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多重簽名的機制
① 『學概念找員外』門限密碼與多重簽名
密鑰分存還是有一個問題:密鑰分存之後,如果後面要用原密鑰來簽名,那就需要取得子密鑰,還原成原密鑰,然後才能簽名。這個過程有可能被黑客乘虛而入,盜取密鑰。
密碼學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子密鑰儲存在不同的設備中,可以以去中心化的方式還原原密鑰,而不是在某台設備上完成,這種技術叫門限簽名(threshold signature)技術。典型的例子就是使用雙重安全機制的電子錢包(N=2且K=2),如果兩個子密鑰分別保存在個人電腦和手機上,你可以在電腦上發起付款,這時,電腦會生成一個簽名片段,並發送到你的手機上,然後,手機會提示你付款信息(包括收款人、金額等),然後等待你確認。如果你確認了付款信息,這時,手機會利用它的子密鑰完成整個簽名,然後廣播到區塊鏈上。萬一黑客控制了你的電腦,試圖把比特幣轉到他的賬戶,你根據手機上的付款信息就知道有問題了,從而不會確認這筆交易。門限密碼涉及的數學細節比較復雜,員外也看不懂,所以就不展開討論了。
門限簽名是密碼學中的一項技術,將一個密鑰切分成不同片段,分別儲存,在交易簽名時無須還原原密鑰。而多重簽名是比特幣腳本的特性,把一個比特幣賬戶的控制權交給多個密鑰,這些密鑰共同保障賬戶安全。門限簽名和多重簽名都能克服密鑰單點保存的缺陷。
還有另外一種方法可以克服密鑰單點保存的缺陷,即多重簽名(multisignatures),這個名詞在第3章曾出現過。通過比特幣腳本,可以直接把一個比特幣賬戶的控制權交給多個密鑰,而不是將密鑰分存。這些密鑰可以保存在不同的地點,並分別生成簽名。當然,最終完成的交易的信息還是會保存在某台設備上,但即使黑客控制了這台設備,他所能做的也只不過阻止這個交易被廣播到整個網路上去。沒有其他設備參與,他無法生成出一個正當有效的多重簽名。
舉例來說,假設A、B、C、D、E是一家公司的創始人,這家公司有許多的比特幣。我們可能會用多重簽名來保護這些比特幣。這5個人,每人都有一對密鑰,我們可以用其中的3個簽名來保護冷儲存,一筆交易需要5個人中至少3個人的簽名才能完成。
這樣,只要我們5個人在不同地方且使用不同的安全措施保存各自的密鑰,那麼比特幣就會相當安全。黑客必須盜取我們當中3個人的密鑰,才能盜取比特幣。即便我們其中一個或兩個背棄了我們,他(們)也無法捲款而逃,因為他們還需要另一個簽名。同時,如果我們其中一個遺失了密鑰,其他人還是可以取出比特幣,並轉到新的賬戶,重新設置密碼。總而言之,多重簽名可以比較妥善地管理在冷儲存端的大額比特幣,任何重大事項都需要多人的參與才能實現。
上文中,我們說到,人們使用門限簽名技術的原因是為了實現雙重安全機制或多重安全機制,使用多重簽名技術的原因是為了實現多人對共同財產實現共同控制。實際上,這兩種技術都可以實現上述兩種目的。
② 區塊鏈的TPS
眾所周知,比特幣每秒只能進行大約7筆交易,以太坊稍微好一些,也就10-20筆。作為一個支付系統,這是遠遠遠遠不夠的,經常也有人拿這點來說事,認為區塊鏈效率低雲雲。
其實現在有很多的方案在試圖解決TPS的問題,比如說fabric可以到數千的TPS,石墨烯系列可以到上萬的TPS,比特幣和以太坊的Off-chain方案理論上支持無限的TPS。那麼是不是說這些新的技術才是區塊鏈的未來呢?這個問題總是很難回答,要說一大堆共識,分布式,安全之類的事情。
過年期間看了BM的一個訪談,他提到了VB的一個理論,Scalability,Decentralization和Security在區塊鏈中不能兼顧,類似於分布式系統裡面的CAP理論。
我發現這個理論用來解釋區塊鏈技術真是簡單粗暴而有效。
比如說:聯盟鏈通過准入機制,控制了驗證節點的數量,通過犧牲Decentralization提升了Scalability;石墨烯系列的DPOS,RippleNet的共識也是同理;比特幣通過提高每個區塊的容量,也可以達到擴容的目的,但結果是對礦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自然的准入門檻,實際上也是犧牲了Decentralization;比特幣和以太坊挖礦難度都可以調整,降低挖礦難度實際上也可以提升Scalability,但付出的代價是抗攻擊能力下降了,犧牲的是Security。
