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羅振宇
❶ 如何評價羅振宇在第491期《羅輯思維》中對區塊鏈的
he, short as she. Life like a flowe
❷ 怎麼在互聯網上賺錢
人追錢💰兩條腿,錢💰生錢無數條腿,越是想發財越是被金錢困惑,讓錢💰成了自己的網路,人嘛!平平淡淡才是真,安安樂樂才是福
❸ 2016年互聯網金融行業都發生了哪些大事
2016年互聯網金融行業都發生大事:
微信支付寶紅包大戰:
春節支付PK,微信攻入支付寶地盤:支付寶植入春晚,集五福,被罵。微信紅包勢頭兇猛,除夕當日全球4.2億人使用微信紅包,收發總量80.8億次。
2. 快手浮出水面:
一篇爆文《殘酷底層物語》將快手炸出水面。快手注冊用戶超過3億,月活躍用戶6000多萬,估值據傳超過20億美元。中國13.7億人,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不到1億,還有超過12.7億人在二三四線城市、鄉鎮和農村。
3. 糖豆廣場舞融資:
投資方包括順為資本、君聯資本、IDG資本等。糖豆廣場舞用戶多為30~55歲,在二三四線城鎮生活的女性。中國60後和70後人口的數量大約4.4億人,這一群體消費能力強,市場空間廣大。
4. 微博復興:
由於扶持中小網紅、發展短視頻、直播,向三四線城市滲透等舉措,微博用戶、營收利潤一路高漲。市值一度超過推特,前兩年被唱衰的微博被刮目相看。
5. 支付寶切入社交:
由於微信對用戶高粘性,且借微信支付攻入支付寶核心領域。馬雲做社交十分迫切。支付寶上線生活圈,涉黃。彭蕾表態整改,馬雲表態整改並鼓勵「支付寶,繼續努力」。
電商:
6. 雙十一再創紀錄:
2016天貓雙十一當天交易額超過1207億元,刷新世界紀錄。京東交易額估計150億元左右。
7. 跨境電商增長迅猛:
2016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2.6萬億元,同比增長30%。
8. 圓通上市:
順豐、申通、韻達等物流巨頭都在謀劃上市,圓通成為第一家。上市後市值近1000億。
移動出行:
9. 滴滴合並優步中國:
本來兩家公司還在融資開戰,突然傳出合並,很多投資人都認為不可能,但它就是發生了。合並後滴滴基本壟斷中國網約車市場,估值350億美元。優步中國逐漸淡出。
10. 共享單車熱潮:
前些年千團大戰,最後剩下美團點評糯米幾家;打車軟體,最後剩下滴滴優步。互聯網物種爆發史、物種慘烈競爭史,再次在共享單車領域上演。ofo背後站著金沙江創投、真格基金、王剛、經緯中國,摩拜身後站著高瓴資本、華平、紅杉、啟明創投,一兩年內就將浮出巨頭。
內容:
11. 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日活用戶超過6300萬,用戶日均使用時長超過76分鍾,僅次於微信。據傳今日頭條已完成60億廣告銷售,今年廣告銷售額將達到100億。張一鳴表示不站隊。
12. 巨頭布局內容分發:
騰訊的微信公眾號、騰訊新聞、天天快報;阿里巴巴的UC、優酷、淘寶頭條;網路的百家號。
13. 騰訊收購,網易反超:
騰訊86億美元收購游戲公司Supercell,成全球最大游戲公司,挖深其護城河。不過有數據顯示,網易10月手游收入超過騰訊,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游發行商。其中《陰陽師》《夢幻西遊》立了大功。
14. 知識付費:
分答一夜爆紅,知乎推出值乎、知乎Live,羅振宇開發得到。移動互聯網普及、移動支付便利、內容消費需求共同作用下,知識付費市場迎來一波小趨勢。
互聯網金融:
15. P2P新規:
最嚴P2P新規落地,市場已經洗牌。行業老大陸金所打算2017年在香港IPO,估值500億美元。跟前些年的團購、打車大戰類似,大戰之後,現在P2P市場已經浮現巨頭。
16. 區塊鏈技術:
2016年前9個月,全球區塊鏈風險投資超過14億美元。螞蟻金服、宜信等多家互金平台也在紛紛布局區塊鏈技術。中國央行正在招聘數位貨幣開發專家,印度、美國央行都表示研究區塊鏈技術。
17. 螞蟻金服布局印度:
螞蟻金服6.8億美元投資印度支付寶Paytm,其活躍用戶據傳高達1.35億。有趣的是,莫迪為反腐廢除舊鈔,Paytm無意間成為最大贏家。
其他:
18. 魏則西事件:
青年魏則西患滑膜肉瘤,到網路搜索遇到莆田醫院,由此引發大風波。網路下線醫療廣告,對其營收造成重大影響。並促使官方出台互聯網廣告管理文件。
19. 羅一笑事件:
