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桃區塊鏈發起人
Ⅰ 大華股份和集約化經營的團隊旅遊接待過頭頂腳踢
說實話有點越界了,看你怎麼把握了5387
Ⅱ 做小蜜桃區塊鏈+新零售有什麼好處,優勢
電商 區塊鏈 。。。。。。首創模式
Ⅲ 臨海長城歷史
臨海古城牆,總長6000多米,至今已有1500多年。有「江南八達嶺」之稱。
臨海城牆,大體經歷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據《辭海》載:東晉隆安四年(400年)至元興元年(402年),郡守辛景所築。
第二階段:《台州府志,建置》載:唐初,向東南平原擴建大城,系「唐尉遲敬德所造」。
第三階段:慶歷五年(1045年),知州彭思永重修城牆。
第四階段: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知州趙汝愚整修城牆,增開興善、鎮寧、豐泰、括蒼四個城門,並修崇和、靖越、朝天三個舊城門,增築月城(瓮城),形成了月城外抱大城。城門頂與城門樓底層之間開空洞,上裝活動暗板,戰時掀開暗板投擲巨石打擊進攻城門之敵,並能快速堵住城門。這種特別的結構,在全國屬罕見。至此,臨海城牆的范圍和城牆的建築結構風格形式定型於宋朝。
第五階段;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戚繼光與譚綸一起帶領將士大修城牆 1997年,臨海市委、市政府為加快旅遊事業開發,先後投資近4000萬元,由臨海市古建築工程公司進行修築復原。他們發現除清順治十五年(1568年)代理知府胡文燁對部分牆體"增高三尺,垛口並三為一」外,其餘都是唐、宋、明留下的遺存建築。在南邊城牆興善門考古調查時,發現城牆斷面顯示:唐、宋、明、清四個朝代的文化層十分明確清楚;唐代為泥夯土牆,高3米;宋代在唐代夯土牆上加高1米,在里外邊各加砌一磚半厚的包磚;在江邊段城外前砌1米高的石砌護牆;明代又在宋代的基礎上加高2米,里外各加砌一磚半厚的包磚,並且在結合部用條石平放拉結;清代在明代的呈外略作修補加高。西南段的城牆均在7米高左右,寬4.4米左右:而在龍顧山段逶迤的城牆,高度一般在3到5米,寬度在3到4米不等的不同級別。
Ⅳ 臨海歷史
【基本概況】
臨海市位於浙江東南沿海。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經濟、文化發達,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遺址、古建築、古墓葬和大批珍貴文物,1994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素有「小鄒魯」和「文化之邦」的美譽。自唐廣文博士鄭虔來台州開辦學館、啟蒙教化之後,民重耕讀,教育發達,名人輩出。在歷代科舉中,出過3位狀元,1位榜眼,1位武探花,共有進士357人,其中最盛的宋代達217人。
清光緒年間,建有中學堂2所,高等學堂6所,初等小學堂30所。歷經漫長歲月的風雨滄桑,臨海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跡、名特「四名」之城。古城牆歷史悠久,保存完好。台州古城、譚綸畫像、戚繼光表功碑、千佛塔、桃渚城、湧泉、溪口古窯址群、鄭虔墓、翼龍化石產地保護區等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峰、珊瑚岩群分別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和多功能國家級地質公園。
臨海資源豐富,有鉛、鋅、銅、氟石、蠟石、珍珠岩、螢石、陶土、白土、墨汁土、花崗岩、玄武岩等礦藏,盛產木材、柑橘、茶葉、蠶繭、中葯等經濟作物,還有黃魚、大黃魚、墨魚、鯧魚、鰳魚、石斑魚、鰻魚、梭子蟹等海鮮產品,向稱「魚米之鄉,柑橘之縣」,列為全國林業基地縣和茶葉基地縣。工業生產逐步形成以摩托車、紐扣、化工、彩燈、眼鏡、汽車配件等為龍頭的企業集團和骨幹產業鏈。風景名勝繁多,旅遊資源開發條件優越,旅遊業發展迅速。
臨海是浙江東南沿海的一座古城新市,屬沿海經濟開放區。服裝、機電、化工、建材、輕紡、食品飲料成為主要產業,並逐步走上集約化經營軌道,規模效益開始顯現。杜橋眼鏡市場成為全國四大眼鏡市場之一。2008年實現生產總值26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0.0%;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為30.7億元和16.1億元,增長15.2%和18.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7億元,增長19.3%,其中工業性投資71.1億元,增長1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20252元和8739元,增長8.6%和11.8%。
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建立了38個總面積達668公頃的農業示範園區和高產示範園區,形成了以水果、蔬菜、水產、畜牧、兔業、茶葉、筍竹等七大系列為主的農業經濟產業鏈。名、優、特產項目數以百計,「臨海蟠毫」、「羊岩勾青」分別成為全國、全省名茶,有柑橘、葡萄、楊梅、枇杷、栗子等五大名果。全市1994年實現荒山綠化。總庫容2.025億立方米的牛頭山水庫通過省級驗收,正式交付使用。
