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區塊鏈產業
⑴ 全球車企停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引發的蝴蝶效應 | 特別報道
如何理解呢?比如,在疫情下,采購經理會擔心,一旦顯示庫存告罄,工廠很快就會感受到物料短缺。因此,他們可能會下達備用訂單或試圖確保其他供應來源。但是,當中國供應商最終全力復產時,全球產業鏈很有可能出現暫時性的物料供過於求。
這就是供應鏈上的一種需求變異放大現象,是信息流從最終客戶端向原始供應商端傳遞時,無法有效地實現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級放大,導致了需求信息出現越來越大的波動。
因此,不管是備份計劃不足和供應鏈能力有限,還是供應鏈中短時期的「牛尾效應」,都將是汽車行業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所需要做出的調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新冠疫情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第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水平將進一步提高,尤其是防禦重大生物風險的能力將會獲得新的突破。疫情的爆發,對中國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進行了一次實戰檢驗,既顯示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效性和成績,也暴露了其中的不足和缺陷,為未來加快完善和改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供了活生生的數據和資料,並為數字化、人工智慧、機器人、區塊鏈等現代科學技術在危機管理、風險防控中的運用和作用發揮提供了現實依據,為中國化危為機、化險為夷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這是SARS之後再一次向中國敲響了生物風險危機的警鍾,促使中國加快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建設。
第二,人們的價值觀念將出現新的變化。危急時刻最能顯現人性的弱點和光輝。新冠肺炎病毒引發於野生動物的結論已經得到證實,長期以來人們奉行「萬物皆為人食」觀念,貪食野生動物而導致SARS、埃博拉、新冠肺炎等各種病毒傳染於人類,這次疫情後,無論從立法上還是人們的生活習慣、動物倫理、價值觀念上,都將有大的改善,人們將以更加理性的態度來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更加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善待野生動物。這次疫情防控阻擊的實戰,不但凸顯了人的誠實、善良、正直、公正、愛心、勇敢的人性光輝,而且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繫上將有一個新的升華,人們發自內心崇敬那些不怕犧牲、舍小我為大家的奮戰在全國各地平凡的醫護人員、戰士、農民、工人,以及那些默默無聞的普通的戰斗者、志願者、捐贈者,他們無欲無求、默默無聞所作的一切,顯示出了人與人和諧關系的重要性,從而促使人們的注意力焦點從權力、財富、名氣轉向了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第三,新業態、新零售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疫情防控期間,人員隔離、商場、批發等人與人能夠直接接觸的服務停止、交通不暢,但整個社會秩序井然,人心穩定,商品供應充分,糧食、蔬菜、水果等事關人民民生的商品價格平穩,新業態、新零售居功至偉。疫情防控期間,線上線下形成一體,幾乎覆蓋了糧食、蔬菜、水果以及其他一切生活物品100%的需求,精彩地體現了在非常時期新業態、新零售的有效性和優越性。政府機關通過線上進行協調、指揮和調配,保障政府以及各地援助到疫區的物質源源不絕地供應,同時通過線上保障生產和消費的精準對接、高效調配;在疫情稍有緩解之際,又適時啟動線上辦公模式,那些不需要到現場的業態,諸如網紅、自媒體等,大量人群開始在家辦公。疫情防控期間得到檢驗並且行之有效的新業態、新零售,疫情過後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各種線上能夠實現個體協同的辦公軟體將會加速盛行、加速普及,人的獨立性越來越強,一個具有活力的個體中國、在線中國將會迅速崛起,中國將成為引領全球在線辦公、新型辦公的標桿。
第四,生物醫葯技術將得到大發展,中醫中葯的重要性將得到提升,以健康為中心的產業將成為第一大產業。疫情爆發後,中國的醫務工作者,面對這種尚未認識的新型冠狀病毒,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對症施治,挽救了無數的生命,尤其是中醫在治療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再一次用事實證明了古老的中醫中葯是保障人們健康、維護人民生命的寶藏,也警醒人們要珍惜生命、保持健康。此次疫情作為一次生物危機管理的實戰演習,促使人們提升對病毒的識別、判斷、應對的能力,同時也檢驗了中醫中葯在這種突發的生物風險危機爆發後的效果,推動政府和科技界、醫葯界加大投入,加強對醫葯、醫療技術的攻關。因此,未來中國將會出現一批高品質的疫苗,生產出一批像青蒿素、盤尼西林等應對疾病的醫葯。
