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綠化中心該怎麼描述200字
㈠ 去綠化所上班怎麼寫一份申請書
申請書是個人或集體向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或社會團體表述願望、提出請求時使用的一種文書。申請書的使用范圍廣泛,申請書也是一種專用書信,它同一般書信一樣,也是表情達意的工具。
申請書要求一事一議,內容要單純。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申請書,常見的有入團申請書,入黨申請書等。
㈡ 怎麼樣形容小區綠化
形容小區綠化的詞語:
1、高低錯落[ gāo dī cuò luò ]
釋義:形容事物的布局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例句:湖畔花木扶疏,高低錯落,風搖影動,夜香微緲。
2、鳥語花香[ niǎo yǔ huā xiāng ]
釋義:鳥兒叫,花兒飄香,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桃紅柳綠,~。
出處:清·李漁《比目魚·肥遁》:「一路行來;山青水綠;鳥語花香;真個好風景也。」
例句:春天到公園里踏青,身處~的境界,別有一番樂趣。
3、別具一格[ bié jù yī gé ]
釋義:有一種風格。
出處:清·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
例句:亞運會武術館的建築~。
4、獨出心裁[ dú chū xīn cái ]
釋義:原指詩文的構思有獨到的地方,後來指想出來的辦法與眾不同。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王弼注釋《周易》;撇了象占舊解;獨出心裁;暢言義理;於是天下後世;凡言《易》者;莫不宗之。」
例句:好的文學作品,應該是~,追求獨創。
5、不落窠臼[ bù luò kē jiù ]
釋義:比喻不落俗套,有獨創風格(多指文章、作品)。窠臼(kējiù):老套子,舊格式。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初學必從此入門;庶不落小家窠臼。」
例句:這篇文章立意新穎,~。
㈢ 找綠化的意義(200字左右)
美化環境、為居民提供休閑玩樂場所;
保持水土、防災防風、降低噪音;
吸煙滯塵: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氯化氫、氟、二氧化氮等氣體是常見的有害氣體。對防治沙塵等都有幫助。也吸收空氣的二氧化碳,防止溫室效應;
提供資源:氧氣、木材、部分也提供果實。
為動物提供棲息地;
增加城市文明水平。
㈣ 形容「綠化」的句子有哪些
內花園外側的外花園區,園內的毛氈花壇,廣植花卉,美不勝收,是每年辦理菊展的主題園區。在76畦玫瑰園區里,每畦兩端種有蔣介石最愛的梅花,象徵夫婦兩人相伴相隨之意。這里是蔣夫人以前最喜歡散步的地方。西式庭園,以噴水池為中心,花壇、樹籬、園路,均成左右幾何型對稱,各種美麗花卉,使得洛克風格的庭園更加典雅。
仙人湖兩岸青山,山高林密,綠樹成蔭。山峰上雲霧繚繞,山徑蜿蜒曲折,猶如一條綵帶從雲間飄落下來。河流一段,潭水、瀑布、湖泊三位一體。潭水清瑩澄澈,瀑聲潺潺,湖泊波光粼粼。山水相間,形成一條「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神奇畫廊。
涼亭崗左上角側邊,是一大片樹林,樹木茂盛,樹藤交錯,樹種繁多,怪石嶙峋,群鳥高飛,鶯歌燕舞。早上群山籠霧,傍晚霞光金照。涼亭崗右邊,山脈連綿,松濤浩瀚。山脈中間,建有花木場。公路綠化樹、庭院觀賞樹、廣場點綴樹,應有盡有,給我們的生活添姿彩。涼亭崗山腳一大片果園。這邊種植了具有地方特色名優產品—春甜桔。成熟在春節前春甜桔,顏色變的金燦燦,那一個個沉甸甸的春甜桔掛滿枝頭,真像那節日的彩燈掛滿了果園,使人陶醉。共度新春。那邊種植了地方最適宜水果—桃李。每到桃李樹開花,漫山遍野,花團錦綉。成了一道亮麗風景。引來了無數蜜蜂、蝴蝶飛舞,吸引了無數小孩、青年賞花。
那一行行松柏,一座座假山,亭榭在紅的、黃的、藍的、白的等五光十色的霓虹燈的映照下,把公園的夜色變得如夢如幻、如真如畫。那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在經過白天的喧鬧後似乎都在享受著這夜色的嫻靜與安好。而我的思緒也被這景、這情、這夜色所感染,我在想: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家似乎都有著不同的經歷與苦痛,但如果能換一種心情、換一種姿態去面對和享受的話,你會發現其實生活也會像今天的夜色那樣如此嫻靜與安好!
