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陶瓷區塊鏈
㈠ 江西高等教育破局的一點思考
作為一個在外江西學子,時常看到環江西高教圈的調侃,有時也很無奈。江西近現代教育的高光時刻有兩處,一是中正大學,而是清北下放。然而事與願違,由於種種原因,江西成為中部高等教育的窪地。這里,我們不談歷史原因,只談對策,去思考如何破局。
對於優勢學科的數據支持,我們可以參考 青塔-學科評估 中省內高校的第四輪學結果來考察有哪些優勢學科
江西高等教育在某些領域是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南昌大學的江風益教授由於硅基LED領域半導體發光方向的研究獲得2019年工程院院士;在查資料發現,2021年南昌大學謝明勇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謝明勇教授是食品工程領域的,這也與我之前了解到食品專業是南昌大學的優勢學科的信息一致,南昌大學的思路也是圍繞優勢學科發力,推選院士,來爭取領域內更多的資源傾斜。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南昌大學唯一的學科評級A的專業就是食品科學與工程,考慮到之前半導體發光領域的深耕,南昌大學的材料科學的評級會提高。
江西財經大學有應用經濟學和統計學兩門學科A-,作為曾經財政部直屬高校,江西財經在學科內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看到廈門大學經濟學科夏令營開放的雙非學校裡面就有江西財經大學。 廈門大學夏令營開放三所雙非
本省的很多文科生也選擇該校就讀,因此省內江西財經的分數線和南昌大學相差無幾。由於江西位於長三角和珠三角的腹地,江西財經大學的畢業生,大多前往兩地就業,且就業情況也很樂觀,可以從江西財經大學的校友會情況略知一二。
但江西財經大學和江西省面臨的問題有兩個 :1.省內缺乏具有吸引力的金融類機構企業,培養的金融類人才只能外流。 2.在中部區位重合的情況下,江西財經大學始終被211的中南財經政法壓一頭。
江西師范大學的A-學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家可以通過 歷史的工作 來了解江西師大畢業的優秀黨史專業學者。另外,江西師范大學可以與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合作(省內協調),多多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 京東圖書銷售分析 表明,越來越多的85後開始閱讀《毛澤東選集》,當代社會有諸多弊病,人們也開始去思考從馬克思主義-毛澤東理論去尋找智慧和思想武器。江西師大應該開設一些新媒體傳播途徑,像抖音、快手上以學院為主體製作一些歷史科普類視頻。
為什麼我把南昌航空大學放第4呢,是因為南昌航空大學雖然整體實力不強,知名度較低,但航空工業確實江西的優勢底牌,國產C919打飛機 1/3的製造工作由江西承接, 景德鎮昌飛 算是省內知名的國企。所以要促進南昌航空大學與洪都製造、景德鎮昌飛聯合,做大做強航空航天學科。除此之外,南昌航空大學也可以深耕光學工程,依託上饒市的鳳凰光學集團,實現產學研閉環。
江西理工大學地處贛州,贛州由於豐富的稀土資源,已經吸引到中科院稀土研究院、中國稀土集團落戶。江西理工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是冶金工程,然而該領域也被中南大學壓一頭,因此可以改變思路,從稀土入手做文章,放大自身的資源優勢,提高江西理工大學的競爭力。
