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名校
❶ 蘇黎世聯邦理工ETH怎麼樣
歐洲大陸國家大學中排名最高的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享有「歐陸第一名校」的美譽,在2020 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上位居第6名。該校創立於1855年,歷屆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有32位諾貝爾獎得主(包括愛因斯坦)、4位菲爾茲獎得主、1點陣圖靈獎得主。ETH在歐洲及世界都是一所頂尖的理工院校,在工程科技領域享有極高的聲望,工程技術和自然科學領域都為世界11位。
❷ 世界大學排名2020最新排名
2019年6月19日,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公布2020年世界大學排行榜,共計1001所大學上榜。
排名前100名的榜單如下:
1、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美國
2、斯坦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美國
3、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美國
4、牛津大學 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國
5、加州理工學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美國
6、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ETH Zu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士
7、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國
8、倫敦大學學院 UCL 英國
9、帝國理工學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英國
10、芝加哥大學 University of Chicago 美國
11、南洋理工大學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NTU) 新加坡
11 新加坡國立大學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新加坡
13、普林斯頓大學 Princeton University 美國
14、康奈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美國
15、賓夕法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美國
16、清華大學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國
17、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美國
18、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 美國
18、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EPFL - 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瑞士
20、愛丁堡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英國
21、密歇根大學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美國
22、北京大學 Peking University 中國
23、東京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日本
24、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美國
25、杜克大學 Duke University 美國
25、香港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中國香港
27、曼徹斯特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英國
28、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美國
29、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亞
29、多倫多大學 University of Toronto 加拿大
31、西北大學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美國
32、香港科技大學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國香港
33、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英國
33、京都大學 Kyoto University 日本
35、麥吉爾大學 McGill University 加拿大
35、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美國
37、首爾國立大學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韓國
38、墨爾本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澳大利亞
39、紐約大學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美國
40、復旦大學 Fudan University 中國
41、韓國高等科技學院 KAIST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韓國
42、悉尼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澳大利亞
43、新南威爾士大學(悉尼)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 Sydney) 澳大利亞
44、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 英國
45、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 美國
46、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中國香港
47、昆士蘭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澳大利亞
48、卡耐基梅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美國
49、布里斯託大學 University of Bristol 英國
50、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
51、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加拿大
52、香港城市大學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中國香港
53、巴黎文理研究大學 Université PSL 法國
54、浙江大學 Zhejiang University 中國
55、慕尼黑工業大學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德國
56、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美國
57、布朗大學 Brown University 美國
58、蒙納士大學 Monash University 澳大利亞
58、東京工業大學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日本
60、巴黎綜合理工大學 Ecole Polytechnique 法國
60、上海交通大學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中國
62、華威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英國
63、慕尼黑大學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德國
64、阿姆斯特丹大學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荷蘭
65、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美國
66、海德堡大學 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 德國
67、格拉斯哥大學 University of Glasgow 英國
68、華盛頓大學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美國
69、台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中國台灣
70、馬來亞大學 Universiti Malaya (UM) 馬來西亞
71、大阪大學 Osaka University 日本
72、喬治亞理工學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國
72、哥本哈根大學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丹麥
74、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Universidad de Buenos Aires (UBA) 阿根廷
75、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 - 香檳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美國
76、蘇黎世大學 University of Zurich 瑞士
77、索邦大學 Sorbonne University 法國
78、杜倫大學 Durham University 英國
78、謝菲爾德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英國
80、魯汶大學 KU Leuven 比利時
81、伯明翰大學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英國
82、東北大學 Tohoku University 日本
83、奧克蘭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紐西蘭
=83、高麗大學 Korea University 韓國
84、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俄羅斯
85、萊斯大學 Rice University 美國
86、西澳大利亞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澳大利亞