內外交通方便,104國道和甬台溫高速公路縱貫全境,臨甬(臨海至寧波)、臨金(臨海至金華)兩條省道縱橫交錯,全市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的公路網,直達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20多個城市。水路運輸有紅光深水碼頭和對外開放的液化氣專用碼頭,內外輪可通過海門港連接上海、大連、香港及世界各地港口。路橋機場距臨海市區50餘公里,可謂水、陸、空交通俱備。程式控制電話裝機總容量已達10萬余門,電話普及率達到10.62%。順利通過全國第二批電氣化(縣)市和省第一批自力更生治水(縣)市建設項目驗收。
引人注目的古城牆修復工程、湧泉寺、三峰寺等旅遊景點建設基本完工,形成了臨海觀光旅遊熱線。現有大專院校1所,中小學616所,教育工作高標准地通過國家「兩基」評估驗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市政公用事業目標管理上了新台階,成為「全國衛生城市」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市」。
【歷史沿革】
夏、商、周時,臨海屬甌地,春秋時屬越地,戰國時屬楚。
秦統一六國後,屬閩中郡。
西漢始元二年(前85年)置回浦縣,設縣治於章安,屬會稽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年)改稱章安縣。
三國吳大帝時建臨海縣(以臨海山得名)、臨海郡(治章安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章安、始豐、寧海、樂安並入臨海縣,屬處州。
十一年(591年)移縣治於大固山。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台州。
自唐至清,臨海歷來為台州路、台州府治所。
民國初,廢府存縣,屬會稽道。
民國16年(1927年)廢道制,先後屬第六、第七行政督察專署管轄。
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接管臨海,建立縣人民政府。
1981年後,臨海縣章安區、黃岩縣洪家區與三甲區,陸續劃屬椒江市。
1986年3月,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海縣建制,設立臨海市,是台州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1994年,遷台州行署至椒江,設立台州市。臨海市由台州市代管。
【風土人情】
早年,在我們的古城區內,有一個「水龍會」,水龍很多,都藏在城區各處的廟里,清河廟、魚棚廟、玄帝廟、崔王廟都有,每年不管外面有沒有發生情況,都雷打不動地照例出來聚會活動一次,比試一下本領的高低,在那些藏著水龍的廟里的漆黑木柵大門上,都顯赫地寫著「太平公所」四個大字。這就是一支由強壯的年青人組成的業余的救火隊伍,義務地擔負著城區及近郊各處救火職責。水龍就是一台人工操作的抽水機,水龍頭就是一支噴水的水槍,為了給人們有常備不懈的警覺感,水龍的渾身上下都漆著火紅的顏色;除了水龍還有很多的提水桶,這提水桶與平常用的提水桶不同,一隻只半圓桶體的形狀平穩整齊地掛在牆壁上(使用時拿下使用),那渾身火紅顏色的半圓桶體的桶面上,一隻只都寫著「太平桶」三字。
水龍會每年一次聚會活動,選擇在一個空曠的場地上。各廟里的水龍全部聚集在一起,噴射用柴草高疊起來偽裝的敵情(火堆),年輕的小夥子頭戴藤帽,腳打綁腿,動作迅速爭先恐後爭著要最先噴水,水龍是雙缸體的壓力抽水機,兩邊均有粗大的壓桿,需要七八個人一起進行上下擠壓,擠壓越快,水壓越高,水壓越高才會射得有力射得遠射得准。這么多水龍,小夥子們個個奮不顧身拚命地上下擠壓,水龍噴水,在空中交織成密密的水網,蔚為壯觀,水直射到火堆上,發出嗤啦啦的響聲,博得了圍觀群眾的一陣陣歡呼。小夥子們驚人突出的表現,還會得到姑娘們的青睞和傾慕,老年人古風依舊,笑眯眯地點劃著談論著現場的情景及自己當年的風采。水龍會的活動都在八九月份的時節舉行,其實這是對水龍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的一次實地檢驗及人們對水龍的實際熟練操的一次觀摩演習。早年年關前後一般是居民發生火災的多發時期,選擇這一時期進行活動,實際上就是為居民在年關時期萬一發生火災的一個事先的准備工作,常備不懈,嚴陣以待。
在早年古城內的街坊巷間的空凹處,時常會發現築有半人高的水池,上面蓋上石板以防小孩掉下去,這就是為「水龍會」。准備用的水池,叫"太平池",如果一發生情況,隨時可打開使用。
現在,「水龍會」隨著歷史時代發展已經消失了,但是它在對古城早年的消防方面的作用還是功不可沒的。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臨海是中國股份合作經濟重要發源地之一,1982年該市鄉鎮組織最早實踐探索創辦股份制企業。目前,臨海經濟正迅速轉向現代工業型,處於台州市區域經濟北翼中心的地位。臨海發展環境優越,區位優勢明顯,產業政策完善,文化底蘊深厚,人文素質較高。臨海發展潛力巨大,特別是省委作出「港航強省」、打造溫台沿海產業帶的戰略部署後,臨海審時度勢,積極啟動頭門港的開發建設,這將引領我市經濟實現從內陸時代向陸海聯動時代的戰略性轉變。2008年實現生產總值26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0.0%;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為30.7億元和16.1億元,增長15.2%和18.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7億元,增長19.3%,其中工業性投資71.1億元,增長1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20252元和8739元,增長8.6%和11.8%。臨海經濟開發區綜合實力躍居全省開發區第14位,東部區塊成為我市經濟的重要增長極,西部道口經濟集聚區建設穩步推進,沿靈江產業帶發展迅速。注重可持續發展,重抓招商引資工作,著力增強發展後勁,實際利用外資居台州市第一位。同時,品牌建設取得新突破,「臨亞」、「彪馬」、「盈昌」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我市成為中國唯一的優質柑橘基地重點縣(市)。