白血病,三套房,公眾號收到打賞250多萬,微信出面,退還打賞。這件事之後,通過公眾號求助的事會越來越多。移動互聯網越發展,冪律分布越明顯。傳播影響力大的個體和普通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❹ 都說創業維艱,名人創業是不是很容易

01
創業是近年來很火的詞。
政府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全民創業,在新聞聯播、網路媒介、報刊雜志和領導視察考察觀摩中快速宣傳推廣。
與創新一樣,創業在國內成為婦孺皆知的時髦詞語。
一些創業有成的90後開始冒了出來,比如汽車之家的創始人李想。
一些大家眼中很成功的企業家也開始了轉型創業,比如阿里巴巴推出了「五新戰略」,網路推出的「All-in Ai」戰略。
也有一些之前有成的企業正在風口浪尖顛簸、險象環生,比如樂視。
創業,從來都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即使成功了也得隨大勢而動、與時俱進,否則又有可能承受失敗的巨痛,充滿無限機遇的同時也必須得承受他人無法猜測、擔負的風險與挑戰。
02
創業維艱,成功與失敗交替出現,而且有時會集中於一個人的身上。比如史玉柱、褚時健。
可見,創業不簡單,不是誰都可以去嘗試一把的,盡管很多人羨慕創業成功者一覽眾山小時的登頂快感。
客觀而言,創業是需要條件的,不是有匹夫之勇,大旗一舉,就可以成就事業,賺得盆滿缽滿,抱得美人歸,錦衣還鄉的。
在校大學生、剛畢業的大學生,近些年來也有不少搞創業的,比如開互聯網公司、自媒體獨立撰稿人甚至互聯網金融等等。其中,有不少成功的,據說厲害的月入10萬元人民幣沒問題。當然,也有不少失敗的,比如有些搞互聯網金融的90後就曾出現過捲款逃跑的案例。
已就業的也有不少搞自媒體副業,想走羅振宇、霧滿攔江等新媒體大咖的路子,嘗把鮮,向知識貿易商轉變。
傳統交通出行行業,滴滴為代表的網約車、Ofo摩拜為代表的共享單車乃至後來出現的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創業,等等,在國內外巨頭為搶占數據礦山輸出的資本驅動下,很是火爆地在國內秀了一把創業奇跡,並把這把火燒到了全球各地。
但,據我觀察,無論是知識販賣商,還是網約車、共享單車,其快速創業獲得成功的根基沒有變。羅振宇躬耕媒體多年,出身央視的人脈關系,無疑對其成功至關重要;滴滴等背後的大資本燒錢推動,不可或缺。
人脈、資本,這兩個要素,顯然是之前我們看到的成功者的競爭優勢,也是其創業的根基所在。
互聯網、新技術,對他們而言,其實只是起到了一個加速、催化、放大作用。
03
當然,近些年來互聯網經濟發展令世界側目的中國,並非沒有技術創業者。
遠的不說,比如近日剛秀完 AI 肌肉的網路,他們就自詡為技術型企業,一開始靠搜索引擎技術,現在集中火力於 AI 。
深圳的大疆創新依靠無人機懸停技術成為全球民用小型無人機市場的領導者。
而最近輿論熱議的樂視賈躍亭,據說也有個互聯網汽車夢,並因夢而導致資金鏈捉急。
就創業條件而言,行業基本人脈、啟動資金等等,顯然是不能或缺的,至少從觀察到的創業成功者身上看。離開了人脈、資金,沒有諸如網路 AI 、大疆創新小型無人機等安身立命於市場的核心技術,談情懷去創業,不僅沒人聽,估計連一地雞毛都沒有。
馬雲站創業初期在辦公室豪氣沖天向員工暢想美好未來的競爭寬松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已為人盯人、公司盯公司的激烈白熱化競爭時代所替代。
04
從上世紀80、90年代國家改革開放下海的第一倒賣土地批文的「倒爺」,走到21世紀數字經濟初期,盡管國家體制外增量改革的成功已通過十八大以來「讓市場經濟決定資源配置」的政策表現了出來,馬雲搞得余額寶互聯網金融創新也打破了國有金融壟斷格局,新技術創業成功的示範放大效應也提振了創業者的信心,但創業失敗率高、風險大、一旦失敗難以翻身等特點,導致很多人依然躊躇不前。
許多專家也提出了一些不錯的建議,提醒那些想僅僅依靠借款的創業者,避免創業致貧。
因為,盡管錢好借了,但無論借誰的錢,你都得還。創業過程中定期還款,那得有積累。
否則,一有風吹草動,金融機構在各項考核指標管制下為規避金融風險與事後追責,首先就會找你要錢,不給,交法院走司法程序強制執行,看你給不給。
創業,試錯成本很高,是一項奢侈行為,也許只有那些可以不考慮成本的富二代或走投無路背水一戰的人才會去勇於嘗試吧。
務農打工、上班族,手頭資金有限,大多數是不適合的。這無關勇氣,也不僅是安圖享樂,而是力不從心。