87、浦項科技大學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STECH) 韓國
89、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中國
90、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美國
91、香港理工大學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中國香港
92、隆德大學 Lund University 瑞典
93、賓州州立大學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美國
93、利茲大學 University of Leeds 英國
95、成均館大學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KKU) 韓國
96、諾丁漢大學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英國
97、南安普頓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英國
98、波士頓大學 Boston University 美國
98、皇家理工學院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典
100、聖安德魯斯大學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英國
❸ ETH為什麼錄取率低更青睞哪一類的學生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是世界最著名的理工大學之一,享有「歐陸第一名校」的美譽,是一所世界頂尖的研究型大學。ETH常年在US news世界大學排行,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行,QS世界大學排行,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等各大高校排名上名列前茅,並開設著眾多的英語授課課程,還有著較高的性價比,因此吸引了全球各地的眾多學子,尤其是理工科學子。也正是因為這個,申請ETH的學生非常多,競爭是非常激烈的,而每個專業招收的人數並不算多,除去本土學生以及歐盟學生,招收的國際學生數量比較有限,所以錄取率並不高,申請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比較熱門的專業,比如物理,化學,建築,地球科學等。而碩士階段是ETH最為重視的部分。因此,相對於本科和博士,錄取的審核相對也會更為嚴格一些。
ETH在挑選學生時更傾向於名校,高績點的學生,就國內大學來說,雙非的學生他們是很少會考慮的,且錄取學生的GT分數也普遍偏高。當然對你來說,院校背景是有優勢的,也可以豁免托福。接下來可以主要focus在提升均分和刷GRE分數上。
❹ eth master offer有多難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又名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德語名 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簡稱ETH Zürich,英文名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坐落於瑞士蘇黎世,是享譽全球的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連續多年位居歐洲大陸高校翹首,享有「歐陸第一名校」的美譽。ETH是德語區高校之最,在全世界范圍與英語教學下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享有同樣崇高的聲譽。蘇黎世聯邦理工同其姊妹學校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及所屬研究機構共同構成了瑞士聯邦理工學院,隸屬於瑞士聯邦政府。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要求報名者提供的基本材料(原件復印件、翻譯件和公證件)包括:
1、一份針對所選專業的簡短申請書
2、個人簡歷(表格形式,請參見下方鏈接「獲得本科/碩士錄取後申辦簽證手續須知」)
3、重要證書(例如高校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碩士學位證書、大學錄取通知書)
4、成績單(須註明滿分和及格線)
報名本科、碩士的外籍學生須繳付150瑞郎的報名費。
因登記注冊數量龐大,所以不完整的登記注冊文件將被一律退回。
❺ ETH是什麼大學
ETH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簡稱,又名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是聞名全球的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連續多年位居歐洲大陸高校翹首,被譽為「歐陸第一名校」,以極低的錄取率和極高的教學淘汰率聞名。蘇黎世理工學院校友中,有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32名諾貝爾獎得主,4名菲爾茲獎得主、1名圖靈獎得主。該校是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成員。
蘇黎世理工學院位列2020QS世界大學排名第6位 、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3位 、2019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19位 、2020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25位。根據2020年6月10日最新消息,蘇黎世理工學院依然位列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6。
❻ 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相當於國內那個大學
很多人可能以為,發達工業國家最好的理工科大學,水平肯定強於中國最好的大學,其實未必。我來提供一點不同的意見,針對老歐洲擅長的電氣工程(強電)領域(西歐有著SIEMENS、Schneider以及ABB等電力領域知名企業)。這里拿歐陸第一名校ETH(強於RWTH)和國內「電氣四虎」清華西交等作對比,觀點引用自知乎上的清華本碩、ETH和EPFL讀博的舌戰群諸葛學長。
強電領域主要有電力系統、高壓與絕緣、電機、電力電子這幾個方向,在去年的時候跟這位清華的學長交流了一下,最起碼在電力系統和高壓這兩個領域,清華是肯定強於ETH的;電力電子的部分領域上是ETH強(不過PES的Kolar教授快退休了,退休後ETH這塊的水平也有著比較大的不確定性),下面再引用學長的一段話
電氣工程這一行說到底需要依靠雄厚的資金和強大的國力,這一點顯然是ETH無法提供的,近些年出了國以後發現國外名校的研究水平還不如國內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就我這大半年的認識,ETH除了Kolar組的中小功率電力電子之外,在高壓、電力系統、大功率電力電子、半導體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其實都不如國內高校。即便是最強的電力電子方向,過幾年Kolar教授退休後發展前景也是未知數。這一方面是規模的原因,例如電力系統方向ETH這邊只有一個教授和十幾個學生,清華這邊光教授就三十多個。另一方面是國內高校擁有更加充沛的資金,,有國家電網提供的資源和項目,與實際應用的聯系也更為緊密。一個新的拓撲或者控制策略,ETH這邊一般完成了模擬或者小尺寸實驗後發篇文章就算結束了,但在國內完全有機會將其應用到真實的系統中。單純考慮發文章走學術路線的話我待在清華可能是更好的選擇,我來瑞士純粹是因為不喜歡北美和國內的環境且瑞士這邊工作機會較多
❼ 國外電氣專業名校
個人就是學電氣的,學院也有好多同學出國的,大概了解了一下,也查查網站,大概是這樣的;
排名第一:MIT麻省理工•美國
有Research powerhouse之稱的美國麻省理工在此次QS世界大學電子電氣工程排名中拿到了第一名,其工科類專業實力非常強,尤其是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專業(EEC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更是世界聞名,該領域下研究課題包括了機器人科學、納米技術和量子信息處理、生物電子工程及計算機科學、網路安全與能源生產等領域。
排名第二: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學•美國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電子工程專業歷史課追溯到1893年,此時正是斯坦福大學第一位電子電氣教授受命於電力工程研究。如今,斯坦福大學電子電氣工程專攻與六大方向研究,分別是集成電子系統技術、光電學/電子顯微鏡技術/量子論、硬體/軟體系統、信息系統、生物電子工程以及能源環境領域。
排名第三:UC-Berkeley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Facult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以其教授和校友自建的120個研究項目而引以為傲。如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領域包括了物理電子學、微/納米電子機械繫統、人工智慧、計算機體系結構和工程、控制、智能系統和機器人研究。
排名第四:University of Cambridge劍橋大學•英國
與美國上述三大電子電氣學巨頭來說,英國劍橋大學電子電氣研究方向則更側重於光子學photonics研究,其他專業研究領域還包括固體電子學和納米科學、動力能源轉換、太陽能及其集成電力系統、電氣機械及驅動器設計、工業射頻和微波功率研究。
排名第五:ETH Zurich蘇黎世理工學院•瑞士
瑞士蘇黎世理工學院的信息技術與電子工程學院(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十分注重在生物醫學工程研究,其核心領域還包括集成系統研究、毫米波電子研究、電磁場和微波電子產品研究、自動化控制、神經信息學與大功率電子系統研究。
排名第六:University of Oxford牛津大學•英國
英國牛津大學電子電氣工程相關專業設立在電子光電工程學院,側重於光電學相關領域研究。研究團隊正致力於光電通訊、動態光學與光子學、微電子電路和模擬設備研究、電力開發、納米科學與掃描光學顯微鏡等方向的研究。
排名第七:UC-Los Angeles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子工程學院擁有三大研究方向:電路與嵌入式系統研究、物理波動電子學、以及信號處理學。學校擁有40個不同研究團隊在不同領域進行研究與學習。
排名第八:Imperial College London帝國理工學院•英國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電子電氣專業領域側重五大方向研究:電路系統、電力控制與功率、光學和半導體設備研究、通訊技術與信號處理研究以及智能網路系統研究。