農業:臨海是浙江省小康縣市。臨海無核蜜桔生產居浙江首位,「臨海宮川」牌、「岩魚頭」牌柑桔是名牌產品。楊梅、枇杷、水蜜桃、葡萄等果品也量大質優。臨海是中國茶葉基地,古代貢品「臨海蟠毫」現為中國名茶。2001年中國農業博覽會上,臨海的羊岩勾青、臨海蟠毫、西蘭花、臨海蜜桔、聚丙烯繩索繩纜等5個農產品再次榮獲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農業龍頭企業已發展到78家,其中年產值超千萬的有12家,銷售收入達4.2億元。
工業:有機械電子、建築材料、醫葯化工、工藝美術和旅遊用品等主導產業。建築材料、旅遊用品、機械電子、醫葯化工等主導產業增長速度強勁。全市銷售收入上億元的工業企業達11家。偉星集團已通過股票上市輔導期驗收,德仁竹木、華海葯業進入股票上市輔導期。臨海還擁有亞洲最大的紐扣生產基地和中國最大的眼鏡產銷地。集裝箱底板、自毀式一次性注射器等產品的生產填補國內空白,微型汽車生產填補省內空白。
建築材料:浙江德仁集團為中國復合板生產行業最大企業。
醫葯化工:浙江華海葯業集團為省級企業集團。
第三產業:臨海的第三產業以旅遊業為龍頭。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台州府城牆和桃渚古城,國家AAAA級江南長城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及眾多省級旅遊度假區。
園區建設:省級臨海經濟開發區和市級四大工業園區規劃已全面完成編制,其中沿海工業園區已列入國家級浙江省化學原料葯基地,規劃面積從4平方公里擴大到20.7平方公里。
對外經濟:偉星集團、台州立發、春和公司、德仁集團等分別在美國、中東、香港、印尼等地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
Ⅳ 隨州科普示範公寓導航
溫嶺市包括太平、城東、城西、城北、橫峰5個街道,澤國、大溪、松門、箬橫、新河、石塘、濱海、溫嶠、城南、石橋頭、塢根11個鎮,97個社區[居]委會,832個行政村。
太平街道
太平街道位於浙江省東南沿海溫嶺市中部,是溫嶺市的政治、經濟、 山清水秀
文化中心,東連城東街道,南鄰城南鎮,西與溫嶠鎮接壤,北與城西街道相連,地域面積34.7平方公里。省道澤坎線穿境而過,距黃岩機場25公里,甬台溫高速公路11公里,海門港45公里。於2001年2月撤鎮設街道,現轄14個社區居委會,19個行政村,共有常住人口10萬餘人。 東有五龍山,山脊有一巨岩巍然聳立,孤峰無憑,酷肖美人,稱之為石夫人峰,是溫嶺最引人入勝的景觀之一;南有梅花庵,古稱花山,抗戰期間,溫嶺中學亦遷此辦學,故有著深厚文化淀積,現建有太平老人康樂山莊公寓,為老人頤養天年的安居場所;西有十景坑、十八道地、虎山公園為主要景區風景線,西北有北山森林公園、三清觀等;市區有東輝閣、文沁公園、街心公園、東輝公園、錦屏公園為主要景點。眾多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與現代化的城市建築融為一體,太平城市形象更趨立體豐滿。
城東街道
城東街道地處溫嶺城區東部,轄區面積42.6平方公里,現有戶籍人口5萬,外來新民逾3萬,下轄44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城東也是溫 新城CBD效果圖
嶺經濟開發區所在地,近年來隨著經濟強市、中等城市、文化大市建設的不斷推進,一個嶄新的新城東宛然矗立。城東是座開放型的新城。自2001年街道成立以來,堅持實施「城市中心區,商貿核心區」戰略,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發展以現代物流、餐飲休閑、汽車4S店為標志的三產服務業,以及電子、泵與機電、鞋革、廚具、汽摩配件等支柱產業。城東已培育出「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各1件。
城西街道
城西街道辦事處位於溫嶺市區西大門,東鄰城東街道辦事處,南接太平街道辦事處,西連溫嶠鎮,北依橫峰街道辦事處。城西街道辦事處駐王府基行政村。全街道總面積1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631畝,人口2.4萬,轄一個居委會、21個行政村。城西街道辦事處是省級開發區溫嶺工業園的重要組成區塊,也是溫嶺中等城市快速建設發展中的工貿新區。 近年來,街道堅持以「工業化與城市化並舉,經濟發展與社會事業同步」的戰略方針,以建設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新區、工業新城」為奮斗目標,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均取得了較好成績。2007年完成財政總收入4535.1萬元,同比增長35.8%,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完成1997.4萬元,同比增長35.7%。全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2.44億元,同比增長25.1%,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4.38億元,同比增長35.7%。外貿出口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提高,完成自營出口1016萬美元,超額完成年度計劃。農民人均收入9055元,增長12.6%。
