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銀行的區塊鏈貨幣
① 在中國哪些區塊鏈幣子聯網銀行
中國平安銀行表示區塊鏈將會是平安未來進軍的重點,常務副總裁陳心穎透露平安已有團隊在七八個場景探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中國招商銀行主要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直連清算系統,這是招商銀行內部用於跨境清算的系統,去中心化的系統,使招商銀行分行之間也可以發起清算,安全性也能得到保障。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資產託管業務中,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了交易成本的降低,中間環節的縮減。中國浙商銀行發布了首個基於區塊鏈的移動數字匯票平台,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在移動客戶端的簽發、轉讓、買賣、兌付移動數字匯票等功能。
② 區塊鏈公司與多國央行合作研發CBDC 央行數字貨幣採用區塊鏈成為可能
眾所周知,法定數字人民幣採用的是基於UTXO模式的中心化賬本,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負責維護與管理,這與以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為核心機制之一的區塊鏈技術並不相符。而區塊鏈技術公司運用區塊鏈技術優勢參與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是區塊鏈技術的一次新突破、新應用。
ConsenSys參與CBDC研發
據悉,ConsenSys在官網就曾發布過《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的區塊鏈解決方案》,文章表示,數字貨幣可以提供更便宜的跨境匯款,改善銀行間支付結算以及加速零售市場創新等。如果各國中央銀行不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則將導致市場依賴「私人支付代幣」,從而可能會帶來私有實體的失敗和財務問題的風險,因為私有代幣可能並非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而央行數字貨幣將帶來無風險、可廣泛使用的替代方案。
Charles d'Haussy表示,2016年ConsenSys通過與新加坡貨幣當局以及南非儲備銀行合作開始接觸關於CBDC的相關工作,也逐步地開展了跨境支付技術的業務。「在此基礎上,我們正在探討一個更大的概念—『可編程貨幣』,任何有代幣架構的CBDC都可支持。CBDC是對電子現金的一種完善迭代,可以改善中央銀行資金的利用率,確保價值鏈更高效。」
此外,ConsenSys不久前曾發布了一項合規服務,以幫助交易所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識別以太坊發行的可能與犯罪活動相關的代幣交易活動。ConsenSys全球金融 科技 聯席負責人Lex Sokolin對此表示,「越來越多的人在構建去中心化應用,這是拼圖的一部分。我們正在試圖做的是使去中心化金融基礎設施上的活動更加安全、透明且更容易追蹤。」
在雄厚的區塊鏈技術背景下,ConsenSys參與澳大利亞、法國以及泰國等國家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或將使區塊鏈技術融合CBDC成為可能。
CBDC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可行性
對於以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為特性的區塊鏈能否與中心化的央行數字貨幣結合的問題,中國證監會 科技 監管局局長姚前指出,CBDC是否採用區塊鏈技術依然存有爭議,一種典型的觀點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與中央銀行的集中管理存在沖突,不建議CBDC採用該技術。
