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證券區塊鏈
㈠ 發出一筆比特幣,一直0確認,可以給錢加速確認嗎
區塊鏈2.0就是把人類的統一語言、經濟行為、社會制度乃至生命都寫就為一個基礎軟體協議。統一語將人類各民族自然語言統一為一種低熵值的表達形式並提供了它與計算機語言的介面;人類經濟行為、社會制度體系和生命再生機制統稱為時間貨幣系統。區塊鏈2.0既是集成了統一語和時間貨幣的分布式人工智慧操作系統。 1.1 國內資本市場區塊鏈發展現狀 ?國內的區塊鏈的應用探索還處於早期研究階段,整體上至少落後於國外1-2年。國內先後涌現了多家巨頭公司開始布局區塊鏈項目,阿里金融雲也透露或提供基於區塊鏈的雲服務平台。雖然全球十大區塊鏈投資機構中中國佔了三席:國內IDG資本、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和數貝投資,但是國內的區塊鏈創業項目基本還處於研究設想、小范圍試驗階段,少有成型的商業模式。隨著中國央行官網表態,稱發行數字貨幣是其戰略目標,相信未來國內的資本也將加速投入這一市場。 ? 2015年開始國內各地紛紛成立研究聯盟,共同推動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並努力建立本土標准,像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中國區塊鏈研究聯盟、深圳區塊鏈研究院。而國內區塊鏈技術的實踐項目比較有名的兩個是井通科技打造的電子資產互通平台和小蟻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資產數字化系統。在證券機構方面,上海證券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都已有研究人員對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進行了研究,而深圳證券交易所則進一步設立了區塊鏈技術研究項目,評估區塊鏈對證券市場影響。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平安證券、興業證券、川財證券、嘉實基金、銀華基金、匯添富基金等券商基金公司也對區塊鏈進行了專題研究,並發表多篇投研報告。 ? 1.2 國內資本市場區塊鏈應用設想 ? 1.2.1 發展模式設想 雖然區塊鏈被譽為會「徹底改變整個資本市場的基礎設施系統」,但筆者認為,區塊鏈技術將不會引發金融脫媒,亦即金融去中心化,證券交易所和登記結算機構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為了保持投資者對在證券交易和結算的信任,中心化的交易記錄仍然是需要維持的。實際上兩者的結合可能會變得更有效率。一方面,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各有優劣,未來世界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疊加體。去中心化本質也是多中心化,各個節點高度自治,節點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例如,在比特幣分布式網路中,為了聚集「挖礦」能力,形成了多個中心化的「礦池」。另一方面,區塊鏈本身有各種限制需要不斷優化突破,還有監管和法律合規問題,以及金融設施路徑依賴問題,區塊鏈改造整個金融行業的願景在短期內難以實現。但區塊鏈技術會讓金融行業大大受益,如提升交易自動化水平,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結算效率,為交易帶來更大透明度以及安全性。 ? 因此,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和發展階段,國內資本市場可能採用模式的是:在初級階段,機構內部採用私有鏈來改造升級現有系統;技術成熟後,推廣到行業應用,形成聯盟鏈;而公有鏈由於效率低、監管難則難以被用於行業應用。如表1所示,三種鏈各有應用場景,優勢各有不同。三種鏈共同點包括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但是去中心化程度不同,最大的區別在於共識機制和信任的建立。當然,區塊鏈應用的演進方式可能會像其他新技術應用一樣,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先從周邊輔助應用、小額低頻交易應用逐步成熟,再滲透到金融核心應用、高頻率大規模的交易應用。 1.3 發展路徑設想 ? 階段一:內部私有鏈模式 ? ?第一個階段就是主要的金融機構探索使用區塊鏈技術,來升級、重新改造現有平台。