城北街道
城北街道地處溫嶺市城區的北大門,境內地平河暢,水陸交通便捷,大石一級公路、澤太一級公路、省道澤坎線穿境而過,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商貿之城、鞋業之都」。街道總面積12.2平方千米,下轄16個行政村1個居,常住人口1.9396萬人,外來人口逾10萬。 近年來,城北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三大主體任務」和「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著力加強黨的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務實創新,開拓進取,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
橫峰街道
橫峰街道位於溫嶺市中心區北側,東臨城東、城北街道,南與城西街道交界,西接溫嶠鎮,北接澤國鎮。境內平原沃野,河網交錯,連接甬台溫高速公路的一級公路穿境而過,是典型的江南水鄉。2001年10月撤鎮設街道,轄內面積15.9平方公里,下轄2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9萬,外來人口15萬,是浙江省著名的鞋鄉。 改革開放以來,全街道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現代化建設步伐大大加快,國民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1.3億元,財政收入8568.4萬元,自營出口額5887萬美元,農民人均收入達9260元。已成為溫嶺市區域特色經濟的發展極之一。 橫峰街道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功能齊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等各項事業健康發展,曾先後被授予省級衛生鎮、省級教育強鎮、省級東海文化明珠鎮、台州市教育明星鎮、文化市場建設示範鎮、工會建設示範鎮、「共富裕工程」建設示範鎮、台州市安全生產管理先進單位和台州市消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被列為台州市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街道。
澤國鎮
澤國,因「澤」而名,歷來人文薈萃,物富人豐,是歷史悠久的江南水鄉名鎮,素有「台州商埠」之稱,是台州工貿重鎮。澤國地處溫嶺市北大門,104國道和76省道及兩條在建一級公路在此交匯,甬台溫鐵路溫嶺站落戶境內,台州主航道月河穿境而過。南距溫嶺市區18公里,北距黃岩機場9公里,離台州市中心、海門港24公里,水陸空交通便捷,工商貿發達,位於甬台溫經濟區「台州金三角」的腹地,起著東西逢源、南北策應的紐帶作用。澤國行政區域面積63.12平方公里,設牧嶼、聯樹、東片、中片、西片五個管理區,下轄97個村(居),常住人口12多萬人,外來人口逾15萬人。2007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34.6億元,財政稅收5.6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0946元。澤國鎮是國家建設部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小城鎮建設科技示範鎮、省城鎮體系規劃中的小城市、浙江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更是全國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業誕生地。現為浙江省中心鎮。近年來,澤國鎮以積極構築小城市、發展大產業、建設新農村為目標,實現全鎮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經濟實力快速增強,形成了以皮革鞋服、新型建材、機械電器、金屬製品、汽摩配件等五大行業共同發展的格局。農業新型合作「三位一體」框架初步構建,品牌農業日益顯現,「溫聯」果蔗、和「棱花」無鉛皮蛋獲省農博會金獎及省無公害農產品稱號。
大溪鎮
大溪位於浙江省溫嶺市西北端。東毗澤國,南鄰溫嶠,西接樂清大荊,北交黃岩、路橋,是台州市與溫州市的交接處,距溫嶺市區14.5公里。鎮區面積129平方公里,轄5個管理區,110個村(居)。常住人口12.1萬人。大溪鎮是聯合國計劃開發署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小城鎮試點單位,國家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重點鎮、浙江省中心鎮。並榮獲「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水泵之鄉」稱號。大溪境內三面峰巒環繞,中東部為河谷平原,間有小丘數點,水網交織,水陸交通極為便捷。唐有台溫驛道,今104國道穿境而過,甬台溫高速公路設有互通立交道口,一級公路直達市區,建設中的甬台溫鐵路設站利嶴村,是台州南部交通樞紐。歷史文化名勝古跡較多。有周徐偃王城,唐、五代古陶窯址、古驛道、古墓、宋明賢人古跡等多處,現代有革命志士、經濟學家、書畫家等多人。風景名勝有方山、南嵩岩、獅峰,還有太湖山、紫蓮山、五峰蓮台、流慶寺、翁山三瀑等懸崖奇峰、深谷飛瀑、古剎洞天,名聞遐邇。
