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數據科技區塊鏈
❶ 請問「黑匣子」記錄什麼內容的呢
黑匣子一般由一到兩個從發動機引擎獲取能源的動力發生器驅動。一個是28伏特的直流電源,另一個是115伏特、400赫茲的交流電源。L-3通訊公司的工程主管FrankDoran表示,這些都是標準的飛機電源配置。座艙話音記錄儀(CVR)實際上就是一個無線電通話記錄器,可以記錄飛機上的各種通話。這一儀器上的4條音軌分別記錄飛行員與地面指揮機構的通話,正、副駕駛員之間的對話,機長、空中小姐對乘客的講話.威脅、爆炸、發動機聲音異常,以及駕駛艙內各種聲音。黑匣子能夠向調查者提供飛機出事故前各系統的運轉情況。因為空難發生在短暫的瞬間,有時飛行員和全部乘務員同時遇難,調查事故的原因會有很大困難,座艙語言記錄儀能幫助人們根據機上人員的各種對話分析事故原因,以便對事故作出正確的結論。
❷ 黑匣子工作的的原理
飛機上的「黑匣子」的工作原理
空難最近成為全世界的傳染病,很多國家和地區相繼發生了飛機失事的悲劇。人們在關注營救生還者和打撈遇難者屍體的同時,還關注著一種儀器——黑匣子,因為黑匣子能告訴我們飛機為什麼失事。
被當作飛機飛行狀況「見證人」的黑匣子,其實並非是黑的,而是常呈橙紅色。因為它能幫助破解飛行事故(尤其是飛機在失事瞬間和失事前一段時間的飛行狀況)的秘密,因此叫「黑匣子」。
黑匣子外殼堅實,為長方體,約等於四、五塊磚頭壘在一起一般大。內部凈是些電氣器件,實質上是一台收發信機。在飛機飛行過程中,它能將機內感測器所收集到的各種信息及時接收下來,並自動轉換成相應的數字信號連續進行記錄;當飛機失事時,依靠黑匣子的緊急定位發射機自動向四面八方發射出特定頻率(例如37. 5千赫),類似心跳般有規律的無線電信號,「宣告」自己所處的方位,以便搜尋者溯波尋找。1974年,一架波音707墜入水深3,000多米的海底,就是靠這種無線電定位信號找到黑匣子的。因為匣內電池容量有限,定位發信機通常只能連續工作個把月。如果打撈不及時,黑匣子就會銷聲匿跡。
每架飛機上,黑匣子通常有兩個,它們的學名分別叫「飛行數據記錄儀」和「機艙話音記錄器」。前者主要記錄飛機的各種飛行數據,包括飛行姿態、飛行軌跡(航跡)、飛行速度、加速度、經緯度、航向以及作用在飛機上的各種外力,如阻力、升力、推力等,共約200多種數據,可保留20多小時的飛行參數。超過這個時間,數據記錄儀就自動吐故納新,舊數據被新數據覆蓋。機艙話音記錄器主要記錄機組人員和地面人員的通話、機組人員之間的對話以及駕駛艙內出現的各種音響(包括飛機發動機的運轉聲音)等。它的工作原理類似普通磁帶錄音機,磁帶周而復始運行不停地洗舊錄新,總是錄留下最後半小時的各種聲音。一次飛行通常要經歷8個階段(起飛、初始爬升、爬升、巡航、下降、開始進場、最後進場、著陸),每一階段的情況,都瞄不過黑匣子的「耳朵」。
http://www.freew.cn/shbk_200604091023102315.htm
❸ 為什麼讀取黑匣子數據要那麼久
先把黑匣子打開然後
讀上面的阿拉伯數字
然後提取到紙上
最後一步
最關鍵
把阿拉伯數字從紙上轉換到電腦里
看你要什麼格式的
可以是你能想到的任何格式!
