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去自我中心性
㈠ 什麼叫做自我中心(不僅僅是什麼自私自利的層面的意義)
只會從自己的立場與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
自我中心是一個的兼和,這個話看不懂,自我中心與兼和沒有什麼關系。
㈡ 什麼叫自我為中心人是不是容易自我為中心人為什麼會自我為中心
以自我為中心,主要是把自己看得最重,自己是主要的,其他的人都要圍繞自己轉,或者為自己服務。人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被別人當做人物來對待,以滿足個人的自尊心。你所說的情況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年輕人,應該關心國家,關心世界,心中有天下,才能有大作為啊。
㈢ 自我中心主義是什麼
一、自我中心主義的形上學觀點 在形上學的層面上,自我中心主義提出「我」為世界中心及起源。認為「我」所能感覺到的世界,就由「我」的存在而開始存在。因此自我中心主義在形上學中的觀點基本上跟唯心主義一樣,認為世界只是我們的感覺,物質存在以意識為基礎。但分別在於,唯心主義注重的是真實和理念的分別,自我中心主義注重「我」。因為世界對於「我」來說只建基於「我」的感覺,因此世界的中心是「我」,世界亦可以被「我」改變,只要「我」改變自己的感覺。所以一切除了「我」的本性和潛意識外,都可以被「我」改變。 以自我中心主義為基礎的定義論由此引伸發展開去。 二、自我中心主義的知識論觀點 自我中心主義否認知識的真實性,認為「我」才是根本和權威。感覺是思想賦予肉體對世界的聯系,而知識就是從感覺獲得。也就是說,思想在知識產生的過程中起了主導作用。自我中心主義沒有定義感覺的真實性,但主要以泛虛假主義的判斷原則為答案。即是「可能是假的,就不可能是真」,於是對感覺持懷疑態度。知識,感覺都是「我」的思想創造出來的,因此知識的基本是「我」,這個觀點跟唯我論相同。自我中心主義對知識的定義以「我思故我在」終結。 三、自我中心主義的倫理學觀點 根據自我中心主義的基本原則,「自我中心」,在倫理學方面與個人主義相似,與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更接近。但更重要的區別在於,自我中心主義代表激進的自私思想。在一切除了自己都被視為虛假的情況下,「我」只受「我」的思想支配,因此道德在此只是「我」的本性對「我」的思想的約束,而這一切都是可變的。簡單來說,自我中心主義主張完全自由,隨心所欲,沒有倫理約束,一切決定根據「我」的意願。 四、自我中心主義的程度分別 由於「我」有不同層面的定義,因此自我中心主義亦有不同的定義。 1.主觀自我中心主義 這里的中心是「我」的思想。 這種自我中心主義認同我思故我在的觀點,是典型和較平緩的自我中心主義。 2.客觀自我中心主義 這里的中心仍是「我」,但不是「我」的思想,更注重「真實」的我。客觀自我中心主義否定通用定義的「我」,認為「我」亦是虛假的。(也就是認為一切都是虛假的,除了相對的「真實」之外。)認為「我」的思想背後還有一個相對「真實」的我,然而這種所謂真實是抽象的概念,未必實質存在。 客觀自我中心主義比主觀自我中心主義的分別是,前者更接近定義論,而兩者最重要的分別除了對「我」的定義之外,還有對「我思故我在」的態度。客觀自我中心主義否定「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的矛盾在於,兩個「我」是否同一個「我」呢?客觀自我中心主義認為,思想的「我」存在,不代表存在的「我」存在。所以句子應改寫為,「我思故這個思想的我存在。」,或者「我思故我的思想存在。」參考:網路也就是為我獨尊啦
㈣ 什麼是「去自我中心」名詞解釋!