松門鎮
松門鎮地處浙江東南沿海,是全省136個中心鎮、台州市首批中心鎮之一,也是溫嶺市「一個中心,五大區塊」格局中的東南區塊中心。現鎮域面積89.6平方公里,人口10.06萬人,轄62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96.16億元,財政收入124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180元。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先進單位、全國文明村鎮建設先進鎮、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鄉鎮、省級文明鎮、省綠色小城鎮、省級衛生鎮、省教育強鎮等榮譽稱號。現為浙江省中心鎮。松門鎮是浙江的漁業重鎮,區位優勢比較明顯,東部靠海,擁有礁山港、龍門港、南港、彈塗嶴港等多座優良避風港,其中礁山港是我市唯一的對台貿易港,龍門港是天然的深水良港。海洋捕撈、海水養殖業較為發達,擁有鋼質漁輪390隻,淺海灘塗養殖面積達到3.4萬畝。松門白鯗、蝦仁、泥蟶、墨魚干聞名遐邇,暢銷中外,素有中國「白鯗之鄉」、「泥蟶之鄉」之稱。工業經濟基本形成了以船舶修造、水產品加工、機械流水線製造、塑膠化工、建材等行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建有4個工業園區,其中松寨村是全國最大的船舶修造村,已建造多艘1萬噸級以上的集裝箱貨輪,創全國鄉鎮之最。浙江松門水產品交易市場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水產品交易市場,年交易額達28.3億元。松門鎮是「民主懇談」的發源地,並在溫嶺市率先推行了「黨代表常任制」,「先鋒論壇」被譽為黨內的「民主懇談」。
箬橫鎮
箬橫鎮隸屬於溫嶺市,是溫嶺市的五大區塊之一,系由原箬橫、高龍、東浦、貫庄、山前五個鄉鎮撤並而成,區域面積107.93平方公里,佔全市的1/9,有耕地面積89086畝,其中規劃區面積1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6平方公里,轄125個村居;人口14.4萬,佔全市的1/9。以耕地面積論,有溫嶺糧倉之稱;以人口數和村居數論,有溫嶺第一鎮之稱;以小城鎮建設論,系浙江省現代示範鎮、省綠色小城鎮、省衛生鎮;以教育論,系省教育強鎮。現為浙江省中心鎮。箬橫既是溫嶺市的農業重鎮,也是溫嶺東部的經濟中心。改革開放20年來,勤勞聰慧的箬橫人民在黨和政府的帶下,自加壓力、負重拼搏、勵精圖治、開拓進取,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逐步形成了以玉麟西瓜、西蘭花、紫菜、大棚蔬菜等為主體的效益農業發展模式;以草編、汽摩配件、糖果、石雕等為支柱產業的工業經濟體系;交通、電力、通訊、衛生、教育等各項社會事業亦正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2002年全鎮農業總產值48.08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68億元,財政收入55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375元。
新河鎮
新河鎮屬省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溫嶺市東北部,轄86個村6個居,12萬人口,行政區域面積71.4平方公里,是溫嶺五大區塊之一,也是溫嶺「金十字」城市框架重要組成部分。新河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是南宋愛國詩人戴復古的故鄉,境內有「最具特色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長嶼硐天,國家級文保單位閘橋群,浙江最大鋼鐵物流基地下張鋼鐵市場,「鄉村名校」、省一級重點中學——新河中學,台州市南方腫瘤治療中心——溫嶺市第二人民醫院。有1670多年歷史的古剎崇國講寺以及金清大橋、戚公祠、文筆塔、烽堠遺址、錦雞山摩崖、張元勛故居等多處名勝古跡。新河鎮先後被授予「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省文明鎮、省「東海明珠工程」先進鎮、省教育強鎮、省體育強鎮、省衛生鎮、省綠色小城鎮、省科普示範鎮等榮譽稱號。現為浙江省中心鎮。200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突破118億元,財政收入超過1.3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950元,列全國千強鎮第549位。
石塘鎮
