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用戶身份
Ⅰ 區塊鏈交易不是匿名的嗎為什麼交易所需要身份認證
身份認證源於KYC制度。首先來說一下什麼是KYC,KYC(know-your-customer)是金融業的一種基本制度,傳統金融機構會要求客戶提供身份證明、所在地、工作證明、收入等信息,主要是為了遵守反洗錢和打擊恐怖主義融資規則(AML-CFT),而加密貨幣交易所的要求相對低一點,一般只需要實名認證即可。
普通用戶都是通過交易所進行加密貨幣交易,中心化的交易所基本都要求進行KYC,雖然現在已經有了不需要KYC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但用戶少、流通性差,和中心化交易所相比還是非主流的存在(幣安DEX雖然是去中心化交易所,但也是要KYC的)。這也導致KYC成為用戶進入加密市場必須經歷的步驟。
很多人對此產生懷疑,KYC是否違背了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精神,自己的KYC資料會不會被濫用?筆者認為這兩點並不矛盾,加密貨幣雖然是去中心化的,但交易所本身並非如此,在現在這個混亂的幣圈,KYC還是很有必要的。
交易所進行KYC的目的是確保只有符合條件的人才可以使用某項服務,防止未成年人、非法分子或來自不提供服務國家的用戶使用。
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交易所並不需要KYC,當時加密市場還很弱小,並未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然而隨著加密市場的規模和影響力壯大,政府已經不能再繼續無視下去了,各國監管機構紛紛出台政策,打算把加密貨幣行業納入傳統金融監管領域。作為加密貨幣合規化的代價就是必須遵守嚴格的KYC/AML-CFT規定。
加密貨幣的匿名性和跨國流通讓其非常適合用於各種非法活動,這也是反加密人士抨擊比特幣的一個非常有力的借口。Libra聽證會期間,特朗普和美國財政部長都重點提過這個問題。AML-CFT規則就是一套用來防止被恐怖主義融資和洗錢等非法活動的犯罪分子利用的體系。
當然交易所實行KYC並不完全是政策原因,安全因素也是一大動力。如果交易所允許任何人在不驗證身份的情況下進行交易,會很容易吸引犯罪分子,成為洗錢和詐騙的苗床。在KYC之後,交易所可以掌握用戶的真實身份,出問題後就可以順藤摸瓜找到他們,有利於打擊犯罪和保護用戶資產安全。
KYC還有一個作用是抑制羊毛黨和虛假賬戶。為了拉新和活躍用戶,很多交易所都有空投、邀請返佣和交易大賽等各種活動。沒有KYC的話,羊毛黨可以通過接碼平台近乎零成本注冊大量賬號,而KYC則將這個門檻提高了很多,這也是現在很多平台打擊刷號大軍的方式。
既兼顧隱私性,又做到KYC的方法現在還不存在。為了保證交易所和客戶的利益,可以預見,現在的KYC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繼續存在。
作為用戶我們只能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為了盡可能保障KYC資料的安全,務必選擇有保障的大交易平台,這些交易所本身的KYC體系更加完善,相對來說更安全一些。此外,在提交KYC資料之前可以在圖片上添加水印和時間戳等信息,這樣即使泄漏危害有很有限。
Ⅱ 區塊鏈是什麼概念
區塊鏈是一個可以共同記賬的數字賬本,會記錄所有曾經發生並經過系統一致認可的交易。相當於全家總動員的方式記賬,你在記賬,你爸爸和媽媽也在記賬,他們都能看到總賬,但是已經被保存的信息就無法再被篡改。
2008年由中本聰第一次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隨後區塊鏈成為了電子貨幣比特幣的核心組成部分,是作為所有交易的公共賬簿。通過利用點對點網路和分布式時間戳伺服器,區塊鏈資料庫能夠進行自主管理。
(2)區塊鏈用戶身份擴展閱讀:
區塊鏈的類型
1、公有區塊鏈
世界上任何個體或者團體都可以發送交易,且交易能夠獲得該區塊鏈的有效確認,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共識過程。公有區塊鏈是最早的區塊鏈,也是應用最廣泛的區塊鏈,各大bitcoins系列的虛擬數字貨幣均基於公有區塊鏈,世界上有且僅有一條該幣種對應的區塊鏈。
2、聯合(行業)區塊鏈
行業區塊鏈(Consortium Block Chains):由某個群體內部指定多個預選的節點為記賬人,每個塊的生成由所有的預選節點共同決定(預選節點參與共識過程),其他接入節點可以參與交易,但不過問記賬過程(本質上還是託管記賬,只是變成分布式記賬,預選節點的多少,如何決定每個塊的記賬者成為該區塊鏈的主要風險點),其他任何人可以通過該區塊鏈開放的API進行限定查詢。
3、私有區塊鏈
