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C激勵制度
⑴ LTC作為一個人的頭銜是意思
網路上的本義是:
LTC :以前是「公司」的簡稱
LTC : 最小總成本法 (Least Total Cost)
***************************************************************
後我翻查大量信息,終於找到了:
>>>>>>>>>>中校 (Lieutanent-Colonel,縮寫為 LTC ) <<<<<<<<<<<<<
參考:新加坡軍銜制度
新加坡軍銜制度採取四類十三級制:
軍官類:
中將 (Lieutanent General,縮寫為LG)
少將 (Major General,縮寫為MG)
准將 (Brigadier General,縮寫為BG)
上校 (Colonel,縮寫為COL)
中校 (Lieutanent-Colonel,縮寫為LTC)
少校 (Major,縮寫為MAJ)
上尉 (Captain,縮寫為CPT)
中尉 (Lieutanent,縮寫為LTA)
少尉 (Second Lieutanent,縮寫為2LT)
准尉類:
高級准尉長 (Senior Warrant Officer,縮寫為SWO)
准尉長 (Master Warrant Officer,縮寫為MWO)
一級准尉 (First Warrant Officer,縮寫為1WO)
二級准尉 (Second Warrant Officer,縮寫為2WO)
士官類:
軍士長 (Master Sergeant,縮寫為MSG)
上士長 (Staff Sergeant,縮寫為SSG)
一級上士 (First Sergeant,縮寫為1SG)
二級上士 (Second Sergeant,縮寫為2SG)
三級上士 (Third Sergeant,縮寫為3SG)
士兵類
中士 (Corporal,縮寫為CPL)
下士 (Lance Corporal,縮寫為LCP)
一等兵 (Private First Class,縮寫為PFC)
士兵 (Private,縮寫為PTE)
新兵 (Recruit,縮寫為REC)
當新兵在基本軍事訓練結束後而因成績優異而被選入進入軍官學校接受軍官訓練的時候,那些軍官訓練學員的軍階為Officer Cadet,縮寫為OCT。
⑵ 學姐或者學長…你能否幫我寫一篇800字的公共政策小論文呢
公共政策視角下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
[摘要]文章回顧了人口變遷尤其是「嬰兒潮」所帶來的問題,以揭示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含義。在「經濟國家轉型期」的總體公共政策框架下,重新審視了家庭結構、居住方式、老年人的長期護理需求以及社會的責任。同時,通過對2006年《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白皮書以及相關研究的評析,對老年人收入保障、健康護理以及個人社會服務的發展也進行了考察。在聯合國實行積極老齡化政策框架下進一步探討了老年人的就業、教育及生活方式等內容。最後,討論了與實現國家的明確目標有關的政策、實踐和理論問題。文章強調,為應對老齡化而作充足准備,要考慮個人、家庭、執業人員以及政策制定者等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中國,老齡化,公共政策,社會福利與服務,養老護理
一、前言
作為人口變遷的重要過程,中國老齡化問題的特點是人口基數大加上爆炸式激增,政府採取計劃生育予以應對。如今,當年「嬰兒潮」的一代人開始進入老年期,其後果是社會急劇老齡化,一些社會問題也隨之顯現。如今中國的家庭結構為 4-2-1的倒金字塔結構,從老年人生活中的長期護理需求(LTC)的角度來看,如今年輕一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由於實行了去政治化的「經濟國家」的總體公共政策(GPP,即一個政策體系首要目標及首選手段之指南)以及改革與開放的政策(Chen,1996),中國已積累了大量的資源,因此有能力來應對這樣的問題。但與此同時,改革又無可避免地帶來了又一個去經濟化的過程,即隨著經濟的發展,政府的角色開始轉變成為社會服務的提供者(經濟國家轉型期)(Chen,2004)。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負擔不斷加重,社會「撫養比」不斷上升,被認為是中國經濟發展和實現致富目標的一大障礙。此外,由於在中國(尤其是在城市地區)人們一般都會在較早的年紀就退休,所以在退休後很長一段的生活中,他們在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方面的需求顯得十分重要。而如今中國這方面的條件卻都還很有限,與美國以及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處於落後水平(不考慮一些在福利項目上的實質的區別)。本文通過回顧中國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從中國自身的角度揭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含義,旨在通過了解中國特有的內在關系,明確中國目前為應對老齡化問題所採取措施的現狀,從而確定有關重要的課題以供研究、實踐以及政策制定參考。
二、人口老齡化和中國人口激增
新中國成立後的30年,中國基本上是沒有外來或對外移民的問題。中國與其他發展中新興工業國家一樣,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經歷著一個快速的人口轉型期, 即從一個高死亡率和高出生率的階段過渡到一個死亡率下降和人口壽命延長(由於醫療條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同時維持高出生率的階段。這個時期(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的特徵是高人口增長率。新中國成立後的高人口增長期剛好與美國以及其他發達國家二戰後的 「嬰兒潮」是同一時期,但在這一人口轉型過程中,中國的人口增長更加快速,規模更大。然而,在這一發展時期,高度政治化的總體公共政策過於強調了政治在經濟中的主動性(Chen,2004)。在當時,對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全盤否定,但又無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一難題,其結果就是無限制的人口增長速度超過了計劃中的經濟發展,後來成為政策制定中越來越感到頭痛的問題。最後,在隱性失業和其他相關問題的壓力下,尤其是「上山下鄉」作為解決失業問題的權宜之計的失敗,中國政府終於醒悟過來,從嚴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降低人口的增長率,尤其是在城市,甚至不惜「矯枉過正」。
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實施計劃生育政策,是20世紀70年代後期以來中國人口政策的特徵。這樣的政策有助於人口擁擠的城市降低出生率,但同時也加速了中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速度。正如許多人所說的那樣:中國還未做好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准備。20世紀末,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了10%。按照國際通行標准,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已開始進入老齡化階段(China State Council,2006)。
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出中國在應對老齡化社會問題中有哪些不足,首當其沖的就是那些在中國「嬰兒潮」時出生的那一代人,他們現在剛剛好跨進中國法定退休的年齡(男性60歲,女性55歲)。這個群體的巨大規模以及他們的需求是對整個社會嚴峻的考驗,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他們的家庭、所在社區、相關制度,還有勞動力市場等等,都會受到這個迅速「老化」的社會的影響(Frazier,2006)。
三、家庭結構和長期護理需要
計劃生育政策給中國的家庭結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中國家庭是多子多福,四世同堂。然而,隨著城市化和現代化,這樣的家庭結構在慢慢消失(Chen,1996),人口的老齡化使得中國的人口結構變成了一個倒金字塔結構。如今在中國,典型家庭結構(尤其在城市)是一個孩子加上父母兩人以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四人,而且現在醫療條件好了,說不定太公、太婆都還在世。此外,現代生活,尤其是都市生活,讓幾代人同居在一個屋檐下的夢想變得困難了(雖然並不是不可能),這讓那些獨生子女們想照顧他們年邁的父母和祖父母更是難上加難。隨著越來越多的「空巢」家庭,中國人再也不能對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結構抱有理所當然的想法了,這對那些陷於老弱病殘的老人來說影響尤其巨大。在這里,我們可以看一個現實報告。這個報告是關於2000年從20個不同省市區調查的20255個中國老齡人的潛在護理需求。報告指出,大約1/3(35%在城市,29.6%在農村)的85歲及以上的老人需要日常的護理(Pei,2007)。
但值得關注的是,對政策制定者、理論家還有普通的中國人來說,無論傳統的家庭護理有多麼需要,但它卻不是應對老齡化潛在護理需求問題的唯一途徑。隨著中國經濟改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可以從市場獲得幾乎所有需要的資源,為老服務,包括長期護理(LTC)也都可以從市場上獲得。因此,只要具有一定的經濟支付能力,這樣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下面兩個例子就簡要地說明了這個情況。
筆者曾經目睹一個富有的中國生意人在2008年全球播映的衛星電視上,講述為他的上了年紀的母親高薪聘請了3個家庭護工。護工們為老人提供了無微不至的長期護理,雖然這些都不是由他本人親自來做,但並不妨礙他作為孝子盡的一片心。最後她母親在平和與安詳中逝世,而這位百萬富翁也算盡了孝道。
筆者也曾經看到一個真實的報告。在農村,一個84歲高齡的老婆婆,膝下無兒無女,房屋破爛,家徒四壁,生活極其困難。她的老年生活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度過。這種狀況令人觸目驚心。
對比如此兩個真實的事例,前一個固然是所有人的期盼,但是由於高昂的費用,看起來也並不是大多數的中國老年人都能夠享受到的。也許沒有一個中國人願意看到如第二個事例中那位貧困老人的情形,但是社會卻不能忽視這樣一群身處社會底層、生活貧困的老人。所以,公共與社會策略應該如何應對這樣的問題,需要認真研究。
四、社會福利與經濟轉型
新中國成立後,作為「經濟國家」(Chen,1996),員工福利或是由其所在工作單位來管理,或是由當地政府相關部門來代理的,在農村則是由人民公社的生產隊來管理。因為當時的計劃經濟讓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處於一個極低的標准,一般群眾的養老保障需求並沒有顯得特別突出(Chen,2004)。多虧了當時中國的人口相對年輕,盡管當時的政治願望是從經濟上趕超發達國家,但是在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也就是所謂的階級斗爭下,卻掩蓋了經濟倒退的事實。