但這個理論放在off-chain類型的方案上就失效了,比如說閃電網路(雷電網路),以太坊的plasma還有R3 Corda(這個比較特殊,直接把鏈都省了)。對off-chain方案原理感興趣的童鞋移步這里, http://www.8btc.com/ln-rn-corda 。大致方案就是交易雙方鎖定準備金,把海量的交易打包以後上鏈,鏈上只保存交易的最終結果。通過智能合約和線下的多重簽名機制,作弊方將會被罰沒准備金。
Off-chain方案看上去很完美,保證Decentralization和Security,同時無限擴展。
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我們以閃電網路為例(事實上plasma我還沒完全理解😅),至少它有下面幾個缺點:
1.閃電網路中鎖定的比特幣只能用在閃電網路中,只有交易通道關閉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鏈上承認的貨幣,這在理論上會出現類似銀行擠兌的情況。如果大家對閃電網路失去信心,集中關閉通道,會拖垮比特幣網路。但,這個似乎也不是很大的問題,只要閃電網路沒有爆出什麼漏洞,比如說簽名演算法被攻破之類的。
2.交易是在鏈外執行,鏈上無法驗證提交的交易是否最新版本,雖然腳本保證了提交舊版本交易的攻擊者有被罰沒准備金的風險,但前提是要防禦者監控網路並提交更新版本交易的證據。也就是說從原來比特幣的被動防禦(私鑰不丟失就能保證資金安全)轉變成主動防禦。從這個角度看也算是降低了Security吧。這個主動防禦的操作交給用戶也不太現實,最終必然會衍生出一些服務公司,代替用戶保存鏈外交易憑證,並防止作弊。某種意義上面又從「去中介化的信任」轉變為需要信任中介了。這個角度看,似乎也是犧牲了Decentralization。
3.閃電網路中只有保存最終的資金狀態保存,中間的交易細節全部被忽略,支持者認為是保護了用戶的隱私,反對者認為是損失了交易數據。
4.因為通道需要准備金維持,不可能任意兩個用戶間都存在交易通道,用戶之間轉賬可以通過中轉的方法,最終很可能會有大資金形成中心化的中轉節點。
③ 多重簽名有哪些功能
多重簽名能夠將資金的許可權分成兩個以上,並透過自行設定2/3 4/6多簽名合約錢包,規劃權力分配,讓每個成員都無法單獨濫用資金。
而近期FINTOCH也改良了這個技術,利用「零知識證明」與「多重簽名」結合,打造匿名性,在監管節點上,FINTOCH 設立了100個監管節點,當有新的用戶借款時,系統會隨機抽取10個監管節點,共同生成監管節點私鑰,與借款人、平台一起創建多簽名借款合約錢包。同時監管節點都是匿名性的,所以就算一個監管節點與其中一方相識,其權力也不足以移轉資金,如果想要聯合作弊,需要10個監管節點都是相識的人,這概率大約為1/C_100^10 = 1/17310309456440,趨近於無窮小數,基本上是不可能發生。網路也有很多相關信息。
④ eth是什麼幣
- 01
eth以太坊是在2009年應時而生的P2P數字形式的虛擬貨幣,和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貨幣或者現金貨幣不同,以太坊是由網路節點計算後而產生的,不管是誰,都能參與到挖礦獲幣的大軍中。
以太坊(Ethereum)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台,通過其專用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提供去中心化的虛擬機來處理點對點合約。以太坊的概念首次在2013年至2014年間由程序員Vitalik Buterin提出,在2014年通過ICO眾籌得以開始發展。
比特幣開創了去中心化密碼貨幣的先河,五年多的時間充分檢驗了區塊鏈技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比特幣的區塊鏈事實上是一套分布式的資料庫,如果再在其中加進一個符號——比特幣,並規定一套協議使得這個符號可以在資料庫上安全地轉移,並且無需信任第三方,這些特徵的組合完美地構造了一個貨幣傳輸體系——比特幣網路。
然而比特幣並不完美,其中協議的擴展性是一項不足,例如比特幣網路里只有一種符號——比特幣,用戶無法自定義另外的符號,這些符號可以是代表公司的股票,或者是債務憑證等,這就損失了一些功能。另外,比特幣協議里使用了一套基於堆棧的腳本語言,這語言雖然具有一定靈活性,使得像多重簽名這樣的功能得以實現,然而卻不足以構建更高級的應用,例如去中心化交易所等。以太坊從設計上就是為了解決比特幣擴展性不足的問題。
