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大學和ubc大學
『壹』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排名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排名如下: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在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綜合排名全球第6,其中工程和技術領域第4,自然科學第6;在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名列綜合排名全球第14,工程和技術第8;在2020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名列綜合排名全球第20 。
簡介: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由瑞士聯邦於1854年成立,並於1855年開始作為一個技術專科學校授課。最初其由建築,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和林業等六個學院以及一個整合數學、自然科學、文學、社會科學及政治的機構組成。ETH是一所聯邦大學,直屬於瑞士聯邦政府。
建立聯邦制大學的決定在當時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打壓,自由派人士向政府施壓希望建立「聯邦大學」,而保守派人士希望所有的大學都以州為單位,以避免加劇自由派人士向其施加的壓力。
1905年到1908年間,時任瑞士總統Jérôme Franel促使ETH改組成為一所真正的大學並有權利賦予博士學位。1911年被賦予現有的名稱「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經過近200年風雨洗禮,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享有歐洲大陸第一理工大學的美譽。
以上參考:網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貳』 墨爾本大學全球最新排名是什麼
墨爾本排名31,x0dx0a北大46,x0dx0a清華48。x0dx0a延伸:x0dx0a世界大學排名前50:x0dx0a1 麻省理工學院 美國 100 x0dx0a2 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美國 99.2 x0dx0a3 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國 99 x0dx0a4 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英國 98.9 x0dx0a5 帝國理工學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英國 98.9 x0dx0a6 牛津大學 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國 98.7 x0dx0a7 斯坦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美國 96.8 x0dx0a8 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美國 96.5 x0dx0a9 芝加哥大學 University of Chicago 美國 96.2 x0dx0a10 加州理工學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國 96.1 x0dx0a11 普林斯頓大學 Princeton University 美國 96.1 x0dx0a12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 ETHZurich() 瑞士 94.3 x0dx0a13 賓夕法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美國 93.8 x0dx0a14 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 美國 93.6 x0dx0a15 康奈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美國 92.5 x0dx0a16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美國 92.1 x0dx0a17 愛丁堡大學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英國 91.3 x0dx0a18 多倫多大學 University of Toronto 加拿大 91.3 x0dx0a19 洛桑聯邦理工大學 Ecole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瑞士 90.9 x0dx0a20 倫敦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英國 90.9 x0dx0a21 麥吉爾大學 McGill University 加拿大 90.6 x0dx0a22 密歇根大學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美國 90.5 x0dx0a23 杜克大學 Duke University 美國 90.1 x0dx0a24 新加坡國立大學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新加坡 89.4 x0dx0a25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美國 89 x0dx0a26 香港大學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中國) 88.6 x0dx0a27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亞 88.5 x0dx0a28 巴黎高等師范學校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法國 87.8 x0dx0a29 西北大學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美國 87.3 x0dx0a30 布里斯託大學 University of Bristol 英國 86.6 x0dx0a31 墨爾本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澳大利亞 86 x0dx0a32 東京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日本 85.7 x0dx0a33 曼徹斯特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英國 85.2 x0dx0a34 香港科技大學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香港(中國) 84.4 x0dx0a35 京都大學 Kyoto University 日本 84.1 x0dx0a36 首爾國立大學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韓國 84.1 x0dx0a37 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美國 83 x0dx0a38 悉尼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澳大利亞 82.9 x0dx0a39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中國) 82.3 x0dx0a40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美國 81.9 x0dx0a41 巴黎綜合理工學校 Ecole Polytechnique 法國 81.1 x0dx0a42 南洋理工大學 Nanyang TechnologicalUniversity (NTU) 新加坡 81.1 x0dx0a43 昆士蘭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澳大利亞 80.9 x0dx0a44 紐約大學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美國 80.8 x0dx0a45 哥本哈根大學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丹麥 80.5 x0dx0a46 北京大學 Peking University 中國 80 x0dx0a47 布朗大學 Brown University 美國 79.8 x0dx0a48 清華大學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國 79.3 x0dx0a49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加拿大 79.4 x0dx0a50 海德堡大學 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 德國 79.3
