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預測shib
① 如何趕超特斯拉市值,華爾街給大眾通用這些老牌車企支了一招
文/宋雙輝
眼瞅著特斯拉的股價和市值天天創造歷史,傳統車企們捉急啊。
大眾等歐洲車企,還面臨著嚴格的排放法規要求,如果把電動車業務拆分走了,剩下的傳統燃油車排放總量肯定不達標。
對此分析師認為,即便完全將電動車業務拆分出去不現實,單獨進行財務披露也是好的,都能有助於提升股價和市值。
反正辦法能想的都想到了,能不能反超特斯拉,就看傳統車企們自己如何選擇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② 華爾街為什麼怒「摔」百度
剛剛過去的2015年7月28日(周二),對網路來說真是難忘的一天。
這一天,網路的股價在納斯達克股市下跌了29.65美元,收盤價為168.03美元,當天的跌幅為15%,跌幅最重時超過18%,為2008年11月以來之最,是金融危機以來該公司單日跌幅的最高紀錄。按照收盤價,網路公司的資本市值為588億美元。
而同一天,其他中概股卻出現了普漲的情況。
華爾街為什麼怒「摔」網路?有人傳跟當日傳出谷歌要重返中國有關,但也不足為憑。
·預期營收增長不佳,運營利潤率下降
網路股價暴跌,跟它周一盤後發布的二季度財報緊密相關。周一盤後,網路發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5財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季營收為人民幣165.75億元(合26.73億美元),同比增38.3%;凈利為人民幣36.62億元(合5.906億美元),同比增3.3%。同時,網路糯米、網路外賣和去哪兒網總計交易額達405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109%,這是網路首次公布其本地生活交易額(GMV)數據。
網路第二季的營收和每股利潤都超出華爾街平均預期,但第三季營收預期低於市場當前預估。網路預計第三季營收將在人民幣181.7億至185.8億元之間,這明顯低於市場平均預期的187.93億。網路的這一預測意味著營收的同比增長率將在34%至37%之間,將低於二季度的38%。
另外,二季度運營利潤率也下降2.5%。網路在財報中稱,O2O以及其他相關業務致使運營利潤率損失25.3個百分點,愛奇藝導致運營利潤率損失5.1%。
獲悉網路的財報後,網路的股票在周一盤後交易中即大幅下跌,多家投行宣布調降網路的股票評級和/或目標股價,看淡的情緒一直持續到周二的開盤交易後及全天。
·網路轉型將消耗大量現金
在周一的財報分析師會議上,李彥宏對分析師表示,傳統上,搜索引擎提供了一種連接人們和網路信息的工具,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搜索引擎可以轉型,成為一種聯系消費者和商戶服務的工具。
用美國人或華爾街不懂的概念來說,網路要大力轉型「O2O」。
但O2O現在在中國市場上是個燒錢的買賣。李彥宏前不久表態,網路將向糯米三年投資200億元人民幣——網路賬上現金截止二季度末期總共有750億元人民幣。李彥宏在本次財報會議上再次表示,「如果我們需要通過消費者補貼的方式進行戰斗,網路將會這么做。」
Bocom國際集團駐北京的一位分析師Martina Ma表示,令人擔心的是網路的投資計劃將會影響到利潤,尤其是消費者補貼模式,燒錢卻並不能增加用戶粘性,另外網路在本地生活領域的大舉投資,不會很快結束,預計最少會持續四個季度。
當下對網路來說確實是艱難時刻,如果不進行大舉投資,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網路將無法立足,別談跟阿里騰訊PK了,甚至都可能被阿里騰訊投資扶植出的一些新興O2O企業超越;但大力投資、特別是捲入當下中國靠補貼打開市場的O2O競爭,勢必在財報表現上不會好看,引起華爾街不快與擔憂。
網路惟一能做的,恐怕只有挺住。
