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基礎能算摩擦力
❶ 墩基礎按什麼方法驗收
一、 墩基的適用范圍:
埋深大於3m、直徑不小於800mm、且埋深與墩身直徑的比小於6或埋深與擴底直徑的比小於4的獨立剛性基礎,可按墩基進行設計。墩身有效長度不宜超過5m。
墩基礎多用於多層建築,由於基底面積按天然地基的設計方法進行計算,免去了單墩載荷試驗。因此,在工期緊張的條件下較受歡迎。
墩基施工應採用挖(鑽)孔樁的方式,擴壁或不擴壁成孔。考慮到埋深過大時,如採用墩基方法設計則不符合實際,因此規定了長徑比界限及有效長度不超過5m的限制,以區別於人工挖孔樁。當超過限制時,應按挖孔樁設計和檢驗。
單從承載力方面分析,採用墩基的設計方法偏於安全。
二、 墩基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單墩承載力特徵值或墩底面積計算不考慮墩身側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徵值採用修正後的持力層承載力特徵值或按抗剪強度指標確定的承載力特徵值。岩石持力層承載力特徵值不進行深寬修正。
2 持力層承載力特徵值的確定應符合國家標准《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5.2.3條的規定。
甲級設計等級建築物的墩底承載力特徵值可通過孔內墩底平板載荷試驗、深層平板載荷試驗、螺旋板載荷試驗等方法確定。荷載不大的墩,也可直接進行單墩豎向載荷試驗,按單樁豎向載荷試驗方法直接確定單墩承載力特徵值。
墩埋深超過5m且墩周土強度較高時,當採用公式計算、室內試驗、查表或其他原位測試方法(載荷試驗除外)確定墩底持力層承載力特徵值時,可乘以1.1的調整系數,岩石地基不予調整。
3 墩身混凝土強度驗算應符合國家標准《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8.5.9條的規定。
4 墩底壓力的計算、墩底軟弱下卧層驗算及單墩沉降驗算應符合國家標准《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計算中的有關規定。
三、 墩基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墩身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於C20。
2 墩身採用構造配筋時,縱向鋼筋不小於8Φ12mm,且配筋率不小於0.15%,縱筋長度不小於三分之一墩高,箍筋Φ8@250mm。
3 對於一柱一墩的墩基,柱與墩的連接以及墩帽(或稱承台)的構造,應視設計等級、荷載大小、連系梁布置情況等綜合確定,可設置承台或將墩與柱直接連接。當墩與柱直接連接時,柱邊至墩周邊之間最小間距應滿足國家標准《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表8.2.5—2杯壁厚度的要求,並進行局部承壓驗算。當柱與墩的連接不能滿足固接要求時,則應在兩個方向設置連系梁,連系梁的截面和配筋應由計算確定。
牆下墩基多用於多層磚混結構建築物,設計不考慮水平力,牆下基礎梁與墩頂的連接只需考慮構造要求,採取插筋連接即可。可設置與墩頂截面一致的墩帽,墩帽底可與基礎梁底標高一致,並與基礎梁一次澆注。在墩頂設置墩帽可保證墩與基礎梁的整體連接,其鋼筋構造可參照框架頂層的樑柱連接,並應滿足鋼筋錨固長度的要求。
4 墩基成孔宜採用人工挖孔、機械鑽孔的方法施工。墩底擴底直徑不宜大於墩身直徑的2.5倍。
5 相鄰墩墩底標高一致時,墩位按上部結構要求及施工條件布置,墩中心距可不受限制。持力層起伏很大時,應綜合考慮相鄰墩墩底高差與墩中心距之間的關系,進行持力層穩定性驗算,不滿足時可調整墩距或墩底標高。
6 墩底進入持力層的深度不宜小於300mm。當持力層為中風化、微風化、未風化岩石時,在保證墩基穩定性的條件下,墩底可直接置於岩石面上,岩石面不平整時,應整平或鑿成台階狀。
❷ 墩基礎的混凝土算量該怎麼算
郭敦顒回答
墩基礎圖形由三部分組成——
(1)上部為圓柱體,直徑D1=800(mm),半徑R1=400(mm),
高H1=1000(mm),
體積V1=π(R1)²H1=0.16π=0.503(m3);
(2)中部為圓台,上底直徑D1=800(mm),半徑R1=400(mm),
下底直徑D2=1200(mm),半徑R2=600(mm),
高H2=800×18/27=533(mm),
體積V2=(1/3)πH2[(R1)²+(R2)²+√(R1•R2)]
=0.58816×1.0099=0.594(m3);
(3)下部為圓柱體,底直徑D2=1200(mm),半徑R2=600(mm),
高H3=800×9/27=267(mm),
體積V3=π(R2)² H3=0.09612π=0302(m3)。
