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宇帥區塊鏈
1. 求《2018年杭州市區塊鏈產業報告》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2018年杭州市區塊鏈產業報告》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0pDxblhmqUhQ4y3JNBDeSw
簡介:為了解杭州市區塊鏈行業的技術創新和應用落地情況,推動杭州市區塊鏈行業發展,在金融辦領導的指導下,杭州區塊鏈技術與應用聯合會組織數秦科技區塊鏈研究院,聯合開展了《2018杭州市區塊鏈產業報告》的撰寫工作。
為充分摸底, 杭州區塊鏈技術與應用聯合會特於2018年5月28日組建了專項調研小組。小組歷時3個月、對位於杭州近30家區塊鏈企業進行了調研(其中近20家為實地調研)之後,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又經過兩個多月的撰寫和反復修改,在11月初最終完成了此份報告。
2. 國內現在有哪些確實影響社會和生活並已經落地的區塊鏈項目值得一提
說起區塊鏈,可以確切的講目前並沒有一個千萬級的落地項目產生,但正因如此,區塊鏈的想像空間就非常大了。目前來講,各國各大公司都有在布局區塊鏈技術,不過大都是小范圍的應用或者試點,不過也是值得一提:
1. 區塊鏈+電子發票
2018年8月10日,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實現落地。區塊別與傳統電子發票與簡單的電子發票上鏈,此次落地的區塊鏈電子發票,將「資金流、發票流」二流合一,將發票開具與線上支付相結合,打通了發票申領、開票、報銷、報稅全流程。
數秦核心團隊從2013年就致力於區塊鏈技術研究及應用落地探索,剛開始數秦團隊想把區塊鏈技術與當時的互聯網金融結合。但是,如何保證區塊鏈技術保存的數據被現有的司法體系認可呢?數秦發現整個區塊鏈行業發展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司法有效性!為了解決這個行業難題,數秦團隊成立的保全網。
在這項連阿里當時也解決不了的難題。為了跟現有的司法體系建立起連接,數秦團隊找到了當時浙江省唯一一家有數據鑒定資質的鑒定中心千麥,和他們一起成立了千信網。經過多方努力,2016年,千信網出具了第一份基於區塊鏈的電子證據司法鑒定書。
依託保全網這樣一個與社會基本規則連接的平台,數秦科技基於共建新數字經濟生態系統的願景,數秦構建了從區塊鏈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到公鏈及子鏈、聯盟鏈的「技術+數據+行業」 生態,設計了領先的可信賬本、DAPP應用、數據生產資料、有效算力和演算法等多層激勵模型、通過基於共識機制的有效價值數據交換、通證經濟良性循環,賦能實體經濟。
對此,作為數秦科技的孵化團隊——鏈杉資本創始人田大超評價道:數秦科技將是引導區塊鏈未來發展進程中最有潛力的企業之一。據悉,鏈杉資本是全球領先的數字科技投行和數字資產管理公司,提供區塊鏈項目投資、孵化、融資、交易和社區的全流程投行和加密數字資產投資管理服務,致力於為投資者、企業及產業提供創造深遠價值的金融與產業資本整合方案,力圖打造未來區塊鏈領域里的獨角獸。
區塊鏈仍處於起步階段,但發展潛力不可小覷,不久的將來將會有源源不斷的企業,加入區塊鏈行業或者運用區塊鏈技術。在田大超帶領下的鏈杉資本正在做這樣的事,去發掘更多有價值,有理想,有未來的專心做區塊鏈底層技術的企業,為它們插上騰飛的翅膀,以期更快讓區塊鏈落地,為社會創造價值。