自20世紀70年代末文革結束後,新的中國領導班子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大膽地實行新的總體公共政策,把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通過改革,希望找到解決國家發展困境的出路,同時快速提高自身的經濟實力。首先,在經濟改革中要做的,就是對國有企業中的福利制度進行改革,因為這些制度阻礙了社會公平競爭和工作的效率。原有的單位福利制度曾被認為是中國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但是它對經濟改革卻是一種阻礙,它的特點就是每個人都抱著一個「鐵飯碗」,一起吃著「大鍋飯」,這是導致當時中國經濟萎靡的直接原因。筆者曾指出,中國的經濟改革首先就是對福利制度的改革(Chen,2004)。中國的改革更多的是將福利供給制度分離而不是像西方福利改革所期望的與經濟相結合。這樣,中國希望保證企業是以經濟發展為主,以提高企業的市場活力,並提供一個更公正的競爭基礎。從經濟的方面來講,政府原先是統一集中所有的資源後再通過計劃來分配資源,是計劃經濟的做法,現在則通過徵收統一稅收來進行調控。一個獨立的社會保障系統是要建立在風險分散機制的基礎上的,但一個機制本身並不能保證好的效果。如過去在國有單位工作的人,因為進行國企改革,也就是制度因素,很多人下崗了(Hassard et al.,2006)。而當時,完善的福利制度還沒有被建立起來,他們原先的福利隨著被下崗而被剔除,脫離了社會保障制度。
如同歷史上每一次的經濟社會變革一樣,中國的經濟改革中也有贏者和輸者。在鄧小平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下,最大的贏者無疑是那些敢於冒險創新的企業家。在經濟快速轉型期,也有人趁著制度還未完善,通過特殊的關系甚至是不法手段,鑽制度空子,在國有和集體資產轉向市場的過程中侵吞國有財產和集體資產。而對於一些平民百姓,包括現在正好步入退休年齡的人們,他們最大的損失就是改革後造成的單位保障制度與社會獨立的社會保障制度之間一度存在的鴻溝,使得他們處於尷尬的境地。還好,如今中國政府已經在努力消除這樣的差距了。
中國經濟全面的提升是實行新的總體公共政策和改革的結果(包括對外開放政策)。但是,隨著資源的豐富和國力的強盛,國家也必須著力來處理那些眾多的社會問題,例如人口老齡化。與經濟改革初期相比,現在中國的總體公共政策已經由一開始的以保護企業經濟發展為中心轉變到以社會保護為中心上來(Whiteford,2003)。這是回歸改革前的全民皆有保障的一個信號。但與過去不同的是,中國如今是要在一個更加有活力的、更加發達的經濟基礎上建立全新的全民保障制度。與此同時,全國都在關注,在鄧小平通過市場經濟政策「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之後,能否適時實現「全面富裕」的下一步發展。在這個條件下,對中國老齡化社會政策的研究是更有意義的。
《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白皮書反映了國家為應對1.44億60歲以上人群需求(在2005年底占總人口數的11%)而在國家總體公共政策上發生的變化,承認國家的發展是不均衡的,明確了國家對老齡人口的法律權益的保護的責任,同時,還給出了一份關於中國政府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進程中所做出的「應對老齡化人口問題的發展模式」的詳細工作報告。在白皮書中,反復重申了國家的目標,即「國家重視和珍惜老年人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尊重他們的優良品德,積極創造條件,發揮老年人的專長和作用,鼓勵和支持老年人融入社會,繼續參與社會發展」(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Ⅰ)。 近20年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頒布的老齡法律、法規、規章及有關政策達200餘件,初步形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基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包括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國務院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和有關政策在內的老齡法律法規政策體系框架。在1996年12月12日,國務院成立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統籌規劃和協調指導全國的老齡工作,研究、制定老齡事業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協調和推動有關部門實施老齡事業發展規劃,指導、督促和檢查各地老齡工作。建立了老齡事業統計指標體系和老齡統計工作制度。20世紀80年代以來,先後三次進行全國范圍的老年人口狀況調查,為老齡事業的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鼓勵社會廣泛參與老齡事業發展,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Ⅰ)。
分析作為重要政策文件的白皮書不僅能更好地了解中國政府的真實目標,同時通過相關的研究也能發現潛在的問題。
五、收入支持、健康護理以及社會服務
2006年《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白皮書的重點是關注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發展的一貫性,但是建設新的社會保障系統,使其從企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經濟改革的「配套改革」,對消除社會差距和不公平來說,不是一條輕松易行的道路。與白皮書中研究觀察的對象相比,我們在辨析一些深層事件的同時,也應認識到這些年努力所獲得的成果及存在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關於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即收入保障、健康護理和社會服務。
(一) 老年人的社會保障
中國已經把保障老齡人口的最低生活基本標准作為首要任務,在老齡人口白皮書中,強調要大力建設涵蓋政府、社會、家庭以及個人全方面的老齡人口保障系統。
首先,在城市地區建立完整的養老保障系統。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離退休,繼續由國家財政或單位按國家規定標准支付離退休費。相比之下,企業原有的單位福利制度系統有了根本轉變。近年來,中國政府逐步建立覆蓋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的統一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截至2005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75億人,其中4367萬離退休人員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工資增長和物價變動情況適時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China State Council,2006)。截至2005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達4041億元人民幣,同年各級財政補助基本養老保險基金651億元人民幣,當年征繳收入總額達4312億元人民幣(China State Council,2006)。國家積極發展補充性養老保險,引導和扶持有條件的企業為職工建立企業年金,由企業和職工共同繳費,實行基金完全積累,個人賬戶管理。2005年底,全國已有2.4萬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達924萬人(China State Council,2006)。為了緩解和消除老年貧困。國家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家庭按標准給予補助。2005年,包括貧困老年人在內的2233萬城市貧困人口領取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基本實現應保盡保(China State Council,2006)。
其次,探索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有大約60%的中國老年人生活在農村,但他們得到的生活保障卻非常有限。2005年底,全國已有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約1900個縣(市、區、旗)開展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5400多萬農民參保,積累保險基金約310億元人民幣,300多萬參保農民領取養老金。2005年支付養老保險金21.3億元人民幣(China State Council,2006)。目前已有865萬農村人口被納入農村特困戶定期定量救助,985萬農村人口被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包括不符合「五保」條件的貧困老年人(China State Council,2006)。對「三無」老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者其法定贍養人、扶養人確無贍養、扶養能力的城市老年人),由國家實施在吃、穿、住、醫、葬方面給予生活照顧和物質幫助的「五保」供養制度。目前,全國享受「五保」供養的老年人達460多萬人。對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農村獨生子女或兩女戶夫婦,在年滿60周歲以後,由中央或地方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實施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2005年底,享受該獎勵扶助的人群達到135萬人(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Ⅱ)。
白皮書關注農村所取得的成就,學者們則關注他們所面臨的挑戰(James,2002)。Wang(2006)在2006年就指出,如今中國在農村的養老保障覆蓋率遠遠低於城市,對在中國建立一個可持續的養老保障系統的可行性提出了質疑。資金欠缺以及許多空頭個人賬戶都暴露了城鎮養老保險系統的沉重負擔。而由於農村的低收入以及農村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老人指望依靠家庭養老的願望成了一紙空談。城市與農村的養老系統的分離,給在城鎮化過程中產生的城市失地農民的生活也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因此,必須加快養老制度體系的改革,為發展經濟和社會進步提供長遠有效的制度保證(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Ⅱ)。通過實例研究,即使是在城鎮養老保險中,也存在著很多差異(Chen & Chen,2007)。那些早期從一般企業退休的員工(辛苦工作一輩子,沒有存款),他們所獲得的退休金與在政府和事業單位退休的員工相比,少得太多(大約只有他們的1/3)。很明顯,這樣大的差距對整個經濟發展是沒有好處的,可能會引起更大的危機乃至社會動盪
(二)健康護理
