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代碼分析智能合約
1. java中怎麼樣調用eth的智能合約
一般來說,部署智能合約的步驟為:
啟動一個以太坊節點 (例如geth或者testrpc)。
使用solc編譯智能合約。 => 獲得二進制代碼。
將編譯好的合約部署到網路。(這一步會消耗以太幣,還需要使用你的節點的默認地址或者指定地址來給合約簽名。) => 獲得合約的區塊鏈地址和ABI(合約介面的JSON表示,包括變數,事件和可以調用的方法)。(譯註:作者在這里把ABI與合約介面弄混了。ABI是合約介面的二進製表示。)
用web3.js提供的JavaScript API來調用合約。(根據調用的類型有可能會消耗以太幣。)
2. 什麼是以太坊(Ethereum)imToken支持符合ERC20代幣
以太坊(Ethereum)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台。通過其專用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又稱「以太幣」)提供去中心化的虛擬機(稱為「以太虛擬機」Ethereum Virtual Machine)來處理點對點合約。以太坊的概念首次在2013至2014年間由程序員Vitalik Buterin受比特幣啟發後提出,大意為「下一代加密貨幣與去中心化應用平台」,在2014年通過ICO眾籌得以開始發展。
以太坊不僅是一個資料庫,它還允許你在區塊鏈的可信環境中運行程序。以太坊在區塊鏈上搭建了一個名為 EVM(Ethereum Virtual Machine,以太坊虛擬機)的虛擬機。EVM 允許在區塊鏈上驗證和執行代碼,為代碼在每個人的機器上以相同方式運行提供保障。這些代碼包含在智能合約中。除了追蹤賬戶余額,以太坊使用相同方法將 EVM 的狀態保存在區塊鏈上。所有節點處理智能合約,來驗證合約本身及其輸出的完整性。
3. 以太鏈是什麼字母代號
以太鏈代碼為ETH
以太坊(英文Ethereum)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台,通過其專用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簡稱「ETH」)提供去中心化的以太虛擬機(Ethereum Virtual Machine)來處理點對點合約。
以太坊的概念首次在2013至2014年間由程序員Vitalik Buterin受比特幣啟發後提出,大意為「下一代加密貨幣與去中心化應用平台」,在2014年通過ICO眾籌開始得以發展。
4. 如何開發編譯部署調用智能合約
在Solidity中,一個合約由一組代碼(合約的函數)和數據(合約的狀態)組成。合約位於以太坊區塊鏈上的一個特殊地址。uint storedData; 這行代碼聲明了一個狀態變數,變數名為storedData,類型為 uint (256bits無符號整數)。你可以認為它就像資料庫裡面的一個存儲單元,跟管理資料庫一樣,可以通過調用函數查詢和修改它。在以太坊中,通常只有合約 的擁有者才能這樣做。在這個例子中,函數 set 和 get 分別用於修改和查詢變數的值。
跟很多其他語言一樣,訪問狀態變數時,不需要在前面增加 this. 這樣的前綴。
這個合約還無法做很多事情(受限於以太坊的基礎設施),僅僅是允許任何人儲存一個數字。而且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來存取這個數字,缺少一個(可靠 的)方式來保護你發布的數字。任何人都可以調用set方法設置一個不同的數字覆蓋你發布的數字。但是你的數字將會留存在區塊鏈的歷史上。稍後我們會學習如 何增加一個存取限制,使得只有你才能修改這個數字。
代幣的例子
接下來的合約將實現一個形式最簡單的加密貨幣。空中取幣不再是一個魔術,當然只有創建合約的人才能做這件事情(想用其他貨幣發行模式也很簡單,只是實現細節上的差異)。而且任何人都可以發送貨幣給其他人,不需要注冊用戶名和密碼,只要有一對以太坊的公私鑰即可。
注意
對於在線solidity環境來說,這不是一個好的例子。如果你使用在線solidity環境 來嘗試這個例子。調用函數時,將無法改變from的地址。所以你只能扮演鑄幣者的角色,可以鑄造貨幣並發送給其他人,而無法扮演其他人的角色。這點在線 solidity環境將來會做改進。
5. 以太坊智能合約是什麼
以太坊是一個分布式的計算平台。它會生成一個名為Ether的加密貨幣。程序員可以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寫下「智能合約」,這些以太坊智能合約會根據代碼自動執行。
以太坊是什麼?