通過類似區塊鏈網路(私有區塊鏈),公司內部機器充當分布式總賬中的「節點和簿記員」,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進行修改,移除人工操作程序,改善現有業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風險。 雖然當前金融機構都在探索「互聯網+」戰略,但是大部分實踐都只是在應用層面,在非常淺的層次上進行互聯網化。區塊鏈技術將重構傳統金融業現有的基礎架構,改造提升現有金融體系最核心的生產系統,實現真正的「互聯網+」。 ? 首先,區塊鏈是建立在TCP/IP通信協議和分布式網路基礎上,那麼傳統機構基於「IOE」的中心化、集中式架構需變革為分布式集群模式。這也符合信息系統國產化的戰略。 ? 其次,從資料庫的層面,區塊鏈和現有金融體系金融機構的資料庫相比,具有很大的潛力和價值。當前機構內部系統繁多,數據標准、數據格式不統一,存在信息分散的「孤島」,數據流轉效率低,信息處理時間長成本高。而區塊鏈這個資料庫,可以實現公司一本總賬,完整、公開、透明、安全。這也契合國家大數據發展和信息安全戰略。 ? 最後,在應用層,可以實現基於區塊鏈的登記、發行、交易、清算、交收等金融基礎系統,進而實現基於區塊鏈的可編程金融、智能合約。由此,區塊鏈重構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基礎架構和核心系統。 階段二:行業聯盟鏈模式 ? 第一階段之後,區塊鏈應用將會由主要機構主導,逐步推廣至證券行業應用,形成聯盟鏈,多中心,交易所和登記結算機構為超級節點,負責協調和組織各個節點的運營。 在聯盟鏈上,更容易進行控制許可權的設定,系統具有更高的可擴展性。可以採用股份證明(POS,Proof of Stake)和股份授權證明(DPOS, Delegate Proof of Stake)的共識機制,基於行業協定的所有權作為決定記賬權的因素。在這種機制下,區塊鏈上交易的確認很迅速,交易吞吐量也滿足現有的證券交易規模。由行業機構共同運行、維護區塊鏈,交易所作為領導機構同時提供撮合業務,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決定聯盟鏈中的記賬權分配,協同主要券商提供實時登記、結算業務。多個機構共同運行和檢驗,可以防止欺詐和人為操作。節點遭受故障或者攻擊的概率也非常低。由此,中國證券市場格局將完全改變,所有資產清晰、可查,同時,所有交易公開、透明,所有交易結算實時、低風險。 ? 1.4 如何推進區塊鏈應用 ?盡管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前景光明,但是要出現工業級的區塊鏈應用任重道遠。除了前文提到的區塊鏈自身的延展性和延遲問題、監管與法律合規問題,以及現有金融體系路徑依賴問題,目前金融機構的變革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一方面,在傳統金融機構理念中,安全、穩定重於泰山,變革金融系統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另一方面,當前頻繁的金融創新和合規監管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預算,單個金融機構很難投入資源到新興的技術上。 ? 1.5 權威機構引領行業變革 新技術應用按照商業邏輯的角度,應該先打動最具有公信力的中央權威機構,並且在得到其幫助和領導下,在其管轄的行業里應用。例如,資本市場的區塊鏈應用需要央行、證監會、交易所、登記結算機構的推動。而且金融機構的根本基礎就是實現以中央銀行貨幣形式的最終結算,所以央行最近表態要發展數字貨幣,對於金融資本市場發展區塊鏈具有極大積極作用。唯有這樣,區塊鏈的治理標准、技術、思想才可以得到實施。有了有公信力的權威機構的指導,然後迅速發動行業機構全面參與,組織聯盟,先從思想上達成共識機制,然後形成「憲法」和執行條例,使資本市場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和風險。 ? 1.6 行業合作制定統一標准 區塊鏈行業轉向更深層次的應用,技術標準的制定是重中之重。如果各機構在不同的標准上不斷建立新的「孤島式」的解決方案,將導致產生無數基於不同標準的、經過重大妥協的、復雜的、封閉解決方案。建立技術標准之後,金融公司關於區塊鏈的操作性更強。如果沒有行業標准,金融機構之間也無法實現交互操作。而且,為了搶占話語權,國內的標准研究需同步推進。 ? 同時,技術的價值在於共享,不可能獨自開展試驗,需要與志同道合的企業社區進行合作。區塊鏈技術的真正價值在於形成一個生態系統。雖然區塊鏈的發展路線圖已經開始初具規模,但仍然有大量的測試、學習以及收集反饋的工作需要做,了解該技術可能對操作流程和程序產生怎樣的影響,以及它如何適應監管環境。這就需要整個證券行業通力合作,而且還需要與其他公司合作,包括R3銀行聯盟、初創公司和電信公司等。國內的區塊鏈產業聯盟就是好的開始。 ? 1.7 培育區塊鏈與金融復合人才 區塊鏈發展面臨的挑戰,除了傳統機構體制、缺乏行業經驗和標准,人才缺乏也是極大阻礙因素。