中國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建立在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之上的。截至2005年底,全國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退休人員達3761萬人。「規定退休人員個人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對個人賬戶計入金額和個人負擔醫療費的比例給予適當照顧。各地普遍將老年常見病、慢性病等大額醫療費用納入社會統籌基金支付范圍,減少退休人員個人的支付比例」(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Ⅲ)。另外,政府推動各地建立大額醫療費用補助辦法,由個人或企業繳費籌資,為患大病、重病以及長期慢性病的職工及退休人員解決超過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以上的醫療費用。同時,中國政府積極探索建立城市社會醫療救助制度,通過財政撥款、彩票公益金和社會捐助等多種渠道籌集醫療救助基金,對困難群眾就醫給予補助。「到2005年底,醫療救助試點縣(市、區、旗)達1119個,全年累計救助163.3萬人次」(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Ⅲ)。
從2003年起,國家開始進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到2006年6月底,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市、區、旗)擴大到1399個,覆蓋農業人口4.95億,3.96億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地區老年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比例超過73%」(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Ⅲ)。全國共補償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2.82億人次,補償資金支出144.12億元人民幣。另外,國家成立了全國性的農村醫療保險系統。「2005年農村實施醫療救助達1112萬人次,救助資金總支出10.8億元人民幣」(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Ⅲ)。
各地積極引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型,開展老年保健、醫療護理和康復等服務。「截至2005年底,全國城市已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5萬多個,95%的地級以上城市、86%的市轄區和一批縣級市開展了城市社區衛生服務」(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Ⅲ)。可以相信,基層醫療機構能夠根據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家庭出診、家庭護理、日間觀察、臨終關懷等服務。老年人的部分基本健康問題在社區得到解決。
醫療服務是中國學者關注老齡化中的重要問題之一。正如Kaneda(2006)指出的,中國的醫療服務系統曾經是低收入的農業社會中的典範,但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醫療服務價格就開始節節攀升。用另一句話說,就是「一個原本依賴於公共補貼並且平等地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系統已經轉變成為一個以市場為導向,成為個人用於資本投資的系統」(Kaneda,2006)。在實證研究方面,Meng and Yeo(2005)通過對家庭調查的數據研究了年齡效應(正相關和負相關)對非預算款項下醫療服務支出的影響,結果顯示,年齡效應對從醫療保障條件到醫療健康支出有著明顯的間接效果。通過對年齡效應的完全研究,得到的結論是非預算醫療支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高。對於一般老人,一般支出都會占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女性。即使在60歲組,醫療自費部分也會佔到他們正常收入的20%。從這個結果來看,改革後的醫療服務系統給老年人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尤其是女性。自費部分的提高給一般人在尋求早期防治時增加了阻礙,導致看病難,尤其是在城鎮與農村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差距。「這樣的趨勢對老年人至關重要,他們需要高質量的健康服務,但是卻沒有辦法負擔得起高昂的費用,而他們在農村人口中占的比重已經超過了年輕人」(Kaneda,2006)。如果一個人生了大病,就目前的醫療保障系統水平來說是不能滿足他們的醫療需求的。與此同時,國家也已經在通過各種方式來試圖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如通過體育活動、健身等等。但是,基於種種原因,如吸煙、酗酒等誘發疾病的陋習仍然在老年人的生活中佔了很大比例(Kaneda,AFP,2006)。
(三)個人社會服務
比起在20世紀80年代後的社保改革,之前的單位福利或是農村生產隊都是中國人在除家庭保障以外的重要社會依靠,同時也是一種非正式的社會保障支持網路體系。而經濟改革將原先是由單位作為社會保障的責任主體改為讓「社會」來承擔這一責任(Chen,1996)。中國各級地方政府(區、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在這方面取得了一些傑出的成就(Derleth & Koldyk,2004)。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通過在地方政府民政事務中的創新領導,中國引入了社區服務運動,社區老年人是服務對象主體(Chen,1996)。這項舉措在20年間起起伏伏,如今,它的新名字叫作「社區建設」。它從大都市向各個中小城市普及,目標是最終覆蓋所有的城市地區。從2001年起,中國政府連續三年實施建設社區老年福利服務設施的「星光計劃」,總投資134億元人民幣(China State Council,2006)。同時,快速增長的社會組織不僅為社會提供幫助,更是把為老年人服務的事業認為是黃金陽光產業,並在全國火熱發展。
白皮書中還涵蓋了題目為「為老社會服務」的章節。裡面指出,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推進機構養老服務,努力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為老社會服務需求,初步形成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為老社會服務體系。2005年底,全國城市社區服務設施達到19.5萬處,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8479個。各地採取上門服務、定點服務和巡迴服務等方式,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緊急救援以及其他便利老年人的無償、低償服務項目。從2001年起,中國政府連續三年實施建設社區老年福利服務設施的「星光計劃」,總投資134億元人民幣,建成「星光老年之家」3.2萬個,涵蓋老年人入戶服務、緊急援助、日間照料、保健康復和文體娛樂等多種功能,受益老年人超過3000萬。2005年,全國平均每個街道有1.32個城市老年福利機構,每9.8個社區居委會有1個城市老年福利機構(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Ⅳ)。同時,志願服務也覆蓋了許多社區,包括日常護理、醫療護理以及社會養老看護院里的合法看護,同樣也包括家庭一對一的專屬看護服務。「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300萬人次的志願者為280多萬名老人提供了超過6.3億小時的志願服務,建立志願者為老服務站6萬多個」(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Ⅳ)。從1989年開始(當時筆者在中山大學主持了首屆全國社會工作師資培訓班),隨著社會公益事業教育的迅猛發展,國家也大力提倡培訓專業的養老護理人員為老服務。
是社區護理還是機構護理,這個問題在西方國家困擾了很久,但是社區護理從來沒有消除對機構護理的需求(Chen,1996)。近年來,國家加大資金投入,在城鎮建立面向「三無」老人的社會福利院。在農村為「五保」老人提供集中供養場所和生活服務。從總體上看,「大力發展老年公寓、養老院和老年護理院,為不同經濟狀況和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病殘人群提供機構養老服務……鼓勵和調動社會力量,採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推動養老機構較快發展」 (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Ⅳ)。2005年底,全國城鄉有社會福利院、敬老院、養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護理院等養老服務機構39546個,總床位149.7萬張,其中農村鄉鎮敬老院29681個,總床位89.5萬張(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Ⅳ)。
這些統計數字對於最有迫切需求的老年人的生活安排和長期護理十分重要。2009年夏天,筆者回到中國,又拜訪了一些民營及公共養老機構。其發展令人矚目,但它們也同樣面臨著與西方國家一樣的問題,如供求問題、收費標准還有護理質量等。通過案例研究,可以了解家庭護理與機構護理仍有明顯不同。如一個家庭將88歲的老母親留在家中照顧,但是由於老人會經常需要醫療方面的護理,家人們還是要經常把老人送去醫療機構,這樣往來,給整個家庭帶來不小的經濟負擔。在對養老機構的條件和服務作出了解後,發現其所提供的也多隻是老人的住所,養老護理所需的專業服務和醫療服務可以說基本上是沒有。當老人需要24小時全方位護理時,還是要家人去承擔看護,哪怕已經付了可觀的養老院費用。
⑶ 美國游騎兵的軍銜制度
Pvt代表Private,也就是列兵,實際上在美國陸軍中還分為Private 1和2,分屬E-1和E-2級別(涉及薪酬、福利等的等級制度,同軍銜制度相關但不完全一樣),縮寫分別是Pv1和Pv2
接下來依次是:
Pfc:Private First Class,一等兵,E-3級別
Cpl:Corporal,下士。同Spc:Specialist,特種技術人員是E-4級別
Sgt:Sergeant,中士,E-5
Ssg:Staff Sergeant,上士,E-6
Sfc:Sergeant First Class,一級士官和Msg:Master Sergeant,士官長同屬E-8級別
1Sg:First Sergeant,通常也翻譯成士官長,是一種「未授銜軍官」(NCO),名義上依然是士兵(士官),實際上在連以上的單位中擔任幕僚參謀或者輔助指揮官的指揮角色
Sgm:Sergeant Major,軍士長,NCO,職位一般是營以上級別
Csm:Command Sergeant Major,指揮軍士長,跟Sgm類似,擔任的是指揮角色
Sma:Sergeant Major of the Army,陸軍總軍士長,NCO,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牛X職位,整個陸軍只有一位總軍士長(現任陸軍總軍士長是Kenneth O. Preston),他的作用相當於所有士兵、士官在軍隊最高層的發言人、代理人,享受高層軍官的待遇,甚至有自己專門的旗幟(用來懸掛在辦公室、專車和專機上)
軍官中依次是:
2LT:Second Lieutenant,少尉,O-1
1LT:First Lieutenant,中尉,O-2,少尉和中尉通常都縮寫為Lt.