『叄』 eth是哪個大學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坐落於瑞士聯邦第一大城市蘇黎世,由瑞士聯邦政府創建於1854年,與姊妹校洛桑聯邦理工學院一起組成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是瑞士聯邦經濟事務、教育與研究部的一部分。ETH作為IDEA聯盟、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等一系列頂尖高校聯盟成員,專注於工程技術、自然科學與建築學的教育與研究,是聞名全球的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被譽為「歐陸第一名校」。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地理環境
蘇黎世理工學院所在城市蘇黎世,是瑞士第一大城市,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蘇黎世是瑞士金融業的代表,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這里聚集了120多家跨國銀行的總部,故被譽為「歐洲億萬富翁都市」。該市已連續多年被聯合國人居署評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肆』 世界計算機專業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cation)10月16日最新發布了計算機科學專業大學排名。
本次計算機科學專業排名包括全球749所高校,其中近六分之一來自美國。
不同學校針對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培養方向和課程設置有較大差別,有的偏重理論,有的偏重編程。
今年的榜單中,牛津大學衛冕成功,依舊位於世界之首,斯坦福大學較去年上升一位升至第二,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則從第二退居第三。其後為麻省理工學院和劍橋大學。
具體看中國大學的表現,清華大學位列世界第15位,較去年上升5位。北京大學位列第27位。此外進入Top100的還有浙江大學(41)、上海交通大學(45)、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1)、南京大學(=72)。
排名指標沿用THE世界大學排名的5大類13項指標,但權重依據專業特點進行了調整:
- 教學(學習環境):30%
- 研究(論文發表數量、收入和聲譽):30%
- 引文(研究影響):27.5%
- 國際展望(工作人員、學生和研究):7.5%
- 產業收入(知識轉移):2.5%
以下是2020THE世界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排名Top200完整版:
2020排名
2019排名
大學
國家或地區
1
1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國
2
3
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美國
3
2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
瑞士
4
5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國
5
4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國
6
6
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美國
7
11
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英國
8
9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美國
9
8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
美國
10
10
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國
11
15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
12
12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美國
13
29
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新加坡
14
14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
美國
15
=20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
中國
16
7
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國
17
28
香港科技大學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國香港
18
26
慕尼黑工業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德國
19
23
倫敦大學學院UCL
英國
20
13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瑞士
21
=20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美國
22
27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美國
23
=18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
加拿大
24
17
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英國
25
=18
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美國
2020排名
2019排名
大學
國家或地區
26
22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美國
27
32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
中國
28
16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美國
29
25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美國
30
31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美國
=31
34
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
加拿大
=31
33
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美國
33
24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
美國
34
38
巴黎文理研究大學Paris Sciences et Lettres – PSL Research University Paris
法國
35
30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美國
36
37
香港中文大學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中國香港
37
36
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美國
38
46
香港大學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中國香港
39
43
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
美國
40
41
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
加拿大
41
45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
中國
42
40
東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日本
43
35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加拿大
44
53
韓國科學技術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
韓國
45
49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中國
46
47
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 University
德國
=47
56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
=47
50
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韓國
49
44
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美國
=50
42
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德國
=50
39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美國
52
66
KU Leuven
比利時
53
72
Duke University
美國
54
5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美國
55
70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