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和分析、商業應用原型開發、結合商業生態持續完善,都需要大量人才的實踐。而區塊鏈作為新興技術,該行業缺乏大量理解區塊鏈和資本市場的人才。因此,建議證券行業大力培養這兩個領域的人才,讓區塊鏈技術在資本市場的運作下成為現實。 2016年應該關注什麼? 布比區塊鏈專注於區塊鏈技術和產品的創新,已擁有多項核心技術,開發了自有的區塊鏈服務平台。以去中心化信任為核心,致力於打造開放式價值流通網路,讓數字資產都自由流動起來。布比要做的是一項新的技術和產品——實現真正的價值流通,使得互聯網到達一個新的高度。如果有了這個技術的應用,在轉移資產的時候就可以沒有中心機構了,可以實現我們之間資產的直接轉移。將來如果網路本身可以結賬,我們就可以直接轉移了,就不需要通過中間機構。 結尾 區塊鏈2.0代表著這種技術又向著更廣泛的應用前進了一步,而對於區塊鏈仍然半信半疑的人,或許是由於我的描述太拙劣。但也許這也是我們與生俱來對變革的抵制?畢竟,引用名言:「我們必須用敬意去審視人類無限抵禦有用知識的心靈。」
㈡ 如何將傳統ioe模式轉換為分布式
這幾年只是處於Oracle資料庫產品發布的空檔期,而現在Oracle 12.2版本,攜著重要的創新特性而來,Oracle馬上將要裝配齊全,從集中式存儲,到Sharding的分布式架構,從IOE模式,到去IE的分布式存儲架構,從內存資料庫到列式存儲壓縮,從關系型模式到BigData SQL,Oracle這將是最重要的產品發布,洞悉資料庫核心,盡在Andrew的揭秘主題。
㈢ 區塊鏈概念股有哪些區塊鏈技術上市公司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新型應用模式,它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目前在A股市場上與區塊鏈概念關聯的股票共有35隻,其中6家區塊鏈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29家區塊鏈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根據區塊鏈相關性顯示,區塊鏈概念股的龍頭股最有可能從 新晨科技、魯億通、四方精創 中誕生 。
新晨科技:2016年9月29日公司在互動表示,公司現在有在做區塊鏈技術方面的研發。
魯億通:公司擬24.57元/股定增股票6796.91萬股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16.70億元,用於支付本次交易現金對價,建設區塊鏈ASIC晶元產業化項目,人工智慧ASIC晶元研發中心,晶元產品營銷及服務網路等。
四方精創:2016年5月31日,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深圳)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成員大會在深圳五洲賓館正式召開,公司為大會發起成員之一。
㈣ 滬指刷新21個月新高是真的嗎
10月9日消息,今天是國慶節後的A股首個交易日,截至收盤,滬指收報3374.38點,漲0.76%,成交額2274億。深成指收報11264.27點,漲1.60%,成交額3109億。創業板收報1889.84點,漲1.22%,成交額874億。從盤面上看,汽車整車、國產軟體、家用電器、車聯網、區塊鏈等板塊漲幅居前;在線旅遊、造紙、煤炭、酒店及餐飲等板塊跌幅居前。滬股通凈流入47億,深股通凈流入29億。
華泰首席策略戴康認為,十月份A股市場整體判斷仍然是震盪格局,整體市場的結構性機會仍然集中在盈利確定性復甦的領域。戴康建議十月份關注三季報行情,尤其是關注金融及製造業領域上遊行業的表現。
㈤ 虛擬貨幣、數字貨幣、加密貨幣、代幣、通證有什麼區別
一、定義不同:
1.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為指非真實的貨幣。
2.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為電子貨幣形式的替代貨幣。數字金幣和密碼貨幣都屬於數字貨幣(DIGICCY)。
3.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為一種使用密碼學原理來確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單位創造的交易媒介。
4.代幣(通證):
一種形狀及尺寸類似貨幣,但限制使用范圍、不具通貨效力的物品,其通證則為代幣英文Token的諧音。
二、特點不同:
1.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不是一般等價物,而是價值相對性的表現形式,或者說是表現符號;也可以說,虛擬貨幣是個性化貨幣。在另一種說法中,也可稱為信息貨幣。
2.數字貨幣:
是一種不受管制的、數字化的貨幣,通常由開發者發行和管理,被特定虛擬社區的成員所接受和使用。