但是區塊鏈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發展,並與各項主流技術在深度融合,因此無論從技術角度還是業務角度,現實應用中的區塊鏈都與「原教旨主義」的理解有所不同。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來更好的服務於中心化管理下的分布式運營,可能是CBDC當前需要重點 探索 的方向。
姚前認為,雖然區塊鏈的技術特點是不依賴中心機構,但不代表其不能納入到現有中心機構的體系內,只要通過合理的設計,中央銀行恰恰可以利用區塊鏈將分布式運營有效整合起來,更好地實現對CBDC的中心化管控,兩者並不存在必然沖突。區塊鏈作為一種可能成為未來金融基礎設施的新興技術,對於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二元模式而言,有助於實現分布式運營,同時並不會影響集中管理。自底向上的「兌換」可以制定出全新的CBDC實現方案,這一方案同時實現了「管控中心化,運營分布式」的目標。
澳大利亞央行宣布的數字貨幣研究項目就在 探索 使用分布式賬本技術(DLT)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的潛在用途和影響。
在該項目之下,澳大利亞將開發一個發行代幣形式的CBDC的概念證明,市場參與者將可以在基於以太坊的DLT平台上使用這種CBDC進行融資、結算和償還代幣化銀團貸款。該項目預計於2020年底前後完成,項目的各個參與方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發布有關該項目及其主要發現的主題報告。
③ 國內區塊鏈幣有哪些
一、比特幣BTC簡介:數字貨幣鼻祖,最具價值的虛擬貨幣,有「幣王」之稱。
二、以太幣ETH簡介:以太幣是以太坊中使用的貨幣名稱,用於在以太坊虛擬機內支付計算。
三、比特幣現金BCH簡介:比特幣現金是比特幣的一個分叉。為了解決比特幣交易時間過長的問題,在2017年8月1日20:20,一小部分礦機開始使用8M的區塊開始挖礦,交易確認速度是使用1M區塊的比特幣的數千倍。
【拓展資料】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
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比特幣的交易記錄公開透明。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其總數量有限,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2021年6月,薩爾瓦多通過了比特幣在該國成為法定貨幣的《薩爾瓦多比特幣法》法案。9月7日,比特幣正式成為了薩爾瓦多的法定貨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賦予數字貨幣法定地位的國家。
2021年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通知指出,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
2021年11月10日,比特幣價格再創歷史新高,首次逼近6.9萬美元/枚。
2022年1月,比特幣繼續下跌,跌破42000美元,觸及去年9月以來未見水平。
④ dcep是什麼幣
數字貨幣。
DCEP意義 包括:
第一,DCEP能追蹤每筆交易的去向,在現金支付淘汰後,在只有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的環境下,每筆交易對於監管機構都是完全透明的。資金流向被記錄,對流通進行有效管控,如遇違法問題,可直接溯源查找資金來源。
第二,從全球意義來看,若DCEP可快速推廣到全球,其他主權國家接受和允許DCEP,可繞過美元和SWIFT結算體系,重新建立一套新的電子結算體系,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第三,中央銀行在數字人民幣體系中居於中心地位(中央銀行主管數字人民幣),負責向指定商業銀行批發數字人民幣並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商業銀行等機構負責面向社會公眾提供數字人民幣兌換流通服務。數字人民幣就是商業銀行的網上支付服務,所有平台都必須支持(它是法定貨幣),從而擺脫兩家私人互聯網巨頭掌握全國數字支付數據的現實尷尬。
拓展資料:
不是加密貨幣
