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和廣東產業創新發展公需課答案
❶ 區塊鏈的技術應用有哪些
原標題:2019年中國區塊鏈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應用廣泛落地加速數字中國建設
區塊鏈行業正整體邁入3.0階段 加快數字中國進程貢獻巨大力量
我國區塊鏈行業經過十年發展。基本上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國家政策推動和下游應用領域需求不斷增加的條件下,我國區塊鏈行業市場規模不斷發展,地域集中度較高,產業集群效應明顯。隨著區塊鏈技術成熟程度的不斷增加,區塊鏈行業正整體邁入3.0階段,在金融、物流、版權保護等領域有著良好的表現,為推動我國數字化建設,加快數字中國進程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區塊鏈行業產業鏈分析:下游應用領域眾多 發展潛力巨大
從產業鏈來看,我國區塊鏈行業包括上游硬體、技術及基礎設施;中游區塊鏈應用及技術服務;
下游區塊鏈應用領域等環節。上游硬體、技術及基礎設施主要是提供區塊鏈應用所必備的硬體、技術以及基礎設施支持,其中,硬體設備包括礦機、礦池、晶元廠商等;通用技術包括分布式存儲、去中心化交易、數據服務、分布式計算等等相關技術。
下游應用領域包括應用區塊鏈技術與現有行業的結合,主要包括金融行業、物流行業、版權保護、醫療健康、工業能源等眾多領域,區塊鏈作為新興技術,下游應用領域眾多,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中游區塊鏈應用及服務包括基礎平台建設和提供技術服務支持,其中基礎平台建設分為通用基礎鏈和垂直領域基礎鏈;技術服務支持包括技術支持和服務支持,技術支持與上游相關技術類似,負責為購買者提供區塊鏈安全防護等一系列基於區塊鏈產品的技術支持;服務支持包括數字資產交易場所、數字資產存儲、媒體社區等系列服務。
區塊鏈行業產業鏈分析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我國互聯網巨頭公司也紛紛布局區塊鏈行業,主要切入點為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中的應用,阿里巴巴、網路、騰訊、京東、360等企業多數通過自身的金融公司應用區塊鏈技術推出區塊鏈+金融新模式,拓寬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
我國區塊鏈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隨著我國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區塊鏈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未來我國區塊鏈行業將呈現區塊鏈成為全球技術發展的前沿陣地,開辟國際競爭新賽道;
2、區塊鏈領域成為創新創業的新熱土,技術融合將拓展應用新空間;
3、區塊鏈未來三年將在實體經濟中廣泛落地,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
4、區塊鏈打造新型平台經濟,開啟共享經濟新時代;
5、區塊鏈加速「可信數字化」進程,帶動金融「脫虛向實」服務實體經濟;
6、區塊鏈監管和標准體系將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基礎繼續夯實六大發展趨勢。
❷ 區塊鏈技術未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區塊鏈是一種技術,「最簡單、最通俗來說,區塊鏈技術就是人人記賬,或者分布式賬本。」
在互聯網時代,每個系統背後都有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可以看作是一個大的賬本,以往都是維護系統的人負責管理資料庫,記錄用戶的行為,也就是記賬,而區塊鏈「去中心化」,它讓系統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參與其中,不僅人人記賬,而且通過鏈接,人人都能擁有完整的賬本。