以太坊經常與比特幣相提並論,但情況卻有所不同。比特幣是一種加密貨幣和分布式支付網路,允許比特幣在用戶之間轉移。
相關:什麼是比特幣?它是如何工作的?
以太坊項目有更大的目標。正如Ethereum網站所說,「以太坊是一個運行智能合約的分布式平台」。這些智能合約運行在「以太坊虛擬機」上,這是一個由所有運行乙太網節點的設備組成的分布式計算網路。
「分布式平台」部分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並運行以太坊節點,就像任何人都可以運行比特幣節點一樣。任何想要在節點上運行「智能合約」的人都必須向Ether中的這些節點的運營商付款,這是一個與以太坊相關的加密貨幣。因此,運行乙太網節點的人提供計算能力,並在乙太網中獲得支付,這與運行比特幣節點的人提供哈希能力並以比特幣支付的方式類似。
換句話說,雖然比特幣僅僅是一個區塊鏈和支付網路,但以太坊是一個分布式計算網路,其區塊鏈可以用於許多其他事情。以太坊白皮書中提供了詳細信息。
以太是什麼?
乙太網是與以太坊區塊鏈相關的數字標記(或者說就是加密貨幣)。換句話說,以太是代幣,以太坊是平台。但是,現在人們經常交替使用這些術語。例如,Coinbase允許你購買以太坊代幣(Ethereum),即代表以太幣代幣。
這在技術上就是「altcoin」,這實際上意味著一個非比特幣加密貨幣。和比特幣一樣,Ether也受到分布式區塊鏈支持 - 在這種情況下是以太坊區塊鏈。
想要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創建應用程序或以太坊 智能合約的開發人員需要乙太網代幣來支付節點來託管它,而基於以太坊的應用程序的用戶可能需要乙太網來支付這些應用程序中的服務費用。人們也可以在以太坊網路之外銷售服務,並接受乙太網支付,或者可以在交易所以現金形式出售以太幣代幣 - 就像比特幣一樣
6. 佛薩奇Forsage以太坊是什麼什麼是智能合約
感謝推薦,這里給大家分享下:
FORSAGE 國際眾籌 ,新一代平台革命性的智能合約技術,源於俄羅斯技術團隊開發,為分布式的市場參與者提供了直接從事個人和商業交易的能力。 Forsage分布式全球共享矩陣項目的智能合同是公開的,永遠可以在以太坊區塊鏈上查看。這些都是真的智能合約,永遠在以太坊公鏈上永續執行,無任何第三方可以篡改,全球共享矩陣計劃,完全去中心化,旨在佈道以太坊,讓更多的玩家認識以太坊,認識智能合約,forsage暗號btshijie。
來源:金色財經-區聞世界btshijie
以太坊是分布式的計算平台。它會生成一個名為Ether的加密貨幣。程序員可以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寫下「智能合約」,這些以太坊智能合約會根據代碼自動執行。
以太坊是什麼?
以太坊經常與比特幣相提並論,但情況卻有所不同。比特幣是一種加密貨幣和分布式支付網路,允許比特幣在用戶之間轉移。
以太坊項目有更大的目標。正如Ethereum網所說,「以太坊是一個運行智能合約的分布式平台」。這些智能合約運行在「以太坊虛擬機」上,這是一個由所有運行乙太網節點的設備組成的分布式計算網路。
「分布式平台」部分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並運行以太坊節點,就像任何人都可以運行比特幣節點一樣。任何想要在節點上運行「智能合約」的人都必須向Ether中的這些節點的運營商付款,這是一個與以太坊相關的加密貨幣。因此,運行乙太網節點的人提供計算能力,並在乙太網中獲得支付,這與運行比特幣節點的人提供哈希能力並以比特幣支付的方式類似。
換句話說,雖然比特幣僅僅是一個區塊鏈和支付網路,但以太坊是一個分布式計算網路,其區塊鏈可以用於許多其他事情。以太坊白皮書中提供了詳細信息。
什麼是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是在以太坊虛擬機上運行的應用程序。這是一個分布的「世界計算機」,計算能力由所有以太坊節點提供。提供計算能力的任何節點都將以Ether數字貨幣作為資源支付。
他們被命名為智能合約,因為您可以編寫滿足要求時自動執行的「合同」。
