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解決雙重支付問題
A. 區塊鏈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
藝術行業
Ascribe讓藝術家們可以在使用區塊鏈技術來聲明所有權,發行可編號,限量版的作品,可以針對任何類型藝術品的數字形式。它甚至還包括了一個交易市場,藝術家們可以通過他們的網站進行買賣,而無需任何中介服務。
法律行業
BitProof是近些年來涌現的眾多文檔時間戳應用中最為先進的,將會讓傳統的公證方式成為過去。相對於包括Blocksgin和OriginStaemp這樣的免費版本,BitProof提供更多的服務,包括有一個是針對知識產權的。有趣的是,BitProof最近和一家舊金山的IT學校進行合作,把他們學生的學歷證書都放在區塊鏈上,完全重新定義了如何讓文憑和學生證書的處理和使用方式。
開發行業
Colu是首個允許其它企業發行數字資產的企業,他們可以將各種資產來「代幣化」讓許多人印象深刻。盡管免費的比特幣錢包Counerparty也允許發行簡單的代幣,並且在其他錢包持有者之間進行交易,Colu的代幣可以設置有各種狀態和類型,能夠脫離或者重新回到這個系統,並且當在區塊鏈上存儲數據過大的時候能夠將數據存儲在BitTorrent的網路上。
房地產行業
他們計劃能夠讓整個產業鏈流程變得更加現代化,解決每個人在參與房地產面臨的各種問題,包括命名過程,土地登記,代理中介等。
金融角度看待區塊鏈
貨幣的本質:貨幣只是一種廣泛價值共識,本身不具有價值沉澱。
資產與貨幣的關系:貨幣描述資產。
什麼是數字資產:資產數字化,可細分,可交易,價格由供需市場決定,而不是價值中介——貨幣決定。
物聯網
應用場景分析 [7]
一種可能的應用場景為:通過 Transaction 產生對應的行為,為每一個設備分配地址 Address,給該地址注入一定的費用,可以執行相關動作,從而達到物聯網的應用。類似於:PM2.5監測點數據獲取,伺服器 租賃,網路攝像頭 數據調用,DNS伺服器 等。
另外,隨著物聯網設備的增多,Edge 計算需求的增強,大量設備之間需要通過分布式自組織的管理模式,並且對容錯性要求很高。區塊鏈自身分布式和抗攻擊的特點可以很好地試用到這一場景中。
IBM [7]
IBM 在物聯網領域已經持續投入了幾十年的研發,正在探索使用區塊鏈技術來降低物聯網應用的成本。
2015 年初,IBM 與三星宣布合作研發 ADEPT 系統。
物流供應鏈 [7]
供應鏈行業往往涉及到諸多實體,包括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這些實體之間存在大量復雜的協作和溝通。傳統模式下,不同實體各自保存各自的供應鏈信息,嚴重缺乏透明度,造成了較高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而且一旦出現問題(冒領、貨物假冒等)難以追查和處理。
通過區塊鏈各方可以獲得一個透明可靠的統一信息平台,可以實時查看狀態,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產和運送整個過程,從而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效率。當發生糾紛時,舉證和追查也變得更加清晰和容易。
該領域被認為是區塊鏈一個很有前景的應用方向。
例如運送方通過掃描二維碼來證明貨物到達指定區域,並自動收取提前約定的費用,可以參考 區塊鏈如何變革供應鏈金融 和 區塊鏈給供應鏈帶來透明。
Skuchain 創建基於區塊鏈的新型供應鏈解決方案,實現商品流與資金流的同步,同時緩解假貨問題。
公共網路服務 [7]
現有的互聯網能正常運行,離不開很多近乎免費的網路服務,例如域名服務(DNS)。任何人都可以免費查詢到域名,沒有 DNS,各種網站基本就無法訪問了。因此,對於網路系統來說,類似的基礎服務必須要能做到安全可靠,並且低成本。
