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種行情 » 倫敦協議eth

倫敦協議eth

發布時間: 2022-03-26 07:41:33

『壹』 ETH是什麼網路協議

區域網絡協議
全名:ethnet 乙太網

乙太網的定義:
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06/0814/A20060814162566.shtml

『貳』 兩次世界大戰德國賠了多少錢

2010年,有歷史學家說,「一戰是在今年10月3日結束的」。這一天,德國默默地償還了一戰賠款,標志著德國的世紀罪責畫上了句號。德國《圖片報》稱:「(這)對德國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落下了帷幕,至少從財政上來說是這樣。」更重要的是,此舉也顯示今日的德國與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的德國之不同。同時,這一天也是東德西德統一20周年。
自1919年《凡爾賽和約》簽訂至201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20周年,德國歷時91年,耗費幾代人心血,付清最後一筆一戰賠款大約5950萬英鎊,總計償還大約1320億德國馬克。其實,德國的一戰賠款也是經歷了許多曲折的。
1919年6月28日,一戰勝利方協約國——英國、法國和美國簽署《凡爾賽和約》。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也就意味著承擔起這場戰爭的罪責,而在這場戰爭中,有將近1000萬人的性命被奪去。其中以法國尤甚,因此,法國力主對德國採取最嚴厲的經濟懲罰措施。
1921年1月29日,協約國在巴黎開會,正式規定德國賠款為2690億金馬克,分42年償清,其中2260億金馬克為本金,其餘為利息。每年德國將其出口總值的12%用於賠償。同年4月,協約國在倫敦召開會議,同意將德國賠款數額削減到1320億金馬克(相當於4.7萬噸黃金,今日約合7000億歐元),分66年償清。德國每年償還20億馬克、以及德國出口總值的26%(大約10億馬克,相當於利息)。5月5日英國首相喬治將這一結果通知德國駐英大使,5月6日德國國會投票接受這一方案。
1921年8月,德國首次支付了5億美元,實際上,這只是發行的紙幣而已。此後德國魏瑪政府為了支付賠款,在國際證券市場上發行了相關的債券。德國貨幣不斷貶值。到了1923年,德國多次拖欠賠款,導致法國出兵佔領了德國的魯爾區,逼迫德國還債,但法國此舉並未奏效。
1929年6月德國的賠款減少到1120億金馬克(大概是當時的280億美元),分59年還清,也就是到1988年還清。
1929年,史無前例的美國經濟大蕭條發生了,而此時的魏瑪共和國(德國)也陷入債務危機而不能自拔。魏瑪共和國是如何面對這場危機的呢?按照現在的話來說,當時它實行了「幣量寬松」政策,通過印發鈔票來償付戰爭賠款,這進一步引發了惡性通貨膨脹:100億馬克竟連一片麵包都買不了。
希特勒1933年上台後,他拒絕支付所有賠款。到此時為止,德國實際支付的賠款數量只是協約國要求數量(1320億金馬克)的八分之一左右。
不過,納粹德國拒絕支付並不意味著協議失效,這些債券和協議,仍舊存在。二戰後,德國為了重建千瘡百孔的國家,再次尋求金融支持。而為了讓投資者吃下定心丸,就得償還舊債。
1952年,1949年成立的聯邦德國(西德)政府參與了處理一戰賠款的「倫敦債務談判」。聯邦德國首任總理阿登納在1953年的倫敦協議上,同意聯邦德國恢復賠償二戰前沒賠完的債務。德國當局有責任兌現魏瑪德國時期為了支付一戰賠款而在美國、法國等國發行的債券。同時規定其餘的債務問題將在兩個德國統一後予以解決。
事實上,西德從1980年起繼續賠償一戰債務(對魏瑪時期的賠款公債進行贖買),在兩德統一前償付了約140億西德馬克。德國統一後從1995年起繼續償還,2010年10月3日,德國政府贖回了最後一筆6995萬歐元的債券。