由於省內其他高校的發力點和資源整合沒有上述高校復雜,因此這里我放一起說一下。1.江西農業大學:畜牧、林學是優勢學科,畜牧可依託正邦等省內養殖企業,林學可以依託中科院廬山植物園作為科研資源,研究經濟類作物,茶油,金縷梅等等。2.東華理工大學:說實話,在中部有武漢大學信息學部的存在,難有出頭之日,唯一的優勢,就是核物理和核工程,應該專心培育該領域獨特競爭力。3.華東交通大學:先不提上交吧,感覺與武漢理工的領域也重合,因此華東交通大學應該思考如何整理省內一些資源,如安源客車,或者是【浙贛粵運河】工程的背景下,發力著重內河航道運輸。4. 江西中醫葯大學:憑借現在國家對中醫的重視,好好培育,在中部地區(湖南湖北 江西),還是有優勢的。5. 景德鎮陶瓷大學:專注工藝領域,雖然福建、廣東、湖南同行的陶瓷做得也很好,但是他們卻缺少相應高教資源。6. 南昌工程學院:在【浙贛粵運河】工程背景下著力水利水電領域。 7.贛南醫學院和昌大醫學院:接收其他像湘雅醫學院江西分院的醫療資源集聚。
江西在新一輪的國家戰略布局也好,還是自身資源稟賦都有比較強的競爭力,新能源產業的布局,以及VR產業的布局。
江西在新能源原材料供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贛西地區有著國內數一數二的鋰礦,贛南有豐富的稀土資源。吸引了大批企業入贛,因此要適當培育相關領域教學資源。
南昌很早就在布局VR產業,確實前幾年VR如何落地,前景確實不太明朗,但是隨著今年來區塊鏈、元宇宙等概念的提出,VR又重新站在了風口上,指的考慮的是。計算機視覺領域確實可以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區塊鏈密碼學等相關內容也需要省內高教扶持。
江西所處的區位,表明江西的在爭取學術資源,或者財政上面的競爭對手有安徽的中科大,湖北的武大華科,湖南的中南大學,所列舉的幾所大學都是在傳統理工科上有王牌專業。江西的高教在這上面不佔優,而且培育相關理工科專業周期長,成果孵化慢,因此我建議江西高教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打造一所工藝領域研究大學,在江西已有景陶這樣一所優秀的工藝學院基礎上,耐心孵化手工藝,一則學習工藝領域的學生能自己創造就業,不需要江西配套工業也能留在江西,二則吸納全國對手工藝感興趣的學生有助於提振江西經濟活力,三則開展手工藝教育響應國家對文化保護的政策,四則手工藝可以孵化許多手文創產品,五則,江西作為東南腹地,可以在沿海經濟發展迅速,手工藝凋敝的基礎上承擔起南方手工藝、非遺等保留傳承示範基地。
②打造一所優秀的中醫葯大學,建立和發展中醫以及相關的養生和養老產業。
③在食品領域發力,多培育像茶油、贛南臍橙等地理標志產品。
④江西正好有100個縣,江西很多縣城都有各自的工業門類,比如資溪麵包,上栗花炮等等,如何整合這些縣域經濟和建立配套高教值得思考。
職業教育不僅在江西,在全國應該也效果很差,總體來看,我國的職業教育算不上成功。在省內可能是以下原因。
1. 江西本土還是秉持著傳統儒家思想,士大夫強於手工業者。
2.生源差,學生秉持混日子,而不是學技術的心態,當然我有的朋友學的汽修,在江鈴上班,我覺得算是一個職業教育很優秀的示例。
3.教學模式和內容老舊,不貼近實際生產需求,沒有定向培養人才。
因此我呼籲省教育廳,響應國家號召,好好發展職業教育。
說了這么多,還是那句話,事在人為,寧夏大學憑著高原地形,空氣稀薄,夜間天空透視率高爭取到了太空觀測相關科研項目的落地,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借鑒思考。
㈡ 江西銀行:去年存款突破3000億關口,資債結構進一步優化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銀行業也受到一定考驗。在此背景下,江西銀行(01916.HK)迎難而上,實現營收102.85億元,稅前利潤達24.85億元,年內凈利潤為19.05億元,並在發展事業上取得了新成績。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江西銀行的2020年業績報告中有何亮點?