例如,想像一下在以太坊之上建立一個類似Kickstarter的眾籌服務。有人可以建立一個以太坊智能合約,將資金匯集到別人身上。這個智能合約可以寫成這樣的話:當將100,000美元的貨幣添加到池中時,它將全部發送給收件人。或者,如果一個月內沒有達到100,000美元的門檻,所有的貨幣都將被發回給貨幣的原始持有人。當然,這將使用以太幣代替美元。
這一切都將根據智能合同代碼進行,智能合同代碼可自動執行交易,而無需可信任的第三方持有貨幣並簽署交易。例如,Kickstarter在5%的付款處理費之上收取5%的費用,這意味著在$ 100,000的眾籌項目中將收取8000到10000美元的費用。智能合約不需要向像Kickstarter這樣的第三方支付費用。
智能合約可以用於許多不同的事情。開發人員可以創建智能合約,為其他智能合約提供功能,類似於軟體庫的工作方式。或者,智能合約可以簡單地用作應用程序來存儲以太坊區塊鏈上的信息。
為了真正執行智能合同代碼,有人必須發送足夠的乙太網代幣作為交易費 - 多少取決於所需的計算資源。這為以太坊節點參與並提供計算能力付出了代價。全球共享矩陣計劃,完全去中心化,旨在佈道以太坊,讓更多的玩家認識以太坊,認識智能合約,forsage暗號btshijie。
7. 以太坊的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是運行在計算機裡面的,用於保證讓參與方執行承諾的代碼,般情況下,普通合約上記錄了甲方與乙方各方面的關系條款,並通常是通過法律強制執行或保護的,而「智能合約」則是用密碼或密鑰來執行關系。以更加直接的角度來理解的話,即「智能合約」的程序內容將同-開始大家一起設定好的那樣百分百執行,並且零差錯。
舉個例子,以太坊用戶可以使用智能合約在特定日期向朋友發送10個以太幣。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可以操作創建一個合約,然後將程序推人該合約中進行特殊計算,以便它能夠執行所需的命令。而以太坊就是專門把精力集中在這件事上的這么一個平台。
比特幣是第一個支持「智能契約」的資源幣種,因為網路的價值在於把價值或數據從一個點或人轉移到另一個點或人身上。節點網路只在滿足某些條件時才會進行驗證,但是,比特幣僅限於貨幣用例。相反,以大坊取代了比特幣那種帶有不小限制性的編程語言,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允許開發人員編寫自己程序的語言。以太坊允許開發人員編寫他們自己的「智能契約」,即「自主代理」或「自治代理」,正如ETH白皮書所稱的那樣。該編程語言是「圖靈完備」語言,這意味著它支持一組更廣泛的計算指令。智能合約能做些什麼呢?
1.「多簽名」賬戶功能,只有在一定比例的人同意時才能使用資金。這個功能經常用在與眾籌或募捐類似的活動中。
2.管理用戶之間所簽訂的協議。例如,一方從另一方購買保險服務3.為其他合同提供實用程序。
4.存儲有關應用程序的信息,如「域注冊信息」或「會員信息記錄」。概念有時候比較晦澀,我們舉一個募捐的智能合約的例子來幫助理解:假設我們想向全網用戶發起募捐,那就可以先定義一個智能賬戶,它有三個狀態:當前募捐總量,捐款目標和被捐贈人的地址,然後給它定義兩個函數:接收募捐函數和捐款函數。
接收募捐函數每次收到發過來的轉賬請求,先核對下發送者是否有足夠多的錢(EVM會提供發送請求者的地址,程序可以通過地址獲取到該人當前的區塊鏈財務狀況),然後每次募捐麗數調用時,都會比較下當前募捐總量跟捐款目標的比較,如果超過目標,就把當前收到的捐款全部發送到指定的被捐款人地址,否則的話,就只更新當前募捐總量狀態值。
捐款函數將所有捐款發送到保存的被捐贈人地址,並且將當前捐款總量清零。每一個想要募捐的人,用自己的ETH地址向該智能賬戶發起一筆轉賬,並且指明了要調用接受其募捐函數。於是我們就有一個募捐智能合約了,人們可以往裡面捐款,達到限額後錢會自動發送到指定賬戶,全世界的礦工都在為這個合約進行計算和擔保,不再需要人去盯著看有沒有被挪用,這就是智能合約的魅力所在。
8. 以太坊智能合約代碼長度限制
限制為最長可達到合約的24KB大小。
以太坊智能合約包含太多函數和代碼,將輕易達到合約24KB大小的最大限制,一些合約標准需要許多功能,那對於這些大的合約來說,這是一個大的問題。