第二次世界大戰
德國對盟國的賠款
二戰尚未結束,在1945年2月英美蘇首腦舉行雅爾塔會議時,便制定了要求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給予盟國戰爭賠償的原則。規定德國應賠償200億美元,其中100億歸蘇聯,80億歸英美,20億歸其他國家。
1945年夏天,戰勝國三國首腦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簽署了《波茨坦公告》,決定對戰敗後的德國永遠實施軍事佔領,並由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四國組成盟國軍事管制委員會,共同處理戰後德國的問題。德國的賠償以盟國從各佔領區拆遷工業設施抵償。同時,對於追隨德國與盟軍作戰的義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芬蘭五國同樣提出了賠償要求。
1947年2月10日,戰勝國與上述五國立的和約中規定,意、羅、保、匈、芬五國分別向蘇聯、南斯拉夫、衣索比亞、希臘四國賠償2.55億、3億、0.7億、4億和3億美元。
1949年9月20日,在美英法聯合西佔區正式成立主權國家——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蘇聯方面不甘示弱,於同年10月在東部蘇占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不久,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出於冷戰考慮,決定免除德國的戰爭賠款。至於蘇聯的那份,蘇聯的辦法是:拆德國機器運回自己國內!但是,對於美國實施的「馬歇爾計劃」,德國人似乎不領這份情。
時間到了1951年9月27日,西德總理阿登納在議會鄭重宣告:納粹的罪行是以德國人民的名義犯下的,因此德國人要把進行道德上和物質上的賠償視為自己的義務。到1953年,東西德向戰勝國繳納的戰爭賠款是824億馬克,約合330億美元,與西德1950年的國民總產值相差無幾,以後又不斷賠償。
戰後54年,德國從三方面給予了賠償:戰爭賠款約1000億馬克;給納粹受害者的個人賠償約1020億馬克;德國工業、企業的賠償額約為7550億馬克。需要說明的是,德國政府和企業對賠償都是相當積極主動的。盡管德國政府一度也擔心索賠變成「無底洞」,認為該有個了結,但賠償工作仍在繼續進行。
根據《聯邦賠償法》、《聯邦還債法》規定,1993年2月以後,德國政府還要按計劃繼續支付318億馬克,直至2030年為止,德國總計支付的戰爭、民間、個人受害賠償款總額將為1223億馬克。
除此之外,原西德地區的11個州也都安排有各自的戰爭補償措施,其總額預計約22億馬克。德國的一些較大公司和企業也因二戰時的勞工問題加入到賠償行列里,比如,德國賓士公司對戰時在該公司被迫服勞役的猶太人已經支付了2000萬馬克,在此基礎上,還向猶太人民間索賠團體支付了1200萬馬克的賠償。
此外,還有IC公司、AEG公司、克爾普公司、西門子公司、拉因梅塔爾公司等一批德國大企業,均因被訴在二戰時驅使猶太人在企業中服勞役,被德國政府指定支付所有受害者個人賠款。
2000年5月16日,據稱:依據達成的一項協議草案,德國政府及一些公司願意就二戰時期納粹犯下的「戰爭罪行」承擔責任,並將賠款50億美元以最終解決這些問題。外電說,這些罪行包括使用奴隸,強迫外國勞工勞動和竊取猶太人財產等。據悉,德國對於二戰中受害者的經濟賠償工作時至今仍在繼續進行。
「人無信不立。」一個人是這樣,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二戰已結束67年,德國經歷了分裂和統一,政權已經歷次更迭。然而,德國卻承擔了希特勒納粹政權所發動的戰爭責任。不但屢屢向受害國道歉,還償還了大筆的戰爭賠款。