第五,中國的協同能力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是一場與時間競爭、與速度賽跑的實戰演習,時間就是生命,速度就是勝利,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大協作、大調度、大運轉。中國人曾長期被詬病「一人是龍三人成蟲」,缺乏合作精神和協調能力。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阻擊戰,以事實粉碎了外人對中國人「缺乏合作精神」「不善於協調」的詬病。14億中國人幾乎在相同的時間內進行自我隔離,而生產、生活、交通有序管控,社會秩序不亂,線上線下、人流、物流、信息流高效運轉,沒有合作精神、缺乏高水平的協調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疫情過後,人們總結這場疫情阻擊戰的成功,必然不會缺席中國合作精神提高、協調能力提升這一話題,同時再一次用事實證明了中國人的速度和自信。可以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成功,將會是中國人的自信能力乃至中國文明水平的轉折點,世界一定會對中國刮目相看。
⑶ 互聯網自媒體發展的新趨勢
報告認為,當前,中國新媒體的發展呈現十大趨勢,包括:新基建帶動數字經濟迎來全面提速提質階段;網路安全建設注重嚴管嚴控與開放創新並舉;直播和短視頻仍處於黃金發展賽道;「5G+」加速產業互聯網變局;互聯網巨頭積極布局超級App生態;互聯網出海面臨新階段發展機遇和挑戰;微傳播價值與媒體融合價值回歸本質;「耳朵經濟」迸發市場發展活力;網路文化呈「破圈化」發展趨勢;數字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不斷推進。
具體來看,報告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進程,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共識進一步凝聚,產業互聯網化實踐加速推進。
未來,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將與產業發展緊密融合,產品研發得到升級,產業鏈得到優化,催生新的產品類型、商業模式和管理服務。
此外,互聯網企業紛紛入局直播賽道,直播功能成為社交、電商等移動應用標配。「直播+」造就出萬物皆可直播的景象,直播和短視頻賽道紅利顯著。
同時,報告也強調,直播、短視頻等領域的網路監管將會快速跟進並不斷嚴格化,直播和短視頻將會持續發揮公益價值、社會價值。
報告還提到了「超級App」。疫情期間,生鮮電商、在線辦公、無接觸服務等新數字化服務模式在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的同時,加速了生活服務數字化轉型,也讓平台經濟快速發展。中國互聯網巨頭紛紛搶佔新賽道,強化超級App功能,新技術帶動互聯網應用邊界不斷擴張
數字音頻市場迎來發展新契機
報告中還提到,目前「耳朵經濟」迸發市場發展活力。
根據Analysys易觀數據,2019年音頻市場規模達到87.72億元,相比2018年增長56.5%。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出貨量達4589萬台,同比增長109.7%。
隨著智能家居和產品的發展、5G等新技術的推動、智能語音交互系統的落地,音頻內容使用場景會得到迅速拓展,中國數字音頻市場迎來發展新契機。
在媒體融合領域,報告強調,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公眾旺盛的信息需求及信息過剩現狀,引發人們關於微傳播、媒體融合、融媒體價值導向問題的思考。
隨著微傳播、移動傳播成為主流信息傳播方式,媒體融合不斷深入,新傳播技術不斷更迭,新聞傳播工作的價值本質問題值得關注。新媒體工作需要將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在對人的關註上。因此,建設性新聞將是未來媒體業務發展的重點。
⑷ 區塊鏈現在發展怎麼樣
2020年,區塊鏈被國家納入到了「新基建」的范疇中,至少有7省出台區塊鏈支持政策。同年,區塊鏈技術也正從概念逐漸走向落地,應用場景多點開花。「區塊鏈+」各種行業應用更是成為區塊鏈不斷成熟的標志。
2020年「區塊鏈+」發展狀況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大幅增加。各國政府、企業探索採用新興技術降低經濟社會運行成本,提升實體經濟運行效率,進一步尋找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當前,區塊鏈與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基礎設施交叉創新,越來越多的實體經濟垂直領域呈現出「區塊鏈+」的發展格局和「脫虛向實」的良好勢頭。