在今年年初的極客公園大會上,李彥宏主動談起利潤與股價的問題。他當時這么說,最近披露的是2014年第三季度的財務報表,凈利潤率是29%,也就是說每100塊錢收入29塊錢是利潤。如果往前推兩年,也就是說比較一下2012年的第三季度網路的財務報表的話,那時候的凈利潤率是多少呢?53%,也就是說100塊錢的收入有53塊錢是純利潤。短短兩年的時間,利潤率下降這么厲害,這其實表明一種決心,就是說網路願意砸錢、我願意投入,我不在乎華爾街怎麼看,我不在乎我的股價會再跌掉一半或者更多,我一定要把這事兒做成。不僅要有錢,重要的是要有決心。因為中國互聯網時間比較短,大多數的互聯網公司的CEO仍然是創始人,但是也有一些變成了職業經理人,我們看美國很多很多都是職業經理人在打理這個公司。其實通常你有錢職業經理人也不敢做這樣的決策,他這個利潤率從53%跌到29%,董事會在中途就該說該換個人來做,所以有錢也沒用,根本不敢做這個事情。我知道我五年之後還在這兒,十年之後還在這兒,所以我敢這樣做。
③ wsg幣購買方式
平台是julswap pancakeswap hotbit。
Wall Street Games即華爾街游戲,將在區塊鏈中匯聚大量的游戲,而且,將使用dogecoin shib等作為游戲代幣。
④ 華爾街金融危機最新動態如何
眼下的華爾街金融海嘯來勢迅猛,有人甚至稱其為一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在華爾街陷入恐慌之際,那些一直被財富光環籠罩的華爾街精英們的華爾街夢,也似乎一夜間被無情地打破。
一、裁員高峰即將來臨
一位在華爾街已有近20年交易生涯的華人告訴記者說,目前的情況相當嚴峻,從我知道的華爾街百年歷史來看,這種氣氛類似於1929年華爾街盛行的金融公司大量破產的恐怖氣氛。
這位華爾街人士介紹說,有這樣一個經典場面曾被各大媒體廣為報道: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前夜,全公司燈火通明,員工通宵翻箱倒櫃清理物品,甚至復制客戶聯絡資料,為下一波求職做准備,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有些經理和交易員還在忙碌加班,清算破產,准備繁雜的賬目清單。據悉,雷曼兄弟全球雇員25000人,紐約雇員13000人,現在隨著巴克萊銀行收購雷曼兄弟部分業務後,有10000名員工將重新被聘用,野村證券一舉拿下雷曼兄弟全亞洲的特許經營權以及歐洲業務後,又「挽救」了5000多名雇員。但是一批華爾街人員失業在所難免。華爾街一家獵頭公司稱,基於英國巴克萊銀行為可能的解僱和續聘費用撥款25億美元,因此預測其可能在所購業務部門中最多裁員5000人。
由於目前華爾街金融格局重新組合的進程尚未完成,真正的裁員高峰也還沒有真正到來,隨著購買、合並等環節進行到一個階段,估計年底以後,裁員高峰將隨之到來。
二、裁員風險無處不在
一般人以為,受到金融風暴影響的華爾街人士是那些宣布破產、受到吞並的金融機構,其實不盡然如此。 「美洲銀行」是收購「美林」的勝利者,可是,當記者在10月1日采訪「美洲銀行」(Bank of America)利率部負責銷售業務的副總裁Jacklin女士時,她告訴記者說,自己在昨天晚上剛剛被公司裁掉。她清楚地記得,當時公司負責人與她進行了面對面的談話,隨後遞交一份書面通知,就這樣輕松地被自己服務了6年之久的公司所拋棄。
這位來自於新加坡、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金融MBA的高材生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目前的這場金融風暴十分可怕,整個華爾街的感覺都不太好,以往業內人士除了拿份自己的工資外,均希望年底拿到豐盛的「花紅」或「分紅」,可是現在看來,這種奢望已經一去不復返,華爾街暴利的風光時代不再。問題的嚴重性在於,不僅像貝爾斯登、雷曼公司、美林公司的人感到壓力,就連收購美林的「美洲銀行」(Bank of America)內部也幾乎是一片恐慌,在「美洲銀行」的同事們也無不擔驚受怕,大家都心神不定,大家心裡非常清楚,美林並入之後,在兩家公司之間將主新進行資源整合與人員配置,很多業務美林原來的公司已有,而且美林在有些方面做得不錯,因此,在新的組織架構內原來兩個公司的人員之間就必然出現競爭,即使「美洲銀行」的員工也是人心惶惶,盡管大規模的裁員尚未開始,但是人們都在擔心自己的工作不保,可以說每個人都沒有安全感。