總體積V=V1+V2+V3=1.4(m3),
總體積為1.4立方米。
(墩基礎混凝土的強度,應按設計要求給出)
❸ 求教嵌岩墩基礎的設計,我是小白
【提要】在建築工程設計中,常會遇到因地質條件復雜,持力層較深,採用獨立基礎時土方開挖量較大,而採用挖孔樁基礎時樁的長度相對較短,這時基礎的承載力是按樁基礎計算還是按墩基礎計算,是設計人員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墩基礎是介於樁基礎和獨立基礎之間的一種基礎形式,其外形類似於樁基礎,而承載力計算卻與樁基礎有很大差異。本文根據相關規范及實踐經驗總結了墩基礎的設計和構造,供設計人員參考。
【關鍵詞】墩基礎樁基礎獨立基礎
墩基礎是一種利用機械或人工在地基中開挖成孔後澆注混凝土而形成的,由於截面尺寸較大,長度相對較短,粗大似墩,故稱為墩基礎,墩基礎形式如圖1。《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規定:挖孔樁長度小於6m及l/d≤3時,按墩基礎設計;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理解與應用》指出:對於大直徑墩基礎,其設計原理是按照深埋的獨立基礎進行計算的,其端阻力按修正後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進行計算,在變形可以控制的條件下,墩基礎的中心距不必限制。墩基礎按是否嵌岩,可分為嵌岩墩基礎和非嵌岩墩基礎,按是否擴底可分為擴底墩基礎和直墩基礎。由於墩基礎施工方便,施工機具簡單,施工時無噪音,速度快,無振動,並且容易探明是否達到設計要求的持力層,必要時可做試驗測定其物理特性,因而被廣泛的用於各種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橋梁工程、煤礦建設等工程中。
一、墩基礎的設計
基於墩基礎的設計原理是按照深埋的獨立基礎進行計算,設計時應滿足一般獨立基礎的設計規定:
1、單墩承載力特徵值(ra)計算時不考慮墩身側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徵值採用修正後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fa)或按地基土的抗剪強度指標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進行計算。岩石持力層地基承載力特徵值不進行深寬修正。單墩承載力特徵值按下式計算:
ra = faap
fa―修正後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 ap―墩底橫截面面積
2、墩基礎地基承載力特徵值的確定應符合國家標准《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5.2.3條的規定。
3、墩身混凝土強度應滿足墩基礎承載力的設計要求,驗算應符合國家標准《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8.5.9條的規定。
4、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墩基礎的受剪承載力計算應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第7章第5節的有關規定計算。
5、墩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小於其上部的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時,尚應按照gb50007—2002的有關規定驗算墩基礎頂面的局部受壓承載力。
6、當墩基礎受力層范圍內有軟弱下卧層時,應按《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5.2.7條進行驗算。
7、墩基礎沉降驗算尚應按照gb50007—2002第5章第3節的有關規定計算
二、墩基礎的構造
1、墩基礎的直徑一般為φ800~φ2000,擴底直徑d與墩身直徑d之比宜小於3,擴底墩的底面宜挖成鍋底形,其矢高c可取(0.15~0.20)d,且不小於200mm。
2、擴底墩端側面的斜率應根據實際土體成孔及土體自立條件確定,a/h可取1/4~1/2,砂土可取1/4,粉土、黏性土可取1/3 ~1/2。
3、墩身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於c25,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得小於50mm。
4、墩基礎的主筋應按計算確定,縱向鋼筋配筋率宜取0.5%~0.2%,且不小於12φ16mm,縱向鋼筋應沿墩身周邊均勻布置,箍筋φ8~φ10@200mm。