Cpt:Captain,上尉,O-3
Maj:Major,少校,O-4
Ltc:Lieutenant Colonel中校,O-5
Col:Colonel,上校,O-6
BG:Brigadier General,准將,O-7
MG:Major General,少將,O-8
LTG:Lieutenant General,中將,O-9
GEN:General,上將,O-10,是美國陸軍中級別最高的軍官
GA:General of the Army,也就是常說的五星上將,薪酬級別是Special(特殊
⑷ 遼寧裝備製造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報考政策解讀
一、學校自然情況說明
學校全稱:遼寧裝備製造職業技術學院
辦學地點及校址:所有專業均在校本部辦學,具體地址為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蒲河新城裕農路70號 郵編 110161
辦學類型:公辦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辦學層次:高職
辦學形式:全日制
主要辦學條件:校園佔地面積30.6萬平方米(約合458.8畝);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4.9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積2.4平方米;專任教師418人,其中具有副高級職務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17.9%,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53.6%;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8908.5萬元,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5378.8元;圖書33.6萬冊,生均圖書20.3冊。
二、招生計劃特別說明
我校以英語作為外語教學,其他語種考生慎報。
錄取男女生比例:錄取時無男女比例限制。
學校招生計劃按照遼寧省教育廳核準的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執行。
三、專業設置說明
序號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學制
學習年限
科類
學費(元/年/生)
1
560101
機械設計與製造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800
2
560101
機械設計與製造(智能製造)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500
3
560102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500
4
560103
數控技術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800
5
560111
機械產品檢測檢驗技術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500
6
560113
模具設計與製造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500
7
560204
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800
8
560110
焊接技術與自動化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800
9
560106
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800
10
560702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800
11
560703
汽車電子技術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800
12
560707
新能源汽車技術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800
13
630702
汽車營銷與服務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800
14
560112
理化測試與質檢技術(無損檢測技術)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800
15
560302
電氣自動化技術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500
16
560301
機電一體化技術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500
17
560203
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500
18
610102
應用電子技術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500
19
560309
工業機器人技術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800
20
560308
電梯工程技術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800
21
610119
物聯網應用技術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5000
22
610205
軟體技術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5000
23
610302
移動通信技術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5000
24
610304
通信工程設計與監理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5000
25
630302
會計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000
26
630701
市場營銷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000
27
630903
物流管理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000
28
630801
電子商務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500
29
670202
商務英語(跨境電商)
三年
最長5年
文理兼招
4500
學費如有變動以省物價部門文件為准
四、畢業證書說明
學生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內,修完教育教學計劃規定的內容,成績合格,達到學校畢業要求的,頒發遼寧裝備製造職業技術學院普通高等學校專科畢業證書。
五、收費情況說明
1.學費和住宿費的收取標准
嚴格按照省物價部門批準的標准向學生收費,各招生專業收取學費標准在「三、專業設置說明」表中具體列明,我校住宿標准為8人間,住宿費800元/年/生,學費和住宿費如有變動以省物價部門文件為准。
2.學費和住宿費的退費辦法
學生因故退學或提前結束學業,學校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時間和實際住宿時間,按月計退剩餘學費和住宿費。
3.給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及有關程序
學院採取獎學金、助學金、協助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勤工助學補助等多種措施激勵優秀學生,資助困難學生圓滿完成學業。
(1)學院每學年評定一次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根據國家政策,每年在品學兼優的學生中評定一次國家獎學金(8000元/年)和省政府獎學金(8000元/年),同時在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中評定一次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年)、國家一等助學金(4400元/年)和國家二等助學金(2750元/年)(均不兼得)。
(2)學院積極為貧困學生提供校內勤工助學崗位。
(3)根據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在生源地教育局學生資助中心辦理國家開發銀行生源地助學貸款。
(4)依據有關文件精神和學校關於學費減免的制度執行,孤兒學生可以提出學費減免申請,由學生資助中心審核通過後執行。
六、錄取辦法說明
1.投檔比例
調檔比例按照各省(市、自治區)規定執行。
按照順序志願投檔的批次,調閱考生檔案的比例在120%以內;按照平行志願投檔的批次,調閱考生檔案的比例在105%以內。
2.身體健康狀況要求
按照教育部、原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入學後學校進行復檢,不符合要求者取消其入學資格。
3.院校志願及錄取
實行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方式的省份按照平行志願方式錄取。
實行有序志願投檔錄取方式的省份,按考生報考院校志願選擇志願方式,即優先錄取第一志願考生。當第一志願上線考生不足招生計劃數時:在同批錄取學校控制分數線以上,按考生志願順序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當第一志願上線考生數多於招生計劃數時,不再調閱第二志願及其他志願考生檔案。錄取二志願及其他志願考生無分數級差。
4.對加分或降低分數要求投檔考生的處理
對符合加、降分條件投檔的考生按各省(市、自治區)招考委關於加、降分的規定執行。
5.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辦法為分數優先。對投檔考生成績相同的考生,文史類根據考生語文、數學和外語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錄取;理工類根據考生數學、語文和外語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錄取。
6.聯系電話:024-88045088、88045361
7.學院網址:http://zs.ltcem.com
⑸ 經濟學原理論述題
1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相互關系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傳統觀點認為,經濟發展必然要導致污染,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相剋的、矛盾的,要發展經濟就必須承受環境污染的代價。許多國家,尤其是部分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幾乎都採取了先發展經濟,後治理環境的作法。但這並不能作為後起國家借鑒的樣板。當時各發達國家是在資源相對充足的情況下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經濟發展及人口擴張對環境的壓力相對較小,環境威脅是潛在的。但目前,世界經濟經過上百年的發展歷程,環境資源供給相對減少,環境資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因此,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不保護環境資源,經濟根本無法實現發展。
現代觀點認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可以實現協調發展。可以將環境保護納入經濟發展體系之內,將其作為一種產業來經營,使經濟主體能夠從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中受益,與其利潤最大化的目標相一致,這樣可以使保護環境成為人們一種自覺自利的活動,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從相剋到相生的轉變,最終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2 環境問題的復雜性
環境問題寬泛而復雜,涉及到技術層面、制度層面、管理層面。技術層面:防污治污技術的研發與利用、環境質量標準的設定、生態保護區的設立等等;制度層面:設計制度,合理構建各相關主體的利益關系;管理層面:如何按照既定製度有效組織安排生產。技術、制度與管理哪個更重要?經過多年的環境保護實踐,證明制度是更為重要的因素,好的制度才會催生出好的技術,才會調動企業預防和治理環境污染的積極性。目前我國治理污染的政策制度比較單一,以收取排污費為主要形式。但由於收費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企業保護環境缺乏激勵及監管不力,所以這一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低效率。
3 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制度根源
3.1不合理的GDP核算制度
作為評價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GDP,是廣義國民收入指標之一,雖然考慮了產品的中間消耗,即GDP等於總產出減去中間消耗,也即最終產品價值量之和,但它是建立在資源無限多、生態環境永遠好的假設之下。在這樣一種假設下,GDP數值越大,那麼經濟發展越好,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而未考慮經濟增長對資源、環境的負面影響,其結果就是造成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枯竭。現行的GDP核算指標已無法恰當地衡量經濟發展水平,反而會扭曲社會的資源配置方向。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政績」,片面地強調GDP的高速增長,而忽略了對環境和生態的保護。因此,從客觀上說,現存的GDP核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對環境資源的破壞性使用,造成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相剋。
3.2現存環境保護制度缺乏有效的約束與激勵機制
經濟主體的行為是受制度約束的。一個有效率的制度應同時具備約束機制與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可確保制度的有效實施,而激勵機制則有助於經濟主體行為自覺的與制度取向相一致,降低制度實施的成本。某些地方的環境保護制度規定,環境部門收取的排污費中有一部分可用於環保部門的行政經費。這種制度設計對於環保部門治理污染來說無疑是一種負激勵。試想,一個地區污染程度越輕,環保部門徵收的排污費就越少,那麼從環保部門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就不如不治理所獲得的收益高,因此就會對環境污染姑息遷就,甚至坐視不管。因此,這種制度設計本身就是低效率的。
目前我國環境保護制度的一種導向就是環境保護是國家和政府的事,而消費者和企業則是制度的被動遵守者,缺乏自覺遵守制度的激勵,並且一旦制度出現了漏洞或監管不力,還會紛紛鑽政策的空子,謀取私利。現實中,一些排污企業與監管部門玩「捉迷藏」游戲,一方面說明企業缺乏環境保護意識,但同時也說明部分現行環境保護制度確實需要完善與創新了,否則只會導致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行為繼續屢禁不止。
3.3與環境保護目標相背離的產業政策加劇了環境惡化
環境問題與經濟中各產業有著極高的關聯度,因此不僅環境制度本身會對環境產生影響,產業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也會間接地對環境系統產生影響。有些旨在促進經濟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在客觀上卻給環境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如有些地區將資源性產業作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大力扶持,而相應的環境保護工作卻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大大影響了本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4 結論
從以上分析可知,錯綜復雜的環境問題的解決在依賴技術進步的同時,更需要進行制度上的創新。政府在環境保護過程中應發揮的作用就是制訂有效的制度,並確保制度得到執行。當前,應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改變現有的GDP核算體系,變現存的GDP為「綠色GDP」,將生產消費行為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引進到GDP的核算中,如果造成環境污染,則予以扣除,從而糾正現存GDP考核方法對經濟主體行為的誤導。
(2)進行環境保護制度本身的創新,將政府職能與市場機制結合起來,制定合理的、有效率的約束與激勵機制,將環境保護與經濟主體的利益緊密聯系起來,使環境保護成為人們的一種自覺行為,達到生產、消費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
(3)實現環境保護制度與產業政策的配套協調。環境保護本身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方方面面制度的配合,才能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因此在制定相關產業政策時,要把環境影響考慮進去,對保護環境不利的產業政策應予以廢止或暫緩執行。
⑹ 萊特幣現在多少錢
根據國內比特幣、萊特幣交易平台比特幣中國和火幣網的報價:目前萊特幣價格約為58元左右。
最近由於收FBI拍賣比特幣和傳言交行將徹查比特幣交易平台賬號、比特幣核心開發人員爆料比特幣基礎協議的開發疾呼停滯的影響,比特幣和萊特幣的價格均出現了回落。其中,萊特幣的價格在比特幣價格一路上揚是,已然不為之所動,價格適中保持緩慢增長,等比特幣價格下跌時,萊特幣依然跟下跌。
(6)LTC激勵制度擴展閱讀:
設計目的
基於比特幣(Bitcoin)協議,但不同於比特幣的地方在於,即使在現階段,通過消費級的硬體也可以高效地「挖礦」。Litecoin提供給您更快速的交易確認(平均2.5分鍾),它使用硬內存以及基於scrypt(一種加密演算法)的挖礦工作量證明演算法,面向大多數人使用的普通計算機及圖形處理器(GPU)。Litecoin網路預期將生產8400萬個貨幣單位。
Litecoin的設計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挖掘演算法,使它能夠在挖掘比特幣的機器上被同時運行。為挖掘比特幣而設計的專用集成電路(ASIC)逐漸興起的同時,Litecoin也緊跟著技術演變。但在Litecoin貨幣被廣泛應用之前,不太可能會出現專門為Litecoin設計的專用集成電路(ASIC)。
⑺ 任正非最新講話:2014,華為怎麼干
以下是任正非講話全文:
古時候有個寓言,兔子和烏龜賽跑,兔子因為有先天優勢,跑得快,不時在中間喝個下午茶,在草地上小憩一會啊!結果讓烏龜超過去了。華為就是一隻大烏龜,二十五年來,爬呀爬,全然沒看見路兩旁的鮮花,忘了經濟這二十多年來一直在爬坡,許多人都成了富裕的階層,而我們還在持續艱苦奮斗。爬呀爬……一抬頭看見前面矗立著「龍飛船」,跑著「特斯拉」那種神一樣的烏龜,我們還在笨拙地爬呀爬,能追過他們嗎?