以太坊智能合約是一段程序,部署在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運行在以太坊的虛擬機EVM中,程序可以按照事先約定的某種規則自動執行操作,執行合約的條款。
9. 學習區塊鏈開發是學習go語言、hyper ledger fabric比較好、還是以太坊智能合約比較好或者公鏈開發
Go全棧+區塊鏈課程:
一共22周,分為5個階段,
第一階段4周 go語言基礎與網路並發 ,學完入門go語言,
第二階段 4周 go語言實戰web開發,爬蟲開發,密碼學,共識演算法,實現輕量級公鏈,學完可以開發golang的網站,爬蟲,實現輕量級區塊鏈
第三階段 4周 以太坊源碼分析與智能合約Dapp開發,學完掌握以太坊核心與開發智能合約,以及區塊鏈,
第四階段 4周 超級賬本,比特幣 EOS,源碼分析與智能合約實戰,學完以後掌握超級賬本開發,山寨比特幣,分叉EOS,以及智能合約Dapp開發
第五階段 6周 項目實戰 ,實戰5個企業級項目,學完可以擁有1年區塊鏈項目經驗
從語言本身特點來看,Go 是一種非常高效的語言,高度支持並發性,Go 語言的本身,它更注重的是分布式系統,並發處理相對還是不錯的,比如廣告和搜索,那種高並發的伺服器。
Go語言優點:
性能優秀,可直接編譯成機器碼,不依賴其他庫,Go 極其地快。其性能與 Java 或 C++相似。
語言層面支持並發,這個就是Go最大的特色,天生的支持並發,Go就是基因裡面支持的並發,可以充分的利用多核,很容易的使用並發。
內置runtime,支持垃圾回收,這屬於動態語言的特性之一吧,雖然目前來說GC不算完美,但是足以應付我們所能遇到的大多數情況,特別是Go1.1之後的GC。
簡單易學,Go語言的作者都有C的基因,那麼Go自然而然就有了C的基因,那麼Go關鍵字是25個,但是表達能力很強大,幾乎支持大多數你在其他語言見過的特性:繼承、重載、對象等。
豐富的標准庫,Go目前已經內置了大量的庫,特別是網路庫非常強大,我最愛的也是這部分。
內置強大的工具,Go語言裡面內置了很多工具鏈,最好的應該是gofmt工具,自動化格式化代碼,能夠讓團隊review變得如此的簡單,代碼格式一模一樣,想不一樣都很困難。
跨平台編譯,快速編譯,相較於 Java 和 C++呆滯的編譯速度,Go 的快速編譯時間是一個主要的效率優勢
Go語言缺點:
軟體包管理:Go 語言的軟體包管理絕對不是完美的。默認情況下,它沒有辦法制定特定版本的依賴庫,也無法創建可復寫的 builds。相比之下 Python、Node 和 Ruby 都有更好的軟體包管理系統。然而通過正確的工具,Go 語言的軟體包管理也可以表現得不錯。
缺少開發框架:Go 語言沒有一個主要的框架,如 Ruby 的 Rails 框架、Python 的 Django 框架或 PHP 的 Laravel。這是 Go 語言社區激烈討論的問題,因為許多人認為我們不應該從使用框架開始。在很多案例情況中確實如此,但如果只是希望構建一個簡單的 CRUD API,那麼使用 Django/DJRF、Rails Laravel 或 Phoenix 將簡單地多。
異常錯誤處理:Go 語言通過函數和預期的調用代碼簡單地返回錯誤(或返回調用堆棧)而幫助開發者處理編譯報錯。雖然這種方法是有效的,但很容易丟失錯誤發生的范圍,因此我們也很難向用戶提供有意義的錯誤信息。錯誤包(errors package)可以允許我們添加返回錯誤的上下文和堆棧追蹤而解決該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我們可能會忘記處理報錯。諸如 errcheck 和 megacheck 等靜態分析工具可以避免出現這些失誤。雖然這些解決方案十分有效,但可能並不是那麼正確的方法。
10. 011:Ethash演算法|《ETH原理與智能合約開發》筆記
待字閨中開發了一門區塊鏈方面的課程:《深入淺出ETH原理與智能合約開發》,馬良老師講授。此文集記錄我的學習筆記。
課程共8節課。其中,前四課講ETH原理,後四課講智能合約。
第四課分為三部分:
這篇文章是第四課第一部分的學習筆記:Ethash演算法。
這節課介紹的是以太坊非常核心的挖礦演算法。
在介紹Ethash演算法之前,先講一些背景知識。其實區塊鏈技術主要是解決一個共識的問題,而共識是一個層次很豐富的概念,這里把范疇縮小,只討論區塊鏈中的共識。
什麼是共識?