3. 貝殼貨幣:最成功的古代區塊鏈經濟試驗
本賬號系新聞&網易號「 」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當代區塊鏈的概念出現剛剛超過10年,但類似嘗試卻在悠久的過去就有了案例。何況從一開始起,這類機制就與貨幣經濟息息相關。或許你會覺得貝殼原始落伍,但它作為貨幣的歷史卻在很多地區盛行到19世紀。哪怕是在互聯網移動支付流行的今日,依然有國家將其作為認可的法定貨幣。 1 原始的分布式記賬 貝殼是已知最早的貨幣 貝殼作為貨幣的歷史,已經模糊而不可考。但在人類社會進入金屬錢幣之前,貝殼就已滿布五大洲的各個人群。在洲際流動並不方便的年代,貝殼就具有如此強大的支付影響力,可見其在原始人類心中存在極大的價值和存在感。 由於早期人類沒有輪子和馬匹等交通技術,所以行船就成為移動和運輸的最佳選擇。加之江河湖海的水產較為豐富,也容易吸引大量的人口前來捕撈。其中,貝類又因為沒有什麼逃跑能力,更容易淪為唾手可得的充飢口糧。相應的,以貝殼為原料的早期藝術品也流行起來。最初的項鏈、手環、耳環或吊墜,大都以貝殼作為原料,並逐漸擁有了交換價值。 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發展 催生了交易介質需求 隨著人類社群的數量增漲,早期農業和牧業的發展都催生出大量剩餘產品。因此,不同地域內的交換行為就開始出現。但大部分農牧產出都只有很短的保質期,也不方便交換者大量攜帶,迫使人類必然尋求一種相對穩定而豐富的交易介質。已經有穩定產量的貝殼就順勢而為,成了人類歷史上的首種貨幣。 超出很多人的固有認知,貝殼貨幣從一開始就具備後來的分布式記賬特點。雖然很多人會以今天的國家貨幣做個對比,但貝殼交易實際上並沒有明確的中心化理念。每個沿海或河畔部落,都可以到水邊「 」挖礦」,然後自行加工為相對整齊的形式。唯一的行業標准,就是需要以貝類的殼為介質,而不是其他生物的殘骸。縱然有美洲內陸居民突發奇想,創造出形式類似的蝸牛殼幣,但也不能繼續逾越出這個范疇。 在河邊尋覓貝殼 就是一種原始「 」挖礦」 至於非常要緊的具體價值,則完全取決於交易雙方的協商結果。也就是說,不僅貝殼的購買力會隨著物資多寡而起伏,本身的價格也在流通過程中有諸多變數。一個生活在內陸的居民,可能出於投機而換得大量貝殼,轉眼就發現其價格因各種不可抗因素而下跌。 這主要是因為貝殼作為貨幣,缺乏近現代金融產品所必需的准備金制度。貝類生物的產量,完全可能因自然因素而忽高忽低。人們也拿不出具有穩定價值的可靠產品,作為己方貝殼幣的背書。因此,貝殼就屬於典型的野蠻生長階段,與後世的早期區塊鏈有諸多類同之處。 貝殼作為貨幣的價值 上下浮動非常劇烈 2 面臨貴金屬挑戰 克里特島的米諾斯早期銅幣 一旦人類社會進入銅器時代,貝殼貨幣的局限性就暴露無遺。大宗商品交易的誕生,更讓商人和管理者都對無背書的貝殼忍無可忍。於是,最初的貴金屬貨幣便孕育而生。起初,作為重要戰略資源的銅礦,就是價值極高的支付手段。考古學家在克里特島,就發現有米諾斯文明鑄造的原始銅幣。其原料則來自盛產銅礦的塞普勒斯,顯得非常具有國際化水準。 當然,貴金屬的引入,從不意味著貝殼作為貨幣的歷史結束。人們在大范圍的跨區域貿易時,自然是首選高凈值的金銀銅鐵,提升購買力與運輸便捷。但在特定社區內部,貝殼仍舊是約定俗成的日常支付手段。尤其是在非沿海地帶,貝殼的價值反而隨著濱海挖礦者的減少而反向提升。所以,直到馬匹育種技術發展起來,貝殼幣的流通領域才進一步受到壓縮。