「區塊鏈實質上是一種集體式記錄方式。特別之處在於它別出心裁地採用一組技術,實現了記錄結果的真實可信,難以毀壞也無法篡改。」張孝榮說,「一是人人都有權記錄,並且互相認證以辨真假,這叫共識機制;二是人人都無法篡改記錄,因為有密碼學簽名;三是人人都有副本,所以即使有的賬本損壞了,整體也不受影響,這叫分布式存儲。通過這種方式記錄下的信息以區塊方式按照時間鏈條呈現,所以叫做區塊鏈。」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各種加密數字貨幣本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可謂是區塊鏈1.0版本。但2014年前後,業界開始認識到區塊鏈技術的重要價值,區塊鏈逐漸從數字貨幣中剝離出來,應用於數字貨幣外的經濟社會各個領域。
應用領域前景廣泛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的顛覆性創新。如果說蒸汽機和電力解放了生產力,互聯網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那麼區塊鏈作為構造信任的機器,將可能改變價值傳遞方式。
例如在金融領域,金融機構特別是跨境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清算、結算的成本一直很高,還有復雜的手工流程,而區塊鏈技術具有數據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其應用有助於降低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成本及爭議解決的成本,能顯著提高支付業務的處理速度及效率,還使小額跨境支付成為可能。2017年12月,招商銀行完成從香港永隆銀行向永隆銀行深圳分行的人民幣頭寸調撥業務。這是全球首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同業間跨境人民幣清算業務。
此外,根據中國工業與信息化部發布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區塊鏈的應用已延伸到醫療健康、教育、慈善公益、社會管理等多個領域。拿文化產業來看,復製成本低、維權成本高、舉證困難等使得知識產權保護一直是行業痛點。有了區塊鏈,文化產品的生產、傳播、交易等記錄真實透明、可信可查,問題迎刃而解。
張孝榮表示,區塊鏈技術解決了數字經濟時代的兩大問題:一是流向可見,二是零信任成本。在過去,實體紙幣的流通是看不見的,但所有數字化資產的流向都有「鏈」可查。中國社科院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楊延超也認為,區塊鏈的最大優勢是真正完成了一個匿名社會下的信用構建,給諸多領域帶來新的機遇,因此就使各種創新應用成為可能。
未來發展任重道遠
在技術推廣上,區塊鏈不存在太大的壁壘,這在全球的比特幣實踐中已經得到證實,其主要阻力還是來自觀念和施行上的障礙。
「一方面,社會對於區塊鏈中的『裸露』狀態可能會很介意。區塊鏈為商業社會構建了一個『天網』,公司的經濟活動全部被記錄,也就沒有任何秘密可言,這樣一些商業策略在區塊鏈之下很可能無法實施。」
「另一方面,現在的法律體系滯後於信息技術的發展,新興的區塊鏈技術如何置於法律的監管之下是需要進行研究的。」段永朝說。
區塊鏈的核心是去中心化,這就會對長久以來社會形成的中心管理模式造成沖擊。除了法律,如何建立能夠促進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監管環境,讓技術造福社會而不用於作惡,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❸ 區塊鏈底層技術創新的關鍵點是什麼
您好,非常榮幸能在此回答您的問題。以下是我對此問題的部分見解,若有錯誤,歡迎指出。1、所謂區塊鏈技術,簡稱BT(Blockchain technology),也被稱之為分布式賬本技術,是一種互聯網資料庫技術,其特點是去中心化、公開透明,讓每個人均可參與資料庫記錄。
2、區塊鏈(Blockchain)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應用模式,近年來,區塊鏈的發展和應用,對技術革新和產業革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經驗介紹區塊鏈技術的相關知識。
3、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賬本,可以包含金融和/或非金融交易,通過對等網路幾乎實時地復制(分布)在多個系統上,每個參與者「擁有」相同的分類帳副本,並在添加任何交易時獲得更新,每個參與者都有助於確定所有現有記錄的內在「不變性」,使用密碼學和數字簽名來證明身份,真實性和強制讀/寫訪問許可權,有機制使其難以改變歷史記錄,可以很容易地檢測到有人試圖改變它。非常感謝您的耐心觀看,如有幫助請採納,祝生活愉快!謝謝!