石塘鎮地處浙江東南,由原石塘、箬山、釣浜三鎮合並而成,區域面積28.4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5km,常住人口7.2萬,轄60個行政村,其中純漁業村56個。2001年列全省最發達100個鄉(鎮)第52名。先後獲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鎮、浙江省教育強鎮、體育強鎮、旅遊強鎮等稱號。2006年全國千強鎮排名778位。 2007年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54.16億元,其中工業產值35.96億元,增長24%;財政收入5180萬元,增長30%;社會固定資產投入6.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250元。 擁有各類船隻2000多艘,擁有國家一級群眾性漁港——石塘漁港,並建有釣浜漁港,常年水產品總量30萬噸,建有台州市第一家漁業協會,首批會員達162家生產單位,為浙江省漁業重鎮、全國著名漁業鄉鎮。全鎮擁有大小企業167家,水產企業107家,規模上企業50家,規模上企業2007年總產值規模企業產值15.6億元。境內有成交額超億元市場3家,其中車關水產市場年交易額4.5億。
濱海鎮
濱海鎮位於溫嶺市東北部,地域面積58平方公里,轄60個村居,7.3萬人,是溫嶺市東部沿海產業集聚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濱海鎮交通區位優勢顯著,東部疏港公路75省道、石松一級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台州新機場規劃輕軌等多條高等級通道貫穿該鎮,將成為台州乃至浙江東部的交通樞紐。近幾年來,濱海鎮先後獲得了中國大棚葡萄之鄉、中國三大鄉鎮造船基地之一、中國建築之鄉重鎮等稱號,創建了省教育強鎮、省體育強鎮、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強鎮、省級生態鎮、省級科普示範鎮,被命名為「省東海文化明珠」。2007年濱海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1億元,財政總收入8479萬元,增幅列全市前茅。濱海鎮黨委、政府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規模企業發展勢頭強勁,華太建設集團位列台州市建築業十強企業第四,利歐股份和明華工貿躋身全市企業前十強,其中利歐股份為溫嶺首家民營上市企業。造船基地建設不斷完善,造船業發展如火如荼,產值居全市第二。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全鎮已形成葡萄、蜜梨、西瓜、青蟹、海沙蠶、蟶苗等六大優質特色農產品基地,培育了「濱珠」葡萄、「喜梢」蜜梨等一批知名農業品牌。
溫嶠鎮
溫嶠鎮位於溫嶺市西南部,東鄰太平西瀕樂清,一面靠海三面環山,鎮域78.8平方公里,轄45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常住人口6.2萬。溫嶠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鎮,始建於晉代,唐時稱海嶠,北宋時稱嶠嶺鎮,元明清時稱溫嶺街,1930年改稱溫嶺鎮,1951年改名溫嶠鎮。歷史上,溫嶠有一條水陸貫通的古道,史稱「溫嶠嶺」,溫嶺市市名也源於此。 境內山明水秀,氣候怡人,擁有中國第一的江廈潮汐電站、省級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溫嶺街、古樹名目繁多的江廈省級森林公園、始建於唐咸通年間(865年)的明因講寺、樓旗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犁石斧、琛山出土的西周青銅器蟠龍大盤等諸多歷史見證,皆體現出溫嶠深厚的文化韻味。2007年新增500萬以上規模企業19家,其中超億元企業1家,全鎮規模企業總數達到61家,實現產值18.98億元。工業集聚點快速推進,江廈工業集聚點建設進展順利,6家企業投入生產,青嶼工業集聚點有5家企業入園,南北並進的工業格局初步形成。區域特色產業形勢喜人,全鎮現有工量刃具生產企業300多家,產品質量日益提升。
城南鎮
位於溫嶺市南部,東瀕隘頑灣,南接玉環縣,鎮域面積109.29平方公里,轄76個行政村,人口7.5萬。 城南交通便利,76省道、吳坑縣道貫穿境內,澤太一級公路復線(城南段)已建成通車,76省道復線和台州沿海大通道(城南段)正在規劃建設中。城南山清水秀,寒坑龍潭風景宜人,引得八方遊人紛至沓來。城南物產豐盛且富有特色,是「中華名果」——溫嶺高橙的主產地,高橙種植面積5000多畝,被譽為 「中國高橙之鄉」。鋸緣青蟹、玫瑰露水蜜桃等一批名優特色品種遠近聞名,行銷各地。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效益農業。通過近幾年的努力,該鎮已初步形成糧食、水果、瓜菜、畜禽、水產和花卉六大農業產業鏈。新建橫山殿嘴頭塘1500畝水產養殖園區,通過省級無公害養殖基地驗收。全鎮海淡水養殖面積達8800多畝。「明聖」牌溫嶺高橙、「明聖」牌玫瑰露水蜜桃和鋸緣青蟹育苗技術先後榮獲浙江省農業博覽會金獎。擁有「龍王」牌水產品、「明聖」牌高橙、「綠屋果蔬」3個農業特色品牌,溫嶺高橙和城南烏雞2個產銷合作社。
石橋頭鎮
