬貨幣屬於虛擬財產。」

那麼,虛擬貨幣真的屬於虛擬財產嗎?

對於這一認定,第一個爭議點是各方對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解釋空間。

如前所述,《民法典》確實承認了虛擬財產的法鋒絕律地位,但沒有明確虛擬財產的構成要件,其他法律、行政法規也不明確。

唯一涉及的是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委發布的《民法典》。其中,在定義比特幣的屬性時提到:「在性質上,比特幣應該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同等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該作為貨幣在市場上使用。」

需要說明的是,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王錦在2020年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號文中指出,虛擬物品不是一個法律概念,唯一與之法律上近似的概念是《從比特幣的法律性質談比特幣糾紛的裁決思路》號(2021年1月1日起廢止)第127條規定的虛擬財產。

另外,上述行政法規只提到了比特幣,沒有談到其他虛擬貨幣屬性。

也有律師持否定觀點,認為在我國目前的監管體制下,虛擬貨幣無法獲得合法地位。

他進一步指出,由於2021年9月央行、最高人民法院等十部門發布的銀含姿《民法總則》(以下簡稱《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第一條第二款第一句明確提到「與虛擬貨幣有關的業務活動屬於非法金融活動」,因此虛擬貨幣失去了合法性,無法受到法律保護。

但也是基於本《通知》第一條第二款,但該款第二句是北京仲裁委引用的:「涉嫌非法買賣代幣、擅自公開發行證券、非法經營期貨業務、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以及以中央對手方身份買賣虛擬貨幣、為虛擬貨幣交易、代幣發行融資、虛擬貨幣衍生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價服務等其他與虛擬貨幣相關的經營活動。

因此,北京仲裁委認為,《通知》並未禁止一切以虛擬貨幣為標的的交易活動,而是將與虛擬貨幣相關的經營活動作為非法金融活動予以禁止。

劉洋也同意北京仲裁委員會的裁決。

他說,虛擬貨幣相關業務只有涉嫌非法金融活動才應該受到控制,而不是所有與金錢相關的行為,比如持有虛擬數字貨幣。持有本身不違反任何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

對於《通知》發布後的部分合法性,劉洋引用了第一條第四款第二句話:「法人、非法人組織、自然人投資虛擬貨幣及相關衍生品,違反公序良俗的,相關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由此造成的損失由其自行承擔。」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所有投資虛擬貨幣及相關衍生品的民事法律行為都老羨被認定為無效,就不需要加上『違背公序良俗』這句話。」劉洋認為,只有在投資行為違反公序良俗的情況下,相關民事法律行為才能無效。換句話說,如果投資行為不違反公序良俗,民事行為是有效的,有效的後果是受法律保護。

回到本文開頭的判決本身,北京仲裁委的審理也包含了其對發展中的新生事物寬容審慎的判決思路。

《通知》頒布前,王錦在前述文章中指出,在民商事審判中,一方面要考慮監督的相關規定,支持監督機構依法有效行使監督職能;但也要嚴格區分民商事審判和行政監督的不同職能。

「最好從法律角度看待行政監督領域的這種禁止性規定,不要過度干預。」王錦認為,在不明顯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不明顯損害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應盡可能保障雙方的契約自由。

「在大多數商人和律師看來,比特幣明顯具有財產屬性,但監管發聲,司法系統必須尊重。」夏海龍對此有明確的看法。在我國目前的監管體制下,虛擬貨幣無法獲得合法地位。

審理尺度不同:對虛擬財產的認定存在差異。在司法實踐中,北京、上海等地多家法院認可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具有虛擬財產的屬性,而更多地方中級法院不認可比特幣以外的虛擬貨幣的屬性。一些法院承認比特幣是虛擬財產,但稱其「缺乏合法的經濟評估標准」。

不同當事人對虛擬貨幣的法律性質和國家相關規定的把握,加上審判的價值取向,造成了「同案不同判」的現象。

例如,2021年8月,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2021)京03第10254號]認為,比特幣的物理存在形式是數字代碼,存在於網路空間,可以用現有的計量標准量化其價值。因此,根據法律規定,比特幣可以視為網路虛擬財富。

產的特徵,具有物的屬性。

2021年11月,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21)滬01民終11624號】認為,BSN幣作為一種虛擬貨幣,是使用礦機(超級計算器)連接指定礦池根據特定演算法完成特定工作任務後所獲得的獎勵。從其產生的過程看,挖礦的過程凝結了人類的勞動成果,具有一定價值;由於其特定的程序和演算法的限制,也不可能無限生成,具有稀缺性;挖出之後,所有權人可以上特定的交易平台進行交易兌現,可以進行使用支配。BSN幣具有虛擬財產的屬性,可以作為普通商品進行交易。

