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00後去權威化去中心化
❶ 90後、00後這一代年輕人的壓力都來自於哪裡
90後和00後在現在的社會中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人面臨的社會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尤其是經濟方面的壓力是主要的壓力。現在人們的生活車本越來越高,很多人連養活自己都成為問題,更不用談結婚生子、贍養父母了。
90後和00後這一代年輕人的壓力首先來自於工作。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一代人面對現時代巨大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這一代人在社會上生存的壓力越來越大;其次,生活上的壓力。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現在的人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物價和房價飛漲。暫且不說結婚生兒育女,大部分人的工資剛好能夠養活的自己,甚至養活自己都費勁;最後,心理上的壓力。相比較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壓力,這一代人面臨的更嚴重的面對人生時心理上的壓力,對未來人生的道路的迷茫,讓很多人不知所措。
與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相比,這一代人的心理問題更為嚴重。由於社會各方面的期待和自己的現實差距很大,所以這一代年輕人很容易對未來和人生感到迷茫,變得手足無措,進而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
你覺得現在的90後和00後最大的壓力是哪方面?
❷ 00後正在崛起,被稱作垮掉的一代的90後現在混的怎麼樣了
最近各大社交網站上幾乎都有這個話題
00後的精緻生活
and
「第一批」90後的中老年養生生活
距離上次說起00後
已經過去了好幾年
如今再次提起這個詞
不免有些唏噓
特別是看到00後們的日常後...
你以為在學校我就不精緻了?
no,no,no
課間休息的時間足夠我敷個面膜了!
看著這一堆叫不上牌子的液體
小編默默的把手中的大寶放了下來...
打開電腦默默搜這些護膚品的價格
最便宜的一瓶價格是...500塊!
當「第一批」90後做錯事
不能再用「我才20多歲」的借口時
他們走上了養生的不歸路...
放棄一天三頓小燒烤
整日與蔬菜為伍
與碳酸飲料深情的說聲Bey
開始每天與粥為伴的生活
時間是偉大的作者
那麼除了生活方式的變化外
「第一批」90後現在混的怎麼樣了呢?
麻煩告訴我
你們在哪上班
我今天就買票過去!
而一些90後中的翹楚
就更是不得了!
戴威,26歲,ofo創始人
迪麗熱巴,25歲,著名演員
孫楊,27歲,中國國家游泳隊隊長
看到這些90後的小夥伴混的如此好
我不禁想起了幾年前關於90後的文章
幾乎被垮掉、迷茫、扶不起等詞彙占據
而如今再搜索90後+垮掉的組合詞
幾乎全是誇獎、肯定
如果10年為一代
那每代人所承受的痛苦都不同
但我願相信
不管是90後還是未來的00、10後
他們的堅韌都將征服貶低過他們的人
我更願相信
祖國會在每一批「垮掉的一代」努力下
越來越強大
【那麼被稱作「垮掉的一代」的90後的你
現在混的怎麼樣了?】
❸ 關於90後、00後與我們中國人和中國社會的未來。
沒有,我們90,00後其實也是有社會責任感的
❹ 「90後」和「00後」的群體特徵有什麼不同
00後的價值觀有什麼樣的變化,有什麼樣的特徵?
