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種行情 » eth植物學

eth植物學

發布時間: 2022-09-27 01:41:00

㈠ 怎樣認識植物生長調節劑

導語:現在,一說到芒果人們就會說是用植物激素催熟的,提到西瓜,很多人就會想到是植物激素催熟的、打針的……其實,在農業上使用的植物激素通常叫做植物生長調節劑。農業生產中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也是正常的,我們應該譴責的是濫用植物生長調節劑。
現在,一說到芒果人們就會說是用植物激素催熟的,提到西瓜,很多人就會想到是植物激素催熟的、打針的……其實,在農業上使用的植物激素通常叫做植物生長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究竟是否有害?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後的果實是否營養價值更低呢?我們請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康玉凡教授幫助我們解答。

植物生長調節劑也是農葯嗎?是如何分類的?
植物生長調節劑是指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調節作用的農葯,通常是指通過化工合成和微生物發酵的方式得到的分子結構和生理效應與植物激素(植物體內天然存在的一類化合物)類似的有機物質,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從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催熟、保鮮、脫葉、防落、抑制或促進生長等效應,其作用與生長植物的內源激素相一致,使用量微小,在幾個ppm到數十ppm不等,在農作物生產中有一定的作用。
目前,我國《農葯管理條例》將植物生長調節劑作為農葯進行統一管理。農葯按口服半致死量的高低(每千克體重的半致死量, LD50 ) 分為6類: 特劇毒、劇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一類能夠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農葯, 不以殺傷有害生物為目的, 所以其毒性一般為低毒或微毒。
常用的植物激素有哪幾類?它們都有什麼作用?植物在種植過程中,為何要使用植物激素?
目前,較為常見的植物激素主要包括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等五大類,相對應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也有此五大類,在在種子萌發過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種子萌發是一個復雜的物質代謝過程,多種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參與和調節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使種子活力、幼苗形態、內部營養物質及酶類也發生相應的變化。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是一個復雜的植物生理生化、物質代謝過程,受其內部或外部植物生長物質的調控,而表現出種子活力、幼苗生長、形態特徵、細胞組織、物質代謝等方面的效應,直接或間接影響植物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進而影響植物的生物產量、經濟產量、營養品質及其安全性等。
生長素(如IAA 和2,4-D)對植物生長的誘導往往是有正負兩重性,它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萌發,也能抑制萌發;既能護花護果,也能疏花疏果。這主要取決於施用的濃度和物、器官的類型以及細胞的年齡性。
脫落酸(ABA):有促進種子休眠,抑制植物幼苗生長,促進葉片脫落的生理學效應,有「休眠素」之稱。
赤黴素(GA3):可以解除種子的休眠,增加植物種子內部水解酶的合成,並對完整性受到破壞的細胞膜進行一定程度的修復,提高種子的活力,提高種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
乙烯(ETH):乙烯對植物的生長具有抑制莖的伸長生長、促進莖或根的增粗和使莖橫向生長,具有打破種子和芽的休眠的作用。幾乎所有高等植物的組織都能產生微量乙烯。
細胞分裂素(CTK):對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調節作用,表現出形態特徵、生物化學組分、提高抗逆性的效應。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有何區別?
植物生長調節劑與植物激素在概念上是有區別的。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體內器官分泌的一些數量微少而效應很大的有機物質,也稱內源激素。它從特定的器官形成後,就地或運輸到別的部位發揮生理作用,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目前內源激素公認的有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五大類,另外有人將油菜素甾體類、茉莉酸類也列為植物激素。
由於植物體內的植物激素含量甚微,如果通過從植物體內提取植物激素再應用於農業生產非常困難,成本也很高。於是,人們就採用人工合成方法合成具有類似植物激素功能的有機化合物,這便是植物生長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劑不是內源激素,它通常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作用的一類外源有機物質,在較低的濃度下即可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表現出促進或抑製作用,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從效果上起到了植物內源激素的作用。
後來人們又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復配使用,從而一次使用達到多種效果。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大多數植物生長調節劑都是復配產品。但是,無論是哪些植物生長調節劑,無論如何復配,都源自於最基本的五類植物內源激素。
植物生長調節劑究竟是否會導致人和動物性早熟?它和動物激素有什麼相似之處嗎?
平時,我們通常將農業中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也叫做植物激素,因為它們跟植物激素的性質和作用十分類似。
植物激素存在於生長的植物體內,幾千年來植物體作為人類的蔬菜、水果、糖、油等的主要食物源,植物體內的種植物激素在食用中是安全。植物激素不會導致人和動物性早熟。植物激素只作用於植物體,植物激素沒有雌激素、雄激素之分,植物激素對動物體不起作用;植物激素大多是小分子,而動物激素主要是大分子的蛋白質和多肽,兩者的化學結構不同,作用機理也完全不一樣,動物激素僅作用於動物體,因此,而動物激素對植物體也不起作用。
常見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安全性又如何呢?
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安全性其實還是很高的。以6-BA為例,6-BA處理後種子的活力、發芽率、生長勢均有明顯提高;可抑制側根生長,使下胚軸增粗、對幼苗生長、葉綠素的合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質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中國農業大學研究課題「關於6-苄基腺嘌呤和赤霉酸在豆芽工廠化生產中使用後殘留量變化及其膳食風險評估」研究結果顯示苄氨基嘌呤和赤霉酸在黃豆芽上按照低濃度施用2次,3天後其殘留最高值分別為0.14mg/kg和0.18 mg/kg;在綠豆芽上的殘留試驗最高值分別為0.13mg/kg和0.046mg/kg。而6-苄氨基嘌呤和赤霉酸的ADI值分別為 0.05 mg(kg bw·d)和3 mg/(kg bw·d)。豆芽中苄氨基嘌呤和赤霉酸殘留風險評估結果,其慢性風險商(RQc)均低於0.1%, 急性風險商(RQa)均低於7%,表明膳食攝入風險是很低的。
農業生產中,是不是用得植物生長調節劑越多越好呢?
其實,植物激素的使用並不是越多越好。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均有一個適宜的劑量,如乙烯在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方面使用的適宜劑量約在25-50ppm,6-苄基嘌呤在5ppm,過量則芽體粗短、多須根、根色變褐等。因此,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科學計量使用還需要精密計量天平等儀器。
國外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是否普遍?
植物生長調節劑在發達國家的使用比較普遍。日本、美國歐盟等都允許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業上使用,使用的范圍也很廣,包括蔬菜、水果等幾乎都可以使用,也都有相應的標准規定。需要提醒的是,植物激素合法使用是有利的,但是,濫用植物激素也是應該嚴格制止的,我們要避免植物激素的濫用。
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長成的水果和蔬菜,營養價值與不用植物激素的水果和蔬菜是否一樣呢?會不會更差?
很多人以為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果蔬成熟快、催熟的,就是「揠苗助長」,就認為使用了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果蔬營養價值差。其實,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促進果蔬生長,增加產量,果蔬的營養價值並不會差,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提高。
在葡萄種植中,有研究發現,適量使用脫落酸(ABA)有助於增加葡萄中花色苷的量;還有證據表明糖與植物激素信號之間可能存在內在的聯系,在桃子種植時適量使用 ABA後,桃果實中的糖含量有升高趨勢,吃起來更甜,同時果實中維生素C的含量也有增加;在甜豌豆上研究發現,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後甜豌豆的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質含量也有升高趨勢;中國農業大學2009年研究報道顯示,在綠豆種子萌發過程中使用乙烯(ETH)可使綠豆芽苗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維生素c含量分別增加25.1%、66.07%和163.9%;使用6-BA其可溶性糖的含量可提高13.6%,營養價值有提高趨勢。
總體來看,認為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果蔬營養價值會降低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在很多研究報告中,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果蔬營養價值並不會降低,甚至有些營養指標還有變好的趨勢。
(作者:康玉凡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