與此同時,更多的地方中級法院則對除比特幣以外的虛擬貨幣的財產屬性不予認可,部分法院認可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財產,但稱其「缺乏合法的經濟評價標准」,故最後的審判結果還是指向「訴請不予支持」「合同無效」「不屬於民事訴訟案件受案范圍」「風險自擔」。

比如,2021年7月,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2021)粵04民終2401號】認為,由雲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創立的數字代幣CC幣是未經批准由平台發行,數量由平台自由發放,並不凝結人類抽象勞動,且無法用現有的度量標準度量其價值,因此該數字代幣不屬於網路虛擬財產,不具備商品的流通性。

2021年11月,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2021)湘01民終11978號】認為,案件中涉及的虛擬貨幣既非貨幣,亦不具備虛擬財產的商品屬性,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的行為,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故本案涉嫌刑事犯罪,不屬於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受案范圍。

2021年12月,貴州省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2021)黔03民終9625號】認為,以太坊不由當局發行,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也不具有種類物的屬性,亦無法用法定貨幣進行量化。

2023年2月,浙江省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22)浙10民終352號】認為,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財產,缺乏合法的經濟評價標准,參與虛擬貨幣投資交易產生的風險應當由參與者自行承擔。

此外,在司法實踐中,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糾紛案件還面臨哪些裁量難題?

婁鶴表示,相關案件面臨取證難、司法程序處置難等困境,由於虛擬貨幣的技術屬性,在案件處理中會涉及信息壁壘、域外取證及認定標准不統一等;對虛擬財產進行凍結、委託第三方處理等。

「一方面,我國已經明確將虛擬貨幣相關行為定義為非法金融活動,因而否定了基於虛擬貨幣主張經濟利益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有大量其他國家並未禁止虛擬貨幣,行為人又的確能夠通過虛擬貨幣獲得實際的經濟利益。」夏海龍指出,在涉虛擬貨幣的刑事案件中,如何對相關的「盜竊」、詐騙行為定罪、犯罪金額如何認定等問題均存在較大爭議,亟待解決。

婁鶴也認為,此類案件在經濟損失的認定上有難度。「目前相關認定標准不統一,去中心化特點導致虛擬貨幣在不同市場的價格差異,價格波動較大。」他說道。

其實,國內在目前審判尺度不一的情況下,對於承認虛擬貨幣財產價值的糾紛案件,便存在著價值認定的「矛」與「盾」。

判例中的比特幣價值:零、市場價,還是共同認可價格?「《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中亦認可比特幣屬於『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雖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但仍具有財產性價值,如果一概拒絕予以保護,對當事人而言恐有失公平。」

以全國首例涉比特幣的仲裁裁決撤銷案件【(2018)粵03民特719號】為例。

2017年12月2日,當事人簽署的一份協議中規定,高某要分三期將李某委託其進行理財的數字貨幣資產(20.13個比特幣、50個比特幣現金、12.66個比特幣鑽石)全部歸還至李某的電子錢包。

結果,該協議簽訂後,高某未履行合同義務。

李某遂根據協議中的仲裁條款向深圳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提出要高某歸還上述數字貨幣資產相等價值的美金和利息等訴求。

仲裁庭經審理認為,高某未依照案涉合同的約定交付雙方共同約定並視為有財產意義的比特幣等,構成違約,應予賠償。

在比特幣的財產價值上,仲裁庭參考李某提供的okcoin.com網站公布的合同約定履行時點有關BTC(比特幣)和BCH(比特幣現金)收盤價的公開信息,估算應賠償的財產損失。

高某宇隨後訴至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求深圳中院撤銷上述仲裁裁決,撤裁的主要理由是該仲裁裁決違反我國公共利益。

具體而言,高某主張,根據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自2017年9月4日起,任何交易平台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

因此,自2017年9月4日起,okcoin.com網站提供數字貨幣的交易及定價均為非法。仲裁裁決認定高某賠償李某與比特幣等值的美元,再將美元折算成人民幣,實質上是變相支持了比特幣與法定貨幣之間的兌付、交易,因而違背社會公共利益,故仲裁裁決應予撤銷。

2021年11月份,北京仲裁委官網發布的《中國商事仲裁年度觀察(2021)》(下稱《年度觀察》)中,將該案稱為全國首例涉比特幣的仲裁裁決撤銷案件,亦是近年來法院確認仲裁裁決違背公共利益並予以撤銷的極少數案件之一。

