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去中心化同人於野

去中心化同人於野

發布時間: 2021-05-09 07:58:43

1. 求<易經>全書,要年代久遠的,直接粘貼過來.

一、《易經》名字簡釋:
易的釋義:基本有四種,1、上日下月為易,2、如蜥蜴變化為易;3、化繁就簡為易;4、金烏,大日,生命。
經的釋義,也為三個:1、通「徑」字,路徑;2、經典;3、方法。
綜合起來,易經的作用就是指導人們深入觀察自然界的各種現象,認識天地、陰陽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科學奧秘,充分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之際遇,在比較好的環境中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董易奇老師表示涉及三項內容:哲學、修行學、占卜學。因此,它成為道教、儒教、陰陽術數的經典,三教在各自領域內對其有不同的理解和應用。
二、《易經》的產生和發展變化:
歷史傳說中,有伏羲畫八卦、周文王作周易(所以《易經》又被成為《周易》)、孔子修易之說,神話傳說中又有連山易祖作易、九天玄女傳易等說法。因其年代久遠,道、儒、術三教理解有不同,至今關於易如何產生及發展說法不一。從繼承較好的道教及術數派來看,基本有天書神授之意。
綜合來說,易經是遠古眾多聖人(或神人)根據大自然(或天道、生命)的發展變化規律經過很長的年代創作並不斷修改而成的。其中,經上古聖人(或連山易祖、九天玄女)某一時期集大成,作成《連山古易》。聖人盤古之後世,因時又作《歸象易》。又經過很長年代,聖人觀察大自然(天道、社會的發展)變化,重修易經,作成《歸藏易》傳於伏羲。歸藏易偏重於個人修行及人類發展的問題。到周文王時,自然及社會環境又發生變化,文王對易經進行了演繹發展,而名周易(周義為周朝,圓周,周轉回歸)。到孔子時,其所增修易偏重於義理(哲學)。連山、歸藏無傳。
[編輯本段]易經來歷

《易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用來占筮的書,一般稱為《周易》。在《左傳》中已有《周易》的記載,如《左傳·襄公九年》:「姜曰:『亡,是於《周易》曰:「隨,元亨利貞……」。』《左傳·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說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出現了。目前,對《周易》成書的時代,學術界尚有爭論,但成於西周前期之說為大多數所接受。
至於《周易》的「周」字,歷來說法頗多,如,有人認為:周是「易道周普無所不備」的意思;也有人認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為一般人所接受,很多人認為《周易》的「周」字是朝代的名稱。
而《周易》的「易」字解釋則更為紛繁。
一說:「易之為字,從日從月,陰陽具矣。」「易者,日月也。」「晶月為易,剛柔相當。」
一說:「易 ,飛鳥形象也。」
一說:「易,即蜴。蜥蜴因環境而改變自身顏色,日之易,取其變化之義。」
清代陳則震著《周易淺述》,將「易」的定義歸之為二:
曰:交易,陰陽寒暑,上下四方之對待是也;
曰:變易,春夏秋冬,循環往來是也。
無論何種解釋,說《周易》是講陰陽兩種勢力相互作用,產生萬物,「剛柔相推,變在其中」,則是不會錯的。
到了西漢,儒家學派將《周易》與《詩》、《書》、《禮》、《樂》、《春秋》等奉為經典,稱為「六經」。於是《周易》又被稱為《易經》。
[編輯本段]八卦符號
(一)八卦歌訣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二)八卦代數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東北。震:東。巽:東南。離:南。坤:西南。兌:西。
(四)八卦五行
乾、兌(金);震、巽(木);坤、艮(土);離(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兌(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離(火),離(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兌(金)。
乾、兌(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離(火),離(火)克乾、兌(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兌旺於秋,衰於冬;震、巽旺於春,衰於夏;
坤、艮旺於四季,衰於秋;離旺於夏,衰於四季;
坎旺於冬,衰於春.(四季是指每個季節的後一個月)
[編輯本段]六十四卦
乾 (乾上.乾下) 元.亨.利.貞.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合,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象》曰:見龍在田,得普施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龍有悔.《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
(因詞條字數限制沒有乾卦的象辭跟彖辭!)
坤 [坤上.坤下] 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六五.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用六.利永貞.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屯 [坎上.震下]. 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蒙 [艮上.坎下] 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需 [坎上.乾下] 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訟[乾上.坎下]. 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於淵也.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師[坤上.坎下] 貞.丈人.吉.無咎.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比[坎上.坤下] 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

[編輯本段]三大原則
1.簡易:萬事萬物都是非常簡單的,大道至簡,像我們的治國方針, 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江總書記的「三個代表」,胡書記的「八榮八恥」等,一個詞語就包括了許多的意思,治國方針都如此,更何況我們身邊的小事情呢,當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就向簡單的方面考慮,不能想得太多,越想越復雜。
2.變易:萬事萬物都是隨時變化的,沒有不變的人、事、物,今天晴空萬里,說不定明天就傾盆大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成功不要得意忘形,失敗也不要垂頭喪氣。 所以說易經從不講宿命論,從不宣傳迷信思想,人的命運是自己創造的,你的命運也是隨時變化的,就看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卜卦算命看風水只是易經的一個小分支而已,如果要學卜卦算命,我一天可以教會你,如果學習看風水,我兩個小時就可以教會你,但是易經是哲學,裡麵包含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讀通易經就可以駕馭鬼神,想讀懂易經裡面的哲理一輩子是不夠的。
3.不易:萬事萬物的變化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像四時交替,花開花落,地球永遠繞太陽轉,月球永遠繞地球轉,宇宙都如此,更何況我們只是宇宙中的飄渺一粟呢,我們人也是有規律的,人是有命運的,但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因為變易講萬事萬物都是隨時變化的。這兩點毫不矛盾。
[編輯本段]四大技術
1.全息對應論:萬事萬物都是相互對應的,沒有單獨存在的道理,一件事情的發生,往往預示著另一件事情也會發生 ,就像食物鏈與食物網一樣,人、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一個人改變了,必會影響與其相關聯的所有事物,一件事情改變了,必將影響與其相關的所有人,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全息網路中。
2.五行生剋制化論:萬事萬物都可以歸類到五類元素:既:金木水火土,一物生一物,一物剋一物,沒有最強者,也沒有最弱者。事物在相生相剋中才能得到發展,我們人也分為五種人,相生規律是:金水木火土金,相剋規律是:金木土水火金,從此可以看出只有相對最強與最弱,沒有絕對最強與最弱。
3.陰陽論:萬事萬物都分陰陽,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純陽純陰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大慈善家也有見不得人的一方面,十惡不赦的罪人也是有良心的,陽久必陰,陰久必陽,陰陽是互相轉化的,一個人的成就到達最高峰時必將走向衰弱,一個人失敗到極點時,也是成功開始的時候,萬事不能做得太絕,太絕對了容易出問題,要窮寇莫追、網開一面。
4.時空論:萬事萬物的變化都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或空間變了,事物也會隨著變化 ,做事情不可冒進,也不可畏縮不前,不僅要逢時,還要逢位。 傑克韋爾奇是世界管理大師,讓他來管理中國的企業,他也許或成為一個大笨蛋,因為空間變了,你在這個工作崗位不順心,你可以換一個工作崗位,因為空間變了,人也會變化的,今年你非常倒霉,喝涼水都塞牙,說不定明年你就大展宏圖,商場得利,官場得權,情場走桃花運,因為時間變了,人也會隨著變化。

2. 明朝丐幫是個什麼樣的情況

丐幫號稱天下第一大幫會,蓋天下歷朝歷代,無有不淪為乞丐之人,聚伙為幫,打抱不平,舉止介乎正邪之間。至於宋末,丐幫幫主舉抗金義旗,以民族大義為重,開創出一番事業,終成為武林泰斗。成為江湖上第一大正派。丐幫幫主的打狗棒法一脈單傳,以玉竹杖為幫主幫主信物。降龍十八掌更是名揚天下。

一、乞丐的文獻記載
[編輯本段]

【後漢書·獨行傳】曰:「向栩字甫興,河內朝歌人。向長之後也,少為書生,性卓詭不倫,不好語言,而喜長嘯或騎驢入市,乞丐於人。」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晉公子重耳「乞食於野,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