德國
=56
=88
Aalto University
芬蘭
=56
52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澳大利亞
58
48
LMU Munich
德國
59
=74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
60
=57
Rice University
美國
61
=57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中國
62
5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美國
63
61
École Polytechnique
法國
64
64
Technion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以色列
65
69
University of Freiburg
德國
66
79
McGill University
加拿大
67
60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中國台灣
68
67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armstadt
德國
=69
84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亞
=69
54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典
71
NR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STECH)
韓國
=72
68
Nanjing University
中國
=72
101–125
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
荷蘭
=74
59
Brown University
美國
=74
71
ITMO University
俄羅斯
76
=76
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奧地利
77
65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美國
78
73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荷蘭
=79
=76
King』s College London
英國
=79
=74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澳大利亞
=79
126–150
UNSW Sydney
澳大利亞
82
62
Kyoto University
日本
=83
N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美國
=83
=88
University of Zurich
瑞士
85
63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英國
=86
101–125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澳大利亞
=86
101–125
University of Sydney
澳大利亞
88
=81
Sorbonne University
法國
89
126–150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美國
90
90
University of Luxembourg
盧森堡
91
=91
Boston University
美國
=92
101–125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瑞典
=92
101–125
Heidelberg University
德國
=92
97
Penn State (Main campus)
美國
95
101–125
Moscow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Technology
俄羅斯
96
101–125
University of Adelaide
澳大利亞
97
=93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Milan
義大利
98
74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中國香港
99
83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美國
100
NR
Aarhus University
丹麥
101–125
98
University of Alberta
加拿大
101–125
101–125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empe)
美國
101–125
126–150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英國
101–125
86
University of Bologna
義大利
101–125
NR
University of Bonn
德國
101–125
101–125
University of Bristol
英國
101–125
=93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中國香港
101–125
101–125
University of Erlangen-Nuremberg
德國
101–125
101–125
Fudan University
中國
101–125
78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俄羅斯
101–125
126–150
McMaster University
加拿大
101–125
96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美國
101–125
99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美國
101–125
101–125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美國
101–125
126–150
Ohio State University (Main campus)
美國
101–125
100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英國
101–125
95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澳大利亞
101–125
101–125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美國
101–125
126–150
Sant』Anna School of Advanced Studies – Pisa
義大利
101–125
101–125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英國
101–125
126–150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澳大利亞
101–125
126–150
University of Surrey
英國
101–125
=81
Tel Aviv University
以色列
101–125
=91
University of Trento
義大利
101–125
151–175
TU Dresden
德國
126–150
101–12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美國
126–150
101–125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美國
126–150
126–150
Dartmouth College
美國
126–150
126–150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Lyon
法國
126–150
126–150
Free University of Bozen-Bolzano
義大利
126–150
126–150
University of Geneva
瑞士
126–150
151–175
Griffith University
澳大利亞
126–150
126–150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荷蘭
126–150
126–150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國
126–150
101–125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以色列
126–150
176–200
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印度
126–150
126–150
King Ablaziz University
沙烏地阿拉伯
126–150
151–175
Korea University
韓國
126–150
101–125
Lancaster University
英國
126–150
NR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國澳門
126–150
101–125
University of Malaya
馬來西亞
126–150
126–150
University of Mannheim
德國
126–150