Jacklin女士告訴記者說,從大的角度來看,裁員的進程取決於金融機構內部整合的進展,從具體環節來說,裁員進程則公司內部各個部門的情況。將來即使能僥幸被公司留下,年底的「分紅」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樣了。值得指出的是,現在由於金融動盪,客戶們也不想做的業務太多,因為做得多就賠得多,客戶們都不輕易做交易,銀行也小心翼翼,不敢輕易相信客戶,沒有交易,客戶與銀行雙方都賺不到錢。華爾街有人在考慮離開紐約,到其他地方謀求發展,大多數人是走一步看一步,難有較長遠的打算,只是希望明年的情況不要繼續惡化下去。她說,對我個人來說,由於我對目前的情況早有思想准備,所以並不感到特別痛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現在華爾街的人幾乎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備,大家明白自己都有可能隨時被裁掉,所以也都做好了隨時離開的思想准備。毫無疑問,裁員之後,對自己的生活將有不小的影響,一些開支項目不得不縮減,買車、度假等支出暫時不能過多考慮,所有的日常消費都要小心,能節省的就要節省。當然,還不至於落到窮困潦倒的地步,因為華爾街人士工作一些年後,總有一定的積蓄,而且,在被裁員時總會得到公司的一定財務補貼。當然,「美洲銀行」對員工的補貼很有限,沒有其他一些金融機構慷慨。
三、中高層管理同樣被裁
原來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多年的Jacky 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告訴記者說,幸虧自己2007年8月提前離開了雷曼公司,否則的話現在可就慘透了。他對記者說,現在華爾街所面臨的金融形勢相當嚴峻,經歷了一系列驚濤駭浪之後,金融市場上只要有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給人們帶來一陣陣的恐慌與動盪。
Jacky說,自己原來在雷曼公司的一些老同事,本來都是資深的中高層管理精英,可是現在他們損失慘重。Jacky分析說,對這些中高層管理人員來說,他們的損失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以前華爾街中高層的收入很高,但是,別看他們很風光,他們收入的其中一大部分70-80%是股票獎勵,而不是現金,現在由於這些公司深陷金融危機,其股票大跌,使他們損失殆盡,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場災難。另一方面,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高層往往有可能成為裁員受害的的重點,這是因為,合並後的金融機構在一些管理層面的設置上,存在有嚴重重復現象,為了減少公司營運成本,必然大幅度裁員,而機構重跌的部分就難以倖免,另外,新來的年輕人在被裁後,還能迅速調轉行業領域,而這些多年在華爾街的中年人以後的日子就慘了。
Jacky分析說,而對於初入雷曼的年輕人士來說,他們的損失就是失去工作,所以他們最為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工作能否保住的問題。雷曼公司一共有1萬2千到1萬5千人,現在一下子要裁5千,形勢非常嚴峻。而且,估計華爾街大規模的裁員潮將在12月份後會出現。這是因為,從法律上來講,根據美國破產法,所有雷曼公司的員工都要被裁掉,但在實際運作上,收購雷曼的巴克萊公司與雷曼簽署了一份為期3個月的臨時合同,用這段時間來進行必要的整合,暫時為雷曼的員工提供臨時崗位,為他們發薪水的時間為今年12月31日。收購美林的美洲銀行也聲明要設法減縮開支,這也意味著要大量裁員,有消息說美林要裁員1萬多人。因為對投資銀行來說,其唯一的成本就是人力,是人腦,它不像其他產業部門一樣需要原料等成本,投資銀行的所有交易要靠關系,通過人的活動來賺錢。