『叄』 一戰中,義大利為什麼從同盟國轉為協約國

首先是義大利發現如果加入了協約國,那麼勝算更大,在此基礎上英國法國見此情景在許諾阜姆和達爾馬提亞作為條件,主要原因應該是義大利發現最後的勝利者將是協約國,因為無論什麼戰利品都是以打贏戰爭作為條件,所以要先選好輝獲勝的一方,1戰時的義大利不像2戰時的義大利,比較清楚自身的實力,明白義大利的軍隊和國力無法與歐洲列強對抗,只能是在戰爭中依附於列強然後瓜分戰利品。

『肆』 日本為何遵守倫敦海軍協議為何不退出海軍條約如果不受限制日本豈

在20年代到30年代這段時間里日本主要是文官保守派占優勢,所以日本文官們主張遵守國際條約,避免與西方國家發生正面沖突。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廣田內閣上台。之後日本軍部少壯派逐漸把持政局,日本才開始逐步擺脫條約約束走上軍國主義道路。

『伍』 倫敦協議的締約國有哪些

當前《倫敦協議》的 14 個成員國包括克羅埃西亞、丹麥、法國、德國、冰島、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盧森堡、摩納哥、荷蘭、斯洛伐尼亞、瑞士、英國、瑞典

『陸』 阿波丸上有幾人

「阿波丸」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二戰失敗前夕從東南亞
撤回的一條萬噸巨輪,1945年4月1日夜經過台灣海峽我平潭海域時被
美軍潛水艇擊沉,船上2009名軍政要員、家屬和乘員除1人外,全部遇
難;除此之外,多方情報記載,船上秘密裝載日本軍國主義掠奪的大
量貴金屬、工藝品、珠寶和證券(黃金40噸,白金12噸,珠寶工藝品
40箱,錫3000噸等),是已知沉船史上死難人數最多(超過泰坦尼克)、
價值最高的沉船。「阿波丸」至今為世人關注,成為二次世界大戰諸
項疑案中最後一個疑案,稱為「太平洋戰爭之謎」。光明日報高級記
者、報告文學作家李樹喜經過十餘年追蹤調查揭秘,寫成《阿波丸之
謎》。

一個令人驚愕的事實:「阿波丸」事件中,2009人只有1個倖存
者———酒吧服務員下田勘一郎,這是為什麼?

讓我們把時針撥回到1945年4月1日夜,波濤洶涌的台灣海峽。

「阿波丸」船體上的綠十字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有些慘淡。進入
初夏,船艙里熱氣蒸騰,加上船速很快,明顯搖擺,許多人暈船了。

下田勘一郎也是無法入睡的人中的一個。

身為一名船上酒吧的服務員,在一番忙碌之後,他先是躺在自己
的床上翻了一會兒雜志,接著感到有點百無聊賴。

不經心地看了一眼時鍾,指針告訴他是11時30分。

突然,一聲巨響,接著就是船體劇烈地搖動。

裝在船上的電風扇一個跟斗翻過下田的頭頂,落在床上,摔成了
碎片。

「是水雷嗎?」

他急忙翻身下床,奔向樓梯,第二聲巨響接踵而至。

一下子,全船的燈火都熄滅了。好不容易爬到甲板上的他,被大
浪打得連連翻滾。

又是一聲爆炸,下田感到船體正在斷裂,頃刻他又被拋到了黑暗
的大海里。

他的身體不由自主地隨著小山一樣的波浪起伏顛簸,根本無法保
持平衡,上下左右的大幅度搖晃使他嗆了幾口海水,幾乎灌滿了肚子。

慌亂之中,他抓住了一個可以乘坐16人的救生艇。艇上亂作一團,
海面漆黑一片,看不見「阿波丸」的影子。不知何時,下田又被拋離
了救生艇,落入一片混沌的世界。

兩眼漸漸習慣了黑暗之後,下田恢復了視覺。滿眼是白色的浪頭
和雜亂的飄浮物,其中一些木塊隨著海浪在自己的身邊上下起伏。下
田只有一個意識,自己要設法抓住木塊。但那些木塊忽而飛起忽而落
下,不斷地發出巨響。

