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無法支持監管要求
① 區塊鏈並不是一條鏈三種鏈都跑哪些應用
當前區塊鏈的應用部署類型有三種——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看看他們有什麼區別?都有哪些典型的應用?
公有鏈: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參與
私有鏈:對單獨的個人或實體開放
聯盟鏈:對特定的組織團體開放
② 做區塊鏈平台管理,被騙,會被抓嗎
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計算,如果是平台的管理者,在明知犯法的情況下,依然堅持的去做,那麼肯定是屬於欺詐行為的一種,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懂嗎!,當然的刑事責任或許沒那麼嚴重,但是連帶責任是絕對有的。在警察審訊的情況下,一點要鑒定的自己是受害者,自己只是小小的管理者
③ 正確的運用區塊鏈國家會支持嗎
是的,是支持的,有很多政策備案,你可以看看,現在還有鼓勵區塊鏈創業的政策,具體文件不同地方有不同優惠政策。
想了解更多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區塊鏈三點零
④ 參加區塊鏈需要什麼條件
也沒有什麼特定的要求,建議到bitmax進行體驗區塊鏈,這個平台不僅資金實力強,安全以及技術方面也很強,選擇它家進行區塊鏈交易還是很不錯的。
⑤ 區塊鏈大規模的商業應用落地需要哪些條件
實現區塊鏈應用大規模落地的三個條件之一是區塊鏈3.0技術,能夠提升區塊鏈的性能、提高易用性、可操作性、擴展性,涉及新的側鏈、子鏈、跨鏈、分層、分片、分區等技術。根據肖風的觀察,這些技術大部分都會在2019年成熟,主網會上線。這些新技術的上線,是區塊鏈大規模商業應用的前提。所以從技術角度,2019年以後,區塊鏈大規模的商業應用已經可以期待。
其二是只有技術的成熟並不夠,要在區塊鏈上真正實現大量的Dapp,大量的商業應用,還必須做好一方面的准備:那就是真正可用來做支付工具、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價值存儲的數字貨幣。肖風表示,大家都認為比特幣是支付系統,但真正的比特幣並不能滿足我們對支付的需求,因為它的幣值波動太大。
他例舉稱,一個商場賣一瓶水,接受比特幣支付,第二天早上起來,卻發現20%的價值沒有了。所以它不可能被接受。在日本國會明確比特幣可以作為支付工具之後,一些日本商家宣布自己接受比特幣支付。但後來發現,它對於公司資產負債表的穩定性造成了很大麻煩。不管漲還是跌,你的資產負債表都不穩定。這不僅僅影響到賣的東西是否值錢,也影響到企業信用評估,以及銀行對公司提供的服務。
第三個條件是法律法規的建設和監管體系的建設。區塊鏈上的數字經濟必須獲得法律上的保障,必須合規。肖風強調,在這方面,不可能有去中心化。
區塊鏈和互聯網的區別,給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兩者之間最核心的區別,是互聯網是中心化信任機制,而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不需要信任第三方。
互聯網和區塊鏈第二個核心區別是激勵機制,而不是數字貨幣或者能不能發幣。經濟學一直在討論激勵不相容問題。在公司制之下,在互聯網上,激勵機制的不相容沒有得到解決。但是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上,區塊鏈做到了完整的激勵相容,沒有股東、沒有董事會、沒有員工,這些角色之間的利益沖突就不會再發生。
⑥ 區塊鏈技術所不能做到的事情
區塊鏈技術所不能做到的事情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指出,區塊鏈主要應用於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領域,為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也或許有能力引發新一輪的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開源社區、產業聯盟、骨幹企業、初創公司、投資機構、金融機構、監管機構是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的參與者。
眾所周知,區塊鏈技術首先應用於金融領域。區塊鏈的身份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資料庫,其信息透明、數據存儲安全、交易過程無需任何中介平台的特徵在該領域的發揮尤為出色,對於監管、打假、提高處理效率甚之......區塊鏈技術似乎充滿著無限可能。