由於從一開始就具有區塊鏈屬性,貝殼幣完全有能力在原產地的輻射范圍內保持意義。因為只要有使用人群的首肯,哪怕是游戲幣也可以具有完備的金錢能力。 公元前15-9世紀的商周貝殼貨幣 不過,隨著交通技術發展與國際貿易的距離拉長,貝殼幣還是逐步在多個區域被淘汰出去。首先是在商品經濟最發達的東地中海地區,然後是與之密切聯系的敘利亞、兩河流域和埃及。大量金銀的開采和流通,更是讓銅錢的價值迅速下跌,並在日常生活中擠壓掉貝殼的最後陣地。 公元前7-6世紀,小亞細亞半島西部的呂底亞人,就鑄造出革命性的圓形金銀貨幣。在200年的時間里,這種形式就受到一致認可,並迅速在希臘和腓尼基這兩大人群中普及。再通過他們的傳遞,遍布地中海世界、埃及、黑海流域和美索不達米亞。當波斯大軍從更東面的山區西進,也立刻接過了這套金融鑄幣體系。到公元前5世紀後,成色穩定的銀幣已成為帝國收稅的主要對象。波斯人也利用各種手段,在自己的府庫內堆積大量貴金屬儲備,作為隨時可以發行錢幣的准備金。盡管這種流程還非常粗糙原始,但已具有後世千年的金融操作規范。 公元前7-6世紀的呂底亞金幣 公元前6-5世紀的雅典銀幣 公元前6世紀的波斯帝國銀幣 即便是在金銀流通不多的地方,僅僅靠銅錢價值的走低,就足以普及金屬貨幣。例如印度地區,至少在阿育王的孔雀帝國時代,就發行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方形銀幣。但在帝國控制力薄弱的邊區,貝殼還是作為小群體的價值承載而繼續使用。當希臘化時代的地中海商人不斷楊帆而來,西部沿海貨幣體系徹底進行了升級。但在沼澤密布而外人較少觸及的孟加拉灣,貝殼還是承擔貨幣職能到19世紀。期間,他們會與貴金屬、香料或其他大宗商品一起,成為靈活多樣的交易支付手段。至於非常不道德的奴隸,也是這個巨大市場的流通資源。 在更為偏遠的東亞,金屬貨幣也在周朝時期出現。但與此同時,貝殼作為民間貨幣的現象也始終繼續。類似地中海與西亞的幣值升級進程,也在這里又重新上演了一遍。早期的銅幣因價值很高,所以體積較大而無需攜帶太多。但隨著銅礦增加與少量金銀輸入,銅幣就逐漸縮小而擠占貝殼市場。但由於對外交流管道過窄,以及大量的銅被優先由於武器製造,讓貝殼的使用持續到很晚。秦始皇欽定的圓形方孔錢,就是幣值升級的關鍵性步驟。使用繩索串聯的大把銅錢,幾乎與上古先民的貝殼項鏈是如出一轍。雖然秦國始終沒有淘汰貝殼貨幣,但這個選擇的影響去一直持續到19世紀的清朝。 公元前4世紀的孔雀帝國銀幣 戰國時期的七雄銅幣 秦始皇選擇了圓形方孔錢 但也沒能淘汰貝殼 中世紀末期,有限的貴金屬產量已面臨無法支撐經濟總量發展的需要。大航海時代的原始動力,即是歐洲王室、貴族與商人階層的聯合尋寶活動。他們也很快在大西洋的兩岸,發現了大片使用貝殼貨幣的原始經濟體。 登陸西非的葡萄牙人就意識到,幾內亞灣沿岸的部族都以貝殼為支付手段。哪怕是經濟最為發達的南撒哈拉王國,也會同意接納 *** 人捎去的貝殼。盡管黃金、武器和食鹽都有流通屬性,但重量和普及度都不如貝殼來的廣泛。於是,在早期的商站堡壘內,都會安排1名專業的雇員負責清洗貝殼。然後匯同歐洲運來的武器或奢侈品,換得當地人的黃金和奴隸。 正在西非使用貝殼的 *** 商人 葡萄牙人用貝殼等手段 換來不少西非金 17世紀的西北歐殖民者,同樣發現北美的印第安人喜歡使用貝殼作為貨幣。盡管與世隔絕將近萬年,但他們也形成了類似分布式記賬的特色經濟體。至於先前已被西班牙人征服的南美,則因為秘魯銀礦的大量開采而首先消滅了貝殼支付。 但北美的貝殼經濟,則至少持續到了18世紀。在印第安經濟圈的成員認可歐洲金銀之前,他們都在嚴格保護自己的貝殼貨幣體制,並因此而貢獻出大量昂貴的皮毛。 