㈡ 植物中ETH是什麼物質

是植物激素乙烯(ethylene, ETH)。
乙烯的生理作用
1、三重反應(抑制莖伸長,使莖加粗,失去負向地性)偏上生長
2、促進果實成熟
3、促進花的分化
4、促進器官脫落
5、促進次生物排泌

㈢ 植物的莖在植物生長發育的過程中起著什麼作用

例如低濃度的生長素有促進器官伸長的作用。從而可減少蒸騰失水。可是超過最適濃度時由於會導致乙烯產生,生長的促進作用下降,甚至反會轉為抑制。即乙烯的存在對生長素的作用起結抗作用。
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任何一種生理反應都不是單一激素作用的結果,而是各種激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各種激素間的相互作用是很復雜的,有時表現為增效作用,有時表現為拮抗作用。你的試劑中赤黴素受體拮抗劑,可以使赤黴素/生長素比例降低,生長 素水平相對升高,則促進生根;可以使細胞分裂素/赤黴素比例升高,細胞分裂素相對升高.
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除了需要水分和營養物質的供應,還要受到一些生理活性物質的調節和控制。這些調節和控制植物生長發育的物質,稱為植物生長物質。植物生長物質包括兩大類:一是植物體自身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稱為植物激素。二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有機物,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
一、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有四個重要特性:內源性,它是植物生命活動中細胞內部的產物,並廣泛存在於植物界。調控性,可通過自身生命活動調節和控制植物生長發育。移動性,可從植物的合成位點運輸到作用位點。顯效性,在植物體內含量甚微,多以微克計算,但可起到明顯增效的作用。國際公認的植物激素有五大類: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
1.生長素
生長素的特性:生長素即吲哚乙酸,簡稱IAA(圖12-1)。因生長素在植物體內易被破壞,生產上一般不用吲哚乙酸來處理植物,而多採用與其類似的生長調節劑如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處理植物。
生長素的作用:促進植物的伸長生長、促進插枝生根、誘導單性結實 控制雌雄性別。生長素最基本的生理作用是促進生長,但是與生長素的濃度、植物的種類與器官、細胞的年齡等因素有關。生長素濃度較低時可促進生長,較高濃度時則抑制生長。雙子葉植物一般比單子葉植物敏感。根比芽敏感,芽比莖敏感,幼嫩細胞比成熟細胞敏感。
2.赤黴素
赤黴素的特性:赤黴素簡稱GA(圖12-2)。配成溶液易失效,適於在低溫乾燥條件下以粉末形式保存。
赤黴素的生理作用:促進莖和葉的生長、誘導抽苔開花、促進性別分化、打破休眠、防止脫落、誘導單性結實,促進無籽果實的形成。
3.細胞分裂素
細胞分裂素的特性:細胞分裂素簡稱CTK(圖12-3)。主要包括激動素、玉米素等。性質較穩定。
細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促進細胞擴大生長、誘導芽的分化、防止衰老、促進腋芽生長。
4.脫落酸
脫落酸的特性:脫落酸簡稱ABA(圖12-4)。是植物體內存在的一種強有力的天然抑制劑,含量極微,活性很高,作用巨大。
脫落酸的生理作用:抑制植物生長、促進脫落、促進休眠、調節氣孔關閉。
5.乙 烯
乙烯的特性:乙烯簡稱ETH(圖12-5)。是一種促進組織器官成熟的氣態激素。由於乙烯是氣體,使用比較困難,所以一般都用它的類似物乙烯利代替。
乙烯的生理作用:加速果實成熟、促進脫落衰老、調節植物生長、促進開花。
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任何一種生理反應都不是單一激素作用的結果,而是各種激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各種激素間的相互作用是很復雜的,有時表現為增效作用,有時表現為拮抗作用。了解各種激素對植物的生理作用、激素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和環境間的關系,在農業生產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植物生長調節劑
隨著植物激素的研究和發展,人們合成了許多具有激素活性的物質,以便更有效地控制植物的生長發育,這就是目前普遍應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
1.生長促進劑
萘乙酸(NAA):扦插生根,控制枝條生長,疏花疏果,防止采前落果,促進菠蘿開花,組培中廣泛用於生根(圖12-6)。
吲哚丁酸(IBA ):果樹上主要用於促進扦插生根,引起的不定根多而細長,組培中用於生根,吲哚乙酸適應范圍廣泛而且安全,是目前最主要的調節劑(圖12-7)。
2,4-二氯苯氧乙酸(2,4-D):高濃度時可作為除草劑,低濃度時可防止番茄落花落果並誘導無籽果實的形成,組培中濃度適當時可誘導外植體脫分化(圖12-8)。
萘氧乙酸(NOA):促進扦插生根,防止采前果實脫落(圖12-9)。
6-苄基腺膘呤(6-BA,BAP):學名綠丹。可顯著增加葡萄果粒和果柄的固著力,減少果粒脫落,可促進蘋果側芽萌發,增大分枝角度,在組培中應用較為廣泛(圖12-10)。
二氫玉米素:促進細胞分裂,促進植物生長(圖12-11)。
2.生長延續劑和生長抑制劑
乙烯利(CEPA):乙烯利是目前生產上應用最廣泛的調節劑,發揮作用的最適溫度是20℃-30℃。促進果實成熟,抑制營養生長,促進花芽形成,誘導雌花形成和雄花不育,促進橡膠乳汁分泌,延遲花期,提早休眠,提高抗寒性(圖12-12)。
矮壯素(CCC):抑制營養生長,使植物莖稈加粗,葉色加深,葉片加厚加寬,能夠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並抗倒伏,促進花芽形成,增加座果(圖12-13)。
三碘苯甲酸(TIBA):一種阻礙生長素運輸的物質。消除頂端優勢,促進腋芽生長,分枝增多,植株矮化(圖12-14)。
比久(B9):抑制頂端優勢,刺激果樹新梢生長,利於花芽形成,減少採前落果,促進果實著色。比久在農業生產上應用比較廣泛,但有試驗表明,其對人和牲畜均有毒副作用,致癌性強烈,所以在農業生產中要禁止使用(圖12-15)。
多效唑(PP333):延緩植株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圖12-16)。
馬來醯肼(MH 青鮮素):抑制莖的伸長,防止洋蔥、馬鈴薯、大蒜等在貯藏期間發芽,抑制煙草腋芽生長(圖12-17)。但馬來醯肼可能致癌和使動物染色體畸變,對食用植物最好以不用為宜。
整形素(形態素):抑制莖的伸長生長和種子萌發,能促使葡萄、番茄等作物產生無籽果實(圖12-18)。
烯效唑(S3307 ):生理作用同多效唑,但比多效唑強2-4倍,是目前應用較多的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圖12-19)。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業生產上應用非常廣泛。為了便於使用,現將它們的效應和應用列於附表,供大家參考。