就是換位思考,不總是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判問題。同樣的問題,假設自己是對方該怎麼想
㈤ 什麼叫以自我為中心
以自我為中心為自我中心主義,根據自我中心主義的基本原則,「自我中心」,在倫理學方面與個人主義相似,與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更接近。
但更重要的區別在於,自我中心主義代表激進的自私思想。在一切除了自己都被視為虛假的情況下,「我」只受「我」的思想支配;
因此道德在此只是「我」的本性對「我」的思想的約束,而這一切都是可變的。簡單來說,自我中心主義主張完全自由,隨心所欲,沒有倫理約束,一切決定根據「我」的意願。
(5)什麼是去自我中心性擴展閱讀:
客觀自我中心主義
這里的中心仍是「我」,但不是「我」的思想,更注重「真實」的我。客觀自我中心主義否定通用定義的「我」,認為「我」亦是虛假的。
認為「我」的思想背後還有一個相對「真實」的我,然而這種所謂真實是抽象的概念,未必實質存在。
客觀自我中心主義比主觀自我中心主義的分別是,前者更接近定義論,而兩者最重要的分別除了對「我」的定義之外,還有對「我思故我在」的態度。
㈥ 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點是指什麼
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點
「自我中心」現象是皮亞傑最先發現和提出的,是皮亞傑描述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的術語。幼兒自我中心現象是以自我的感受、自我的認知來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認知的現象。皮亞傑是在兒童的認知領域發現的自我中心現象,不是在社會和道德領域內發現的,也不是在兒童對他自己的意識中發現的。少年兒童的自我中心性表現與皮亞傑的原意不同,它是以人際關注和社會性關注為焦點,把自己作為人際和社會關注的中心,認為自己的關注就是他人的關注。少年兒童自我中心性,可以用「獨特自我」與「假想觀眾」兩概念來表徵。
(一)獨特自我
獨特自我是一種個人的虛構,是一種以個人的意願作為獨立推理體系的模式。將自我的情緒、情感體驗擴大化、絕對化,從而將主觀和現實統一於自我,而不理解他人為什麼與自己的感受和觀點不同。
(二)假想觀眾
假想觀眾就是在心理上「製造」想像中的觀眾。他們關注自己i。同時以為別人也都關注著他、注意著他,都是他的觀眾。將自己作為關注的焦點,他自我欣賞,便以為人人也都欣賞他;他自感不足,更以為別人也都對他無好感。他們的喜怒哀樂往往源於自我體驗,將自己的心境投射到別人身上。 從發展過程而言,少年期是從兒童的外傾趨向向內傾趨向發展的轉折期,故而同時具有兩種發展趨向的特點,是動態變化過程的過渡現象。
㈦ 什麼是以自我為中心
就是老子天下第一,我說什麼就是什麼,你不能反駁我,我錯了是應該的,對了你要誇我,做事不要你指手畫腳,我有自己想法,反正你不能說我
㈧ 名詞解釋少年期的自我中心
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
「自我中心」現象是皮亞傑最先發現和提出的,是皮亞傑描述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的術語。幼兒自我中心現象是以自我的感受、自我的認知來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認知的現象。皮亞傑是在兒童的認知領域發現的自我中心現象,不是在社會和道德領域內發現的,也不是在兒童對他自己的意識中發現的。少年兒童的自我中心性表現與皮亞傑的原意不同,它是以人際關注和社會性關注為焦點,把自己作為人際和社會關注的中心,認為自己的關注就是他人的關注。少年兒童自我中心性,可以用「獨特自我」與「假想觀眾」兩概念來表徵。
(一)獨特自我
獨特自我是一種個人的虛構,是一種以個人的意願作為獨立推理體系的模式。將自我的情緒、情感體驗擴大化、絕對化,從而將主觀和現實統一於自我,而不理解他人為什麼與自己的感受和觀點不同。
(二)假想觀眾
假想觀眾就是在心理上「製造」想像中的觀眾。他們關注自己i。同時以為別人也都關注著他、注意著他,都是他的觀眾。將自己作為關注的焦點,他自我欣賞,便以為人人也都欣賞他;他自感不足,更以為別人也都對他無好感。他們的喜怒哀樂往往源於自我體驗,將自己的心境投射到別人身上。
從發展過程而言,少年期是從兒童的外傾趨向向內傾趨向發展的轉折期,故而同時具有兩種發展趨向的特點,是動態變化過程的過渡現象。
㈨ 什麼是自我為中心,怎樣改變以自我為中心
自我中心者凡事以自我的利益、感受為重,不懂得顧及他人。
如何改變呢?——學會感恩。
自我中心者大多自我重要感爆棚,情商欠費,不懂得感恩,總認為一切理所當然。
學會感恩可以使他們開始去關注自己以外的事物,意識到如果沒有別的一切,或許自己什麼都不是,繼而變得謙卑,而不再那麼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