一、大公司不是會必然死亡,不一定會惰怠保守的。否則不需要努力成為大公司。
寶馬追不追得上特斯拉,一段時間是我們公司內部爭辯的一個問題。多數人都認為特斯拉這種顛覆式創新會超越寶馬,我支持寶馬不斷地改進自己、開放自己,寶馬也能學習特斯拉的。汽車有幾個要素:驅動、智能駕駛(如電子地圖、自動換檔、自動防撞、直至無人駕駛……)、機械磨損、安全舒適。後兩項寶馬居優勢,前兩項只要寶馬不封閉保守,是可以追上來的。當然,特斯拉也可以從市場買來後兩項,我也沒說寶馬必須自創前兩項呀,寶馬需要的是成功,而不是自主創新的狹隘自豪。
華為也就是一個「寶馬」(大公司代名詞),在瞬息萬變,不斷涌現顛覆性創新的信息社會中,華為能不能繼續生存下來?不管你怎麼想,這是一個擺在你面前的問題。我們用了二十五年的時間建立起一個優質的平台,擁有一定的資源,這些優質資源是多少高級幹部及專家浪費了多少錢,才積累起來的,是寶貴的財富。過去所有失敗的項目、淘汰的產品,其實就是浪費(當然浪費的錢也是大家掙來的),但沒有浪費,就沒有大家今天坐到這兒。我們珍惜這些失敗積累起來的成功,若果不固步自封,敢於打破自己既得的壇壇罐罐,敢於去擁抱新事物,華為不一定會落後。當發現一個戰略機會點,我們可以千軍萬馬壓上去,後發式追趕,你們要敢於用投資的方式,而不僅僅是以人力的方式,把資源堆上去,這就是和小公司創新不一樣的地方。人是最寶貴因素,不保守,勇於打破目前既得優勢,開放式追趕時代潮流的華為人,是我們最寶貴的基礎,我們就有可能追上「特斯拉」。
1、聚焦。我們是一個能力有限的公司,只能在有限的寬度趕超美國公司。不收窄作用面,壓強就不會大,就不可以有所突破。我估計戰略發展委員會對未來幾年的盈利能力有信心,想在戰略上多投入一點,就提出瀟灑走一回,超越美國的主張。但我們只可能在針尖大的領域里領先美國公司,如果擴展到火柴頭或小木棒這么大,就絕不可能實現這種超越。
我們只允許員工在主航道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不能盲目創新,發散了公司的投資與力量。非主航道的業務,還是要認真向成功的公司學習,堅持穩定可靠運行,保持合理有效、盡可能簡單的管理體系。要防止盲目創新,四面八方都喊響創新,就是我們的葬歌。
大數據流量時代應該是很恐怖的,因為我們都不知道什麼叫大數據。流量之大也令人不可想像。我說的大數據與業界說的也不一樣,業界說的大數據,不是大,而是搜索,如鄔賀銓院士說的,數據的挖掘、分析、歸納、使用,使數據創造出價值。我說的大數據是指數據流的波濤洶涌,指不知道有多麼大的數據要傳輸與儲存。當然我們希望傳輸的是凈水,但我們也阻擋不了垃圾信息的來回被傳輸與儲存,使得大數據更大。不要為互聯網的成功所沖動,我們也是互聯網公司,是為互聯網傳遞數據流量的管道做鐵皮。能做太平洋這么粗的管道鐵皮的公司以後會越來越少;做信息傳送管道的公司還會有千百家;做信息管理的公司可能有千萬家。別光羨慕別人的風光,別那麼互聯網沖動。有互聯網沖動的員工,應該踏踏實實的用互聯網的方式,優化內部供應交易的電子化,提高效率,及時、准確地運行。我們現在的年度結算單據流量已超過兩萬五千億(人民幣),供應點也超過五千個。年度結算單據的發展速度很快會超過五萬億的流量。深刻地分析合同場景,提高合同准確性,降低損耗,這也是貢獻,為什麼不做好內「互聯網」呢。我們要數十年的堅持聚焦在信息管道的能力提升上,別把我們的巨輪拖出主航道。
網路可能會把一切約束精神給鬆散掉,若沒有約束精神,我們還會不會是一個主洪流滾滾向前進?大家唱《中國男兒》,別人很震驚,這個時代還有這么多人來唱這種歌?在我們公司,眼前還有幾千個核心骨乾的團結,從而團結帶領了十五萬員工。所以我們必然勝利。
2、我們要持續不懈的努力奮斗。烏龜精神被寓言賦予了持續努力的精神,華為的這種烏龜精神不能變,我也借用這種精神來說明華為人奮斗的理性。我們不需要熱血沸騰,因為它不能點燃為基站供電。我們需要的是熱烈而鎮定的情緒,緊張而有秩序的工作,一切要以創造價值為基礎。
我們要正視美國的強大,它先進的制度、靈活的機制、明確清晰的財產權、對個人權利的尊重與保障,這種良好的商業生態環境,吸引了全世界的優秀人才,從而推動億萬人才在美國土地上創新、擠壓、井噴。矽谷那盞不滅的燈,仍然在光芒四射,美國並沒落後,它仍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特斯拉不就是例子嗎?我們追趕的艱難,決不像喊口號那麼容易。口號連篇,就是管理的浪費。徐直軍說的瀟灑走一回是指不怕失敗,不怕犧牲,努力為發展而奮斗。任何工作,我們都要從創造價值來考核評價。
超寬頻時代會不會是電子設備製造業的最後一場戰爭?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對我來說應該是。如果我們在超寬頻時代失敗,也就沒有機會了。這次我在莫斯科給兄弟們講,莫斯科城市是一個環一個環組成,最核心、最有錢的就是大環里,我們十幾年來都沒有打進莫斯科大環,那我們的超寬頻單獨在西伯利亞能振興嗎?如果我們不能在高價值區域搶佔大數據流機會點,也許這個代表處最終會萎縮、邊緣化。這個時代在重新構建分配原則,只有努力佔領數據流的高價值區,才有生存點。我們已經打進東京、倫敦……,相信最終也會打進莫斯科大環……。
3、自我批判是拯救公司最重要的行為。從「燒不死的鳥是鳳凰」,「從泥坑裡爬出的是聖人」,我們就開始了自我批判。正是這種自我糾正的行動,使公司這些年健康成長。
滿足客戶需求的技術創新和積極響應世界科學進步的不懈探索,以這兩個車輪子,來推動著公司的進步。華為要通過自我否定、使用自我批判的工具,勇敢地去擁抱顛覆性創新,在充分發揮存量資產作用的基礎上,也不要怕顛覆性創新砸了金飯碗。
我們的2012實驗室,就是使用批判的武器,對自己、對今天、對明天批判,以及對批判的批判。他們不僅在研究適應顛覆性技術創新的道路,也在研究把今天技術延續性創新迎接明天的實現形式。在大數據流量上,我們要敢於搶占制高點。我們要創造出適應客戶需求的高端產品;在中、低端產品上,硬體要達到德國、日本消費品那樣永不維修的水平,軟體版本要通過網路升級。高端產品,我們還達不到絕對的穩定,一定要加強服務來彌補。
這個時代前進得太快了,若我們自滿自足,只要停留三個月,就會註定會從歷史上被抹掉。正因為我們長期堅持自我批判不動搖,才活到了今天。今年,董事會成員都是架著大炮《炮轟華為》;中高層幹部都在發表《我們眼中的管理問題》,厚厚一大摞心得,每一篇的發表都是我親自修改的;大家也可以在心聲社區上發表批評,總會有部門會把存在的問題解決,公司會不斷優化自己的。
二、價值觀是組織的核心與靈魂。未來組織的結構一定要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組織的目的是實現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我們用了二十五年時間,在西方顧問的幫助下,經數千人力資源的職業經理與各級幹部、專家的努力,我們基本建立了如胡厚昆所描述的金字塔式的人力資源模型,並推動公司成功達到400億美金的銷售規模。建立金字塔模型的數千優秀幹部、專家是偉大的,應授予他們「人力資源英雄」的榮譽,沒有他們的努力與成功,就不可能進行今天的金字塔改造。金字塔管理是適應過去機械化戰爭的,那時的火力配置射程較近,以及信息聯絡落後,所以必須千軍萬馬上戰場,貼身廝殺。塔頂的將軍一揮手,塔底的坦克手將數千輛坦克開入戰場,數萬兵士沖鋒去貼身廝殺,才能形成足夠的火力。而現代戰爭,遠程火力配置強大,是通過衛星、寬頻、大數據,與導彈群組、飛機群、航母集群……來實現。戰爭是發生在電磁波中,呼喚這些炮火的不一定再是塔頂的將軍,而是貼近前線的鐵三角。千里之外的炮火支援,勝過千軍萬馬的貼身廝殺。我們公司現在的鐵三角,就是通過公司的平台,及時准確、有效地完成了一系列調節,調動了力量。今天我們的銷售、交付、服務、財務,不都是這樣遠程支援的嗎?前線鐵三角,從概算、投標、交付、財務……,不是孤立一人在作戰,而是後方數百人在網路平台上給予支持。這就是胡厚昆所說的「班長的戰爭」。鐵三角的領導,不光是有攻山頭的勇氣,而應胸懷全局、胸有戰略,因此,才有少將連長的提法。為什麼不叫少校?這只是一種形容詞,故意誇大,讓大家更注意這個問題,並不是真正的少將。誰能給你授少將軍銜,除非你自己去買顆鈕扣縫到衣領上,縫一顆算少將,縫兩顆就是中將了。