放眼山野,玲瓏剔透,好似無邊無際白色的錦緞鬼思神工般織就的仙境;虛無縹緲、找不到一絲人間的浮華和一絲雜念,莽原玉帶纏繞,蠟象賓士,又好似萬千白花花的水流在陽光中一瀉而下,無遮無攔。天淡淡的迷濛了些許,雪花一片片、一片片你挨著我我擠著你;像鵝毛、像梨花,眉目傳情、竊竊私語在夢境中輕盈的炫舞;極其唯美、極其婉約、極其不忍飄落。身邊的樹木草藤冰雕玉釹,長長的冰掛含露欲滴,霧氣繚繞升騰,像仙樂於瓊樓玉宇之間迴旋。眼前逐漸模糊,我沉浸在這單一的色彩中。試想,有誰能描繪和臨摹這般無瑕的晶瑩呢!就算、就算精美絕倫的文字在此景中也顯得是那麼多餘和蒼白……
雨像是蹦進了大豆上,沖刷著炎熱的干癟,葉脈張開呼吸的肺,都清爽了,飽滿了,青色的一株株成了連成一片,搖晃著腦袋,如一個大合唱的場面,那風指揮,雨打的聲音是旋律和節奏。都記住了了本是同根生,總是那綠色清爽了,新的生機一片,連泥土都喝醉了,嘀咕著散發出香味了。
旁邊幾株小桃樹也正含苞待放,深紅的花蕾,擋不住它艷麗的風采,教人很想看看它綻放時的驚艷。前幾天路過花卉市場,我正好看到了有花農在出售這種型觀賞型的小桃樹,每一個枝頭上的花蕾都差不多大小,都很勻稱,都是含苞待放,我很想將它們買下來,後來想想還是算了,養花不是我這種粗人能做得來的事情。
行至半山腰,有一平坦的巨石,憑空兀自伸向山澗。會當凌石頂,一覽疊庫美。站在此處,觀賞「曉望疊庫」甚美:山腳下,有兩座水庫名曰「曉望」、「塘子觀」。有趣的是,這兩座水庫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唇齒相依,如同母子。藍天白雲之下碧水清澈,三面環山其間層林盡染。
汽車披著殘霞,一路上馬不停蹄的狂奔,不知不覺,已經駛入銀川。這時卻是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暗無天日。南門城樓在模糊中顯得妙小的很,整個銀川也好像同比例縮小了許多。於是,到了車站,我便急匆匆西里胡塗的搭上了一輛開往中衛的大巴。一路上搖搖晃晃,完全喪失了觀賞風光的興致。
汽車經過的地方,時而也會浮現出一些零零散散的村落,這些村落看起來是那麼的自然、純朴,彷彿被世界遺棄在新時代的高科技革命之外。窗外的荒原上時而也會出現一些零散的羊群,如雲朵。它們便是大漠里永恆的天使。時間果然過得好快,不知什麼時候,夕陽已偷偷的斜落沙丘,整個大地彷彿被一層薄薄的金紗所蓋,格外的迷人。
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名山,不僅山奇美秀,高出雲表,峰巒異狀,猶如蓮花,讓人不禁觸景生情,李白曾吟:「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已成為描繪九華山美景的千古絕唱。而新羅國僧地藏卓錫九華,苦心修煉數十載,圓寂後肉身三年不腐,已成眾僧和普眾膜拜的菩薩轉世。九華山一行讓我感動的和感觸最深的卻不是這些,而是下面的幾處場景…...