❹ 區塊鏈技術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區塊鏈行業增長潛力大 五大方面推動技術健康發展區塊鏈基本概況分析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作為以去中心化方式集體維護一個可靠資料庫的技術方案,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高度可擴展等特點,正成為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技術後又一項將對未來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興技術,有望推動人類從信息互聯網時代步入價值互聯網時代。美國、日本和歐盟一些國家和地區紛紛將區塊鏈發展上升為國家重要發展戰略,大力推動區塊鏈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我國亦高度重視區塊鏈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在IT等企業的共同參與下,涌現出了一大批新企業、新產品、新模式、新應用,區塊鏈在金融、政務、能源、醫療等行業領域的應用逐步展開,正成為驅動各行業技術產品創新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區塊鏈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以及相關金融基礎設施應用的區塊鏈1.0,以智能合約為代表的區塊鏈2.0,目前正在逐步走向基於區塊鏈技術且更為復雜的智能合約深入應用的區塊鏈3.0階段。上半年區塊鏈投融資統計分析2016年以來,我國區塊鏈領域投融資頻次和金額急劇增加。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區塊鏈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區塊鏈領域融資額約107億,較2017年同期同比增長率達1426%;區塊鏈領域的投融資事件數量達到205件,預計今年區塊鏈領域的投資又將迎來一個高峰。從中國區塊鏈領域投融資輪次分布來看,初創期投資輪次(B輪以前)佔比超過95%,有多行業先行者共同參投,大多數企業還在跑馬圈地。2014-2018年上半年區塊鏈區塊鏈投融資統計及增長情況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中國區塊鏈企業成立企業及注冊資金統計分析2013年及之前,我國注冊成立的區塊鏈相關企業只有26家。2016年,注冊成立的區塊鏈企業有116家,2017年注冊成立158家,2018年1月至6月底,注冊成立52家。在注冊資金方面,我國區塊鏈企業注冊資金在100萬元以內的企業有26家,佔比約6%;注冊資金在100萬元到999萬元之間的有197家,佔比約46%;注冊資金在1000萬元到1億元之間的有171家,佔比約40%;1億元以上的有31家,佔比約7%。2013-2018年1-6月中國區塊鏈企業成立企業及注冊資金統計情況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中國區塊鏈企業地域、領域統計分布企業地域方面,本次統計的425家區塊鏈企業中,聚集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四川、江蘇的企業有385家,占總數的九成。其中,北京企業數量最多,約佔全國37%。行業領域方面,我國區塊鏈企業主要分布在金融、底層公鏈、企業服務、技術解決方案、數據服務、醫療健康、物聯網、交通運輸、游戲等領域。其中,從事金融領域的企業有91家,佔比超過21%。中國區塊鏈企業領域分布統計情況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我國高度重視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應用。在政策、技術、市場等多重力量推動下,區塊鏈創新步伐不斷加快,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深度融合,探索應用的范疇也由數字資產向供應鏈管理、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社會公益、版權保護等更多領域延伸拓展。五大方面努力推動區塊鏈技術健康發展,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1、深入研究把握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密切關注國際發展前沿動態,共同推進區塊鏈相關技術和產業研究,推動規范區塊鏈發展行業行為,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2、加強區塊鏈核心技術能力建設。建立健全骨幹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之間的協同推進機制,引導IT企業加強技術儲備,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區塊鏈性能、效率、安全性。3、支持開展區塊鏈領域的創業創新鼓勵區塊鏈企業與用戶單位開展跨界融合,指導行業組織建立公共服務平台,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區塊鏈服務評估檢測,推動豐富區塊鏈的行業應用,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4、積極構建完善區塊鏈標准體系加快推動重點標准研製和應用推廣,逐步構建完善的標准體系。積極對接ITU、ISO等國際標准組織,實質性參與更多國際標准化工作,積極貢獻更多「中國力量」。5、加快完善區塊鏈發展政策環境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進行應用創新和模式創新,引導和鼓勵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區塊鏈發展所需專業人才。支持符合條件的區塊鏈企業享受國家支持軟體產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產業規模較小但增長潛力巨大區塊鏈經濟當前處於爆發期前夜。金融行業應用相對廣泛,其他行業的應用也進入了探索研發階段。預計2017年至2022年間,區塊鏈直接市場價值將由4.1億美元增長到76.8億美元
❺ 什麼是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構成是什麼
從技術的角度,架構的角度,用通俗的語言來跟大家講講,我對區塊鏈的一些理解。
究竟啥是區塊鏈?Block chain,一句話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存儲系統,存儲系統更細一點,區塊鏈是一個沒有管理員,每個節點都擁有全部數據的分布式存儲系統。
那常見的存儲系統,是什麼樣子的呢?
首先看一下如何保證高可用?
普通的存儲系統通常是用「冗餘」的方式來解決高可用問題的。圖上圖所示如果能夠把數據復製成幾份,冗餘到多個地方,就能夠保證高可用。一個地方的數據掛了,另外的地方還存有數據,例如MySQL的主從集群就是這個原理,磁碟的RAID也是這個原理。
這個地方需要強調的兩點是:數據冗餘,往往會引發一致性的問題
1、例如MySQL的主從集群中中其實讀寫會有延時的,它其實就是有一個短的時間內讀寫不一致。這個是數據冗餘,帶來的一個副作用。
2、第二個點是數據冗餘往往會降低寫入的效率,因為數據同步也是需要消耗資源的。你看單點寫入,如果加了兩個從庫之後,其實寫入的效率會受影響。普通的存儲系統,就是採用冗餘的方式,保證數據的高可用的。
那麼第二個問題,普通的存儲系統,能否多點寫入呢?