1、要按價值貢獻,拉升人才之間的差距,給火車頭加滿油,讓列車跑得更快些及做功更多。踐行價值觀一定要有一群帶頭人。人才不是按管轄面來評價待遇體系,一定要按貢獻和責任結果,以及他們在此基礎上的奮斗精神。目前人力資源大方向政策已確定,下一步要允許對不同場景、不同環境、不同地區有不同的人力資源政策適當差異化。
我把「熱力學第二定理」從自然科學引入到社會科學中來,意思就是要拉開差距,由數千中堅力量帶動十五萬人的隊伍滾滾向前。我們要不斷激活我們的隊伍,防止「熵死」。我們決不允許出現組織
「黑洞」,這個黑洞就是惰怠,不能讓它吞噬了我們的光和熱,吞噬了活力。
2、我們將試點「少將連長」,按員工面對項目的價值與難度,以及已產生的價值與貢獻,合理配置管理團隊及專家團隊。傳統金字塔的最底層,過去級別最低,他們恰恰是我們面對CEO團隊、面對復雜項目、面對極端困難突破的著力點……。過去的配置恰恰是最軟點著力。
我們是要讓具有少將能力的人去作連長。支持少將連長存在的基礎,是你那兒必須有盈利。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是否有人願意做雷鋒少將,我是不支持的,雷鋒是一種精神,但不能作為一種機制。我們要從有效益,能養高級別專家、幹部的代表處開始改革,「優質資源向優質客戶傾斜」。只有從優質客戶賺到更多的錢,才能提高優質隊伍的級別配置,否則哪來的錢呢?
3、內部人才市場、戰略預備隊的建設,是公司轉換能力的一個重要方式。是以真戰實備的方式,來建立後備隊伍的。
內部人才市場,是尋找加西亞與奮斗者的地方,而不是落後者的搖籃。內部人才市場促進的流動,不僅讓員工尋找自己最適合發揮能量的崗位,也是促進各部門主管改進管理的措施,流動就煥發出生命力。
公司要逐步通過重裝旅、重大項目部、項目管理資源池這些戰略預備隊,來促進在項目運行中進行組織、人才、技術、管理方法及經驗……的循環流動。從項目的實現中尋找更多的優秀幹部、專家,來帶領公司的循環進步。
要讓人人明白希望在自己手裡,努力終會有結果,是金子終會發光的。不埋怨,不懷念,努力前行。那些「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拚死相救」的人,雖然記功碑寫不上他什麼,寫得出成績的是將軍,寫不出成績的可能是未來的統帥,統帥是組織好千軍萬馬。誰搞得清統帥內心的世界怎麼成長的,無私就是博大。
三、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來源於嚴格、有序、簡單的認真管理。
數據流量越來越大,公司也可能會越來越大。公司可以越來越大,管理決不允許越來越復雜。
公司管控目標要逐步從中央集權式,轉向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呼喚炮火,讓前方組織有責、有權;後方組織賦能及監管。這種組織模式,必須建立在一個有效的管理平台上,包括流程、數據、信息、權力……。歷經二十多年來的努力,在西方顧問的幫助下,華為已經構建了一個相對統一平台,對前方作戰提供了指導和幫助。在此基礎,再用五至十年的時間,逐步實現決策前移及行權支撐。
郭平說:我們的增長方式要從優先追求規模成長,轉向效率、效益驅動。項目經營管理是我們的重要手段,也是各級管理者的基本技能。績效管理是公司幹部管理優化、業務變革的實現形式與支撐保障,對責任結果與績效的理解,要從更寬泛、更長遠來看問題。現在我們的考核指標已經改革,未來還會不斷減少過程考核的指標,結果比過程更重要。我們要緊緊地把握財經管理變革的正確方向。財經管理對準的是價值創造,而不是價值分配。我們要繼續堅持做厚客戶及供應商界面,簡化內部的核算和考核。
華為的管理進步,正如郭平說的,要立足在項目管理進步的基礎上,要好好培養及選拔項目管理的八大員,建立起成熟的程序、龐大的優質管理隊伍。我們要以戰略預備隊的方式,建立起項目管理的幹部、專家資源池,要通過人員循環流動任職的方式,把先進的方法、高效的能力,傳遞到代表處去。要善於發現金種子,並讓他們到各地去開花。這些變革都是各級組織發揮價值創造的機會,也是培養幹部、識別幹部的實踐基地。
這些年在管理變革中,涌現出大批優秀人才,我們從選拔「藍血十傑」開始,對他們實施表彰,以鼓勵那些默默無聞作出貢獻的人。郭平說要尋找「藍血十傑」,我認為一定要找到並授予他們光榮,而且逐級的評選鼓舞那些做出貢獻的人。我們不僅要選拔未來優秀人才,也不要忘記歷史功臣,才能讓未來邁進的步伐更加堅定。新生力量取代我們,是歷史規律,但過去為公司發展犧牲了青春、健康、生命的人,永遠都要記住他們曾經為華為公司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們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來看待整體管理構架的進步,系統地、建設性地、簡單地,建築一個有機連接的管理體系,要端到端地打通流程,避免孤立改革帶來的壁壘。我們要堅持實事求是,堅持賬實相符,不準說假話。我們要努力使內部作業數據在必要的職責分離約束下,盡可能地減少一跳,提高運營效率。
不單單是技術、市場上……要進步,我們要使管理嚴格、有序、簡單,內部交易逐步電子化、信息化,基於透明的數據共同作業。我們要實現計劃預算核算的閉環管理,以保障業務可持續發展,規避風險和敢於投資要平衡發展。
各級幹部要互相知曉,財務幹部要懂些業務,業務幹部應知曉財務管理。有序開展財經和業務的幹部互換及通融,財務要懂業務,業務也要懂財務,混凝土結構的作戰組織,才能高效、及時、穩健地抓住機會點,在積極進攻中實現穩健經營的目標,使公司推行的LTC、IFS能真正發揮作用。通過閉環管理來完善幹部的考核與選拔。
2002年開幹部大會是在IT泡沫破滅,華為瀕於破產、信心低下的時候召開的,董事會強調在冬天裡面改變格局,而且選擇了雞肋戰略,在別人削減投資的領域,加大了投資,從後十幾位追上來。那時世界處在困難時期,而華為處在困難的困難時期,沒有那時的勇於轉變,就沒有今天。今天華為的轉變是在條件好的情況下產生的,我們號召的是發展,以有效的發展為目標。我們應更有信心超越,超越一切艱難險阻,更重要的是超越自己。
從太平洋之東到大西洋之西,從北冰洋之北到南美南之南,從玻利維亞高原到死海的谷地,從無邊無際的熱帶雨林到赤日炎炎的沙漠……,離開家鄉,遠離親人,為了讓網路覆蓋全球,數萬中、外員工,奮斗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華為人的艱苦奮斗,我們肩負著為近三十億人的通信服務,責任激勵著我們,鼓舞著我們。
我們的道路多麼寬廣,我們的前程無比輝煌,我們獻身這壯麗的事業,無比幸福,無比榮光。
二○一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⑻ DBTC怎麼操作
如果一隻分叉能在大幅提高轉賬速度降低手續費的同時,又能重新聚集多數用戶和充足 的流動性,那麼其使用的普及程度、為社會創造的價值將能夠提升幾個數量級。
DBTC(dominant bitcoin,大比特)20 秒出塊,並給出一套更完善的經濟激勵機制,讓流動性與使用人數快速追上並超過 btc:流用平台只要開通 dbtc 的交易或支付,即可按照一套公開公平的機制分享 2/3 的塊獎勵。
新的激勵機制能使流動性與幣價、使用人數與幣價進入正反饋循環,實現自我驅動增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進全世界每一個角落。
說明1:流用平台是指交易所等能為數字貨幣提供流動性的平台,和互聯網平台等能為數字貨幣帶來使用用戶的平台的統稱。