❹ 黑匣子有哪些功能
黑匣子的功能是基於飛行事故調查的用途,事故發生後通過找回黑匣子,對數據解碼分析,可以判定事故真正原因,避免同類事故再次發生;同時,也可以通過日常分析黑匣子的數據,糾正飛行員不良駕駛習慣,預防事故發生。
此外,在飛機故障診斷與維護方面的作用,通過對黑匣子數據進行日常分析,監控、預測飛機主要部件的健康狀態,排查故障隱患,防止故障發展為事故。
(4)黑匣子數據科技區塊鏈擴展閱讀
黑匣子的保存方法:
在大多數的空難中,可以保存下來的裝置是飛行數據記錄儀和座艙聲音記錄儀的墜毀生存記錄單元(CSMU)。
電子黑匣子的CSMU使用三層材料將存儲數字信息的內存片隔離和保存起來。鋁殼,環繞內存卡有一鋁薄層。高溫絕緣體,1英寸(2.54cm)的干石英材料提供高溫保護。其保護內存片防止事故後的火災。不銹鋼外殼,高溫絕緣體安放在0.25英寸(0.64cm)厚的不銹鋼外殼中,通常用鈦合金製成。
❺ 黑匣子的後續研發
2009年6月1日,法國航空公司一架從里約熱內盧飛往巴黎的航班在大西洋上空失事,由於黑匣子沉入4000米海底,調查人員歷時兩年才打撈出黑匣子,耗費巨大。
該法航飛機安裝的黑匣子帶有水下定位信標,但由於信標作用距離僅為幾千米,墜毀時可能與黑匣子分離,一旦打撈時間超過30天,定位信號可能消失,造成黑匣子定位困難。即使定位成功,深海打撈也存在難度大、時間長、費用高,甚至無法打撈等問題。據統計,1970~2009年,大型民用航空器在公海墜毀的36起事故中有4起未找到飛機殘骸、9起未找到黑匣子,反映出水下定位信標定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除了黑匣子能夠在飛機事故後發出定位信號,民航規章要求載客19人以上的飛機必須至少裝備一台應急定位發射機(ELT,EmergencyLocatorTransmitter),其在事故後通過無線電和衛星方式發送定位信號。但如果在水面失事時倖存人員來不及攜帶和打開ELT,或ELT與殘骸一同沉入水下,其就會失去作用。據統計,飛行事故中ELT發揮了作用的僅為29%。從得到的信息看,MH370航班的多個ELT設備均還沒有發揮作用。
此外,雖然傳統黑匣子的抗墜毀性能標准在不斷提高,然而在一些嚴重事故中,黑匣子損壞的情況仍時有發生。據統計,陸地墜毀的飛機中黑匣子存活率僅為82%。
為了解決水上事故後定位打撈黑匣子困難以及陸地事故後黑匣子存活率達不到100%的難題,拋放式黑匣子應運而生。此類黑匣子可通過其墜毀感知感測器監控飛機事故時觸地或墜海瞬間的特徵參數異常變化,迅速控制其與機體拋放分離,原理與汽車在撞擊瞬間釋放安全氣囊相似。黑匣子在事故瞬間離機後,如果落在陸地,可避免機體殘骸的沖擊和火燒等破壞;如果落在海上,可避免隨機體墜入海底,其設計還可保證以預定的姿態漂浮在海面上。之後,黑匣子通過無線電和衛星自動發送定位信號。定位拋放黑匣子的過程首先是通過搜救衛星406MHz頻率初步確定搜尋范圍,然後再通過121.5MHz頻率的無線電定位儀完成定位,衛星可實現全球定位,無線電定位范圍通常為幾十到幾百千米。
由於具有以上特點,拋放式黑匣子不但便於事故後搜尋和打撈,同時可作為傳統黑匣子的備份提高數據存活率。 中國的飛機黑匣子技術雖然起步較晚,但緊跟國際民航標准,產品發展也歷經了四代。中國已經建有國家級飛機黑匣子墜毀防護性能驗證試驗室,1978年研製了中國第一台磁帶式黑匣子;1990年研製出了中國第一台採用半導體記錄介質的黑匣子;1991年取得中國第一個機載設備適航證;2000年成功研製了緊跟TSO-C124a標準的黑匣子;2012年成功研製了抗飛機高速墜毀的黑匣子,超出TSO-C124b標准要求。研發的新型拋放式黑匣子,具備水上漂浮、無線電和衛星定位功能。
中國在拋放式黑匣子領域緊跟國際發展。根據最新國際標准,已研製出相關產品,具備墜毀前拋放功能,離機後能抗一定的沖擊和火燒,具有漂浮功能,內部裝有無線電定位信標、北斗衛星定位信標,可在復雜海況下工作。特別是內置的北斗衛星定位信標,可以墜毀後立即定位,性能優於通用的國際救援衛星系統,後者有平均1小時的定位延遲時間,還可以通過短報文功能直接向地面指揮中心發送報警和定位數據,以便第一時間准確定位和搜救打撈,提高了事故救援效率,縮短了事故調查時間。該系統的北斗短報文功能也可配置為正常飛行過程中飛機關鍵信息的定期報告。 