資債結構優化顯著
2020年,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江西銀行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圍繞「兩個提升、五個提高」,聚焦主業、回歸本源,堅決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在信貸方面,公司加大專項再貸款、小微貸款、涉農貸款、扶貧貸款投放力度,為省內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提供免抵質押的貸款。
如此一來,江西銀行貸款佔比持續提升,截至2020年底,公司資產總額為4586.93億元,其中 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突破2000億元,達到2234.22億元,凈額為2174.39億元,占總資產比例為47.41%。 而金融投資業務較2019年下降7.11%至1760.93億元。可以看到,江西銀行貸款總額佔比超過投資,體現出公司積極響應政策號召,營造出良好的信用貸款發放環境,尤其在疫情之下,幫助企業解決燃眉之急,有望培養更多的忠誠客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江西銀行通過優化產品、拓展服務渠道、提高服務水平,實現吸收存款規模的穩步增長。 2020年,公司吸收存款總額突破3000億大關,達到3157.71億元,較2019年增長10.97%。
金融 科技 創新持續推進
近年來,除了開展傳統的銀行金融業務,江西銀行也非常注重金融 科技 轉型。公司以區塊鏈為突破點布局供應鏈金融,積極推廣「雲企鏈」產品,解決上游中小微企業線上化融資和三角債結算兩大難題。 截至2020年末,公司雲企鏈產品已支持江西省內8條產業鏈集群, 涵蓋有色金屬、商貿物流、畜牧業養殖、建築業、現代傢具、電子信息及裝備製造等多行業。
此外,江西銀行藉助金融 科技 支撐,積極 探索 區塊鏈技術在普惠金融領域上的應用,創新結算貸、江銀優貸等小額信貸產品,滿足小微企業主、個體經營戶的日常結算資金和短期融資需求。同時,分行業創新產品,比如圍繞景德鎮陶瓷產業鏈設立江西銀行陶瓷金融服務中心實行「一鏈一策」。除此之外,江西銀行分別針對農業、製造業、 健康 醫療及文創等重點產業,制定相對應的正邦貸、雙胞胎養殖貸、電瓷產業貸、高新 科技 貸、文企貸等特色金融產品。
2020年,江西銀行以掌上銀行為基礎,藉助微信的社交優勢, 推出「雙微平台」,即微銀平台、江銀微店兩個系統,打造社交金融生態圈。 其中「江銀微店」一期於3月26日投產並向全行正式推廣,於5月底推出2.0版本,添加了基金、黃金、保險、OLA寶等產品及實用功能。值得一提的是,「雙微平台」榮獲2020金融 科技 創新突出貢獻獎——開發創新獎。
在信息技術的驅動下,銀行業經歷了網點時代、網銀時代、移動互聯時代,如今智慧化、創新化的銀行時代正在開啟。此前,中小銀行在規模、人員方面不具優勢,但從多元化分層匹配的角度來看, 若利用好金融 科技 轉型的契機,依然可以從中脫穎而出。江西銀行有望憑借著其在金融 科技 領域布局,搶占市場先機。
穩固管理基礎
其一,合規意識明顯提高。 報告期內,江西銀行修訂完善規章制度264項,組織開展合規下基層活動,完善業務流程,規范費用支出,全行上下合規經營、規范發展。
其二,風險化解不斷深化。 公司健全風險防控體系,搭建「法院、公安、律所」三大平台,堅持精準施策,全行風險管理穩中向好,不良貸款率降至1.73%。
其三,轉型發展成效顯著。 在金融 科技 的驅動下,江西銀行通過積極開展區塊鏈業務調研,制定「雲企鏈」相關系統升級改造方案,持續優化微銀平台和江銀微店,以更加專業高效的運作機制對客戶、市場有著更為深入的了解,一定程度上實現業務流程數據化、線上化,為其帶來更高的金融效率。其債券承銷業務在全國同批次新晉承銷商中位列前三,全年累計參與發行債券金額人民幣140.5億元。
總體來看,過去的一年裡,在疫情擾動經濟復甦的大環境下, 江西銀行響應政府號召,持續支持實體經濟,資債結構得以進一步優化。與此同時,公司通過採取了多項措施在金融 科技 領域進行了全面性的創新和整改,打響金融贛軍品牌。
近年來,江西省GDP總量保持中高速增長,由2015年的16780.9億元增至2020年的25691.5億元,翻了1.5倍,在全國排名也從第18位前進到15位。 隨著江西省經濟穩定增長,江西銀行未來發展亦有望平穩向好。
㈢ 瞭望 | 眾多科技巨頭為何會集聚這個中部省份
向內挖潛,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向外借力,搭建重大創新平台;引育結合,聚合創新人才,江西聚合政府、高校和企業創新資源,推動以 科技 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以應用牽引、關鍵共性技術攻克、產學研合作等為突破口,通過拓寬創新路徑加快產業升級
這片紅土地正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全 社會 的創新活力被激發,更多雙創源泉充分涌流,更多雙創項目脫穎而出
創新資源並不佔優,為什麼綜合 科技 創新水平指數能連年進位,成全國唯一連續6年位次前移省份?