【龍城錄】載有「一日,伊水上遇一丐者。」

【稽神錄】有雲:「安陸人性毛,善食毒蛇以酒吞之,嘗游齊魯,遂至豫章,桓弄蛇於市,以乞丐為生。」

足見是先有乞討的行為,後有行乞的身份;唐代元結著【丐論】,自稱:「游長安與丐者為友。」由此可知以乞討為生的職業乞丐,可能最早出現在六朝。【東京夢華錄】形容開封城「諸行百戶,衣著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街市行人,便認得是何色目至於乞丐者,亦有規格,稍似懈怠,眾所不容。」所謂規格者,大概是指穿著制式服裝在特定地區或針對特定對象行乞,並受到團體的約束,要盡規定的義務。

宋元話本小說【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描述杭州城裡的乞丐團頭金老大,他手中的桿子是領袖的標記,統轄全城的叫花子,證明在宋代丐幫已然成氣候,是具有某種程度組織規模的社會群體。「這般丐戶,小心低氣,服著團頭,與奴一般,不敢觸犯。」想見當時的丐幫紀律嚴明,丐頭的桿子一直沿用到清代,不僅象徵權力,還可以執行幫規,懲治違規的乞丐。

二、討孔子的人情
[編輯本段]

據說孔子當年曾在陳國斷炊,接受范丹的救濟才不致餓死,因此後世的乞丐供奉范丹為祖師爺。他們挨家挨戶向門上貼有春聯的商戶乞食,替祖師爺向孔子的徒子徒孫討回一點人情,東漢的范丹是歷史上著名的窮漢,和春秋時代的孔子竟也能扯上關系,當然是穿鑿附會以訛傳訛的結果。

近代乞丐供奉朱元璋的愈來愈多,朱元璋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洪武,幼時孤寒,被送到元覺寺當和尚,但命運多舛的朱元璋又被逐出廟門,落到挨戶乞討的地步,傳說敲打牛骨頭就是從他開始。

窮家門的人稱那牛骨頭為「太平鼓」,上面有十三個小銅鈴,相傳一個銅鈴可吃一省,十三個銅鈴可吃遍全國十三個省份。當年朱洪武曾北上進京趕考,未中功名,途中忽患傷寒,幸獲窮家門人救助始愈。當上皇帝後的朱洪武傳旨,從此乞丐使用安上十三個銅鈴的太平鼓。

另有一說,唱花鼓行乞源於朱洪武平定天下後,為恢復家鄉鳳陽的元氣,不惜遷徙江南富戶十四萬至鳳陽,並嚴律私歸者有罪。由於連年征戰,田地荒蕪,鳳陽地方流離失所淪為乞丐者甚眾。於是移居於此的江南富戶每至冬季必扮成窮家門人,藉行乞潛歸原籍,久而久之竟以行乞為業。

一首花鼓歌謠唱得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背起花鼓走四方。」

豐衣足食的太平歲月,只要掏掏爐灰、倒倒溲水,窮家門人不難在富貴人家的伙房混口飯吃,甚至將廚余打包帶走。遇到喜宴節慶,說唱逗笑逢迎些吉利的順口溜,更能討得酒食或賞錢,樂上好一陣子。

當乞丐也得拜師,乞丐頭權威無限,負責地盤分配,小乞兒若是不能按時孝敬頭兒,挨頓打罵事小,被趕出地盤成為流丐是常有的事,甚至遭受幫內私刑丟了性命,所以「高高山上一根棒,好活一陣是一陣。」

沿門乞食的叫化兒乞丐,不論男女老少、瘸瞎聾啞,都是如假包換的窮家門人。乞丐組織門戶森嚴,分行分類,行有武行、文行;武行有叫街丐、釘頭丐,柱頭丐、蛇丐等,甚或強討硬要惡形惡狀;文行有響丐(打太平鼓、打竹板說數來寶、唱花鼓等)、吹樂丐、詩丐等哀乞者皆屬之。

三、丐幫開碼頭
[編輯本段]

歷朝偶見丐幫陋習,每年舊歷二、八兩月,或是端午、中秋、農歷年三節期間,乞丐頭公然帶領成群結隊的乞丐進入城中,向市面上的商戶們強打秋風,索討規費。凡是納了捐的店鋪,丐頭就「出一葫蘆式之紙給商店,使 於門,曰:「罩門」。罩門所在,群丐不至。

其文有:「一應兄弟不準滋擾」字樣,或無文字,僅有符號。商店既

此紙,丐見之,即望望然而去。」大門貼上紅紙黑字的丐條,管保平日沒有叫花子再敢登門勒索錢財,就像貼上門神驅鬼一樣有效。

若是遇到不肯交納丐捐的人家,乞丐頭會支使群丐終日登門強索硬要,鬧得家宅不安雞犬不寧,非妥協不可。為了避免他們搗亂滋事,官府對他們通常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他們非但人數眾多,並且一點都不怕被抓進牢里去吃公家飯。

因此,丐頭按季帶著徒弟逐戶收取丐捐,平時遇到紅白喜事就伸手索討喜錢,幫徒日增組織愈密,大丐頭儼然成為幫主,劃界線分地盤,以防止外來的飢民窮漢來占碼頭。為了做好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公關,慣例將丐捐分為五份:丐頭一份,群丐合分三份,其餘那一份當然就是用來孝敬當地官府。

四、小說中的丐幫
[編輯本段]

丐幫是最常見的幫派組織之一,人數眾多、分布極廣、勢力龐大是其特色,因此號稱天下第一大幫。

凡是叫花子皆屬丐幫,除強濟弱,重諾守信,為江湖上著名的正道組織。由於幫眾分布極廣,眼線甚多,耳目靈通,故在搜集敵情,傳遞訊息方面頗有所長。

通常丐幫幫主擁有代代相傳的高絕武功,其中最出名的當屬「打狗棒法」和「降龍十八掌」;其他丐幫人物武功博雜不一,玩蛇者或擅弄毒,嗜酒者或能施展「酒雨神功」。

丐幫人物出外行乞時,手中多執一根打狗棒,以防惡犬襲擊,打狗棒法的特點是靈活躍動,機變百出,正是由與狗搏鬥的實際生活體驗中發展出來的技巧。

傳說中,降龍十八掌剛猛勁強,威力無窮,號稱「天下掌法無雙」,威震武林。

小說里的丐幫組織十分嚴密,幫主之下有各司其職的長老數名,還有舵主、香主等職務;另有一說,丐幫人物以肩負的布袋數量多寡定其輩分高低,負袋愈多輩分愈高。丐幫幫主不但武功頂尖,道德操守亦屬一流,為公認白道英雄的領袖人物。

丐幫,顧名思義「乞丐的聚眾組織」。自古即今這個組的「生命力」都是不一般得...強。行乞能作為一種討日子過活的職業,累傳至今,不知是丐者的幸抑是不幸。

惡言有謂「老乞婆」者,就是指要飯的花子婆,乃對年老女性乞丐的蔑稱,行內話卻謂「觀音」,由乞婆到觀音,名稱上確算是「乞得」出色當行了。

說起丐幫,就不能不提下連掃地僧都「三誇其口」的丐幫絕技「降龍十八掌」,金大俠將這套武藝狀寫得威力無量,與少林諸般神功不遑多讓,細思起來倒不無道理。這佛門僧侶是講究化緣作功德的,一聲「阿彌陀佛」,一托甑缽,朝了面的施主照例得賞幾個子兒,其過程與丐者的行討幾乎無差,兩者形近而比肩相提,故可。所區別者前為修行後為謀生。竊以為丐者應考慮下剃頭轉行的主意,起碼身價可升級到上九流。什麼?竟然早有先例。誰?朱元璋!?(罪過罪過)

猶如情人,各人眼裡出西施。江湖中的第一大幫派丐幫也在不同的創作者筆下呈現出不一樣的風貌。

江湖格局從劍派到幫派,逐漸構建起一個鮮明的或者說是有行跡可尋的體系,金庸先生拓大夯築之功功不可沒。

金大俠構築的丐幫「普遍適應性」模式具備以下特徵:

No.1一個幫派要顯耀於別個,與某某劍派或某某道館或某某靜齋齊名並重,就不能沒自個兒的歷史。即便所謂的魔門魔教也有其史淵吶,所以,我們幫派的口號即是「拒絕黑戶!」丐幫始作為有組織有紀律的一大幫派,大概肇於五代約公元900年以後。

籍引金文《射鵰英雄傳·第四十五回亢龍有悔》,其文寫道「……

黃蓉為人機伶之極,拍手叫道:「我知道啦,我知道啦。那梁老怪叫你作『洪幫主』,原來你是乞兒幫的幫主。」洪公道:「正是,我們要飯的人受人欺,被狗咬,不結成一夥,那還能有活命的份兒么?這根竹杖和這個葫蘆,自五代殘唐傳到今日,已有好幾百年,代代由丐幫的幫主執掌,就好像是皇帝小子的玉璽、做官的金印一般。……」

No.2既然自立門派,且是大幫大派,闔門上下弟子萬眾,沒個當頭管事的不行,什麼組織都忌群龍無首,各自為陣,丐幫也不例外。故丐幫設立有以下分管監督機制:

總幫主一人!(天無二日)
——————┰——————
傳功長老執法長老(數眾不等)
—————————┰—————————
掌棒龍頭掌缽龍頭(亦數眾不等)
———————————┰———————————
江南江北各分幫(舵)幫(舵)主(承職數依各時期規模而定)
———————————————┰———————————————
九袋弟子八袋弟子……(以背負布袋數之多寡而論身份高低)

其證憑出——「……上代丐幫幫主傳的那降龍十八掌,在耶律齊手中便已沒能學全,此後丐幫歷任幫生,最多也只學到十四掌為止。史火龍所學到的共有十二掌,他在二十餘年之前,因苦練這門掌法時內力不濟,得了上半身癱瘓之症,雙臂不能轉,自此攜同妻子,到各處深山尋覓靈葯治病,將丐幫幫務交與傳功、執法二長老,掌棒、掌缽二龍頭共同處理……」(《倚天屠龍記·三十三簫長琴短衣流黃》)

No.3丐幫內部又分有兩派,即污衣、凈衣二系。污衣派自任蓬頭垢面、破衣邋遢;凈衣派似乎著一身干凈衣衫偽裝成各種角色示於施主。

No.4捎帶上「殺狗陣」「蓮花落陣」丐幫最得意的功夫也是其稱雄江湖的本錢的便是「打狗棒法」與「降龍十八掌」,且僅且未來之幫主才能修習。

金大俠創意的江湖體系為其後的武俠作家范鑄了一個模子,我們欣賞其構建的合理性,但畢竟只是合理,不是現實。現在我們就走下這種DIY式的江湖構想,解密真實的丐幫。

真正的丐幫沒能形成江南江北的大一統規模,只是在局部上自成氣候,可能是一縣,也可能是一府、一州。皆自家地頭顧自家,自家自有生財道。

而因丐者信奉的開山祖師不同,便支衍出了多個派系。就整個丐幫歷史總體的衡量,聲名較隆的,也是較有勢力的幫派大概齊不外范、李、伍、高、索幾家。其來各有根由,擇一二約略述之。

丐門范家開山祖范丹。據該派稱,其創派祖師曾「救濟」過「困於陳、蔡之間」的一個叫孔丘的飯吃(狀似「珍珠翡翠白玉湯」的說),巧的是這個叫孔丘的竟是後來尊譽的儒門聖人,於是范幫主想當然地成了丐門鼻祖。因而范門丐幫勢力最是強大,影響力空前。而據史載范丹實是東漢人,前後隔著五百年,硬生將兩人扯到一塊兒,即便現代的宣傳功力也要瞠乎其後。

丐門伍家開山祖伍子胥。據稱伍子胥過昭關經歷幾多磨難來至吳都蘇州,身無分文,只好沿街吹笙行乞,恰公子光經過此間,而後知用伍員。故該派丐者行乞時大都隨帶傢伙什兒,如快板兒,胡琴兒絲弦等。郭德綱戲稱李菁為丐幫少幫主,即源於此。

丐幫行內話謂「乞丐」為「掛竿兒」,故武俠中的丐幫幫主實底應稱「竿兒頭」。「竿頭」便是這片地方的土地,入門投師、人事任免都由著他一手把攬。方今在街上見到的那些個癱爬畸缺的花子,行內話稱「披街」的(很形象,也很殘酷,因而很能捐得同情),其幕後操作者便是這毒霸一方的「竿頭」。

丐幫幫眾的來源不外破產無業者、背井離鄉舉目無親者、畸殘無力過活者,還有就是自家收留的無父無母兒童(有黑幕的那兒童八九是拐來的)。當然也不乏喜好以喬扮乞兒為樂為癖的。乞兒不入流,要棲身就要入幫。

入幫前,照例地要向「竿頭」磕頭認師,復說「允了」,便跟著學藝——乞討或偷竊。經一段時間的考察(腦際劃過林沖入伙梁山的鏡頭),師父認為滿意,再交香燭錢,擇吉日行收徒儀式。

先是,於香堂擺起祖師爺牌位,牌位前燃點香燭。由師父將一木棍橫於地下,徒弟跪膝棍上。一番江湖切口問對後,師父將木棍拾起又放下,先讓徒弟起來看下供桌上的竹筒、錐子、刀子及一盆冷水(看啥吶,東廠總不至於沒聽過罷)。徒弟再次跪在棍上,師父開始宣念幫規。最後徒弟向師父行叩拜禮,畢,群丐小宴而散。

無規矩不成方圓,丐幫講「十窮」「八要」「十戒」。幫眾通體貫力執行。

「十窮」即:進窮棚,抬窮頭,窮家祖師供窮樓;窮家也講三綱論,窮家也講三教共九流;窮家鞭竿傳天下,窮家的褡子四海游;窮家的沙璣子(竹板兒)垂耳度春秋;窮家裡面分貴賤,窮家裡面出王侯。

「八要」即:一要天地君親師;二要受祖師爺的教化;三要孝敬父母;四要敬兄愛弟;五要謹遵國法……

「十戒」即:一戒越邊抽舵(不準投鄰居及同行);二戒頂色卧蓮(不準嫖同行之妻);三戒點水發線(不容內奸行徑);四戒引馬上槽(不準暴露自家做的壞事)……

乞丐背布褡子要飯,一進村,須將褡子從肩頭拿下挎放胳膊上,算是「牽馬」;一進人家門口要把褡子放下,算是「拴馬」;之後才例行那套招牌叫喚「大叔、大嬸,賞點……」。行里怕新手面嫩叫不出口,便言「大叔」其實就是「大收」,算是賀祝施主的話。

對乞丐們來說相對於平日里的清淡遇著紅白喜事就算他們的節日。尤其白事兒,過去有財勢的大戶都要差人去「竿頭」那請些幫眾,招攬抬棺、打幡兒等活計。

西藏至今還保留著「乞丐節」,藏語「薩嘎達瓦」節,節日在藏歷四月十五(漢歷六月)。是日除去例行法事,施捨丐者是一大主題。在轉經路上綿延多少里,一簇簇背著褡褳的乞丐,面露笑意,前頭,施主們提著錢袋子,亦面含微笑,從頭里一個銅子兒一個銅子兒施捨下去,直到囊中清絕溜溜。場面動人以極。可也就僅此一日而已,還是沾光佛祖的。

電影《武狀元蘇乞兒》片末皇上與蘇燦的一段對話很耐人尋味——

(皇上)你丐幫弟子幾千萬,你一天不解散,教朕怎麼安心?