DCEP和區塊鏈加密貨幣是兩個完全不同物種,雖然其也有可追溯性、不可篡改這些區塊鏈技術的基本特點。 引用人民銀行一位副行長講話,「數字人民幣主要定位於流通中現金??國家有必要利用新技術對現金進行數字化,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通用性的基礎貨幣??」。也就是說數字人民幣根本不是加密貨幣,而是人民幣現金的數字形式,主要用於網上支付。 如果非要找個加密貨幣做比較,最多有些像泰達幣USDT(一種穩定幣,以美元支撐,等比例兌換)。
DCEP主要代替的是流通中的貨幣M0,即生活中購物等一些小零錢。M0的特點就是高頻、小額。 5. DCEP的好處。
(1)雙離線支付,滿足在無網路信號時的電子支付需求。 只要雙方手機上都有數字人民幣錢包,不需連網,只要手機碰一碰(藉助NFC),就能支付數字貨幣。 其實離線支付功能並不新鮮,微信和支付寶都早已實現了。區塊鏈使用輕客戶端,即一個客戶端只下載區塊鏈塊頭,通過演算法驗證查驗鏈上結果,用輕量級替代全節點早已是一個很成熟的方案。 當然「雙離線支付」因為無法在第一時間進行驗證,面臨一定安全風險,一般也只能用於小額支付場景。
(2)其餘的好處均是中心化支付結算系統的一些好處,沒有特別,比如: 安全性更高:發生盜用,因為是實名錢包,有掛失功能; 多終端選擇:不願用或沒有能力用智能手機的人群,可以選擇IC卡、功能機或其他的硬體; 多信息強度:根據掌握客戶信息的強度不同,把數字人民幣錢包分成幾個等級。如大額支付或轉賬,則必須通過信息強度高的實名錢包; 點對點交付:通過數字貨幣智能合約的方式,可以實現定點到人交付。民生資金,可以發放到群眾的數字錢包上,杜絕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的可能性;
(3)非常重要的一點。 微信支付寶支付,不僅會在商家留下個人信息,同時個人在兩家掌握全量數據的巨頭面前是透明人;而如果是用DCEP,不會給對方留下任何信息。所有信息都將集中在人行,當然更易保證「三反」,即反洗錢、反逃稅、反恐怖融資
⑤ 「數字方案」央行數字貨幣CBDC,來自Algorand的新貢獻
當前,中國數字人民幣正在穩步推進,試點地區已經從「10+1」拓展到15個省市的23個地區,數字人民幣累計交易筆數約2.64億筆,金額約830億元,商戶門店數量達456.7萬個。此外,歐盟和歐洲中央銀行積極支持數字歐元,印度則承諾推出數字盧比。
在各國央行數字貨幣方興未艾之際,由圖靈獎得主、密碼學先驅Silvio Micali教授創建的Algorand公鏈,作為2020年就被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選中作為發行全球首個央行數字法幣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繼續在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領域展現賦能「未來金融」(FutureFi)的風采。
Algorand 研究團隊7月12日發布了《使用 Algorand 發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Issuing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Using Algorand)年度報告,對一年多來全球各中央銀行的CBDC進展進行了持續研究,提出了建立在兩層零售系統中的公共區塊鏈實例的CBDC混合模型。
在該模式下,中央銀行對 CBDC 擁有完全控制權,同時商業銀行、匯款服務商和其他金融 科技 公司等獲得許可的服務提供商(LSP)能夠促進分銷和交易。與傳統系統相比,基於區塊鏈的零售 CBDC,還促進了更廣泛的金融包容性,特別是對於那些在非正規經濟中可能難以開設傳統銀行賬戶的人。總體而言,與傳統的集中式數字貨幣相比,擬議的設計,可望有助於中央銀行更簡單、更經濟地實現CBDC運作的規模化。
Algorand 研究團隊於2021 年首次發布了關於CBDC的研究報告,本次報告新增了一個部分,聚焦 CBDC 的好處以及中央銀行在更廣泛數字時代背景下的首要作用。該報告定義了數字時代的四個關鍵趨勢,包括不斷增長的數字經濟、作為新的商業模式的資產代幣化、對替代貨幣形式的需求不斷增長,以及去中心化金融作為一種新的金融系統。這些趨勢直接挑戰了中央銀行的一項關鍵任務:確保價格穩定。公共區塊鏈的用例,比如該報告提出的模型,有助於中央銀行在數字時代繼續履行其職責。
該報告由幾位出色的經濟學家和研究人員共同撰寫。其中,Andrea Civelli 博士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專注於貨幣政策傳導和通脹建模研究,目前是美國阿肯色大學沃爾頓商學院經濟學副教授、Algorand 高級經濟學家。