地處中部內陸,為什麼能在VR、物聯網、大數據等新經濟中異軍突起?
基礎相對薄弱,為什麼能涌現出一批「研究院公司」等新型創新創業主體?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面對新一輪 科技 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機遇,只有堅持創新搶抓「新」機實現跨越趕超。
創新資源稟賦不足的江西,近年來通過不斷聚合創新資源深挖發展潛力,拓寬創新路徑增強發展動力,厚植創新土壤激發發展活力,闖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以高質量創新引領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突圍之路。
江西江鈴 汽車 集團改裝車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工作(2月6日攝) 彭昭之攝/本刊
聚合創新資源深挖發展潛力
這是一組讓人欣喜的數據:2019年江西省綜合 科技 創新水平指數再前進一位,成全國唯一連續6年位次前移省份;10項重大 科技 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比上年增加6項;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同比分別增長6.4%、12%……
連續進位的背後,是創新資源稟賦並不佔優勢的江西矢志創新的不懈努力。
江西牢牢抓住新一輪 科技 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持續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聚合政府、高校和企業創新資源,大力推動以 科技 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以高質量創新引領支撐高質量發展。
向內挖潛,持續加大科研投入——
在南昌小藍經開區,一個研究院厚積薄發、帶動數億元投資的故事讓人津津樂道: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16年堅守,研發的果蔬益生菌發酵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項目榮獲2016年度國家 科技 進步獎二等獎。以研究院為依託,總投資5億元的南昌大學國際食品創新研究院項目今年9月在小藍經開區開工建設,將全面提升江西省在食品領域的科研核心競爭力,支撐引領江西省食品產業技術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
自2015年以來,江西連續6年大幅增加省級 科技 專項資金,2019年全省 科技 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比2014年提高近1倍,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達384.31億元,同比增長23.7%,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2個百分點,列全國第二,中部第一位。
中科院院士、南昌大學副校長江風益團隊矢志19年研發的硅基藍光LED(發光二極體)技術,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繼日美之後第三個掌握藍光LED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唯一實現硅襯底LED晶元量產的國家。立足這一世界級技術,如今南昌已形成原材料、晶元、封裝、應用的LED全產業鏈,產業規模超200億元。
向外借力,搭建重大創新平台——
10月10日,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正式在江西贛州掛牌,填補了江西省中科院直屬機構的空白。
面對 科技 、人才資源稟賦不足的短板,江西主動對接大院大所、知名高校,中科院江西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中葯國家大科學裝置項目等一大批「國字型大小」重大創新平台落戶江西。