(蘇燦)丐幫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決定,而是由你決定的...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國泰民安,鬼才願意當乞丐吶。

五、丐幫的絕學
[編輯本段]
1 打狗棒法
丐幫幫主嫡傳武學,非丐幫幫主無法傳授之絕妙武功,共有三十六路一十二招八字口訣,為丐幫鎮幫絕學。
三十六路打狗棒法是丐幫開幫祖師爺所創,歷來是前任幫主傳後任幫主,決不傳給第二個人。丐幫第三任幫主的武功尤勝開幫祖師,他在這路棒法中更加入無數奧妙變化。數百年來,丐幫逢到危難關頭,幫主親自出馬,往往便仗這打狗棒法除奸殺敵,震懾群邪。
打狗棒法名字雖然陋俗,但變化精微,招術奇妙,實是古往今來武學中的第一等功夫。打狗棒法共有絆、劈、纏、戳、挑、引、封、轉八訣,「纏」字訣使用時,那竹棒有如一根極堅韌的細藤,纏住了大樹之後,任那樹粗大數十倍,不論如何橫挺直長,休想再能脫卻束縛,「纏」字訣是隨敵東西。「轉」字訣卻是令敵隨己,竹棒化成了一團碧影,猛點敵人後心「強間」、「風府」、「大椎」、「靈台」、「懸樞」各大要穴。這些穴道均在背脊中心,只要被棒端點中,非死即傷。「絆」字訣有如長江大河,綿綿而至,決不容敵人有絲毫喘息時機,一絆不中,二絆續至,連環鉤盤,雖只一個「絆」字,中間卻蘊藏著千變萬化。
2 降龍十八掌

第一式亢龍有悔:降龍十八掌中最常使用的一招,取意於周易中的乾卦,乾代表天,辭曰:「亢龍,有悔」是說亢龍(飛向盡頭的龍)雖然當世無敵,但力終有盡時,力盡則悔,悔不可及。所以洪七公教導郭靖亢龍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此招重悔不重亢,後盡無窮。
第二式飛龍在天:降龍十八掌中的一招,同樣源於周易。辭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飛龍即翱翔在天空的龍,飛龍在天,看盡世事,所以能發現大人(有道德的人)。這一招由上勢下,借慣性傷人,正如飛龍借有德者而揚名,威力奇大。
第三式龍戰於野:取意於周易中的坤卦,坤者為地,辭曰:「龍戰於野,其血玄黃」,野在這里作為平地講,玄指黑色,其血玄黃是說血改變了應有的顏色。按古代的思想,龍上在於天,中潛於淵,下見於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指的就是龍處在了不該處於的位置,他的力量同時也被激發了出來,出這招一般在於危難之時的奮力一博,正因為沒有退路,所以此招才無所不辟!
第四式潛龍勿用:源於乾卦,辭曰:「潛龍勿用」,龍潛於淵,其志難測,所以不可用。此招勁收於內凝而不發,但若有敢試其鋒芒者,必受其殃。
第五式利涉大川:源於同仁卦,同人既是同志,辭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有好朋友聚集起來,暢通無阻,所以去危險的地方也變得安全了。此招表面平平無期,實質上力聚於掌,正如好友的聚集,難凝而易散。如中此招,必定全身筋脈盡碎,死的苦不堪言!
第六式鴻漸於陸:出於漸卦,漸指婦女,辭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大雁降到平地上,他的羽毛可以被婦女用來裝飾。此招之用,在一個巧字,藏巧於拙,用羽為儀。
第七式震驚百里:出於震卦,震就是雷,辭曰:「震驚百里,不喪匕鬯(鬯:一種酒)」本來是說一個人雖然被嚇了一跳但連酒也沒撒掉,但光從名字來理解的話就是說雷電莫大的威力了。這一招生勢雖震人,但對高手卻作用不大。
第八式神龍擺尾:本名履虎尾,出入履卦,履既踏,辭曰:「眇能視,跛能履,履護尾,咀人」意思是說人瞎了一隻眼睛還能看見東西,瘸了一條腿還能走路,但是如果不小踏上了老虎的尾巴,就會被它吃掉。這招專攻背後之人,勁道奇猛,實為降龍十八掌的救命絕招。
第九式時乘六龍:出自乾卦,辭曰:「時乘六龍以御天」自古傳說五嶽為中華靈氣之所在,每岳各有神龍鎮守,加以姬黃帝(就是軒轅黃帝)之應龍,是為六龍。六龍齊出,王道浩然,其勢之大,蓋地鋪天,為降龍十八掌最有王道正氣的一招。
第十式密雲不雨:出自乾卦,辭曰:「密雲不雨,時或有風」雨雲很多了但不下雨,那是由於在等待著刮風。此招不在於密雲不雨,密雲不雨只是力量的積累,而真正的殺手卻在時或有風上,風聲(時機)一起,敵人便萬劫難逃了。
第十一式損則有孚:出自損卦,損就是不利的方面,和益卦相反。辭曰:「損,有孚」孚就是信用,辭曰:「自上至下謂之損」本句是說雖然守了信用但卻沒辦成好事。此招出招和飛龍在天相似,自上而下,然損卻接益,辭曰:「自下至上謂之益」,變招猶如異軍突起,讓人防不勝防。
第十二式履霜冰至:出自坤卦,辭曰:「履霜,堅冰至」踩到了霜,就應該想到大冰雪要來了。這招招如其名,初時似柔弱無力,但如敵人膽敢進招,就如暴雪突降,後勁無窮。
第十三式羝羊觸藩:出自大壯卦,辭曰:「羝羊觸藩,贏其角」兩只羊角力,贏的用的是它的角。這招用途不是很好解釋,大概是說要用有力點來傷敵。但「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邃。」運用不當相信會反受其害。
第十四式見龍在田:出自坤卦,辭曰:「見龍在田,大貞」就是說看見龍在田中會有好是發生。這一招掌力霸道異常,為降龍十八掌最強的一招,取名見龍在田,既是說一掌打去,敵人完蛋大吉。
第十五式突如其來:
第十六式或躍於淵:
第十七式魚躍於淵:
第十八式雙龍取水:

網路丐幫
互聯網上總有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網路乞討就是其中之一。據昨日《北京晚報》報道, 時間過去了2年,如今國內的網路乞討者已經不再零零散散小打小鬧,一些專門的乞討網站或以「網路乞討」為名通過幫人做網路宣傳來賺取酬勞的網站也開始涌現。昨日,編者在網上用「網路丐幫」搜索發現,一名為「網路丐幫」的國內論壇網站在去年12月中成立至今,僅1個月就招納了過千名會員

可以說
明朝天下就是丐幫的天下!
明確的說
是丐幫中人創造的天下!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個乞丐
所以也是他一生中當皇帝都比較寒酸的本質原因!

3. 儒家學派都有哪些名人

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2、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孫、孔子之子孔鯉的兒子。大約生於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歲。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於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後人把子思、孟子並稱為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

3、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型大小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濟寧鄒城)人。

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

韓愈《原道》將孟子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為「亞聖公·樹宸」,尊稱為「亞聖」,《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為本」。

4、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5、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廣川(河北省景縣西南部,景縣、故城、棗強三縣交界處)人,西漢哲學家。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漢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

並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創建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的贊賞,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被漢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

4. 儒家思想對古人的影響特別的大,儒家思想的演變歷程及其原因是什麼

1、儒家思想是中國文明史經歷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後,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

春秋戰國儒家思想的產生與初步發展。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儒家為諸家之一,這一階段,儒家雖然屬於顯學,但由於其主張不能適應當時戰亂動盪的社會環境,因此未被統治者所採納。

2、戰國時期的孟子發展了孔子的學說,政治上主張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寬刑薄稅.儒家思想開始與政治相結合。

3、秦朝:焚書坑儒,儒家受到排斥。

4、西漢: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5、宋朝:儒學新發展即理學產生發展。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

(4)去中心化同人於野擴展閱讀:

儒家思想的文化影響:

1、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所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傳統的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統治結合的結果,因此,儒家思想是連同我們當代在內的主流思想。

2、儒學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潛在影響。

3、現代企業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5. 誰能幫我把<易經>這本書寫下來啊,一部分也可以啊

《易經》第十八卦 蠱 山風蠱 艮上巽下

蠱:元亨,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 蠱,元亨,而天下治也。 利涉大
川,往有事也。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象曰:干父之蠱,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
象曰:干母之蠱,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小有晦,無大咎。
象曰:干父之蠱,終無咎也。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蠱,用譽。
象曰:干父之蠱;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蠱卦終