根據《報核規定》第3條,人民法院認為我國內地仲裁機構作出之仲裁裁決違背公共利益而擬予撤銷的案件必須逐級上報最高院批准。

也就是說,該案結論已得到最高院背書,因此結論具有可參照性和可復制性,對未來司法和仲裁實踐均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年度觀察》認為,《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中亦認可比特幣屬於「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雖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但仍具有財產性價值,如果一概拒絕予以保護,對當事人而言恐有失公平。

而在上海部分法院的判決中,在確定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價值時,並未如上述仲裁裁決一樣採用第三方平台所公布的比特幣市場價格,而是採用當事人共同認可的價格作為標准,以此避開了監管部門對虛擬貨幣的兌付、定價和信息中介的禁止性規定。

「如何在不違反國家貨幣政策的前提下客觀公平地確定虛擬貨幣的財產價值並對其予以保護,是未來司法實踐需要解決的難題。」《年度觀察》提到。

婁鶴認為,在民事及刑事案件處理過程中,都不可避免涉及虛擬財產都定價問題,通常可以參考標准有:根據用戶真實貨幣的投入計算;根據市場交易價格來確定;網路運營商確定的定價;根據受害者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來確定。

相關問答:請問中國唯一合法虛擬貨幣是什麼?

我國並沒有一種合法虛擬貨幣的。對於虛擬貨幣(比如比特幣)中國目前沒有說不合法,但也沒說合法,只是禁止虛擬貨幣的交易,但是還是有很多中國人交易,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對相關行為作出了明確規范,七部委聯合發布的《公告》明確指出,代幣發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虛擬貨幣:比特幣

10. 解讀關於《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政策

昨天3月21日晚上10點許,國務院金融發展委員會研究部署下一階段的金融領域的重點工作,很多朋友讓我解讀一下,其實很多人關注的是第二條,要堅決防控金融風險,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範個人風險向 社會 領域轉移。大家也在問我怎麼看這個事。

如果說讓我來看這個事情,這一條當然是比較重點的工作,但是他作為整體的一部分,不可能單獨存在,這是其一

其二這種報告的每一個字都有來歷的,有緣由的,不能單看一條叫整體報告,那麼要看這個報告首先要想一想這個報告的目的,這是很重要的,因為知道了他的目的就知道她之後出的細則,還有這些細則落地的力度。

那麼你要想知道這份報告的目的呢,你就需要了解一下它產生的原因,也就是他為什麼要出這個報告或者當前的背景是啥

那麼我們看一下當前的背景,那麼第一個背景是已經進行了很多輪的放水,而且包括美聯儲也好還有歐洲中央銀行、日本銀行等世界主要經濟體都沒有明確量化寬松政策退出的時間,也就是說現在國際通脹很嚴重,而且這種通脹還會繼續,,因為放水有可能沒結束。那麼這種情況下一定會給我們帶來一些輸入性通脹。啥意思呢?就是美元印多了,這錢會跑到我們國家買買,這也就是美元收購全世界的一個整體的套路。

第二個就是我們的經濟抗風險能力一直很強,因為美元進出有管制,但是現在存在一個漏洞就是美元可以通過買賣比特幣來侵入到我們國家來買賣各種資產,而且之後也可以通過出售比特幣的方式換成其他國家的貨幣把美元抽走

那麼第三點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飛漲的影響,國內的各種生產材料也在價格上漲,那麼這就給很多實體企業帶來比較大的一個壓力,因為成本上升了,而且缺錢沒錢融資也比較難,那麼主要是這三個大的一個環境。

所以我覺得這個工作部署的核心要素有兩條。第一條,就是要解決實體經濟存在這種壓力,也就是說我們可能會放水,那第二條,可能會容許人民幣升值,有可能會逐漸放開匯率,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我們通過會議要求的原文來驗證一下,看這樣理解對不對。

首先這個要求的第一句話就是開宗明義

你看這段話,很明白,大的環境就是流動性退潮,消費抑制原材料上漲,各種實體企業市場經營遇到很多挑戰。那麼我們怎麼做呢,先看後一句,利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合理充裕,也就是說流動性不夠需要放點水,合理充裕就是咱方式也別放多了,這也就是說穩字當頭的一個意思。而且你放水一次別放的太多,結果你覺得多了一下就猛收回來,那就成急轉彎了,他說不要急轉彎嘛,所以呢我猜可能會分階段分批次的進行放水。

