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記錄的信息
1. 區塊鏈中的每個區塊中記錄要經歷哪些驗證環節
會經歷三個驗證環節,分別是:
1. 賬本驗證問題 實際上對於第一個問題,很容易想到解決方法,那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如果某個節點的賬本數據被篡改了,那麼只需要和全網其他節點的數據比對,就必然能發現異常。 但問題在於,隨著時間的推移,記錄的累積,數據量會越來越龐大,記得在13年的時候,筆者下載的比特幣錢包,從網路同步下載下來的交易賬本數據就已經多達幾十GB,如果說要對這么大的數據進行逐一傳輸、比對,可以說是不現實的。
2. 賬戶所有權的證明 如果我要通過某個賬戶給另一個賬戶轉賬,必然需要證明我對此賬戶的所有權。對於中心化的貨幣系統,我們只需要向銀行出示密碼即可,但是對於去中心化的系統,如果我們也通過出示密碼給其他節點,來證明我們對賬戶的所有權,那麼我們的密碼也就泄露給了其他節點(即用戶)。
3. 事實上這是一個現代密碼學中比較基礎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如何在不暴露自己私鑰的前提下,自證身份,也有很成熟的解決方法:利用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關於演算法的細節,計劃在後面單獨說說現代密碼學的一些基礎演算法,這里我們就用類比的方法描述一下。
4. 記賬問題:去中心化的前提就是,時刻需要有節點在線,否則就沒有人處理記賬、驗證交易等工作,那麼,比特幣有什麼機制,讓人們心甘情願的時刻保持在線呢? 我們之前說過,比特幣_10分鍾,會將這10分鍾內的交易數據打包記錄成一個區塊,也就是記賬。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權利去記賬的,全網的每個節點,都會去計算一個問題,只有第一個解出符合要求的答案的節點,才有記賬權,而作為獎勵,該節點會得到一定數量的比特幣。
5. 隨著比特幣的價格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種解題競賽中去,並將這一過程戲稱為「挖礦」,也正是這些「礦工」,維持著整個比特幣網路的運轉。而這也就是比特幣的發行過程:_10分鍾,通過獎勵礦工的形式,產生新的比特幣。
2. 在區塊鏈中,記錄的數據是以什麼形式儲存的
加密代碼。每幾分鍾就有一個新的區塊生成,裡面儲存了不同的信息由不同的密碼(雙鑰)構成。
3. 都說區塊鏈是個大賬本,它的這些信息都記錄在哪
區塊鏈是比特幣網路的大賬本,而每個區塊相當於賬本中的一頁。目前比特幣每個區塊內主要記載了區塊頭、交易詳情、交易計數器和區塊大小等數據。「區塊頭」內包含了除交易信息以外的所有信息,主要包括上一區塊頭哈希值:用於保證區塊。
4. GDM的區塊鏈還能記錄消費者的購買信息
是的,當消費者用手機查看溯源碼時,系統就能記錄下消費者購買信息、地理位置、購買商品的型號規格,這樣對消費者也多了一份保障。
5. 區塊鏈記錄哪些信息
區塊鏈記錄的是交易信息
包括(輸入、輸出、金額)
6. 區塊鏈關注的是保持准確的記錄,認證和什麼
區塊鏈是保持大數據的存儲應用與安全認證!
7. 區塊鏈中相當於成交一個記錄。怎麼讓全部人都會記下呢每一個新的區塊都會弄出一個難題又是為什麼呢
我以比特幣網路來講解吧:
一個節點產生一個交易之後,會將交易廣播出去。每個節點會去收集網路上的交易信息,夠一定數量之後,會把這些這些交易打包成一個區塊。
比特幣網路設計了工作量證明的機制。設計了一道數學難題(暴力計算hash值,使計算出的hash值滿足一定難度,實際上是計算區塊頭中的一個欄位值nonce),第一個計算出來的節點把區塊廣播出去,其他網路中的節點驗證這個區塊是否滿足是這個難題的答案。是的話,就把這個節點加到自己的區塊鏈的末尾。
通過廣播,讓所有人記下。所以,如果你去下載bitcore的比特幣客戶端,成為比特幣網路的一個節點,一開始會讓你同步120G(目前)的比特幣區塊信息。
每個新區塊的產生都是礦工通過大量的數學運算,使得計算出的數學結果滿足一定的數學難度。所以,比特幣網路挖礦是為了區塊不斷成鏈。挖礦獎勵比特幣是激勵機制,激勵礦工去挖礦。
8. 如何在區塊鏈存儲信息
在區塊鏈上存儲信息的方式:調用區塊鏈平台提供的API
一般區塊鏈平台會提供相應的介面,比如RPC,JSON-RPC,HTTP等,當然平台不一樣友好程度不一樣
有些專門做API的公司比如BlockCypher,能提供友好的調用介面,手機上寫答案不是很方便,搜索下吧
至於存儲的內容方面補充一點,文件hash記錄鏈上,文件實體除了常規的雲存儲外,也有基於區塊鏈的存儲方案,比如ipfs,storej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