《易經》第十九卦 臨 地澤臨 坤上兌下

臨:元,亨,利,貞。 至於八月有凶。

彖曰:臨,剛浸而長。 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至於
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澤上有地,臨; 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初九:咸臨,貞吉。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臨,吉無不利。
象曰:咸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

六三:甘臨,無攸利。 既憂之,無咎。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 既憂之,咎不長也。

六四:至臨,無咎。
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上六:敦臨,吉無咎。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臨卦終

《易經》第二十卦 觀 風地觀 巽上坤下

觀:盥而不薦,有孚□若。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若,下
觀而化也。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 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
服矣。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六二:窺觀,利女貞。
象曰:窺觀女貞,亦可丑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 = 禺 + 頁

觀卦終

《易經》第二十一卦 噬嗑 火雷噬嗑 離上震下

噬嗑:亨。 利用獄。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
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

初九:履校滅趾,無咎。
象曰:履校滅趾,不行也。

六二:噬膚滅鼻,無咎。
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六三: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
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九四:噬乾□,得金矢,利艱貞,吉。
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無咎。
象曰:貞厲無咎,得當也。

上九:何校滅耳,凶。
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 = 月 + 姊 - 女

噬嗑卦終

《易經》第二十二卦 賁 山火賁 艮上離下

賁:亨。 小利有所往。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
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
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六二:賁其須。
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 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六五:賁於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賁,無咎。
象曰: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賁卦終

《易經》第二十三卦 剝 山地剝 艮上坤下

剝:不利有攸往。

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 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 順而止之,觀象
也。 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象曰:山附地上,剝;上以厚下,安宅。

初六:剝□以足,蔑貞凶。
象曰:剝□以足,以滅下也。

六二:剝□以辨,蔑貞凶。
象曰:剝□以辨,未有與也。

六三:剝之,無咎。
象曰:剝之無咎,失上下也。

六四:剝□以膚,凶。
象曰:剝□以膚,切近災也。

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
象曰:以宮人寵,終無尤也。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 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 = 爿 + 木

剝卦終

《易經》第二十四卦 復 地雷復 坤上震下

復:亨。 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反復其道,
七日來復,天行也。 利有攸往,剛長也。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初九:不復遠,無只悔,元吉。
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六二:休復,吉。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頻復,厲無咎。
象曰:頻復之厲,義無咎也。

六四:中行獨復。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六五:敦復,無悔。
象曰:敦復無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於
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復卦終

《易經》第二十五卦 無妄 天雷無妄 乾上震下

無妄:元,亨,利,貞。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
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 天命不
佑,行矣哉?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初九:無妄,往吉。
象曰:無妄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獲,不□畲,則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獲,未富也。

六三: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九四:可貞,無咎。
象曰:可貞無咎,固有之也。

九五:無妄之疾,勿葯有喜。
象曰:無妄之葯,不可試也。

上九:無妄,行有眚,無攸利。
象曰:無妄之行,窮之災也。

□ = 上 艹 下甾

無妄卦終

《易經》第二十六卦 大畜 山天大畜 艮上乾下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 能止健,大正也。
不家食吉,養賢也。 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初九:有厲利已。
象曰:有厲利已,不犯災也。

九二:輿說輻。
象曰:輿說輻,中無尤也。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 曰閑輿衛,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六四:童豕之牿,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六五:□豕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 = 豕 + 賁

大畜卦終

《易經》第二十七卦 頤 山雷頤 艮上震下

頤:貞吉。 觀頤,自求口實。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 觀頤,觀其所養也; 自求口實,觀其自養
也。 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
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六二:顛頤,拂經,於丘頤,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類也。

六三:拂頤,貞凶,十年勿用,無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六四: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
象曰:顛頤之吉,上施光也。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頤卦終

《易經》第二十八卦 大過 澤風大過 兌上巽下

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 棟橈,本末弱也。 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
攸往,乃亨。 大過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①世無悶。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九二:枯楊生□,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九三:棟橈,凶。
象曰:棟橈之凶,不可以有輔也。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
象曰: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士夫,無咎無譽。
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 老婦士夫,亦可丑也。

上六:過涉滅頂,凶,無咎。
象曰:過涉之凶,不可咎也。

□① = 辶 + 丶 + 豚
□② = 禾 + 弟

大過卦終

《易經》第二十九卦 坎 坎為水 坎上坎下

坎: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彖曰:習坎,重險也。 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 維心亨,乃以剛
中也。 行有尚,往有功也。 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
公設險以守其國,坎之時用大矣哉!

象曰:水□①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初六:習坎,入於坎□②,凶。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於坎□②,勿用。
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九五:坎不盈,只既平,無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上六:

6. 給世界的答案:發現現代科學有多少章

給世界的答案:發現現代科學
《給世界的答案:發現現代科學》日升月落,電閃雷鳴,四季更迭,生老病死,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各種謎題,而我們對這個世界和我們自身的看法、感受,正源自我們如何認識和解釋這個世界。但古代和中世紀的科學家不知道我們現在對世界已知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類似於我們的思維方法,不知道世界還有哪些未知尚待發現,也不知道如何去發現未知。隨著文明演進,人們不斷努力解開眾多謎團,科學的現代規則才終於問世。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斯蒂芬·溫伯格帶我們回顧了挑戰前人又扣人心弦的認知發展歷程,足跡從古代的米利都到中世紀的巴格達和牛津,從柏拉圖學院和亞歷山大博物館到沙特爾教會學校和倫敦皇家學會。溫伯格富有啟發性地探索了思考世界和分析世界的方法,說明了找到現代科學的目標和方法是何等的艱難,並論述了這一發現對人類認知和發展的影響。同時,溫伯格還探討了科學和各大競爭領域——宗教、技術、詩歌、數學和哲學——的歷史性沖突與合作。
他將其學術資質和科學史知識結合起來,研究了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解釋世界的努力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而我們之所以苦苦求索,執著於解釋世界,因為答案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世界、自己和未來。這不懈的堅持和追求,正是「非凡的故事,是人類歷史中最有趣的故事之一」。[1]
書名
給世界的答案:發現現代科學
作者
斯蒂芬·溫伯格
原版名稱
To Explain the World: The Discovery of Modern Science
譯者
張軍 等
ISBN
9787508662923
編輯推薦
《給世界的答案:發現現代科學》
人類在認識自己的道路上走了多遠?
還有多久才到終點?詳述科學認知歷程,從古米利都到倫敦皇家學會,從亞里士多德到托勒密、哥白尼直到牛頓。
探索世界的哪些方面是可認識、可解釋的,以及如何認識和解釋。透析人類如何探索和理解世界萬物的運轉,從而領悟未來。
洞悉科學與詩歌、數學、哲學、技術和宗教等思維方式之間的沖突與合作。犀利點評科學人物的成敗得失及影響
推薦語
溫伯格的這部作品文字通俗、觀點鮮明、可讀性強。這位科學界大佬回顧科學的歷史,來說明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確實需要說明,溫伯格也有權以自己的方式講述,但如他坦言「這是一部有失恭敬的歷史」,可以寬容一點。
——劉華傑,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哲學系教授

溫伯格一貫文筆優美、言辭犀利、觀點鮮明。他的《最初三分鍾》曾激勵霍金寫出《時間簡史》,《給世界的答案》相信會給讀者帶來更多啟發。
——鈕衛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教授、副院長、博導

我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一本用最簡單的語言,最權威地描述人類全部知識精髓的讀物,當我讀到《給世界的答案》時,我的這個心願終於實現了。這本書系統地介紹了科學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它的特點、它的方式方法,以及它的未來。溫伯格博士不愧為大學者,能夠用最簡單的語言將科學描述得一清二楚,讓各個層次的讀者,從中學生到大學教授,都能夠從該書中獲益。
——吳軍,學者、投資人、第8屆文津圖書獎《數學之美》《文明之光》作者

好書!比我想像的更好。溫伯格達到了思想老到
——凡是該說的意思都說了,凡是該提到的聯系都提到了。作為現代人閱讀此書時難免會對古代先賢有一種巨大的心理優越感,不是因為我們有高科技,而是我們有科學的思維方法。
——萬維鋼(同人於野),科學作家,第10屆文津圖書獎《萬萬沒想到》、《智識分子》作者