那大片的紅,有朱紅,赭紅、亦有淡淡的淺紅,每一片楓葉,似乎都由多種紅色組成;那綠,已不是夏日裡的幽綠,而是悄悄浸了秋的黃,是綠中黃,黃中又泛著大半的綠;那黃,是翠翠的,淺淺的,艷艷的,彷彿畫家筆下那淡淡的水彩。
、山莊的左面是大山的深處,除了樹還是樹,蓊蓊鬱郁,染綠了半邊天。右面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林海,綠波盪漾,一直通到山外。後面是一棵棵參天大樹,層層疊疊,枝椏縱橫。從下往上看,樹就像是長在屋頂上,從上往下看,後面的屋子又像是架在前面院子里的樹梢上。從遠處看,就像綠色的海洋里飄著一顆顆紅寶石,一陣風過去,隨著綠波起伏,蔚為壯觀。
爬到最高峰,群山一股腦兒被我們踩在腳底下,回頭望去,一個個綠色山包,匍匐在我們腳下,就像是朝拜的臣子,排成幾條長龍,井然有序,跪在天子腳下。那一條條小河,遠遠看去,就像是大臣們的衣衫上,一條條閃著亮片的飄帶,一陣風過去,綠衫飄飄,銀光閃閃,你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神工斧鑿。
拾階而上,來到半山腰一處安靜、空曠的院所,這便是依仙山傍靈水鍾神秀聚六氣的「八觀之首」塘子觀。古藤曳紫,松竹掩映,龍澤高閣,呼應觀右,確是福地洞天!聖境如斯,清心寡慾,返璞歸真,物我兩忘,集天地靈氣於一身,自然成就仙風道骨。
㈤ 綠化工作總結簡寫 200字
環境綠化、檢查與管理的重要。
沒有範文。
以下供參考,
主要寫一下主要的工作內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績,最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總結就是讓上級知道你有什麼貢獻,體現你的工作價值所在。
所以應該寫好幾點:
1、你對崗位和工作上的認識2、具體你做了什麼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動腦子去解決的。就算沒什麼,也要寫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你如何通過努力解決了
4、以後工作中你還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實哪些知識
5、上級喜歡主動工作的人。你分內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備,即事前准備工作以下供你參考: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評價、總分析,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基本不誇大,缺點基本不縮小。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語句通順,容易理解。
3.要詳略適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突出重點。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與日期。
㈥ 我國綠化現狀200字左右
世界上有植樹節,首始美國。起初只是在內布拉斯加州,後很快風行全美,其他許多國家紛紛仿效。我國植樹節,始於民國四年(1915年),當時農商部規定在清明日。由於各地氣溫殊異,四月五日左右的清明節,北方較寒,尚可植樹;而南方已草木萌動,樹木一經移栽,有礙生長,故須另擇日期。民國十七年(1928年),當時的國民政府中有人提議,孫中山先生是領導推翻幾千年封建王朝,創立民國的偉大元勛,功懸日月,名垂千古,以他的逝世紀念日三月十二日為植樹節,無論意義與時令均甚合宜。這一提議遂獲得通過。並確定蘭花為首都市花。1930年3月12日,這一天在南京的國民政府要員齊集南京東郊中山陵,參加第一次「國父逝世紀念植樹儀式」,以後亦每年舉行。但由於當時政府倡而不力,始終未能推廣開來。解放後,由於人民政府大力提倡,綠化造林取得了很大成績。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更進一步確定,將3月12日定為全民植樹節。全國許多城市還選了市樹、市花。南京選雪松為市樹、梅花為市花。3月12日植樹節,已深入人心。
㈦ 綠化好處多作文200字
綠化好處多,實在是多,這是婦孺皆知的事情,可它究竟多在哪呢?又有什麼好處呢?
在地球上,無論人或動物,無論你多厲害你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吸收大量的氧氣,同時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可地球是原本儲存的氧氣是有限的,而且並不多,這樣氧氣早該在N年前就用光了,現在的氧氣又從哪裡來呢?那就要靠綠色植物了。
綠色植物可以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研究表明:植物每生長一噸,可產生五噸氧。每公頃林地每天的吸收一噸二氧化碳,產生0.735噸氧氣;每公頃草地每天可吸收0.9噸二氧化碳,產生0.6噸氧氣。這樣一來地球上不就有氧氣了,城市中只要有綠化帶也可以有清新的空氣了。
現在全球氣溫都在日漸升高,導致冰川溶化,水旱災害頻繁。尤其在大城市中,二氧化碳積聚較多,氣溫較高,但如果多綠化帶又會如何呢?據測定,酷夏瀝青路面溫度為49攝氏度,混凝土土路面為46攝氏度,林陰下路面為32攝氏度,林陰下綠陰地為28攝氏度。古語亦雲:林深不知暑。綠化帶多了便可降低溫度,消暑納涼,防中暑,防止路面受熱膨脹,損壞路面。
而且城市的噪音大,粉塵多,綠化帶又可以吸收大量的粉塵,凈化空氣,減少噪音,預防了多種疾病,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綠化好處多,還不是一般的多,為了自己,為了地球的未來,何樂而不為呢?