排名第九: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學•美國
美國哈佛大學電子電氣工程學院十分強調跨學科研究,尤其側重於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學、計算機科學、以及生物工程方面的跨學科研究。跨學科研究方向包括量子電路設計、量子控制下的核磁共振研究等。
排名第十: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
新加坡國立大學與蘇黎世理工學院一樣是唯一兩所入圍前十的非英美國家大學。新加坡的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院主攻研究方向在信息與網路技術、智能控制與機器人研究、集成電路和嵌入式系統、微電子技術與設備、微波與射頻技術、電力與能源系統、信號處理與新媒體技術研究。
不難看出,美國和英國大學在電子電氣工程專業領域有非常雄厚的研究能力和學術能力,打算留學海外的同學要想讀世界頂尖的電子電氣學,英美兩國的大學不可否認地應該是首選。
不知道對於你有沒有用了,詳細可以訪問網站:http://www.168liuxue.com。
❽ 世界名校排行榜
2011世界大學排名(TOP100)
1、Harvard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哈佛大學 美國
2、Yale University 耶魯大學 美國
3、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劍橋大學 英國
4、University of Oxford 牛津大學 英國
5、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加州理工大學 美國
6、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倫敦帝國學院 英國
7、UCL 倫敦大學學院 英國
8、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學 美國
9、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麻省理工大學 美國
10、Columbia University 哥倫比亞大學 美國
11、Unversity of Pennsylvania 賓夕法尼亞大學 美國
12、Princeton University 普林斯頓大學 美國
13、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學 美國
13、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美國
15、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爾大學 美國
16、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澳洲
17、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學 美國
18、University Of Michigan 密西根大學 美國
19、University of Tokyo 東京大學 日本
20、Mcgill University 麥吉爾大學 加拿大
21、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內基梅隆大學 美國
22、King's College London 倫敦國王學院 英國
23、University of Edinburgh 愛丁堡大學 英國
24、Eth Zurich(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瑞士
25、Kyoto University 京都大學 日本
26、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大學 香港
27、Brown University 布朗大學 美國
28、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法國
29、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曼切斯特大學 英國
30、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
31、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美國
32、University of Bristol 布里斯託大學 英國
33、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學 美國
34、École Polytechnique 法國高等理工大學 法國
34、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加拿大
36、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美國
37、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悉尼大學 澳洲
38、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墨爾本大學 澳洲
39、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
40、New York University (NYU) 紐約大學 美國
41、University of Toronto 多倫多大學 加拿大
42、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港中文大學 香港
43、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昆士蘭大學 澳洲
44、Osaka University 大阪大學 日本
45、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新南威爾士大學 澳洲
46、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頓大學 美國
47、Monash University 莫納什大學 澳洲
48、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哥本哈根大學 丹麥
49、Trinity College Dublin 都柏林聖三一學院 愛爾蘭
50、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洛桑聯邦高等理工學院 瑞士
50、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學 中國
50、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首爾國立大學 韓國
53、University of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大學 荷蘭
54、Dartmouth College 達特茅斯學院 美國
55、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美國
56、Tsinghua University 清華大學 中國
57、Heidelberg Universität 海德堡大學 德國
58、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美國
59、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華盛頓大學 美國
60、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聖路易華盛頓大學 美國
61、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東京工業大學 日本
62、Emory University 愛默里大學 美國
63、Uppsala University 烏普薩拉大學 瑞典
64、Leiden University 萊頓大學 荷蘭
65、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奧克蘭大學 紐西蘭
66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英國
67 Utrecht University 烏德勒支大學 荷蘭
68 University of Geneva 日內瓦大學 瑞士
69 University of Warwick 華威大學 英國
70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美國
71 University of Illinois 伊利諾伊大學 美國
72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天主教魯汶大學 比利時
73 University of Glasgow 格拉斯哥大學 英國
74 University of Alberta 阿爾伯塔大學 加拿大
75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伯明翰大學 英國
76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謝菲爾德大學 英國
77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
78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爾夫特理工大學 荷蘭
78 Rice University 賴斯大學 美國
78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慕尼黑理工大學德國
81 University of Aarhus 奧胡斯大學 丹麥
81 University of York 約克大學 英國
83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喬治亞理工學院 美國
83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西澳大學 澳洲
83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聖安德魯斯大學 英國
86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諾丁漢大學 英國
87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明尼蘇達大學 美國
88 Lund University 隆德大學 瑞典
8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加州戴維斯分校 美國
90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凱斯西儲大學 美國
91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蒙特利爾大學 加拿大
91 University of Helsinki 赫爾辛基大學 芬蘭
93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以色列