傑出的世界級物理學家斯蒂芬·溫伯格,以其清新坦率的風格和詩意抒情的筆調,在《給世界的答案》中熟練地記述了人類科學時代來臨的始末。人們不懈追求著理解世界,本書正是對這一追求的可喜歌頌。
——布賴恩·格林,著名物理學家、弦理論領軍人物

本書點石成金,不再是單純描述科學史,而是譜寫了一曲宏大的贊歌,歌頌了人類為探尋大自然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英勇奮斗,直到今天,這一奮斗仍在繼續。唯有如斯蒂芬·溫伯格這般才華橫溢、經驗豐富、見解深遠並全身心投入的科學家,方可有此成就。
——伊恩·麥克尤恩,英國著名作家
溫伯格……所涉足的內容超越其自身領域……本書是一部歷史著作,但其真正的亮點,是這樣一位當代頂尖科學家的獨特視角。
——《金融時報》

發現現代科學方法的漫長征程,這是科學史家頻繁涉足的領域,但對於這一熟悉話題,斯蒂芬·溫伯格給出了深思熟慮、頗有新意的觀點。
——《華盛頓郵報》

本書……具有振奮人心的智慧……這是一部傑出的著作,是當今時代的必備書籍。
——《獨立報》

溫伯格以其一貫的學術自信,帶讀者領略了從古希臘到17世紀科學革命的早期科學理論……本書行文流暢,可閱讀性強,在科普讀者所熟知的領域,溫伯格帶來了全新的見解。
——《出版人周刊》

7. 請教一下六十四卦卦名的由來~

六十四卦卦名由來



乾上乾下。

達於上者謂之乾。凡上達者莫若氣,天為積氣,故乾為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坤上坤下。

《說文解字》:「坤,地也,《易》之卦也。從土從申,土位在申。」坤為地(《說卦》《明夷·上六》),故卦名「坤」。



坎上震下。坎王則震胎。

屯,難也。《說文解字》:「屯,難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難。」震為足(《說卦》《剝·初六》),坎為險(《坎·九二》《彖》),步入險境,其行難也,故曰「屯」。



艮上坎下。艮王則坎休。

馬王堆漢墓帛書《繆和》:「夫蒙者,然少未又知也。」蒙:蒙昧無知。坎為知(《臨·六五》),艮為棄(《離·九四》),棄知,故曰「蒙」。



坎上乾下。坎王則乾休。

需,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作「襦」,均應讀作「濡」。濡,濕也。乾為天(《乾·九五》)、坎為雨(《小畜·上九》《鼎·九三》),下雨天,故曰「濡」。需,傳本《歸藏》作「溽」,濡與溽同義。



乾上坎下。乾王則坎相。

《周易音義》:「訟,才用反。爭也,言之於公也。鄭雲:辯財曰訟。」坎為盜寇(《說卦》《需·九三》《蒙·上九》)、乾為金(《說卦》《鼎·六五》),盜金,必致訟,故曰「訟」。



坤上坎下。坤王則坎沒。

《彖》曰:「師,眾也。」《周易本義》:「師,兵眾也。」《呂氏春秋·論威》:「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坤為眾(《說卦》《晉·六三》)、坎為寇(《蒙·上九》《需·九三》),眾寇,故曰「師」。師,兵眾也。



坎上坤下。坎王則坤囚。

《彖》曰:「比,輔也,下順從也。」朱熹《周易本義》:「比,親輔也。」《周易尚氏學》:「比,親也,輔也。」

小畜

巽上乾下。巽王則乾死。

小,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作「少」,當以「少」為正文。《周易音義》:「畜,本又作蓄,同,敕六反,積也,聚也。」「小畜」意思即「少蓄」。乾為金(《說卦》《鼎·六五》《噬嗑·六五》)、巽為散(《渙》《中孚·九二》),金散,故曰「少蓄」。(參見《家人·六二》《大畜》)



乾上兌下。乾王則兌休。

《史記·殷本紀》:「湯曰『吾甚武』,號曰武王。」兌為武(《履·六三》《巽·初六》)、乾為君(《說卦》《履·六三》),履卦有「武王」之象,而武王商湯名履,故命卦曰「履」。履卦得名於武王商湯之名!



坤上乾下。坤王則乾胎。

泰、否二卦說的正是君民之間的關系:乾為君、坤為眾(《說卦》),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人君謙居民下,以民為上則「泰」;人君驕居民上,以民為下,則「否」。



乾上坤下。乾王則坤廢。

《說文解字》:「否,不也,從口從不。方九切。」否之:否定之。《尚書·周書·無逸》:「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其口詛祝。」

否、泰二卦卦名與卦辭均可對讀:君居民上,民否之,危;君居民下,民載之,泰。不仁,不利君子貞;愛人,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小往大來。

同人

乾上離下。乾王則離囚。

《說文解字》:「同,合會也。」同人:會同眾人。《爾雅·釋地》:「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此處當專指商郊牧野。會同眾人,陳師牧野,此之謂「同人於野」。「同人」應當與「於野」連讀,該卦唯命曰「同人於野」才能盡顯其兵伐其君之意。「同人」當為簡稱。

大有

離上乾下。離王則乾沒。

《周易本義》:「大有,所有之大也。」《周易音義》:「大有,包容豐富之象。」乾為金、 為玉、為木果(《說卦》),離為大車(《大有·九二》《睽·六三》),載之以大車,故曰「大有」。



坤上艮下。坤王則艮死。

朱熹《周易本義》:「謙者,有而不居之義。止乎內而順乎外,謙之意也。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於其下,謙之象也。

坤為地(《說卦》)、艮為山(《說卦》《隨·上六》),高山屈居卑地之下,故曰「謙」 。



震上坤下。震王則坤沒。

《周易本義》:「豫,和樂也。」《序卦》:「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序卦》以「喜」說豫。豫,喜也,樂也。



兌上震下。兌王則震死。

《周易本義》:「隨,從也。」 《禮記·郊特牲》:「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帥人者也。」



艮上巽下。艮王則巽胎。

蠱:敗壞。巽為信(《中孚》)、艮為棄(《離·九四》),棄信,其德敗壞,故曰「蠱」。



坤上兌下。坤王則兌相。

馬王堆漢墓帛書《易之義》:「林(臨)之卦,自唯不無瞿(懼)。」《易之義》以「懼」說「臨」。兌為惕(《乾·九三》《夬·九二》)、兌為憂(《臨·六三》)、坤為眾(《說卦》《晉·六三》),畏於民眾,故曰「臨」。臨者,懍也,懍於民眾也。此乃治民之道。



巽上坤下。巽王則坤胎。

《說文解字》:「觀,諦視也。」《尚書·商書·咸有一德》:「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書經集傳》:「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七。七廟親盡則遷,必有德之主,則不祧毀,故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德』。天子居萬民之上,必政教有以深服乎人,而後萬民悅服,故曰『萬夫之長,可以觀政』。」坤為眾(《說卦》)、巽為信(《中孚》),眾信,能獲眾信,其政教必大有可觀,故曰「觀」。

噬嗑

離上震下。離王則震廢。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朱熹《周易本義》:「噬,嚙也;嗑,合也。物有間者,嚙而合之也。為卦上下兩陽而中虛,頤口之象,九四一陽間於其中,必嚙之而後合,故曰噬嗑。」非也。震為鼓(《離·九三》)、離為大腹(《說卦》),鼓其腹,飽食之象,故曰「噬嗑」。噬:嚙。嗑:咬。



艮上離下。艮王則離沒。

賁,文飾也。《周易音義》:「賁,傅氏雲:賁,古斑字,文章貌。鄭雲:變也,文飾之貌。王肅雲:有文飾,黃白色。」



艮上坤下。艮王則坤死。

剝,阜陽漢簡《周易》作「仆」,傳本《歸藏》亦作「仆」,當以「仆」為正文。坤為臣僕(《損·上九》《遯·九三》)、艮為家(《家人·初九》《蒙·九二》),家中臣僕,故曰「仆」。