特徵一:更追求親情和友情
該課題組對10年來少年兒童幸福觀的變化進行縱向比較發現,對溫暖的家的渴求、對友情的需要是少年兒童不變的選擇。
3次調查得到的數據中,「有溫暖的家」始終排在第一位,並呈現出增長趨勢,2015年(59.4%)、2010年(59.4%)與2005年(55.2%)相比,均增長了4.2%;「有知心朋友」始終位居第二位,增長趨勢更顯著,2015年(46.9%)比2010年(44.2%)增長2.7%,比2005年(39.9%)增長7.0%。
由此可見,親情、友情在少年兒童心目中不是變淡了,而是越來越重要了,尤其是友情的分量呈明顯上升趨勢,這也彰顯了現代社會人際支持、朋友交往的重要意義。
3次大調查中,「為社會作貢獻」佔比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其中,2015年(14.6%)比2010年(24.5%)下降近10%,比2005年下降14.1%。而且,2005年、2010年這一項均位居第三,但是2015年此項降為第五位,落在「健康」「快樂」之後。
其次是「事業成功」佔比也有所下降,2015年(6.4%)比2010年(8.4%)下降2%,比2005年下降近6.6%,而且在排序上也降到「自由自在」「受到尊重」之後。這說明和90後相比,00後一代更注重個人的發展與感受,個體幸福變得更加重要,對社會價值的追求逐漸下降。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認為,90後一代生活在20世紀末期,價值觀更多受到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沖擊,對人生幸福的認識也更多元與實用,更傾向於追逐事業有成、為社會作貢獻。但是,00後一代生活在市場經濟更成熟、改革開放成果更豐厚的時代,從市場經濟時代到文明、法制社會的發展,使人們意識到個人價值的滿足才是人生幸福。
特徵二:更看重謙虛品質
從2005年到2015年,善良、誠實、謙虛、勇敢、守信均是少年兒童推崇的重要品質。
「10年來少年兒童在道德價值認同的取向上沒有明顯變化,總體取向趨於一致。」孫宏艷認為。
值得注意的是,90後少年兒童更看重「孝敬」品質,00後少年兒童更看重「謙虛」品質。在2005年「孝敬」位列第5位,2010年位列第3位,而在2015年「孝敬」降為第6位。相反,「謙虛」品質在2005年位列第6位,2010年位列第7位,2015年一躍升為第3位。
00後更認識到當代社會必須是與人合作、共圖發展的時代,因此,正確認識自我、客觀評價自我與他人、不驕傲自大或自以為是才能更好地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同時,「孝敬」品質排序下降,或許也說明在00後心目中,長輩的權威地位在下降,個人發展在少年兒童的心目中更重要。
孫宏艷認為,00後少年兒童對勇敢、勤勞等傳統道德品質的認可呈現下降趨勢,而對責任、合作等新時代的道德品質的認可呈現上升趨勢。
特徵三:西部少年兒童的環保意識最強
調查發現,超過七成的00後少年兒童具有環境保護意識。
「一個村子計劃建一座化工廠,許多村民可以到廠里做工掙錢,但是化工廠可能對村裡的河水造成污染。你認為應該怎麼辦?」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72.2%的受訪少年兒童選擇「不建化工廠,以免污染河水」,也有25.8%選擇「先把廠子建起來,富起來再治理污染」,選擇「為了賺錢建廠」或「有污染沒關系的」比例均不足1%。
該報告指出一個現象:00後農村少年兒童的環保意識比城市少年兒童略強。選擇「不建化工廠,以免污染河水」的比例,農村少年兒童的比例為73.7%,城市少年兒童的比例為71.8%。選擇「先把廠子建起來,富起來再治理污染」的比例,農村少年兒童為23.5%,城市少年兒童為25.7%。
孫宏艷分析說:「農村少年兒童的環保意識更強,在面對經濟與環保的權衡上,農村少年兒童更傾向於環保,而城市少年兒童更傾向於優先發展經濟。」
地區分組發現,西部少年兒童的環保意識最強。數據統計顯示,選擇「不建化工廠,以免污染河水」的比例,西部少年兒童的比例為73.6%,中部少年兒童為71.6%,東部少年兒童為72.8%,西部少年兒童的比例最高。
對3次大調查的數據進行梳理發現,00後和90後相比,環保優先的意識更強,而經濟優先的意識在減退。數據顯示,選擇「不建化工廠,以免污染河水」的比例,2015年比2005年高近6%,選擇「先把廠子建起來,富起來再治理污染」的比例,2015年比2005年低近5%。