㈣ 各種植物激素的功能

植物激素有六大類
即生長素(auxin)、赤黴素(GA)、細胞分裂素(CTK)、脫落酸(abscisic acid,ABA)、乙烯(ethyne,ETH)和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它們都是些簡單的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但它們的生理效應卻非常復雜、多樣。例如從影響細胞的分裂、伸長、分化到影響植物發芽、生根、開花、結實、性別的決定、休眠和脫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重要的調節控製作用。
生長素:
吲哚乙酸可以人工合成。生產上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類似生長素的物質如吲哚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2,4-D、4-碘苯氧乙酸等,可用於防止脫落、促進單性結實、疏花疏果、插條生根、防止馬鈴薯發芽等方面。愈傷組織容易生根;反之容易生芽。

㈤ 高中生物學的植物激素那些是協同作用 那些是拮抗作用

植物激素有六大類,即生長素(auxin)、赤黴素(GA)、細胞分裂素(CTK)、脫落酸(abscisic
acid,ABA)、乙烯(ethyne,ETH)和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最近新確認的植物激素有,多胺,水楊酸類,茉莉酸(酯)等等。
生長素(auxin)、赤黴素(GA)、細胞分裂素(CTK)有協同作用,促使細胞分裂,組織生長。油菜素甾醇是甾體類激素,具有促進細胞伸長和細胞分裂、促進維管分化、促進花粉管伸長而保持雄性育性、加速組織衰老、促進根的橫向發育、頂端優勢的維持、促進種子萌發等生理作用。
它們都與脫落酸有拮抗作用。脫落酸存在於植物的葉、休眠芽、成熟種子中。通常在衰老的器官或組織中的含量比在幼嫩部分中的多。它的作用在於抑制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抑制莖和側芽生長,因此是一種生長抑制劑,有利於細胞體積增大。與赤黴素有拮抗作用。脫落酸通過促進離層的形成而促進葉柄的脫落,在於它能使細胞壁環境酸化、水解酶的活性增加,還能促進芽和種子休眠。種子中較高的脫落酸含量是種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脫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葉片等。分布:將要脫落的器官和組織中含量多。主要作用: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抑制種子萌發。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體各個部位。主要作用:促進果實成熟,促進器官脫落和衰老。乙烯可以促進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在高等植物體內,並使細胞膜的透性增加,
加速呼吸作用。因而果實中乙烯含量增加時,已合成的生長素又可被植物體內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可促進其中有機物質的轉化,加速成熟。乙烯也有促進器官脫落和衰老的作用。所以與生長素是拮抗作用,與脫落酸是協同作用。

㈥ 植物中ETH是什麼物質

是植物激素乙烯(ethylene,
ETH)。
乙烯的生理作用
1、三重反應(抑制莖伸長,使莖加粗,失去負向地性)偏上生長
2、促進果實成熟
3、促進花的分化
4、促進器官脫落
5、促進次生物排泌

㈦ 植物生理學中 偏上性反應名詞解釋

偏上性反應: 把番茄植物的莖和葉放在含有ETH的空氣中,由於葉柄上方比下方生長快,葉柄即向下彎曲成水平方向,嚴重時葉柄與莖平行或下垂,這個現象叫偏上性反應,這個反應是可逆的。

㈧ 什麼是三重反應

植物生理學中,為乙烯的一種特有反應;在醫學中,為正常皮膚注射組胺產生的現象,又稱為三聯反應。具體解釋如下:

在植物生理學上,三重反應抑制莖的伸長生長;促進上胚軸的橫向加粗;莖失去負向地性而產生橫向生長。這是乙烯特有的反應,可用於乙烯的生物鑒定。

在醫學中,三重反應是指組胺注入皮內,首先因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在注射處出現紅斑,繼而因血管通透性增加,在紅斑部位形成一小腫塊丘疹,最後通過軸突反射使臨近小動脈擴張,在小腫塊四周出現紅暈。這是一種正常皮膚才會出現的現象,可以用於麻風病的診斷。



(8)eth植物學擴展閱讀:

三重反應的其它相關介紹:

19世紀中葉,人們發現照明氣體的泄漏會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1901年,俄羅斯學者尼魯博夫證實了乙烯在照明氣體中的作用,並發現了植物對乙烯的「三重反應」。

幾乎所有高等植物都會產生微量乙烯。乾旱、淹水、極端溫度、化學損傷、機械損傷等都能刺激植物體內乙烯的增加,稱為逆境乙烯,加速植物衰老和脫落。乙烯在種子萌發、脫落和衰老過程中含量較高。高濃度生長素促進乙烯生成。乙烯抑制生長素的合成和運輸。

㈨ 植物激素在人類生活方面的應用

植物激素
開放分類: 生物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

植物激素是植物體內合成的對植物生長發育有顯著作用的幾類微量有機物質。也被成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內源激素。

植物激素有五類,即生長素(Auxin)、赤黴素(GA)、細胞分裂素(CTK)、脫落酸(ABA)和乙烯(ethyne,ETH)。它們都是些簡單的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但它們的生理效應卻非常復雜、多樣。例如從影響細胞的分裂、伸長、分化到影響植物發芽、生根、開花、結實、性別的決定、休眠和脫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重要的調節控製作用。