3.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基於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 ,與依賴中心化監管體系的銀行金融系統相對。
4.代幣(通證):
通常需要以金錢換取,用在商店、游樂場、大眾運輸工具等地方,做為憑證以使用服務、換取物品等。
(5)興業證券區塊鏈擴展閱讀
現階段數字貨幣更像一種投資產品,因為缺乏強有力的擔保機構維護其價格的穩定,其作為價值尺度的作用還未顯現,無法充當支付手段。數字貨幣作為投資產品,其發展離不開交易平台、運營公司和投資。
數字貨幣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其所依託的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去中心化,可以用於數字貨幣以外的其他領域,這也是比特幣受到熱捧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如果數字貨幣被作為一種貨幣受到公眾的廣泛使用,則會對貨幣政策有效性、金融基礎設施、金融市場、金融穩定等方面產生巨大影響。
㈥ 所謂「區塊鏈」是什麼
可以說,2020年是產業區塊鏈元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積極布局區塊鏈的企業數量呈指數級增長。然而,區塊鏈還處在一個很早期的發展階段,區塊鏈應用落地仍需要不斷探索。
近十多年,區塊鏈技術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相比誕生之初,區塊鏈行業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前幾年的區塊鏈市場更像是2000年之前的互聯網,2000年之前的互聯網經歷了躁動期,也遇到過起起伏伏,然後大浪淘沙,真正有實力的企業才發展起來。
在參加Cointelegraph中文的活動時,Avalanche亞洲生態合夥人Wilson表示:「在2018年的時候,區塊鏈生態和現在完全不一樣,那個時候更多是概念式的。去年開始,區塊鏈行業發生了很大的差異。越來越多靠譜的項目誕生。」
的確,除了最初局限於在數字貨幣領域應用,如今區塊鏈技術已經逐漸成為不同傳統行業的基礎設施。經過十多年的探索與研發,區塊鏈也已經發現了更多能夠凸顯其價值的應用場景。
增長之勢不減,但仍未實現大規模應用
可以說,2020年是產業區塊鏈元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積極布局區塊鏈的企業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大背景下,區塊鏈技術也展現出其巨大的待開發潛力。
在過去的一年,全球區塊鏈企業繼續呈增長趨勢,但是速度有所減緩。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區塊鏈白皮書(2020年)》數據顯示,截止至2020年9月,全球共有3709家區塊鏈企業,並主要分布在美國和中國,其中美國佔27%,中國佔24%。
顯而易見,隨著全球各個國家不斷出台向好的區塊鏈政策,推動區塊鏈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區塊鏈行業泡沫出凈,行業也回歸至理性。越來越多的企業跑步入場,積極利用區塊鏈技術拓展業務。
即使目前區塊鏈相關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區塊鏈還處在一個很早期的發展階段。從最底層的協議層來說,離成熟和完整的狀態還很早。中間件層可能離成熟也非常遠,而中間件層可能是未來區塊鏈與真實的世界和實體經濟結合所需要的很重要的基礎設施。
當這些東西都已經逐漸走向標准化成熟的時候,我們才會迎來一個區塊鏈走向主流和大爆發的階段。
對於整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狀況,Helium中國Managing Director高原指出:「現在各種區塊鏈應用的用戶體驗還不是很好,中間件的發展和用戶端的成熟,是實現大規模應用的關鍵點。最終區塊鏈能夠落地、能夠成為實體經濟的一部分,需要監管層面上的成熟和清晰的狀態。」
然而,區塊鏈應用落地仍需要不斷探索。如果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的性能不提高,未來的商業化大規模應用是很難實現的。那麼,大量區塊鏈應用沒有成功落地的原因是什麼呢?Polygon中國區負責人Charlie Hu認為:
一是對開發者不夠友好;
二是擴容性能有限;
三是缺乏互操作性,其核心邏輯就是未來區塊鏈世界不是只有一條鏈,是多鏈共存的。基於不同的商業應用有不同的鏈存在,跨鏈互操作性是很重要的。
為什麼互操作性對於不同區塊鏈至關重要?