說明2:貨幣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法幣,特點是幣值穩定,能最大程度上方便本國居民的交易;一類是世界貨幣,特點是幾乎絕對公平,全世界的人都願意使用,如 btc、ltc、黃金。本文所討論的貨幣,是指世界貨幣一類,如btc的便攜性、可分割性優於黃金,dbtc的目標是優化btc等等,而不與法幣作對比。
說明3:數字貨幣分為三類(參考自瑞士金管局):加密貨幣、token和數字資產。本文僅討論加密貨幣一類,未涉及到token與數字資產。
1. 擴容的難點
通過分叉優化轉賬速度與手續費在技術上容易實現,難的是如何重新聚集起多數用戶和 充足的流動性。
2. 比特幣網路中經濟激勵機制的缺陷
數字貨幣系統中,礦工負責記賬並維護賬本安全,發行團隊負責研發與創新,交易所能 提供流動性,互聯網平台能帶來用戶。四個角色各司其職,共同促進比特幣系統繁榮發展, 缺一不可。
2.1 挖礦激勵與正反饋循環
挖礦獎勵制度下,幣價與算力表現出顯著的正反饋效應:幣價越高,挖礦獎勵越大,獎 勵越大驅動礦工投入更多的算力;算力越大賬本越安全,人們使用 btc 就更放心,這又有利 於幣價進一步上升。
由於電費只佔挖礦收益的一部分,即使幣價短期下跌,礦機並不會被關掉,所以該過程只會單向發展。
⑼ 各種數字貨幣的簡稱是什麼
這里先簡單介紹一下幾個主流的數字貨幣,讓大家有個粗略認知。在之後,我會不定時詳細聊一聊具體的貨幣。
比特幣
數字貨幣鼻祖,最具價值的虛擬貨幣。因勒索病毒點名只收比特幣而進入大眾視野,2017年比特幣自身價格的暴漲更是吸引了大批投資者進入數字貨幣市場。由於數量較少只有2100萬,具有強烈的通縮屬性。
對於比特幣的未來,我當然是極其看好的。當然,也有很多人不看好數字貨幣。在這里,引用克魯格曼的觀點最為中肯:
「至少目前來說,買入比特幣還是一筆好的投資。但是這並不說明這次實驗成功了。我們建立一個貨幣制度的初衷不是使得那些持有貨幣的人變得富有,而是讓交易變得便利,讓整個經濟體獲益。而這些比特幣都沒能帶給我們。」
瑞波幣
由瑞博公司發行的一種協議幣,瑞波網路的基礎貨幣,它可以在整個瑞波網路中流通,總數量為1000億,並且隨著交易的增多而逐漸減少,瑞波幣是ripple系統中唯一的通用貨幣,其不同於ripple系統中的其他貨幣,瑞波幣的運營公司為Ripple Labs(其前身為OpenCoin)。
和比特幣不同,瑞波幣是一種交易協議,專業術語叫智能合約。支持人民用任意貨幣進行支付交易,而且無需中央數據交換中心的特性使Ripple的交易確認時間僅為35秒,而比特幣則需要10-40分鍾。
以太幣
以太幣是以太坊中使用的貨幣名稱,用於在以太坊虛擬機內支付計算。以太坊是一種能夠用於部署去中心化應用的區塊鏈,是一個開源計算機平台和區塊鏈平台。2013年末由俄羅斯程序員Vitalik Buterin創建。
以太坊和比特幣所使用的區塊鏈技術之間存在著關鍵性區別,以太坊的數據處理比比特幣的速度更快,因為一經同意,以太坊的系統會自動適用於合同中的條款和條件。
不同於比特幣,以太幣的價值取決於以太坊這個平台上應用是否繁榮,就像使用石油的機器多了,石油價格就會上漲。
比特幣現金
比特幣現金是比特幣的一個分叉。為了解決比特幣交易時間過長的問題,在2017年8月1日20:20,一小部分礦機開始使用8M的區塊開始挖礦,交易確認速度是使用1M區塊的比特幣的數千倍。
不過嚴格來說,這是比特幣的新的分支還是另外一種「山寨幣」,業內論調不一。不過現在比特幣現金的報價已經近20000元,當做一種瓜分比特幣流量的「山寨幣」也並不為過。
艾達幣
艾達幣,英文為 ADA,是Cardano項目的產物。艾達幣總量45億,30億參與認購。其中25億ADA用於平台認購,5億用於開發公司運營公司的資金支持,還有15億個ADA幣以區塊獎勵的形式不斷發放中。
Cardano是一項從2015年開始的項目,旨在改變加密貨幣的設計和開發的方式。這個項目定位的是技術上的改良派,對於比特幣和現有平台的技術改良。如果說比特幣,以太坊以及其他的項目大大小小的很多其他缺點,那麼cardano就是能解決他們的補丁。
萊特幣
基於比特幣協議的一種貨幣,但是並不要求極高的計算能力,使用普通電腦也可進行挖掘。萊特幣的演算法,源於Dr Colin Percival為Tarsnap安全在線備份服務(供linux及其他開源操作系統備份)設計的演算法。
長期原來一直有種聲音「萊特幣會取代比特幣」,這是不可能的。將來的世界很可能存在多種密碼學貨幣,但任何一種山寨幣都取代不了比特幣的主流地位,無論它的演算法與比特幣相比是多麼優秀。
恆星幣
恆星幣(Stellar),一個由前瑞波幣(Ripple)創始人Jed McCaleb發起的數字貨幣項目,用於搭建一個數字貨幣與法定貨幣之間傳輸的去中心化網關。將通過免費發放的形式提供給用戶,其供應上線為1000億,其中95%數量的恆星幣用於免費發放。
恆星是一個多元化的團隊,董事會成員有包括前Square首席運營官Keith Rabois,Stripe首席執行官Patrick Collison,而狗狗幣聯合創始人Jackson Palmer以及AngelList聯合創始人Naval Ravikant 將作為該項目的顧問。
新經幣
新經濟運動—— New Economy Movement 簡稱NEM,創始於2014年1月19日。創始人是一個名為Utopianfuture的Bitcointalk.org論壇神秘人士。Utopianfuture起初的意圖僅僅是建立一個二代數字貨幣NXT的副本。他隨後意識到NXT的分配模式不合理,於是投身於擁有平等主義分配方式的NEM。
作為一種加密貨幣,新經幣不需要多少運算資源來維持節點運轉,NEM的重要性證明(POI)引擎使得參與無傳統區塊鏈的運算資源門檻降低。
達世幣
曾用名暗黑幣,一種比特幣的山寨幣,主打匿名功能。有很多創新,主節點網路、快速支付、混幣匿名技術、有提案能投票、開發者有固定預算支持。核心由獨特的激勵制P2P網路構成。 礦工們維護區塊鏈安全得到獎勵;而主節點持有者則是為用戶驗證交易、存儲數據以及提供多種服務而獲得獎勵。
匿名的特性滿足了一些投資者對絕對隱私的需求。雖然比特幣也因為具有匿名性而被廣泛運用於洗錢和其他違禁物品等非法交易,但其實只是「偽匿名」,比特幣的交易仍可以追本溯源到交易者本身。
⑽ 四種市場長/短期均衡條件總結
1,三面等價原則總產出=總收入=總支出2,國內生產總值(GDP)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間內(通常為一年)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3,國民生產總值(GNP)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全部國民在一定時間內(通常為一年)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4,GDP=GNP-NFP(國外凈要素支付)NFP=外國對本國的要素支付-本國對外國的要素支付GDP=C+I+G+(X-M)C,消費(支出)。I,投資(固定投資,存貨投資)。G,政府購買支出。X-M,凈出口。GDP=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折舊5,兩部門經濟:C+I=Y=C+S I=S三部門經濟:C+I+G=Y=C+S+T I=S+(T-G)四部門經濟:C+I+G+(X-M)=Y=C+S+T I+(X-M)=S+(T-G)6,消費函數:表示消費和收入關系的函數。7,APC+APS=1 MPC+MPS=18,投資函數:表示投資與利率關系的函數。資本的邊際效率准則:資本邊際效益大於等於利率9,乘數定義:是一個倍數,是用來表示自變數增加引起的因變數增加倍數的概念。應用前提:(1)存在未得到利用的資源(2)投資與儲蓄的決定相互獨立(3)貨幣供應量適應支出增加的需要10,加速原理:在原有資本存量已充分利用且技術不變的情況下,產量的增長引起的投資的加速增長。