5、墩基礎成孔宜採用人工挖孔、機械鑽孔的方法進行施工,並應採取適當的安全措施。
6、對於一柱一墩的墩基礎,柱與墩的連接應按設計等級、荷載大小、連系梁布置情況等綜合確定。當墩與柱直接連接時,柱邊至墩邊之間的最小間距應不小於200mm,並應進行局部承壓驗算。
7、柱下獨立墩基礎,墩頂處應在縱橫兩個方向設置連系梁,連系梁的截面和配筋應由計算確定,梁高不小於柱間跨度的1/12,配筋不小於按柱上最大軸力的0.1(8度、9度)、0.05(6度、7度)為拉力計算的配筋,當柱間距較大設置連系梁有困難時,應將承台加高做大,原槽澆灌或採取其他有效措施。
8、墩基礎與上部柱採用插筋連接,其插筋的數量、直徑以及鋼筋的種類應與上部柱的縱向受力鋼筋相同,插筋錨於墩基礎內的長度應按受拉鋼筋考慮。
9、相鄰墩的墩底標高一致時,墩位按上部結構要求及施工條件布置,墩中心距可不受限制。持力層起伏很大時,應綜合考慮相鄰墩的墩底高差與墩中心距之間的關系,進行持力層穩定性驗算,不滿足時可調整墩距或墩底標高。
10、墩底進入持力層的深度不宜小於300mm。當持力層為中風化、微風化、未風化岩石時,在保證墩基礎穩定性的條件下,墩底可直接置於岩石面上,岩石面不平整時,應整平或鑿成台階狀。
三、結語
在建築結構設計中,應根據工程地質實際情況,採用適合的基礎設計方法,這樣才能保證基礎結構設計合理,保證整個結構的安全。在特殊情況下,只有持力層相同且承載力特徵值不小於200kpa及控制住沉降差及墩底的高差時,允許墩基礎和挖孔樁基礎混用。按墩基礎設計比按挖孔樁基礎設計的承載力要小很多,按墩基礎設計是偏於安全的。
❹ 墩基礎應該怎樣計算工程量
請告訴我:墩基礎的形狀(是圓形的或是方形的還 是其他什麼形狀的)然後根據公式計算。
❺ revit墩基礎的d和c是什麼意思
【提要】在建築工程設計中,常會遇到因地質條件復雜,持力層較深,採用獨立基礎時土方開挖量較大,而採用挖孔樁基礎時樁的長度相對較短,這時基礎的承載力是按樁基礎計算還是按墩基礎計算,是設計人員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墩基礎是介於樁基礎和獨立基礎之間的一種基礎形式,其外形類似於樁基礎,而承載力計算卻與樁基礎有很大差異。本文根據相關規范及實踐經驗總結了墩基礎的設計和構造,供設計人員參考。
【關鍵詞】墩基礎樁基礎獨立基礎
墩基礎是一種利用機械或人工在地基中開挖成孔後澆注混凝土而形成的,由於截面尺寸較大,長度相對較短,粗大似墩,故稱為墩基礎,墩基礎形式如圖1。《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規定:挖孔樁長度小於6m及l/d≤3時,按墩基礎設計;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理解與應用》指出:對於大直徑墩基礎,其設計原理是按照深埋的獨立基礎進行計算的,其端阻力按修正後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進行計算,在變形可以控制的條件下,墩基礎的中心距不必限制。墩基礎按是否嵌岩,可分為嵌岩墩基礎和非嵌岩墩基礎,按是否擴底可分為擴底墩基礎和直墩基礎。由於墩基礎施工方便,施工機具簡單,施工時無噪音,速度快,無振動,並且容易探明是否達到設計要求的持力層,必要時可做試驗測定其物理特性,因而被廣泛的用於各種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橋梁工程、煤礦建設等工程中。
一、墩基礎的設計
基於墩基礎的設計原理是按照深埋的獨立基礎進行計算,設計時應滿足一般獨立基礎的設計規定:
1、單墩承載力特徵值(ra)計算時不考慮墩身側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徵值採用修正後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fa)或按地基土的抗剪強度指標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進行計算。岩石持力層地基承載力特徵值不進行深寬修正。單墩承載力特徵值按下式計算:
ra = faap
fa―修正後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 ap―墩底橫截面面積
2、墩基礎地基承載力特徵值的確定應符合國家標准《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5.2.3條的規定。
3、墩身混凝土強度應滿足墩基礎承載力的設計要求,驗算應符合國家標准《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8.5.9條的規定。