區塊鏈的「互操性」,是指不同的區塊鏈網路之間能夠輕易實現相互通信,共享信息。互操作主要指應用層互操作、鏈間互操作、鏈下數據互操作。
IOHK首席執行官和Cardano創始人Charles Hoskinson在接受福布斯采訪時稱,區塊鏈的互操作性將帶來從一個系統到另一個系統的輕松遷移。
在區塊鏈行業中,一個能夠滿足用戶需求、並且運轉高效的區塊鏈是必需品,其地位舉重若輕。雖然以太坊創新的創造出智能合約技術,並構建了包含各式應用的超級生態系統,但它遠遠未能滿足商業需求,至少在以太坊2.0完全推出之前是這樣。
為什麼區塊鏈的互操性如此重要?隨著區塊鏈技術自身的不斷擴張以及在不同行業的應用拓展,不同鏈之間的難以互操作、不同應用之間的難以對接、鏈上鏈下的難以可信交互,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區塊鏈的大規模應用。
不同的區塊鏈之間的場景需求可能有所不同,而在這些不同需求下就需要產生大量交互。針對互操作性,Edge & Node 亞洲商務戰略負責人Iris表示:「如果鏈和鏈之間是孤島,就沒有辦法交互,這樣就會大大地影響應用。互操作性跨鏈是有不同層面的,從資產到數據,再到更底層的共識。很多項目已經實現了資產跨鏈,下一步比較難的就是數據跨鏈。」
只實現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是遠遠不夠的。在雷兔科技創始人知縣看來,互操作性不應局限於區塊鏈生態內部,只有打通區塊鏈與互聯網之間的互操作性,才能實現用戶基數的最大化。
跨鏈技術是實現互操作性的關鍵。目前,跨鏈技術包括公證人機制、側鏈/中繼鏈、哈希時間鎖定和分布式私鑰控制等。
針對交互過程中的數據可信、安全問題,O3Labs 產品VP Tim認為,不同鏈的互操作性可能會有一些挑戰。他補充道:
第一,用戶體驗。產品做出來要面向更多的用戶,不管在企業中、機構中還是消費者,都會考慮到用戶體驗問題。即使在技術方面可以實現,但是也要在體驗方面能夠實現。
第二,安全性。不同鏈上會需要調一些鏈下的數據。不同鏈的方式不一樣,保證數據的准確很重要。因為這會變成一個基礎,如果未來在這個鏈上有很多應用的話,這些數據的准確性和速度等等就必須要很一致。
與傳統互聯網中注重隱私保護一樣,不同鏈之間以及鏈上鏈下交互過程中也要注重隱私保護問題。每一次交互都應避免交互過程中的隱私泄露。Suterusu CTO林煌對此表示,目前,跨鏈方面項目太多,可以看到有很多這方面的產品。然而,考慮支持多鏈的隱私保護的產品是比較少的,Suterusu現在已經做了很多隱私保護方面的工作,接下來會部署在一些鏈上。
區塊鏈的未來——多鏈並存
區塊鏈行業一直處在不斷的進化之中。除以太坊之外,還有很多抱有和以太坊一樣願景的區塊鏈涌現,比如EOS、Polkadot、Cosmos、Avalanche、Polygon等。
各個行業的發展競爭和合作是必然的,區塊鏈行業也是如此。只有競爭,才能不斷地創新。
未來,以太坊不會是「一超多強」,勢必會形成多鏈並存的局面。不同的公鏈以及不同的基礎設施會有一些差異化的競爭,最後通過跨鏈技術將這些不同鏈連接在一起。
在被問及區塊鏈的未來發展時,BSN發展聯盟常務理事兼北京紅棗科技有限公司CEO何亦凡展望:
3至5年後,特別是操作系統層越來越成熟的情況下,區塊鏈技術技術應該變成一個常規技術。如果開發者連傳統資料庫都不會使用,根本就不用工作了。3至5年後,每一個開發者應該會用區塊鏈技術搭建基本的應用。
㈦ 區塊鏈搶人大戰了嗎
區塊鏈已成為火爆的風口,雖說只盯風口往往會失去一片森林,但風口的任何一次改變都會催生新的紅利。這時,一個「變」字迅速蔓延:投資機構、對沖基金、上市公司、學界、頂尖技術人員、普通的求職者都牽涉其中。一大批新成立的投資機構湧入這場轟轟烈烈的投資盛宴中,爭搶人才也成為當下布局區塊鏈的一大關鍵。那麼,這場游戲到底誰輸誰贏?
資金跑步入場:千萬元融資已不足為奇
資金跑步進入區塊鏈市場的速度有多快?
「區塊鏈開發最受歡迎的編程語言是C++和Go,而精通密碼學和分布式計算的人才對於區塊鏈開發也有先天優勢。」丁松稱,「我沒有學過區塊鏈專業,但自己在這方面研究學習了很久。」對於新進入的區塊鏈培訓機構,丁松透露該公司給出的薪酬也十分「特別」:除了一筆不多的固定工資,每個月以0.1到0.35個比特幣作為浮動獎金。招聘時,「炒過幣」更成為加分項。
「拿比特幣當工資,說白了就是連薪酬也充滿不確定性,就像這個行業一樣。我是覺得自己還年輕可以賭一把,但前景我自己也看不太清楚。」在丁松看來,一個新事物的火爆自然會夾雜著不理性的泡沫,然而最終能夠存留下來的必定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如果盲目投入的勝算能有幾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