石橋頭鎮位於溫嶺市東南部,離市中心9公里,省道林石線穿境而過,交通便捷,全鎮區域面積27.05平方公里,轄27個行政村,352個村民小組,人口28043人,9961戶。全鎮共有耕地14852畝,其中水田12130畝,旱地2722畝,標准農田8721.2畝,擁有高標准海塘2050米。 石橋頭鎮以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為主攻方向,農業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建成萬頭養豬場、3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800畝葡萄基地等10大優質高效農業示範基地,形成蔬菜、葡萄、西瓜、紅薯面、肉豬、家禽六大農業主導產業,07年新發展了3家農業專業合作社:聯農無花果專業合作社、下洞橋楊梅專業合作社和石橋水果專業合作社,新注冊了「綠沙」牌野鴨蛋、「銘健」牌無花果、「紅漫山」牌楊梅3個農產品商標。農業逐步走上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之路。 工業上已基本形成鑄造、機械、化工、建材四大支柱產業,市中發精密鋼件有限公司產值上億。下宅吳、咸田、土坦三大工業集聚點集聚效應逐步顯現。2007年實現工業產值7.48億,其中規模工業產值4.69億,佔62.70%。 風俗主要有每年的元宵節花燈遊行踩街活動,請出河嶴廟(楊府廟)的佛像,由4人抬矯出遊,每家每戶放煙花迎接慶祝。
塢根鎮
塢根鎮位於浙東南樂清灣畔,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二師的誕生地,被譽為中國東部的「延安」。三面環山、一面瀕海,生態環境得天獨厚,是一座風光旖旎、文化底蘊深 海邊沿岸厚的綠色海濱山城。塢根與國家沿海高速公路,104國道、省道短距離銜接,距離35公里的民航機場開通了廣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十多條航班,距離50公里的海門港有開往香港、日本等地的定期航線,東海岸的礁山港是國家批準的對台貿易港口。區域面積34.32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總人口2.53萬。境內海岸線全長10公里,擁有溫嶺第一的深水良港和世界第三、中國第一的江廈潮汐能發電站。享有「溫嶺草雞之鄉」、「鱸魚之鄉」、「海上大牧場」等眾多美譽。2007年是全鎮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工農業總產值為7.1億元,比上年增長18.3%,財政收入645.3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8.3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4.6%、28.5%,農民人均純收入6085元,比上年增長13.1%。 2007年塢根鎮新創浙江省品牌農產品、台州市名牌產品各1個,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項目14個,申報有機食品2個,8家農業企業的產品通過綠色食品無公害產品環境檢測,完成350多畝高橙基地建設。開展七一環庫塘維修、西里村溪塘整治。第三產業發展凸現新態勢。市十大回歸工程之一的生態休閑農庄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以八一塘頭「小海鮮」為代表的塢根特色餐飲業發展迅速。
廉二祗獻絡藁古僉姚數哉澩戊靳靚晶春陽嗇彭選
Ⅵ 章魚娛樂的章魚幣有什麼作用
章魚幣的作用
①游戲代幣:游戲場景中可以打各種虛擬貨幣。
②股權屬性:章魚幣持有者將會成為寫在區塊鏈上的股東。
③增值屬性:章魚幣可以享受平台發展所帶來的升值空間。
④流通屬性:用戶可以選擇游戲場景打魚捕獲比特幣,或實時價格向公司轉讓,或者相互自由流通。
超越小蜜桃模式,章魚娛樂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Ⅶ 浙江奉化是不是很窮啊
奉化GDP是南三縣區最低,但百姓生活奉化最富有,生活過得最浪漫。
Ⅷ 台州臨海 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
台灣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地處東經119°18′03〃至124°34′30〃,北緯20°45′25〃至25°56′30〃之間。面積3.6萬平方公里,包括台灣島(面積3.58萬平方公里)、澎湖列島、綠島、釣魚島、蘭嶼、彭佳嶼、赤尾嶼。
在行政區劃上,台灣省全省原本共轄基隆、新竹、台中、嘉義、台南5個省轄市,台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花蓮、澎湖16個縣。後來台灣當局於1967年將台北市定為「行政院院轄市」。之後,在1979年又將高雄設為行政院院轄市。此外,還設有所謂「福建省政府」,轄金門、連江(馬祖)2個縣。
地理人文
位置
台灣海峽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里,寬約70至221海里,平均寬度約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它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
由於台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不光中國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隻從這里通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隻也從這里通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隻一般也經過這里。