那麼他說科學精準實施宏寬調度啥意思呢,也就是說咱放水是救實體企業的,不是要讓水流到股市,樓市、幣市的,流通到那些地方你就增加了整個系統的金融風險

那麼接下來具體第三條就是對這個總綱具體的一些要求和解釋。

第一點是進一步服務好實體經濟,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繼續實施直達實體經濟的 ,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大力支持普惠小微鄉村振業製造業 科技 創新和綠色轉型發展。這句話說得很清楚,放水要放到哪些實體經濟說的就是中小微企業也好,創新性也好,執照業也好。而且前段時間有個貨幣政策很有意思,他叫精準滴灌,啥叫滴灌呢?就是要把水一滴一滴直達這些實體經濟,不能流到其他地方。

那麼我們來看下第二點,堅決防控金融風險,堅持底線思維,加強金融風險全方位的掃描預警,推動中小企業、機構化險,著力降低信用風險,加強平台企業金融活動監管。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 社會 風險傳遞。要維護股債匯市場穩定,嚴厲打擊證券違法行為,嚴懲金融違法犯罪活動,要嚴密防範外部風險沖擊,有效應對輸入性通脹,加強預期管理,加強市場監督,做好應對預案和政策儲備,主要啥意思呢?其實就是把當前遇到很多困難,由於疫情影響,實體經濟不咋地,把錢都跑到虛擬經濟上去了 ,而且泡沫越吹越大,泡沫一吹破,就會帶來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也就是說你自己投資那屬於個人的風險,結果投資都是垃圾東西,泡沫越吹越大,一破可能會影響其他方面,就變成了 社會 領域的風險。另外國外放水一下停不下來,國內有可能也會放水。那麼美元就會過來收割,通過比特幣買賣把美元提走,可能會留下一地雞毛,這也是一個問題點。

第三個點呢,葉飛事件還在發酵,股市可能會產生一系列不可控的風險,所以一方面要想辦法把錢從虛擬經濟往實體經濟趕,第二方面放在新的水由實體經濟再流到虛擬經濟,增加新的風險。這段話主要意思是繼續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加快資本市場改革,推動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深化進入機構改革回歸本源堅守定位,遵循綠色理念。開展投融資行為,繼續擴大高水平的金融開放。

這第三點其實要說的就是匯率要逐步開放,因為他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問題,遵循綠色理念開展融資活動,繼續擴大高水平的金融開放,說的意思就是金融改革開放還會繼續堅持下去,不會收手。而且人家做投資和融資也是鼓勵和支持的。

但是你需要是綠色的,還是綠色的,你要對整個經濟體系是無害的,不能又耗能又耗電又沒啥價值。

那麼整個工作要求就解讀完了,那麼怎麼看待市場的變化呢?

我覺得有幾點要注意:

第一:比特幣可能會成為美元侵入和收割中國實體經濟的工具,必須要嚴格管控,而且馬上要到了用電的高峰期,各省都有比較大的用電缺口,所以像比特幣這種高能耗的挖礦將會被嚴厲打擊。

第二:各大銀行各大金融機構各大平台都可能回出詳細的政策、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這些實體經濟,同時要抑制虛擬經濟的發展,以應對接下來的輸入型通脹,分階段放水、匯率放鬆等行為。

第三:隨著 各種政策的出台,市場情緒可能會被進一步的打壓,不過當所有政策落地之後,可能還會有部分水到處亂流。當然整體還是要看美國下半年的是否放水成功。

以上的各種分析僅僅是我的一些瞎猜。

熱點內容
s9礦機一天產出 發布:2025-07-13 14:18:51 瀏覽:758
青島流亭機場到青島國際博覽中心怎麼去 發布:2025-07-13 14:13:42 瀏覽:836
超級礦機邀請碼 發布:2025-07-13 14:05:18 瀏覽:211
三大礦機巨頭是那些 發布:2025-07-13 13:51:32 瀏覽:566
ETH礦機有多耗電 發布:2025-07-13 13:50:38 瀏覽:892
類似以太坊的平台騙局 發布:2025-07-13 13:17:48 瀏覽:540
幣圈領域跑分 發布:2025-07-13 13:08:29 瀏覽:260
bch比eth哪個更值錢 發布:2025-07-13 13:06:37 瀏覽:686
usdt交易平台軟體視頻 發布:2025-07-13 12:58:33 瀏覽:950
以太坊網路轉賬失敗 發布:2025-07-13 12:58:19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