區塊鏈技術恰好具備這些特點,基於區塊鏈打造的 DNS 系統,將不再會出現各種錯誤的查詢結果,並且可以穩定可靠的提供服務。
保險行業
在過去兩年裡,說起科技領域最炙手可熱話題的必然離不開區塊鏈技術。這一脫胎於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以7年多的穩定運行證明了其高度安全可靠的架構和演算法設計,同時憑借分布式賬本和智能合約等創新性的技術,為多個行業的產業升級打開了巨大的想像空間。甚至有業內專家預言區塊鏈技術將掀起第二次互聯網革命。
金融行業歷來對先進技術最為敏感。傳統的銀行和證券業巨頭從2014年就紛紛投身於如火如荼的區塊鏈創業投資中,兩年內全球投資總額高達 10億美金,其中更不乏像DAH的6千萬美元、Blockstream的5千萬美元這樣的巨額A輪融資。除了資金投入,各大公司更是親自參與和推動具體的業務應用當中:例如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推出的Linq區塊鏈股權交易所已經與2015年底開始發行測試;而 全球43家跨國銀行結成的R3 CEV聯盟也是一直在測試和改進銀行間的跨行清算聯盟鏈,動作之快,參與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
保險行業雖然對於區塊鏈技術的參與相對比較保守,但在學術領域一直在進行積極的探索和研究。2014年底,由英國著名的Z/YEN Group咨詢集團發起的歐美保險業論壇推出的長達50頁的《終身之鏈》專項研究報告從多個方面討論的區塊鏈將會給保險業帶來的創新和變革。
在研究區塊鏈技術的同時,和國內眾多保險行業的專家學者交流,從業務流程、公司管理等多個角度深入探討了區塊鏈在保險業務的具體落腳點,現筆者與讀者分享對於信用風險管理的一些思考。
B. 區塊鏈技術真正解決了交易互信問題了嗎
是的。
區塊鏈可以解決交易互信的問題。
智能合約解決交易互信問題
從比特幣開始,區塊鏈技術就在不斷發展,以太坊在2014年進一步衍生出一個多種新功能的智能合約技術,智能合約以數字化的形式上鏈,"而區塊鏈記錄的信息一旦生成將永久記錄,並無法篡改,"可以解決「陌生信任」信任問題。
Ulord具有智能合約屬性,引入了gas的設計理念,但不同於以太gas每一個操作都會消耗gas。相比以太的gas概念,Ulord中採用了更簡化抽象的方法。用戶發布在Ulord上的資源和站點都是消耗Ulord網路上資源,因此用戶發布資源或者站點時候,需要綁定一定量UlordToken。隨著區塊高度的增長,UlordToken會逐漸地消耗掉,用戶需要在消耗掉之前往站點對應的地址充入新的UlordToken,才能確保擁有該域名的所有權。同時通過側鏈技術,可以兼容以太虛擬機,發布智能合約,允許用戶發布自己的代幣,代幣與UlordToken存在一定比例的兌換關系。Ulord允許用戶自定義的發布自己站點服務,而通過發行自己的代幣,可以運營自己的站點。
zk-SNARK技術保護交易隱私
Ulord將採用目前最主流的隱私保護zk-SNARK技術保護交易隱私。在Ulord區塊鏈中,創建一筆有效的交易包括以下三件事:
1.保證地址中的貨幣沒有在之前的交易中花費出去;
2.發送者通過授權簽名的方式證明他自己是這筆貨幣的「持有者」;
3.交易的輸入與它的輸出相等。
證明貨幣在此之前沒有被花費出去的工作是由賬本本身完成的,它不需要發送者作出任何工作。發送者僅需證明他是這些貨幣的持有者,並且他希望通過地址對應的私鑰進行電子簽名的方式將這些貨幣發送出去。為了讓這個簽名得到驗證,發送者的地址必須是公開的。與之相對應的,接收者也必須公開接收地址才能完成交易過程。在Ulord的使用中,驗證交易的輸入與輸出相等是簡單的,因為傳輸的數量被完全地揭露了出來。
C. 在區塊鏈中,雙花問題是什麼問題呢
什麼是雙花問題呢?