據統計,僅2016年至2019年間,江西省與中科院在本省實施的產業化合作項目就達345項,實現銷售收入近240億元,實現 社會 效益達333億元。江西省提出,力爭到2025年,重點瞄準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引進共建150家左右高端研發機構,使江西逐步發展成為創新體系健全、創新要素集聚、創新實力雄厚的高端創新基地集聚區。
平台的作用有多大?在江西鷹潭,當地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合作共建鷹潭泰爾物聯網研究中心,為企業創新提供標准檢測服務。
「曾經為一款智慧路燈控制系統,光去北京檢測就花了4個月,鷹潭泰爾物聯網研究中心成立後,在本地10天就能搞定。」江西百盈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鳳明說,研發提速後,公司窄帶物聯網智慧路燈控制系統每月銷量超過3萬套,同比增長50%。
引進一家研究院,200多家企業客戶「共享」。走進南昌小藍經開區,這里的企業有個「共享實驗室」。南昌縣委書記、小藍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熊運浪說:「園區內半導體企業但凡有研發需求,都可『借用』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南昌研究院的微納加工平台,包括研發設備和工程師,有效地破解了中小企業缺資金購買設備、研發能力不足等共性問題。」
引育結合,聚合創新「第一資源」——
創新的關鍵在人才。江西扎實推進「雙千計劃」「青年井岡學者」等重大人才工程,僅在2020年就前後兩次面向國內外發布引進博士以上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崗位近萬名。2019年度省 科技 獎獲獎人員中,45歲以下的佔62.71%,35歲以下的佔24.17%,平均年齡43歲。
投入1.2億元推動科創中心等創新平台建設,引進清華大學、上海大學、佛山陶瓷研究所等大學、科研院所設立流動專家工作站,對接企業研發需求,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政府+科學家+企業家」合作模式,正給萍鄉市湘東區帶來過去求之而不得的人才要素。
不到一年時間,上海大學江西材料基因組工程產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錢光人率領的團隊與當地一家企業共同研發的多項成果進入中試評估階段,其中「蜂窩泡沫陶瓷VOC催化新材料」中試評估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本僅為同類產品的1/15。
「整合企業需求、專家研究成果,搭建企業與科研團隊之間的橋梁,著力破解技術、人才引進難題。」萍鄉市湘東區委書記楊博說。目前,湘東區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2家,國家 科技 型中小微企業24家,實施國家 科技 重大專項2項,實施省市 科技 研發專項23項。
一手著眼於「引」,一手著眼於「育」。面向VR產業,江西已有10所院校設置了VR專業方向,超過30所院校設置了VR周邊學科;針對區塊鏈產業,江西開設了全國第一所區塊鏈學院;面向大數據產業,江西與阿里巴巴共建江西阿里雲大數據學院……江西積極立足產業實際,強化本地基礎人才培養,成為繼山東、甘肅之後全國第三個、中部唯一一個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
培育人才就是培育產業。由海外高層次人才王瑀歸國創辦的孚能 科技 (贛州)股份有限公司,短短幾年就實現了從落地到上市的跨越,成為江西省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依託孚能 科技 ,贛州正在建設新能源 汽車 科技 城,已引進5家整車企業,配套企業上百家。
2018 年10月15日,市民在南昌市紅谷灘新區行政服務中心大廳與智能機器人「小π」進行互動交流 萬象攝/本刊
在江西鷹潭舉行的2019江西國際移動物聯網博覽會上,一名小觀眾和機器人「握手」(2019年7月18日攝) 周密攝/本刊
拓寬創新路徑增強發展動力
一年前,HTC把全球教育事業部設在南昌,如今其發布的「VR+教育」系列產品已被全球600餘所學校採納使用。
目前,江西省已集聚了華為、阿里巴巴、高通等VR相關企業350多家,產值由2018年的42億元快速發展到2019年的120億元,預計今年可突破200億元。
不少人納悶:這些 科技 巨頭為何集聚江西?
答案是創新路徑!