應用前提:(1)無過剩的生產能力(2)技術水平長期不變(資本產出比不變)(3)不考慮預期(4)生產設備供給及時11,國民收入決定模型:僅包括產品市場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12,政府對總支出的影響途徑(1)政府購買(2)稅收(3)轉移支付 13,支出收入模型的理論意義:解釋了一定條件下支出水平變動對收入或產出水平的影響,說明了總需求對總收入的決定性作用。現實意義:為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了依據(1)鼓勵消費(2)鼓勵投資(3)積極的財政政策(4)轉移支付(5)限制進口14,IS曲線表示:產品市場上均衡利率與均衡國民收入之間的關系(反向)。總需求增加,IS曲線右移。15,貨幣需求動機:交易動機,預防動機,投機動機16,貨幣供給量:一個國家在一定時間點上所保持的不屬於政府和銀行的通貨與銀行存款總和。17,LM曲線表示:貨幣市場上均衡利率與均衡國民收入之間的關系(正向)。交易需求變大,LM曲線向左移動,投機需求變大,LM曲線向右移動,貨幣供給量變大,LM曲線向右移動。18,總需求:在一定價格水平上,經濟社會對產品和勞務總的需求量。19,長期總供給:在每個企業都發揮了生產能力,而且經濟實現了充分就業時,實際國民生產總值的供給量。20,短期總供給:生產要素價格不變,尤其是工資率不變時物品與勞務的總供給量。21,影響總供給的因素:潛在產出能力、生產成本。22,失業者:一定年齡范圍內,願意工作而沒有工作並且在尋找工作的人。中國:具有非農業戶口,在一定的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無業而要求就業,並在當地就業服務機構進行待業登記的人員。23,自然失業率:是充分就業時的失業率,也是在維持通貨膨脹率不變時的最低失業率。24,奧肯定律:失業率與國民產出成反比。25,失業的有利影響:(1)對就業勞動者形成外在壓力,克服惰性、提高效率。(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通貨膨脹壓力。(3)可以比較靈活地適應經濟的發展、周期變化和需要。 (4)實現整個社會勞動力的最優配置。 26,失業對策:周期失業:刺激需求,抑制供給;自然失業:提供培訓、提供信息、反對歧視、消除障礙、鼓勵工作。27,通貨膨脹: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張。28,通貨膨脹率:平均物價水平變動的百分比。29,國民生產總值折算數:衡量組成國民生產總值的所有物品與勞務的平均物價指數。30,通貨膨脹的原因:(1)貨幣過量說(2)需求拉上說(3)成本推動說(4)供需混合推進說(5)結構性通脹說(6)慣性通脹說(7)抑制性通脹說(8)外國輸入說31,貨幣的價值:一定量的貨幣所能購買的物品與勞務。32,通貨膨脹的影響:一、對收入和財富分配的影響(1)在工資率既定的條件下,發生不可預期的通貨膨脹時,短期內有利於僱主,不利於雇員。有利於生產者,不利於消費者,尤其不利於只有固定收入的人。(2)在利率既定的條件下,發生不可預期的通貨膨脹時,有利於債務人,不利於債權人,有利於銀行,不利於儲戶。(3)在發生不可預期的通貨膨脹時,對財富儲存形式的影響:有利於實物形式,不利於貨幣形式(4)在稅率既定的條件下,發生不可預期的通貨膨脹時,有利於政府,不利於普通民眾。二、對資源配置的影響三、對產出和就業水平的影響(一)較高的通貨膨脹率長期中弊大於利:1、投資率下降2、產業結構失衡3、商品流通秩序混亂4、企業管理水平下降5、金融領域壓力增大6、國際收支失衡(二)通貨膨脹對提高就業和產出有利的前提:1、未達到充分就業之前2、通貨膨脹是未被預期的3、通貨膨脹是溫和的33,經濟增長:一般意義上的經濟增長是指國民產出的增加,嚴格地講經濟增長是指潛在國民產出或生產能力的提高。34,推動經濟增長的因素:自然資源、勞動、資本、技術進步。35,新經濟增長理論的要點:A、以新制度經濟學的發展為背景而產生的理論。強調制度安排和政策選擇、強調勞動分工、強調與經濟史的一致性。B、將知識積累和人力資本增長引入經濟增長模型中,認為專業化的知識和人力資本的積累可以產生收益遞增,從而使總的規模收益遞增。C、將技術進步內生化。a、知識源於追求利潤最大化而進行投資決策的努力,知識的增加與人們為之付出的資源成比例。b、知識(技術)可以提高投資收益,具有遞增的邊際生產率。c、投資促進知識積累,知識積累又促進投資,是一個良性循環。d、知識發現或技術創新需要以對它的壟斷力做激勵。D、對在增長中各要素作用的認識: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主要取決於知識積累、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本水平。E、對外開放和參與國際貿易能加速增長。36,經濟周期:是指經濟活動的擴張與收縮反復交替出現的波動現象。37,經濟周期形成原因:(1)熊比特的創新理論:經濟周期是創新導致的、新舊平衡狀態轉換完成的過程(2)弗里德曼的純貨幣理論:銀行信用的交替擴大與收縮引起經濟周期(3)卡爾多經濟周期模型:投資與儲蓄不相等引起經濟周期(4)乘數—加速數模型:乘數原理和加速數原理的相互作用引起經濟周期(5)理性預期經濟周期模型(6)心理經濟周期(7)太陽黑子理論(8)政治性經濟周期理論38,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大目標:充分就業,物價穩定,持續增長,國際收支平衡。39,四大目標之間的矛盾: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的矛盾,充分就業與持續增長的矛盾,持續增長與物價穩定的矛盾,充分就業與收支平衡的矛盾。40,充分就業預算盈餘:在政府既定的稅收和財政開支結構下,社會經濟處於充分就業狀態時,應該有的財政預算情況。是判斷財政政策是否積極的標准。41,貨幣政策的基本手段:(1)公開市場業務(2)調整貼現率(3)調整法定準備金率42,宏觀經濟政策實施的原則:(1)相機抉擇(2)合理搭配(3)內外兼顧實施的注意點:(1)時滯問題(2)局限性問題(3)負作用問題43,費雪方程式:MV=PY44,劍橋方程式:M=KPY45,薩伊定律:A 供給創造需求 B 貨幣中性 C 市場機制可使資源充分利用46,凱恩斯革命含義:(1)理論的革命 A 否定薩伊定律,提出了「需求決定供給」 B 批判「二分法」,統一了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理論(2)分析方法的革命:總量分析(3)經濟政策觀念和設計的革命:A 觀念上:反對自由放任,強調國家干預 B 設計上:重點—財政政策,目標—充分就業,途徑—調節總需求47,有效需求: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能形成支出的需求。48,三大心理規律:邊際消費收益遞減,投資邊際收益遞減,流動性偏好49,凱恩斯理論概要:充分就業是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均衡的最佳狀態。由於受三大心理規律的影響,人們的收入不能全部轉化為需求,使社會的有效需求不足,不能達到充分就業的水平。政府必須運用財政和貨幣手段對需求進行管理,刺激消費和投資。50,現代貨幣主義:出現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末,以現代貨幣數量論為理論基礎,理論要點是貨幣的重要性,貨幣數量的重要性,貨幣政策的重要性。51,供給學派以薩伊定律和拉弗曲線為理論支柱,主張(1)減稅(2)削減政府開支、平衡預算(3)減少政策限制、發揮企業創造性(4)恢復金本位制、制止通貨膨脹52,新凱恩斯注意以保羅.薩繆爾森為代表,理論特色是(1)使微觀與宏觀緊密結合(2)綜合了各學派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