Jacky分析說,華爾街的華人職員可能沖擊比較大,因為在華爾街華人圈子中,在投行部門從事核心業務的人很少,大多是一些基礎的崗位,如分析師,數據處理等,這部分工作又是在這次風暴中被裁員最多的地方。據知情人士透露,光是雷曼兄弟就有2000多華裔雇員,其中部分人手中還握有大把公司股票,資產一夜間化為烏有。此次金融危機甚至使一些華裔員工面臨失去合法移民身份的危機。據美國的律師介紹,20多個在華爾街工作的華人通過電話或電子郵件詢問有關身份的問題。但是,Jacky分析說,不能簡單地說華爾街在裁員時存在種族歧視,這與以前出現過的情況不同。過去裁員是一個個單獨進行,而現在將是整個部門整個部門地裁員,合並後重復的部門肯定要被裁減掉,因此裁員規模會很大,並對紐約社會帶來惡性負面影響。
四、金融風暴殃及大學畢業生
記者在采訪美林公司負責全球相關債券類產品的執行董事主任斯蒂文·陳時,他告訴記者,美林被收購後雖說保住了自己的名稱與機構,自己原有的業務仍在開展,但上上下下,畢竟人心惶惶,因為未來一段時間,不知誰會陸續被裁,而且,目前的這場金融風暴打破了大學畢業生們的華爾街夢。他說,以前,在美林實習的高材生一般都會實現自己的華爾街夢,可是今年在美林實習的學生,至今聽不到美林要他們簽約的召喚,恐怕未來也沒有什麼希望。
據介紹,幾年前,當一些名牌大學的學生畢業時,他們無論原來所學的專業如何,紛紛決定從「融」沖入華爾街。當時,這絕對是個明智之選。美國股市那時候牛氣沖天,華爾街一派繁榮,各大銀行在美國的校園招聘會上是無可置疑的香餑餑,華爾街那些大牌公司提供的優厚待遇和實習機會讓人難以抗拒,美國最聰明的人也就此進入了「錢」途遠大的金融業。一些幸運兒在暑假時進入雷曼兄弟公司實習,並在實習結束後順利簽約,成為一名金融分析員。記者在一些名牌大學印刷的相關專業介紹中,直到今天仍以自己學生能在雷曼、貝爾斯登、美林等大金融公司實習、並在畢業後進入華爾街這些機構就職為榮。
然而,華爾街2008年的金融風暴卻改變了這些,現在的情況是,名校生難進華爾街。金融危機對本就疲軟的美國就業市場真是重創,今年金融界已削減了10萬個職位,而據獵頭公司估計,雷曼兄弟和美林將會把這個數字再增加5萬。金融危機同樣波及到全美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尤其是那些著名的高校。過去,名校們如漏斗般將畢業生輸送到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這些名聲顯赫的金融公司去,比如麻省理工學院,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畢業生進入華爾街工作。但現在,這個比例足足縮水一半,而像高盛、花旗這樣的金融巨頭甚至取消了校園招聘的計劃。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教授施榮恩(Ronald M. Schramm)告訴記者說,經過這場金融風暴,美國學生將重新慎重地審視對金融專業的選擇,而對中國留學生來講,由於將來要回中國發展,問題不是太大,因為中國的金融業將來仍需要大的發展。
⑤ 中國大媽是什麼意思跟華爾街金融有什麼關系請細說,謝謝。
華爾街預測金價會大跌,但在中國,前段時間金價下降了一些,那些大媽級的人物就在全國各地狂買金器,據說甚至連香港都斷貨了,然後金價上漲,和華爾街金融精英預測相反,這就是傳說中中國大媽打敗了華爾街金融。
⑥ 誰幫我列出歷次金融危機經過,然後預測下一次金融風暴是什麼大約時候 最好是幫我補充一些金融知識
1637年鬱金香狂熱
1637年的早些時候,當鬱金香還在地里生長時,價格就已上漲了幾百甚至幾千倍。一棵鬱金香可能是20個熟練工人一個月的收入總和。這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經濟事件。