93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 德國
95 Kaist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韓國高等科學技術學院 韓國
96 University of Virginia 弗吉尼亞大學 美國
97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匹茲堡大學 美國
9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大學 美國
99 Pure University 普渡大學 美國
99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南安普敦大學 英國
100 University of OsloNorway 奧斯陸 挪威
❾ 世界名校前100的排名
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 麻省理工學院
2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劍橋大學
3 Harvard University | 哈佛大學
4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倫敦大學學院
5 University of Oxford | 牛津大學
6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 帝國理工學院
7 Yale University | 耶魯大學
8 University of Chicago | 芝加哥大學
9 Princeton University | 普林斯頓大學
10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 加州理工學院
11 Columbia University | 哥倫比亞大學
12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Penn) | 賓夕法尼亞大學
13 ETH Zurich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4 Cornell University | 康奈爾大學
15 Stanford University | 斯坦福大學
16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17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8 McGill University | 麥吉爾大學
19 University of Toronto | 多倫多大學
20 Duke University | 杜克大學
21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愛丁堡大學
2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23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24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NU) |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25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26 King's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27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 東北大學
28 University of Bristol | 布里斯託大學
29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
30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3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32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蘭卡斯特大學
33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 香港科技大學
34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 (ENS Paris)
35 Kyoto University
36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 墨爾本大學
37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NU)
38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39 University of Sydney | 悉尼大學
40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 香港中文大學
41 Ecole Polytechnique
42 Brown University | 布朗大學
43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 紐約大學
44 Peking University
45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46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UQ) | 昆士蘭大學
47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48 Tsinghua University
49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MU) | 卡耐基梅隆大學
50 Osaka University
51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52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
53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TUM)
54 University of Glasgow | 格拉斯哥大學
55 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
56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IUC) | 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
57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58 University of Warwick | 華威大學
59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華盛頓大學
60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LMU)
61 Monash University | 莫納什大學
62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63 KAIST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64 Boston University | 波士頓大學
65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66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 謝菲爾德大學
67 Trinity College Dublin
68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T Austin)
69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7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 |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71 Lund University
72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 英國諾丁漢大學
73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 南安普頓大學
74 University of Geneva
75 Leiden University
75 Tohoku University
77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 伯明翰大學
78 University of Helsinki
79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UWA) | 西澳大學
80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81 Uppsala University
82 KU Leuven
83 University of Auckland
84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 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
85 Utrecht University
86 Nagoya University
87 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88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喬治亞理工學院
89 Aarhus University
90 Fudan University
90 University of Zurich
92 Durham University | 杜倫大學
93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94 University of Leeds | 利茲大學
95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香港城市大學
95 Pure University
97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STECH)
98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 匹茲堡大學
99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10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UCD) |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