雙花問題,簡單講就是一筆錢能被花兩次三次很多次。為什麼雙花問題會成為比特幣系統裡面一個這么重要的問題呢?
原因就在於:比特幣,是虛擬貨幣,它是虛擬的,通過代碼形式呈現出來的,是可以被復制下來的。一旦被攻破了代碼漏洞,那麼就可以循環使用同一筆比特幣,這樣一來,比特幣這種「錢」就會變得很雞肋。
我們想一下,要是一筆錢可以花很多次,你有500塊錢,你去買一件500塊錢的衣服,還能循環使用,再去買一雙500塊錢的鞋,這樣一來,錢還能叫錢嗎?
所以,中本聰在設定比特幣系統的時候,他所有的技術手段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解決
「雙花問題」的,來保護比特幣作為一種貨幣,它自身的一個支付手段職能。
其實,這個雙花問題在我們現在的中心化世界裡面根本不是問題,因為有銀行,錢的交易結算都是通過銀行,很安全,有問題直接找銀行。
但是,在去中心化世界裡面呢,沒有銀行這樣一個中心機構,還必須保證一筆錢只能花一次,怎麼樣實現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杜絕「雙花問題」呢,這是一個難題。
這里插一句,中本聰為什麼如此執著的追求「去中心化」呢,自找煩惱嗎?不是,他希望能夠通過去中心化,來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因為權力機構過量發行貨幣造成的通貨膨脹。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他的邏輯:中心化的貨幣增發導致通貨膨脹——所以我們要實現去中心化——去中心化要面臨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雙花問題——所以我們要解決雙花問題——怎麼解決雙花問題?
這里,中本聰就引入了UTXO和「時間戳」概念,依靠這兩種手段來解決雙花問題。
D. 區塊鏈解決了什麼問題
區塊鏈最重要的是解決了中介信用問題。在過去,兩個互不認識和信任的人要達成協作是難的,必須要依靠第三方。比如支付行為,在過去任何一種轉賬,必須要有銀行或者支付寶這樣的機構存在。但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比特幣是人類第一次實現在沒有任何中介機構參與的情況下,完成雙方可以互信的轉賬行為。這是區塊鏈的重大突破。在區塊鏈供不應求的市場壞境下,黑馬程序員首家開設了區塊鏈課程,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下。
E. 區塊鏈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金窩窩分析認為區塊鏈主要解決的是交易的信任和安全問題,一旦信息經過確認並添加到區塊鏈,就會被永久的存儲起來,除非能夠同時控制住系統中超過51%的節點,否則單個節點上對數據的修改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區塊鏈的數據穩定性和可靠性很高。
由於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儲,不存在中心化的硬體或管理機構,每一個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系統中的數據塊由整個系統中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來共同維護。
F. 區塊鏈最直白的解釋
近幾年,「區塊鏈」一詞成了大熱門,新聞媒體競相報道,但大家或許對於區塊鏈的認知還停留在霧里看花的階段,今天我們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其實區塊鏈的本質特別簡單,一句話就可以解釋:去中心化分布式資料庫。
區塊鏈的主要作用是用於存儲信息,任何人都可以將信息寫入,同時也可以讀取,所以它是一個公開的資料庫。
區塊鏈的特點
要說分布式資料庫這種技術,市場上早有存在,可不同的是,區塊鏈雖然同為分布式資料庫,但它沒有管理員,是徹底去中心化的。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技術的顛覆性特點,它無需中心化代理,實現了一種點對點的直接交互,使得高效率、大規模、無中心化代理的信息交互方式成為了現實。
但是,沒有了管理員,人人都可以往裡面寫入數據,怎麼才能保證數據是可信的呢?被壞人改了怎麼辦?設計者早已想到了這些,這也證明了區塊鏈是真正劃時代的產物。
區塊
區塊鏈由一個個區塊(block)組成。區塊很像資料庫的記錄,每次寫入數據,就是創建一個區塊。
每個區塊包含兩個部分:
區塊頭(Head):記錄當前區塊的特徵值
區塊體(Body):實際數據
區塊頭包含了當前區塊的多項特徵值。
生成時間
實際數據(即區塊體)的哈希
上一個區塊的哈希
...