1720年南海泡沫
17世紀,英國經濟興盛,使得私人資本集聚,社會儲蓄膨脹,投資機會卻相應不足。當時,擁有股票還是一種特權。1720年,南海公司接受投資者分期付款購買新股,股票供不應求,價格狂飈到1000英鎊以上。後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通過,南海公司股價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滅。
1837年經濟大恐慌
1837年,美國的經濟恐慌引起了銀行業的收縮,由於缺乏足夠的貴金屬,銀行無力兌付發行的貨幣,不得不一再推遲。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
1907年銀行危機
1907年10月,美國銀行危機爆發,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
1929年股市大崩潰
1922年—1929年,美國空前的繁榮和巨額報酬讓不少美國人捲入到華爾街狂熱的投機活動中,股票市場急劇升溫,最終導致股災,引發全球經濟大蕭條。
1970s 滯漲
1973年,由石油危機造成的供給沖擊導致美國出現經濟停滯與高通貨膨脹,失業以及不景氣同時存在的經濟現象。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不斷惡化的經濟預期和中東局勢的不斷緊張,造就了華爾街的大崩潰。標准普爾指數下跌了20%,這是華爾街有史以來形勢最為嚴峻的時刻。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
1994年至1995年,墨西哥發生了一場比索匯率狂跌、股票價格暴瀉的金融危機。受其影響,不僅拉美股市暴跌,也讓歐洲股市指數、遠東指數及世界股市指數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實行浮動匯率制,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這使得許多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匯市、股市輪番暴跌,金融系統乃至整個社會經濟受到嚴重創傷。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源起美國「零首付」的買房政策, 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美國次貸風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過一波,美國金融體系搖搖欲墜,世界經濟面臨巨大壓力,至今仍是國際關注熱點。
至於下一次
估計在10年內會發生
⑦ 美國的金融危機說明了什麼
眼下的華爾街金融海嘯來勢迅猛,有人甚至稱其為一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
,在華爾街陷入恐慌之際,那些一直被財富光環籠罩的華爾街精英們的華爾街夢
,也似乎一夜間被無情地打破。
一、裁員高峰即將來臨
一位在華爾街已有近20年交易生涯的華人告訴記者說,目前的情況相當嚴峻
,從我知道的華爾街百年歷史來看,這種氣氛類似於1929年華爾街盛行的金融公
司大量破產的恐怖氣氛。
這位華爾街人士介紹說,有這樣一個經典場面曾被各大媒體廣為報道:9月1
5日,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前夜,全公司燈火通明,員工通宵翻箱倒櫃清理物品,
甚至復制客戶聯絡資料,為下一波求職做准備,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有些經理和
交易員還在忙碌加班,清算破產,准備繁雜的賬目清單。據悉,雷曼兄弟全球雇
員25000人,紐約雇員13000人,現在隨著巴克萊銀行收購雷曼兄弟部分業務後
,有10000名員工將重新被聘用,野村證券一舉拿下雷曼兄弟全亞洲的特許經營