生橡膠的捆包、船艙口蓋、杯子之類的東西在周圍舞動。

下田看準一塊木頭想要抱住它,不巧被涌來的重油沖擊,手一滑,
沒能抓住,而口中又嗆了許多的海水。

這樣,不知是過了幾分鍾還是幾十分鍾。下田全身寒冷,手足麻
痹,但神志反倒是清醒了———今生就要葬身海底了,下田這樣想。

忽然間,下田看見一個黑色巨大的船影,「這可能是驅逐艦,是
日本的驅逐艦,」他的心中一陣狂喜,可是身體又被巨浪拋了起來。
在浪頭上的霎時間,下田看清了那不是一隻驅逐艦,而是一艘潛水艇。

潛水艇似乎是越來越近。

只覺身體和什麼東西重重地一撞,隨著猛烈的一擊,他便失去了
知覺———他撞上了美國潛水艇的甲板。

下田恢復知覺的時候,已經躺在了潛水艇的士兵床上。

他被告知,自己已經被收容在一艘名為「皇後魚」號的美國潛艇
上,艦長是查里·拉福林先生。

美國軍方說,凡有海上作業經驗和潛水艇戰斗經歷的人都很清楚,
在海中救助落難者是十分困難的,尤其是夜間,在風高浪涌、大霧籠
罩之下,由於魚雷爆炸的沖擊,船上人員很可能在受傷之後又被拋入
大海,他們的精神和體力都受到了極大沖擊和消耗,因此救助這些人,
比救助「泰坦尼克」的倖存者更為艱難,唯一倖存者就自然是偶然或
者奇跡了。

日本方面一直懷疑:美軍會不會故意不救助、或有意消滅倖存者
呢?

由於潛水艇內艙狹小,潛水艇救助別人之後會影響自己人員的生
存空間,或者影響自己航行的運作。因此,一般潛水艇在戰時並沒有
救助責任或任務。戰爭中有這樣的作法,就是在獲得敵方的情報之後,
把俘虜扔到海中滅口。

——美軍潛艇「皇後魚」和拉福林會這樣做嗎?

除以上原因外,激烈的戰爭中,出於仇恨和報復,由於消滅敵方
有生力量的需要,因異常心理和一時激怒也有可能妨礙救助倖存者的
工作。

——美國方面會不會這樣做?

1936年在倫敦,包括日本和德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曾經簽署一個被
稱為「倫敦協議」的文件,協議規定:不經事先警告,潛水艇不得攻
擊敵國和中立國家的船隻;當用魚雷攻擊造成船隻沉沒後,潛水艇應
當全力以赴救助擊沉船隻上的船員和乘客。那麼,日本、德國及其盟
友是怎樣做的呢?

1942年1月3日,當戰爭正殘酷進行的時候,在德國國會的沃爾弗
森茨(狼洞)希特勒的辦公室,德國元首希特勒和其盟友、日本駐德
國大使大島浩,就戰爭和俘虜問題,進行了這樣一場秘密談話———

希特勒說:「我們不能容許人道主義情感把我們自己限制住。為
了這一目的,要下一道命令,在不能生俘外國水手的情況下———這
在海上一般是很難做到的,潛艇應在用魚雷擊沉艦船後,消滅救生艇
(及人員)。」

大島當即表示贊同希特勒的主張,稱「日本也不得不實行這樣的
辦法」。

作為國家機密的記錄原本,這次談話在戰爭中被盟國繳獲。

1945年在東京國際法庭上,它還被用來審問和查尋日本方面類似
命令的來源,國際法庭還為此出示了日本海軍總部的一份代號「209」
號的命令,這是帝國大本營1943年頒布、由海軍總長永野大將簽署的
文件。當然正本被毀,僅存抄本。其內容是,「擊沉敵船及所載貨物
後,徹底消滅敵船的主要人員。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捕獲部
分船員,努力獲取情報。」

此命令可從1943年3月20日「第一潛水部隊第二號秘密命令」中得
到證實和體現。

就日本方面說來,他們在戰爭中間,常常做出違反國際道義的行
為。

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後期曾奉命殺害俘虜和倖存者,南方通訊基地
司令官三戶壽少將,就向部下下令「殺死海上敵方倖存者」。日軍
「伊—8」潛水艇無線電員仲原次郎的證詞揭示了該潛艇1944年3月
26日擊沉了盟國的「吉希拉克」輪船時,那血淋淋的一幕:

我們艦長有泉的命令———有泉是一個非常殘酷的人,在審訊沉
船船長時,有泉對我說,海軍部有命令,必須殺死敵船甲板上的每一
個人。他還命令我們不得把屠殺俘虜的事講出去。我們的辦法是:魚
雷發射擊沉目標之後,潛艇浮出水面,有泉艇長命令棄船逃生的人向
我們游過來,讓他們上艇。他們被捆綁著押到艇首。大約有80人。該
船長和一部分人被帶到下面,剩下的人挨個被刺刀刺死或被軍刀砍死,
或者先是毒打一頓再開槍打死。船員還告訴我,下邊的俘虜都被砍了
頭,並且有泉艇長親自動手。我看見工程軍官殺完俘虜後擦拭軍刀上
的血跡,還用消毒水洗手。

這,是否可以成為戰爭史上殘暴行為的一個證據?

還是讓我們回到正題:美國潛水艇會怎樣對待倖存者。

有一個不利於美方的旁證是:在紐倫堡審訊德國戰犯時,控方指
出納粹實行非人道的殘殺俘虜行徑,指斥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有罪,
反方即辯護方成功地證實了英國海軍和美國海軍也有類似的實例,違
反了1936年的《倫敦協議書》。鄧尼茨元帥因此被援引「彼此同犯不
究」的法律原則,在這一點上宣布無罪。

擊沉「阿波丸」的美軍潛水艇是否真的規規矩矩地執行國際公約
呢?是否也有消滅俘虜或遇難者的行為呢?

在擊沉「阿波丸」之後,美國潛艇從大約15名倖存者中只救出一
人。這是不是「為了獲取情報才救出一人」的實例?

20多年後,當年的法庭調查官福密實已經成為作家和記者,他在
專程采訪了拉福林艦長和他當時的副手貝賴特時,曾經單刀直入地就
此詢問。

兩人的回答不差一字:「決不是那樣!是因為浪高天黑而無有辦
法。」

就「阿波丸」這一事件來說,人們還沒有發現殺死倖存者的任何
證據或者指控,亦沒有虐待俘虜的記載。

在整個被俘審訊到放還的過程中,俘虜下田勘一郎始終對美軍毫
無怨言。

後來下田遣返日本,直到去世一直住在東京。許多人向他打聽
1945年4月1日夜的情況,下田卻一直保持沉默,不願張揚,心態平靜。

有人說他被美國人收買,其實他好像沒有什麼可以出賣。他沒有
也不想成為出頭露面的名人或英雄,平淡、清心似乎是他的本色,像
「阿波丸」靜靜地躺在太平洋海底一樣,下田勘一郎也是一個謎!
所以該船上共有2009人,但只有一個倖存者,他叫下田勘一郎。

『柒』 瑞士為什麼不加入北約和歐盟

熱愛和平的瑞士人今後再不介入歐洲國家間任何政治、軍事沖突,保持永久中立地位。1815年歐洲列強在維也納會議上承認了瑞士的永久中立地位,使這個地處中歐是非之地的小國得以躲過波及歐洲的歷次戰亂。

龍其是避免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從而經濟穩步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因此,瑞士十分珍視並維護自己的中立地位,不肯輕易加入某個政治集團,包括北約和歐盟。

新華網日內瓦3月26日電(記者施建國 張淼)瑞士聯邦主席伯克哈爾特26日表示,瑞士在對俄羅斯制裁問題上將遵循聯合國相關決議,暫時不會跟隨歐盟和美國採取相同的制裁措施。

伯克哈爾特在當天舉行的記者會上說,瑞士政府注意到歐盟和美國因烏克蘭問題對俄羅斯採取制裁措施,但這並不意味著瑞士也必須採取相同行動。

伯克哈爾特表示,瑞士作為非北約成員國,同時又是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應該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發揮獨特作用。他同時認為,克里米亞舉行的入俄公投有悖國際法,瑞士政府希望有關各方尋求政治途徑解決爭端。