㈧ 綠化祖國的作文200字
【綠化祖國】
同學們你們都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植樹造林的好季節。我國政府規定每年的3月12日為全國植樹節。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美德;植樹造林能減少空氣的污染,美化環境,凈化空氣,保障人們的身心健康;植樹造林還能減少噪音,保護生態平衡,為人們提供理想的學習,工作,娛樂和生活的場所;森林真可謂是人類的忠實朋友。
可是大家知道嗎?我國森林的砍伐量卻是世界第一;長期的毀樹毀林,而由此帶來的水土流失,洪澇災害,每年都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再從我們身邊看一看,人們流行使用木傢具,樹木走進了人們的家庭。在飯店,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簽,屢見不止;春天本是萬物生長之時,可我們有些同學在踐踏花草,學校的草坪中,不是發現有深深的腳印;有的地方還走成了光禿的小道。保護森林資源,愛護我們生存環境,其實離我們就這么近。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綠化祖國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我堅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校園將更加美麗,我們的城市也將更加美麗!我們祖國的明天也必將更加明媚燦爛!
㈨ 描寫園林景觀或者綠化的文章、詞句、段落
園林景觀的概念及內涵
摘要: 對於園林,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教授有過一系列論述,如1958年3月他曾發表文章「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談園林學」。初步統計,到1999年末錢老已發表各類論述園林、城市學的書稿及書信百餘封,表現出老一輩科學家對中國城市、建築、園林的關注,並指明了方向。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園林」來做「市標」的國家,而且是第一個建造園林城市的國家。總的來說,園林景觀具有豐富的內涵及社會價值。 關鍵詞:園林與生態、景觀、景觀與人類生活
1.園林
許多人認為園林只是指以植物相關的景觀營造,在現在,這個認識並不能完全概括園林包含的內容,現代園林所包括的范圍是如此廣泛,除了亭台樓閣,花草樹木,雕塑小品,還有各種新型材料,廢品利用等等。園林在造景上必須是美的,要在視覺、聽覺上有形象美。綠地就不一定必須有形象美。所以園林可以成為美的景觀,而綠地就不一定能成為美的景觀。園林還必須是一種藝術品,什麼是藝術品?藝術品是一種儲存「愛」的信息的載體,「園林」是一種代表城市精神文明、儲存愛的信息,以植物造景為主的重要藝術品,她也可成為代表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市標」之一。
1.1.園林的分類
從布置方式上說,園林可分為兩大類:規則式 ,代表是西方園林 代表國家 義大利宮殿、法國台地和中國的皇家園林;自然式,代表是中國的私家園林蘇州園林、嶺南園林;混合式 ,現代的建築是規則式和自然式的搭配
從開發方式上說,園林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利用原有自然風致,去蕪理亂,修整開發,開辟路徑,布置園林建築,不費人事之工就可形成的自然園林。如唐代王維的輞川別業是將私家別墅營建在具山林湖水之勝的天然山谷區,可稱為山林別墅;如湖南大庸縣的張家界、四川松潘縣的九寨溝,具有優美風景的大范圍自然區域,略加建設、開發,即可利用,稱為自然風景區;如泰山、黃山、武夷山等,開發歷史悠久,有文物古跡、神話傳說、宗教藝術等內容的,稱為風景名勝區。另一類是人工園林,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為改善生態、美化環境、滿足遊憩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創造的環境,如小游園、花園、公園等。
中國古典園林在世界上有很高的聲譽,代表作是蘇州園林,較著名的有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藕園、獅子林等。
1.2 .園林是最佳的人居環境
自有人類便有人居環境。經歷了巢居、穴居、山居和屋宇居等階段,直到目前人類仍然在探索合宜的人居環境。現代的趨勢不僅在於居住建築本身,更著眼於環境的利用與塑造。從居住小區到別墅豪宅無不追求山水地形的變化,形成現代建築與山水融為一體之勢。20世紀末國際建築師協會在北京宣告的《北京宣言》中指出,新世紀「要把城市和建築建設在綠色中」,足見城市綠化和園林在人居環境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性。未來發展的方向,則不僅在人居室內環境,更側重於人居室外環境