植物激素的化學結構已為人所知,有的已可以人工合成,如吲哚乙酸;有的還不能人工合成,如赤黴素。目前市場上售出的赤黴素試劑是從赤黴菌的培養過濾物中製取的。這些外加於植物的吲哚乙酸和赤黴素,與植物體自身產生的吲哚乙酸和赤黴素在來源上有所不同,所以作為植物生長調節劑,也有稱為外源植物激素。
最近新確認的植物激素有,茉莉酸(酯)等等
植物體內產生的植物激素有赤黴素、激動素、脫落酸等。現已能人工合成某些類似植物激素作用的物質如2,4-D(2,4-二氯苯酚代乙酚)等。
植物自身產生的、運往其他部位後能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微量有機物質。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質稱為生長調節劑。已知的植物激素主要有以下 5類: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
生長素 C.D.達爾文在1880年研究植物向性運動時,只有各種激素的協調配合,發現植物幼嫩的尖端受單側光照射後產生的一種影響,能傳到莖的伸長區引起彎曲。1928年荷蘭F.W.溫特從燕麥胚芽鞘尖端分離出一種具生理活性的物質,稱為生長素,它正是引起胚芽鞘伸長的物質。1934年荷蘭F.克格爾等從人尿得到生長素的結晶,經鑒定為吲哚乙酸。促進>橡膠樹漆樹等排出乳汁。在植物中,則吲哚乙酸通過酶促反應從色氨酸合成。十字花科植物中合成吲哚乙酸的前體為吲哚乙腈,西葫蘆中有相當多的吲哚乙醇,也可轉變為吲哚乙酸。已合成的生長素又可被植物體內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因而處於不斷的合成與分解之中。
生長素在低等和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並使細胞膜的透性增加,在高等植物體內,乙烯可以促進RNA和蛋白質的合成,生長素主要集中在幼嫩、正生長的部位,如禾穀類的胚芽鞘,它的產生具有「自促作用」,雙子葉植物的莖頂端、幼葉、花粉和子房以及正在生長的果實、種子等;衰老器官中含量極少。
用胚芽鞘切段證明植物體內的生長素通常只能從植物的上端向下端運輸,而不能相反。這種運輸方式稱為極性運輸,能以遠快於擴散的速度進行。但從外部施用的生長素類葯劑的運輸方向則隨施用部位和濃度而定,如根部吸收的生長素可隨蒸騰流上升到地上幼嫩部位。
低濃度的生長素有促進器官伸長的作用。從而可減少蒸騰失水。超過最適濃度時由於會導致乙烯產生,生長的促進作用下降,甚至反會轉為抑制。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反應不同,根最敏感,芽次之,莖的敏感性最差。種子中較高的脫落酸含量是種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生長素能促進細胞伸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它能使細胞壁環境酸化、水解酶的活性增加,從而使細胞壁的結構鬆弛、可塑性增加,有利於細胞體積增大。因此是一種生長抑制劑,生長素還能促進 RNA和蛋白質的合成,促進細胞的分裂與分化。它的作用在於抑制 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對於維持頂端優勢、促進果實發育,通常在衰老的器官或組織中的含量比在幼嫩部分中的多。生長素也有重要作用。脫落酸存在於植物的葉、休眠芽、成熟種子中。
吲哚乙酸可以人工合成。生產上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類似生長素的物質如吲哚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2,4-滴、4-碘苯氧乙酸等,可用於防止脫落、促進單性結實、疏花疏果、插條生根、防止馬鈴薯發芽等方面。愈傷組織容易生芽;反之容易生根。2,在組織培養中當它們的含量大於生長素時,4-滴曾被用做選擇性除草劑。細胞分裂素還可促進芽的分化。