而為避免脫實向虛,除繼續嚴厲打擊投機行為之外,還必須引導區塊鏈技術與實際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因此,「區塊鏈+」各種產業應用場景,成為區塊鏈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區塊鏈白皮書(2020年)》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已有超過262家上市公司涉足區塊鏈領域,分別來自保險、房地產、商業百貨、安防設備、包裝材料、電信運營等39個領域。而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布的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清單中,上市公司區塊鏈項目達到45項。
其中,金融是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中探索最多的場景,在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支付清算、資金管理等細分領域都有具體的項目落地。白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國內已備案的區塊鏈信息服務中,金融(含供應鏈金融)領域項目數量排名第一,佔比高達36%。
隨著區塊鏈應用落地加快推進,「區塊鏈+」業務已經成為互聯網骨幹企業進軍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重點,在金融業務之外,積極部署互聯網、溯源、供應鏈&物流、數字資產、政務及公共服務、知識產權、法律、醫療等多領域的應用。
同時,行業內也漸趨理解,區塊鏈是可信交易的基礎組件,但這並不意味著區塊鏈可以包打天下。需要區塊鏈與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5G等其他技術相結合,利用協同效應形成一體化解決方案,共同助力數字化轉型。
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區塊鏈應用主要在存證領域,區塊鏈已進入了如何從工程角度把它做得更好,更可信、更穩定,擴展性更好,能夠容納更多節點的階段。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認為,這一過程還會持續一段或更長時間,下一步區塊鏈技術性競爭由工程性的優化改良轉向技術生態和商業生態。
另外,據了解到,區塊鏈產業長期向好,行業認知回歸理性。隨著中央對區塊鏈技術發展的規劃指引,我國區塊鏈明確了以聯盟鏈為基礎,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優化公共服務為目標的發展思路,產業發展方向進一步清晰。現階段廣大從業者對區塊鏈的信心持續向好,普遍認可區塊鏈的長期戰略性價值。
2021年「區塊鏈+」前景如何?
隨著我國區塊鏈產業鏈逐漸完善,多數區塊鏈企業不止聚焦於某一方面,呈現多領域協同發展態勢。據統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布的 801 個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清單中,北京、廣州、上海、浙江、江蘇、山東為備案企業最多的省市。
與技術特徵相對應的區塊鏈核心作用,主要體現在存證、自動化協作和價值轉移三方面,隨著其價值潛力不斷被挖掘,應用落地場景已從金融這個突破口,逐步向實體經濟和政務民生等多領域拓展。
而區塊鏈針對實體經濟的核心價值正是促進產業上下游高效協作,提升產融結合效能。發展前期,區塊鏈應用模式主要以文件、合同等的存證為主。現階段,區塊鏈產業應用正逐步向政務數據共享、供應鏈協同、跨境貿易等自動化協作和價值互聯邁進。
2020年是2021年的熱身。2021年,區塊鏈、分布式賬本和智能合約工具的使用將繼續像2020年那樣增長。並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深入,區塊鏈產業基礎將越來越好,產業生態也將發展迅速,產業鏈分布日益廣泛。
從產業結構來看,區塊鏈產業重要分為底層技術、平台服務、產業應用、周邊服務四部分。
前三部分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上下游關系,分別由底層技術部分提供區塊鏈必要的技術產品和組件,平台服務部分基於底層技術搭建出可運行相應行業應用的區塊鏈平台,產業應用部分主要根據各行業實際場景,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行業應用,實現行業內業務協同模式革新。
周邊服務部分則為行業提供支撐服務,其中包括行業組織、市場研究、標准制定、系統測評認證、行業媒體等,為產業生態發展提供動力。
其中,就區塊鏈的產業應用而言:區塊鏈是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成果,也是各行業業務流程重構和產業互動模式革新的主要助推器。