而在我國國內,金融企業、互聯網企業、IT企業和製造企業也積極投入區塊鏈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使區塊鏈的發展勢頭迅猛。例如早前,順豐速運便在在醫葯物流領域研發、部署區塊鏈醫葯溯源及無人機醫葯運輸等服務,近日便已正式實現區塊鏈醫葯溯源的落地。
然而,無論設想、描述區塊鏈的作用如何巨大,在面對一個新鮮事件或概念出現時,更要注重事物面面觀。要知道,區塊鏈的概念誕生於2009年比特幣的出現,而直到2018年年初左右,區塊鏈才逐漸在中國被人們所熟知,進而才令阿里巴巴、網路、迅雷等大企業相繼加入其中,開發區塊鏈技術能夠支撐的業務——9年的時間足夠漫長,卻在2018年似乎突然爆發,甚至可以說是毫無預兆地爆發一樣,因此,投資者應該報以警惕之心,更要結合我國國情、社會發展程度等因素,在我國國內區塊鏈技術剛剛起步、不成熟的情況下,慎重考慮投資與否。
區塊鏈技術所不能做到的事情,首先便由不成熟的技術造就。至少在國內,區塊鏈剛剛興起的狀態下,技術平台不如國外,技術所支撐的業務也不應該廣而投放,應用區塊鏈的技術人員要耐著性子,多加學習先進經驗,細致入微做事。
其二是,區塊鏈技術無法規范區塊鏈市場公正、公平、有效運行。例如區塊鏈技術剛進入我國,便有諸多打著其名號的騙子公司集資斂財,公眾難以判斷「技術創新」「集資創新」兩者的區別所在,因而容易被騙。所以,在區塊鏈這件事上,要想讓其做到技術自主可控、能適應多種場景要求,是由時間來決定;而要想讓其做到價值自主可控,或者說發揮其最大的價值,則是由政府組織、監管部門、專家等監督決定。
即使區塊鏈技術可能性無限大,但其下的行業、市場亂象頻生,不一一列舉,區塊鏈能「管」的地方依然太少,在如何正確使用區塊鏈技術做它應該做的事情方面,人心最先不可亂,而這,說明了全社會任重而道遠。
⑦ 區塊鏈開發是法律允許的嗎
剛接觸區塊鏈建議你還是要好好研究一下,其實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資料庫,本身是一串使用密碼學相關聯所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多次比特幣網路交易有效確認的信息。這是區塊鏈的定義,如果要深入了解區塊鏈,你需要一點點研究。包括區塊鏈的技術的本身特性: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匿名加密、點對點交易、智能合約、價值量化、數據精確描繪等等,內容很多,不一一贅述。不知道你要找區塊鏈領域的律師做哪一塊,我之前接觸過區塊鏈律師團,還是要找專業一點的比較好,希望對你有幫助。
⑧ 區塊鏈所面臨的問題
主要2個問題
第一個區塊鏈一般都是通過激勵制度來建立去中心化的安全維護機制,但是有一個缺點是一般激勵制度都會發幣,國內不支持這么做
第二個是技術瓶頸,區塊鏈的tps普遍不高,無法支持大量應用的落地
⑨ 區塊鏈會為監管科技打開新的大門嗎
監管科技(RegTech)與金融科技一樣,是近兩年新興的混合詞。監管科技由Regulation(監管)和Technology(科技)組成,IIF ( 國際金融協會,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 把其定義為有效解決監管和合規要求的新一代技術應用。相信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成熟與普及,監管科技將在金融監管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金融機構面對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為之投資的合規成本和罰款金額增加已成為沉重的負擔。 從2012年到2014年,JP摩根花費6億美金,招聘13,000名員工來應對金融監管。同時對於監管機構,日益嚴格和不斷升級的金融合規要求,讓監管數據日益多樣和龐大。
提高實時數據處理、數據分析以及自動化成為金融領域一個重要需求。而運用區塊鏈、人工智慧、雲計算、機器學習、大數據等技術的監管科技,自動收集定型和非定型數據,高效分析客戶身份管理、合規、危險預測、實時交易監測、數據與內部管理等信息,提出風險預測結果報告。即監管科技將金融監管業務IT化,給金融領域帶來提高監管運營水平,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效果。
⑩ 為什麼OKGROUP徐明星認為區塊鏈仍然需要第三方監管,不是說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資料庫技術嗎
徐明星的觀點非常明確。去中心化不代表要去監管,這個中心化主要指中間的流程。把中間這些拖沓的流程省略掉,讓用戶能夠一對一進行交易,這才是區塊鏈的精髓所在。但這並不代表無法監管。相反,區塊鏈作為一個先進的資料庫管理技術,其特點在於數據容易保存,這更方便第三方進行監督管控,但第三方並不影響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