北美的印第安人也繼續使用貝殼作為貨幣 3 近代世界的終極壓力 西非等地的貝殼貨幣 堅持到了19世紀 讀者看到這里,或許覺得貝殼貨幣的生存能力非常強大。縱觀歷史,我們也不難發現其對特定地方保持獨立經濟區有很大意義。但基於前文所說的無准備金等原因,貝殼始終在貴金屬面前容易落入下風。這些缺陷,同樣也是21世紀早期區塊鏈貨幣所具有的硬傷。 依然以長期堅持貝殼交易的非洲為例。在15-19世紀之間,當地黑人王國的經濟策略在於有限接觸、輸出不可替代商品,並嚴格 *** 歐洲商團進入內地市場。當然,他們其實也少不了白人輸入的武器和其他商品,但大體上能維持這種平衡。不過,隨著更強大的不列顛帝國勢力降臨,過去應付 *** 、葡萄牙與荷蘭商人的辦法都逐漸失去效果。 西非已經成為跨大西洋多邊貿易的組成部分 英國人只要願意 隨時可以運來大量貝殼 英國人在大西洋地區獲得優勢之後,就不斷通過迦納的黃金海岸等地影響西非。不列顛海權的巨大運力優勢,讓他們只要願意就可以隨時運來幾頓的貝殼作為交易。這個重量無疑遠超中世紀的 *** 駝隊和後來的早期冒險家船隊。因此,無論本地土作坊的打磨技術如何精湛,都會在技術層面敗下陣來。其次,當歐美各國禁止黑奴貿易,沿海部落的特色商品優勢也盪然無存。於是,原本平衡的貿易就突然走向了不對等狀態。於是,貝殼貨幣在短時間內被迅速擊垮。殘存的手藝人也只能將「 」鑄幣技能」變成風俗旅遊項目,並持續到今天為止。 在北美,貝殼幣的潰敗則更加毫無懸念。早在英法兩國的殖民地期間,就有大量土人放棄原先的傳統,嘗試融入國際世界。也就是,貝殼幣在短時間內就從沿海消失,退化為不同部落間貿易的保留項目。時間一場,所有人都覺得其價值太低,促使貝殼繼續退化為易洛魁等保守部族的內部貨幣。最後,隨著13州獨立而生的美國建立,西進運動也將原始的區塊鏈遺孤給徹底取代。 黑奴貿易的廢止 讓西非本地失去了優勢商品 貝殼加工業 終究從貨幣變成工藝品 截止2019年4月的全球貨幣交易佔比 此後,基於金本位的全球貨幣體系逐漸蔓延,貴金屬的價值也遭遇削弱,居於底端的貝殼就能沒有翻身機會。不過,在今日的巴布亞紐幾內亞,貝殼依然是新不列顛省東部的法定貨幣。但其象徵意義,顯然是遠超過實際價值。但你不得不承認,作為第一種正式貨幣的貝殼,的確有著超乎尋常的頑強生命力。 今人反觀這段前後超過5000年的歷史,就能非常清楚類區塊鏈技術的種種優劣。高凈值的野蠻生長階段,中在利益之外也包裹著大量風險。去中心化的思維運用,卻是其永遠吸引人矚目的核心競爭力。但任何貨幣都離不開價值背書,這也是今日各國都會設有央行的最重要原因。 歡迎關注網易號:冷炮歷史 特別聲明:本文為網易自媒體平台「 」網易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網易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
4. 區塊鏈和比特幣(一)
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種很早就被學界提出但近幾年才被比特幣帶火的一個概念。比特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一種實現,比特幣是一種加密貨幣,或者叫數字貨幣也可以。我們先以比特幣入手談談比特幣是怎麼利用區塊鏈技術的。
假設06年世界盃決賽期間,兩個互相不認識的足球迷碰到了,義大利打法國,法國球迷說我們法蘭西有齊達內肯定贏你們義大利,義大利球迷不服氣說我們義大利是戰無不勝的,不信咱倆賭100歐元。現實世界裡,怎麼辦呢?
