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寶區塊鏈
『壹』 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
去中心化的意思是比較分散的一種結構或現象。
『貳』 數字貨幣概念股龍頭股票及代碼
數字貨幣概念股的龍頭股最有可能從以下幾個股票中誕生 四方精創、 恆久科技、 音飛儲存。
數字貨幣相關股票 價格
四方精創(300468) 17.83
恆久科技(002808) 8.09
音飛儲存(603066) 8.33
百邦科技(300736) 12.20
愛迪爾(002740) 4.46
匯金科技(300561) 11.42
飛天誠信(300386) 16.86
吉宏股份(002803) 25.58
數字認證(300579) 39.97
華揚聯眾(603825) 16.90
高偉達(300465) 11.25
聚龍股份(300202) 5.65
古鰲科技(300551) 16.71
科藍軟體(300663) 24.39
彩訊股份(300634) 16.23
迪威迅(300167) 5.05
匯金股份(300368) 12.29
朗科科技(300042) 15.67
皖通科技(002331) 11.42
新國都(300130) 11.15
中科金財(002657) 11.55
宣亞國際(300612) 15.80
亞聯發展(002316) 5.34
樂心醫療(300562) 15.58
方直科技(300235) 11.68
奧馬電器(002668) 5.76
金溢科技(002869) 19.64
智度股份(000676) 6.48
金冠股份(300510) 5.81
先進數通(300541) 13.35
澤新能(601619) 3.38
安居寶(300155) 6.33
天璣科技(300245) 8.65
【拓展資料】
中國版CBDC:
央行數字貨幣是經國務院批准計劃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央行在組織市場機構從事央行數字貨幣研發相應工作。
2019年8月21日,央行微信公眾號發布兩篇有關數字貨幣的文章。
2019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中國央行從2014年就開始研究數字貨幣,已取得了積極進展。人民銀行把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結合起來,將推出一攬子計劃,目標是替代一部分現金。
發展歷史:
2014年,中國央行成立專門的研究團隊,對數字貨幣發行和業務運行框架、數字貨幣的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面臨的法律問題等進行了深入研究。
2017年1月,央行在深圳正式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
2018年9月,數字貨幣研究所搭建了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
2019年7月8日,在數字金融開放研究計劃啟動儀式暨首屆學術研討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曾透露,國務院已正式批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央行在組織市場機構從事相應工作。
2019年8月2日,央行在2019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上表示將加快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步伐。8月10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到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等創新應用。8月21日,央行官微發布兩篇有關數字貨幣的文章,一是發表於2018年1月的副行長范一飛談央行數字貨幣幾點考慮,二是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8月10日在伊春的演講。
2020年4月14日晚間網路上流傳的一張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賬戶內測的照片。據稱,蘇州相城區是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重要試點地區。
2020年4月17日晚間,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就央行數字貨幣內測一事做出最新回應。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稱,當前網傳DC/EP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
2020年4月22日,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改革發展局組織召開了法定數字人民幣(DCEP)試點推介會,19家擬參與落地應用的試點單位參會。
『叄』 通證經濟是什麼
簡單說,通證經濟就是把證明人身份、權益的各種證書市場化,即把通證充分用起來的經濟。
通證,可以代表一切權益證明,從身份證到學歷文憑,從貨幣到票據,從鑰匙、門票到積分、卡券,從股票到債券,人類社會全部權益證明,都可以用通證來代表。人類社會的全部文明,可以說就是建立在權益證明之上,所有的賬目、所有權、資格、證明等,全部都是權益證明。
通證啟發和鼓勵大家把各種權益證明,比如門票、積分、合同、證書、點卡、證券、許可權、資質等全部拿出來通證化,放到區塊鏈上流轉,放到市場上交易,讓市場自動發現其價格,同時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可以消費、可以驗證,是可以用的東西,這是緊貼實體經濟的。
『肆』 租房、買房都有政策支持!浙江全力打造「浙里安居」品牌
來源:浙江發布
近日,省城鄉住房工作協調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打造「浙里安居」品牌的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明確了總體目標:到2025年,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基本形成,住房保障體系和住房市場體系更加健全,居民住房條件持續改善,城鎮商品住房穩定供應,保障性住房供給有效增加,配套設施更加健全,居住功能更加齊備。