以太坊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全球流通,可以隨時進行交易,在交易的過程中,外人無法識別,也無法破解交易用戶的個人信息,從而保證以太坊交易過程的安全性。
以太坊不僅能夠用於購買虛擬產品,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多個領域都支持支付以太坊。獲取以太坊的方法較多,可以直接到P2P以太坊交易網站購買,也可以挖礦獲得,現在投資以太坊的用戶越來越多,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加入到投資以太坊的隊伍中,大家也能意識到以太坊的投資潛力。雖然現在網路監管平台對以太坊的投資交易過程監管更為完善和嚴格,但是投資用戶們也要注意投資的安全性。
⑤ 網路流動性
解決有雞還是有蛋先問題的項目
在Radar Relay我們對新模組交易網路生態系統(MTN)到來感到興奮。
事實上我們創建了 https://relayer.network/ 來計劃我們對未來的廣大願景。雖然幻想對未來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的前景是多麼有趣,但是我們仍是處於早期。本文重點關注MTN的短期研究,那些項目專注於這裹開發和Radar及其它中繼方怎樣適合。
我們將使用「網路流動性」這個詞。對於那些剛接觸這個詞的人,我們定義了我們的遠景。
類似網路效應,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產品或服務獲得額外價值的現象,去中心化的網路流動性匯集了建立在0x上的項目的流動性池,以提高效用和價值。
網路流動性即將面臨一個古老的困境:雞先還是蛋先問題, 對於由中繼器聯網的流動性是有用的,它必須是實用。而為了有實用性,它必須有足夠的用處和交易量來不影響其它程式。
雖然無需信任的點對點交易是中繼器為MTN帶來最初的效用,但以下部分描述了即將到來的新興生態系統的其他功能。
以太坊社區目前正在建立低層次的協議堆棧,這些協議堆棧將被稱為Web 3。經已有交易協議( 0x ),支付( Request Network ),存儲( Storj )和分布式計算( Golem )正在開發中。跟基於Internet協議構建的Web應用程式的爆炸性增長類似,未來的dApp將增加復雜性和功能。考慮變革和存儲數據的簡單案例:簡單的dApp可以利用Golem網路進行計算並使用Storj網路進行存儲。使用此dApp的用戶可能不會持有任何代幣或對此有任何了解,像互聯網協議一樣。相反,dApp可以無需信任立即地使用用戶的以太幣或其他代幣,並使用網路中繼器的流動性來轉換這個dApp功能所需的精確代幣數量。
現在持有數字資產有一個市場跟實物資產價值脫離的問題(現金,黃金,石油等等)及其處理波動性。有幾個已上線和正在開發的穩定幣項目正在試圖創建具有與非區塊鏈資產掛鉤的資產或利用經濟學原則維持低波動性的代幣。
Tether.to 是一個已上線發行和維持代幣的系統,它的價值是直接與 Tether儲備 中的資產對等。維持已發行的代幣價值取決於Tether保留其儲備的能力。如果他們關閉或破產,Tether代幣持有者將無法收回它們的等價價值。
Dai 是 MakerDAO 團隊發起的一個項目,旨在通過智能合約創建和管理去中心抵押債倉(CDP)以製造具有低波動性價值的代幣(接近1美元)。當CDP持有人償還在CDP中創建的Dai,CDP將會釋放其鎖定的抵押品。用戶A使用他們的代幣作為抵押創建了一個可交易的CDP來生成Dai,而Dai可以在市場上出售給尋求將其資產換成低波動率的美元穩定幣(Dai)的用戶B。用戶B收到穩定幣,而用戶A留下了CDP和與用戶B交易時收到的代幣,這意味著他們正在利用CDP中的資產作敞口並杠桿,而Dai抵押系統的償還能力可以通過一組 風險參數 來決定。
Sai 是不太復雜版本的Dai, 所有CDP都使用ETH抵押,而預言機美元價格來自Maker管理的多重簽名。這種方法犧牲了權力下放來測試Dai的其它機制,如Maker博客中所述。
Digix.global 正在使用資產證明系統來創建一個與一克黃金和其他實物資產掛鉤的DGX代幣。