答案是可以的,比如說以這個圖為例:
其實MySQL的話可以做一個雙主的主從同步,雙主的主從同步,兩個節點,同時可以寫入。如果要做多機房多活的數據中心,其實多機房多活也是進行數據同步的。這里要強調的是多點寫入,往往會引發寫寫沖突的一致性問題,以MySQl為例,假設有一個表的屬性是自增ID,那麼現在資料庫中的數據是1234,那麼其中一個節點寫入,插入了一條數據,那它可能變成5了,然後這5條數據,向另外一個主節點進行數據同步,同步完成之前,如果另外一個寫入節點,也插入了一條數據,也生成了一條這個自增id為5的數據。那麼,生成之後,往另外一個節點同步,然後同步數據到達之後會與本地的這兩條5沖突,就會同步失敗,會引發寫寫的一致性沖突問題。這個多點寫入的話都會出現這個問題。
多點寫入,如何保證一致?
維新「天鵝大咖課」給你更多的技術幹活
❻ 區塊鏈技術的研發應用對中國產業發展的積極影響是什麼,運用經濟生活回答
區塊鏈技術是互聯網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新進展。對於中國實體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推進區塊鏈技術的研發應用,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先進製造業。可以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動力。
❼ 區塊鏈技術國家標准什麼時候完成
我國已著手建立區塊鏈國家標准,以從頂層設計推動區塊鏈標准體系建設,預計最快將於2019年底完成。
對此,北京華順信安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趙武也表示,區塊鏈雖然具備顛覆性的技術潛力,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區塊鏈仍處於初期,遠遠沒有達到可以顛覆世界的階段。
俞克群強調,自主可控的區塊鏈網路,意在技術上不能受制於人,同時也可以促進區塊鏈健康發展。安全是區塊鏈未來的生命,只有本身的安全才能使得區塊鏈技術落地。這就要求我們在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同時,必須並重發展其安全屬性,甚至是超前發展。
對此,李鳴也表示,標准中重要一塊是信息安全的標准,也可以看出安全對於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他同時指出,區塊鏈標準的制定不意味著會快速推進行業發展,而是給行業一定指引。此前,中國在國際知識產權和標准等方面吃過很多虧,在區塊鏈方面,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了國際化區塊鏈方面的200多項專利,甚至已站在世界技術前列。因此,我們也需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話語權。
內容來源新華網
❽ 區塊鏈概念普漲,關注其戰略地位
盤面觀察
截止收盤,滬指報2980.05點,漲0.85%,深成指報9801.87點,漲1.46%;創指報1704.42點,漲1.74%。從盤面上看,區塊鏈、數字中國、國產軟體居板塊漲幅榜前列,養殖業、銀行、廣東自貿區板塊跌幅榜前列。
後市展望
今天的市場區塊鏈概念的股票毫無懸念的上漲了。原因很簡單,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下午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會中明確表示了將區塊鏈作為我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且將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並在區塊鏈的基礎及創新研究及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此消息在外盤引起了巨大的震動。比較突出的是,2014年布局區塊鏈的某中概股在上周末消息落地後實現了單日翻倍行情,一夜之間漲幅高達108%。同時,比特幣疊加第三次減半預期的推動因素,價格也一度大漲40%突破10000美元的大關。(區塊鏈技術與比特幣之間有很大的區別,這點投資者也需要研究清楚。)
區塊鏈技術能解決信任與規則的問題,中長期在依次經歷基礎設施、實踐應用和產業變革後有望真正帶來社會價值。該技術在金融、司法行政、數字貨幣領域應該會率先應用,建議關注有一定技術儲備的行業龍頭、信息技術公司及相關硬體支持公司。
操作策略
短期內區塊鏈產業在應用角度或將獲得更多的關注度,但關注度稍低的基礎技術和安全治理產業或將成為性價比更高的投資方向。【投資顧問 文賦,執業證書編號:S0260611050006】
❾ 國內除了廣東省之外,還有哪幾個省的區塊鏈技術應用發展得比較好的
