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餐秋菊之落英doge
❶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意思是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出自屈原《離騷》
意思是早晨飲用木蘭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咀嚼秋菊飄落的花瓣。飲露是表示自己不與世同污,化用了鳳凰非露水不飲,非煉食不食的典故。
❷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這兩句的解釋是什麼
1..《蒹葭》全文 2.《史記.項羽本紀》最後一節(太史公曰:吾問之周生曰,.....豈不謬哉! 3.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氣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客有吹洞簫者,依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寄蜉蝣與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 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 托遺響於悲風。」 4.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就不再答了。 2. 我聽周生說舜的眼睛可能是兩個瞳仁兒。又聽說項羽也是兩個瞳仁兒。項羽難道是舜的後代嗎?不然他的發跡怎麼那麼突然啊!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陳涉首先發難,各路豪傑蜂擁而起,你爭我奪,數也數不清。然而項羽並非有些許權柄可以憑藉,他趁秦末大亂之勢興起於民間,只三年的時間,就率領原戰國時的齊、趙、韓、魏、燕五國諸侯滅掉了秦朝,劃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項羽發出,自號為「霸王」,他的勢位雖然沒能保持長久,但近古以來象這樣的人還不曾有過。至於項羽舍棄關中之地,思念楚國建都彭城,放逐義帝,自立為王,而又埋怨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難了。他自誇戰功,竭力施展個人的聰明,卻不肯師法古人,認為霸王的功業,要靠武力征伐諸侯治理天下,結果五年之間終於丟了國家,身死東城,仍不覺悟,也不自責,實在是太錯誤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滅亡我,不是用兵的過錯」這句話來自我解脫,難道不荒謬嗎? 客人中有會吹洞簫的,隨著歌聲吹簫伴奏,簫聲嗚咽,像含怨,像懷戀,像抽泣,像低訴。吹完後,餘音悠長,像細長的絲縷延綿不斷。這聲音,能使深淵里潛藏的蛟龍起舞,使孤獨小船上的寡婦悲泣。 寄託蜉蝣一般短暫生命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嘆我們生命的短促,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願與神仙相伴而遨遊,同明月一道永世長存。知道這種願望是不能屢次實現的,只好把這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寄託於曲調之中,在悲涼的秋風中吹奏出來 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嗎?水像這樣不斷流去,但它實際上不曾流去;月亮時圓時缺,但它始終沒有消損和增長。如果從那變化的方面去看它,那麼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連一眨眼的時間都不會停止;從那不變的方面去看它,那麼事物和我們本身都沒有窮盡,我們又羨慕什麼呢?再說那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應有的東西,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風,與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它,聽到的便是聲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沒有人禁止,享用它沒有竭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4.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上天既賦予我這么多內在的美質啊,又加之以我注意修養自己的品性。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駕著龍馬,飛快地向前猛奔!來!我給你充當向導。沿著康莊大道走向幸福與光明。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老境慢慢地將要到來, 我唯恐美名不能建立。 清晨我飲木蘭花的甘露, 傍晚再餐山菊花的花瓣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我揩拭著辛酸的眼淚,聲聲長嘆,哀嘆人生的航道充滿了艱辛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這些都是我內心之所珍愛,叫我死九次我也絕不改悔!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前面的路程遙遠而又漫長,我要上天下地到處去尋覓心中的太陽。
❸ 翻譯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表面上是
早晨我吮飲木蘭花的清露啊,晚上又服食秋菊的花瓣。
情感上是
表示作者自己不與世同污,亦化用了鳳凰非露水不飲,非煉食不食的典故。菊本高潔,秋菊落英也是本此。
個人
文中提到了些像香草 白芷 木蘭 菊等花,皆是借指君子或隱喻作者心中不與世同流合污,有宏偉的大志卻無人理解或支持的感慨吧!
❹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什麼意思
釋義:早晨我飲木蘭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殘瓣充飢。
出處:戰國·屈原《離騷》
原文(節選):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掔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
譯文:
大家都拚命爭著向上爬,利慾熏心而又貪得無厭。
他們猜疑別人寬恕自己,他們勾心鬥角相互妒忌。
急於奔走鑽營爭權奪利,這些不是我追求的東西。
只覺得老年在漸漸來臨,擔心美好名聲不能樹立。
早晨我飲木蘭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殘瓣充飢。
只要我的情感堅貞不易,形銷骨立又有什麼關系。
我用樹木的根編結茝草,再把薜荔花蕊穿在一起。
我拿菌桂枝條聯結蕙草,胡繩搓成繩索又長又好。
我向古代的聖賢學習啊,不是世間俗人能夠做到。
我與現在的人雖不相容,我卻願依照彭鹹的遺教。
(4)夕餐秋菊之落英doge擴展閱讀
《離騷》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於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詩人鮮明的個性光輝,這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離騷》的創作,既植根於現實,又富於幻想色彩。
詩中大量運用古代神話和傳說,通過極其豐富的想像和聯想,並採取鋪陳描敘的寫法,把現實人物、歷史人物、神話人物交織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國、人間和幻境、過去和現在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瑰麗奇特、絢爛多彩的幻想世界,從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詩中又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抽象的意識品性、復雜的現實關系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
❺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什麼意思
隱含的意思,是隱居山間鄉下、怡然自樂的意思。
注意,此處的飲與餐,並不能理解成真正的飲水吃飯,真的是喝木蘭樹葉的露水,吃秋菊的落花。它的意思是早晚生活在山林間,可以欣賞到各種美景。
❻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是什麼意思
意思:早晨我飲木蘭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殘瓣充飢。
出處:《離騷》先秦·屈原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掔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
翻譯:
早晨我飲木蘭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殘瓣充飢。只要我的情感堅貞不易,形消骨立又有什麼關系。我用樹木的根編結茝草,再把薜荔花蕊穿在一起。我拿菌桂枝條聯結蕙草,胡繩搓成繩索又長又好。我向古代的聖賢學習啊,不是世間俗人能夠做到。我與現在的人雖不相容,我卻願依照彭鹹的遺教。
(6)夕餐秋菊之落英doge擴展閱讀
賞析:
《離騷》是一首「屈原的政治生涯傳記」詩,詩歌以浪漫抒情的形式來敘事是其主要的風格。賦、比、興三種修辭手法靈活穿插轉換是其語言運用上的最大特點。
文章表達了要使楚國強大就必須推行美政的治國思想,推行美政失敗被貶後的不滿不悔情緒及繼續推行美政的堅定信念,以及無機會再行美政則寧死不叛楚王的忠誠。
❼ 1。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出自何時期何人的哪部作品
選自《離騷》。篇名的涵義古今各家說法不一。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釋為「離憂」。班固在《離 騷贊序》中釋為「遭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釋為「別愁」。後人多各從其一說。近世學者,則有人據《大招》「伏戲《駕辯》,楚《勞商》只」及王逸注「《駕辯》、《勞商》,皆曲名也」,認為「勞商」與「離騷」均系雙聲字,「離騷」即「勞商」之轉音,因而推論《離騷》本為楚國古樂曲名。 作者:屈原(前340年-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他的作品共有25篇,篇目為:《九歌》、《招魂》、《天問》、《離騷》、《九章》、《卜居》、《漁父》、《國殤》、《少司命》、《大司命》、《雲中君》。
❽ 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有什麼引申意義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這是屈原《離騷》中關於木蘭的精妙句子。離騷中多用香草比喻君子的志行,飲露是表示自己不與世同污,化用了鳳凰非露水不飲,非煉食不食的典故。菊本高潔,秋菊落英也是本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