我之前講過我們搞計算機的,90%以上的時間都在處理異常情況,如果人類都很講信用的話,那這個世界可能就不是現在這樣了。秦國當年許給楚懷王那600里地就不是6里了,說不定統一中國的就是楚國了呢也說不定。如果把錢交到第三方手裡,萬一第三方也跑了怎麼辦?把錢私吞了。所以現實的陌生世界單靠一顆善良的心是靠不住的,必須有手段穩穩地保證這個承諾,法律契約等。如今很通用的做法是第三方要找權威機構,比如政府,銀行等,要麼找個有頭有臉的人或組織,歸根結底還是找個有公信力的機構或人。但一般情況下這個第三方肯定會「雁過拔毛」,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
那麼到底還有沒有辦法來解決這個難題呢?這就是比特幣最初設計的一個初衷,解決兩個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問題。
加密演算法 + 多人記賬
首先說加密演算法,這里又要我之前提過的非對稱加密,即公鑰私鑰。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對或多對公鑰私鑰,但一個公鑰只能有對應的私鑰,反之亦然。其原理就是兩個非常大的質數(p和q)相乘得一個數字(n),如果要根據公鑰破解私鑰的話理論上必須暴力破解,算出這個數字是由哪兩個大質數相乘得來的。目前世界上沒有公布可以破解1024位以上的私鑰,所以採用1024或者2048甚至更長的私鑰是非常安全的。
那麼有了公鑰私鑰,我作為個人就可以用私鑰加密,然後發布公鑰,任何人都可以用我的公鑰解密來確定這就是我本人發布的東西。同理別人給我的轉賬我也可以用他的公鑰解密,從而判斷這個就是某人的身份,這也叫數字簽名。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加密演算法,利用數學歐拉公式,質數相乘等原理得到的。這是個非常偉大的演算法,叫RSA,由3個數學家提出,我們普通人只要理解到公鑰私鑰的概念和用處就好了。
之前傳統模式里,銀行或者政府機構都有自己單獨的賬本,比如張三轉給了李四100塊,那賬本里怎麼記?張三的賬戶里扣除100, 李四的賬戶里增加100,對吧?
多人賬本也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從之前的中心化機構變成了分布式,去中心化的多個機構甚至個人。好比李白給杜甫轉了100兩銀子,以前是財政部記賬,區塊鏈里則是唐太宗,楊玉環,張小靜,賀知章等多個人一起記賬,記到李太白轉給了杜子美100兩銀子,以此為證,後面附有李白的印章。這樣一來,有了多個賬本,想要篡改那就難於登天了,李白可以放心的轉給杜甫並且不擔心他會篡改金額或者抵賴。
這樣做就可以解決開始提到的球迷打賭的問題,但還有個問題,別人為什麼要幫我們記賬?
答案是有報酬,這符合人性,不然誰肯幫忙記一筆跟自己沒關系的賬呢?
