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的區塊鏈在哪裡
『壹』 在哪裡可以找到區塊鏈資料
一般網路都可以找到資料,不過我發現巴比特的文庫裡面也有蠻多區塊鏈資料的,建議先從白皮書開始學習,之後也可以多看一些研究報告和區塊鏈相關書籍。
『貳』 區塊鏈技術主要運用到哪裡
從技術的角度,架構的角度,用通俗的語言來跟大家講講,我對區塊鏈的一些理解。
究竟啥是區塊鏈?Block chain,一句話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存儲系統,存儲系統更細一點,區塊鏈是一個沒有管理員,每個節點都擁有全部數據的分布式存儲系統。
那常見的存儲系統,是什麼樣子的呢?
如上圖所示,底部是數據,上面可以寫入數據。一個空間存儲數據,一個軟體管理數據,提供介面寫入數據,這就是存儲系統。比如MySQL就是最常見的存儲系統。
普通的存儲系統,容易存在什麼問題呢?至少有兩個常見的問題
第一個是非高可用的問題,數據存在一個地方很危險。用技術的話說,就是數據不高可用。
第二個問題是,它存在寫入的單點,寫入點只有一個。用技術的話說,就是它是一個單點控制。
那普通的存儲系統通常是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呢?
其實MySQL的話可以做一個雙主的主從同步,雙主的主從同步,兩個節點,同時可以寫入。如果要做多機房多活的數據中心,其實多機房多活也是進行數據同步的。這里要強調的是多點寫入,往往會引發寫寫沖突的一致性問題,以MySQl為例,假設有一個表的屬性是自增ID,那麼現在資料庫中的數據是1234,那麼其中一個節點寫入,插入了一條數據,那它可能變成5了,然後這5條數據,向另外一個主節點進行數據同步,同步完成之前,如果另外一個寫入節點,也插入了一條數據,也生成了一條這個自增id為5的數據。那麼,生成之後,往另外一個節點同步,然後同步數據到達之後會與本地的這兩條5沖突,就會同步失敗,會引發寫寫的一致性沖突問題。這個多點寫入的話都會出現這個問題。
多點寫入,如何保證一致?
維新「天鵝大咖課」給你更多的技術幹活
『叄』 區塊鏈產生的背景是什麼
傳統互聯網上的交易都需要藉助可信賴的第三方機構來處理電子支付信息,交易雙方信賴第三方機構。(淘寶買家-淘寶平台-淘寶賣家)
但是第三方介入也有很多缺點:?
-交易成本高(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暴露隱私(第三方為了驗證信息,需提供交易雙方信息)?
-…
試想如果去掉第三方機構,交易雙方直接交易,這樣怎麼保證交易生效呢?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區塊鏈是一個基於密碼學原理而不基於信任機制,使得達成一致的雙方直接交易,並且公布給所有的見證人。
『肆』 區塊鏈總共有哪些
區塊鏈主要解決的交易的信任和安全問題,因此它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四個技術創新:
(1)分布式賬本,就是交易記賬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個節點共同完成,而且每一個節點都記錄的是完整的賬目,因此它們都可以參與監督交易合法性,同時也可以共同為其作證。
跟傳統的分布式存儲有所不同,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區塊鏈每個節點都按照塊鏈式結構存儲完整的數據,傳統分布式存儲一般是將數據按照一定的規則分成多份進行存儲。二是區塊鏈每個節點存儲都是獨立的、地位等同的,依靠共識機制保證存儲的一致性,而傳統分布式存儲一般是通過中心節點往其他備份節點同步數據。 [8]
沒有任何一個節點可以單獨記錄賬本數據,從而避免了單一記賬人被控制或者被賄賂而記假賬的可能性。也由於記賬節點足夠多,理論上講除非所有的節點被破壞,否則賬目就不會丟失,從而保證了賬目數據的安全性。
(2)非對稱加密和授權技術,存儲在區塊鏈上的交易信息是公開的,但是賬戶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數據擁有者授權的情況下才能訪問到,從而保證了數據的安全和個人的隱私。
(3)共識機制,就是所有記賬節點之間怎麼達成共識,去認定一個記錄的有效性,這既是認定的手段,也是防止篡改的手段。區塊鏈提出了四種不同的共識機制,適用於不同的應用場景,在效率和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具備「少數服從多數」以及「人人平等」的特點,其中「少數服從多數」並不完全指節點個數,也可以是計算能力、股權數或者其他的計算機可以比較的特徵量。「人人平等」是當節點滿足條件時,所有節點都有權優先提出共識結果、直接被其他節點認同後並最後有可能成為最終共識結果。以比特幣為例,採用的是工作量證明,只有在控制了全網超過51%的記賬節點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偽造出一條不存在的記錄。當加入區塊鏈的節點足夠多的時候,這基本上不可能,從而杜絕了造假的可能.
(4)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是基於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數據,可以自動化的執行一些預先定義好的規則和條款。以保險為例,如果說每個人的信息(包括醫療信息和風險發生的信息)都是真實可信的,那就很容易地在一些標准化的保險產品中,去進行自動化的理賠.
『伍』 區塊如何連接成區塊鏈
區塊鏈如何保證依次順序相連?
區塊鏈由一串使用密碼學演算法產生的區塊連接而成。每一個區塊上寫滿了交易記錄,區塊按順序相連形成鏈狀結構,也就是區塊鏈大賬本。
以比特幣為例,礦工在生成新區塊時,需要根據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新交易區塊和隨機數,來計算新的哈希值和隨機數。也就是說每一個區塊都是在前一個區塊數據的基礎上生成的,該機制保證了區塊鏈數據的唯一性。
因為交易記錄細微的變化也會徹底改變哈希值的結果,所以礦工在進行算力競爭的時候無法作弊,每個礦工都必須等前一個區塊生成之後才能根據前一個區塊的數據開始計算符合條件的隨機數,保證了挖礦的公平性。
『陸』 區塊鏈是如何形成的
區塊鏈的起源來自2008年中本聰<<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根據這種思想概念誕生了第一個產物」比特幣」。區塊鏈技術的起源通常僅僅歸因於一些神秘天才的行為,這些天才以中本聰的筆名工作。這種歷史觀通常使得這項技術看起來幾乎是神奇的,並且很難理解。當人們了解這些系統開發背後的實際歷史時,它就更具基礎。在本節中,我將概述幾十年來對共識演算法和分布式系統的研究中最重要的主題,這些研究導致了區塊鏈的創建。
『柒』 區塊鏈產生和興起的原因是什麼
(1)技術層面。07年起分布式計算影響到技術開發人員,因此虛擬貨幣領域出現分布式自治的比特幣也是一種正常現象。
(2)硬體層面。PC伺服器的普及和計算能力的指數式增長。
(3)商業層面。區塊鏈具備的去中心、去信任、偽造極難的三大特徵恰好解決了股票交易、銀行結算等金融領域降低雙方信任成本、加快交易速度的需要。
(4)政治層面。區塊鏈有一定的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但區塊鏈匿名不可追蹤的性質使其存在巨大的政治風險。
【區塊鏈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在08年底提出】
推薦你看這本書~有提到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