近些年來,見諸報刊雜志的一些准備二次創業的中年人,他們大多是一二線城市的中產階級,事業有成,有房有車有存款,創業時也是先把家裡上老下小的物質條件安排妥當才去創業的。
與一無所有的創業者相比,他們後方穩固,只需向前沖鋒,即便不成功,也還有溫暖港灣在守候。這無疑是我所看到最成熟理性的創業了,聽起來沒有太多的英雄主義,似乎又多了些兒女情長,但卻給人穩健、靠譜的感覺。
05
全球資本過剩,金融資本主義為逐利不斷開疆拓土尋求增值機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層出不窮,給創業者身上增色不少,也令以往處於社會底層的商人與政治家一樣站在了全球人類的聚光燈下,接受世人瞻仰和頂禮膜拜。
因創業者成功而名聲鵲起的創業,聽起來很美,成功了也很美,但卻又無法徹底擺脫傳統經濟發展方式中比如權力、資源等要素的關聯、制擎,幾乎成為那些物質條件相對豐裕、人脈關系相對豐富的人的專利,而非全部人的福祉。
如同富人這個少數派一樣,創業的真相,聽起來很殘酷,事實也殘酷,但畢竟能夠起到望梅止渴的效果,不讓希望之光泯滅於眾人,也可以鼓勵人們幹事創業。
況且,萬一真有哪個草根踩著無數屍骨逆襲成功或在創業大海無數漂浮死屍中苟延殘喘被發現救助,豈不都是美談,也顯得周延。
當然,如果有誰覺得我是瞎掰,我也承認瞎掰,但請你給我上堂課,講講說明我瞎掰的故事,讓我長長見識,開闊眼界,如何?
先謝謝了。
(完結)
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
❺ 為什麼80後父母不必禁止孩子打游戲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羅振宇的前幾天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他說現在的小孩子都是多頻道學習的,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視頻,還要可以一邊寫作。
有時候我還會教他們去打游戲,因為我發現現在的有些游戲都是非常的有意思,它是開發腦力活動的,對他們的大腦發育很有幫助。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跟得上時代的父母,才能夠不被淘汰,孩子也能夠跟得上時代,並從游戲中得到人生。
個人公眾號,吳麗婷Anita,香港理財,關注個人成長。
❻ 為什麼我們還要參加線下讀書會
❼ 羅胖談區塊鏈和ICO,2017下半年會怎樣
挑戰一,區塊鏈的初始規則是如何確立的?是依靠大多數投票的相對民主機制,還是一定程度上依靠線下的公共權威與信用的參與和支持?這是很重要的層面和命題。雖然區塊鏈的這套規則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但是與此同時,不能夠在初始規則確立的時候被少數人所利用,並由此謀利。這是一個很重大的挑戰。挑戰二,區塊鏈新規則與既有規則的沖突和銜接問題,這就有一個如何適應和改良的問題。挑戰三,未來區塊鏈這套規則是由網路節點來維護的,但每個網路節點背後都有人的行為,因此,新規則離不開人,如何適應現代金融理論的發展,把人的非理性行為考慮進去,即結合行為經濟學和金融學的視角,考慮非正式的規則對一些已有的正式規則的影響,至關重要。如果突破了以上三大方面的挑戰,區塊鏈這套全新的規則對傳統金融市場規則而言,就是很重要的補充,甚至於發揮主體的作用。
❽ 知識付費時代的到來你怎麼看
知識付費時代其實一直都存在於我們身邊,從我們小時候上幼兒園再到我們大學畢業,都是一直在經歷著為得到知識而付出費用的時代,只不過如今所說的知識付費從現實生活中轉移到了網路上來而已。
互聯網知識付費時代的到來,其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流量經濟的衰落
互聯網曾經是一個「渠道為王」的時代,在渠道為王的時代,掌握「渠道」,就等於掌握了「流量」,而「流量」則是變現的關鍵。
互聯網的生意,也可以說是流量經濟。它解決的是信息(尤其是新聞資訊)不對稱的問題,依賴的是點擊量和影響力,從而實現商業價值。早年間,門戶時代曾創造了一種「新聞超市」式的流量經濟,靠的是廉價甚至免費地獲得新聞內容供應,再將海量的內容免費提供給讀者,吸引大量點擊,最終通過廣告獲利。在移動互聯網的更新與迭代之下,門戶的流量經濟碰觸到天花板,逐漸走向式微。