湖南算是做得還不錯的一個省份吧,長沙的中芯區塊鏈(長沙)公共服務平台有幾萬家企業上鏈,婁底的不動產區塊鏈登記平台有十幾萬房產信息上鏈。還有很多民營公司也都有很多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搜雲科技、隆平高科、宸瀚科技等等。
❿ 涉及區塊鏈技術在中國的產業應用方面有關技術與應用的哪些表述是錯誤的
區塊鏈標准進程在2021年實現飛躍
國內外各大機構都在積極牽頭區塊鏈標準的制定。從全球范圍內看,不同國家對標準的著重點不一樣。牛津大學網路空間安全中心主任、可信計算國際標准組專家安德魯·馬丁表示,美國更關注基礎共性的標准;德國更偏向工程化的標准,工業區塊鏈是該國的重點;日本則更關注服務類標准,如基於區塊鏈的服務和應用實踐等。
目前,中國對區塊鏈技術標準的制定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方面,應用和服務佔比較小。中國是最早開展區塊鏈標准化工作的地區之一,早在2016年10月,隨著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成立,中國就開啟了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領域的標准化工作。
中國作為區塊鏈技術應用大國,在推動區塊鏈標準的制定上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021年7月,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准化部門(ITU-T)第13組(SG13)會議期間,在中國電信研究院區塊鏈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由中國電信牽頭的兩項區塊鏈標准,經與來自中、美、英、加、韓多國專家多輪討論協商,最終正式立項通過。兩項標准如下所示:
從中國國內區塊鏈標准現狀出發,據全國標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全國團體標准信息平台、企業標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以及01區塊鏈不完全統計,截止2021年底,我國已發布153項區塊鏈標准,其中包含8項國家標准、3項行業標准、18項地方標准、70項區塊鏈團體標准以及54項企業標准。
2021年是中國區塊鏈標准化工作突飛猛進的一年,單年新增82項區塊鏈相關標准,占現有區塊鏈標准總數的53%。其中,2021年共新增5項國家標准、1項行業標准、 3項地方標准、44項區塊鏈團體標准以及29項企業標准。新增行業、地方標准以及國家標准
從行業分類來看,屬於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標准共計79項,佔比52%,其次是金融業(30項),佔比19%,隨後是其他互聯網服務(14項,9%)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1項,7%)。此外,區塊鏈技術標准還涉及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教育服務等行業。總體上看,我國對區塊鏈技術標準的研究仍以基礎設施為主,應用層面的標准有待進一步開發。結合118項出台的地方和企業相關區塊鏈技術標准來看,從地區分布上,江蘇省以出台26項區塊鏈標准位居第一,廣東省以23項緊隨其後。北京市、上海市和浙江省以十餘件區塊鏈標准位於第二梯隊。位於第三梯隊的包括福建省、湖南省和貴州省等地。總體看,各地區區塊鏈標准成果與地區區塊鏈相關企業規模和政策扶持力度息息相關。
區塊鏈標准化的三大難點
The Global Standards Mapping Initiative(GSMI)發布的Global Standards Mapping Initiative:An overview of blockchain technical standards(全球標准制定倡議:區塊鏈技術標准概述)中繪制了來自30多個技術標准制定實體、185個司法管轄區和近400個行業集團的數據。該報告梳理出目前區塊鏈標准制定中仍需突破的關鍵點。
(1).區塊鏈術語仍缺乏統一定義
目前,區塊鏈行業缺乏統一定義和術語是該行業發展需要突破的關鍵問題。不同機構下對區塊鏈相關術語缺乏統一性和確定性定義,盡管這些差異似乎很微小,但卻會在整個標準的開發和實施過程中被放大,並直接影響到各機構對區塊鏈相關技術的解釋差異。
(2).標准制定領域既有差距,也有重疊
區塊鏈標准化過程中存在標准內容和范圍的差別與重疊。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區塊鏈標准在技術堆棧的分層方法因組織而異,如面向網路的標准與面向應用層的標准。二是區塊鏈在垂直行業的應用中涉及如金融機構、合規機構等多主體,而不同主體在制定標准缺乏一致性步調。三是區塊鏈與其他高度標准化的技術領域重疊,如密碼學、零知識證明等,這些技術也對區塊鏈標准和技術軌跡存在重大影響。