區塊鏈已經從最初的數字金融,逐步向供應鏈金融、產品溯源等領域擴展,現在已在政務、民生、工業管理等行業探索應用,其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呈現出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發展態勢。
目前,國內企業重點聚焦於服務實體經濟、改善政務民生相關應用發展,其中供應鏈金融和產品溯源已佔到全部應用的半壁江山,其他如政務、民生等已成廠商未來重點布局領域,即將出現爆炸式增長。
在經過2020年區塊鏈投資降溫,2021年區塊鏈行業或將開始逐步趨於理性。但較完備的產業鏈條和積極活躍的市場主體,為區塊鏈產業融通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區塊鏈產業在政策扶持、生態構建、平台服務、應用落地以及融合創新等方面也將呈現積極向好的發展態勢。
⑸ 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將走向何方
長期以來,全球各國依據比較優勢、精細化分工、成本最低原則建立全球供應鏈,以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這種體系在生產效率上是當前條件下的最優解決方案。
然而,新冠的出現,自然災害的頻發,國際形勢的變幻莫測,給全球供應鏈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小到SWITCH價格暴漲,大到製造企業的核心元件被斷供,看似無關的新聞背後,是全球供應鏈的控制權的極大變遷。
要理解這場你我息息相關的戰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價值鏈研究院發布的《後疫情時代的全球供應鏈革命——邁向智能、韌性的轉型之路》,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重磅學習材料。
本文圈出了這份報告中的八大必看點,希望大家能更好的理清全球供應鏈的發展歷程、現狀和未來趨勢。
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定位
全球供應鏈是隨著全球分工逐步發展起來的,是跨國製造業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的結果。從發展歷程來看,全球供應鏈早期以歐美為製造中心,二戰後逐步發展成為以歐美德日為第一梯隊、亞洲四小龍為第二梯隊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憑借其高效、敏捷、智能的全球供應鏈,聯想得以靈活利用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優勢來滿足市場需求,動態協調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的優勢資源,實現「全球資源、本地交付、卓越運營」。
經歷危機的洗禮,我們應有怎樣的應對措施?
從改善全球經濟治理的層面看,優化全球供應鏈建設需要:
(1)堅持全球化的發展方向
(2)維護世界貿易組織在全球貿易治理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3)堅持多邊、開放的全球貿易治理體系,完善全球投資治理
從深化對外開放,提升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來看,需要:
(1)堅持底線思維,穩定我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基本盤」
(2)加大開放力度,高質量「引進來」
(3)優化企業對外投資支持政策體系,大規模「走出去」
(4)對關系我國重點戰略物資供給的供應鏈核心節點項目提供政策支持
(5)構建供應鏈風險應對體系
企業在參與國際競爭的過程中,要順應時代變化,加快供應鏈調整步伐:
(1)根據美國、中國、德國三大全球製造業中心的發展趨勢靈活布局
(2)加大供應鏈扁平化和多元化建設
(3)積極打造智能化的供應鏈,降低供應鏈給企業國際化發展帶來的風險
(4)主動調整,應對「中國+X」46和「雙循環」格局
總結
除八大必看點之外,《後疫情時代的全球供應鏈革命——邁向智能、韌性的轉型之路》研究報告還系統梳理了全球供應鏈的發展歷程和新趨勢、工業4.0新業態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外部沖擊對全球供應鏈安全的影響、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的發展方向、全球供應鏈建設的優秀企業案例和優化全球供應鏈建設的應對措施等熱門議題。
⑹ BBGo怎麼樣取自己的錢
金額比較大的話可以直接撤款到國內銀行或是用支票,這二項費用都比較高好像手續費至少要30$
在中國最方便快捷的取款方式是用香港招行的兩地一卡通,1000HKD以下PayPal收手續費3HKD,大於1000HKD免手續費,5-7天到帳,本人一般一個月用這次方式請款,都很成功,沒任何問題!
如果你只有非常小額的USD,原則上都不大方便,如果用普通方式撤款到國內手續費都不夠. 如果相信我,你可以把PayPal里的USD發給我,我直接付用RMB用支付寶.