權以及歐洲業務後,又「挽救」了5000多名雇員。但是一批華爾街人員失業在所難
免。華爾街一家獵頭公司稱,基於英國巴克萊銀行為可能的解僱和續聘費用撥款
25億美元,因此預測其可能在所購業務部門中最多裁員5000人。
由於目前華爾街金融格局重新組合的進程尚未完成,真正的裁員高峰也還沒
有真正到來,隨著購買、合並等環節進行到一個階段,估計年底以後,裁員高峰
將隨之到來。
二、裁員風險無處不在
一般人以為,受到金融風暴影響的華爾街人士是那些宣布破產、受到吞並的
金融機構,其實不盡然如此。 「美洲銀行」是收購「美林」的勝利者,可是,當記者
在10月1日采訪「美洲銀行」(Bank of
America)利率部負責銷售業務的副總裁Jacklin女士時,她告訴記者說,自己在
昨天晚上剛剛被公司裁掉。她清楚地記得,當時公司負責人與她進行了面對面的
談話,隨後遞交一份書面通知,就這樣輕松地被自己服務了6年之久的公司所拋
棄。
這位來自於新加坡、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金融MBA的高材生深有感觸地對記
者說,目前的這場金融風暴十分可怕,整個華爾街的感覺都不太好,以往業內人
士除了拿份自己的工資外,均希望年底拿到豐盛的「花紅」或「分紅」,可是現在看
來,這種奢望已經一去不復返,華爾街暴利的風光時代不再。問題的嚴重性在於
,不僅像貝爾斯登、雷曼公司、美林公司的人感到壓力,就連收購美林的「美洲
銀行」(Bank of America)內部也幾乎是一片恐慌,在「美洲銀行」的同事們也無不
擔驚受怕,大家都心神不定,大家心裡非常清楚,美林並入之後,在兩家公司之
間將主新進行資源整合與人員配置,很多業務美林原來的公司已有,而且美林在
有些方面做得不錯,因此,在新的組織架構內原來兩個公司的人員之間就必然出
現競爭,即使「美洲銀行」的員工也是人心惶惶,盡管大規模的裁員尚未開始,但
是人們都在擔心自己的工作不保,可以說每個人都沒有安全感。
Jacklin女士告訴記者說,從大的角度來看,裁員的進程取決於金融機構內部
整合的進展,從具體環節來說,裁員進程則公司內部各個部門的情況。將來即使
能僥幸被公司留下,年底的「分紅」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樣了。值得指出的是,現在
由於金融動盪,客戶們也不想做的業務太多,因為做得多就賠得多,客戶們都不
輕易做交易,銀行也小心翼翼,不敢輕易相信客戶,沒有交易,客戶與銀行雙方
都賺不到錢。華爾街有人在考慮離開紐約,到其他地方謀求發展,大多數人是走
一步看一步,難有較長遠的打算,只是希望明年的情況不要繼續惡化下去。她說
,對我個人來說,由於我對目前的情況早有思想准備,所以並不感到特別痛苦。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現在華爾街的人幾乎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備,大家明白自己
都有可能隨時被裁掉,所以也都做好了隨時離開的思想准備。毫無疑問,裁員之
後,對自己的生活將有不小的影響,一些開支項目不得不縮減,買車、度假等支
出暫時不能過多考慮,所有的日常消費都要小心,能節省的就要節省。當然,還
不至於落到窮困潦倒的地步,因為華爾街人士工作一些年後,總有一定的積蓄,
而且,在被裁員時總會得到公司的一定財務補貼。當然,「美洲銀行」對員工的補
貼很有限,沒有其他一些金融機構慷慨。
三、中高層管理同樣被裁
原來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多年的Jacky 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告訴記者說
,幸虧自己2007年8月提前離開了雷曼公司,否則的話現在可就慘透了。他對記
者說,現在華爾街所面臨的金融形勢相當嚴峻,經歷了一系列驚濤駭浪之後,金
融市場上只要有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給人們帶來一陣陣的恐慌與動盪。