坤上震下。坤王則震囚。

復:返,歸。震為林(《屯·六三》),震為莽(《同人·九三》),坤為地(《說卦》)。木,生則冒地而出,死則返歸於土。坤上震下,入土之象,故曰「復」。

無妄

乾上震下。乾王則震沒。

無妄,阜陽漢簡《周易》作「無亡」,王家台秦墓竹簡《歸藏》作「毋亡」並有「安處」「安藏」之辭。《說文解字》:「亡,逃也。」震為足(《說卦》《剝·初六》),乾為牢(《大畜·六四》),足陷牢中,甭想逃亡,故曰「無亡」。「亡」與震象足動之義合,故當以「亡」為正字。「無」「毋」同義通用。

大畜

上艮下乾,艮王則乾廢。

乾為金(《噬嗑·六五》《鼎·六五》),艮為家(《蒙·九二》《家人·九五》《損·上九》),家中有金,故曰「大畜」。畜,蓄也。



艮上震下。艮王則震相。

《爾雅·釋詁》:「頤,養也。」《釋名·釋形體》:「頤,養也。動於下,止於上,上下嚼物以養人也。」鄭玄說:「頤,口車輔之名也。震動於下,艮止於上,口車動而上,因輔嚼物以養人,故謂之頤。頤,養也。

大過

兌上巽下。兌王則巽囚。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巽為信(《中孚》)、兌為毀折(《說卦》),毀信,大錯,故曰「大過」。過,錯也。



坎上坎下。

習:重。坎上坎下,重坎,故曰「習坎」。《彖》曰:「習坎,重險也。」



離上離下。

離,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作「羅」,王家台秦墓竹簡《歸藏》作「麗」,均應讀作「儷」。儷,偶也。離主婚媾(《賁·六四》)。《說卦》:「相見乎離。」萬物至此相儷成偶,繁衍生息,故離為娠(《震·上六》)、為大腹(《說卦》《明夷·六四》)。



兌上艮下。兌王則艮沒。

咸,通「禁」。臨卦初九之辭和九二之辭「咸臨」,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均作「禁林」,由此可見「咸」與「禁」通假。兌為法(《蒙·初六》《豐·六二》)、艮為止(《說卦》),依法禁止,故曰禁。咸,亦可讀作「緘」。緘:封,閉。



震上巽下。震王則巽相。

《說文解字》:「恆,常也。」震為動(《說卦》)、巽為信(《中孚》),其德有信,行為有常,故曰「恆」。



乾上艮下。乾王則艮胎。

《周易音義》:「遯,徒巽反。字又作□,又作遁。同。隱退也,匿跡避時奉身退隱之謂也。鄭雲:逃去之名。《序卦》雲:遯者退也。」《周易本義》:「遯,退避也。」

大壯

震上乾下。震王則乾囚。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震為雷(《說卦》),雷震天上,故曰「大壯」。王家台秦墓竹簡《歸藏·大壯》卦辭中有「豐隆」一語,顯然取意於震雷之聲。



離上坤下。離王則坤相。

晉,進也。離為日、坤為地,日出地上,故曰「晉」。

明夷

坤上離下。坤王則離休。

夷,傷也。坤為地,離為日(《說卦》),日落地下,故曰「明夷」。

家人

巽上離下。巽王則離相。

家人一卦,王家台秦簡《歸藏》名「散」,傳本《歸藏》名「散家人」。家人,當讀作「嫁人」。離為女、巽為散(《說卦》《渙》《中孚·九二》),女散嫁人,故曰「家(嫁)人」,故曰「散」,故曰「散家(嫁)人」。



離上兌下。離王則兌胎。

睽卦,王家台秦墓竹簡《歸藏》卦名字從目從瞿,即「瞿」。《說文解字》:「瞿,鷹隼之視也。」《禮記·玉藻》:「視容瞿瞿。」《禮記集說》:「瞿瞿,驚遽之貌。」《說文解字》:「睽,目不相聽也。」聽,從也。目不相聽,當為受驚時兩眼發呆之貌。睽,當為視容驚懼之貌。



坎上艮下。坎王則艮相。

《彖》曰:「蹇,難也。」坎為禍(《隨·九四》)、坎為患(《比·初六》《大過·九四》《中孚·初九》)、艮為門(《同人·初九》《隨·初九》),禍患臨門,故曰「蹇」。



震上坎下。震王則坎廢。

解:解脫。坎為險(《坎·九二》)、震為足(《剝·初六》)、震為出(《隨·初九》),足出險外 ,故曰「解」。



艮上兌下。艮王則兌囚。

損,減也。馬王堆漢墓帛書《要》:益之為卦也,春以授夏之時也,萬物之所出也,長日之所至也,產之室也,故曰益。損者,秋以授冬之時也,萬物之所老衰也,長夕之所至也,故曰產道窮焉而損道生焉。《易緯·通卦驗》:兌主秋分,艮主立春。自秋分至立春,產道窮焉而損道生焉,故曰「損」。兌為成(《豫·六五》校)、艮為敗(《復·上六》),成而敗,故曰「損」。



巽上震下。巽王則震休。

益,增也。馬王堆漢墓帛書《要》:益之為卦也,春以授夏之時也,萬物之所出也,長日之所至也,產之室也,故曰益。損者,秋以授冬之時也,萬物之所老衰也,長夕之所至也,故曰產道窮焉而損道生焉。《易緯·通卦驗》:震主春分,巽主立夏。自春分至立夏,萬物生長增益之時,故曰「益」。



兌上乾下。兌王則乾相。

夬,快也。快,銳也。夬字古文象以刀劈削木棍之形,故夬字有銳利之義。



乾上巽下。乾王則巽死。

姤,馬王堆漢墓帛書《易之義》作「坸」或「句」,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周易》作「敂」,當以「敂」為正。《說文解字》:「敂,擊也。從攴,句聲,讀若扣。」乾為金(《說卦》《鼎·六五》《姤·初六》),巽為木(《說卦》《大過》),金克木,故曰「敂」。敂,擊也。(參見《姤·初六》)



兌上坤下。兌王則坤休。

萃,聚也(《彖》《序卦》《雜卦》)。坤為川、坤為河(《泰·九二》),兌為淵(《乾·九四》)、兌為澤(《說卦》),川入淵澤,故曰「萃」。坤為眾(《晉·六三》),兌為歸(《歸妹》),眾歸,故曰「萃」。



坤上巽下,坤王則巽廢。

《周易本義》:「升,進而上也。」升,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作「登」。《說文解字》:「登,上車也。」升與登同義。



兌上坎下。兌王則坎胎。

兌為法(《蒙·初六》《豐·六二》)、兌為律(《師·初六》)、坎為盜寇(《說卦》《需·九三》《屯·六二》),兌上坎下,盜寇伏法之象,故曰「困」。



坎上巽下。坎王則巽沒。

巽為木(《說卦》《困·初六》《大過》),坎中有木,故曰「井」。古代以木構架支護井壁,故「坎中有木」為井之象。



兌上離下。兌王則離廢。

革,改也。兌為毀折(《說卦》《大過》《離·上九》)、離為戈兵(《說卦》《噬嗑·初九》),毀之以戈兵,故曰「革」。



離上巽下。離王則巽休。

《說文解字》:「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離為缶(《坎·六四》),離為瓮(《井·九二》)。離為容器、離為三(《晉》《訟·上九》《明夷·初九》)、巽為股(《說卦》《咸·九三》),器有三股,鼎之象也,故曰「鼎」。



震上震下。

震,動也。震主春分(《易緯·通卦驗》)。春分之時,萬物萌動,故震卦的基本含義為動。



艮上艮下。

艮,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作「根」。《廣雅·釋詁》:「根,始也。」《老子》:「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生芸芸,各復歸其根。」根為始,根為終。《說卦》:「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艮卦卦辭描述的正是其終萬物始萬物的特性。



巽上艮下。巽王則艮廢。

漸,序也。艮為鳥(《小過》)、巽為信(《中孚》),鳥有信,候鳥也,故爻辭取象為「鴻」;鴻,飛成行,止成列,排列有序,故曰「漸」。《艮·六五》艮之漸曰「有序」,亦取義於此。