(7)倫敦協議eth擴展閱讀:

戈蒂耶說,法方同意雙方在反恐方面加強情報合作,同時我們在其他領域也有合作潛力,包括在多邊框架下加強合作,保障海上和空中安全。

在會見瑞士國防部長蓋伊·帕爾默蘭時,孫建國說,瑞士是最早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西方國家之一,中國人民對瑞士人民懷有深厚感情。中方希望發展與兩國關系相適應的兩軍關系,歡迎瑞方派代表團參加今年10月份在中國舉辦的香山論壇。瑞士軍樂團將於近期訪華演出,相信這將增進兩國人民和軍隊間的友好感情。

蓋伊說,瑞中關系發展勢頭良好,兩國之間在很多領域有著密切聯系。我期待著今年到北京參加香山論壇。

『捌』 塞普勒斯鎊的使用地區介紹

公元前1500年,希臘人移居塞島。後曾被埃及、波斯等國征服。公元前58年並入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後歸屬拜占庭帝國。1571年由奧斯曼帝國統治。1878年割讓給英國,1925年成為英「直轄殖民地」。1959年2月19日與英國、希臘、土耳其簽訂「蘇黎世――倫敦協議」。1960年8月16日宣布獨立,成立塞普勒斯共和國。1961年加入英聯邦。
塞普勒斯共和國自1960年獨立後,從本國國情出發,結合不同時期面臨的內外環境,制定相應的經濟政策措施和階段發展計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行對外開放,因地制宜發展本國經濟。
在注重發展農業、加工製造業和建築業的同時,重點開發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並充分利用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和地緣優勢,發展對外貿易。
經過40多年的發展,塞目前已由一個農業國逐步發展成為以服務業為主要支柱產業的國家,其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是建立地區性的商業和金融中心。塞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001年約為13500美元,已步入高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玖』 塞普勒斯是發達國家嗎

塞普勒斯是發達國家。

塞普勒斯2019年人均GDP已經超過3.2萬美金,超過了發達國家的人均GDP衡量閾值。盡管受到塞普勒斯銀行事件的影響,塞國GDP在2013-2014年受到了巨大影響,但在2017年就已經恢復到事發前的水平,並且持續增長。因此,根據人均GDP,塞普勒斯可以被視為發達國家。

歷史沿革

公元前1500年,希臘人移居塞普勒斯島。後曾被埃及、波斯等國征服。公元前58年並入羅馬帝國。公元395年歸屬拜占庭帝國。1571年由奧斯曼帝國統治。1878年被割讓給英國,1925年成為英「直轄殖民地」。1959年2月19日與英國、希臘、土耳其簽訂「蘇黎世-倫敦協議」。

1960年8月16日宣布獨立,成立塞普勒斯共和國。1961年加入英聯邦。獨立後,希、土兩族多次發生沖突。1974年後,土族北移,並於1975年和1983年先後宣布成立「塞普勒斯土族邦」和「北塞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形成兩族南北分治局面。目前,「北塞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僅得到土耳其承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塞普勒斯

『拾』 德意志是如何在普丹戰爭統一然後走上戰爭之路的

回首兩次世界大戰,戰爭爆發的源頭都指向了一個讓人百感交集的名字——德意志。在歷史上,這個國家其實還有另一個別稱——普魯士。

普奧聯軍初期戰斗頗順,但進入4月以後,由於丹麥軍退守迪波爾堡壘、弗雷德里西亞要塞等防禦工事,普、奧兩軍不得不面對可能需付出重大減員代價的攻堅戰。4月18日,普奧聯軍以傷亡1201人的代價,取得了迪波爾堡壘攻襲戰的勝利,這為戰事的後續進展撕開了缺口。4月28日,面對奧軍的連日圍攻,戰力不支的丹麥軍棄守弗雷德里西亞要塞,至此,陸上戰事基本結束。