僅僅使用區塊鏈的總賬技術進行記賬,可以是一個公司,也可以是個人,獨享該區塊鏈的寫入許可權,本鏈與其他的分布式存儲方案沒有太大區別。
Ⅲ 區塊鏈數字身份如何驗證
應該填寫個人的身份信息,實名制,頭像昵稱,手機號,支付寶,掃臉,還需支付一元錢,即可身份驗證
Ⅳ 區塊鏈的身份證書包括哪些內容如何實現身份認證的過程
用戶在其官網上通過區塊鏈獲得Bitnation"...的身份認證系統產生重大影響
Ⅳ 什麼是區塊鏈概念
Ⅵ 在區塊鏈中使用的是什麼方式確定其身份
在區塊鏈中,金窩窩集團認為四使用公鑰和私鑰來識別身份的。
公鑰和私鑰還可以保證分布式網路點對點新型傳遞的安全。
在區塊鏈信息傳遞中,信息傳遞雙方的公鑰和私鑰的加密與解密往往是不成對出現的。
Ⅶ 區塊鏈如何帶來個人數據保護「革命」
區塊鏈如何帶來個人數據保護「革命」
美國媒體當地時間17日晚間披露說,深陷濫用個人隱私數據丑聞的英國「劍橋分析」公司原本計劃推出個人隱私數據存儲服務,並通過區塊鏈技術以加密貨幣的形式出售。個人信息加密貨幣化的概念其實並不新鮮,這個設想的關鍵在於每個人對個人信息的自主權。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區塊鏈技術可能帶來個人數據保護「革命」。
大數據時代,個人的數據被認為是黃金般珍貴。個人數據泄漏令人擔憂,但絕大部分人不可能因為害怕數據被收集而切斷與互聯網的聯系,而現階段有責任保管個人信息的企業、學校、酒店、社交網站等往往擔責不力。專家們認為,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帶有加密、信任、點對點、難篡改等特徵的「中間件」,有望解決這個難題。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令個人數據掌控權從互聯網公司轉移到用戶自己手中,使人人掌控自己的個人數據成為可能。通過它,用戶個人數據可以與個人數字身份證相關聯,用戶可以選擇數字身份證是匿名、化名或公開,還可以隨時隨地從任何設備訪問區塊鏈應用平台,控制他們的互聯網個人數據。
舉例來說,某人的身份證號碼在區塊鏈上的信息可能被轉換為一串密文,人臉圖像信息也被加密。他在酒店辦理入住時,僅需通過應用將身份證號碼密文發送給酒店,酒店將信息同區塊鏈應用上的加密數據比對,不需要知道他的任何真實信息,但只要加密數據比對結果相符就可以保證入住。
與此同時,大數據及人工智慧開發需要大量用戶數據資源,用戶可以將個人數據作為加密貨幣選擇性出售,同時收到一定回報。例如,如果電商需要用戶數據開發一個新應用,用戶可以選擇出售自己的購物歷史數據,但自己的地址賬號等信息仍可以保密。
在基因測序領域,區塊鏈應用已經開始讓傳統基因測序公司出售個人數據的「生財之道」受到挑戰。
近年來,面向普通人的基因測序服務備受追捧。以美國「23與我」染色體生物技術公司為例,消費者僅需不到100美元和幾口唾液就能得到家族遺傳信息,如果再付80美元,就能在原始數據基礎上獲得遺傳健康風險等方面的深度解析。然而這家企業並不滿足於測序服務收入,還將自己掌握的數百萬份客戶遺傳數據分類打包賣給制葯公司,僅2015年初出售的帕金森病數據就高達6000萬美元。不少類似的生物技術公司一邊從消費者獲得服務收入,一邊轉賣消費者的數據「掙雙份錢」。
今年2月,美國哈佛大學遺傳學家喬治·徹奇創建了「星雲基因」公司,希望通過區塊鏈技術打破這個格局。該公司計劃以低於1000美元的價格完成全基因組測序,這一費用由客戶承擔,作為回報,客戶在直觀了解自身遺傳信息對應疾病風險的同時,也擁有對測序數據的自主權。遺傳信息將通過區塊鏈技術保障安全,同時加密貨幣化,按照顧客的意願進行存儲出售等交易。
這家公司計劃推出一種「星雲幣」作為交易媒介,顧客可以將自己的遺傳信息兌換為「星雲幣」,也可以用「星雲幣」支付自己的測序費用,制葯公司可以用傳統貨幣購買「星雲幣」來獲得普通人的遺傳信息數據,整個交易買賣過程都通過區塊鏈平台完成,加密透明且安全。
徹奇表示,在綜合測序花費、遺傳信息保護、數據管理及基因組大數據處理等多方面因素後,區塊鏈技術讓更多人真正地「擁有」自己的遺傳信息。
Ⅷ 為什麼微位科技宣稱自己在做的是區塊鏈數字身份
電子名片就是商業身份,寫入區塊鏈就是數字身份,也就是網路和代碼世界的另一個你。
舉個例子,現在你有一套房子,所有權是通過房產證綁定的。如果未來房子也有一個 ID,再要在網路世界判定房子屬於你,就必須要求你也有一個數字身份,
為什麼要用區塊鏈呢,因為它可以在不同系統之間流轉通用,一套賬號密碼(公鑰私鑰)綁定不同的網路資產。
微位科技看似只是把名片寫入區塊鏈,實際上是一個區塊鏈數字身份的模型。
Ⅸ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身份驗證是怎樣的
具體大概就是對用戶輸入的身份證及駕駛證信息進行驗證,將通過驗證的身份證及駕駛證信息標識為有效,將沒有通過驗證的身份證及駕駛證信息標識為無效,更多精彩應用問題可以關注中芯區塊鏈服務平台,進行實時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