101–125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中國台灣
126–150
151–175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英國
126–150
126–150
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
義大利
126–150
201–250
Sejong University
韓國
126–150
151–175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德國
126–150
87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KKU)
韓國
126–150
126–150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丹麥
126–150
NR
Télécom Paris
法國
126–150
126–150
University of Tübingen
德國
151–175
151–175
Aalborg University
丹麥
151–175
NR
University of Basel
瑞士
151–175
101–12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美國
151–175
301–400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中國
151–175
176–200
University of Florida
美國
151–175
176–200
University of Göttingen
德國
151–175
176–200
Graz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奧地利
151–175
126–150
University of Helsinki
芬蘭
151–175
176–200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中國香港
151–175
176–200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
印度
151–175
201–250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haragpur
印度
151–175
126–150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比利時
151–175
176–200
University of Macau
中國澳門
151–175
201–250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wan Tech)
中國台灣
151–175
151–175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美國
151–175
151–175
University of Passau
德國
151–175
301–400
Peter the Great St Petersbur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俄羅斯
151–175
126–150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英國
151–175
101–125
Stony Brook University
美國
151–175
151–175
Texas A&M University
美國
151–175
201–250
Trinity College Dublin
愛爾蘭
151–175
85
University of Twente
荷蘭
151–175
NR
Università della Svizzera Italiana
瑞士
151–175
101–125
University of Warwick
英國
151–175
NR
William & Mary
美國
176–200
251–300
University of Antwerp
比利時
176–200
101–125
University at Buffalo
美國
176–200
126–150
Durham University
英國
176–200
176–200
University of Essex
英國
176–200
176–200
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
德國
176–200
201–250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國
176–200
NR
University of Idaho
美國
176–200
301–400
IMT Atlantique
法國
176–200
176–200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英國
176–200
176–200
Linköping University
瑞典
176–200
NR
Lund University
瑞典
176–200
151–175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中國台灣
176–200
201–250
University of Ottawa
加拿大
176–200
201–250
University of Oulu
芬蘭
176–200
151–175
Paris-Sud University
法國
176–200
126–150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Pittsburgh campus
美國
176–200
151–175
University of Potsdam
德國
176–200
151–175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
荷蘭
176–200
151–175
Ruhr University Bochum
德國
176–200
176–200
Temple University
美國
176–200
151–175
University of Virginia (Main campus)
美國
176–200
151–175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美國
176–200
176–200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美國
176–200
176–200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中國
『伍』 國外最擅長地球科學的大學
美國、加拿大和澳洲這方面的名校比較多。美國更喜歡科研一些,比如哈佛、斯坦福、MIT、賓州州立、伯克利、UCLA、密歇根、亞利桑那、加州理工、德州奧斯丁、科羅拉多、威斯康星麥迪遜、加州聖巴巴拉、哥倫比亞、康奈爾,這幾個大學地學類專業很厲害,綜合也不差。
加拿大和澳洲有的學校石油能源地質、以及環境地學等方面不錯的,比如卡爾加里、艾伯塔、西澳等等。
『陸』 ETH是什麼大學
ETH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簡稱,又名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是聞名全球的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連續多年位居歐洲大陸高校翹首,被譽為「歐陸第一名校」,以極低的錄取率和極高的教學淘汰率聞名。蘇黎世理工學院校友中,有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32名諾貝爾獎得主,4名菲爾茲獎得主、1名圖靈獎得主。該校是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成員。
蘇黎世理工學院位列2020QS世界大學排名第6位 、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3位 、2019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19位 、2020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25位。根據2020年6月10日最新消息,蘇黎世理工學院依然位列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6。
『柒』 世界十大名牌大學排名
世界十大名牌大學排名
1、加州理工學院
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為Caltech/CIT,全球最頂尖的大學之一,在世界科技界久負盛名,校園位於洛杉磯市區東北郊。學校規模很小(學生總數僅2000人左右),但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2012-2015年全球大學排名中連續四年位列第一,而哈佛大學則退居第二,該校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也一直排在前列。在物理學、化學、航天航空、行星科學、地球科學等領域,加州理工被公認為全美第一。因此,加州理工學院也公認為最典型的精英大學之一。
2、牛津大學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是一所位於英國牛津市的世界頂級公立大學。實際創立日期仍不清楚,但有記錄的授課歷史可追溯到1096年,為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也是世界上現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牛津大學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頂尖大學聲譽、巨大影響力的知名學府。