特徵四:富裕家庭孩子更看重社會價值與集體利益
85.0%的00後認為「對國家、人民有益的事我會像對自己的事那樣去做好」,其中選擇「比較符合」的為35.3%,選擇「非常符合」的為49.7%。而選擇「不太符合」的比例為10.6%,選擇「很不符合」的比例為4.4%,合計15.0%。由此項數據可以看出,多數少年兒童能把國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
但是,對於「我會為班級或學校的榮譽放棄個人願望」的選擇,44.2%表示贊同。其中,「非常符合」的比例為16.2%,「比較符合」的比例為28.0%。而表示不願意放棄個人利益的比例合計佔比55.8%,超過半數。少年兒童的群己觀呈現出社會性與個體性並重的特點。
富裕家庭的少年兒童更看重社會價值與集體利益。「對國家、人民有益的事我會像對自己的事那樣去做好」選項中,家庭經濟富裕的少年兒童選擇「比較符合」與「非常符合」的比例為合計86.1%,條件一般的少年兒童二者合計佔比85.2%,經濟困難的少年兒童二者合計佔比80.7%,富裕家庭少年兒童的選擇比例高出困難家庭少年兒童5%。
對於「我會為班級或學校的榮譽放棄個人願望」這一情況,家庭經濟富裕的少年兒童選擇「比較符合」與「非常符合」的比例合計為44.8%,條件一般的少年兒童二者合計佔比44.4%,條件困難的少年兒童二者合計佔比39.8%,富裕家庭和一般家庭少年兒童的比例高出困難家庭少年兒童近5%。
孫宏艷分析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富裕家庭的少年兒童生活條件優越,更能感受到國家發展給家庭生活帶來的好處,也可能是因為他們生活沒有後顧之憂。而家庭經濟困難的少年兒童,可能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在面對國家、集體與個人關系時,往往更看重個人的利益與發展。他們還可能因為生活困頓而無心去關心與自己無關的事情。
特徵五:困難家庭孩子對社會不公平現象感知更深刻
數據統計發現,92.7%的00後對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90.2%的00後對自己生活在中國感到滿意,可見,當代少年兒童有著高度的國家認同感。不過,數據也顯示,有72.8%的少年兒童認為社會上存在很多不公平的現象。雖然社會存在不公平現象,但是並不影響他們對國家的認同。
對「社會上存在很多不公平現象」的描述,城市少年兒童選擇「比較符合」與「非常符合」的比例合計為74.6%,農村少年兒童合計佔比71.1%,城市少年兒童比農村少年兒童高近3.5%。可見,城市少年兒童對社會不公平現象感受更深刻。
對「社會上存在很多不公平現象」的描述,富裕家庭少年兒童的比例為72.0%,一般家庭少年兒童的比例為72.6%,困難家庭少年兒童的比例為77.9%。
孫宏艷指出:「不同經濟條件家庭的少年兒童對社會不公平現象的看法差異較大,其中困難家庭的孩子對社會不公平現象感知更深刻,比富裕和一般兩類家庭少年兒童比例均多出5%。」
認為「我對自己生活在中國感到滿意」 這一描述「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比例,東部少年兒童合計佔比91.3%,中部少年兒童合計佔比90.1%,西部少年兒童合計佔比89.9%,相差均不足1%。這說明東部、中部和西部少年兒童對國家認同的態度基本是一致的,地區因素對少年兒童影響較小。
❺ 80後90後00後是是接觸世界的一代,難道這話有句這樣的意思,中國不是世界的其實我有其它意思
文化?影響力就是靠國內的媒體新聞炒……到人家土地上宣傳所謂的文化…
❻ 對比80/90/00後,為何90後受到的爭議是最大的
每一代人都曾經是被關注的焦點,如今的80後90後00後,80後逐漸成為社會中流砥柱,成為關注下一代人的一代人,00後呢,作為數據時代的原住民,從一出生,本身的反應表現令人驚嘆。90後呢,一半已經加入了社會運轉的主力軍,另一半還在朝這方面進發。說90後存在最大的爭議,我感觸不是特別多,主要原因可能是90後,在成長的最主要的年代,經歷了社會巨大的變革。