但最終記賬的人有且只有一個,不然就要亂套了。
有好處的前提下,如何保證哪一個人來記賬呢?這里要涉及到一個數學知識,每個要記賬的人,其實也就是所謂的礦工他在記賬錢必須要解一個數學問題,這個數學問題沒有取巧的辦法,只能通過把數字帶入公式里硬算,演算法就是一個Hash(哈希)演算法,類似於算一串數字出來,礦工只可以猜,除此之外別無他法。而且目前比特幣里這個猜到的概率是萬億分之一,大概一台普通計算機要持續不斷的猜一年才可以猜出來這個數字。
但世界上有成千上萬台計算機,它們如果一起算的話速度會快很多,因為從概率上講肯定會有一個計算機算出來,現實情況也確實如此。看個比特幣真實的例子。
除此之外,還可以看到Miner(挖礦人)是誰, 這個塊里包含了多少比交易(Number of Transactions)。
如果這個礦工是個別有用心的人,他在算出來後,私自篡改轉賬記錄和金額怎麼辦?
A. 篡改交易記錄 / 金額
前面我們介紹了公私鑰加密技術,礦工本身理論上是沒有發款人或收款人的私鑰的,所以他篡改過的交易記錄在用正確的公鑰解密的時候會出錯,最終被認定為非法(這里作者本人不太確定是在什麼時間點做的鑒定,但確定這個記錄是可以被證偽的)。
B. 刪除交易記錄
假設一個場景,張三要在北京4環買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但張三不想出這錢還想白占房子,想到了一種偷雞摸狗的辦法就是篡改交易記錄。理論上,在張三付款後,這個記錄產生但並未確認,記錄需要等到一個解出謎題的礦工來做,假設這個礦工是他自己人,他讓礦工把這條記錄抹掉,沒有問題。但做法有幾種:
眾所周知比特幣挖礦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因為要做提到很麻煩的數學題,現在這個周期大概是10分鍾所有,這是基於全世界幾十萬礦機同時滿負荷工作的前提下。也就是說每十分鍾有上萬筆交易會被統一確認並放到一個不可改變的區塊里,並且這幾十萬台礦機同時更新自己本地的記錄。
2.1 如果這筆交易剛生成,房東看到了,然後下一秒就把產權過戶給張三,那麼張三如果想篡改這個付款記錄他必須滿足幾個條件:
成功的難度取決於在篡改的記錄之後有多少塊被確認過的區塊。如果只有一個,那麼太簡單了,因為區塊鏈演算法默認礦工在發布新的區塊時,採用第一個收到且較長的區塊。所以這次修改後就一勞永逸,因為所有的賬本都會背同步,但也有一個問題,就是這次同步會被記錄,如果房東查不到賬,張三最終還是會被抓起來的。如果有很多個,比如張三轉賬完後,房東在確認轉賬後1小時才做的產權過戶,那麼張三就必須篡改之前差不多6塊左右的區塊信息,這個很麻煩,因為每一個區塊都會指向上一個區塊,並且每個區塊都會有一個摘要(Hash),這是當前區塊所有交易記錄的匯總。所以如果試圖修改一個很久前的區塊,那麼後面的區塊的摘要都會變掉,這就是哈希樹(MerkleTree)。其他節點是可以報告區塊鏈被篡改的信息的。這就要涉及到最重要的一點,經常有人提到的51%算力,就是說如果張三擁有了超過50%的賬本都承認這次修改,那麼其他節點按照演算法設計也會承認這次修改。不過,先不談世界上基本沒人可以同時做到以上兩點,就算做到了,如果有人對此有疑問,依然可以把系統強制修復,之前以太坊就出過類似的問題,結局是以太坊篡改了整個區塊,追回了被盜取的財產。 以太坊分叉事件 。
以上只是粗淺的介紹了應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的比特幣的特徵,它可以很好的實現公開,公正,中立和平等。世界上任意兩個陌生人可以依賴比特幣或者其他區塊鏈技術實現互相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