人口
據台灣有關方面統計,截止1998年8月,台灣省人口為2181萬多人,加金門、馬祖人口,總數為2186萬多人;人口年增長率約為7.31%。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東部人口僅佔全部人口的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為568.83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台北市的人口密度已達每平方公里1萬人。
台灣居民中,漢族約占總人口的98%;少數民族佔2%,約38萬人。根據語言、風俗的不同,台灣少數民族分為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曹、雅美和賽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地貌特徵
台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佔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台灣山系與台灣島的東北——西南走向平行,豎卧於台灣島中部偏東位置,形成本島東部多山脈、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徵。台灣島有五大山脈、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別是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台東山脈,宜蘭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和台東縱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脈縱貫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國東部最高峰。台灣島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火山帶上,地殼不穩,是一個多震的地區。
氣候類型
台灣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風和暴雨。由於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島中部,台灣北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高山除外)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自然資源
台灣雖然自產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氣,金屬礦產也較少,金、銀、銅、鐵等主要儲藏於北部火山岩地區及中央山脈,但是台灣卻有豐富的水力、森林、漁業資源。
淡水資源
充沛的雨量給島上的河流發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獨流入海的大小河川達608條,且水勢湍急,多瀑布,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其中長度超過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濁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烏溪(116.8公里)。
耕地資源
台灣農耕面積約占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盛產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質好,產量高;主要經濟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種超過90種,栽種面積僅次於稻穀。台灣素有「水果王國」美稱,水果種類繁多。花卉產值也相當可觀。
森林資源
台灣森林面積約佔全境面積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義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區,木材儲量多達3.26億立方米,樹木種類近4000種,其中尤以台灣杉、紅檜、樟、楠等名貴木材聞名於世,樟樹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腦和樟油產量約佔世界總量的70%。
漁業資源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達1600公里,因地處寒暖流交界,漁業資源豐富。東部沿海岸峻水深,漁期終年不絕;西部海底為大陸架的延伸,較為平坦,底棲魚和貝類豐富,近海漁業、養殖業都比較發達。遠洋漁業也較發達。
Ⅸ 本人20歲左右能到投資小蜜桃區塊鏈嗎投資小蜜桃區塊鏈很賺錢嗎
當然可以啦,我也在做,這個現在好火哦,你也可以試著坐下
Ⅹ 脈動有幾種口味
我喜歡重口味的。順便問一句,你是妹子么?是的話我可以詳細給你介紹下「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