4、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墩基礎的受剪承載力計算應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第7章第5節的有關規定計算。
5、墩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小於其上部的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時,尚應按照gb50007—2002的有關規定驗算墩基礎頂面的局部受壓承載力。
6、當墩基礎受力層范圍內有軟弱下卧層時,應按《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5.2.7條進行驗算。
7、墩基礎沉降驗算尚應按照gb50007—2002第5章第3節的有關規定計算
二、墩基礎的構造
1、墩基礎的直徑一般為φ800~φ2000,擴底直徑d與墩身直徑d之比宜小於3,擴底墩的底面宜挖成鍋底形,其矢高c可取(0.15~0.20)d,且不小於200mm。
2、擴底墩端側面的斜率應根據實際土體成孔及土體自立條件確定,a/h可取1/4~1/2,砂土可取1/4,粉土、黏性土可取1/3 ~1/2。
3、墩身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於c25,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得小於50mm。
4、墩基礎的主筋應按計算確定,縱向鋼筋配筋率宜取0.5%~0.2%,且不小於12φ16mm,縱向鋼筋應沿墩身周邊均勻布置,箍筋φ8~φ10@200mm。
5、墩基礎成孔宜採用人工挖孔、機械鑽孔的方法進行施工,並應採取適當的安全措施。
6、對於一柱一墩的墩基礎,柱與墩的連接應按設計等級、荷載大小、連系梁布置情況等綜合確定。當墩與柱直接連接時,柱邊至墩邊之間的最小間距應不小於200mm,並應進行局部承壓驗算。
7、柱下獨立墩基礎,墩頂處應在縱橫兩個方向設置連系梁,連系梁的截面和配筋應由計算確定,梁高不小於柱間跨度的1/12,配筋不小於按柱上最大軸力的0.1(8度、9度)、0.05(6度、7度)為拉力計算的配筋,當柱間距較大設置連系梁有困難時,應將承台加高做大,原槽澆灌或採取其他有效措施。
8、墩基礎與上部柱採用插筋連接,其插筋的數量、直徑以及鋼筋的種類應與上部柱的縱向受力鋼筋相同,插筋錨於墩基礎內的長度應按受拉鋼筋考慮。
9、相鄰墩的墩底標高一致時,墩位按上部結構要求及施工條件布置,墩中心距可不受限制。持力層起伏很大時,應綜合考慮相鄰墩的墩底高差與墩中心距之間的關系,進行持力層穩定性驗算,不滿足時可調整墩距或墩底標高。
10、墩底進入持力層的深度不宜小於300mm。當持力層為中風化、微風化、未風化岩石時,在保證墩基礎穩定性的條件下,墩底可直接置於岩石面上,岩石面不平整時,應整平或鑿成台階狀。
三、結語
在建築結構設計中,應根據工程地質實際情況,採用適合的基礎設計方法,這樣才能保證基礎結構設計合理,保證整個結構的安全。在特殊情況下,只有持力層相同且承載力特徵值不小於200kpa及控制住沉降差及墩底的高差時,允許墩基礎和挖孔樁基礎混用。按墩基礎設計比按挖孔樁基礎設計的承載力要小很多,按墩基礎設計是偏於安全的。
❻ 墩基礎應該怎樣計算工程量謝謝
麻煩說下你那個墩基礎的形狀
❼ 為什麼有些橋梁要做樁基礎,而有些橋梁需要做墩基礎
基礎的作用是很明確的,把荷載傳給大地,樁基是因為橋墩的地質條件所限,例如硬質岩埋深較深,地質松軟,需要靠摩擦來提供反力,如果還用擴大基礎,這樣會不經濟,況且跨海大橋沒有法用擴大基礎;墩基礎適用於地質條件好的,流水淺或者在乾涸的河床地帶的,主要靠基礎傳遞給地面,擴大基礎為了減小應力集中現象。
一、樁基的作用及特點
樁可以使部分豎向荷載及水平荷載傳遞至地基進行承擔,達到減輕負荷的作用。同時它還具有抗彎能力和一定的剛度,因此由於工程類別不同,所以樁基類型也存在著很大差別,在普通工業及民用建築中,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樁基類型:人工挖孔樁、預制樁、沉管灌注樁和鑽孔灌注樁,如果是在基坑支護的工程當中則使用地下連續牆、鑽孔灌注樁和止水攪拌樁,道路橋梁工程一般採用鑽孔灌注樁和鑽埋壓裝樁,在路基處理過程當中則是採用預應力管樁和CFG樁等。
二、樁基在工程中所起到的具體作用
樁基在工程中所起到的具體作用的主要體現:
(1)因為樁基礎具有較大剛度,所以它會保證上部建築物發生較小的沉降,同時也可以使其能夠均勻的變形,可以更好地滿足其使用要求。
(2)經過周圍介質與樁基間的相互接觸、摩擦,可以使上覆荷載傳遞給樁體周圍的土體或基礎,減輕所產生的壓力。從而進一步為上部建築物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對其穩定性起到了良好的保證。
(3)如果遇到地下水位較高或水下施工時,首先就應該考慮用樁基礎對地基進行處理,這樣可以使工程具有較好的經濟性。