實際上,近5年來,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尤其是微信的飛速發展,曾經帶來了大量的」流量紅利「、」微信紅利「,可以說,中國移動互聯網用5年的時間就走完了傳統互聯網10年的進程 —— 紅利早已消失,」流量變現「等一套方法已經越來越不管用
有許多商家和作者依舊用老方法和流量思維去做生意,未來會越來越難做 —— 廉價的信息,價值越來越低;流量的獲取,成本卻越來越高。 這和實體行業談到的「消費升級」是一致的:人們越來越多的為高品質的東西付費。無論是實物,還是「知識」。
二、「內容為王」的新時代
傳統思維中的流量經濟,最大的問題在哪裡呢? 最大的問題在於,互聯網消費的是「信息」本身,而「信息「也就是」內容「,其本身的直接價值並沒有被體現出來。
從2016年開始,「知識變現」、「內容付費」的概念開始火熱起來。知乎Live在2016年下半年中,共舉辦了近 1500 場 Live ,用戶復購率達到 34% ,即每三個人聽完知乎 Live 之後,就有一人購買下一場。知乎用戶葛巾的「穿正裝:先穿對,再穿貴」創造了單場 Live 進賬超過 19 萬元人民幣的紀錄,其中約有 4 萬元來自結束後購買。這樣的復購率、認可度,都是以往」流量為王「的時代幾乎不可能出現的事。
得到、分答、喜馬拉雅、微博問答、開氪... 越來越多的知識付費平台接連而起,試圖在」內容為王「的新時代分一杯羹。幾乎每個平台都經歷了「爆紅」的一段時期,背後正是抓住了分享經濟時代的特點,解決了人們在移動社交體驗中知識和經驗不對稱的問題,某種意義上,正是糟糕的免費內容太多、太雜亂,反而促進了人們有意識的對精品內容付費意願的增強。
也有一些人認為,「知識」是不能夠碎片化的,「知識」是不能傳授的,能傳授和分享的,是「技能」,亦或者,是解決用戶「對未來的焦慮感」。因此,「知識付費」更多的時候僅僅是「內容付費」而已。
概念之爭無意義,無論是IP(小說、游戲、電影各類知識產權)、還是當紅主播、當紅明星,都越來越受到追捧,因為他們創造的價值越來越大。其背後的核心邏輯則是,越來越多的人,希望且願意為優質的內容付費。」內容為王「的主旋律是大勢所趨。
望採納 ~
❾ 在區塊鏈不幹壞事如何賺很多錢
據報道,因為熊市而沉寂已久的幣圈最近被打破了,這一次,站在槍口上的依然是被外界稱為「幣圈首富」的李笑來。
2018年7月4日,一段李笑來私下談話的錄音在網路上傳播。在這段長達50多分鍾的談話中,李笑來帶著粗鄙的口吻依次數落幣圈中的知名人物和區塊鏈項目,並以贏家姿態向談話對象講述著自己的投資手法。
這段聽起來信息量爆炸的錄音,讓李笑來再一次被輿論推上了風口浪尖。由於錄音中提到了「不要盲目相信價值投資」、「銷售空氣幣」等幣圈投資者敏感的詞彙,因此在後來的輿論中,李笑來被認定幣圈裡的「割韭菜」的莊家。
同時,作為曾經的新東方老師和暢銷書作者,李笑來在進入區塊鏈行業之後擁躉眾多。但那段錄音中,李笑來一面認為自己的 IP和流量在幣圈非常重要,一面又鄙棄著盲目的追隨者。
那麼真實的李笑來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真實財富積累和投資區塊鏈的方式到底如何?如今區塊鏈行業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江湖?
2018年7月12日,李笑來接受了媒體的獨家專訪,回應了外界質疑他的問題。
媒體:區塊鏈行業你最看好誰?
李笑來:比特大陸的吳忌寒。我覺得這個人是區塊鏈行業中帶傷帶血的戰士。大概三年前,我跟朋友也說過這事兒,如果這個世界裡有一個我可能打不過的對手,那就是吳忌寒。只不過我們恰好不在一個賽道上,所以這也是我的運氣。
媒體:你的發小羅永浩在苦哈哈地做實業,你在做區塊鏈,你怎麼看待區塊鏈和實體之間的關系?
李笑來:金融是實體經濟的體現。金融不可能脫離實體經濟存在的。區塊鏈一定會驅動實體產業,但是用什麼樣的方式驅動,現在還不得而知。
我是很羨慕羅永浩做實體行業,他的幸福感比我高,因為做出一部手機比我做一個未知的行業成就感要大很多,他們也更容易獲得社會承認。
媒體:錄音泄露發生之後,羅永浩有安慰過你嗎?
李笑來:我們的習慣是在遇到麻煩的時候都不吱聲,因為如何安慰別人本來就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但過後我們會一起相互聊聊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李笑來:你還有其他問題嗎?今天我生日,等會兒要陪老婆吃飯。
內容來源 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