人居環境廣義可至太空,中義為城市及農村,狹義可至居住小區乃至住宅,無不與環境發生密切的關系。中國人居環境的理念是文化的總綱「天人合一」之一脈,強調人與天調,天人共榮。其中也包含「人傑地靈」、「景物因人成勝概」等人對於自然的主觀能動性。即使創造藝術美,也是「人與天調,然後天下之美生」(《管子·五行》)。因此中國古代有「天下為廬」之說。其中主要是體現用地之地宜,兼具順從與局部改造的雙重內容。生產是手段,經濟利益不可片面追求,我們的目的是持續發展的天人共榮、興世利民。
園林卻不是自有人類就有的。人類初始,居於自然之中而並未脫離自然。隨社會進步,
人因興建城鎮與建築而脫離了自然,卻又需求自然的時候就逐漸產生了園林。古寫的「藝」字是人跪地舉苗植樹的象形反映。人不滿足於自然恩賜的樹木,而要在需要的土地上人工植樹,這是恩格斯所謂「第二自然」的雛形和劃時代的標志。在園圃等形式的基礎上發展出囿、苑和園,在西晉就出現了「園林」的專用名詞。現代的中國園林概念是要滿足人類對自然環境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綜合要求,將生態、景觀、休閑游覽和文化內涵融為一體,為人民長遠的、根本的利益謀福利。園林學從城市園林擴展到園林城市、風景名勝區和大地園林景觀,園林是最佳的人居環境。園林不僅要為人居環境創造自然的條件和氣氛,於中也滲透以人文;人們不僅從自然環境中得到物質享受,也從寓教於景的環境中陶冶精神,獲得身心健康。
1.3.園林的性質及功能
我們不要把園林的思維形式局限在某個方面,比如,相同樹木在一個地方種植,非要三棵或五棵,兩條道路交叉的地方一定不能是銳角等,如果老認為只有這樣才是美,那麼我們思維將局限在很小的范圍,而做出的作品就將難有創意,園林亦將是一個非常苦悶的事。做園林就好象畫畫一樣,有喜悅的,休閑的,古典的,同樣需要緊張的,悲傷的,現代的,抽象的,甚至零亂也是一種美,我們的目的都是一樣,就是為了表達出某一種氣氛,心情,感受,這就是美,我們用銳角表現一種比較刺激的氣氛,用規則的幾何造型表達一種嚴謹的思想,用黑色表現一種悲涼的心情,用紅色表達一種熱烈的心情,而至於用什麼材料,那是次要的。
我們幾乎可以將世界上所有的材料用到園林上(只要我們能想像出來的)除了鋼,石,水,木,布料,植物常見的材料,還可以用玻璃,塑料,彩色水泥等新穎材料,我們也可以將元素材料相互調換,如:樹用不銹鋼,石頭改為玻璃,我們更可以改變各種元素材料的大小,形狀,顏色,質感等。如:柱子做成上大下小,或彎曲,或傾斜,石頭做成方的,顏色是紅色。這樣一來,我們設計的思維就變的非常廣闊。
園林也不是靜止的,,為什麼一些公園去了一兩次就不想去,原因就是再去看也是那幾樣東西,而且還要給錢。它更應該表現在動態方面,因為世界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的,運動才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怎樣才能使園林變成動的, 1、就是我們做園林的時候,應考慮到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比如小樹可以長大成參天大樹,2、將園林同人融合在一起,比如:建造親人雕塑,健康鋪道,親水廣場,游樂設施,供人們遊玩,也可以將園林做成一個農庄,人們可以種菜,種花,賞果,3、舉行一些活動,如:定期舉行花展,園林小品比賽,游園活動,植樹活動,拔草比賽,從而使園林成為一種運動,變化的東西。即可以增加遊客的返回次數,又增加經濟效益。
按照現代人的理解,園林不只是作為遊憩之用,而且具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凈化空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氣體和吸附塵埃,減輕污染;可以調節空氣的溫度、濕度,改善小氣候;還有減弱雜訊和防風、防火等防護作用。尤為重要的是園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遊憩在景色優美和安靜的園林中,有助於消除長時間工作帶來的緊張和疲乏,使腦力、體力得到恢復。園林中的文化、游樂、體育、科普教育等活動,更可以豐富知識和充實精神生活。
2.景觀
景觀(Landscape),無論在西方還是在中國,都是一個美麗而難以說清的概念。地理學家把景觀作為一個科學名詞,定義為一種地表景象,或綜合自然地理區,或呈一種類型單位的通稱,如城市景觀、草原景觀、森林景觀等;藝術家把景觀作為表現與再現的對象,等同於風景建築師則把景觀作為建築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態學家把景觀定義為生態系統或生態系統的系統;旅遊學家把景觀當作資源而更常見的是景觀被城市美化運動者和開發商等同於