赤黴素 1926年日本黑澤在水稻惡苗病的研究中,發現感病稻苗的徒長和黃化現象與赤黴菌(Gibberellafujikuroi)有關。1938年藪田和住木從赤黴菌的分泌物中分離出了有生理活性的物質,定名為赤黴素(GA)。從50年代開始,英、美的科學工作者對赤黴素進行了研究,現已從赤黴菌和高等植物中分離出60多種赤黴素,分別被命名為GA1,GA2等。以後從植物中發現有十多種細胞分裂素,赤黴素廣泛存在於菌類、藻類、蕨類、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商品生產的赤黴素是GA3、GA4和GA7。GA3又稱赤霉酸,是最早分離、鑒定出來的赤黴素,分子式為C19H22O6。即6-呋喃氨基嘌呤。
高等植物中的赤黴素主要存在於幼根、幼葉、幼嫩種子和果實等部位,由甲羥戊酸經貝殼杉烯等中間物合成。後證明其中含有一種能誘導細胞分裂的成分,赤黴素在植物體內運輸時無極性,通常由木質部向上運輸,由韌皮部向下或雙向運輸。赤黴素最顯著的效應是促進植物莖伸長。無合成赤黴素的遺傳基因的矮生品種,用赤黴素處理可以明顯地引起莖稈伸長。目前在啤酒工業上多用赤黴素促進a-澱粉酶的產生,赤黴素也促進禾本科植物葉的伸長。在蔬菜生產上,常用赤黴素來提高莖葉用蔬菜的產量。一些需低溫和長日照才能開花的二年生植物,
干種子吸水後,用赤黴素處理可以代替低溫作用,使之在第1年開花。赤黴素還可促進果實發育和單性結實,打破塊莖和種子的休眠,促進發芽。
干種子吸水後,胚中產生的赤黴素能誘導糊粉層內a-澱粉酶的合成和其他水解酶活性的增加,常用赤黴素來提高莖葉用蔬菜的產量。促使澱粉水解,在蔬菜生產上,加速種子發芽。赤黴素也促進禾本科植物葉的伸長。目前在啤酒工業上多用赤黴素促進a-澱粉酶的產生,避免大麥種子由於發芽而造成的大量有機物消耗,從而節約成本。
細胞分裂素 這種物質的發現是從激動素的發現開始的。由韌皮部向下或雙向運輸。1955年美國人F.斯庫格等在煙草髓部組織培養中偶然發現培養基中加入從變質鯡魚精子提取的DNA,可促進煙草愈傷組織強烈生長。後證明其中含有一種能誘導細胞分裂的成分,稱為激動素, 高等植物中的赤黴素主要存在於幼根、幼葉、幼嫩種子和果實等部位,即6-呋喃氨基嘌呤。它在植物中並不存在。但後來發現植物中存在其他具有促進細胞分裂作用的物質,GA<sub>3</sub>又稱赤霉酸,總稱為細胞分裂素。第一個天然細胞分裂素是1964年D.S.萊瑟姆等從未成熟的玉米種子中分離出來的玉米素。以後從植物中發現有十多種細胞分裂素,GA<sub>2</sub>等。都是腺嘌呤的衍生物。
高等植物細胞分裂素存在於植物的根、葉、種子、果實等部位。根尖合成的細胞分裂素可向上運到莖葉,但在未成熟的果實、種子中也有細胞分裂素形成。細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進細胞分裂和防止葉子衰老。定名為赤黴素(GA)。綠色植物葉子衰老變黃是由於其中的蛋白質和葉綠素分解;而細胞分裂素可維持蛋白質的合成,從而使葉片保持綠色,發現感病稻苗的徒長和黃化現象與赤黴菌(Gibberellafujikuroi)有關。延長其壽命。細胞分裂素還可促進芽的分化。在組織培養中當它們的含量大於生長素時,愈傷組織容易生芽;反之容易生根。可用於防止脫落、促進單性結實、疏花疏果、插條生根、防止馬鈴薯發芽等方面。
人工合成的細胞分裂素苄基腺嘌呤常用於防止萵苣、芹菜、甘藍等在貯存期間衰老變質。4-滴、4-碘苯氧乙酸等,
脫落酸 60年代初美國人F.T.阿迪科特和英國人P.F.韋爾林分別從脫落的棉花幼果和樺樹葉中分離出脫落酸,其分子式為C15H20O4。
吲哚乙酸可以人工合成。脫落酸存在於植物的葉、休眠芽、成熟種子中。生長素也有重要作用。通常在衰老的器官或組織中的含量比在幼嫩部分中的多。它的作用在於抑制 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抑制莖和側芽生長,因此是一種生長抑制劑,有利於細胞體積增大。與赤黴素有拮抗作用。脫落酸通過促進離層的形成而促進葉柄的脫落,在於它能使細胞壁環境酸化、水解酶的活性增加,還能促進芽和種子休眠。種子中較高的脫落酸含量是種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經層積處理的桃、紅松等種子,芽次之,因其中的脫落酸含量減少而易於萌發,脫落酸也與葉片氣孔的開閉有關。小麥葉片乾旱時,保衛細胞內脫落酸含量增加,氣孔就關閉,從而可減少蒸騰失水。根尖的向重力性運動與脫落酸的分布有關。