縱觀黑匣子幾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其國際標准更新和產品換代,總是在汲取每起事故調查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不斷進步的。2009年法航事故和2014年馬航事故,已經暴露出海上航空事故後應急定位功能缺失、傳統黑匣子定位和打撈技術手段不足、周期長、耗資巨大等問題。黑匣子如何滿足類似事故救援和調查的需要,成為當前行業內研究的重要課題。在2012年召開的國際民航組織會議上,飛行記錄器專家組建議在長距離跨海運營的飛機上安裝具有應急定位功能的拋放式黑匣子。相關適航標准已經頒布,國際主要民機製造商已啟動實施該項工作。
❻ 黑匣子是什麼東西
飛行記錄儀(英語:Flight Recorder;俗稱黑匣子,實為橘色)是安裝在航空器上,用於航空事故調查、維修及飛行試驗用途的設備。安裝的位置在空難時最常被完整保留下來的機尾上。
「黑匣子」是飛機專用的電子記錄設備之一。黑匣子分為:駕駛員座艙錄音器和飛行資料記錄器。前者能記錄駕駛人員從起飛後到著陸前的相互對話。
錄音磁帶能防火、防水、防震。後者可記錄飛行時的各種數據。飛行記錄儀裝在一種耐高溫、高壓、防水和耐腐蝕的黑色金屬盒子里。現代飛機的黑匣子已塗成橙色或黃色,但習慣上仍叫黑匣子。
黑匣子的外殼具有很厚的鋼板和許多層絕熱防沖擊抗壓保護材料,通常安裝在飛機尾部最安全的部位。記錄介質也從磁帶式改進成為能承受更大沖擊的靜態存儲記錄儀,類似於計算機里的存儲晶元,防止黑匣子在空難中遭到損壞。
「黑匣子」是一位墨爾本工程師在1958年發明的。1908年,美國發生了第一起軍用飛機事故。此後,隨著飛行事故不斷發生,需要有一種追憶事故發生過程原因的儀器。二戰期間,飛行記錄裝備儀器在軍用飛機上應用,後來又用到民航飛機上。
飛行記錄儀之所以被稱為「黑匣子」可追溯到1954年,當時飛機內所有的電子儀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狀都統一的黑色方盒裡。
結構與外觀
飛航記錄器雖然名為「黑匣子」,但它實際的顏色為橘紅色,以求顯目便於尋找。黑匣子的名稱由來,可追溯至1954年,在駕駛座機艙內裝設聲音記錄器的構想在該年首度提出,當時飛機內所有的電子儀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狀都統一的黑色方盒裡。
而聲音紀錄器則放在最堅固的黑色方盒中。美國民航局(之後改制為美國聯邦航空總署)在1957年規定,凡是重量超過9.09公噸以上的飛機都必須裝設這些加強保護的飛行記錄儀。8年後,航空局決定將這「黑匣子」漆成亮紅色或橘色,這樣在飛機失事的時候,外表醒目的「黑匣子」就會比較容易被找到。
到了1965年,幾乎全世界的每一家航空公司都改用橘色的飛航紀錄器,但仍沿用「黑匣子」這個名稱。除了漆成橘紅色外,有些黑匣子外殼會貼有反光條以更容易被尋獲,並寫有「FLIGHT RECORDER, DO NOT OPEN」(飛行記錄儀,請勿開啟)。
其外部的材質為鈦鋼金屬,長50厘米、寬20厘米,高15厘米。
為了能在強力撞擊下保存下來,飛行記錄器必須通過防火防震的考驗,根據美國民航局的規定,必須能忍受在1090°C的火焰中燃燒30分鍾,並能承受3米重達230千克之鐵塊擊中,相當於100G重力之撞擊達11秒,而美國聯邦航空局的規定為100G重力之撞擊達15秒,由於地球表面大部分是由水所覆蓋;
因此也必須能承受2萬英尺的水壓。飛行記錄器的外部加裝圓筒型的蜂鳴器,只要一碰到水,水分會使其線路發生短路,蜂鳴器將會發出37.5kHz頻率的鳴叫持續30天。除此之外,為了防止記錄器內磁性記憶遭到電流或磁場破壞,飛航記錄器也要具備抗外界電流、磁場的防護能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黑匣子
❼ 飛機的黑匣子裡面有哪些高科技呢
空難近幾年成為全世界的傳染病,很多國家和地區相繼發生了飛機失事的悲劇。一般來說飛機墜毀的生還幾率是很小的,但是不排除有人生還的可能,這主要看飛機迫降的地點和損壞程度。人們在關注飛機事故的同時,還關注著一種儀器——黑匣子,因為黑匣子能告訴我們飛機為什麼失事。說黑匣子,是因為它內部的神秘、高科技,所以,可以說黑匣子特別的“黑”,超級的“黑”,咱們來看看它有多“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