歸妹

震上兌下。震王則兌死。

兌為歸、震為女(《隨》《震·上六》),故曰「歸妹」。歸妹:意思是把媳婦娶回家。兌與震為夫婦(《隨》),兌男娶震女,故曰「歸妹」。



震上離下。震王則離胎。

豐:大鼓。殷墟卜辭反映出豐和庸關系密切,「可以斷定『豐』本是一種鼓的名稱」。即「庸是大鍾,豐是大鼓,所以它們才會時常並提」。(裘錫圭:《甲骨文中的幾種樂器名稱》,載《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2年版。)震為鼓(《離·九三》《中孚·上九》)、離為大腹(《說卦》《明夷·六四》),大腹之鼓,故曰「豐」。由豐卦卦象也可以反證「豐」本是一種大鼓。



離上艮下。離王則艮囚。

旅:羈旅,出行在外,作客寄居 。離為火、艮為屋(《萃·初六》《鼎·九四》),火焚其屋,失其居,無所容,故曰「旅」。



巽上巽下。

巽,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作「筭」。《說文解字》:「巽,具也。」「筭,長六寸,計歷數者,從竹從弄,言常弄乃不誤也。」「算,數也,從竹從具,讀若筭。」段玉裁注算字雲:「筭為算之器,算為筭之用,二字音同而義別。算從竹者,謂必用筭以計也。從具者,具數也。」桂馥曰:「從具者,本書『十,數之具也。』《三蒼》:『算,選也。』選當為巽。本書『巽,具也。』」



兌上兌下。

兌,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作「奪」。《篇海類編·通用類·大部》:「奪,強取也。」《廣韻》:「敚,強取也。古奪字。」兌當為敚字之省。



巽上坎下。巽王則坎囚。

渙,散也。《說文解字》:「渙,流散也。」坎為鬼(《睽·上九》《既濟·九三》《未濟·九四》)、巽為散(《說卦》《中孚·九二》《小畜》《家人·六二》),鬼魂流散,故曰「渙」。



坎上兌下。坎王則兌廢。

《說文解字》:「節,竹約也。」《孟子·離婁》:「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朱熹《集注》雲:「符節,以玉為之,篆刻文字而中分之,彼此各藏其半,有故則左右相合以為信也。」

中孚

巽上兌下。巽王則兌沒。

孚,信也。《說文解字》:「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徐鍇曰:鳥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序卦》:「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雜卦》:「中孚,信也。」 兌為節(《節》)、巽為信,節而信之,故曰「中孚」。

小過

震上艮下。震王則艮休。

小過,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作「少過」,當以「少過」為正文。艮為止、震為足(《說卦》),止步不出,故曰「少過」。過:出訪,探望。

既濟

坎上離下。坎王則離死。

既,已也,盡也。濟,止也。《莊子·齊物論》:「厲風濟則萬竅虛。」註:「濟,止也。」離為火,坎為水,火遇水,故曰「既濟」。既濟:已止。

未濟

離上坎下。離王則坎死。

《爾雅·釋言》:「濟,渡也。」《史記·宋微子世家》:「襄公與楚成王戰於泓。楚人未濟,目夷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濟擊之。』公不聽。已濟未陳,又曰:『可擊。』公曰:『待其已陳。』陳成,宋人擊之。宋師大敗,襄公傷股。國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於厄,不鼓不成列。』」未濟:未渡。

坎為水,離為舟筏(《泰·九二》),舟在水上,未成其渡,故曰「未濟」。

8. 試以「屯、蒙、需、訟」諸卦為例解釋「乘、承、比、應」 以及「中、正」

易經上面都六十四卦.自己去看看吧.
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再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 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 無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 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再田,德施普也。終日乾 乾,反復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 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 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者, 故曰:乾:元亨利貞。」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 世而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乾龍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 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 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 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 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而無咎矣。」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 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 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 類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而無輔,是 以動而有悔也。」

乾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 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 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 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 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 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 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 咎。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 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 亡,而不失其正者,其為聖人乎?

第二卦 坤 坤為地 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

吉。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

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

也。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

大也。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六五: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戰龍於野,其血玄黃。象曰:戰龍於野,其道窮也。

用六:利永貞。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其道順

乎?承天而時行。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

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

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

終也。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

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 不寧。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象曰:雖磐桓,志 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辶顫)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象曰:六二之難,乘 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既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象曰:既鹿無虞,以縱禽也。君 子舍之,往吝窮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無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 應也。初噬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象曰:山下出 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 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六三:勿用娶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順也。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第五卦 需 水天需 坎上乾下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 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初九:需 於郊。利用恆,無咎。象曰:需於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恆,無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終吉也。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象曰: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象曰:需於血,順以聽也。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 來,敬之終吉。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第六卦 訟 天水訟 乾上坎下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 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於淵也。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象曰:不 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有小言,其辯明也。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象曰:不克訟,歸而逋也。自下訟上, 患至掇也。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

九四:不克訟,復自命,渝安貞,吉。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九五:訟元吉。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第七卦 師 地水師 坤上坎下

師:貞,丈人,吉無咎。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 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師出以律, 失律凶也。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六三:師或輿屍,凶。象曰:師或輿屍,大無功也。

六四:師左次,無咎。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屍,貞凶。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師,使不當也。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第八卦 比 水地比 坎上坤下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 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 來有他,吉。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六二:比自內,貞吉。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六四:外比之,貞吉。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 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無首,凶。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第九卦 小畜 風天小畜 巽上乾下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密雲不雨, 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復自道, 其義吉也。

九二:牽復,吉。象曰:牽復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象曰:夫 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象曰:既雨既處,德積載也。 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第十卦 履 天澤履 乾上兌下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 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

初九:素履,往無咎。象曰:素履之 往,獨行願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於大君。象曰:眇能視;不足以 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於大君;志剛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貞厲。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第十一卦 泰 天地泰 坤上乾下

泰:小往大來,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 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後以財(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 茹,以其夤,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象曰:包荒,得尚於中行,以光大 也。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象曰:無往不復,天地 際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 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上六:城復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象曰:城復於隍,其命亂也。

第十二卦 否 地天否 乾上坤下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 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初六:拔茅茹,以其夤,貞吉 亨。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於苞桑。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第十三卦 同人 天火同人 乾上離下

同人: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乾 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象曰:出門同人,又 誰咎也。

六二:同人於宗,吝。象曰:同人於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象曰:伏戎於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 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九五: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大師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 相剋也。

上九:同人於郊,無悔。象曰:同人於郊,志未得也。

第十四卦 大有 火天大有 離上乾下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 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竭惡揚善,順天休命。

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 咎。象曰:大有初九,無交害也。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九三: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無咎。象曰:匪其彭,無咎;明辨晰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威如之吉,易而無備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第十五卦 謙 地山謙 坤上艮下

謙:亨,君子有終。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 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鳴謙,貞吉。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六四:無不利,(扌為)謙。象曰:無不利,(扌為)謙;不違則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第十六卦豫 雷地豫 震上坤下

豫:利建侯行師。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 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鳴豫,凶。象 曰:初六鳴豫,志窮凶也。

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貞疾,恆不死。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恆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第十七卦 隨 澤雷隨 兌上震下

隨:元亨利貞,無咎。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

熱點內容
比特幣行情現在的價格 發布:2025-05-14 16:23:33 瀏覽:604
二批文科分數線新比特幣價格 發布:2025-05-14 16:23:24 瀏覽:95
數字貨幣的幣對解釋 發布:2025-05-14 16:21:56 瀏覽:732
btccom是做什麼的 發布:2025-05-14 16:19:26 瀏覽:747
小學數學中的算力有哪些 發布:2025-05-14 16:16:08 瀏覽:885
高盛對應比特幣 發布:2025-05-14 16:16:06 瀏覽:921
怎麼存放比特幣 發布:2025-05-14 16:08:50 瀏覽:647
教育旅行區塊鏈 發布:2025-05-14 16:01:42 瀏覽:250
衡陽中心汽車站去南嶽機場怎麼坐車 發布:2025-05-14 15:37:01 瀏覽:270
btc轉賬需要多長時間 發布:2025-05-14 15:21:29 瀏覽: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