乙烯 早在20世紀初就發現用煤氣燈照明時有一種氣體能促進綠色檸檬變黃而成熟,這種氣體就是乙烯。但直至60年代初期用氣相層析儀從未成熟的果實中檢測出極微量的乙烯後,乙烯才被列為植物激素。而不能相反。乙烯廣泛存在於植物的各種組織、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條件下轉化而成的。它的產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積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產生。乙烯可以促進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在高等植物體內,並使細胞膜的透性增加, 生長素在低等和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加速呼吸作用。因而果實中乙烯含量增加時,已合成的生長素又可被植物體內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可促進其中有機物質的轉化,加速成熟。乙烯也有促進器官脫落和衰老的作用。用乙烯處理黃化幼苗莖可使莖加粗和葉柄偏上生長。則吲哚乙酸通過酶促反應從色氨酸合成。乙烯還可使瓜類植物雌花增多,在植物中,促進橡膠樹、漆樹等排出乳汁。乙烯是氣體,1934年荷蘭F.克格爾等從人尿得到生長素的結晶,在田間應用不方便。它正是引起胚芽鞘伸長的物質。一種能釋放乙烯的液體化合物2-氯乙基膦酸(商品名乙烯利)已廣泛應用於果實催熟、棉花採收前脫葉和促進棉鈴開裂吐絮、刺激橡膠乳汁分泌、水稻矮化、增加瓜類雌花及促進菠蘿開花等。
植物激素對生長發育和生理過程的調節作用,往往不是某一種植物激素的單獨效果。能傳到莖的伸長區引起彎曲。由於植物體內各種內源激素間可以發生增效或拮抗作用,只有各種激素的協調配合,才能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已知的植物激素主要有以下 5類: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
植物生長抑制素:
=============
它能使莖或枝條的細胞分裂和伸長速度減慢,抑制植株及枝條加長生長。主要有以下幾種:
1:b9又叫必久,b995,阿拉,有抑制生長,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抗寒能力,減少生理病害等作用。
2:矮壯素,(ccc)又叫三西,碌化碌代膽鹼。純品為白色結晶,易溶於水,是人工合成的生長延緩劑。它抑制伸長,但 不抑 制細胞分裂,使植株變矮,莖桿變粗,節間變短,葉色深綠 。
3:脫落酸,(aba)是植物體內存在的一種天然抑制劑,廣泛存在於植物器官組織中。在將要脫落和休眠的組織器官中含量更高,它與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的作用是對抗的。它有抑制萌芽和枝條生長提早結束生長的,增強抗寒能力及延長種子休眠等作用。
4:青鮮素(mh)又叫抑芽丹,純品為白色結晶,微溶於水。它有抑制細胞分裂和伸長提早結束生長,促進枝條成熟,提高抗寒能力等作用。
5:整性素又叫形態素,抑制生長,對抑制發芽作用更為明顯,可使植株矮化,破壞頂端優勢,促進花芽分化,促進離層形成,抑制植物體內赤黴素的合成等。