Co-Pierre Georg博士,南非開普敦大學副教授,南非儲備銀行(南非央行)金融穩定研究組主席,也是Algorand 基金會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他在德國耶拿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訪學。
Pietro Grassano,Algorand歐洲業務解決方案總監,曾在 J.P Morgan工作超過 15 年,擔任過該機構在法國、義大利、希臘等多個歐洲國家分支機構的領導職位。更早時期,他曾經在巴黎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安達信咨詢公司工作。Naveed Ihsanullah,Algorand 工程研究主管,專注於分布式系統,在下一代應用安全軟體領域擁有 20 多年從業經歷。
除了引言和結論外,該報告其他6個部分的主要內容是:1、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好處:強調數字時代的四個主要趨勢,對中央銀行構成的挑戰,也激發了中央銀行應該發行 CBDC。2、設計高效的 CBDC:基於各種 CBDC 項目經驗,概述了設計高效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原則。3、發行 CBDC 的經濟考慮:討論發行 CBDC 時的經濟影響,從資產負債表和金融穩定影響到貨幣政策效果。4、Algorand 協議:Algorand 協議概述,包括設計原則和協議本身的高階概述。5、使用 Algorand發行零售型 CBDC:Algorand 發行零售型CBDC 的方法,包括相關設計的考慮因素、Algorand網路支持用例的詳細介紹。6、使用 Algorand 發行批發型 CBDC:Algorand 的批發型 CBDC 的設計方法和相關用例。
Algorand 顧問強調CBDC是商業銀行的生命線
CBDC出現後,從國際范圍看,還存在一定的分歧。一些國家的商業銀行甚至將央行可能發行的數字法幣視為生存威脅。
《使用 Algorand 發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南非開普敦大學副教授、Algorand 基金會經濟顧問Co-Pierre Georg博士,在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商業銀行真的不應該將數字法幣視為威脅」,「央行數字貨幣正在為商業銀行提供生命線。」
對於大型 科技 公司越來越多地涉足銀行服務的狀況,目前擔任南非儲備銀行金融穩定研究組主席的Georg認為:「商業銀行確實倒退了,他們會害怕 科技 巨頭們。」
正如中央銀行已將基於區塊鏈、與法定貨幣掛鉤的穩定幣視為調控經濟的潛在威脅,商業銀行也意識到,如果Facebook的 Libra 倖存下來,「如我們所知的,這將是銀行業的終結,」Georg說,「那將是一個不受金融監管的實體,擁有 23 億客戶和比摩根大通銀行市值更多的現金。包括美國的銀行在內,如何與它競爭?他們做不到。」
Georg認為,問題在於商業銀行是在建了圍牆的花園內運營。「他們做產品,他們不做基礎設施,」他說,「商業銀行應該感謝央行在公共基礎設施方面提供了一條生命線,它們都可以聚集在一起,可以競爭,重要的是,他們可以與 科技 公司競爭。」
「當你與市場上的許多參與者交談時,他們將 CBDC 視為一種可以出售給中央銀行的產品,」Georg說,「這不是正確的做法。如果你建立一個產品,你最終只是擁有 Facebook,而如果你建立基礎設施,你最終會擁有互聯網。」
這就意味著可以與互聯網早期開發者們大致相同的方式共享信息,Georg聲稱,互聯網領域用了大約 30年的時間來制定網路具有交互性的標准。同時,他還認為,CBDC 從一開始就具有互操作性的需求,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
結合包括Algorand進行的研究,Georg 建議,一些國家的 CBDC 可以擁有不止一個賬本和一個協議,不一定分為銀行間批發 CBDC 和面向消費者的零售 CBDC。
「你可以擁有一個參與成本更高的零售分類賬本,但它為你提供智能合約;你也可以擁有一個沒有智能合約但每秒交易量非常高的零售分類賬本,」Georg 說,「作為中央銀行,可以同時操作兩者。」