Jacky說,自己原來在雷曼公司的一些老同事,本來都是資深的中高層管理
精英,可是現在他們損失慘重。Jacky分析說,對這些中高層管理人員來說,他
們的損失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以前華爾街中高層的收入很高,但是,別看他
們很風光,他們收入的其中一大部分70-80%是股票獎勵,而不是現金,現在由
於這些公司深陷金融危機,其股票大跌,使他們損失殆盡,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場
災難。另一方面,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高層往往有可能成為裁員受害的的重點
,這是因為,合並後的金融機構在一些管理層面的設置上,存在有嚴重重復現象
,為了減少公司營運成本,必然大幅度裁員,而機構重跌的部分就難以倖免,另
外,新來的年輕人在被裁後,還能迅速調轉行業領域,而這些多年在華爾街的中
年人以後的日子就慘了。
Jacky分析說,而對於初入雷曼的年輕人士來說,他們的損失就是失去工作
,所以他們最為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工作能否保住的問題。雷曼公司一共有1萬2千
到1萬5千人,現在一下子要裁5千,形勢非常嚴峻。而且,估計華爾街大規模的
裁員潮將在12月份後會出現。這是因為,從法律上來講,根據美國破產法,所有
雷曼公司的員工都要被裁掉,但在實際運作上,收購雷曼的巴克萊公司與雷曼簽
署了一份為期3個月的臨時合同,用這段時間來進行必要的整合,暫時為雷曼的
員工提供臨時崗位,為他們發薪水的時間為今年12月31日。收購美林的美洲銀行
也聲明要設法減縮開支,這也意味著要大量裁員,有消息說美林要裁員1萬多人
。因為對投資銀行來說,其唯一的成本就是人力,是人腦,它不像其他產業部門
一樣需要原料等成本,投資銀行的所有交易要靠關系,通過人的活動來賺錢。
Jacky分析說,華爾街的華人職員可能沖擊比較大,因為在華爾街華人圈子
中,在投行部門從事核心業務的人很少,大多是一些基礎的崗位,如分析師,數
據處理等,這部分工作又是在這次風暴中被裁員最多的地方。據知情人士透露,
光是雷曼兄弟就有2000多華裔雇員,其中部分人手中還握有大把公司股票,資產
一夜間化為烏有。此次金融危機甚至使一些華裔員工面臨失去合法移民身份的危
機。據美國的律師介紹,20多個在華爾街工作的華人通過電話或電子郵件詢問有
關身份的問題。但是,Jacky分析說,不能簡單地說華爾街在裁員時存在種族歧
視,這與以前出現過的情況不同。過去裁員是一個個單獨進行,而現在將是整個
部門整個部門地裁員,合並後重復的部門肯定要被裁減掉,因此裁員規模會很大
,並對紐約社會帶來惡性負面影響。
四、金融風暴殃及大學畢業生
記者在采訪美林公司負責全球相關債券類產品的執行董事主任斯蒂文·陳時
,他告訴記者,美林被收購後雖說保住了自己的名稱與機構,自己原有的業務仍
在開展,但上上下下,畢竟人心惶惶,因為未來一段時間,不知誰會陸續被裁,
而且,目前的這場金融風暴打破了大學畢業生們的華爾街夢。他說,以前,在美
林實習的高材生一般都會實現自己的華爾街夢,可是今年在美林實習的學生,至
今聽不到美林要他們簽約的召喚,恐怕未來也沒有什麼希望。
據介紹,幾年前,當一些名牌大學的學生畢業時,他們無論原來所學的專業
如何,紛紛決定從「融」沖入華爾街。當時,這絕對是個明智之選。美國股市那時
候牛氣沖天,華爾街一派繁榮,各大銀行在美國的校園招聘會上是無可置疑的香
餑餑,華爾街那些大牌公司提供的優厚待遇和實習機會讓人難以抗拒,美國最聰
明的人也就此進入了「錢」途遠大的金融業。一些幸運兒在暑假時進入雷曼兄弟公
司實習,並在實習結束後順利簽約,成為一名金融分析員。記者在一些名牌大學
印刷的相關專業介紹中,直到今天仍以自己學生能在雷曼、貝爾斯登、美林等大
金融公司實習、並在畢業後進入華爾街這些機構就職為榮。
⑧ 了解華爾街金融風暴的進來
這次金融風暴的原因是 非常復雜的,很那說清楚,可以確定的是,會有很多替罪羊....