㈩ 植物的五大內源激素是什麼

對植物激素的初步研究確定了五種主要類別:脫落酸,植物生長素,細胞分裂素,乙烯和赤黴素。
1.脫落酸ABA:存在於植物的所有部位,其在任何組織中的濃度似乎可以調節其作用並起激素的作用。它在植物中的降解,或更確切地說是分解代謝,影響代謝反應以及細胞生長和其他激素的產生。植物以高ABA水平的種子出生。一種抑制生長的植物激素,因能促使葉子脫落而得名。除促使葉子脫落外尚有其他作用,如使芽進入休眠狀態、促使馬鈴薯形成塊莖等。對細胞的延長也有抑製作用。
2.生長素IAA(合成代表物為α-萘乙酸):生長素是積極影響細胞增大,芽形成和根部萌發的化合物。它們還促進其他激素的產生,並與細胞分裂素一起控制莖,根和果實的生長,並將莖轉化為花。生長素是發現的第一類生長調節劑。促進生長;促進插條不定根的形成;對養分的調運作用;誘導維管束分化;維持頂端優勢;誘導雌花分化單性結實;促進光合產物的運輸;葉片的擴大和氣孔的開放;抑制花朵脫落。不同器官的最適濃度不同,莖端最高,芽次之,根最低。極低的濃度就可促進根生長。所以能促進主莖生長的濃度往往對側芽和根生長有抑製作用。
3.細胞分裂素CTK(合成代表物為激動素):細胞分裂素是影響細胞分裂和芽形成的一組化學物質。它們還有助於延遲組織的衰老,負責調節植物中生長素的運輸,並影響節間長度和葉片生長。誘導細胞分裂,調節其分化,解除頂端優勢、促進芽的萌動,提高成花率,促進果實發育,抑制葉綠素分解、延遲植物的衰老,提高作物抗寒能力。
4.乙烯ETH(合成代表物為乙烯利):乙烯與其他主要植物激素不同,乙烯是一種氣體,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僅由六個原子組成。它通過蛋氨酸的分解而形成,蛋氨酸是所有細胞中的一種氨基酸。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有限,因此不會在細胞內積聚,通常會擴散出細胞並逸出植物。其作為植物激素的有效性取決於其產生速率與其逃逸到大氣中的速率。在迅速生長和分裂的細胞中,尤其是在黑暗中,乙烯以更快的速度產生。新的生長和新發芽的幼苗產生的乙烯多於逃脫植物的乙烯,這導致乙烯含量升高,抑制了葉片的膨脹。促進果實成熟;促進根毛生長,打破某些植物種子和芽休眠;促進鳳梨科開花;促進水生植物地下部伸長生長;加速葉片衰老;促進脫落。
5.赤黴素GA:包含多種植物內部和真菌天然產生的化學物質。它們是在包括黑澤榮一在內的日本研究人員注意到由一種名為「赤霉赤黴菌」的真菌產生的化學物質在水稻植物中異常生長時發現的。後來發現,GA也是由植物本身產生的,並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控制著多個方面的發育。種子發芽時,GA的合成在種子中強烈上調,發芽需要其存在。在幼苗和成蟲中,GA強烈促進細胞伸長。遺傳演算法還促進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的過渡,並且受精過程中花粉功能也是必需的。最突出的作用是刺激莖的伸長,明顯增加植物高度而不改變莖間的數目,保花保果。在一定濃度范圍內,隨著濃度的提高,刺激生長的效應增大。

熱點內容
梯柱集中力怎麼算 發布:2025-08-03 11:56:33 瀏覽:983
怎麼看合約卡還有多久 發布:2025-08-03 11:54:40 瀏覽:772
中國國家區塊鏈研究院院長 發布:2025-08-03 10:50:39 瀏覽:917
人格去中心化動力 發布:2025-08-03 10:50:33 瀏覽:228
usdt犯法嗎 發布:2025-08-03 10:34:00 瀏覽:523
區塊鏈未來能做什麼 發布:2025-08-03 10:30:23 瀏覽:695
去駐馬店市民中心坐幾路車 發布:2025-08-03 10:02:09 瀏覽:396
美國支持比特幣最新新聞 發布:2025-08-03 09:44:09 瀏覽:859
以太坊2023年價格 發布:2025-08-03 09:36:27 瀏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