有人說這是在辨別,可以這么說,但這也是事實。說生活是什麼,當我們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了滿足,開始追求生活涵養,開始追求精神自由,面對居高臨下?面對強烈的剝削?面對不如意,說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但是我不願意,我要做我自己,總有志同道合的人,相信這也是時代的進程。
❼ 80後,90後,00後,幾零後最弱
80後,90後,00後,10後,尤其是10後最弱,因為10後剛出生沒有多久,需要學習知識,而且沒有多少財產的
❽ 關於90後與00後,以及未來的10後,大家的看法如何
代溝多多少少會有的,要多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不過我認為越晚出生的孩子更有個性、更淘氣。更難管
❾ 以後10後20後的人和90後00後有啥區別
1、00後普遍早熟,更多體現在女生身上。
雖然00後的大潮已經開始席捲社會,但現在2000年出生的00後現在也才17歲。不過因為這個時代的00後趕上互聯網普及的時代,會更早的通過互聯網對社會對世界有一定的認識,對不同互聯網上的人群有更多的接觸,所以在00後的心智上是普遍要成熟的快一些的。
2、對時尚搭配的定義。
眾所周知,90後的殺馬特非主流在當時風靡一時,當時對頭發的各種發型洗剪吹和頭發的染色追捧之極。而被互聯網影響的00後一代,對時尚搭配的定義和社會是接軌的。並不會局限於頭發發型上,更多的是在穿衣搭配,例如如何顯瘦,如何搭配顯腿長等等和社會元素掛鉤。
3、互聯網上的娛樂方式。
全民k歌、快手、抖音.......可以說是已經快被00後佔領的各大app,在現在的00後互聯網上的娛樂方式更加全面更加多種多樣,當然這也跟互聯網的發展密切相關。當時的90後一般就是qq微信再加上個網路貼吧。
(9)90後00後去權威化去中心化擴展閱讀:
出生人口銳減:「00後+10後」比「80後+90後」少了1億多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已經過去。這十年間我國出生人口合計達16306萬人,比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出生總人口約多48萬人。
我國先後實施了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的計劃生育政策。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的首年即2016年,我國出生人口達1786萬人,創下了本世紀以來的新高。2017年,二孩效應延續,出生人口達到1723萬人,是新世紀以來第三高的年份。
但到了2018年,二孩效應明顯減弱,當年出生人口僅為1523萬人。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比2018年減少58萬人,這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出生人口連續第三年下降。從人口出生率看,2019年為10.48‰,創歷史新低。
從更長的時間段看,「00後」與「10後」共有32564萬人,而「80後」與「90後」合計為42393萬人。如此算來,本世紀前20年,比上世紀最後20年少出生了10375萬人,減少幅度約四分之一。
❿ 如果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那00後應該被稱為什麼
「如果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那麼00後應該是被跨城廢墟的一代,也可以說是最頹廢的一代」。其實這種「如果說」是錯誤的,這裡面說90後的人是70、80年代的人,而說00後的人則是現在的80、90年代的人。這個是往復循環的,想要表達到意思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新一代都沒有老一輩的人能力強。
90後是垮掉的一代,這種說法是非常錯誤的,是缺乏長遠眼光的。現在的90後已經成為了社會的頂樑柱,很多90後在社會里和國家裡都擔當非常重要的責任,他們根本不是被垮掉的一代,他們的成績是可以和80後、70後等的人去相比的,絲毫不遜色。
00後絕對不是」跨成廢墟的一代,也不是最頹廢的一代「。他們會是更厲害的一代,會比我們這些70、80、90後都棒的一代。還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