在海上,丹麥擁有強於普、奧兩國的海上戰力,因而丹麥一度寄望其海軍能夠扭轉戰局。5月9日,丹麥海軍以優勢兵力,在黑爾戈蘭島以南的海域對正在航行、由3艘戰艦組成的普奧聯合艦隊發動攻擊。一艘奧地利軍艦中彈起火,但在激烈的交火過後,丹麥艦隊也被迫撤退,因此從戰果來看,這場海戰沒有贏家。

▲(油畫)1864年5月9日,丹麥艦隊(遠處)對普奧聯合艦隊發動攻擊,一艘奧地利軍艦中彈起火

普、奧、丹三國間進行的戰爭,是繼克里米亞戰爭之後又一場發生在歐洲的多邊混戰。鑒於戰事的擴大會動搖英國治下和平(英、拉丁:Pax Britannica)的穩定性,英國決定出面調停,促使交戰雙方早日停戰。5月12日,在英國的斡旋下,普、奧、丹三國派代表坐到了談判桌旁,開始進行停戰談判。丹麥方面一度推出數個妥協方案,但由於普、奧兩國堅持丹麥必須無條件放棄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施泰因,談判無果而終。

為此,普奧聯軍於6月26日重開攻勢,這一次,兩國攻打的重點是日德蘭半島東南部對出的阿爾斯島。7月1日,阿爾斯島淪陷,丹麥方面深知再戰不利,遂提出全盤接受普、奧兩國此前提出的停戰條件。見開戰時的既定目標已經達到,同時也由於擔心擴大戰爭會引發英、法、俄或者瑞典等的干涉,因此,普魯士和奧地利決定見好就收。

▲1864年6月末,丹麥阿爾斯島,普奧聯軍對丹麥軍據守的一處高地發動圍攻

10月30日,丹麥與普魯士、奧地利簽訂《維也納和約》,在這份和約里,丹麥聲明將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以及勞恩堡三地永久讓予普、奧。德意志統一通過這場戰爭邁出了實踐的第一步,然而,"戰利品"分配的不均以及長期圍繞德意志事務主導權的明爭暗鬥,又使普魯士、奧地利間出現新的摩擦。摩擦的持續激化,將這對在德丹戰爭中並肩作戰的同種裔盟友帶到了分道揚鑣的路口,並最終讓它們在促統一的戰場上重新相遇。

普丹戰爭7年後,普魯士陸續在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法國,最終主導德國北方邦聯獨當一面,形成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規模。而這,則成為了德國在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統一。自此之後,德意志帝國在數度明主的帶領下走向強國之路,甚至在20世紀上半葉以一國之力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堪稱歷史上一個鮮明的小國逆襲之旅。

只可惜,依靠武統取得的統一誤導了這個民族,讓他們又再度以武力的方式回饋了昔日的強鄰,燃起遍地戰火,生靈塗炭。如今,世界的秩序雖不再總需要以戰爭的形式來做最後的交流,但歷史的悲痛回憶卻時刻鞭策著我們昔日那慘烈的一面。惟願和平的曙光照耀世間每一個角落,讓世間的人們都能生活得和平與安詳。

熱點內容
京東e卡能用比特幣充值嗎 發布:2025-05-17 11:03:07 瀏覽:660
btctop客服 發布:2025-05-17 10:58:02 瀏覽:444
比特幣挖礦幹嘛用 發布:2025-05-17 10:48:59 瀏覽:971
星網銳捷與區塊鏈 發布:2025-05-17 10:47:29 瀏覽:993
mt5有比特幣嗎 發布:2025-05-17 10:40:44 瀏覽:261
比特幣暴跌十年 發布:2025-05-17 10:38:39 瀏覽:987
螞蟻礦池如何綁定錢包 發布:2025-05-17 10:37:06 瀏覽:544
奧體中心怎麼去老門東 發布:2025-05-17 10:34:47 瀏覽:412
比特幣12分叉時間表 發布:2025-05-17 10:13:34 瀏覽:570
房價數字貨幣 發布:2025-05-17 10:04:30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