企業生產的產品適用稅率為16%,而購進的原材料是10%,那麼,按照規定,企業賣廢品必須按照16%的適用稅率計算交納增值稅。
企業生產購進原材料按照有關規定抵扣了進項稅額,那麼無論是銷售廢品還是下腳廢料,都要按照企業所生產的同類應稅產品適用稅率計算交納增值稅;
搜狗問問
(6)新冠疫情區塊鏈產業擴展閱讀
年增值稅應稅銷售額達到標準的可以成為一般納稅人,此外對於生產型納稅人如果會計核算健全的,這一標准可以放寬至30萬元人民幣,但對非生產型商貿企業無論其會計核算健全是否健全均要達到標准才能認定為一般納稅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38號)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增值稅。
因此,銷售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納稅人,應按規定繳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徵收率為3%。
⑺ 當前疫情期間如何尋找商機
據會議中方主辦方上海市外國投資促進中心介紹,多年來,日本已成為上海最重要的外資來源地之一。迄今為止,在落戶上海的750餘家外資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470餘家外資研發中心中,日本企業佔比約為12%。上海對日本出口金額佔全市出口總額的一成左右,從日本進口約佔全市進口總額的12%。伴隨雙方龐大而緊密的經貿往來,中日企業不斷拓展創新領域合作,以區塊鏈為基礎的軟體產業、新能源汽車和生物醫葯成為最有潛力的合作領域。
為了打破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阻隔,今年以來,上海市外國投資促進中心與相關日本機構舉辦了多場「共克時艱、共創新機」和「上海·雲見」的線上投資促進交流活動。在25日的中日創新企業交流會上,多家日本機構和企業分別從東京、札幌、福岡等地分會場通過網路參會。
據會議日方主辦方日中經濟協會介紹,近年來,在兩國政府支持推動下,創新創業領域合作已成為日中企業合作新特色並正在引領日中合作潮頭。2018年以來,日中經濟協會先後在廣東深圳、浙江杭州和北京中關村與中方合作夥伴舉辦創新創業企業交流活動。今年雖遭遇疫情,相關創新交流活動依然落地上海,顯示出雙方強烈的合作願望以及上海良好的常態化疫情防控環境。
來自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的信息顯示,目前,上海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繼續平穩回升。製造業方面,1-8月,上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2.2%,但降幅比1-7月收窄1.4個百分點;商品消費加快恢復,1-8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較一季度縮小了1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加快,1-8月,上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01.8億元,同比增長9.9%;貨物進出口實現正增長,1-8月,上海貨物進出口總額2.19萬億元,同比增長0.5%;吸引外資平穩增長,1-8月,上海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138.8億美元,同比增長5.9%。
⑻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危機應對中彰顯了哪些中國實力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水平將進一步提高,尤其是防禦重大生物風險的能力將會獲得新的突破。
疫情的爆發,對中國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進行了一次實戰檢驗,既顯示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效性和成績,也暴露了其中的不足和缺陷、
為未來加快完善和改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供了活生生的數據和資料,並為數字化,人工智慧,機器人,區塊鏈等現代科學技術在危機管理,風險防控中的運用和作用發揮提供了現實依據,為中國化危為機,化險為夷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
這是SARS之後再一次向中國敲響了生物風險危機的警鍾,促使中國加快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建設。
(8)新冠疫情區塊鏈產業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成就為戰疫成功和人權保障奠定堅實基礎,疫情不僅危及個人安全與福祉,而且危及家庭、社群和更大規模社會集體的生命權健康權。因為人權具有整體性,生命權健康權受到威脅,直接導致工作權、受教育權等一系列的權利和自由受到影響。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醫療衛生事業不斷取得進步和突破。2003年,中國成功應對非典疫情,全社會增強了傳染病防治意識,政府不斷加強疾病防控能力和機制建設,切實提升健康權保障水平。
建成國家,省,市,縣四級疾控機構實驗室檢測網路,中國疾控中心流感,脊髓灰質炎,麻疹,乙腦等實驗室成為世界衛生組織參比實驗室。整體上看,正是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奠定了中國戰勝疫情的物質、機制和能力基礎。
⑼ 疫情對國際社會的影響,你會如何積極應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疫情導致很多國家經濟上的衰退,甚至有些國家出現一些不安定因素,總體對國際社會是阻礙發展的,但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正確的心態來看待應對,做好自己的工作和學業,不給國家拖後腿,就是對國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