在區塊鏈中,共識是指哪個節點有記賬權。網路中有多個節點,理論上都有記賬權,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到底誰來記帳。另一個問題,交易一定是有順序的,即誰在前,前在後。這樣可以解決雙花問題。區塊鏈中的共識機制就是解決這兩個問題,誰記帳和交易的順序。
什麼是工作量證明演算法
為了決定眾多節點中誰來記帳,可以有多種方案。其中,工作量證明就讓節點去算一個哈希值,滿足難度目標值的勝出。這個過程只能通過枚舉計算,誰算的快,誰獲勝的概率大。收益跟節點的工作量有關,這就是工作量證明演算法。
為什麼要引入工作量證明演算法?
Hash Cash 由Adam Back 在1997年發表,中本聰首次在比特幣中應用來解決共識問題。
它最初用來解決垃圾郵件問題。
其主要設計思想是通過暴力搜索,找到一種Block頭部組合(通過調整nonce)使得嵌套的SHA256單向散列值輸出小於一個特定的值(Target)。
這個演算法是計算密集型演算法,一開始從CPU挖礦,轉而為GPU,轉而為FPGA,轉而為ASIC,從而使得算力變得非常集中。
算力集中就會帶來一個問題,若有一個礦池的算力達到51%,則它就會有作惡的風險。這是比特幣等使用工作量證明演算法的系統的弊端。而以太坊則吸取了這個教訓,進行了一些改進,誕生了Ethash演算法。
Ethash演算法吸取了比特幣的教訓,專門設計了非常不利用計算的模型,它採用了I/O密集的模型,I/O慢,計算再快也沒用。這樣,對專用集成電路則不是那麼有效。
該演算法對GPU友好。一是考慮如果只支持CPU,擔心易被木馬攻擊;二是現在的顯存都很大。
輕型客戶端的演算法不適於挖礦,易於驗證;快速啟動
演算法中,主要依賴於Keccake256 。
數據源除了傳統的Block頭部,還引入了隨機數陣列DAG(有向非循環圖)(Vitalik提出)
種子值很小。根據種子值生成緩存值,緩存層的初始值為16M,每個世代增加128K。
在緩存層之下是礦工使用的數據值,數據層的初始值是1G,每個世代增加8M。整個數據層的大小是128Bytes的素數倍。
框架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DAG的生成,二是用Hashimoto來計算最終的結果。
DAG分為三個層次,種子層,緩存層,數據層。三個層次是逐漸增大的。
種子層很小,依賴上個世代的種子層。
緩存層的第一個數據是根據種子層生成的,後面的根據前面的一個來生成,它是一個串列化的過程。其初始大小是16M,每個世代增加128K。每個元素64位元組。
數據層就是要用到的數據,其初始大小1G,現在約2個G,每個元素128位元組。數據層的元素依賴緩存層的256個元素。
整個流程是內存密集型。
首先是頭部信息和隨機數結合在一起,做一個Keccak運算,獲得初始的單向散列值Mix[0],128位元組。然後,通過另外一個函數,映射到DAG上,獲取一個值,再與Mix[0]混合得到Mix[1],如此循環64次,得到Mix[64],128位元組。
接下來經過後處理過程,得到 mix final 值,32位元組。(這個值在前面兩個小節《 009:GHOST協議 》、《 010:搭建測試網路 》都出現過)
再經過計算,得出結果。把它和目標值相比較,小於則挖礦成功。
難度值大,目標值小,就越難(前面需要的 0 越多)。
這個過程也是挖礦難,驗證容易。
為防止礦機,mix function函數也有更新過。
難度公式見課件截圖。
根據上一個區塊的難度,來推算下一個。
從公式看出,難度由三部分組成,首先是上一區塊的難度,然後是線性部分,最後是非線性部分。
非線性部分也叫難度炸彈,在過了一個特定的時間節點後,難度是指數上升。如此設計,其背後的目的是,在以太坊的項目周期中,在大都會版本後的下一個版本中,要轉換共識,由POW變為POW、POS混合型的協議。基金會的意思可能是使得挖礦變得沒意思。
難度曲線圖顯示,2017年10月,難度有一個大的下降,獎勵也由5個變為3個。
本節主要介紹了Ethash演算法,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