系統中每一個節點都擁有最新的完整資料庫拷貝,修改單個節點的資料庫是無效的,因為系統會自動比較,認為最多次出現的相同數據記錄為真。同時數據的每一步記錄都會被留存在區塊鏈上,可以溯源每一步的往來信息。
這里,你需要理解什麼叫哈希(hash),這是理解區塊鏈必需的。
所謂"哈希"就是計算機可以對任意內容,計算出一個長度相同的特徵值。區塊鏈的 哈希長度是256位,這就是說,不管原始內容是什麼,最後都會計算出一個256位的二進制數字。而且可以保證,只要原始內容不同,對應的哈希一定是不同的。
舉例來說,字元串123的哈希是(十六進制),轉成二進制就是256位,而且只有123能得到這個哈希。(理論上,其他字元串也有可能得到這個哈希,但是概率極低,可以近似認為不可能發生。)
因此,就有兩個重要的推論。
推論1:每個區塊的哈希都是不一樣的,可以通過哈希標識區塊。
推論2:如果區塊的內容變了,它的哈希一定會改變。
哈希的不可修改性
區塊與哈希是一一對應的,每個區塊的哈希都是針對"區塊頭"(Head)計算的。也就是說,把區塊頭的各項特徵值,按照順序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個很長的字元串,再對這個字元串計算哈希。
Hash = SHA256( 區塊頭 )
上面就是區塊哈希的計算公式,SHA256是區塊鏈的哈希演算法。注意,這個公式裡面只包含區塊頭,不包含區塊體,也就是說,哈希由區塊頭唯一決定。
前面說過,區塊頭包含很多內容,其中有當前區塊體的哈希,還有上一個區塊的哈希。這意味著,如果當前區塊體的內容變了,或者上一個區塊的哈希變了,一定會引起當前區塊的哈希改變。
這一點對區塊鏈有重大意義。如果有人修改了一個區塊,該區塊的哈希就變了。為了讓後面的區塊還能連到它(因為下一個區塊包含上一個區塊的哈希),該人必須依次修改後面所有的區塊,否則被改掉的區塊就脫離區塊鏈了。由於後面要提到的原因,哈希的計算很耗時,短時間內修改多個區塊幾乎不可能發生,除非有人掌握了全網51%以上的計算能力。
正是通過這種聯動機制,區塊鏈保證了自身的可靠性,數據一旦寫入,就無法被篡改。這就像歷史一樣,發生了就是發生了,從此再無法改變。
G. OKGroup研究的區塊鏈技術能解決支付行業的哪些問題
(1)跨境銀行的結算、中轉問題,造成效率低,成為支付行業主要問題,區塊鏈實現點對點技術,加上區塊鏈的分布式分類賬和共識演算法,交易方能夠共同維護同一個賬本,可以多方共享。
(2)取締第三方監管。基於區塊鏈的交易即結算功能,雙方可以在交易過程直接達成一致,無需對賬,並消除對CCP或其他第三方機構的依賴。
(3)區塊鏈可以解決不同證券代理機構之間的對賬問題。
H. 區塊鏈解決了什麼問題嗎
區塊鏈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具有開放性、分布式、不可逆性等特點,其作為一種電子數據存儲平台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穩固性的優勢,目前區塊鏈應用到多個領域中,為生活也帶來了很多變化,現在很多的電子合同平台比如法大大、法據鏈等就應用了這種區塊鏈技術,並且區塊鏈技術存證也得到了法院受理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