(4)因為樁基具有較大抗拔能力和側向剛度,所以它能夠抵抗傾覆力矩和水平力,同時還能有效減輕地震帶來的影響,對建築物的安全起到了保護作用。
(5)如果遇到了地基液化的情況,首先可以將樁穿過液化土層,使其能夠穩定地層,這樣就可以減輕或消除液化土對建築物所造成的傷害,還可以保證建築物在遇到各種荷載或者地震條件影響下的安全性。
三.樁基設計的分析
1、計算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
1)極限承載力的計算屬於樁基設計的重要內容,在設計的時候,豎向承載力應滿足以下規定:
①如果建築樁基設計是甲級,就應該利用單樁靜載試驗來確定極限承載力;
②當樁基設計為乙級,並且具有簡單的地質條件,就可以參照類似的工程條件進行樁基設計,同時還應該結合相應的原位試驗等加以綜合確定;
③如果樁基為丙級時,就可以根據經驗參數及原位測試等方式來進行確定。
2)極限端阻力、極限側阻力、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准值應按下列規定確定:
①例如一般的樁基承載力可根據規范來確定;
②然而那些大直徑端承型樁,就可以利用深層平板載荷試驗確定極限端阻力;如果是嵌岩樁,還可以根據岩基平板載荷試驗確定;
③通常情況下,樁的極限側阻力及阻力可通過預埋測試元件的方式通過靜載試驗確定。與此同時還可以建立標准值與參數之間的經驗曲線,最終根據這些經驗參數法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
2、選擇樁長及樁型選擇。樁型和樁長是樁基設計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當進行選擇時,首先應該對建築施工現場的環境條件進行勘察,對成樁的樁基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成樁的可行性、施工工藝、施工工期以及樁基成本等多角度,和對樁基類型和長度進行優化、調整,使其能夠在節約投資的基礎上對建築物安全效果有良好的保證。
3、對樁基豎向承載力的計算。當遇到計算豎向承載力時,如果樁基承擔軸心荷載,就要保證基樁或復合基樁的豎向力滿足要求,如果承擔偏心豎向荷載時,那就應該提高其標准;當考慮地震荷載情況時,那麼對其豎向承載力的計算就應做到更加嚴格、仔細。
4、軟弱下卧層驗算。下卧層的壓縮應該按規范要求進行,如果是樁距沒有超過6d的群樁基礎,那麼在樁端持力下所存在的大承載力就應該低於樁端持力層承載力1/3。當考慮樁端硬持力層壓力擴散角影響的情況時,那麼就可以用實驗來對其進行確認。
5、樁項作用效應計算。如果是普通建築物或是較小荷載的高層建築,在進行樁基設計時就應考慮到柱、牆等在基樁的樁頂所產生的作用效應,對豎向力及水平力所產生的影響進行考慮;然而如果是需要承擔地震荷載的低承台樁基,就更應該進行嚴格規范的驗算了,如果當建築物位於抗震有利的地段時就可以不考慮地震帶來的影響;若是有可能發生8度及8度以上的建築物區域或受水平力較大的樁基設計的話,那就要考慮承台與樁基的共同效果以及與土體間的彈性抗力作用,最終達到設計准確、科學的設計目的。
6、位移計算與樁基水平承載力。對於保證樁基的安全性,位移的計算及樁基水平承載力起到重要意義,可分為兩種類型:單樁基礎、群樁基礎。
(1)群樁基礎。當遇到力矩較大或水平力的情況時,首先應考慮由承台、樁群、土相互作用產生的群樁效應,然後對基樁水平承載力特徵值進行計算,土體類型與承台底部與地基土之間的摩擦系數有較大關系,所以在選取時應該小心謹慎。
(2)單樁基礎。它在承擔水平力時應滿足其特徵值的要求,主要有以下規定:
①如果是水平荷載為甲級或乙級的建築樁基時,那麼它的特徵值就應通過單樁水平靜載試驗進行確定:
② 然而對於那些樁身配筋率不小於0.65%的混凝土灌注樁,就可以通過靜載試驗的結果來獲取地面處水平位移為10mm所對應的荷載的75%為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徵值;
③當遇到配筋率小於0.65%的灌注樁時,可利用單樁水平靜載試驗的臨界荷載的75%作為特徵值。
7、承台的計算、
(1)對於樁下樁基承台,首先應分別對樁邊連線、柱邊、變階處所形成的貫通承台的受剪承載力和斜截面進行驗算。如果承台懸挑邊形成多個剪切截面時,那麼就應該對每個斜截面的受剪承載力進行驗算。
(2)關於條形承台梁的彎矩可按照彈性地基梁進行分析計算;如果遇到樁端持力層較為深厚岩體堅硬且樁柱軸線不重合時,首先可以將樁視為不動的鉸支座,其次再按連續梁進行計算。
(3)對於樁基承台,則應該對其進行正截面受彎承載力的計算,配筋和受彎承載力可根據規范規定進行。
四、樁基設計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1、對樁基豎向力及其原理的理解。當樁基與土層之間發生位移時,由於地球所產生的引力作用,樁基受的力一定是朝下方的,所以樁基與土層之間產生了相對的位移,最終形成了剪刀。