(3).標准受地理因素、制定者的專業和角色影響
目前,區塊鏈標准制定的主體主要位於歐洲、北美和中國,雖然一些機構有意通過地方團體或區域代表將全球聲音納入其倡議,但許多機構仍然缺乏全球代表性。這導致標准制定會受某些地區基礎設施、監管和文化等因素影響。標准制定過程中缺乏代表性還體現在制定主體的專業知識,這導致標准研發方向有所「偏好」,所制定的標准未必使技術的最終使用者收益。此外,制定標準的「角色」同樣導致標准化過程的透明度問題,如生產者開展的標准化工作引發消費者在該過程受到排斥甚至是剝削的擔憂。
(二)區塊鏈技術的演進趨勢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區塊鏈白皮書 2021》,目前,區塊鏈開始步入以「信任鏈」「協作鏈」為導向的新發展階段。一方面,隨著數據這一生產要素的重要性凸顯,區塊鏈技術支持低成本構建數據全流程信任通道,通過搭建「信任鏈」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區塊鏈自身也正在技術、應用和產業維度等方面全面升級,通過構建可信協作網路的方式深度服務於各個交叉領域和主體。
就區塊鏈技術演進趨勢來看,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區塊鏈白皮書(2021年)》將區塊鏈技術分為核心技術、擴展技術和跨鏈技術三大類。三大類技術在發展趨勢上呈現出不同特點,但總體上看,目前區塊鏈技術架構已趨於穩定,圍繞產業區塊鏈場景實際需求,相關技術朝著「高效、安全、便捷」持續演化。
1. 區塊鏈核心技術漸進式創新
2021年區塊鏈整體技術未有明顯突破,但核心技術的漸進式創新仍在持續,其中對等網路、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的優化改進最為突出。核心技術優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等網路深度優化,螞蟻鏈推出BTN( Blockchain Transmission Network),提升區塊鏈節點的通信能力,加速區塊鏈網路數據傳輸;長安鏈發布自研P2P網路 Liquid代替開源組件ibp2p,提升區塊鏈系統兼容性和通信效率。
二是非同步共識演算法取得進展,中科院軟體所張振峰團隊與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共同提出的國際上首個完全實用的非同步共識演算法小飛象拜占庭容錯演算法( DUMBOBET),有望應用於實際生產環境。
三是智能合約開發框架持續探索, FISCO-BCOS發布基於Rust的新型Wasm合約語言框架Liquid,探索智能合約新模式。國內區塊鏈技術呈點狀突破態勢,對於細分技術領域邊界的探索力度不斷加大,整體技術水平持續提升。
2. 擴展技術提升區塊鏈服務能力
擴展技術上看,區塊鏈技術與其他相關技術如物聯網、隱私計算和雲計算的結合實現了技術之間的相互補充,也擴展了區塊鏈服務能力的相關技術。這三大技術在2021年同樣也是火熱的賽道。
區塊鏈與物聯網的結合能夠實現打通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可信連接通道。物聯網設備可有效提升上鏈數據真實性,而區塊鏈也能為數據要素流轉和價值挖掘提供可信保障,二者結合能夠促進數據要素發揮作用,促進區塊鏈在物聯網的應用拓展。
區塊鏈加隱私計算是新興的火熱賽道,二者技術的結合能夠取長補短,為實現數據價值共享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和解決思路。將隱私保護技術內嵌入區塊鏈底層設施,在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的基礎上,促進多方數據的協作和共享。
區塊鏈與雲計算的結合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區塊鏈即服務)以雲計算為基礎,通過融合區塊鏈底層、集成開發工具、智能合約管理、自動化運維、數字身份、跨鏈服務等功能,實現區塊鏈底層和應用一站式開發與部署。螞蟻、騰訊、華為、趣鏈等主流BaaS平合現已具有多引擎支持、多模式部署、多節點統管理等能力。
3. 跨鏈互操作緊迫性問題突出
隨著區塊鏈應用廣度與深度的不斷拓展,不同區塊鏈平台之間跨鏈難、上層應用系統與底層鏈切換難、鏈上鏈下可信交互難的三難問題逐漸凸顯,其中,鏈間互操作尤其重要,最為緊迫,也是行業公認的焦點難點。
跨鏈互通主要技術手段包括公證人機制、側鏈/中繼鏈、哈希時間鎖定、分布式私鑰控制四類,以上跨鏈項目從技術層面驗證了鏈間互操作的可行性,但受制於技術、應用、流程機制等因素,整體上仍處於早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