到2035年,住房的居住屬性更加突顯,住房供需實現動態平衡,房地產市場發展健康,住房保障體系成熟定型,居民住房更加健康舒適,配套設施更加安全智能,基本實現「住有所居」現代化。
《實施意見》明確了這些主要指標:
到2025年,政府投資公租房(含租賃補貼)保障家庭達到 21萬戶以上,開工棚改安置住房(含貨幣化安置) 13萬套,改造城鎮老舊小區 3000個以上,城鎮住房保障受益覆蓋率達到23%。
新增住宅用地供應 30萬畝,新增住房供應 3.8億平方米,住房公積金支持消費 11500億元。
滾動打造 600個以上美麗城鎮省級樣板,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佔比達到98%,白蟻防治環保型新技術應用達到95%以上,新開工裝配式建築佔比達到35%,城鎮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覆蓋率達到70%,居住品質明顯提升。
完成全省城鎮危房解危三年行動,2020年底實有在冊動態監控的城鎮危房解危,房屋質量安全管控體系逐步建立。
農村危房發現一戶、鑒定一戶、治理一戶、動態清零,智慧化管理水平有新的提升。
保障住房、提升居住品質……浙江將從多個方面推進住房工作發展↓↓
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持續抓好公租房保障。堅持實物保障和租賃補貼保障並舉抓好公租房基本保障。持續抓好城鎮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及符合規定條件的新就業無房職工、穩定外來就業務工人員的住房保障工作。強化准入和配給管理,完善住房保障服務,提升公租房保障管理能力和水平。
加快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加快完善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在土地、財稅、金融、項目審批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支持各地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產業園區配套用地、存量閑置房屋以及新供應國有建設用地等方式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著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階段性住房困難問題。
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支持人口凈流入、房價較高的大城市,研究建立共有產權住房制度,引導發展一批共有產權住房,幫助城鎮無房常住人口中有一定支付能力、又買不起商品住房的群體擁有產權住房。
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嚴格界定棚戶區改造范圍,嚴把棚改項目准入關,優先改造集中成片、住房條件困難、安全隱患嚴重、群眾要求迫切的項目。充分尊重棚改家庭安置意願,堅持陽光征遷改造。
完善住房市場體系
持續推進房地產供給側改革。建立健全以人的住房需求為導向的住宅用地供應機制,人口凈流入大、住房供需矛盾突出的城市,要提高住宅用地佔比,增加住宅用地供應規模。探索實施「限房價、限地價、競品質」土地出讓方式,強化地價與房價聯動。穩妥推進商品房銷售制度改革,探索商品房現房銷售試點,強化新建商品房、存量房交易網簽備案及交易資金監管制度,規范銷售市場秩序。
加快建立住房租賃市場政策支持體系。強化部門協同,多措並舉增加租賃住房有效供應,落實長租房稅收優惠,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推進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指導杭州、寧波等試點城市加快培育一批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住房租賃企業,重點支持自持物業租賃企業發展。人口凈流入、租賃需求大的城市,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
嚴格落實房地產調控城市主體責任。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堅持「一城一策」,精準施策,多策並舉,壓實城市政府對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主體責任。完善房地產市場「月監測、季評價、年考核」制度。
積極發揮住房公積金作用。改革完善住房公積金繳存、貸款、提取、准備金等政策機制,擴大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建繳受益覆蓋面。落實租賃提取、支持老舊小區改造等政策,支持杭州市等地開展住房公積金發展租賃住房試點、金華市等地開展住房公積金助力共同富裕綜合改革試點。
提升城鄉居住品質
不斷提升住房設計水平和建設品質。實施建築領域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修編綠色建築專項規劃,鼓勵建設高星級綠色建築。大力發展鋼結構等裝配式建築。因地制宜穩步推進住宅全裝修,逐步提高商品住房全裝修覆蓋率。推行綠色建造方式,積極推進智能建造,加強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城市信息模型(CIM)和5G等的集成應用,積極推廣應用智能化設備,提升住宅的智能化水平。推廣保障性住房代建模式。
深化美麗村鎮建設打造「浙派民居」。深入實施「百鎮樣板、千鎮美麗」工程,全面推進傳統村落白蟻綜合治理,大力提升鄉鎮的公共服務能力。健全「縣域特色風貌總體設計—村莊設計—農房設計」三級設計體系,著力提升農房風貌。按照地域文化分區,新建或改造一批「浙派民居」特色村。
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提高小區物業管理覆蓋率。制定物業服務標准,明確物業服務內容,推動形成「質價相符、優質優價」的物業服務市場機制。支持杭州市、嘉興市等開展智慧社區(物業)建設試點。加快智慧物業在未來社區、老舊小區改造中的應用。
全面推進未來社區建設。繼續抓好未來社區試點和創建項目落地,因地制宜深化創建擴面工作。同時加快全域推廣,形成將未來社區理念落實到城鄉建設全過程的體制機制。