2、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設計者有專門系統的訓練和學習的經驗,並且能夠懂得理論結合實際,熟練地運用理論知識,如果對現實實際情況做了充分的調查和研究,就可以使道路橋梁樁基設計中的安全系數提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道路橋梁設計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程,樁基是工程設計的重要基礎,因此不僅要了解樁基豎向力所產生的樁基負摩阻力,機理和原因,更要懂得如何計算負摩擦力。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道路橋梁樁基設計更加科學合理,從而更好的提升道路橋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❽ 墩基礎參照哪個規范
墩基礎按淺基礎考慮,用承載力特徵值fak
❾ 樁墩基礎資料要做那些
第一章 土的類型及其特徵
第一節 土的組成、結構與構造
一、土的組成
二、土的結構
三、土的構造
第二節 土的物理性質指標
第三節 地基岩石的分類
第四節 岩土工程特性指標
第五節 土的滲透性及滲流
第二章 土力學計算
第一節 地基中的應力
一、土的自重應力計算
二、基底接觸應力的分布與計算
三、地基中附加應力
第二節 建築物基礎沉降的計算
一、土的壓縮性
二、基礎沉降量的計算
三、三維應力狀態下土的變形和地基沉降
第三節 土的抗剪強度計算
一、土的抗剪強度
.二、土的抗剪強度的測定
第四節 地基承載力
第五節 土壓的邊坡穩定
一、土壓力計算
二、擋土牆和邊坡穩定計算
第三章 工程地質勘察
第一節 概述
一、工程地質條件
二、工程地質勘察
第二節 建築工程勘察基本要求
一、房屋建築和構築物工程勘察
二、基礎工程勘察
第三節 勘探和取樣
一、勘探
二、取樣
第四節 岩土工程測試
一、原位測試
二、室內試驗
第五節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第四章 山區地基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土岩組合地基
第三節 壓實填土地基
第四節 土質邊坡和重力式擋土牆
一、土質邊坡
二、重力式擋土牆
第五節 擋土牆其他形式
一、懸臂式擋土牆和扶壁式擋土牆
二、錨定板擋土牆
三、加筋土擋牆
第六節 岩石邊坡與岩石錨桿擋牆
一、岩石邊坡
二、岩石錨桿
第七節 岩溶與土洞
第八節 滑坡防治
第五章 淺基礎設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無筋擴展式基礎
第三節 擴展基礎
第四節 柱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
第五節 十字交叉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
第六節 高層建築筏形基礎
第七節 箱形基礎
第六章 樁基礎
第一節 樁的分類和樁型
第二節 單樁設計
第三節 群樁基礎
第四節 樁承台設計
第五節 樁基設計
第六節 常見樁型
第七節 樁基檢驗
第七章 特殊土地基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軟土地基
第三節 土地基
第四節 凍土地基
第五節 膨脹土地基
第六節 鹽漬土地基
第七節 紅黏土地基
第八章 軟弱地基處理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換填墊層法
第三節 預壓法
第四節 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
第五節 振沖法
第六節 砂土樁法
第七節 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
第八節 夯實水泥土樁設計
第九節 水泥土攪拌法
第十節 高壓噴射注漿法
第十一節 石灰樁法
第十二節 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
第十三節 單液硅化液和鹼液法
第十四節 既有建築物地基處理
第九章 沉井和墩基礎
第一節 沉井基礎
第二節 墩基礎設計
第十章 基坑工程
第一節 基坑概述
第二節 基坑支護
第三節 地下連續牆
第四節 地下水控制
第十一章 地基基礎抗震設計
第一節 地震概述
第二節 地基基礎抗震設計資料
第三節 液化地基和軟土震害
第四節 天然地基基礎和樁基礎的抗震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