在聚合創新資源的同時,江西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以應用牽引、關鍵共性技術攻克、產學研合作等為突破口,通過拓寬創新路徑加快產業升級。
以應用牽引為突破口「引鳳來棲」——
江西省近年來物聯網、VR、航空、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亮點頻出,動能轉換持續加速,關鍵在於在吸引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傳統路徑之外,找到一條利用內陸比較優勢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的新路徑:著眼於為戰略性新興企業提供廣闊應用空間,讓企業形成生產鏈。
「VR是一門新技術,只有不斷應用才能加快迭代升級。」HTC全球教育事業部負責人呂雲介紹,江西省和南昌市為VR教育開放了大量應用場景。目前,在南昌市紅谷灘區的4所小學里,都能看到學生使用5G雲VR智慧教室,開展物理、化學等多學科的知識普及。「我們許多『VR+教育』產品是在南昌不斷成熟、走向世界。」
在鷹潭,當地以打造智慧新城為載體,出台20多項政策,持續推動智慧水表、智慧凈水器等物聯網新產品全域一體化應用,試點一批、成熟一批、推廣一批,目前已有多個百萬量級物聯網應用走向全國市場。當地已有物聯網企業近260家,物聯網核心及關聯產業產值今年有望突破700億元。
全省首家「5G+數字工廠」一期全面建成;浪潮、京東、科大訊飛、泰豪等知名互聯網企業紛紛落戶……今年以來,贛西小城新余將疫情沖擊轉化為數字產業創新發展動力,實現逆勢開局,走出了一條數字產業發展新路。
「推動城市級應用場景,構建數字經濟新生態。」新余市市長猶王瑩介紹,當地正在深入推進以大數據產業為核心的數字經濟建設,打造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的「數字新城」體系,開發上線更多的城市級應用場景。
今年1 5月,江西VR、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數字經濟類新登記企業同比增長572.8%。江西省工信廳廳長楊貴平表示,強化應用牽引,全面開放應用市場,支持入贛企業打造標桿項目和爆款產品,不斷培育市場,壯大市場主體。
以關鍵共性技術攻克為突破口「打通梗阻」——
抱團攻關,突破核心關鍵共性技術百餘項,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為企業競爭力,為企業累計增加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去年,國務院第七督查組在走訪企業時發現,江西上百個產學研用一體化的股份制研發公司——「 科技 協同創新體」,正為江西創新驅動發展裝上新引擎。
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江西制定有色金屬、電子信息、中醫葯等重點產業發展行動計劃,設立了42個校企協同創新中心,已攻克上百項行業關鍵技術。
江西鑫凱順 科技 協同創新有限公司整合產業鏈上銅加工裝備、銅棒排生產、工模具設計等三家生產企業的研發資源成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 科技 協同創新體」,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一起開展技術攻關,對原有設備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公司董事長包健說:「通過協同創新,母公司主業實現了從傳統銅加工設備製造轉型為物聯網銅加工服務,公司智能化改造後,所有股東公司現在噸材生產成本下降了兩三百元。」
10月10日,贛湘產業園電子元件PCB項目研討會暨宇柏林產業園奠基儀式在萍鄉市上栗縣贛湘合作產業園舉行。宇柏林產業園建成投產後,將實現高精密多層線路板規模化生產,有效帶動相關電子信息產業、新材料、新能源、新設備的聯動發展,為當地產業轉型發展,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鏈的集群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近年來,上栗縣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新興產業從無到有,豐達興、聯錦成、伍子醉等一批 科技 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相繼落戶,有力地助推全縣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特別是今年面對疫情沖擊和花炮企業退出雙重挑戰,上半年工業園區六大指標綜合考核結果首次邁入全省前三十,連續三年穩居全市縣區工業園之首,全縣經濟發展實現了逆勢上揚。
上栗縣委書記肖妮娜說,緊盯產業轉型升級目標,縣里引導園區重點企業共建研發基地、開展項目研發,破解企業面臨的共性技術難題,推動產業裂變升級。
「比起過去單打獨斗搞科研,集中優勢協同攻關,大大縮短了研發時間。企業在產業鏈上技術相互關聯,成果共享,應用各取所需,大幅提高了成果轉化效率。」江西省 科技 廳重大專項處相關負責人說。
以產學研合作為突破口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江西近年來著眼破解高校科研滯後市場需求難題,創新政策供給,提升高校人才、學科、科研、轉化四位一體的創新能力,全省高校400多項重大 科技 成果就地轉化,為全省有色金屬、電子信息、航空等重點產業注入新動能。
今年2月11日,一款由華東交通大學湯文亮教授科研團隊研發的「營運人員車輛疫情防控綜合管理系統」快速上線。系統通過紅外熱成像自動監測、大數據等新技術智能監測,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為什麼能有這樣的應急應變能力?湯文亮說,這種市場敏感性是長期訓練出來的結果。早在3年前,學校就與企業組建智慧交通聯合研究院,通過與企業合作感知市場,市場要什麼研究什麼。近3年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學院累計完成企業橫向課題共計100餘項。