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燈,房地產中的園林綠化和小品、噴泉疊水。而一個更文學和廣泛的定義則是「能用一個畫面來展示,能在某一視點上可以全覽的景象。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對不同的人也會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說「同一景象的十個版本」(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1976)[4]:景觀是人所嚮往的自然,景觀是人類的棲居地,景觀是人造的工藝晶,景觀是需要科學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質系統,景觀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景觀是可以帶來財富的資源,景觀是反映社會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的意識形態,景觀是歷史,景觀是美。
2.1 景觀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描寫園林景觀或者綠化的文章、詞句、段落
每一景觀都是人類居住的家,或者說是潛在的"家"。中國古代山水畫把可居性作為畫境和意境的最高標准。無論是作畫或賞畫,實質上都是一種卜居的過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也是場所概念(Place)的深層的含義。這便又回到哲學家海德歌爾的棲居(Dwelling)概念(Heidegger, 1971)。棲居的過程實際上是與自然的力量與過程相互作用,以取得和諧的過程,大地上的景觀是人類為了生存和生活而對自然的適應、改造和創造的結果。同時,棲居的過程也是建立人與人和諧相處的過程。因此,作為棲居地的景觀,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2.2景觀的發展
景觀的發展是與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系的。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對景觀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回顧歷史,正是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使園林的內容和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促使了現代景觀的產生。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文化意識的進步,促進了景觀事業的發展和設計領域的不斷擴展。嚴重的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對於無所節制的生產、生活方式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人們對自身的生存環境危機感日益加重,於是環境保護成為普遍的意識。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變遷,使得完全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公園的工業之後的景觀不斷出現„„社會的發展改變著今天景觀設計的面貌,社會因素是景觀發展的最深層的原因。
2.3景觀的意義
景觀的社會意義在於,景觀應該、也必須要滿足社會與人的需要。今天的景觀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現代景觀是為了人的使用,這是它的功能主義目標。雖然為各種各樣的目的而設計,但景觀設計最終關繫到為了人類的使用而創造室外場所。為普通人提供實用、舒適、精良的設計應該是景觀設計師追求的境界。這一點,北歐國家及德國的設計師已在全球樹立了榜樣,在那裡,景觀的社會性是第一位的,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景觀設計的重要出發點,設計師總是把對舒適和適用的追求放在首位,設計不追求表面的形式,不追求前衛、精英化與視覺沖擊效果,而是著眼於追求內在的價值和使用功能。這種功能化的、樸素的景觀設計風格應該贏得人們的尊敬。
望採納~
㈩ 地球綠化後的情景不少於200字
人類是自然環境的產物,自然環境又養育著人類,人類與環境就像魚和水一樣,有著密切的關系,更不能分離,但是目前全球范圍內的自然環境怎麼樣呢,由於人口的激增,和人為破壞引起氣候異常,土地沙化,物種滅絕等,一系列問題,同時我們人類為了生存,大量發展工業生產,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又反過來,影響人口素質與人類的健康,因此環境人類至關重要,我想:人類都要珍惜環境,愛護環境,更要做到保護環境,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