可以這么講,幾十年來的經濟繁榮和大家都鼓掌叫好的經濟全球化絕對是這次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其他的一切,是誘發,是觸角,畢竟一盛一衰是規律,這雖然是廢話,但總要提出來
中國在這次危機中可以看到機遇,已經有專家學者寫出文章和給出對策准備抓住機遇了(笑~~),不過別的國家不是傻子.美國更不可能坐視,而且相比起來,歐洲已經形成聯盟,實際上是比中國強大許多的,而且他們在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中遠比中國的經濟學家強;另外日本在上個世紀吃過虧,他們經驗豐富,而且與美國同休戚,還是最大的經濟體之一,簡單的認為中國擁有機遇是膚淺之談,是對歷史沒有充分認識的結果
中國的優勢在於舉國體制,實質上中國一直以來的發展是依靠人民,政策始終只是打開一個窗口,到目前為止,我想不出中國經濟政策在廣泛意義上對經濟的引導,90年代初的軟著路是一個奇跡,但是當時沒有多少中國人意識到危機吧.先不說這個,我們談談中國經濟的發展靠什麼:我認為,靠的是人民,原因很簡單,舉國體制可以帶來資源巨大的集中,讓我們可以辦奧運,可以把很多人培養成冠軍,可以讓神州系列連續上天,可以在很多科技項目上進步,但是舉國體制的弊端顯而易見---低效率,在巨大的成績光環下,許多不知所謂的政府行為被掩蓋,一個又一個目的良好的政策在缺乏指引和監督下變成腐敗的一個又一個的借口,比如環保,我們縣的環保局大隊長在長期處於尷尬地位守著冷衙門的情況下,突然擁有了罰款權和勒令工廠改善生產條件否則停產的權力,他做的第一件事是直接開口罰款,否則停產,縣長來協調則以政策為由不管害大家說服之,罰款最後沒有那麼多,不過顯然是交了,人家突然有經費了嘛....不過在罰款之後才要求安裝凈化設備,我覺的就是明顯的挑起了地方上政企矛盾
到現在為止和金融危機聯系不大,最後提一句:中國在這樣的行政效率下實現經濟的巨大增長,只能說明中國人民的巨大潛力,當然我們整個中國有了另外一張隱性牌(團結就是 力量,一旦政府高效運轉,我們實現完全的市場經濟和絕對的中央集權,不可估量,問題是在於一旦完全市場經濟強調利益各個地方是不是能繼續團結在大中國的旗幟之下,如果出現各自為政則一切休提)..
又偏了,咳咳~~
這次金融危機誘發的直接因素是美國那麼多購房者不還錢給銀行了,這是超前消費觀念的副作用,更可以說的 信用經濟的副作用,因為信用鏈條有一環斷了嘛,不過這邊一條斷了,而金融機構利用存款進行的派生和創造信用工具職能仍然在繼續,政府的不斷注資提供了信心,現在一切仍然在繼續,前景不可預計,危害更是令相關者想想就驚駭不已,一旦華爾街崩潰,美洲大點的 國家估計除了古巴沒有哪個能倖免的,澳洲在世界中的 鏈條作用估計會隨著危機的 深入表現出來,澳洲會受到令大多數人意外的呵護.而歐洲的選擇會引人注目!相對的在亞洲范圍內人們會關注東京而不是香港,中國政府在巨大危機出現後估計就沒有什麼人理會了,除非我們自己非要摻合進去
紐約,歐洲,東京,再加上澳洲不可知的作用,是這次金融危機的主要參與體,中國已開放的達到發達國家水準的地區因為參與世界經濟事物多,肯定是 受到嚴重沖擊的,不過政府有足夠的 能力解決賬目上的來往
這次危機的危害更多在於心理上的,許多神話倒下去了,信用經濟的模式必定受到直接的質疑,經濟發展一定會更偏向於實業,這樣看來,德隆當年的關閉是必要的
危機時間不會很久,因為信用經濟本來是 虛的,而銀行體系是不會被摧毀的,而且人民是生活受到的影響有限,可能看起來觸目驚心,但是大多數人會生活的好好的 ,只有那些把所有資產抵押在銀行的人會變的一無所有,人們開始腳踏實地,一旦貸款偏向農村和不是純粹用於蓋樓房賣的土地上,經濟的大發展也許才剛剛開始
危機不管如何運行,中國的 表現再大放異彩,也不會在實質上帶來多少好處,而是風險轉移進入中國,我們的經濟面臨巨大機遇,在於看見了西方的失敗,他們的自然 資源和人力資源在不能得到發展中國家補充的 情況下,會褪下光環,重新進入勞動人民的 行列,而我們,則進入到真正發展的周期,踏實做事,是一切成功之源...哪怕股票投資帶給你幾輩子的收益,也不如你好好做點有意義的事,在信用經濟鏈中始終是 人對付人的體制下,人的勝利不能障顯出人類的 偉大力量,而金融危機的出現不是地震和風暴,只是人們總想一夜暴富催生出來的運行體,一家之言,萬勿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