「江西著力推動 科技 人員走出高校、走出實驗室。」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葉仁蓀說,江西近年持續開展「千名博士教授進千企」專項行動,在全省高校選派1000名博士或教授,深入1000家企業開展信息咨詢、技術改造等服務。
在江西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的陶瓷3D列印體驗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在用3D列印技術製作陶瓷花瓶(2018年7月26日攝) 萬象攝/本刊
厚植創新土壤激發發展活力
不久前,2020中國·江西國際虛擬現實產業創新創業大賽在南昌落下帷幕。自8月啟動以來,大賽得到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的廣泛參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2個創新創業項目踴躍報名,其中具有海外背景的佔比超過55%。
經過海選初審、遠程視頻選拔賽、重點項目考察、半決賽等賽程的層層篩選,最終20個優質項目晉級總決賽。獲獎項目落地南昌後,最高可獲得20萬元現金獎勵及600萬元的項目資助。
江西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全 社會 創新活力,讓更多雙創源泉充分涌流,讓更多雙創項目脫穎而出,持續助力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激發企業創新創業活力——
近年來,江西著力從知識產權質押融資、 科技 擔保、中小企業研發經費加計扣除、首台(套)采購、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多管齊下,強化企業創新激勵。
客戶遍布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每天12萬把化妝刷發往世界各地……即便受疫情影響,江西魅絲蔻化妝用品公司今年1 8月的銷售額仍實現40%的逆勢增長。公司董事長江期勝說:「秘訣只有一個,就是不斷創新保鮮。」
平均每兩天出1款新品,每個月內申請外觀設計專利5項……江期勝說,疫情之下企業訂單不降反升,這是企業以線上驅動線下、堅持長期創新的結果。
江西江南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印刷線路板專用材料,是醫療器械企業的關鍵上游企業之一。在鷹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協助下,該企業在復工之初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獲得貸款1500萬元。「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獲得的貸款讓公司產能恢復很快,公司將繼續加大研發力度,提升核心競爭力。」該公司總經理徐一特說。
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活力——
為充分激發創新活力,近年來,江西著力在體制機制上做文章,積極穩妥推動科研院所的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鼓勵應用型科研院所轉企改制,引導有條件的科研院所試點產權制度改革,最大限度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華東數字醫學工程研究院有4項自主立項產業化項目市場前景廣闊,市場估值千億元。
創新資源並不突出的上饒,憑什麼吸引高端研發平台落戶?答案是體制創新。華東數字醫學工程研究院副院長龍小燕說,之所以選擇上饒,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當地通過創新,解決了研究院的身份,方便研究院與相關高校、醫院進行科研合作,進行項目申報和成果轉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大眾創新創業活力——
江西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完善創新創業的政策體系、服務體系、保障體系,為創新創業提供土壤、陽光和雨露,讓全 社會 創新創業的激情迸發。
走進廣信區大業東方電子商務孵化基地的光巨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聲隆隆,工人們正緊張地趕制一批光學玻璃鏡片訂單產品。
光巨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玻璃製品、玻璃材料、光學元件、鏡頭、光學儀器以及光學設備的線下及線上銷售企業。「孵化基地設施齊全,服務到位,企業要進來,相當於拎包入駐,非常適合我們這類初創型公司。還能享受房租、水電等補貼,既減輕了負擔,更增加了我們創業的信心。」公司負責人周小飛介紹,公司前幾年一直租用民房進行生產,隨著訂單越來越多,急需擴大產能。2019年公司入駐孵化基地,在基地租了一棟四層廠房,招了40多名員工,當年就實現產值500多萬元,企業迅速步入發展快車道。
在這個電子商務孵化基地,像光巨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這樣的小微企業還有40餘家,產業類型涉及服裝鞋帽、化妝日用品、光學、傢具床墊、電商服務、電商平台等,一批新時代的創客們在孵化基地實現了創業夢。
目前江西全省共培育39個省級、7個國家級小微企業雙創示範基地,入駐小微企業5959戶。今年1月至8月,江西省新增市場主體超過40萬個,全省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500家,專利申請和授權總量,分別同比增長42.5%和33.2%。
「創」領江西,「贛」出精彩。
江西,這片充滿希望的紅土地,正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放眼未來,開放的江西擁抱創新創業者,活力的江西成就創新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