牛津大學是英國研究型大學羅素大學集團、歐洲頂尖大學科英布拉集團、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以及Europaeum中的核心成員。牛津大學出版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學出版社,出版作品包括20卷《牛津英語詞典》。牛津大學同時為兩個著名獎學金計劃的舉辦地:一為於2001年設立的克拉倫登獎學金;另一為於過去一個多世紀里、吸引了不少傑出研究生前來學習的羅德獎學金。牛津同時擁有全球最具規模的大學出版社,及全英最大型的大學圖書館系統。牛津大學培養了眾多社會名人。這包括了26位英國首相、27位諾貝爾獎得主(總聯系人共60名)及多國的領袖與政治要員。
3、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全名小利蘭·斯坦福大學,或譯作史丹佛大學,通常直接稱作斯坦福大學,坐落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拉阿圖市( Palo Alto ),是一所享譽世界頂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學。
該校校區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帕羅奧圖(Palo Alto),與舊金山相鄰,佔地35平方公里,是美國面積第二大的大學,與哈佛大學並列為美國東西兩岸的學術重鎮。
該校培養了眾多高科技產品的領導者及創業精神的人才,這其中就包括惠普、谷歌、雅虎、耐克、羅技電子、特斯拉汽車、Firefox、藝電、太陽微系統、NVIDIA、思科、矽谷圖形及eBay等公司的創辦人,校友涵蓋30名富豪企業家及17名太空員,亦為培養最多美國國會成員的院校之一;斯坦福校友創辦了眾多著名的公司機構,共58名諾貝爾獎得主現或曾於該校學習或工作。
根據美國《福布斯》雜志2010年盤點的億萬富翁最多的大學,斯坦福大學名列第二,億萬富翁數量達28位,僅次於哈佛大學,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前十所世界名校之一。
4、劍橋大學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勛銜:Cantab)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劍橋市的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是英國也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之一。
劍橋大學校友包括了多位著名科學家、哲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家、作家。共有92位諾貝爾獲獎者、4位菲爾茲獎得主曾為此校的師生、校友或研究人員。
5、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是世界頂尖級研究型私立大學,譽為「世界理工大學之最「,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首府波士頓。
麻省理工學院是愛國者聯盟盟校。除麻省理工學院之外,該聯盟由包括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西點軍校和美國海軍學院(USNA)在內的其他12個精英學府組成。這些學府的共同特點是規模小和高度精英化。麻省理工學院是美國一級國家級大學。
6、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坐落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這里走出了8位美國總統,上百位諾貝爾獲得者曾在此工作、學習,其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7、普林斯頓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 ),是美國一所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
普林斯頓大學是世界聞名的精英機構,實行精英教育,其規模比哈佛,耶魯等著名大學要小很多,但其濃厚的學術氛圍和獨特的貴族氣質在世界范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雖然擁有學校小而存在綜合排名上的劣勢,但普林斯頓大學在無論在任何大學排名中,一直都高居世界前十。
8、帝國理工學院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又稱帝國理工學院,或簡稱帝國理工,成立於1907年,位於英國倫敦,是一所享譽全球的頂尖高等學府,在2014QS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第二。帝國理工英文名字簡稱IC,是英國羅素大學集團成員、金磚五校之一、歐洲IDEA聯盟成員,帝國理工與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倫敦大學學院並稱為「G5超級精英大學」,其研究水平被公認為英國大學的三甲之列,並以工程、醫科專業、商學而著名。英國教育界素有「三足鼎立」說法,文科牛津,理科劍橋,而工程當屬帝國理工學院。
帝國理工曾是聯邦大學倫敦大學的一個加盟學院,2007年7月在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授權下,正式脫離倫敦大學成為一所獨立的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坐落於於倫敦市中心南肯辛頓,時至今日,曾就讀、曾任職或現任職於帝國的校友中,共有1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2位菲爾茲獎獲得者。
9、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德語名 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簡稱ETH Zürich,英文名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坐落於瑞士蘇黎世,是享譽全球的世界頂尖大學,連續多年位居歐洲大陸理工高校翹首,享有「歐陸第一名校」的美譽。ETH是德語區高校之最,在全世界范圍與英語教學下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享有同樣崇高的聲譽。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是瑞士聯邦政府為了國家工業化的需要,在1855年建立的,這是第一所聯邦所屬的大學。
該校現有來自於一百多個國家的兩萬六千名師生分布於16個系,教研領域涵蓋建築學、工程學、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截止06年誕生了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21位諾貝爾獎得主,是目前世界大學獲諾貝爾獎人數最多的學校之一,現今仍有很多獲獎者在教學科研第一線,該校還是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IDEA聯盟等國際高校合作組織的成員。
10、芝加哥大學
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位於美國國際金融中心芝加哥,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在2015年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位列世界第9,在2015年QS、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以及US News 世界大學排名中均位列世界第10。這里誕生了「芝加哥經濟學派(Chicago School of Enocomics)」等以人文社科為主的眾多芝加哥學派,走出了世界約40%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世界經濟學研究的中心之一。而從曼哈頓計劃開始,大量科學家匯集於此,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控核反應堆(「芝加哥一號堆」,Chicago Pile-1)並成功開啟人類原子能時代,創立了美國第一所國家實驗室阿貢國家實驗室和之後著名的費米實驗室,進而奠定了芝大在自然科學界的重要地位。
芝加哥大學1890年由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創辦,素以盛產諾貝爾獎得主而聞名。按高校官方數據,截止至2015年共有89位獲得諾貝爾獎得主在芝大工作或求學,領先於麻省理工學院(84位)、哥倫比亞大學(82位)、牛津大學(51位)等其它高校。華裔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李政道、崔琦均在芝加哥大學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李遠哲曾在芝大擔任化學教授。另有9位菲爾茲獎(世界數學最高獎)得主和4點陣圖靈獎(世界計算機科學最高獎)得主以及22位普利策獎得主在芝大工作或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