強化住房安全管理
實施城鎮住房治理改造行動。建立城鎮樓幢信息動態更新及網格化、常態化城鎮房屋安全巡查工作機制。開展全省城鎮危房解危三年行動,完成2020年底實有在冊動態監控的城鎮住宅危房解危工作。
實施農村房屋安全保障行動。全面開展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深化「農民建房一件事」改革。有序推動異地搬遷政策惠及、拓展到263縣低收入農戶和自然村整村搬遷農戶中,開展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行動。
實施建築工程質量安全標准化行動。大力推行住宅工程質量責任落實、設計源頭管控和工序工藝實施標准化,探索建立房屋銷售與質量聯動機制。完善住宅工程質量缺陷責任保險制度。
全面推進住房工作數字化改革
打造「浙里安居•公租房保障」場景。推進公租房保障「一件事」線上聯辦,實現資格申請、收入核對、配租管理的全流程線上「一站式」管理。同時,強化「一件事」線上線下一體建設,為特殊困難群眾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建設的協同管理和服務。
打造「浙里安居•浙房鏈」場景。立足房地產開發全生命周期管理,梳理「徵收拆遷」「土地出讓」「開發銷售」「竣工交付」「居住維護」等核心階段,提升政府部門住房管理全流程數字化監管水平和風險排查治理水平。
打造「浙里安居•浙惠住房公積金」場景。推進公共服務「全省通辦」「跨省通辦」、長三角一體化融合,促進住房公積金高質量發展。
打造「浙里安居•智慧物業」場景。開展物業服務企業信用評價、物業管理信息查詢、物業領域辦事集成、報事報修等,實現主管部門監管端、物業服務端、業主生活服務端全面覆蓋,提升物業智慧管理服務水平。
打造「浙里安居•農房浙建事」場景。加快建立涵蓋農房設計、審批、施工、驗收、使用、經營、改造、安全監測、防災避災、工匠管理等各環節的農村房屋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系統。
打造「浙里安居•城鎮住宅房屋安全」場景。建設城鎮住宅小區數字化房屋安全監管應用,優化浙江省城鎮房屋安全信息系統,完善城鎮住宅房屋「一樓一檔」,強化城鎮房屋網格化巡查功能,健全城鎮住宅房屋信息動態更新、分類監督管理機制,提升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水平。
『伍』 未來數據應用的發展趨勢
大數據已不再只是一個流行術語。調研機構Forrester公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2016年,將近40%的企業正在實施和擴展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另外30%的企業計劃在未來一年內採用大數據。
同樣,來自NewVantage Partners的「2016年大數據執行調查」發現,62.5%的企業現在至少有一個大數據項目投入使用,只有5.4%的企業沒有計劃或沒有實施大數據項目。
研究人員表示,大數據技術的採用不會很快放緩。根據調研機構IDC公司預測,大數據和業務分析市場將從2018年的1301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2030多億美元。
「數據的可用性、新一代技術以及向數據驅動型決策的文化轉型將繼續推動企業對大數據和分析技術和服務的需求。」IDC公司分析和信息管理集團副總裁Dan Vesset說,「2015年的全球大數據市場收入達到1220億美元,2016年的市場收入增長11.3%,預計到2020年大數據市場收入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1.7%。」
雖然大數據市場將會增長,但企業對如何使用他們的大數據卻不那麼清楚。新的大數據技術正在進入市場,而一些老舊技術的使用也在不斷增長。
以下是大數據未來應用的兩大發展方向。
01物聯網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
其英文名稱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在1999年被提出:即通過射頻識別(RFID)(RFID+互聯網)、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用途范圍
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環境監測、路燈照明管控、景觀照明管控、樓宇照明管控、廣場照明管控、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搜集等多個領域。
02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英語:Smart City)是指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或創新意念,集成城市的組成系統和服務,以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優化城市管理和服務,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質量。
關於智慧城市的具體定義比較廣泛,目前在國際上被廣泛認同的定義是,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強調智慧城市不僅僅是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更重要的是通過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的方法論應用,構建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城市可持續創新生態。
用途范圍
用途分為十大智慧體系,分別為:智慧物流體系、智慧製造體系、智慧貿易體系、智慧能源應用體系、智慧公共服務、智慧社會管理體系、智慧交通體系、智慧健康保障體系、智慧安居服務體系、智慧文化服務體系。
『陸』 去中心化,請問是什麼意思
直譯:去中心化就是不要中心,
引申義: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皮亞傑稱之為去中心化。
節點之間彼此可... 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