至於區塊鏈,Georg 表示,一場不必要的爭斗是,銀行界的一些人將基於區塊鏈的 CBDC 視為實時結算系統的競爭對手。
「現有的支付系統運行良好,」他說,而且價格低廉、運營可靠,「據我所知從未失敗過。」但是,實時結算系統沒有「促進我們從需要去中心化分類賬的私人加密資產中看到的一些新創新」,例如物理或數字資產的代幣化。鑒於加密貨幣的驚人增長,該領域顯然存在潛力。
「如果你可以將其引入公共基礎設施,假設受到良好監管、由受信任的機構維護,那麼這種新型基礎設施可以支持處於數字經濟核心的新商業模式。我認為這就是為什麼區塊鏈進來的原因,」他說,「你需要一個分布式賬本來確保這個系統中沒有任何人可以復制數據,區塊鏈的秘密超能力就在於它使數據獨一無二。」
就潛力而言,他指出「支付系統的最後一次迭代出現在 60 和 70 年代,當時引入了數字支付。」因為技術的支持,「區塊鏈確實可以促成新的商業模式。」
(END)
商業及非商業用途的轉載,均請獲得作者授權,並註明「赫美茲數字坊出品」。
⑥ 派幣對接6大銀行有哪些
中國銀行。Pi幣的目標是人人都能擁有區塊鏈貨幣,派幣對接6大銀行有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派幣是由三名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的醫生開發的。
⑦ 全球銀行進軍區塊鏈,是否標志數字貨幣將成新型主流貨幣
全球銀行進軍區塊鏈,這是不是標志著數字貨幣逐漸成為新型的主流貨幣,這個很難,因為數字貨幣歸根結底它是一種新型的技術,就算是他結合了區塊鏈的消音技術,也仍然不能說它會成為主流的貨幣,這個差太遠了。
可能隨著提出的逐漸進步會出現越來越多的這種電子貨幣,但是出現是一回事,成為主流是一回事,可能未來會有著越來越多的貨幣形式,越來越多的交易結算方式的選擇,但是並不意味著原有貨幣體系的消失,就像人們現在都使用電子支付使用手機支付,但是紙幣仍然是存在的,只不過沒有以前那麼高的影響力了罷了。
⑧ 購買fsv有風險嗎
購買fsv有風險。
區塊鏈項目從目前來看,還是有風險的,不能盲目,有意向做這方面的投資的話首先肯定要對區塊鏈很了解,另外可以多學習一些投資知識,尤其區塊鏈和傳統的投資還不同。FSV項目建議新手不要做,還是多了解一下再說。
首先,得判斷區塊鏈和虛擬貨幣是一樣的嗎,可以畫等號嗎?一般情況下,很多人在第一個問題就陣亡。如果這個問題上過不去,就可以得出結論了:所有的「區塊鏈項目」都是不靠譜的。因為,很多人的心裡認為:區塊鏈就是虛擬貨幣。虛擬貨幣不靠譜,自然他們認為的區塊鏈全部不靠譜。
其次,區塊鏈項目和區塊鏈技術是一樣的嗎,可以畫等號嗎?回答這個問題,你得弄清楚什麼是區塊鏈。如果查網路分布式記賬的話,你註定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區塊鏈是一種金融解決方案。比如公司經營,可以選擇上市,也可以選擇用區塊鏈解決方案,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有了上面的解釋,我們再來回答一下,什麼是區塊鏈項目?區塊鏈有三種用途,分別是:貨幣,技術和金融。央行的DC/EP就是使用到了區塊鏈技術的貨幣,區塊鏈貨幣功能,具有溯源、不可篡改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偽造以及偷盜搶劫等,更可以大面積更方便的進行流通。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在銀行轉賬以及數據存證方面用到了區塊鏈技術,僅僅是技術。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們並不是區塊鏈項目。網路星球、網易星球等,其實只是積分,類似於Q幣。當然,也可以當做是虛擬貨幣。但,並不是區塊鏈金融技術應用。
區塊鏈項目就是採用了區塊鏈金融解決方案的項目。區塊鏈金融解決方案的特質是什麼?它可以讓企業像上市一樣財富倍增!!!區塊鏈金融解決方案的特點是:必須藉助實體才能發揮作用。就好像上市一樣,必須得有一個企業實體、項目經營實體,不然怎麼上市?從這個角度來說,虛擬貨幣就不可能是區塊鏈項目。因為他們根本都沒有經營實體。如果項目不能做到上市一樣的倍增,那就不是區塊鏈項目。
所以,你要問國內的區塊鏈項目靠不靠譜,我只能告訴你,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目前公開的情況下,還沒有真正的區塊鏈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