如果證明資產證明或基於預言機的CDP方法能夠成功創建價值穩定的代幣,不同的資產(基於區塊鏈,股票,黃金,房地產等)將會在以太坊上被代幣化。
以太坊的主要價值主張之一是通過程序化智能合約消除中間人。這些智能合約為去中心傳統交易工具奠定了基礎。來自傳統金融的用戶將可以訪問他們習以為常的交易機制,而已建立的代幣交易者將有機會學習如何利用這些新工具來最大化收益或降低風險。
去中心化點對點貸款允許代幣持有者使用智能合約成為信用系統參與者。
Dharma 是以太坊開發以實現點對點貸款的協議,因此借款人可以在沒有中央權力機構的情況下利用信貸額度,貸款人有機會對借出的資金產生利息。 Dharma使用聲譽系統來確定特定借款人能獲得多少信貸。
衍生品市場 是全球最大(約1.2萬億美元),遠遠超過任何其他金融資產。隨著以太坊日成成熟,更多資產成為代幣化,用戶將可以透過智能合約進入衍生品市場。
dYdX 是一項旨在為以太坊帶來無需信任,去中心化的衍生品市場的協議。 dYdX協議將實現一系列金融策略,包括沽空(允許用戶針對價格下跌時採取立場),抵押貸款以及 對沖市場期權。由於dYdX將使用0x,因此dYdX有機會利用中繼器網路流動性,反之亦然。
Oracles是為智能合約或dApp提供信息來源,可以是實體,鏈上或鏈外。預言機可以是中心化及完全可信的或者可以使用幾個預言機來尋求共識。
像Augur的 預測市場 它們已經承諾在它們的技術中使用0x。這是有道理的,因為隨著預測市場的增長,它們將會有需要利用大量(可能多樣化的)流動資金在它們的交易 委託書本上。有些甚至可能他們自己建立一個中繼器並參與網路流動性。日後隨著MTN的發展,預測市場可能依賴於中繼器的預言機交易來尋找真正的市場價格和交易量。
與上面討論的交易預言機相關,網路交易信息可以被饋送到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中,以用作治理或解鎖功能的觸發器。例如:DAO的項目可以當代幣的特定價格達到時 解鎖創始人資金。同樣地,DAO可以通過使用交易量和/或預言機的價錢作為決定DAO應該支持哪個分叉的因素來選擇項目中的協議分支。
模塊化交易網路即將到來,中繼器像Radar等將為代幣抽象化,穩定幣,傳統交易機制,預言機和許多其他工具提供基礎。世界各地的團隊都致力於去中心化的願景,而我們的生態系統每天都朝著實現真正的網路流動性邁進了一步。
如果你對模塊化交易網路和網路流動性感興趣或者你有任何疑問,請加入我們的 Slack !
⑥ 如何簡單理解多重簽名
簡單理解多重簽名,就是權力分化,過往用戶只需要一個私鑰就可以轉移資產。但是,當地址遭受網路攻擊時,單一的私鑰一旦被盜取,資產就會曝於風險當中。而FINTOCH採用的多重簽名技術,則是把智能合約設置多把私鑰,然後分別由平台與監管節點、用戶三方共同持有、相互監督,讓用戶的投資資金更安全。你也可以網路下。
⑦ 多重簽名的作用是什麼
多重簽名有以下幾方面作用:
1、在電商行業中,較常見的是2/3的模式。在過去,支付行業處理糾紛的方式,是加入一個像支付寶、PayPal這樣的第三方中介機構。各方之間的協商、溝通,不可避免地使得整個處理流程冗長,並且處理效率低下。
而使用數字貨幣進行交易的話,買家和賣家之間可以直接發生資金轉移,這樣就可以極大減少參與到交易處理流程中的利益實體數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財產分割。比如,夫妻雙方共有財產,可以使用1/2的模式,一個賬戶誰都可以使用,好處是系統忠實地記錄了每個人的支出明細,當夫妻發生糾紛時很容易清算。
同樣,擴展到公司合夥經營,可以使用1/N模式,N個合夥人,每個人都可以直接支配共有資金,具體清算時,一目瞭然。
3、資金監管:這是多重簽名最直接的作用。一筆錢需要多個人簽名才能使用,任何一個人都無法直接動用資金,只要靈活設置多重簽名的比重模式,就能解決生活中很多問題。
比如一對夫妻要儲備一筆教育資金,在孩子上大學之前誰都不能動,那麼可以把多重簽名的模式改為2/2,不僅限制了夫妻雙方,也給黑客攻擊增加了難度。
多重簽名技術是一個可靠有效的安全技術保證,不論是數字貨幣交易平台、在線錢包,還是第三方數字貨幣託管運營機構,都會為了增加客戶的信任度而在多重簽名技術上有所應用,畢竟資金安全是信譽的重要保證,也是用戶的第一考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